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和信号调理电路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和信号调理电路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和信号调理电路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和信号调理电路

电阻应变片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核心元件,它是一种将应变变化转换成电阻变化的变换元件。将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表面上,接入测量电路,随着构件的受力变形,应变片敏感栅也相应变形,从而使其电阻发生变化。电阻变化与构件表面应变成比例,应用适当的测量电路和仪表就能测得构件的应变或应力。应变片不仅能测量应变,而且对其它物理量,如力、扭矩、压强、位移、温度和加速度等,只要能设法变为应变的相应变化,都可以利用应变片进行测量,所以在测试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1.应变片的结构

电阻应变片品种繁多,形式多样,但基本结构大体相同,都是由敏感栅、基底、盖层、粘合剂和引线等部分构成。常见的有丝式和箔式电阻应变片。其中,金属丝式电阻应变片敏感栅的栅丝直径一般为0.015-0.05mm,敏感栅的纵向轴线称为应变片轴线,根据不同用途,栅长可为0.2-200mm。基底和盖层用以保持敏感栅及引线的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将被测件上的应变迅速准确地传递到敏感栅上,因此基底做得很薄,一般为0.02-0.4mm,用于测量应变时,将其牢固地粘贴在构件的测点上,构件受力后由于测点发生应变,盖层起保护敏感栅的作用。基底和盖层用专门的薄纸制成,称为纸基;用各种粘合剂和有机树脂膜制成,称为胶基。

金属箔式应变片与金属丝式应变片相比,有如下优点:用光刻技术能制成各种复杂形状的敏感栅(如图2所示);横向效应小;散热性好,允许通过的电流较大,可提高相匹配的电桥电压,从而提高输出灵敏度;疲劳寿命长,蠕变小;生产效率高。但制造箔式应变片的电阻值的分散性要比丝式的大。

2.应变片的应变特性

使用时,是将箔式电阻应变片贴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

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缩短。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由物理学可知,电阻丝的电阻R 与其电阻率ρ、长度l 及截面积S 存在如下关系:

S

l R ρ= (1) 当电阻丝受到受到拉力作用时长度伸长l ?,横截面积收缩S ?,电阻率也将变化为ρ?,此时电阻值产生变化R ?。弹性形变后,电阻丝的电阻相对变化为

ρ

ρ?+?-?=?S S l l R R (2) 式中

ε=?l l 为电阻丝的纵向应变;S

S ?为截面积的相对变化。对于圆柱形电阻丝,截面积为2r S π=(r 为丝的半径),则r

r S S ?=?2。r r ?为电阻丝的横向应变,且μεμ-=?-=?l l r r ,μ为电阻丝材料的泊松系数。于是(2)式可以写为

ρρεμ?++=?)21(R R (3) 由此可知,电阻丝电阻的相对变化是由两部分引起的:εμ)21(+是由电阻丝几何尺寸的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这称为应变效应;ρρ

?是电阻丝受到应力作用而引起的电阻率的变

化,这称为压阻效应。对于金属材料,应变效应是主要的,电阻率的变化可以不考虑;对于半导体材料,压阻效应是主要的。实验表明,当电阻丝在轴向受力时,应变片的电阻相对变化率R

R ?与ε存在如下关系: εK R

R =? (4) 式中K 为比例常数,又称为电阻丝的灵敏度系数。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比例常数K 。铜铬合金的K 值约为2。这样,应变的测量就通过应变片转换为对电阻变化的测量。

3.温度对应变片的影响

应变片由于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在数量级上几乎相同,在测量应变时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应变片受温度的影响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温度变化引起敏感栅电阻变化而产生附加应变,二是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应变片产生附加应变。

应变片电阻与温度温度变化量t ?的关系为

)1(0t R R t ?+=α (5)

式中,t R 为温度为t 时的电阻值,0R 为温度为0t 时的电阻值。α敏感栅的电阻温度系数。将温度变化时的电阻变化折合应变ta ε,则

K

t R K R R t ta ?=?-=αε00 (6) 应变片与试件因线膨胀系数不同引起的附加变形βt l ?为

t l l t ?-=?)(0试片βββ (7)

附加变形βt l ?折算为应变,得

t l l t t ?-=?=)(0

试片ββεββ (8) 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总电阻变化为

t K R t R R t ?-+?=?)(00试片ββα (9)

总的虚假应变为

t K

t K R R t t t t ?-+?=+=?=)(/0试片ββαεεεβα (10)

4.测量电路

(1)直流电桥

将电阻应变片粘贴于待测构件上,应变片电阻将

随构件应变而改变,一般是将应变片电阻接入电桥电

路中,使其转换为电流或电压输出,即可测出力值。

图3所示为一直流电桥,根据电路理论计算可知

S U R R R R R R R R U )

)((432142310++-= (11) 若使此电桥平衡,即00=U ,只要

04231=-R R R R 即可实现。

当电桥的四臂4321,,,R R R R 皆产生电阻变化4321,,,R R R R ????时,(5)式变为

S 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

()()()()()(44332211442233110 由于R ?远远小于R ,在分母中的R ?可忽略,在分子中的R ?的高次项也可忽略,又考虑到电桥的初始是平衡的,则电桥的输出电压为

S 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

()(4321244213310 (12) 对于等臂电桥,即R R R R R ====4321。则上式可以写成

S U R R R R R R R R U ???? ???-?-?+??=

4231041 (13) 由于εK R

R =?,则(13)式可写成 ()S U K U ?--+??=423104

1εεεε (14) 对于如图4(a )所示的半桥单臂电路,只有一只电阻产生R ?的变化,得

S S U K U R R U ???=???=ε4

1410 (15) 对于如图4(b )所示的半桥双臂电路,设1R 产生正R ?的变化,2R 产生负R ?的变化,且变化的绝对值相等,即0,0,,4321==-==εεεεεε,得

S S U K U R R U ???=???=ε2

1210 (16) 即为半桥单臂电路的2倍。当1R ,2R 产生的R ?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同时,0U 为0。 对于如图4(c )所示的全桥电路,设1R ,3R 产生正R ?的变化,2R ,4R 产生负R ?的变化,且R ?的绝对值相等,即1R ,3R 产生正应变,2R ,4R 产生负应变,得

S S U K U R

R U ??=??=ε0 (17) 即为半桥单臂电路的4倍。若1R ,4R 产生负R ?的变化,2R ,3R 产生正R ?的变化,且R ?的绝对值相等,则0U 为0。

(2)交流电桥

交流电桥的四臂可为电阻、电容或电感。因此,电桥四臂需以阻抗Z 1,Z 2,Z 3,Z 4表示,电表的阻抗也需以Zg 表示。按照直流电桥的推导方法,同样可导出交流电桥的输出公式。 交流电桥的一般形式如图5所示。交流电桥平衡的条件为

4231Z Z Z Z ?=? (18)

桥臂阻抗若以指数形式表示,(18)式则可写成

)(42)(314231????++?=?j j e z z e z z (19)

由复数相等的条件,故有

42314

231????+=+?=?z z z z (20

如图6所示,两臂由应变片组成,另两臂是应变仪中的精密无感电阻,考虑到应变片及线栅存在分布电容,所以两应变片可以看作由电阻和电容并联的阻抗组成(因为电感很小可忽略)。如在测量前对电桥分别同时进行电阻和电容的平衡调节,测量时又将连接导线固定,则电容的影响是很小的。对于半桥单臂电桥电路,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关系为

t U K t U R R U m m ωεωsin 4

1sin 410???=???= (21) 式中,m U 为电源电压峰值,ω为电源角频率。

当试件受动态应力产生简谐变化应变时,设简谐应变为

t m N Ω=sin εε (22)

式中,N ε,m ε为简谐应变的瞬时值和最大值,Ω为简谐应变的角频率。

对于半桥单臂电桥电路,其输出电压为一调幅波,即

t U K t U K t U t K u m m m m m m )cos(8

1)cos(81sin sin 410Ω+???-Ω-???=?Ω??=ωεωεωε (23)

当动、静态应变同时出现时,电桥的输出相当于静态应变和动态应变的叠加,即 t U K t U K t U K u m m m m m )cos(8

1)cos(81sin 410Ω+???-Ω-???+???=ωεωεωε (24)

动态应变桥输出的调幅波是由振幅相等而频率分别为Ω-ω和Ω+ω的两个波叠加。而实际上应变的变化频率一般为非正弦波,其中含有不可忽视的高次谐波频率Ωn ,为使电桥调制后不失真,载波(电源)频率ω应比应变信号频率Ωn 大10倍左右。

(3)相敏检波电路

为了从电桥输出电压信号中得到试件受动态应力产生简谐变化的应变信息,即t m Ωsin ε,只要把调幅波再次与原载波信号相乘进行同步解调,并通过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成份即可。图7为一种较为常用的环形桥式相敏检波电路,其工作原理如下:

变压器B 1,B 2分别送入由放大器来的输入信号电压U 1及由振荡器来的基准参考信号电压U 2,二者频率相同,且常保持U 2>U 1。电流以不同方向通向输出电表。若1i ,4i 为正,2i ,3i 为负,则输入电表中的电流为

)()(3241i i i i i m +-+= (25)

① 当U l =0 时,由于U 2的作用,D 3和D 4正向导通,3i 和4i 以不同方向流过电表,由于变压器抽头居中,各二极管特性一致,故043=-=i i i m ;U 2负半周时,D 1和D 2导通,021=-=i i i m 。当U 2=0时,由于U 1作用,0=m i ,若电表中出现0≠m i ,则主要是变压器中心抽头不对称或二极管参数不一致造成的。

② 当U 1≠0,且U 1,U 2同相位时,在正半周,由于U l < U 2,所以D 3和D 4仍导通,但D 4两端电压叠加为U 1+U 2,D 3两端电压相减为U 2-U 1,所以43i i <,U l 越大电流也越大;在负半周,由于U 1< U 2,D 1和D 2导通,但同样D l 两端电压为U 1+U 2,D 2两端电压为U 1- U 2,所以21i i >。在一周期内平均输出电流为正值,即0>m i 。

③ 当U ≠0,且U 1,U 2相位相反时,在U 2正半周,由于U l < U 2,所以仍然是D 3,D 4导通,但由于U l 与U 2相位相反,D 3两端电压叠加为U l +U 2,D 4两端电压相减为U 2-U 1,所以43i i >,通过电表的电流034<-=i i i m ,即为一与两端电压同相时相反的负电流;在U 2负半周,D 1,D 2导通,D 2两端电压叠加,D 1两端电压相减,12i i >,流过电表的电流021<-=i i i m ,仍为负值,一周输出电流均不为零而是负值。

上述分析表明相敏检波器可以分辨出信号的正负方向。

应变片及其原理

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应力 所谓“应力”,是在施加的外力的影响下物体内部产生的力。如图1所示: 在圆柱体的项部向其垂直施加外力P的时候,物体为了保持原形在内部 产生抵抗外力的力——内力。该内力被物体(这里是单位圆柱体)的截面积 所除后得到的值即是“应力”,或者简单地可概括为单位截面积上的内力,单 位为Pa(帕斯卡)或N/m2。例如,圆柱体截面积为A(m2),所受外力为P(N 牛顿),由外力=内力可得,应力: (Pa或者N/m2) 这里的截面积A与外力的方向垂直,所以得到的应力叫做垂直应力。 图1 应变 当单位圆柱体被拉伸的时候会产生伸长变形ΔL,那么圆柱体的 长度则变为L+ΔL。这里,由伸长量ΔL和原长L的比值所表示的伸 长率(或压缩率)就叫做“应变”,记为ε。 与外力同方向的伸长(或压缩)方向上的应变称为“轴向应变”。应变表示的是伸长率(或压缩率),属于无量纲数,没有单位。由于量值很小(1×10-6百万分之一),通常单位用“微应变”表示,或简单地用μE表示。 而单位圆柱体在被拉伸的状态下,变长的同时也会变细。直径为d0的棒产生Δd的变形时,直径方向的应变如下式所示: 这种与外力成直角方向上的应变称为“横向应变”。轴向应变与横向应变的比称为泊松比,记为υ。每种材料都有其固定的泊松比,且大部分材料的泊松比都在0.3左右。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各种材料的应变与应力的关系已经通过实验进行了测 定。图2所示为一种普通钢材(软铁)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图。 根据胡克定律,在一定的比例极限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线性 比例关系。对应的最大应力称为比例极限。

或者 图2 应力与应变的比例常数E 被称为弹性系数或扬氏模 量,不同的材料有其固定的扬氏模量。 综上所述,虽然无法对应力进行直接的测量,但是通过测量由外力影响产生的应变可以计算出应力的大小。 应变片的构造及原理 应变片的构造 应变片有很多种类。一般的应变片是在称为基底的塑料薄膜(15-16μm)上贴上由薄金属箔材制成的敏感栅(3-6μm),然后再覆盖上一层薄膜做成迭层构造。 应变片的原理 将应变片贴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缩短。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应变片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对应变进行测定。一般应变片的敏感栅使用的是铜铬合金,其电阻变化率为常数,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 其中,R:应变片原电阻值Ω(欧姆) ΔR:伸长或压缩所引起的电阻变化Ω(欧姆) K:比例常数(应变片常数) ε:应变 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比例常数K。铜铬合金的K值约为2。这样,应变的测量就通过应变片转换为对电阻变化的测量。但是由于应变是相当微小的变化,所以产生的电阻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 要精确地测量这么微小的电阻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电阻计无法达到要求。为了对这种微小电阻变化进行测量,我们使用带有惠斯通电桥的专用应变测量仪。

电阻应变测量原理及方法

目录 电阻应变测量原理及方法 (2) 1. 概述 (2) 2.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构造和分类 (2) 2.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2) 2.2电阻应变片的构造 (4) 2.3电阻应变片的分类 (4) 3.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特性及标定 (6) 3.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特性 (6) 3.2电阻应变片工作特性的标定 (10) 4. 电阻应变片的选择、安装和防护 (12) 4.1电阻应变片的选择 (12) 4.2电阻应变片的安装 (13) 4.3电阻应变片的防护 (14) 5. 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 (14) 5.1直流电桥 (15) 5.2电桥的平衡 (17) 5.3测量电桥的基本特性 (18) 5.4测量电桥的连接与测量灵敏度 (19) 6. 电阻应变仪 (24) 6.1静态电阻应变仪 (24) 6.2测量通道的切换 (26) 6.3公共补偿接线方法 (27) 7. 应变-应力换算关系 (28) 7.1单向应力状态 (28) 7.2已知主应力方向的二向应力状态 (29) 7.3未知主应力方向的二向应力状态 (29) 8. 测量电桥的应用 (31) 8.1拉压应变的测定 (31) 8.2弯曲应变的测定 (34) 8.3弯曲切应力的测定 (35) 8.4扭转切应力的测定 (36) 8.5内力分量的测定 (36)

电阻应变测量原理及方法 1. 概述 电阻应变测量方法是实验应力分析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用应变敏感元件——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得到构件表面的应力状态,从而对构件进行应力分析。 电阻应变片(简称应变片)测量应变的大致过程如下:将应变片粘贴或安装在被测构件表面,然后接入测量电路(电桥或电位计式线路),随着构件受力变形,应变片的敏感栅也随之变形,致使其电阻值发生变化,此电阻值的变化与构件表面应变成比例,测量电路输出应变片电阻变化产生的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由指示仪表或记录仪器指示或记录。这是一种将机械应变量转换成电量的方法,其转换过程如图1所示。测量电路的输出信号经放大、模数转换后可直接传输给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电阻应变测量方法又称应变电测法,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具有下列优点 1.测量灵敏度和精度高。其分辨率达1微应变(με),1微应变=10-6应变(ε)。 2.测量范围广。可从1微应变测量到2万微应变。 3.电阻应变片尺寸小,最小的应变片栅长为0.2毫米;重量轻、安装方便,对构件无 附加力,不会影响构件的应力状态,并可用于应力梯度变化较大的应变的测量。 4.频率响应好。可从静态应变测量到数十万赫的动态应变。 5.由于在测量过程中输出的是电信号,易于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及无线电遥测。 6.可在高温、低温、高速旋转及强磁场等环境下进行测量。 7.可制成各种高精度传感器,测量力、位移、加速度等物理量。 该方法的缺点是: 1.只能测量构件表面的应变,而不能测构件内部的应变。 2.一个应变片只能测定构件表面一个点沿某一个方向的应变,不能进行全域性的测量。 3.只能测得电阻应变片栅长范围内的平均应变值,因此对应变梯度大的应力场无法进 行测量。 2.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构造和分类 2.1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由物理学可知,金属导线的电阻值R 与其长度L 成正比,与其截面积A 成反比,若 图1 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过程

采样调理电路

3.4 A/D采样电路及信号调理电路 对连续信号) x,按一定的时间间隔s T抽取相应的瞬时值(即通常所 (t 说的离散化),这个过程称为采样。) x经过采样后转换为时间上离散的模拟 (t 信号) x,简称为采样信号。 (s s nT 本系统中采集的模拟量主要是交流电压/电流(计算功率用)、整流输出直流电压/电流(用作脉冲调整)等交流量和直流量,此外加调理电路的作用是把采样信号进行硬件上的定标,变成DSP的A/D口可以识别的0~电平以内的信号。 3.4.1互感器电路原理及选型 图电压互感器原理图 如图,电流型电压互感器采用星格SPT204A(2mA/2mA),R1是熔断电阻防止电流过大烧坏互感器,R2为限流电阻将电压信号转化为2mA电流信号,R3为压敏电阻起过电压保护作用,二次侧输出为2 mA电流信号送至采样模块。 5A输入 2.5mA输出 图电流互感器原理图 如图,电流互感器采用互感器采用星格SCT254AZ,将一次侧5A交流输入转化为输出送至采样板。 3.4.2交流电压/电流采样电路 交流电压/电流采样电流采样信号来自同步变压器经霍尔电压/电流传感器的电压电流源。

为了更清楚的阐述采样电路的工作原理,首先需对电路中的重要器件LM358作简要说明: LM358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使用,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电源电流与电源电压无关。它的使用范围包括传感放大器、直流增益模块和其他所有可用单电源供电的使用运算放大器的场合。 (1)交流电压采样电路整流器的输入是三相三线制,无中线,交流电压采集的是经过电流型电压互感器后的交流电流信号,以A相采样电路为例,如下图所示,输入电压经过放大电路电压跟随之后,叠加+的直流量,确保正弦电压的负半周上移到DSP能处理的单极性电压信号+电压范围之内: 图交流采样电路 Rd0为熔断电阻,防止电流过大;Rd1, Rd2为限流电阻,LM358作电压跟随。滑动变阻器Wd0另一侧输入+电压,将电压信号变为单极性信号;电容Cd2、Cd3起去耦作用;电阻Rd3为限流电阻,限定电路的工作电流.,使电路在一个合适的工作状态下运行。稳压管Dd0电压设为3V,使得ADCINB1口的输出电压基本稳定在3V及其以下。采样之后的信号送至TMS320F2812的A/D口进行处理。 (2) 交流电流采样电路交流电流采样电路与电压采样原理基本相同,但相比较而言,电流采样电路更为复杂,同样以A相电流采样为例,采样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一种新型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一种新型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娄莹1,王雪洁2 (1鞍山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辽宁鞍山114044;2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息与 电子学院,杭州310015) 摘要:介绍一种能对各种不同的标准信号、非标准信号进行采集的通用电路。采用一种很新颖的设计方法,在不改变硬件情况下,使用软件进行简单的设定,通过单片机完成对光继电器的控制及数字电位器的调节从而实现对不同信号的采集。 关键词:单片机;光继电器;数字电位器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1390(2005)08-0043-03 !LOUYing1JWANGXue-jie2 (1.CollegeofElectrical&InformationJAnshan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J Anshan114044JLiaoningJChinaZ2.SchoolofInformation&ElectricalEngineering,ZhejiangUniversityCityCollegeJHangzhou310015JChina) Abstract_Describesageneralcircuitusedtosampleforallkindofdifferentstandardandnon-standardsignals.AnewtypedesignmethodisusedJitdoesnotchangehardwareandonlycarriesoutsimplesetting-upbysoftwareJcouldfinishcontrollightmicrorelayandadjustdigitalpotentiometerthroughSCMJanddifferentsignalcouldbesampled. Keywords_SCMZlightmicrorelayZdigitalpotentiometer DesignofaSignalAdjustCircuit 0引言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对多种物理信号进行检测以便实现计量和控制,针对不同的信号往往需要不同的采集电路[1-5],这样一来在设计、安装与调试方面就存在很多不便之处。本文提出一种通用的可对多种信号进行采集的信号调理电路。若将此电路应用于仪器仪表中,则不必开箱,只需通过软件设定即可接收工业现场常见的各种信号,并可同时对八个通道模拟量进行采样记录,各个通道完全隔离。本电路适用于精密物理量测量的场合,如煤气、水、蒸汽、重油等资源流量的测量。 1硬件设计 信号调理电路单路输入的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信号输入、放大、单片机控制等几大部分。 信号输入电路由精密基准电源MAX872、光继电器AQW212E、运放4502及精密仪表开关电容模块LTC1043等组成。其中精密基准电源的使用一方面提升输入信号的电位,避免低电位测量时的干扰误差;另一方面作为一路检测电路,其测量结果可以修正其它回路的检测结果,实现系统的在线自校正。MAX872具有较宽的电压输入范围(2.7~20V),输出精度可达2.500V±0.2%。LTC1043CN是双精密仪表开关电容,电容外接,多用于精密仪表放大电路、压频转换电路和采样保持电路等。当内部开关频率被设定在额定值300Hz时,LTC1043CN的传输精确度最高,此时电容器CS和CH大小均为1μF。LTC1043CN和运放LT1013组成差分单端放大器,采用LTC1043CN为差分输入的电压采样值,电压保持在电容器CS上并送到接地参考电容器CH中,而CH的电压送到LT1013的非反相输入端放大。LTC1043CN是通过电容完成电压的传输,使电压由差分输入变为单端输入,并起到了很好的信号隔离作用,在本设计中双电容的巧妙 43 --

信号调理电路概论

摘要 信号调理简单的说就是将待测信号通过放大、滤波等操作转换成采集设备能够识别的标准信号。是指利用内部的电路(如滤波器、转换器、放大器等…)来改变输入的讯号类型并输出之。把模拟信号变换为用于数据采集、控制过程、执行计算显示读出或其他目的的数字信号。但由于传感器信号不能直接转换为数字数据,这是因为传感器输出是相当小的电压、电流或电阻变化,因此,在变换为数字信号之前必须进行调理。调理就是放大,缓冲或定标模拟信号等。信号调理将把数据采集设备转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这是通过直接连接到广泛的传感器和信号类型来实现的。信号调理简单的说就是将待测信号通过放大、滤波等操作转换成采集设备能够识别的标准信号。若信号很小,则要经过放大将信号调理到采集卡能够识别的范围,若信号干扰较大,就要考虑采集之前作滤波了。 关键词:放大器,传感器,滤波,信号采集

1设计任务描述1.1设计题目:信号调理电路 1.2设计要求 1.2.1设计目的 (1)掌握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2)熟悉模拟元件的选择,使用方法 1.2.2基本要求 (1)输出幅度在0-3V,线性反应输入信号的幅值 (2)信号的频率范围在50Hz-10KHz (3)匹配的信号源一般复读在100mv,内阻10KΩ左右(4)匹配的负载在100kΩ左右,信号传输的损失尽量小 1.2.3发挥部分 (1)超出上下限的保护电路及指示 (2)电桥信号采集 (3)其他

2设计思路 这次我们小组课程设计的题目是信号调理电路。 信号调理往往是把来自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变换为用于数据采集、控制过程、执行计算显示读出和其他目的的数字信号。 在初始阶段用一个电压跟随器来发出信号,利用一个电桥收集信号并发出差分电压,选择放大器与传感器正确接口,使放大器与传感器特性匹配,测量应变片传感器通常要通过桥网络,用高精度和非常低漂移(随温度)的精密电压基准驱动放大器A1。这可为桥提供非常精确、稳定的激励源。因为共模电压大约为激励电压的一半,所以被测信号仅仅是桥臂之间小的差分电压。放大器A2、A3、A4必须提供高共模抑制比,所以仅测量差分电压。这些放大器也必须具有低值输入失调电压漂移和输入偏置电流,以使得从传感器能精确地读数。 在电路的输出端接入一个小绿灯,来判定电路的电压是否超出题目要求范围,并由示波器显示激励源的波形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如图4-1-3所示,其中,敏感栅是应变片中把应变量转换成电阻变化量的 敏感部分,它是用金属丝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单丝 或栅状体。引线是从敏感栅引出电信号的丝状或带 状导线。 (1)粘结剂:是具有一定电绝缘性能的粘结 材料,用它将敏感栅固定在基底上。 (2)覆盖层:用来保护敏感栅而覆盖在上面的 绝缘层。 (3)基底:用以保护敏感栅,并固定引线的 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 电阻应变片能将力学量转变为电学量是利用了金属导线的应变——电阻效应。我 们知道,金属导线的电阻R 与其长度L 成正比,与其截面积A 成反比,即 A L R ρ= (4-1-3) 式中ρ是导线的电阻率。 如果导线沿其轴线方向受力产生形变,则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物理现象被称为金属导线的应变——电阻效应。为了说明产生这一效应的原因,可将式(4-1-3)取对数后进行微分得 ρ ρd A dA L dL R dR +-= (4-1-4) 式中,L dL 为金属导线长度的相对变化,用轴向应变来表示,即L dL =ε;A dA 是截面积的相对变化。2r A π=(r 为金属导线的半径),,r dr A dA 2= r dr 是金属导线半径的相对变化,即径向应变 r 。导线轴向伸长的同时径向缩小,所以轴向应变与径向应变r 有下列关系: μεε-=r (4-1-5) 为金属材料的泊松比。 根据实验,金属材料电阻率相对变化与其体积的相对变化之间的关系为V dV C d =ρρ,C 为金属材料的一个常数,如铜丝C =1 。 由L A V ?= 我们可导出V dV 与、r 之间的关系。 1 2 3 4 5 图4-1-3 电阻应变片 1-敏感栅;2-引线;3-粘结剂; 4-覆盖层;5-基底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与仿真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 1.2.1 设计目的 (1) 1.2.2 设计要求 (1) 第2章设计原理与内容 (2) 2.1 热电偶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3) 2.1.1热电偶的种类 (3) 2.1.2工作原理分析 (4) 2.2 设计内容 (4) 2.2.1 总体设计 (4) 2.2.2 原理图设计 (5) 2.2.3 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 (7) 第3章器件选型与电路仿真 (8) 3.1 器件选型说明 (8) 3.2 电路仿真 (8) 第4章设计心得与体会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1:电路原理图 (11) 附录2:PCB图 (11) 附录3:PCB效果图 (11)

第1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温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在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中,如机械、食品、化工、电力、石油、等领域,温度常常是表征对象和过程状态的重要参数,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应用最广的一类传感器。本设计中正是关于温度的测量,采用热电偶温度测量具有很多的好处,它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惯性小和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许多优点。 同时,热电偶作为有源传感器,测量时不需外加电源,使用十分方便,所以常在日常生活中被应用,如测量炉子,管道内的气体或液体温度及固体的表面温度。热电偶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热电偶可直接测量各种生产中从0℃到1300℃范围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2.1 设计目的 (1) 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 (2) 了解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3) 掌握电子元器件选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了解电路焊接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电路焊接的基本技巧; (5) 掌握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调试。 1.2.2 设计要求 选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要求测温范围100-300℃、精度为0.1℃。设计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实现以下要求: (1)将传感器输出4.096-12.209mV的信号转换为0-5V直流电压信号; (2)对信号调理电路中采用的具体元器件应有器件选型依据; (3)电路的设计应当考虑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内容; (4)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应有一定说明; (5)电路应当在相应的仿真软件上进行仿真以验证电路可行性

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仪器仪表控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 力学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如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及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等。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它具有极低的价格和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好的线性特性。下面我们主要介绍这类传感器。 1、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在了解压阻式力传感器时,我们首先认识一下电阻应变片这种元件。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被测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为一种电信号的敏感器件。它是压阻式应变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电阻应变片应用最多的是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又有丝状应变片和金属箔状应变片两种。通常是将应变片通过特殊的粘和剂紧密的粘合在产生力学应变基体上,当基体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电阻应变片也一起产生形变,使应变片的阻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这种应变片在受力时产生的阻值变化通常较小,一般这种应变片都组成应变电桥,并通过后续的仪表放大器进行放大,再传输给处理电路(通常是A/D转换和CPU)显示或执行机构。 1.1、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内部结构:它由基体材料、金属应变丝或应变箔、绝缘保护片和引出线等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用途,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可以由设计者设计,但电阻的取值范围应注意:阻值太小,所需的驱动电流太大,同时应变片的发热致使本身的温度过高,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使应变片的阻值变化太大,输出零点漂移明显,调零电路过于复杂。而电阻太大,阻抗太高,抗外界的电磁干扰能力较差。一般均为几十欧至几十千欧左右。 1.2、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吸附在基体材料上应变电阻随机械形变而产生阻值变化的现象,俗称为电阻应变效应。金属导体的电阻值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ρ——金属导体的电阻率(Ω·cm2/m) S——导体的截面积(cm2) L——导体的长度(m)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 信号调理往往是把来自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变换为用于数据采集、控制过程、执行计算显示读出和其他目的的数字信号。模拟传感器可测量很多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力、流量、运动、位置、PH、光强等。通常,传感器信号不能直接转换为数字数据,这是因为传感器输出是相当小的电压、电流或电阻变化,因此,在变换为数字数据之前必须进行调理。调理就是放大,缓冲或定标模拟信号,使其适合于模/数转换器(ADC)的输入。然后,ADC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并把数字信号送到微控制器或其他数字器件,以便用于系统的数据处理。此链路工作的关键是选择运放,运放要正确地接口被测的各种类型传感器。然后,设计人员必须选择ADC。ADC应具有处理来自输入电路信号的能力,并能产生满足数据采集系统分辨率、精度和取样率的数字输出。 传感器 传感器根据所测物理量的类型可分类为:测量温度的热电偶、电阻温度检测器(RTD)、热敏电阻;测量压力或力的应变片;测量溶液酸碱值的PH电极;用于光电子测量光强的PIN光电二极管等等。传感器可进一步分类为有源或无源。有源传感器需要一个外部激励源(电压或电流源),而无源传感器不用激励而产生自己本身的电压。通常的有源传感器是RTD、热敏电阻、应变片,而热电偶和PIN二极管是无源传感器。为了确定与传感器接口的放大器所必须具备的性能指标,设计人员必须考虑传感器如下的主要性能指标: ·源阻抗 ——高的源阻抗大于100KΩ ——低的源阻抗小于100Ω ·输出信号电平 ——高信号电平大于500mV满标 ——低信号电平大于100mV满标 ·动态范围 在传感器的激励范围产生一个可测量的输出信号。它取决于所用传感器类型。 放大器功用 放大器除提供dc信号增益外,还缓冲和定标送到ADC之前的传感器输入。放大器有两个关键职责。一个是根据传感器特性为传感器提供合适的接口。另一个职责是根据所呈现的负载接口ADC。关键因素包括放大器和ADC之间的连接距离,电容负载效应和ADC的输入阻抗。 选择放大器与传感器正确接口时,设计人员必须使放大器与传感器特性匹配。可靠的放大器特性对于传感器——放大器组合的工作是关键性的。例如,PH电极是一个高阻抗传感器,所以,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是优先考虑的。PH传感器所提供的信号不允许产生任何相当大的电流,所以,放大器必须是在工作时不需要高输入偏置电流的型号。具有低输入偏置电流的高阻抗MOS输入放大器是符合这种要求的最好选择。另外,对于应用增益带宽乘积(GBP)是低优先考虑,这是因为传感器工作在低频,而放大器的频率响应不应该妨碍传感器信号波形的真正再生。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将应变片贴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缩短。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应变片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对应变进行测定。一般应变片的敏感栅使用的是铜铬合金,其电阻变化率为常数,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 即ΔR/R=K×ε 在这里R:应变片的原电阻值Ω ΔR:伸长或压缩所引起的电阻变化Ω K:比例常数(应变片常数) ε:应变 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比例常数K.铜铬合金的K值约为2.这样,应变的测量就通过应变片转换为对电阻变化的测量。但是由于应变是相当微小的变化,所以产生的电阻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例如我们来计算1000×10?6的应变产生的电阻的变化。应变片的电阻值一般来说是120 欧姆,即 ΔR/120=2×1000×10—6 ΔR=120×2×1000×10?6= 0.24Ω 电阻变化率为ΔR/R=0.24/120=0。002→0.2% 要精确地测量这么微小的电阻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电阻计无法达到要求。为了对这种微小电阻变化进行测量,我们使用带有韦斯通电桥回路的专用应变测量仪。应变片本身的追随能力可以达到数百kHz,通过组合的测定装置可以对冲击现象进行测量。行驶中的车辆,飞行中的飞机等各部位的变动应力可以通过应变片和测定装置进行初步的测量。 测量电路:惠斯通电桥 惠斯通电桥适用于检测电阻的微小变化,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也可以用这个电路来测量。如图5 所示,惠斯通电桥由四个电阻组合而成。

图5 图6 如果R1 =R2 =R3 =R4 或R1×R2=R3×R4 则无论输入多大电压,输出电压e总为0,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如果平衡被破坏,就会产生与电阻变化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如图6 所示,将这个电路中的R1 用应变片相连,有应变产生时,记应变片电阻的变化量为ΔR,则输出电压e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e=(1/4)*(ΔR/R)*E即e=(1/4)*K*ε*E 上式中除了ε 均为已知量,所以如果测出电桥的输出电压就可以计算出应变的大小。上例电路中只联入了一枚应变片,所以称为单一应变片法(1/4桥)。除此之外,还有双应变片半桥法及四应变片全桥法。 如图7 所示,在电桥中联入了四枚应变片(全桥)。四应变片法是桥路的四边全部联入应变片,在一般的应变测量中不经常使用,但常用于应变片式的变换器中。如图7 所示,当四条边上的应变片的电阻分别引起如R1+ΔR1,R2+ΔR2,R3+ΔR3,R4+ΔR4 的变化时 若四枚应变片完全相同,比例常数为K,且应变分别为ε1,ε2,ε3,ε4。则上面的式子可写成下面的形式。 也就是说,应变测量时,邻臂上的应变相减,对臂上的应变相加。

应变片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 摘要: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被测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为一种电信号的敏感器件。它是压阻式应变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详细介绍电阻应变片的分类,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关键词:金属电阻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 1.电阻应变片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应用最多的是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又有丝状应变片和金属箔状应变片两种。通常是将应变片通过特殊的粘和剂紧密的粘合在产生力学应变基体上,当基体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电阻应变片也一起产生形变,使应变片的阻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这种应变片在受力时产生的阻值变化通常较小,一般这种应变片都组成应变电桥,并通过后续的仪表放大器进行放大,再传输给处理电路(通常是A/D转换和CPU)显示或执行机构。 2.金属电阻应变片 2.1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分类及其结构 金属电阻应变片分为丝式、箔式,薄膜式三种。金属丝电阻应变片的典型结构见图。它主要由粘合层1、3,基底2、盖片4,敏感栅5,引出线6构成。 图2.1-2 金属箔式应变片的敏感栅,则是用栅状金属箔片代替栅状金属丝。金属箔栅采用光刻技术制造,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由于金属箔式应变片具有线条均匀、尺寸准确、阻值一致性好、传递试件应变性能好等优点,因此,目前使用的多为金属箔式应变片,其结构见下图。

2.3金属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简介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电阻应变效应,即金属丝在受到应力作用时,其电阻随着所发生机械变形(拉伸或压缩)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电阻应变效应的理论公式如下:

由上式可知,金属丝在承受应力而发生机械变形的过程中,ρ、L、S三者都要发生变化,从而必然会引起金属丝电阻值的变化。当受外力伸张时,长度增加,截面积减小,电阻值增加;当受压力缩短时,长度减小,截面积增大,电阻值减小。因此,只要能测出电阻值的变化, 便可金属丝的应变情况。这种转换关系为 式中: R---金属丝电阻值的变化量; Ko---金属材料的应变灵敏系数,它主要由试验方法确定,且在弹性极限内基本为 常数值; ε---金属材料的轴向应变值,即,因此又称ε为长度应变值,对金属丝而言, 其值勤 在0.24--0.4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将金属电阻应变片粘贴在传感器弹性元件或被测饥械零件的表面。当传感器中的弹性元件或被测机械零件受作用力产生应变时,粘贴在其上的应变片也随之发生相同的机械变形,引起应变片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电阻应变片便将力学量转换为电阻的变化量输出。 2.4金属电阻应变片电桥电路图 金属电阻应变片应用于力学测量时,需要和电桥电路一起使用;由于应变片电桥电路的输出信号微弱,采用直流放大器又容易产生零点漂移现象,故多采用交流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所以应变片电桥电路一般都采用交流电供电,组成交流电桥。根据读数方法的不同,电桥又分为平衡电桥和不平衡电桥两种。平衡电桥仅适合测量静态参数,而不平衡电桥则适合测量动态参数。 由于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在工作原埋上相似,为了方便起见,下面仅就直流不平衡电桥进行介绍。

信号调理电路说明

信号调理电路说明 信号特征: 肌电信号的特征为频率低,能量主要的集中频段为3~60HZ; 幅度小,为uF级信号;人体阻抗环境下会不断变化,最高可达2M?,所以要求一级放大的输入阻抗非常高;在提取过程中伴有非常大的从人体引入的50HZ工频干扰,而且刚好在我们所需要分析的信号的频段内,这就对了我们的前级采集电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芯片选型: 仪表放大器由于其内部精密匹配的电阻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共模抑制比,且输入阻抗大,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采用了TI公司的INA128及AD公司的AD8221两种芯片具体实现。由于系统为锂电池供电,所以要求芯片必须有轨到轨输入输出,为精密运算放大器,具有低噪声和低失调电压,且最好可以满足低电压供电,我们验证后采用了TI公司的LMP7704四通道运放以满足我们系统要求。 1、一级差模放大及共模抑制 由于需要非常高的共模抑制以降低50HZ工频共模信号的干扰,且需要将双端输入转为单端输出,由于仪表放大器可以很好的满足上述两个要求,我们一级放大器拟采用仪表放大。 我们实际实验了两种方案,一种是TI公司的INA128,一种是AD公司的AD8221,验证后发现,AD8221在使用的过程中稳定

性更高,效果更显著,所以我们采用AD8221仪表放大作为我们的一级放大电路,如图1.3.1所示。 图1.3.1 2、二级仪表放大 由于一级放大之后低频噪声仍十分明显,我们的二级放大依旧采用仪表放大。我们需要的信号为交流信号,在两级之间需要隔直电路,实际验证之后发现隔直电路之后INA128的效果较 AD8221效果更好,所以采用INA128作为我们的二级放大,如图 1.3.2所示。 图1.3.2

应变片工作原理

将应变片贴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缩短。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应变片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对应变进行测定。一般应变片的敏感栅使用的是铜铬合金,其电阻变化率为常数,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 即ΔR/R=K×ε 在这里R:应变片的原电阻值Ω ΔR:伸长或压缩所引起的电阻变化Ω K:比例常数(应变片常数) ε:应变 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比例常数K。铜铬合金的K值约为2。这样,应变的测量就通过应变片转换为对电阻变化的测量。但是由于应变是相当微小的变化,所以产生的电阻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例如我们来计算1000×10?6的应变产生的电阻的变化。应变片的电阻值一般来说是120 欧姆,即 ΔR/120=2×1000×10-6 ΔR=120×2×1000×10?6= 0.24Ω 电阻变化率为ΔR/R=0.24/120=0.002→0.2% 要精确地测量这么微小的电阻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电阻计无法达到要求。为了对这种微小电阻变化进行测量,我们使用带有韦斯通电桥回路的专用应变测量仪。应变片本身的追随能力可以达到数百kHz,通过组合的测定装置可以对冲击现象进行测量。行驶中的车辆,飞行中的飞机等各部位的变动应力可以通过应变片和测定装置进行初步的测量。 测量电路:惠斯通电桥 惠斯通电桥适用于检测电阻的微小变化,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也可以用这个电路来测量。如图5 所示,惠斯通电桥由四个电阻组合而成。 如果R1 =R2 =R3 =R4 或R1×R2=R3×R4

则无论输入多大电压,输出电压e总为0,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如果平衡被破坏,就会产生与电阻变化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如图6 所示,将这个电路中的R1 用应变片相连,有应变产生时,记应变片电阻的变化量为ΔR,则输出电压e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e=(1/4)*(ΔR/R)*E即e=(1/4)*K*ε*E 上式中除了ε 均为已知量,所以如果测出电桥的输出电压就可以计算出应变的大小。上例电路中只联入了一枚应变片,所以称为单一应变片法(1/4桥)。除此之外,还有双应变片半桥法及四应变片全桥法。 如图7 所示,在电桥中联入了四枚应变片(全桥)。四应变片法是桥路的四边全部联入应变片,在一般的应变测量中不经常使用,但常用于应变片式的变换器中。如图7 所示,当四条边上的应变片的电阻分别引起如R1+ΔR1,R2+ΔR2,R3+ΔR3,R4+ΔR4 的变化时 若四枚应变片完全相同,比例常数为K,且应变分别为ε1,ε2,ε3,ε4。则上面的式子可写成下面的形式。 也就是说,应变测量时,邻臂上的应变相减,对臂上的应变相加。 如图8所示,四边的电阻中只有R1用应变片相连时,所以输出电压可写成: e=(1/ 4)*(ΔR1/R1)*E即 e =(1/4)*K*ε*E 一般的应变测量大部分都使用单应变片法。 如图9所示,在电桥中联入了两枚应变片,共有两种联入方法,即半桥邻边法(a)和半桥对边法(b)。四条边中有两条边的电阻发生变化,根据上面的四应变片法的输出电压式可得, 联入方式如图9(a)所示时,

信号调理电路的原理、功能

什么是信号调理?信号调理电路的原理,信号调理模块的功能 [导读] 信号调理电路往往是把来自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变换为用于数据采集、控制过程、执行计算显示读出和其他目的的数字信号。模拟传感器可测量很多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力、流量、运动、位置、PH、光强等。但是传感器信号不能直接转换为数字数据,因为传感器输出是相当小的电压、电流或变化,因此,在变换为数字数据之前必须进行调理。 信号调理电路原理 信号调理电路往往是把来自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变换为用于数据采集、控制过程、执行计算显示读出和其他目的的数字信号。 模拟传感器可测量很多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力、流量、运动、位置、PH、光强等。但是传感器信号不能直接转换为数字数据,因为传感器输出是相当小的电压、电流或变化,因此,在变换为数字数据之前必须进行调理。 调理就是放大,缓冲或定标模拟信号,使其适合于模/数转换器(ADC)的输入。然后,ADC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并把数字信号送到微控制器或其他数字器件,以便用于系统的数据处理。 信号调理电路技术

1.放大 放大器提高输入信号电平以更好地匹配模拟-数字转换器(ADC)的范围,从而提高测量精度和灵敏度。此外,使用放置在更接近信号源或转换器的外部信号调理装置,可以通过在信号被环境噪声影响之前提高信号电平来提高测量的信号-噪声比。 2.衰减 衰减,即与放大相反的过程,在电压(即将被数字化的)超过数字化仪输入范围时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形式的信号调理降低了输入信号的幅度,从而经调理的信号处于ADC范围之内。衰减对于测量高电压是十分必要的。 3.隔离 隔离的信号调理设备通过使用变压器、光或电容性的耦合技术,无需物理连接即可将信号从它的源传输至测量设备。除了切断接地回路之外,隔离也阻隔了高电压浪涌以及较高的共模电压,从而既保护了操作人员也保护了昂贵的测量设备。 4.多路复用 通过多路复用技术,一个测量系统可以不间断地将多路信号传输至一个单一的数字化仪,从而提供了一种节省成本的方式来极大地扩大系统通道数量。多路复用对于任何高通道数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5.过滤

最新应变片工作原理

应变片工作原理

将应变片贴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缩短。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应变片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对应变进行测定。一般应变片的敏感栅使用的是铜铬合金,其电阻变化率为常数,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 即ΔR/R=K×ε 在这里 R:应变片的原电阻值Ω ΔR:伸长或压缩所引起的电阻变化Ω K:比例常数(应变片常数) ε:应变 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比例常数K。铜铬合金的K值约为2。这样,应变的测量就通过应变片转换为对电阻变化的测量。但是由于应变是相当微小的变化,所以产生的电阻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例如我们来计算1000×10?6的应变产生的电阻的变化。应变片的电阻值一般来说是120 欧姆,即 ΔR/120=2×1000×10-6 ΔR=120×2×1000×10?6= 0.24Ω 电阻变化率为ΔR/R=0.24/120=0.002→0.2% 要精确地测量这么微小的电阻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电阻计无法达到要求。为了对这种微小电阻变化进行测量,我们使用带有韦斯通电桥回路的专用应变测量仪。应变片本身的追随能力可以达到数百kHz,通过组合的测定装置可以对冲击现象进行测量。行驶中的车辆,飞行中的飞机等各部位的变动应力可以通过应变片和测定装置进行初步的测量。 测量电路:惠斯通电桥 惠斯通电桥适用于检测电阻的微小变化,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也可以用这个电路来测量。如图5 所示,惠斯通电桥由四个电阻组合而成。

如果 R1 =R2 =R3 =R4 或 R1×R2=R3×R4 则无论输入多大电压,输出电压e总为0,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如果平衡被破坏,就会产生与电阻变化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如图6 所示,将这个电路中的R1 用应变片相连,有应变产生时,记应变片电阻的变化量为ΔR,则输出电压e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e=(1/4)*(ΔR/R)*E即 e=(1/4)*K*ε*E 上式中除了ε 均为已知量,所以如果测出电桥的输出电压就可以计算出应变的大小。上例电路中只联入了一枚应变片,所以称为单一应变片法(1/4桥)。除此之外,还有双应变片半桥法及四应变片全桥法。 如图7 所示,在电桥中联入了四枚应变片(全桥)。四应变片法是桥路的四边全部联入应变片,在一般的应变测量中不经常使用,但常用于应变片式的变换器中。如图7 所示,当四条边上的应变片的电阻分别引起如R1+ΔR1,R2+ΔR2,R3+ΔR3,R4+ΔR4 的变化时 若四枚应变片完全相同,比例常数为K,且应变分别为ε1,ε2,ε3,ε4。则上面的式子可写成下面的形式。 也就是说,应变测量时,邻臂上的应变相减,对臂上的应变相加。 如图8所示,四边的电阻中只有R1用应变片相连时,所以输出电压可写成: e=(1/ 4)*(ΔR1/R1)*E即 e =(1/4)*K*ε*E 一般的应变测量大部分都使用单应变片法。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将应变片贴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缩短。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应变片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对应变进行测定。一般应变片的敏感栅使用的是铜铬合金,其电阻变化率为常数,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 即ΔR/R=K×ε 在这里R:应变片的原电阻值Ω ΔR:伸长或压缩所引起的电阻变化Ω K:比例常数(应变片常数) ε:应变 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比例常数K。铜铬合金的K值约为2。这样,应变的测量就通过应变片转换为对电阻变化的测量。但是由于应变是相当微小的变化,所以产生的电阻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例如我们来计算1000×10?6的应变产生的电阻的变化。应变片的电阻值一般来说是120 欧姆,即 ΔR/120=2×1000×10-6 ΔR=120×2×1000×10?6= 0.24Ω 电阻变化率为ΔR/R=0.24/120=0.002→0.2% 要精确地测量这么微小的电阻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电阻计无法达到要求。为了对这种微小电阻变化进行测量,我们使用带有韦斯通电桥回路的专用应变测量仪。应变片本身的追随能力可以达到数百kHz,通过组合的测定装置可以对冲击现象进行测量。行驶中的车辆,飞行中的飞机等各部位的变动应力可以通过应变片和测定装置进行初步的测量。 测量电路:惠斯通电桥 惠斯通电桥适用于检测电阻的微小变化,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也可以用这个电路来测量。如图5 所示,惠斯通电桥由四个电阻组合而成。

图5 图6 如果R1 =R2 =R3 =R4 或R1×R2=R3×R4 则无论输入多大电压,输出电压e总为0,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如果平衡被破坏,就会产生与电阻变化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如图6 所示,将这个电路中的R1 用应变片相连,有应变产生时,记应变片电阻的变化量为ΔR,则输出电压e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e=(1/4)*(ΔR/R)*E即e=(1/4)*K*ε*E 上式中除了ε 均为已知量,所以如果测出电桥的输出电压就可以计算出应变的大小。上例电路中只联入了一枚应变片,所以称为单一应变片法(1/4桥)。除此之外,还有双应变片半桥法及四应变片全桥法。 如图7 所示,在电桥中联入了四枚应变片(全桥)。四应变片法是桥路的四边全部联入应变片,在一般的应变测量中不经常使用,但常用于应变片式的变换器中。如图7 所示,当四条边上的应变片的电阻分别引起如R1+ΔR1,R2+ΔR2,R3+ΔR3,R4+ΔR4 的变化时 若四枚应变片完全相同,比例常数为K,且应变分别为ε1,ε2,ε3,ε4。则上面的式子可写成下面的形式。 也就是说,应变测量时,邻臂上的应变相减,对臂上的应变相加。

第四节 信号转换电路..

第四节信号转换电路 一、概述 信号转换电路作用:将各种类型的信号进行相互转换,使具有不同输入、输出的器件可以联用。 从信息形态变化的观点将各种转换分为三种: (1)从自然界物理量到电量的转换 (2)电量之间的转换 (3)从电量到物理量的转换 问题: 1、转换电路应具有所需的特性。 2、转换电路应具有一定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和与之相联的器件阻抗匹配。 显然,该通道的核心是模/数转换器即A/D转换器,通常把模拟量输入通道称为A/D通道或AI通道。 我们所需的各种信息首先来自自然界。从自然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气象,环境,天灾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从传感器得到。传感器是将物理量转换成电量的元件。 从传感器中得到的电量多为连续的,这种量称为模拟量。另一方面,计算机能处理的量多为离散量,叫做数字量。从模拟到数字是今后的趋势。 模拟开关是一种在数字信号控制下将模拟信号接通或断开的元件或电路。该开关由开关元件和控制(驱动)电路两部分组成。 开关电路类型:电路结构:N沟道增强型和CMOS 型; 集成模拟开关电路:在同一芯片上集成多个CMOS开关,由地址译码器和多路模拟开关组成 按切换的对象分:电压和电流开关 电压模拟开关的特点:当开关断开时,跨于它两端的电压总与被换接的电压Vx有关,而且通过开关的电流则与负载RL有关。 电流模拟开关的特点:不管负载电阻RL的大小如何,流过开关的电流总是和被换接的电流Ix相等,而且换接的电压则由RL*Ix决定。 模拟开关的性能参数 静态特性: Ron:开关导通时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 Roff:断开时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 IS :开关断开时的泄漏电流; IC :开关接通电流; CS:开关断开时,开关对地电容; COUT:开关断开时,输出端对地电容; 此外还有最大开关电压、最大开关电流和驱动功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