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研究 Ⅳ 白芷的基原植物 、
白芷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芷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旨在就白芷的种植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其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为农民和投资者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和决策依据。
一、白芷概况1. 生长环境:白芷原产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其生长环境多为凉爽湿润的山地草原和沼泽地带。
在栽培中,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有利于其生长。
2. 药用价值:白芷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根茎富含挥发油、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祛风散寒、解毒止痛、温经散寒等功效,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关节炎等症状。
3. 市场需求:白芷作为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中医药的重视,对于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的需求不断增加,白芷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潜在需求。
二、白芷种植的可行性分析1. 种植成本:白芷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土地租赁费、种苗购买费、肥料、农药费用、人工费用等。
在选址方面,可以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地块进行种植,尽量减少土地租赁费用。
在肥料和农药使用上,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技术支持:白芷的种植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包括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
可以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种植者的技术水平,降低种植风险。
3. 市场前景:白芷作为中药材,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尤其是在中医药产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白芷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可以通过与中药企业的合作,提前确定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销售风险。
4. 经济效益:根据种植面积、产量、市场价格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初步评估白芷种植的经济效益。
在良好的管理和市场预期下,白芷种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白芷种植的建议和对策1. 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种植:根据白芷的生长环境要求,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土地进行种植,减少土地租赁成本。
2.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育苗、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减少生产风险,提高产量和质量。
中药白芷的作用功能主治

中药白芷的作用功能主治1. 白芷概述白芷是一种中药材,其植物学名为Angelica dahurica,属于Umbelliferae科。
白芷主要生长在我国东北、西南和华北地区。
它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中。
2. 白芷的化学成分白芷的根部是药用部位,其中主要含有挥发油、矢车菊素、牛旋花内酯等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挥发油是白芷最具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包含了伞形科植物特有的香葱素、胡罗卜素、辛辣素等。
3. 白芷的作用功能3.1 抗菌作用白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白芷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3.2 解痉作用白芷具有镇静、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缓解痉挛、疼痛等症状。
白芷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改变离子通道的活性,抑制神经传导,从而达到解痉作用。
3.3 利湿作用白芷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减轻湿气引起的水肿、腹胀等症状。
白芷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出量,从而减少体内湿气的积累。
3.4 祛风作用白芷可以祛风散寒,对于风寒感冒、关节炎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白芷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寒凉症状。
3.5 抗炎作用白芷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白芷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4. 白芷的主治白芷具有多种作用功能,因此在中医药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白芷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鼻窦炎:白芷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可用于缓解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等症状。
•湿疹:白芷具有利湿作用,可以改善湿疹症状,减轻瘙痒、水泡等不适。
•风湿性关节炎:白芷可以祛风散寒,减轻关节炎疼痛和肿胀。
•防治感冒:白芷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感冒症状。
•头痛:白芷具有解痉作用,可以缓解头痛引起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白芷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多重作用功能。
白芷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

白芷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
薛琴芬;张普;许家隆
【期刊名称】《特种经济动植物》
【年(卷),期】2009(012)003
【摘要】白芷(青马草)属于伞形科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根入药,是常用中草药:其味辛,性湿,有祛风散寒、除湿、排脓、消肿、止痛、活血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牙痛。
白芷适应性很强。
亩产干成品350~400kg,亩纯收入2500元以上。
白芷喜温暖湿润气候,以选择光照充足的向阳土壤栽培为宜。
现就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薛琴芬;张普;许家隆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农业局,553537;贵州省盘县农业局,553537;贵州省盘县农业局,5535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川白芷丰产栽培技术 [J], 王强;付亮;黄娟;李勇;谢洲;王涛
2.白芷秋播前插播马铃薯的高产栽培管理 [J], 尚文艳;许志兴
3.白芷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J], 赵东岳;郝庆秀;金艳;康利平;刘影;郭兰萍
4.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研究Ⅳ.白芷的基原植物、栽培历史以及其近缘野生植物演
化的讨论 [J], 王年鹤;黄璐琦;杨滨;马场きみ江;谷口雅彦;袁昌齐;秦慧贞;舒璞5.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研究Ⅳ.白芷的基原植物、栽培历史以及其近缘野生植物演化的讨论 [J], 王年鹤;黄璐琦;杨滨;马场きみ江;谷口雅彦;袁昌齐;秦慧贞;舒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识身边的中药——白芷

本草养生认识身边的中药——白芷在大家熟悉的“王守义十三香”中,白芷就是其中一“香”,又名“香白芷”。
既能辛温解表,是治疗感冒头痛的药物,也是药食同源之品。
同时,因为有美白之功,在化妆品领域也作为重要原料而广泛应用。
屈原在《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这里的“芷”就是白芷。
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将白芷作为香料,制成香囊来使用了。
白芷作为药物使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
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名医别录》言,白芷可治“风邪”“风痛,头眩,目痒”;《本草蒙筌》称其为“本经头痛中风寒热解利之要药,亦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之仙丹”。
功效主治白芷性温,味辛,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临床上可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等。
大家熟知的藿香正气液、九味羌活丸、延胡止痛片、鼻渊舒口服液等均含有白芷。
现代研究表明,白芷中主要含香豆素类、挥发油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美白等作用。
采收加工白芷主产于四川(川白芷)、杭州(杭白芷)、河北(祁白芷)、河南(禹白芷)以及安徽(亳白芷)。
一般在夏、秋叶黄时采挖,但具体时间各地也有差异。
如川白芷是在三伏天采收,择晴天,先割去地上部分,28《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7月刊将水、食用盐、白酒按4∶1∶0.5的重量比混合,制成盐水;将洗净、晾干后的白芷放入装好盐水的泡菜坛中。
浸泡七天后,取出切块,备用。
制作泡菜时,将已腌制完成的白芷块放入泡菜坛中,如此可防止起霉生花,具有杀菌、防霉变、添香、增脆等作用。
制香囊白芷可用于制作香囊,预防流感:白芷、苍术、白术、艾叶、紫苏叶、桂枝、石菖蒲各10克。
将各种药材洗净、晾干、打粉,药粉混合均匀后放入香囊。
将香囊挂于屋内或随身携带,芳香辟秽,能预防流感。
上述使用方法,均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论鉴定白芷及其辨别伪品

论鉴定白芷及其伪品的鉴别摘要:通过性状,理化,显微鉴定区分伪品的不同关键词: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前言:蕙兰和白芷在尧、舜、禹时将窜纫成一对称为“蕙芷”代表着中华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中华民族秀丽山河与繁荣昌盛、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和标志。
“蕙芷”是我国文华的精华,是中国和人民本身象征。
白芷,气味辛温,芳香特甚,最能燥湿。
《本经》所谓长肌肤而润泽颜色者,以温养为义,初非谓通治外疡,可以生肌长肉;乃《大明本草》竟以治乳痈、发背、瘰疬、痔瘘、疮痍、疥癣,谓为破宿血,生新血,排脓止痛云云。
洁古亦谓治头面皮肤风痹燥痒。
濒湖且谓色白味辛,性温气厚,阳明主药,痈疽为阳明湿热,湿热者温以除之,故排脓生肌止痛。
颐谓辛温上升之品,可治寒湿,必不可治湿热,而溃疡为病,湿热者十之九而有余,寒湿者十之一而不及,胡可以统治痈疡,抱薪救火。
《日华子》排脓止痛一句,实是无中生有,大乖医药原理。
且洁古所谓皮肤燥痒者,明是火燥湿热,又安得投此辛燥之药。
濒湖所谓湿热者温以除之一句,如何说得过去。
总之诸公于疡科理法,未能体会,人云亦云。
寇宗奭《衍义》谓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皆由败脓血所致,须此排脓,云云。
颐谓此症,是带下之一,寒湿瘀垢,互结不通,脐腹冷痛四字,是其寒结确症,故宜用温升而兼泄瘀固涩为治,虽曰败脓,决非溃疡排泄之可以等视,何得妄为比附,竟认作排脓要药,则实热诸疡,必益张其焰而痛不可言。
颐治疡廿余年,煎剂中惟湿盛无火之症,间或用之,余则不敢妄试。
若消肿敷药之如意金黄散中有此,则取其辛以散结耳。
大明又谓去面po疵瘢,固即《本经》面脂之义,然又以为治目赤胬肉,则风火升腾之炽甚者,而亦以温辛升之。
濒湖谓治鼻渊,盖鼻渊一症,本有风寒、风热及肺热郁蒸三者之别。
风寒郁其肺气,而鼻塞多涕,则白芷升阳可也,若风热鼻渊浊涕,及肺热而黄脓腥臭之鼻渊,胡可一概而论。
药象本草---20白芷

药象本草---20白芷
白芷,多年生草本植物,身形高大,高可逾人。
茎粗而直,叶阔掌裂,植株大气舒展,有顶天立地之势。
花小而白,顶簇伞聚,大度而不招摇,有从容淡定之性。
药用其根,根粗而直,如小儿臂,略具四棱。
白芷其根,皮粗肉白,根质细腻,芳香浓郁,透达内外,香气之勇直无畏者也。
香者,天地中正之气,无偏也。
白芷之香,性正无偏倚也。
故其身形高直端庄,虽为草本之身,而有树木之大气稳重。
其根短,其茎
高,茎远高于根长,是根之固藏之力,足胜支撑茎之高大也。
其香在根,香性通透而固藏,白芷之香,藏性于根,展气于茎,于芳香守藏之中,尽展真性,无有隐遮,颇有君子坦荡荡之风。
白芷主要生于东北西南土气淳厚之地,禀土气也。
于芳香中正土气之内,则上下通达,左右开展,无一丝凝滞,尽显通达之性。
清透中正如君子,豪爽快意如将军,白芷之性,刚柔并济,药中之儒将也。
故白芷之用,清香以化浊,通达以去滞,于中土内无处不到,清透四达,可做香料去食物粘浊之气,可凭通透开散一身郁火。
诸疮疡肿毒用之,非白芷能解毒也,能化郁火浊气为清透开达之机也。
美白养颜用之,非白芷色白能增白也,气香性正,通透不拘,可助人展本性去郁滞也。
白芷,芳香中正而通达无碍,敢作敢当之君子也。
本性之美,不在形味,而在性情真实通透,此白芷美之所在,亦白芷用之所在也。
如此,则人有白芷之心,自成白芷之美矣。
白芷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食品与药品 Food and Drug 2020年第22卷第6期V白芷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吉庆,马宇衡,张烨**收稿日期:2020-05-11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英才培育项目(YCPY2019045) s 内蒙古医科大学”三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SWYT20180⑶作者简介:吉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E-mail: 155*****************通讯作者:张牌,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蒙药物质基础研% E-mail: ****************(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00)摘 要:白芷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主要含香豆素类、挥发油类、昔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氨基酸类 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美白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对白芷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旨在为白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284 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 (2020) 06-V-06DOI : 10.3969/j.issn.l672-979X.2020.06.019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ngelicaeDahuricae RadixJI Qing, MAYu-heng, ZHANG Ye(School ofPharmacy, Inner M 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010100, China)Abstract: 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monly used in clinic, mainly containing coumarins, volatile oils, glycosides, alkaloids, polysaccharides, amino acids and other chemical components, with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anti-tumor, antibacterial, whitening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A ngelicae dahuricae radix in order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i A ngelicae dahuricae radix.Key Words: 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 chemical constituent; pharmacological effect; mechanism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in.) Benth. et Hook,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具 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之功效闪。
中药材白芷的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中药材白芷的作用导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自然中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大自然很奇妙。
大自然中有很多东西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有些大自然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自然中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大自然很奇妙。
大自然中有很多东西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有些大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可以供我们吃,可以供我们玩。
大自然中也有好多的东西可以治病,比如:治疗,人参等。
我知道的就有一种中药材,叫做白芷。
白芷是一种像果木的东西。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
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
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通常带紫色,中空,有纵长沟纹。
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长至15厘米,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无毛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7厘米,宽1-2.5厘米,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厘米,花序梗长5-20厘米,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伞辐18-40,中央主伞有时伞辐多至70;总苞片通常缺或有1-2,成长卵形膨大的鞘;小总苞片5-10余,线状披针形,膜质,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顶端内曲成凹头状;子房无毛或有短毛;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
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毫米,宽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在样本1~5(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禹白芷和台湾白芷)中,就主要的峰而言,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差别。
各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图谱上表现为峰高)和互相之间的比例上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这种程度的差别即使在同一场所采得的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也会存在,在化学分类上可以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从香豆素类成分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中药白芷和 A.dahurica的3个野生变种(含原变种)植物兴安白芷、台湾白芷和雾灵当归确为近缘植物,而与另外2种当归属野生植物亲缘关系相对比较远;而在A.dahurica的3个野生变种中,台湾白芷A.dahuri2 ca var.f ormosana又与中药白芷最为接近。
至于4类中药白芷之间,则看不出有意义的区别。
参考文献[1] 谷口雅彦,吉崎幸一郎,马场きみ江,等.白芷的成分研究.日本药学会第119次年会讲演要旨集.德岛:日本药学会,1999.150.[2] 谷口雅彦,吉崎幸一郎,王年鹤,等.白芷的成分研究(2).日本药学会第120次年会讲演要旨集.岐阜:日本药学会,2000.49.原载:《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0):669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研究Ⅳ.白芷的基原植物、栽培历史以及其近缘野生植物演化的讨论3王年鹤33,黄璐琦,杨 滨,马场きみ江333,谷口雅彦333,袁昌齐33,秦慧贞33,舒 璞33[摘要] 目的:确认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探讨其栽培历史变化以及有关近缘野生植物的演化。
方法:对已取得的各项研究结果作综合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分布现状等进行讨论。
结果:各项研究结果与历史文献、分布现状等均较为一致。
结论:①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应是台湾白芷。
②建议将雾灵当归处理为兴安白芷的变种,定名为A.dahurica var.porphyrocaulis。
③对川(杭)白芷和祁(禹)白芷不应作分类学上的区分。
同时,还对中药白芷的使用栽培历史和白芷的野生近缘植物兴安白芷、台湾白芷和雾灵当归的演化关系作出了推断。
3[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67008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课题(97Y023)33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333大阪药科大学,日本大阪[关键词] 白芷;基原植物;栽培历史;野生近缘植物;演化Studies on Original Plant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Drug“B ai Zhi”(R adix Angelicae Dahuricae)and Its Closely R elated Wild Plants Ⅳ.Discussion on Original Plant and Cultivation Historyof T raditional Chinese Drug“B ai Zhi”and Evolutionof Its Closely R elated Wild PlantsW A N G N ian2he33,HUA N G L u2qi,YA N G B i n,Ki m ie BABA333,M asahiko TA N I GU CHI333,Y UA N Chang2qi33,Q IN Hui2z hen33,S HU Pu33(33Institute of Botany,Jiangsu Provinc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 anjing 210014,Jiangsu,China;333Osaka U niversity of Pharm aceutical Sciences,Osaka56921094,Japan) [Abstract] Objective:To confirm the original pla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Bai Zhi”and to inquire into the cultivation history of“Bai Zhi”and evolution of closely related wild plants of“Bai Zhi”.Method:Various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were synthesized and discussed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and current data.R esult:Obtained research results,historical and cur2 rent data showed almost no difference.Conclusion:①A ngelica dahurica var.f ormosana must be the original pla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Bai Zhi”.②A.porphy rocaulis should be treated as a variety of A.dahurica,named as A.dahurica var.porphy rocaulis.③4sor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drug“Bai Zhi”(Chuang Bai Zhi,Hang Bai Zhi,Qi Bai Zhi and Yu Bai Zhi)should not be taxonomically distinguished.The history of utilization and cultivation of“Bai Zhi”,and the evolutional relation of the closely related wild plants of“Bai Zhi”( A.dahurica, A.dahurica var.f ormosana,and A.dahurica var.porphy rocaulis)were also discussed.[K ey w ords] Bai Zhi;original plant;cultivation history;closely related wild plants of “Bai Zhi”;evolution 我们已经对中药白芷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禹白芷)的原植物和它们的近缘野生植物兴安白芷A ngelica dahurica、台湾白芷A.dahurica var.f or2 mosana和雾灵当归A.porphy rocaulis进行了形态解剖[1],染色体、花粉[2],香豆素类化学成分比较[3]等研究;我们还曾对上述对象进行过RAPD分析[4]。
综合上述各研究的结果,可以作出以下结论与推测。
1 结论1.1 现代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应是台湾白芷A.dahurica var.f ormosana,而不是以往许多文献所认定的兴安白芷A.dahurica或是其栽培变型。
这一结论,可以从形态(花瓣的颜色、茎的颜色)、果实的解剖(果棱形状等)、花粉形态以及香豆素类成分栓花椒素(suberosin)的有无中找到有力的依据。
染色体研究的结果也倾向于支持这一论点。
1.2 兴安白芷A ngelica dahurica、台湾白芷A.dahurica var.f ormosana和雾灵当归A.porphy rocaulis,在形态、果实的解剖、花粉形态、香豆素类成分的类型和染色体数及核型公式诸方面,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又具有相当的相似性,应当是亲缘关系相当接近的不同类群。
目前,《中国植物志》把台湾白芷作为兴安白芷的变种,比较恰当;而将雾灵当归直接归入兴安白芷,显然欠妥。
建议将雾灵当归与台湾白芷同样处理,定名为A.dahurica var. porphy rocaulis。
1.3 中药白芷的药材品种川(杭)白芷和祁(禹)白芷,在形态解剖、化学成分、染色体等诸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区别,RPAD分析的结果也证明彼此之间极为相似,因此不应作分类学上的区分。
2 推测与讨论2.1 中药白芷的使用和栽培历史白芷作为常用中药,使用历史悠久,在历代的本草著作中都有收载,甚至在《神农本草经》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白芷”或“芷”(如《荀子》和屈原的《离骚》)。
但古代的本草著作大多偏重于记述药材的性味功能,而对原植物的形态、生物学特性等记述较少。
对白芷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最早进行比较详细描述的是宋代苏颂编撰的《图经本草》[5]。
书中写道:“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
今所在有之,吴地尤多。
根长尺余,白色,粗细不等。
枝杆去地五寸以上。
春生叶,相对婆娑,紫色,阔三指许。
花白,微黄。
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
”书中还附有泽州白芷图。
后世的本草著作中,并没有比《图经本草》更详细的内容。
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虽然图文俱佳,但所描绘的白芷乃是云南地方药材滇白芷,经洛利彬、吴征镒考证其原植物为粗糙独活Heracleum scabri dum Franch.[6],而非云南以外全国各地历来使用的白芷。
从《图经本草》简单的形态描述和不太精确的图中,可以大致看出当时使用的中药白芷应当是与现代的白芷类似的伞形科的植物。
白芷这样的伞形科植物,形态相近的植物种类较多,即使是现代,种类鉴定也都需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
仅靠本草著作中有关形态的寥寥数语,尚不能准确无误地将其原植物种类确认至变种水平。
不过,“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这一生物学特性(花果期6~8月,比大多数伞形科早1个月左右,果熟后即枯死),在国产伞形科植物极为少见,而与现代使用的中药白芷及其3个近缘野生植物上却甚为吻合。
再考虑到历史使用习惯的顺延,似可认为历史上白芷的基原植物应不出A ngelica dahurica 的3个变种的范围。
中药材的栽培起源应当与原野生植物的分布和使用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据许慎《说文》,(白芷)“晋谓之 ,齐谓之 ,楚谓之 ”[7],可以推断2000多年前,中原及周边地区已在使用白芷,并且当时使用的白芷在这些地区都有分布。
根据标本和文献资料,白芷的3种野生近缘植物的现代分布情况为:兴安白芷(不含雾灵当归)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雾灵当归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和中原地区(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以及邻近的西北、东北的几个省区(陕西、宁夏、辽宁、内蒙古);台湾白芷目前仅发现在台湾有野生分布,但邻近的浙江、福建解放后尚有过当地有野生白芷的报道,因此有理由认为过去在江南广有分布。
从这个角度看,雾灵当归和台湾白芷在历史上都有可能成为栽培白芷的基原植物;而兴安白芷,其分布区东北从来就不是白芷的产地,当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