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1.关于古诗与星宿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一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一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一1795年,历60 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

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5.关于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3. “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1.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

6.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欠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

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

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

姜夔,字尧章: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

7.关于古诗文与名和字

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一语。

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端居耻圣明”一句。

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一语。

清代的奚疑,字子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一语。

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出匀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一语。

《苏武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持节、带礼物。

9.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季氏将伐颛臾》:如果一个人所辅佐的大夫有非正义的军事行动,自己也要负其责任;君子不能心口不一,言行相背离;实行仁德教化可以遏止甚至战胜武力侵略。

10.关于中国古代的“养老”思想

这种“思想”在《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有所体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反复阐述的观点,表现了他推行仁政、以儒家的仁爱思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

二、关于“课外延伸”

1.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的指示作用

这种命名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地理命名中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在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就取名“阳”;在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就取名为“阴”。用这种命名法保留下来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如“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辽阳”在辽水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淮阴”在淮河的南面等<命名之初至少如此)。

2.对古代避讳问题的认识

古代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反映了我们民族崇尚礼仪的精神。但是,避讳不能走向极端,走向极端就适得其反,变得可笑或者可恶了,如同钱良臣之子闹出的笑话一样。孔子的母亲名颜徵在,他在说话时都不避讳“徵”“在”二字,如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论语,八佾》,说“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他只是不同时称“徵在”而已,这样的避讳还是比较可取的。到了后世,避讳之风愈演愈烈。唐朝的李贺因为父亲名晋肃,与“进士”音近,迫于世俗的压力,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无缘仕途,英年早逝,韩愈愤然为其作《讳辩》一文以鸣不平。这样的“避讳”真是害人不浅。在现代社会,对父母名字的避讳也还是我们遵循的一条道德习惯,但也不能走极端,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场合,该称名的时候就要称名。关于这一点,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代节日

古人对一年中一些特殊日子作出特殊规定,称为节日,各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活动。如:

元日——正月初一,又叫元日,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多集中在这一天,一向极为隆重,叫做过年,现在叫春节。从五代起有贴春联的习俗。还有贴门画(神荼、郁垒或秦叔宝、尉迟恭像)、贴年画、放鞭炮、舞龙、舞狮等风俗。

上元——正月十五日,又叫元宵节、灯节,民间多张灯为戏,举行灯会、花会、灯谜会。据说最初始于汉代,而盛于隋唐以后。

社日——立春后之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为农家祭社(土神)祈年之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花朝——二月十二日,据说是百花生日。

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民间禁火三日,据说起源于晋文公纪念介之推。

清明一即24节气中之清明日,古人往往要祭祖、扫墓,至今某些地区仍然如此。

上巳一三月三日,人们多至郊外春游,水边宴饮,以祓除不祥,叫做踏青。

浴佛节——四月八日,据说是释迦牟尼的生日,各寺庙皆有盛大佛事活动。

端午——五月五日,又叫端阳节,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船,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还有门前挂菖蒲、白艾,洒饮雄黄酒,襟前挂衣香粉荷包等习俗,据说可以避瘟疫。

伏日——一般约指初伏第一天,农家要歇伏避暑,举行酒宴。

七夕——七月七日,据说是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们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妇女结彩缕向月穿七孔针,穿过者为得巧,据说始于汉时。

中元——七月十五日,迷信的人认为是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日,月明而圆,潮水最大,是赏月和观潮的盛大节日。有祭月、吃月饼、吃团圆饭,供兔儿爷等民间习俗。

重阳——九月九日,又称重九,人们带茱萸囊,登高山,饮菊花酒,以避邪气。始于战国,而盛于南北朝和唐宋。

冬至——即24节气中的冬至之B,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所以也当作重要节日之一。

腊日——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要祭祀百神。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简称腊八,

除夕——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岁除,要吃丰盛的“年夜饭”。其夜叫除夕,俗称大年夜,儿童有守岁不睡以迎接新年的习俗。

古代文化知识

1. 殷商时,天下土地均为天子所有,天子再分封土地给宗族、亲戚、功臣和古代旧有的国家,这些土地其后成为国家或采邑/采地,「家」便是指这种采邑而言。土地的收入大部分为被封者所有,一部分向天子纳贡。

2. 凡邑,有宗庙先王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是古代庶民聚居之所,只是有一些田地罢了。

4. 孔子虽不信鬼神,但主张祭祀,因为藉以稳定统治者的政权。

5. 春秋时代的「礼」包括礼仪、礼制、礼器等。

6. 殷商时是奴隶社会,那时有以活奴隶殉葬的风气,其后改为用木偶人、土俑代替,但春秋时秦穆公也曾以活人,甚至是当时的贤良三兄弟殉葬。其实春秋时期一般人都不会以活人殉葬。

7. 春秋时齐都临淄西面城门叫稷门,在稷门外建了不少学舍,优厚供养四方学者,让他们辩论和著书,当时称这班被供养者为稷下先生。

8. 孔子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贵族垄断,学费只是十条肉干(束修),用作见面礼。修是干肉,又叫脯,每条脯叫一脡,十脡为一束。

9. <<论语>>的「论」是「论纂」之意,<<论语>>的「语」是「语言」之意,<<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

10. <<论语>>的篇章排列并无一定意思,即使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关连。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出于一人之手,而是当时孔门弟子,甚至是再传弟子(曾参的学生)之手,所以弟子间各有记录而汇集成书(着笔始于春秋末,成书于战国初),因此出现了不少重复的章节。而这些作者的年代相差不止三、五十年。

11. <<论语>>和<<孝经>>是汉朝初学者先读之书,然后才学「五经」。

12. 「君子」可指「有德者」或「在位者」。

13. 「未之有也」是「未有之也」的倒装。古代句法中凡是否定句,宾语若是指代词,这指代词的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14. 古代用四匹马拉兵车。春秋时代,打仗用车子,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春秋初期,大国都没有千辆兵车。

15. 古代的「人」有两种意思:广义的指一切人群,狭义的指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人。

16. 弟子指年纪幼小的人或学生。

17. 古代凡是做过大夫的可以被称为「夫子」,孔子曾是鲁国司寇「治理刑事之官」,所以被称为「夫子」,后来沿袭以称呼老师。

18. 臣下对答君上的询问一定用「对曰」。

19. 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那横木,大车上的叫「鬲」,小车上的叫「衡」。

20. 人初死,陈设饮食以安其魂,叫做「奠」。

21. 八佾,古代舞蹈奏乐,八人为一行,一行叫一佾,八佾为64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

22. 古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否则便是僭越。

24. 「祼」,音贯,祭祀的一种。古时用活人代受祭者,这活人便叫「尸」。

一般用幼小的男女。第一次献酒给「尸」,使他/她闻到「郁鬯」(一种用香料煮成的酒)的香气,叫做「祼」。……尸位素餐

25. 屋内西南角叫「奥」,弄饭的设备叫「灶」,古代都以为那里有神,因而祭它。

26. 「射不主皮」中,「皮」代表箭靶。古代箭靶叫「侯」,有用布做的,也有用皮做的。当中画有各种猛兽或者别的东西,中心叫「正」或者「鹄」。

27. 古人称凡是过分以至于失当地步的叫「淫」,而「淫祀」是指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礼。

28. 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古代祭土神,要替他立一个木制牌位,这牌位叫「主」,而这一木主,便是神灵的凭依。如果国家有对外战争,必须带这一木主而行。

29. 「塞门」,用以间隔内外视线的一种东西,作用与今日的「照壁」相同。

30. 「反坫(音店)」,用以放置器物的设备,用土筑成,形似土堆。

31. 「大(音泰)师」,乐官之长。古代乐官一般用瞎子充当。

32. <<论语>>中的「见」字,从前都读去声,音现;「请见」是请求接见的意思。

33. 木铎,铜质木舌的铃子。古代公家有甚么事要宣布便摇这铃,召集大家来听。

34. 古代法律制度写作「刑」,刑罚则写作刀井。后来都写作「刑」了。

35. 瑚琏,即簠簋,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方形的叫「簠」,圆形的叫「簋」,是相当尊贵的。

36. 古代一县的县长叫做「宰」,大夫家的总管也叫「宰」;贵客叫「宾」,一般客人叫「客」。

37. 孔子是古代文化的整理者和传播者,「文章」指有关古代文献的学问而言。

38. 古代人把大乌龟叫做「蔡」(见<<公冶长5.18>>)。「大蔡,元龟之所出地名,因名其龟为大蔡」。古人迷信卜筮,卜卦用龟,龟愈大愈灵,筮用蓍草。

39. 「山节藻棁」――「节」,柱上斗栱;「梲」,音啄,梁上短柱。

40. 古代在下的人杀掉在上位的人叫做「弑」。

41. 伯夷、叔齐,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了,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伐纣,他们拦住车马劝阻。周朝统一天下后,他们耻吃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42. <<论语>>中若单用「侍」字,便是孔子坐着,弟子站着;若用「侍坐」,便是孔子和弟子都坐着;至于「侍侧」,则或坐或立,不加肯定。

44. 粟,是指未去壳的谷粒,去了的就叫「米」,但在古书中也有把米叫做粟的。古代以谷米为俸禄。

45. 釜,古代容量名,容当时六斗四升,古代以十斗为斛(音浩);南宋时改五斗为一斛,一石两斛,沿用到民国初年。

46. 孔子时穿著大袖子宽腰身的衣裳不便于骑马,直到战国时的赵武灵王才改穿少数民族服装,骑马射箭。

47. 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48. 大红色叫「朱」,红和紫都属尊贵之色,不用作平常家居服饰的颜色。周朝以赤色为贵,所以祭祀时也用赤色的畜牲。古代祭祀时不用耕牛,甚至耕牛之子也不配作犠牲。

49. 古代酿酒,因不懂蒸酒的技术,所以酒精成分很低,而升的量又少,两三升酒是微不足道的。

50. 古代「逝」字和「往」字不同,往而不复返才用「逝」字。

51. 中庸,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折中和平常的东西;忠恕是其中心学说。

52. 根据<<周礼>>,有两种人拿着皮鞭,一种是

代天子以及诸侯出入之时,有二至八人拿着皮鞭使行人让道,另一种是市场的守门人,手执皮鞭来维持秩序。

53. 古代六尺约为今日138厘米。一般指十五岁以下的人。七尺为一仞。

54. 「始」是乐曲的开端,古代奏乐,开始叫做「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乱」是乐曲的结束,由始到乱,叫做「一成」。「乱」是合乐,等如今日的合唱。

55. 「冕」,古代大夫以上的人的帽子,后来只有帝王的帽子才叫冕。

56. 上为衣,下为裳;古代男子上穿衣,下穿裙。衣裳不相连。

57. 周制,诸侯中的大国可以拥有军队三军,因此用「三军」作军队通称。

58. 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叫做「裼(音锡)衣」。

59. 古代大被叫「衾」,小被叫「被」。

60. 帷裳――礼服,上朝和祭祀时穿,用整幅布做,不加剪裁,多余的布做褶叠(褶叠古代叫做襞积),犹如今天的百褶裙。

61. 古代用黑色作吉服,不能穿戴此色去吊丧。

62. 鱼腐烂叫「馁」,肉腐烂叫「败」。

63. 「割」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不按此法的叫「割不正」。

65. 古代没有椅和櫈,都是在地面上铺席子,坐在席子上。坐法有几种:恭敬的是屈膝,膝盖着地,而足跟承着臀部,作客和见客时必须如此。居家不须如此,省力的坐法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和蹲一样。最不恭敬的是臀部贴地,两腿张开,平放而伸直。像箕一样,叫做「箕踞」。孔子平日的坐式可能像蹲。

66. 停放灵柩叫「殡」,埋葬也可以叫「殡」。古代大官棺木至少用两重,里面的一重叫「棺」,外面的叫「椁」。

67. 堂是正厅,室是内室。先入门,次升堂,最后才入室,比喻做学问的阶段。「入室」犹如「到家」之意。

68. 财货的缺少叫「贫」;生活无着落,前途无出路叫「穷」。

69. 古代的使节只接受使命至于如何去交涉应对,只能随机应变,独立行事,更不能事事请示或者早就在国内安排好一切。这叫做「受命不受辞」,亦即是「专对」。同时,春秋时的外交酬酢和谈判,多半背诵诗篇来代替语言,所以<<诗经>>是外交人才的必读书。

70. 筲(音梢),古代的饭筐,能容五升。斗筲譬如度量和见识狭小。

71. 古代以禳祷之术替人治疗的叫巫医。

72. 好好先生但没有是非标准的,孔子叫他做「乡愿」,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

73. 古时国君死了,继承的君王三年不问政事,各部门的官员听命于宰相。

74. 「士」有时指有一定修养的人,有时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75. 柳下惠,鲁国贤者,本名展获,字禽,又叫展季。「柳下」,可能是其居所,因以为号;据<<列女传>>,「惠」是由他的妻子的倡议给他的私谥(不由国家授予的)。

76. 萧墙是鲁君所用的屏风。人臣至此屏风便会肃然起敬,所以叫做「萧墙」(萧字从肃得声)。

77. 古代对于在高位或有道德的人叫「大人」,「圣人」则指有道德的人。

78. 书写<<论语>>的竹简不过八寸,短者每章一简,长者一章数简,没有多大空白。

79. 古代钻木取火用的木四季不同,所谓「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马融引

80. 古代北方以稷(小米)为主粮,水稻和梁(精细的小米)是珍品,而稻的耕种面积更小。

81. 春秋时已用牛耕田。

82. 古代天子诸侯用饭都得奏乐,所以乐官「亚饭」、「三饭」、「四饭」之名。

83. 有司,古代管事者之称,职务卑微。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

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

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

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

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

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

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

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

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

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

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

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和。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

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

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

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

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

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

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

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

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

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

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

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

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

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

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

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

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

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

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

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

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

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

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

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

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

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

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

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

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

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

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

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

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

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

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礼教】

《金刚经》是(佛教)著作

唐朝六渡日本宣扬佛教为当时两国邦交做出巨大贡献的是(鉴真)

道教创始于(东汉)注1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其中祭祀活动被称为(吉礼)注2

按照古人的饮食礼仪,在上一道烧鱼时应该(鱼尾向着客人)

俎是古时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使用,用途是(宰杀和摆放祭祀用的牲畜) 古人以“孝悌”为美德,其中悌指的(尊敬兄长)

古人讲究尊称礼节,谈到对方父亲一般称为(令尊)

古人讲究谦辞礼让,谈到自己儿子一般称为(犬子)

古人称呼自己父亲的侄女婿为(堂姐夫/妹夫)

古人称“拙荆”指(自己的妻子)

古人称“连襟”指(姐妹之丈夫)

在古代,下列哪个词语中用来称呼对方妻子(令困)

【历史常识】

下列年代相对最早的一个朝代或时期是(汉)

东晋和西晋的顺序是(先有西晋后有东晋)

唐朝前是(隋朝)

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下面哪个省不在三省之列(下书省)注3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不包括(楚)

下列朝代按时间顺排列应为(夏商周)

曾经东征高丽的隋炀帝名叫(杨广)

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地点大泽乡在哪个省(安徽)

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是(史通)

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治平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国号是(贞观)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太祖)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造者是(李冰)

墨子属于(墨家)

庄子属于(道家)

提倡“兼爱,非攻”的是(墨家)

【琴棋书画】

被称为酒仙的是(李白)

“说琴谏国王”所说的是(邹忌谏齐王)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乐器是哪一类(吹奏乐器)

五音是(宫商角徵羽)不包括(雅)

吹奏横笛的正确口型应该是(嘴角向两边)

古人所称的“锹秤”指的是哪种物品(棋盘)

中国象棋棋盘上的“米”字形方框叫做(九宫)

以下哪一个是象棋中不会出现的走法(象四进五,士二进四)

关于象棋的说法错误的是(兵和卒只允许前行,不能后退和平移)

以下关于象棋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象棋起源较早,战国时期就已有记载)关于围棋的说法错误的是(围棋的棋子分数量同的黑白子)

围棋开局的落子规则是(执黑先行)

围棋的棋盘图案是(横竖十九条直线)

围棋棋子紧邻的直线交叉点成为(气)

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是(笔墨纸砚)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被誉为“书圣”的是(王羲之)

被誉为“草圣”的是(张旭)

有画圣美誉的吴道子是哪朝人(唐朝)

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义的字典是(说文解字)注4

著名的《女史箴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顾恺之)

“梦幻西游”四个字一共由多少笔画组成(三十二画)

“唐”(十画)

“朝”(十二画)

“长安”(十画)

【唐诗】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首脍炙人口的《侠客行》出自(李白)“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长恨歌》)

被称为乐府双壁的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古诗名句“夕阳无限好”的下句是(只是近黄昏)

古诗名句“前山鸟飞绝”的下句是(万径人踪灭)

古诗名句“举杯邀明月”的下句是(对影成三人)

古诗名句“男儿何不带吴钩”的下句是(收取关山五十州)

古诗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句是(道是无晴还有晴)

古诗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句是(落花时节又逢君)

古诗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的下句是(白云千载空悠悠)

古诗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下句是(水村山郭酒旗风)

古诗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下句是(我辈岂是蓬蒿人)

古诗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的下句是(赢得青楼薄幸名)

古诗名句“今日听君歌一曲”的下句是(暂凭杯酒长精神)

古诗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

古诗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句是(一片孤城万仞山)

古诗名句“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句是(露似珍珠月似弓)

古诗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下句是(无人知是荔枝来)

【古代常识】

下列哪个称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注5

古代所称“垂髫”只说女子(十三岁)

古代称20岁的少年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种(炊具)

古语所称“按图索骥”的骥是(良马)

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举考试按顺序排列需要经过(乡试会试院试殿试)注6

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的是(史通)

五岳之说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称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称“阳”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谥号”指的是(帝王所专用的称号)

我国古代四大艺术是指(棋琴画书)

人们所称的“三伏”出现在农历的(六月)

下列属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兴旺”形容家境繁荣,其中六畜指(猪马牛羊犬鸡)左迁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说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长城修建后关内关外的说法中“关”指的是(山海关)

古代“上元节”是指(元宵节)注10

古代“重阳节”是指(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喝的是(菊花酒)

古语所称“细软”是指(钱财)

凌晨1:00至3:00古代称为(丙夜)

古时的二更相当于现在的(1-3点)

在我国古代,下列哪个时段指现在的19:00-21:00(黄昏)

我国农历把每月初一称为(晦日)

【工艺建筑】

以下哪个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艺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国古代称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国古代称为“吉金”的是(青铜)

关于白玉的是(水井)

我国被称为“建筑业鼻祖”的是(鲁班)

古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产生了火药爆竹,最初用来(驱散瘟疫,镇妖避邪)唐朝著名医生孙思邈曾为四大放明之一(火药)做出过卓越贡献

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铁质量)

最早的手工艺品是(瓷器)

著名的“赵州桥”位于(河北省)

【茶酒中药】

龙井茶属于(绿茶)

古人泡茶注重用水,以下被视为上等茶水的是(山泉水)

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述茶艺的著作是(唐代陆羽的《茶经》)

我国古代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

以下最早在中国出现的酒是(黄酒)

“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

“交杯酒”一般出现在哪种场合(结婚喜宴)

中草药里的“三七”的入药部分实际是植物的(茎)

中草药里的“甘草”的入药部分实际是植物的(根)

中草药人参主要功效是(补气固元,生津安神)

中药配药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基本禁忌,一般不可同时入药的是(干草和甘邃)

下列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一味中药是(金银花)

提出“望闻问切”等医疗手段的是(扁鹊)

古代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

古代所称的“杏林高手”是指(医术高明之人)

【注释】

道教创始于东汉,创始人为张道陵,奉老子为教主,大家勿将道教和道家两个概念混淆。

中国古代“五礼”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关于六部:[吏部]其职责为官职任免升调[户部]其职责为土地税收户口[礼部]其职责为典礼科举学校[刑部]其职责为司法刑狱案件

[兵部]其职责为军事军队边防[工部]其职责为工程营造水利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第一”主要是唐朝之前的(毕竟游戏的时代背景为唐朝,考试题目不应超越历史)为大家罗列一下,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第一部神话小说《搜神记》第一部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我为大家整理如下

类别含义类别含义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而立之年30岁

孩提2—3岁的儿童不惑之年40岁

垂髫幼年(又叫总角)知命之年50岁

豆蔻女子13岁花甲之年60岁

及笄女子15岁古稀之年70岁

加冠男子20岁(又叫弱冠)耄耋之年80,90 岁

颐之年100岁

6.古代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

等级含义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7.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8.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

9.古代官职词语

类别拜除迁翟左迁罢黜征辟出徙乞骸骨

含义受官升官降官免官招聘京官调任地方官大臣辞职10.古代主要节日

类别含义类别含义

元日正月初一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年龄称谓 在古代,人们根据年龄不同,使用不同的称谓。例如,2至3岁的儿童被称为“孩提”,3至8或9岁的儿童被称为“垂髫”,8或9岁至13或14岁的少年被称为“总角”,10岁以下的儿童被称为“黄口”,13或14岁至15或16岁的女子被称为“豆蔻”,15岁的女子被称为“及笄”,20岁的男子被称为“弱冠”,30岁的男子被称为“而立”,40岁的男子被称为“不惑”,50岁的男子被称为“知天命”,60岁的人被称为“花甲”,70岁的人被称为“古稀”,80岁的人被称为“耄耋”,90岁的人被称为“鲐背之年”,100岁的人被称为“期颐”。 地理常识 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包括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黄河中下游地区被称为

“中原”,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 因此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称天下或全国为“四海”。在古代许 多文章中,“江河”一词专指长江和黄河。长江以东地区被称为“江东”,又称“江左”,长江以南地区被称为“江表”。五岳分别 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南京又称为“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扬州又称为“广陵”、“维扬”,杭州又称为“临安”、“武林”,苏州又称为“姑苏”、“平江”。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中 国被古人称为“赤县神州”,“六合”和“八荒”都泛指天下。三国 指东汉后分裂成的魏、蜀、吴三个国家。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被称为“三秦”。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官职变化 在古代,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官职变化。例如,“任”指担当或担任,“授”指授予官职或任命,“除”指任命或授职,“拜”指授予官职,“征”指征召,特指君召臣,“辟”指中央官署征聘人才并任以官职。 推荐:荐举品行端正的人,任命为官。“(荀)XXX。”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最新详细总结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最新详细总结 一、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 八、音乐文娱 九、古代服饰代称 十、古代刑罚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

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 1. 儒家文化 -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 2. 文化 -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 3. 文化 -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 4. 唐诗宋词 -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5. 四书五经 -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 6. 武侠文化 -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 价值观 -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 被广泛传播和阅读 三、结语 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 文化等重要内容。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 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 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 总)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 《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100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1. 2.(韩愈《师说》的“六艺”是指《诗》《书》《礼》《艺》《乐》《春秋》这六部经书) 3.(应该是“太学”或“国子监”)

4.(“博士”是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教授”一开始也是学官名) 5.(书院一开始是私人设立的,但后来官府也参与干涉了) 6.(应该是选那些“有才德之人”,此外,“孝廉”不是荣誉称号,而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除了针对“孝顺父母”,也选那些“办事廉正”之人) 7. 8. 9. 10.(始于隋炀帝时期) (二)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篇1: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一、字音 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 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 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 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 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合适) 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顿,此处是雨停顿)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防止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构造的参过失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亮堂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篇2: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才能层级如下: (一)阐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阐述类文本。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 评等阐述类文体的根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阐述类文 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p 文本的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p 综合 ⑴ 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 分析^p 文章构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p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 分析^p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 普文章的文体根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 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挑选整合信息,分析^p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课内文化常识整理汇总(文言文+诗词曲)

高考语文课内文化常识整理 一、文言文 1《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2《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驽马十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3离骚:同“罹”,遭遇。 4 《楚辞》和楚辞不同在于:《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屈原、宋玉、景差等人的作品);楚辞是一种诗歌体裁,也称“骚体”。(《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5《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国风》好色而不淫:《国风》是收集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 6谏太宗十思疏:奏章。 7师说:文体的一种,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 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同“逗)。“句读”在这里泛指文字的诵读。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即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古时巫、医不分,巫的职业是祝祷、占卜等,也用药物为人治病。 11阿房宫赋: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12辇来于秦: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汉以后多指皇帝、皇后乘坐的车子。 13而望幸焉: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14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形容极为细微。 15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 16思厥先祖父: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17答司马谏议书:信。 18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谦辞,用于自称。 19赤壁赋: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20壬戌之秋: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2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22项脊轩志:记。 23迨诸父异爨:分开做饭,意思是分了家。爨,烧火做饭。 24妪,先大母婢也/ 先妣抚之甚厚: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5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2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27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千乘之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国家。 28冠者五六人: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29《报任安书》:信。 30《史记》:西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书》。分为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1.关于古诗与星宿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一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一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一1795年,历60 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

史上最全高考古文文化常识汇总

更多高考政策信息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年龄称谓 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7.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8.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9.而立:男子三十岁。(立,即“立身、立志”) 10.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15.鲐背之年:九十岁。 16.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 1.九州,中国的代称。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官职变化 1.关于任职授官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语文文言文常识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语文文言文常识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语文文言文常识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 歌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李重福,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了不起的爱国诗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Seiches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 楚辞形式译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古诗》,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颂。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 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 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结尾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述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为出自于《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 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备浓郁的唯美色彩。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名太史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长达年的历史,全书篇,分成“本纪、世家、本纪、表中、书”五种体裁。鲁迅称作“史家之绝响,无韵之 《古诗》”。《陈启衅家》即为Lizier《史记》。 9.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之首。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他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称刘备为刘豫州。 【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敬称】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高考语文文言文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 文言文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必修一 《诗经》两篇 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离骚》 1、考:指已故的父亲。 2、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三后”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孔雀东南飞》 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一般的诗经。 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 4、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5、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8、黄昏:十二个时辰之一,是戌时。人定:是亥时。 9、12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0结发:束发。古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11、罗敷:指古代美女的通名。 12、床:是古代的坐具。 13、城郭:古代内城叫做城;外城叫做郭。 《汉魏晋诗三首》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_》。 2、河汉:银河。 3、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 随着高考的日益逼近,备考的同学们也应该加强对于文言文和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这两个方面是高考语文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既考查对于文言的理解和运用,也考验考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因此,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做一些介绍,希望对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的学习 文言文是高考中必考的一个内容,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古文的识别、分析、理解以及运用能力。因此,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运用。 首先,学习文言文需要重视对于字词的掌握。在古代,汉字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文言文中,大量使用了古汉字,考生需要对于这些字词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古代语言的语法,包括词性和语序等。 其次,学习文言文需要多读多练。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课文的阅读,通过多次阅读来掌握其基本含义和结构,再从中提取出句型、词语和表达方式等内容。同时还需要进行翻译练习,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最后,学习文言文需要结合历史文化常识。对于一些古代文化和历史事件,考生需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此外,考生还需要通过读一些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等,来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哲学观点。

二、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 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不仅考查了考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还考察了考生对于文化常识的掌握。 要学习古代文化常识,需要先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古代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重大差异。在日常的学习中,考生需要通过学习古代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来掌握和了解古代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上述方面,还包括了很多其他领域。例如,古代服饰、礼仪、节庆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此外,还需要对于古代人物和事件有所了解,例如儒家学派、孟子、韩愈、杜甫等的历史地位和贡献都是需要掌握的。 总之,高考中的文言文和古代文化常识是需要考生在备考中重视的一部分。在日常的学习和阅读中,考生需要注重字词的学习和掌握,多读多练,结合历史文化常识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同时,考生也需要对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解和掌握,来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古文化常识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古文化常识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考文言文阅读必备的古文化常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人的称谓 【直呼其名】有三种情况: 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一般而言,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名与字一般由父亲或尊长来取。 【号】即别号、表号。号一般由个人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青莲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斋叟、我佛山人、百炼生等等。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史忠烈公(史可法),缪丑(秦桧)。 【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诚斋(杨万里);聊斋先生(蒲松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柳河东——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顾亭林——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郡望】如唐代韩愈,世人称为韩昌黎,是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韩愈实际上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而苏轼也曾自称“赵郡苏轼”、“苏赵郡”,苏氏是赵郡的望族(实际上苏轼是四川眉州人)。 【官名】在古代官名用以人的称谓十分普遍,如“阮步兵”——

阮籍,“嵇中散”——嵇康,“洪经略”——洪承畴,“孙讨虏”——孙权,“贾太傅”——贾谊;“杜拾遗” 、“杜工部”——杜甫;“柳屯田”——柳永。 【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遂以武侯相称;谢康乐——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王荆公——王安石;诚意伯——刘基。 【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长沙——贾谊,他曾贬为长沙王太傅;陶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骆临海——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柳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贾长江——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 【兼称】如《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谦称】有下列6种: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

2023年高考语文常考文化常识归纳

2023年高考语文常考文化常识归纳 2023高考语文常考文化常识归纳 语文的常识要积极去背诵,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举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可,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收拾的2023高考语文常考文化常识,希翼对您有所协助! 2023高考语文常考文化常识收拾 1、语文文言文找中可能会浮现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浮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采纳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别,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 属于普通情况和调节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乞骸骨:年老了哀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微信公众号:张教师的语文工作室 2、人物谦称 王侯谦称: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人之君)、寡(少德之人)、不毂(不善)。 官吏谦称: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普通是男子谦称。 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普通是年长者。 下官、末官、小吏,均为古代官吏的自谦词。 普通人自谦: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100道试题与答案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100道 目录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100道 (1) (一)学校与科举 (1) (二)山川与地理 (3) (三)天文与历法 (4) (五)节日与习俗 (8) (六)宗庙与祭祀 (9) (七)礼仪与风俗 (11) (八)人名与称谓 (12) (九)文集与典籍 (14) (十)其它与补遗 (15)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对 错 2. 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对 错

3. 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对 错 4. 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对 错 5. 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对 错 6.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对 错 7. 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对 错 8. 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对 错 9. 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

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对 错 10. 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对 错 (二)山川与地理 11. 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对 错 12. 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对 错 13. “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对 错 14. 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对 错 15.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文言文和古代文化常识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如果能在这方面掌握一些技巧,不仅能够较好地应对高考,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本源和传统。下面就是一些我对于高考文言文和古代文化常识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 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这个就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比如中国的封建制度、礼仪制度,以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宗教等等。 比如说,在阅读《庄子》或《论语》时,需要理解古代儒家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在阅读《红楼梦》时,需要了解清朝封建社会的制度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阅读历史文献时,需要了解各个朝代的政治动态和社会状况。 二. 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汇基础 要理解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语言特点和基本词汇。比如说,文言文有着较大的字数和复杂的句式结构,常常出现语言倒装、省略等特点;同时,文言文中也有许多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称、经典名句等等,需要学生掌握古代汉语基本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一些古代诗词,这有助于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比如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句诗出自 唐代诗人王维的《凉州词》,其中“葵”代表着“向日葵”,“晞” 是指太阳升起来后的时光,这些古诗词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孔子、齐悼公等等,同样需要学生去了解和掌握。 三.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应试技巧 掌握了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汇基础之后,我们需要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应试技巧。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背诵、朗读等方式,提高对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解;同时也可以掌握一些应试技巧,比如快速搜寻答案、不作死就不会死等等。 另外,虽然文言文较为复杂,但是着重看懂文章的核心内容,把握重点,不要陷入细节中,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技巧,这样能够在考试时更快地找到和解决问题。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文言文和古代文化常识并不仅仅限定于高考范畴,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中应该夯实这些基础,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精选范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高考语文文言文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