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崇尚科学,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有科学技术研究的热情,勇于解决复杂问题,能够在光电信息科学及相关应用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拔尖创新人才。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具体培养目标:

1. 热爱祖国,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优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优良的职业操守和科学文化素养。

2. 系统掌握光电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知识,具有宽厚的数理基础,扎实的光电信息实验技能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光电信息科学前沿问题的能力。

3. 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组织或带领团队解决复杂问题。

4. 具有自主学习和知识更新的意识,形成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毕业生能够在光电信息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毕业10~15年后,有能力成为所在行业或单位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独立或带领团队解决科学技术难题。

二、培养要求

1. 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光电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掌握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知识;了解光电信息科学的学术前沿、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

2. 人文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人文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追求真理的独立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 数理知识:掌握高等数学知识,与物理学相关的数学方法,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

4. 科学思维与表达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度分析;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按照规范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5. 国际交流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外语进行学习、阅读和写作,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能够运用外语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

6. 创新与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从事光电信息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能力;能够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开展研究;具有合作意识,能够组织或带领团队开展合作研究。

7. 学术道德与职业操守: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能够自觉地尊重科学与技术伦理,具有

良好的科学素养、学术道德和遵守职业操守。

8.终身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身心,具有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具备独立获取知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三、主干学科

物理学、光学工程。

四、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

专业核心课程: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信号检测与处理、信息光学、高等光学、现代光学测量原理、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现代光电实验。

五、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74.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63.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101学分,个性化发展课程1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学年教学进程表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一览表

七、课程类别及学分比例表

八、实践教学环节学分要求

九、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学分要求

十、个性化发展课程学分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