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原植物的分类鉴别
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

1.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
1.基原鉴定,即中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生物分类学鉴定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学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就是应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中药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作为鉴别的依据,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特点,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药材及饮片。
3.,显微鉴定,生药的显微鉴定主要是利用显微观察植(动)物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结构及细胞内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的依据以鉴定真品、类似品或用品的一种方法。
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片丹等,中药成分制剂的鉴定。
显微鉴定是一种专门技术,需要有植物解剖、植物显微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显微切片的制作技术,显微鉴定也是鉴定中成药丸散片丹和制定品质标准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4.理化鉴定,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定特征的药材。
常用的现代中药鉴别方法: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使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更新,紫外、红外、气相、高效液相、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象处理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差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等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别的方法中来,大大的丰富了中药鉴别方法,形成了以“四大鉴别”法为基础,以理化分析为重点,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并利于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套更为科学、完善、先进的中药鉴别体系。
1.色谱法。
色谱法是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最后列入1977年中国药典,并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成为中药鉴别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传统中药白芍原植物分类鉴定及根形态解剖研究

・
药 品鉴 定 ・
2 23第卷 5 0 i月 2第期 1- f
传 统中药 白芍 原植 物分 类鉴 定及根形态解剖研究
杨 珍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 术学 院, 贵州凯里 560 50 0
【 摘要 】目的 研究 白芍各 产地 、 各居群花色 的原植物及根形 态解剖 , 为其鉴别提供 参考 。 方 法 对 6个产地 1 0个居群 花 色 的白芍原植物及 根部解剖 特征进行研 究分析 , 总结各 产地及 居群花色 的特性 , 比较彼此之 间的异 同。 结 果 各产地 各 居群花 色白芍原植物及根 部的形态解剖存在显 著差异 。 结论 产地 、 居群 花色不同的 白芍在原植 物及根形态解剖之 间存 在着显 著差 异 , 为药 物的鉴别及相关研究 提供 了鉴定方法 和参考数据。 【 关键词 】 白芍 ; 原植物 ; 态解剖 ; 形 中药材 【 中图分 类号 1 2 25 8. R 【 献标 识码 】 文 B 【 文章编号 】 0 5 0 1 2 1 0 - 0 - 2 2 9 - 6 6( 0 2) 5 1 4 0 将样本用 7 % 的酒 精漂洗 2次 , 后依次放入 7 %,0 9 % 5 之 0 8 %,5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胞腔狭窄
• 木纤维多成束,壁较厚,胞腔稍大,可见 斜纹孔。
麻黄 ----- 【显微鉴别】
• ③ 髓部薄壁细胞木化或非木化,常含棕红 色块状物
• ④ 螺纹、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细小,直 径10--15μm,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 孔板(端壁斜面相连,具有多数圆形穿孔, 排成1-3列)
叶的构造已如前述 对于全草类,叶的鉴别很重要 气孔、毛茸是很重要的鉴别特征 一些常用数据如气孔轴式、气孔数、脉岛数、
栅表比等对于相似的中药(唇形科)尤其重要。
麻黄 ----- 【历史】
• 本经,中品
• 《名医别录》记载:麻黄生晋地(今河北省 境内)及河东(今山西省境内)
• 陶弘景云:“今出青州(今山东省境内), 彭城(今河北省境内),荥阳、中牟(均在今 河南省境内)者为胜,色青而多沫。”
及华阴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故名之曰细 辛。”
细辛 ----- 【历史】
• 《本草纲目》也称:“华州真细辛”,说明当时 就以产陕西华山之阴,即今华县一带所产的华细 辛为佳品
• ③ 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 鳞叶2片(稀3片),呈锐三角形,先端反 曲,渐尖,灰白色,基部合生呈筒状,红 棕色
• ④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周边 黄绿色,髓部类圆形,红棕色
• ⑤ 气微香,味微苦,涩。
麻黄 ----- 【性状鉴别】
• 中麻黄 • ① 茎细长圆柱形,多分枝,直径为1.5--
• 掌禹锡引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麻黄茎端 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子,可 食。”
麻黄 ----- 【历史】
• 苏颂云:“春生苗,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 以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 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皮红, 里仁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 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结子。雄 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茎阴干”
湖中大中药鉴定学课件02植物类中药-11全草类中药

桑寄生(Herb Taxilli)
【来源】为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槲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 【采收】冬季采收。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省区。 [采收]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麻黄(Herba Ephedrae)
[来源] 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及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的干燥草质茎。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性状】 槲寄生茎枝呈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3~10mm,节部膨大,粗为1.5cm,有紫黑色环纹,常2~5叉状分枝,易由节处断落,节间长2~9,,表面黄绿色、黄棕色或金黄色,有不规则纵斜皱纹,叶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柄,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7cm,宽0.5~1.5cm,先端钝圆,基部稧形,全缘,表面金黄色至黄绿色,多横皱纹,主脉5出,中间3条明显,革质,浆果有时存在,球形,皱缩。本品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较疏松,形成层不明显,木部色较浅,有放射状纹理,射线类白色。髓小,粗茎的髓往往偏向一边。无臭,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性状] 草麻黄: ①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②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③节明显,节间长2-6cm。 ④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⑤体轻,质脆,易折断。 ⑥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⑦气微香,味涩,微苦。
ZDAY93:常用中药的鉴别(三)根及根茎类中药(三)

ZDAY93:常用中药的鉴别(三)根及根茎类中药(三)各位好,我是小周,今天我们继续讲十种根茎类的药用植物。
包括赤芍、白芍、黄连、升麻、防己、北豆根、延胡索、板蓝根、地榆、苦参、山豆根、葛根、粉葛。
知识点:白芍【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山东等省,均系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
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略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气微,味微苦、酸饮片白芍:呈类圆形的薄片。
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
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苦、酸。
赤芍【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及川赤芍的干燥根。
【产地】芍药主产于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川赤芍主产于四川、甘肃、陕西等省。
多系野生。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土,晒干。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长的皮孔样突起,有的外皮易脱落。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
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黄连【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产地】味连主产于重庆石柱县,四川洪雅、峨眉等地。
湖北、陕西、甘肃等地亦产。
主要为栽培品。
为商品黄连的主要来源。
雅连主产于四川洪雅、峨眉等地,为栽培品,极少野生。
云连主产于云南德钦、碧江及西藏东南部,原系野生,现有栽培。
【性状鉴别】药材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第四章 植物分类和生药的鉴定

目的: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真、伪;优、劣。
二、生药鉴定的意义:
1、正本清源
同名异物,同物异名
生 药 的 鉴 定
影响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的科学
性和制剂生产的正确性及临床疗效。
生 药 的 鉴 定
人参:
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
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无误。
二、鉴定方法
根据检品的形态特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的标 征及其产地、别名、效 本,应注意根、茎、叶、花、 当知道未知种是什么科 用等线索,可查阅《中 1.观察植物形态:果实等器官的观察,对花、 属时,可以到有关植物标本 国植物志》和全国性或 果实、孢子囊、子实体等繁殖 馆核对已定学名的该科属标 地方性的中草药书籍和 器官应特别仔细,可借助放 本。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 2.核对文献: 图鉴,加以分析对照。 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察微 须要求标本馆中已定学名的 小的特征,如毛茸、腺点等 标本正确可靠。 的形态构造。同时注意对药 3.核对标本: 用部位进行观察。
三、生药的拉丁名
• 国际通用名称。 • 基本格式: 药用物种(第二格)+ 药用部位名(第一格)
Radix (根),Rhizoma (根茎),Caulis (茎),Lignum (木材)
Cortex (树皮),Flos (花),Herba (全草),Fructus (果实) 等
例如: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生 药 的 鉴 定
3、灰分测定: 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4、浸出物测定: 水提物、醇提物、醚提物 5、挥发油测定: ρ>1.0 或 ρ<1.0
麦冬、山药、莪术(中药鉴定)

郁金药材
郁金饮片
毛山药
光山药(左)
各商品山药
山药饮片
显微鉴别——粉末 类白色 淀粉粒众多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
干姜
来源: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
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 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明显
环节 质坚实 断面粉性、颗粒性,黄白色或灰白色,
内皮层环纹明显,可见维管束小点散在
干姜鲜药材
姜横断面
干姜药材
干姜饮片
莪术
来源:姜科植物蓬 莪术、广西莪术或 温郁金的干燥根茎 后者习称“温莪 术”。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株高约1米;根茎 圆柱形,肉质,具樟脑般香味, 淡黄色; 根细长或末端膨大成块根。 叶直立,椭圆状长圆形至长圆 状披针形,中部常有紫斑,无 毛;叶柄较叶片长。
光泽,内皮层环明显,维管束小点散在 气香特异,味苦、辛
姜黄药材
姜黄饮片
郁金
来源: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 郁金、姜黄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
呈长圆形、纺锤形或卵圆形 表面灰褐色、灰棕色或灰黄色,具不规
则纵皱纹 质坚实 横断面光滑,灰棕色或橙黄色,角质样,
内皮层环纹明显 气微香,味微苦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为中医配方、美容和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以麦冬作原料的中成药品种达89种。
◆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世界各国。 ◆年需求量约1000万kg。
90
2006-2015麦冬市场价格趋势
80
70
60
50
40
30
川麦冬
20
山麦冬
10
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中药识别的主要方法

中药识别的主要方法鉴别中药即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优劣,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一、来源鉴别来源鉴别是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中药材大部分来源于植物,通过中药材的植物形态的观察(也可借助于放大镜和解剖镜)结合核对植物标本(已鉴定出品种的标准样品)及植物学文献来确定中药材的植物学名。
二、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是通过对药材的外形、大小、表面、颜色、质地、断面以及气味等进行综合观察,判断药材的真伪。
传统的鉴别方法主要是应用性状鉴别的方法。
长期以来老药工、老药农在实践中总结、积累了很多鉴别中药材外观的宝贵经验,至今还在沿用。
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切合实际。
为杜绝假药扰乱药品市场做了很大贡献。
传统经验鉴别主要有以下手段:1.眼看眼看就是用人体的光学感受器———眼,看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颜色断面等,从而判定药材真伪优劣等的方法。
形状:每种中药材的外形一般是固定的,如圆柱形、纺缍形等。
如贝母中炉贝母为圆锥形,平贝母为扁球形;真天麻为长椭圆形,伪天麻为圆锥形;防风的根茎像“蚯蚓头”,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身”,应注意掌握特点,识别外形,干品可用水泡,使之发开,摊平观察。
大小:中药材的大小,如长短、粗细、厚薄等均有一定规格,如果不符合规格,可认真辨别;测时应以量多的样品为准,如枸杞有大有小,党参有长有短,粗细不均。
表面:中药材的表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光滑度、根痕、皮孔、粗糙度,以及鳞片、毛等,这是识别药材真假的标准之一。
如真天麻表面有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对纹,伪品马铃薯和紫茉莉根则无。
颜色:中药材的颜色通常是固定的,色泽变化一般不大。
如红花为红色,青黛为深蓝,紫草为紫色,黄连为黄色等,如果色泽发生变化,可能是伪劣药材或是质量不好的药材,不可选用。
断面:在鉴别皮、木、藤、枝及根茎药材时,可用折断后观察断面的方法。
如厚朴、秦皮、沉香、苏木等,看其断面有无粉性,响声如何,色泽、质地、纤维度,从此予以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九中药原植物的分类鉴别
【目的要求】
1. 掌握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方法。
2. 熟悉中药原植物鉴定的研究思路。
3.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内容方法】
(一)确定并采集鉴定品种
本实验选择了薄荷进行鉴别
(二)形态鉴定
花程式:↑K(5)C(5)A4 G(2:4:1)
检索号:1-2’-160-398’-418’-427’-443-444
生存环境:生长于溪边、平地水沟边或山野湿润处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茎:直立,高30~60厘米。
下部数节具纤细的须根及水平匍匐根状茎,锐四稜形,具四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仅沿稜上被微柔毛,多分枝。
叶:单叶对生;密被白色短柔毛;叶片长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尖锯齿,密生缘毛,上面被白色短柔毛,下面被柔毛及腺点。
花: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5裂,外面密生白色柔毛及腺点;花冠二唇形,紫色或淡红色,有时为白色,雄蕊4,花药黄色,花丝丝状,子房4深裂,花柱伸出花冠筒外,柱头2歧。
小坚果卵球形。
(三)显微鉴别
叶
非腺毛腺毛腺鳞
茎
直
轴
式
气
孔
粉末
直轴式气孔非腺毛
橙皮苷结晶网纹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