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测验卷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测验卷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测验卷

安吉艺术高级中学2015学年高一地理阶段性测试卷

一、选择题(35题,70分)

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 太阳

B.金星

C. 月球

D.北极星

发生日全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2~3题。

2.图中显示了几级天体系统?( )

A.一

B.二

C.三

D.四

3.下图日全食照片中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是( )

A.色球层、耀斑

B.光球层、黑子

C.日冕层、耀斑

D.色球层、太阳风

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比例(%)图,完成3-4题。

4、太阳辐射分为三部分,其中A 、B 、C 分别代表

A 、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

B 、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C 、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

D 、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

5 .如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6.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回答题:在她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B .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 15°

28° 28.5°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7.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回答6-7题。

8、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

B、①和⑥

C、①和④

D、③和⑥

9、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页岩、石灰岩

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

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8-9题。

10、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的______和_______板块相撞而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11、乙图属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种类型,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

B、台湾岛就处在乙图所示的板块边界上

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

D、乙图所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

12.图是相机镜头朝正北方向拍摄的新月形沙丘照片。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我国华北平原的农民在秋季晴朗的夜晚经常用干燥的牛粪、驴粪和草皮一起烧火粪,产生滚滚浓烟。据此回答13-14题。

13.农民这样做的作用是()

A.有利于削弱太阳辐射,使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

B.有利于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起增温作用

C.浓烟使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起保温作用

D.浓烟起反光镜的作用,反射部分太阳辐射回宇宙空间

14.飞机场附近的地区,国家严禁农民烧火粪,是因为()

A.浓烟干扰电离层,不利于飞机与飞机场取得联系

B.浓烟使机场附近能见度下降,不利于飞机升降

C.造成环境污染,使大气中充满臭气

D.破坏臭氧层,造成飞机场紫外线辐射污染

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回答15-17题。

15.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 )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

16.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 )

A.③气流比较湿润

B.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丰沛降水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

17.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下图示意2014年11月29日14时地面天气形势(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

A.①地比②地的气压低 B.①地比③地的风速小

C.②地比④地的云量多 D.③、④两地风向偏南

2.即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读右图,完成20-22题

20.右图反映的是哪个月份影响亚洲的季风图

A,一月 B.四月 C.七月 D. 十月

21.此时我国东部地区

A.寒冷干燥 B.炎热干燥

C.温和多雨

D. 高温多雨

22.我国东北地区较西北内陆降水多,其原因是东北地区:

A.纬度较低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距海较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太平洋中有两个重要渔场,它们是 ( )

A.⑤⑥ B.②⑥ C.③④ D.①⑤

25.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形成不冻港,得益于暖流的影响

B.秘鲁西岸沿海的荒漠环境,与暖流经过、蒸发量增大有关

C.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寒冷,主要是受沿岸的寒流影响

D.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因为沿岸是寒暖流交汇区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7.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 A.垂直地带性—气候 B.纬度地带性—热量

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经度地带性—水分

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回答28-29题。

28.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10oN B.30oN C.40oN D.50oN

29.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差异 B.水分状况

C.海拔高度 D.土壤差异

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0-31题。

30.该地区聚落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

A.团聚型,地质因素 B.团聚型,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31.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先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地球表面形态_1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2.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地貌类型的成因。 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 (1)表现形式: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搬运、③________和固结成岩等。 (2)主要动力来源:流水、风力、冰川、波浪等。 (3)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④________。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侵蚀作用:⑤__________________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⑥____________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⑦____________内力抬升、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千沟万壑。 (2)沉积作用:a.大河中下游地区地壳下沉、泥沙沉积形成⑧____________和 ⑨____________;b.干旱地区,沙粒沉积形成⑩________,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有利影响:修建梯田,?____________等。 2.不利影响:毁林开荒,?____________等。

探究点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探究材料】 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东营市东北部,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一致,占地面积1 53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52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属水体景观中河流及地貌景观地质公园。 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河流地貌景观、沉积构造及古海陆交互线遗迹。河流地貌景观主要有河成高地、边滩、心滩、天然堤、决口扇、沉积层序剖面等;沉积构造主要有流水作用形成的波痕、流痕、水位痕,冲刷作用形成的冲坑、冲槽,风化作用形成的风成构造,生物作用形成的虫迹泥球,以及其他作用形成的干裂、喷出等构造;区内分布着两条重要的古海陆交互线(贝壳堤),一条形成于5 000~6 000年以前,一条形成于1855年以前。 1.河流侵蚀容易形成沟谷地形,其形态呈________(“U”型或“V”型)。 2.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黄河流域内,侵蚀作用最强的位置是________地区,其突出地形特点是________。 4.随着流域的治理和水电站的建设,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对埃及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尼罗河下游的渔业和农业生产都受到影响,尼罗河三角洲出现后退。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规律总结】 1.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中流水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环境的限制 1.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2.人口容量(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

戒线) 第三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时间长于一年;跨行政区域分界线) 1.定义: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国际迁移(国家→国家):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3.国内迁移(行政区→行政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补充) 1.定义: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 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 息交流相对发达 二、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某一事物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资源) 3.城镇空间分布特点:①人口密集地区;②沿河、湖、海地区;③交通运输枢纽; ④历史文化胜地、着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2.常见功能区: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 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在高一的地理学习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烟花美文网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 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8.24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 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 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老龄化问题: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加重。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保 (2)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交通困难 措施:计划生育,发展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淡水。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自然资源(首要因素、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受教育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4、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影响特定地区人口数量,对全球总人口无影响) 1、人口迁移的判断(三要素):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2、人口迁移的类型 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按迁移方向:从农村→农村;从农村→城市(城市化、主要类型);从城市→城市; 从城市→农村(逆城市化) 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缓解人地矛盾 弊,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利,劳动力增加,人才的流入,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弊,增加生态环境的压力、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自然灾害 经济(越来越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

(新高考)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 .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140亿光年。【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 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重要)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很重要) 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 4.太阳系(很重要) (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重要) (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很重要) Ⅰ.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重要)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很重要) (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和地球(了解) 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 ———He+能量 (重要) 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重要) 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 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和地球(很重要) 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很重要) 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太阳风。(很重要) 3.太阳活动的特征:①周期性:11年;②整体性:群发。(重要) 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很重要) 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 ④可能和地震有关联。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注意】: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而船上的船员只有上下颠簸。(很重要) 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140亿光年) (1250多亿个) (2000多亿个) (地球和月球)

(完整)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多米尼加共和国为西半球岛国,境内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下图为该国主要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恩里基约湖的水文特征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较高,有结冰期 B.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C.7月份盐度最高 D.5~10月,湖泊水位持续升高 2.关于该国交通运输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公路分布较为均匀 B.铁路主要沿海沿河分布 C.机场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D.港口数量北部比南部多 下图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低压向东移动。据图回答3~4题。 3.图中此时湖面的风向主要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4.未来几天内,P地天气的变化,正确的是 A.气压先升高后降低 B.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C.风力由弱变强,再变弱 D.前次降水强度大于后次 洪涝灾害与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中国大陆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次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下列城市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 A.北京、长沙、广州、贵阳 B.长沙、北京、广州、贵阳 C.北京、长沙、贵阳、广州 D.长沙、北京、贵阳、广州 6.下列关于涝灾分布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降水少,没有涝灾 B.东部地区涝灾北多南少 C.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涝灾最多 D.东北地区降水少,涝灾较少 7.江汉平原地势低平,是涝灾多发地区,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是 A.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B.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 C.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 D.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减轻洪涝灾害 下图是摄影师在某沙漠地区旅游拍摄图片的剪影,图中骆驼向西南方向行进,驼影与前进方向垂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拍摄时,太阳位于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9.该照片拍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5:00B.9:00C.15:00D.19:00 下图为某山地山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 m,图中山峰为该区域最高 峰,读图完成10~11题。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目标 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结构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及主要类型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包括 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 (1)组成: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②共面性: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倾角都很小,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③近圆性: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都很小,都接近正圆。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八大行星的质量、体积、距日远近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①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②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③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自然天体 人造天体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条件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自主学习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重难点释疑 1、宇宙是物质的 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统称为天体。在众多的天体形式中,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的物质形式。 2、宇宙是运动的 天体之间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的排列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球是地月系地中心天体、太阳虽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但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典题精练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2.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 A.风筝B.河外星系C.空中飞行的飞机D.彗星和流星体 3.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4.以行星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B.地月系C.银河系D.总星系 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是天体系统示意图,总星系指图,河外星系的级别与图相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填字母),其中心天体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练习题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130.0分) 1.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 风带的位置,可判断北半球大致为______(季节)。 (2)据图分析,④表示___________气候,其夏季的气 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气候特征为 __________________;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 为_____________。 (3)若本图表示亚欧大陆,⑧附近形成______渔场(填 写名称),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2.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 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并说明原因。 (2) 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 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 说明其原因。 3.如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以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D三点线速 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 (2)此时D点是______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______,昼长是____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 分布规律是______ (4)这个季节我国东部盛行______风,气候特征是______. 4.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地理湘教版高中目录 必修一至三

地理湘教版高中目录必修一至三 湘教版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四节数字地球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 案(全册完整版) 必修一目录 第一章 (3)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3)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7)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3) 第二章 (19) 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19)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 (24) 第1课时 (24) 第2课时 (31) 第3课时 (38) 第三节大气环境 (47) 第1课时 (47) 第2课时 (58) 第3课时 (67) 第4课时 (73) 第5课时 (80) 第6课时 (88)

第7课时 (96) 第8课时 (103) 第四节水循环与洋流 (113) 第1课时 (113) 第2课时 (121) 第三章 (130)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30)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39) 第1课时 (139) 第2课时 (148)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59) 第1课时 (159) 第2课时 (170) 第四章 (179)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79) 第1课时 (179) 第2课时 (182)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88)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96)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01)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能够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课前预习】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察到的有限宇宙叫做“”或者“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宇宙间的、、、等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 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 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 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 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 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 自然增长率 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 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 些国家的人口 数量还会逐渐 减少 俄罗斯、德 国、日本 发展 中国家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 快,世界新增 人口中,发展 中国家占到 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 经济的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的进步,人口 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 趋于缓慢,很 多国家实施人 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 巴基斯坦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 特点 出生率高高高低 死亡率高高低低 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检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必修I》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答题栏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月球B.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C.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水星D.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是地球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耀斑和色球B.黑子和日珥C.黑子和耀斑D.日冕和太阳风 4.下面四幅图(图中阴影代表夜半球),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5.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B.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C.只适用于北京地区的范围D.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 6.美国哈佛大学(西五区)举办国际网页制作比赛,收件时间以当地区时2月15日23时截止,要求直接用E-mail传送假如西安的张同学要参赛,请问他最迟应在北京时间下列哪个时段前将作品发出 A.2月15日10时B.2月16日07时C.2月16日12时D.2月15日23时 7.下列节气中,西安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8.岩石圈是指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B.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壳和上地幔 9.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A.大气圈、水圈、地壳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地壳、地幔、地核D.岩石圈、水圈、上地幔 10.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B.搬运作用C.地壳运动D.侵蚀作用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B.地垒C.地堑D.褶皱 12.关于图示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形是谷地,因此应是向斜构造B.乙处地形是山地,因此应是背斜构造 C.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是背斜构造D.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是背

湘教版高一地理教案(精选)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教学过程: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及主要类型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包括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2、天体系统(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自然天体人造天体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1)组成: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②共面性: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倾角都很小,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都很小,都接近正圆。(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八大行星的质量、体积、距日远近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①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②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③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1、宇宙环境条件(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3、液态水的存在自主学习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重难点释疑1、宇宙是物质的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统称为天体。在众多的天体形式中,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的物质形式。2、宇宙是运动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的排列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球是地月系地中心天体、太阳虽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但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重难点释疑1、具有太阳系行星的一般特征类地行星:类似于地球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特征: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小、平均密度大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特征:质量、体积都很大,平均密度小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特征:距离太阳远 2、具有与其他行星相似的运动特征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三存在生命的行星重难点释疑1、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地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安全的宇宙环境是指太阳系具备了八大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日珥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的层次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 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地球与月球的 间的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 10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的主要 成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 (2)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o。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 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Ⅲ笔记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 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1.3 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和第Ⅱ卷的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上,最后只要交答题卡即可。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依据太阳和太阳活动有关知识,分析回答2~5题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A.太阳 B.月球 C. 地球 D.火星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黑子、耀斑 B. 黑子、磁暴 C. 黑子、极光 D. 耀斑、极光 4.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 A、70年 B、13 年 C、11年 D、1 年 5.下列现象中,可能是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沙尘暴频繁 C.有线广播声音清晰,短波收音机声音不清楚 D.某地连降暴雨,导致洪涝灾害 6.发射到宇宙中的同步卫星应与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 7.下图是北半球我国某城市在春分、夏至和冬至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A、①夏至日②春分日③冬至日 B、①春分日②冬至日③夏至日 C、①冬至日②春分日③夏至日 D、①冬至日②夏至日③春分日 8.夏至日时,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B.长春C.南昌D.广州 9.地理环境中最活跃和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地壳 10.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1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加勒比海岛国海地(首都太子港19°N,72°W)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16时53分发生了里氏7.3级大地震,海地损失严重。50人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已奔赴海地进行救援活动。据此回答12-13题。 12.此次地震活动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壳运动属于的地质作用是 A、外力作用 B、火山喷发 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