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探伤评级

组别:第四组

成员:郑利翔(组长)邱智超(负责人)彭代金邓阳任务:焊缝射线底片的评定

时间:2012 / 4 / 13

概序 (3)

一、评片设备简介 (4)

二、JB/T4730-2005中射线探伤评片标准 .. 9

三、焊缝射线探伤报告 (12)

概序

一、评片设备简介

LEDq 强光源观片灯

LED 冷光源,超高亮度、长寿命、节能环保,并且光照均匀,光线柔和,零频闪,光谱中没有紫外线、红外线,零电磁辐射,零热辐射,更接近自然光。

亮度可调:采用无级电子调光,根据需要任意调节

具有延时启动功能(0.5s <t <1s )驱动电源:隔离式,驱动模式:恒流

评片灯上装有可移动的放大镜便于缺

陷的辨认。

放大镜下方附有可上下左右移动的评片尺。便于条状缺陷测长和圆形缺陷的评定。(上述附加装置不用时可翻至评片灯上方待用)

安全可靠超低噪声,内置散热风扇及独特的散热系统,使得连续工作12小时温升<45℃。只要旋开紧固螺栓,便可清洁内部。 使用方法

1、接通电源,扳动开关(2)使电源接通。当开关(3)为OFF 状态时,即可根据底片黑度调节亮度旋钮(7)使评片灯亮度适中。若需使用脚踏装置,拨动开关(3)至ON ,在此状态下将脚踏开关插入(10),此时显示为最低亮度;踏之,则可实现旋钮无级调光功能。

2、将底片置于观察屏前评片。

3、当底片上缺陷尺寸辨认或定性有困难时,拉下放大镜移至所需部位观察之。

4、当测定尺寸式评定圆形缺陷时,启用评片尺,上下左右自移动置于适当位置,迅速评定。

5、当底片缺陷或没有必要用放大和评片尺时,将其翻置于评片灯顶部待用,可实现快速评片。

注意事项

1、电源电压要与本机电压相符,以防烧毁评片灯。

2、评片灯应置于JB/T 4730.1~.6-2005规定的专用评片室内使用,避免亮度开的过大,降低本产品的使用寿命。

3、用毕罩防尘罩,以防灰尘落入。

技术指标

1、可观查胶片黑度:D≥5.0

2、照度:>350,000 Lux(>12×104 cd/m2)

+10%

-20%

3、电源:50~60Hz 220V

4、功耗:110W

5、放大镜:放大倍数为2倍,有效面积130×90mm

6、外形尺寸:450×200×200mm

7、重量:4.1kg

8、FUSE:3A 250V

黑度计

射线评定方法

合格底片应当满足的指标要求:黑度值、灵敏值、标记值、表面质量

底片上各种影像的识别

1、照相影像形成的原理

同样强度的射线入射,厚的地方底片黑度小,薄的地方黑度大。

2、焊缝结构的形象分析

(1)单面焊:底片上面只有两条边界。

(2)单面焊双面成型:底片上面有四条边界,中间两条间距较小。

(3)带垫板焊缝:四条边界,且最外面两条边界清晰整齐。

(4)双面焊:四个边界,且左右两条边界相隔较近,甚至可能有部分重合。

3、焊接方法的影像分析

(1)手工电弧焊:呈现鱼鳞纹,边界变化明显。

(2)自动焊:鱼鳞纹不明显,且边界变化平缓。

(3)氩弧焊:焊缝中间有颜色很淡的亮斑。

4、焊接位置影响分析

(1)横焊:多条焊缝组成,容易区别。

(2)立焊:鱼鳞纹较密,且焊缝宽度较大,存在亮斑。

(3)仰焊:与立焊影像难区别,鱼鳞纹密度稍大于立焊,也存在亮斑。

5、焊缝中常见缺陷影像分析

(1)分析要点:形状、位置、黑度。

(2)常见缺陷: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裂纹、钨夹渣。其中未焊透、未熔合、裂纹、钨夹渣不参加评定。

a、气孔:

形状:圆形、椭圆形、斜气孔(弥散形气孔),特点是外部轮廓比较规则。

黑度:气孔黑度较大,由中心向四周减淡(大气孔)

位置:一般位于焊道投影中心位置。

b、夹渣:

形状:圆形(点状)、长条形,特点是外部不规则。

黑度:黑度分布比较均匀,且黑度较淡。

位置:一般分布在焊道投影中心线到融合线之间。

c、未焊透:

定义:坡口面没有熔化,该位置没有金属填充物,此类缺陷称为未焊透。未焊透分为根部未焊透和中间未焊透。

形状:一条直线(存在长度和宽度变化)边界整齐。

黑度:均匀黑色。

位置:在焊道投影中间位置。

d、未熔合:

定义:坡口面未熔化,且有填充金属,此类缺陷称为未熔合缺陷。未熔合分为边缘未熔合,根部单侧未熔合和根部双侧未熔合。

形状:一边为直线,另外一边为锯齿形,或为不规则形状。

黑度:黑度均匀。

位置:中心线到融合线之间,或中心线两侧。

e、裂纹:

种类:热裂纹(弧坑裂纹)、冷裂纹。

形状:树枝状,主要特点缺陷端部纤细。

位置:中心线附近。疲劳裂纹一般在融合线。

f、夹钨:

形状:不规则块状。

黑度:白色。

位置:中心线。

评片小技巧

一、探伤人员要评片,四项指标放在先*,底片标记齐又正,

铅字压缝为废片。

二、评片开始第一件,先找四条熔合线,小口径管照椭圆,根部都在圈里面。

三、气孔形象最明显,中心浓黑边缘浅,夹渣属于非金属,杂乱无章有棱边。

四、咬边成线亦成点,似断似续常相见,这个缺陷最好定,位置就在熔合线。

五、未焊透是大缺陷,典型图象成直线,间隙太小钝边厚,投影部位靠中间。

六、内凹只在仰焊面,间隙太大是关键,内凹未透要分清,内凹透度成弧线。

七、未熔合它斜又扁,常规透照难发现,它的位置有规律,都在坡口与层间。

八、横裂纵裂都危险,横裂多数在表面,纵裂分布范围广,中间稍宽两端尖。

九、还有一种冷裂纹,热影响区常发现,冷裂具有延迟性,焊完两天再拍片。

十、有了裂纹很危险,斩草除根保安全,裂纹不论长和短,全部都是Ⅳ级片。十一、未熔和也很危险,黑度有深亦有浅,一旦判定就是它,亦是全部Ⅳ级片。十二、危害缺陷未焊透,Ⅱ级焊缝不能有,管线根据深和长,容器跟着条渣走**。

十三、夹渣评定莫着忙,分清圆形和条状,长宽相比3为界,大于3倍是条状。十四、气孔危害并不大,标准对它很宽大,长径折点套厚度,中间厚度插入法。十五、多种缺陷大会合,分门别类先评级,2类相加减去Ⅰ,3类相加减Ⅱ级。十六、评片要想快又准,下拜焊工当先生,要问诀窍有哪些,焊接工艺和投影。注:*四项指标系底片的黑度、灵敏度、清晰度、灰雾度必须符合标准的要求。**指单面焊的管线焊缝和双面焊的容器焊缝内未焊透的判定标准

二、JB/T4730-2005中射线探伤评片标准

对接接头中的缺陷按其性质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圆形缺陷;

对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其质量等级可划分为Ⅰ、Ⅱ、Ⅲ、Ⅳ级

圆形缺陷评定区

条形缺陷的质量分级

综合评级

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出现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将进行综合评级

综合评级的级别如下确定:

对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分别评定级别,将两者级别之和减去一个等级作为综合评级的质量等级。

无损探伤标准

无损探伤标准 一、通用基础 1、GB 5616-1985 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导则 2、GB/T 9445-1999 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通则 3、GB/T 14693-19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 4、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5、JB 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6、DL/T675-1999 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二、射线检测 1、GB 3323-19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2、GB 5097-1985 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 3、GB 5677-1985 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 4、GB/T 11346-1989 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图形)分级 5、GB/T 11851-1996压水堆燃料棒焊缝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 6、GB/T 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类 7、GB/T 12604.2-1990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 8、GB/T 12605-1990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 9、GB/T 16544-1996 球形储罐γ射线全景曝光照相方法 10、GB/T 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 11、JB/T 7902-2000 线型象质计 12、JB/T 7903-1995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13、JB/T 8543.1-1997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泵受压铸钢件射线检测方法及底片的等级分类 14、JB/T 9215-1999 控制射线照相图像质量的方法 15、JB/T 9217-1999射线照相探伤方法 16、DL/T 541-1994 钢熔化焊角焊缝射线照相方法和质量分级 17、DL/T 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 18、TB/T6440-92 阀门受压铸钢件射线照相检验 三、超声波检测㈠ 1、GB 1786-1990 锻制圆饼超声波检验方法

辐射、射线安全防护专项措施

辐射、射线安全防护专项措施 1.适用范围 本安全措施适用于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项目现场射线检测过程中安全作业要求,射线安全防护的方法、要求及检测时应注意事项。 2.检测前准备 2.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2.2.进入检测现场前应对检测人员进行现场的安全教育,严格遵守业主和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规定。 2.3.设备需提供相关的资料如合格证书、鉴定书等,无需经过部门鉴定的设备必须提供设备自校检验记录表。 2.4.对从事射线操作和射线安全监督人员,必须配备完好的个人计量仪、报警器及作业现场备好辐射仪等安全防护品。 2.5.每次的探伤作业应提前开具相应的射线作业票,并根据射线源的能量强度大小计算出安全区域包括控制区、监督管理区,通过业主或施工单位把作业时间、地点以及警戒范围告知给相关单位。 3.放射性同位素装置的安全管理

3.1.检测现场不设立临时的储源库,源应存放在公司的储源库或租用检测现场附近的专业储源库,X射线装置由现场的指定点存放。 3.2.放射源的使用,每次领用人必须填写《放射性同位素装置领用登记表》。 3.3.设备领用登记表中的经办人必须由安全员签字有效,表中的工程名称(地点)、领用人、领用日期及时间必须写明。 3.4.归还时,安全员用监测仪器检测无泄漏方可起运入库,在设备领用登记表上签字并填写好归还日期、时间。 3.5.放射源的运输,应用专用的机动车辆(设置放射性标志、固定源罐装置或保险箱)运输,由专人运送。 3.6.运送放射源的人员应携带防护用品、监测仪器。严禁未携带监测仪器和防护用品运送放射源。 3.7.起运前、运输途中及到达目的地后,必须用监测仪器分别测量有无泄露超标情况,确定无泄露超标才准装卸、起运。 4.现场射线检测安全规定 4.1.检测前须进行清场把无关人员撤出监督管理区域边界线之外,并按划分好的控制区和监督管理区域进行警戒。控制区边界应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标牌,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该范围。监督管理区域允许相关人员在此区活动,培训人员或探访者也可进入该区域,边界线应有当心,电离辐射!标牌,公众不得进入该区域。并在不同区域边界拉好警戒绳,放置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组织规定

现场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1.现场检测的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场检测环境符合控制的要求,保证 现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保障人身设备安全。 2.金属监督室负责人应督促和检查检测人员执行现场检测安全管理规定。 3.从事射线探伤人员必须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考核,领取 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操作。 4.检测人员应自觉遵守现场检测安全管理制度,熟悉现场检测环境的控制要求,优质安全 完成检测任务。 5.现场检测安全管理规定外出现场检测时,必须接受用户(委托方)有关部门的安全教育, 严格遵守顾客的有关安全规定。 6.进入检测现场时,应穿戴好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戴好安全帽,蹬上脚手架作业时,应首 先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稳定,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进行射线探伤时还必须佩戴好辐射防护用具,仪器设备应有可靠的防滑落措施。 7.严禁携带火种、易燃易爆、易腐蚀及有毒的物品进入检测现场,严禁在检测现场抽烟和 进行检测前饮酒。 8.严禁穿戴有铁钉的皮鞋和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施工油气区和接触易燃易爆装置。 9.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检测设备、衣物、工具和检测表面等。 10.严禁在检测现场敲打、挪用、开启、损坏生产设备、消防设施及检测设备,严禁使用工 程设备或装置做为检测装置。 11.未办理安全作业相关手续不得进容器、罐、油舱、反映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 害和缺氧场地作业。 12.未办理电气作业相关手续,不得进行电气、动火施工。 13.检测人员进入容器检测前,必须首先检查容器内介质是否经过清洗和置换;是否与其他 装置隔绝;盛装有毒或易燃易爆介质的船舱、容器经过清洗和置换后,应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确保人员进入容器后不发生缺氧和中毒现象。 14.容器内照明应采取36V低压灯具。 15.现场进行射线检测,必须用剂量仪测定工作场所的射线照射量。在安全区范围设置安全 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的标志。夜间应设置红灯,在安全区外应有专人进行警戒。在非检测人员易于到达安全线的通道上应设置警告牌以免在开机时误入造成伤害。

焊缝射线探伤检验规范R

1.前言 本规范规定了在焊缝透照过程中,为获得合格透照底片所遵循的程序和要求. 2.目的 采用射线的照相技术要求及通过射线摄影的底片来检验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分类定级. 3.适用范围 本规范主要用于本公司及其外协厂碳素钢、低合金钢的对接焊缝及钢管的对接环焊缝的射线透照的检测. 4.参考标准 QA-I-101 焊工培训考核程序 GB3323-82 钢焊缝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法 JB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5.射线透照的一般要求 5.1 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线的影响. 5.2 在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设置安全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的警告标志. 5.3 从事射线探伤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执行. 6.射线透照的技术要求 6.1 焊缝表面的要求: 焊缝需经表面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射线照相.焊缝表面的不规则程度应不 妨碍底片上缺陷的辨认,如咬边,焊瘤等.否则应在射线照相前修整. 6.2 工件的表面应采用永久性的标记作为对每张射线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产品上不适合打印标 记时,应采用透视部位草图或其他标记方法. 6.3 底片上必须有工件编号、底片编号、定位记号等标志,这些标志应离焊缝边缘至少5mm,并应 与工件上的标志相符. 7.射线透照 射线透照的具体步骤和内容应参照GB3323-82 《钢焊缝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法》或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8.焊缝质量评级 8.1 焊缝质量根据缺陷数量的规定分成四级: 优等焊缝----- Ⅰ级焊缝,焊缝内部不准有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状夹渣. 一级焊缝---- Ⅱ级焊缝,焊缝内部不准有裂纹、未熔合以及双面焊和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 合格焊缝---- Ⅲ级焊缝,焊缝内部不准有裂纹、未熔合以及双面焊和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 不合格焊缝--- Ⅳ级焊缝,焊缝内部的缺陷数量超过Ⅲ级者为Ⅳ级. 8.2 对于焊缝内部的不同尺寸的气孔(包括点状夹渣)按表1换算. 表1 气孔换算表

X射线探伤安全防护方法

X X X X X 工程 X射线探伤安全防护方案 编制: 审核:批准:年月日 XXXXXXXX 公司 X射线探伤安全防护方案 1?前言 1.1为保证X射线操作人员及周围公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只适用于萨南至南压输气管道更新X射线探伤检测过程中的防护、人员资质、环境保护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3. 人员要求 3.1从事X射线操作的人员应年满18周岁,经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职业的要求。 3.2X射线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放射性法律、法规和放射防护基本知识。 3.3X射线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制度。 3.4X射线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取得省级卫生监督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 3.5X射线工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取得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资质证》。 3.6 一般情况下不得雇佣临时人员从事放射工作。确需使用临时人员从事方射工作的,也应经过培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7检测单位为杭州三维无损检测有限公司。 4. 设备要求 4.1操作人员应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不得将带病设备用于现场检测

4.2 设备使用前应经过检定或校准,确定设备各项参数处于要求状态下方可投入使用。 4.3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各项性能,能够熟练操作设备。 4.4X 射线探伤机应编制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员要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5 现场操作应保证环境条件符合设备要求,当现场潮湿、及雨雪天气时,应采取措施,保证设备能在安全条件下工作。严禁在不符合要求的环境中开机工作,以免发生危险。 4.6 设备使用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将各个开关归于零位。操作人员应将设备清理干净,并将设备收回库房保存。 4.7 设备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设备震动、碰撞及受潮,以免设备损坏。 4.8 设备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采取防盗措施,避免设备丢失。 5. 人员防护 5.1X 射线操作人员应配备防护服、报警器及个人剂量仪。报警器及个人剂量仪应按期进行检定或校准。以保证准确有效。 5.2X 射线操作人员应按期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应在具备资质的专业卫生部门进行。 5.3从事X 射线操作人员应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检查记录、个人剂量记录等。 5.4 对于经检查不适合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调离放射性工作岗位。 6. 现场防护 6.1现场进行X 射线检测时,应通知甲方及相关单位及时撤离放射区,并根据工件及所用射线强度计算出安全距离,在照射时应在安全距离 2 米以外拉警戒绳、挂警戒灯,行人路口应设置警示牌,标明:“射线检测,请不要靠近”,并派人进行巡视,每个路口至少设置 1 人进行巡视。 6.2每台探伤机应配备2台警报器进行监测,每次检测前应首先将X 射线机开机,打倒工作状态后, 用两台报警器分别监测,如果两台报警器都能正常报警,说明报警器工作正常,可以用于监测。如果报警器不能正常报警时,不能用于现场监测,应修理并检定后方可使用。 6.3 现场检测时,操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计应按期检定,保证剂量计处于正常状态。 6.4 探伤过程中,应为站队人员留出巡检时间,该时间段不允许探伤检测。 7. 职责 7.1 经理 7.1.1 负责批准安全防护机构的设置,安全防护人员的指派。 7.1.2 批准年度安全措施费用的安排及安全防护用品的购置与发放。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 - 制度大全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制度大全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目的加强公司所属各单位射线探伤作业管理,明确管理职责,保证人员安全。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辖区域内所有的射线探伤作业,新建项目参照执行。3?编制依据3.1?GBZ117-2006《... 1?目的 加强公司所属各单位射线探伤作业管理,明确管理职责,保证人员安全。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辖区域内所有的射线探伤作业,新建项目参照执行。 3? 编制依据 3.1? GBZ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3.2? GBZ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3.2? 国务院第449号令?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3.3?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4? HSE-01-04-26? 《危险作业许可管理细则》 3?释义 4.1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不包括作为核燃料、核原料、核材料的其他放射性物质。包括探伤放射源和密封(放射)源。 4.2 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4.3 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机、γ射线机、加速器及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4.4 射线探伤:是指用射线进行的探伤作业,包括X射线,γ射线探伤,高能射线探伤和中子射线探伤。 4.5 《射线探伤安全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 5? 职责 5.1 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制定本细则,监督检查所属各单位执行该细则的情况。 5.2 所属各单位按照本细则的要求严格执行。 5.3 作业相关人员职责 5.3.1作业人员职责 a) 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应持有效的操作资格证,方可从事射线探伤作业; b) 在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 c)作业票所列的安全防护措施经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射线探伤作业; d)对违反本细则的强令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等情况有权拒绝作业; e) 作业结束后应清理现场,不得遗留安全隐患。 5.3.2 申请单位作业负责人职责 负责对施工单位和特殊工种资质、作业方案、安全措施的审查;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并确认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随时纠正违章行为;作业完成后,负责完工验收。 5.3.3 施工单位作业负责人或领导职责 负责施工作业风险削减措施的制定、审查和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并监督执行;负责在作业票上签署意见。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7—1996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和探伤作业场所及有关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500kV以下的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以下简称X射线装置)的生产和使用。 2 引用标准 GB 4792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3 术语 3.1 X射线专用探伤室探伤(以下简称探伤室探伤) 在专用探伤室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3.2 X射线现场探伤(以下简称现场探伤) 在室外、生产车间或安装现场使用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探伤装置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 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3.3 探伤室 放置X射线装置和被检物体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并具有一定屏蔽射线作用的照射室。 4 X射线探伤装置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4.1 防护技术要求 4.1.1 X射线管头 4.1.1.1 移动式或固定式的X射线装置管头组装体应能固定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上加以锁紧。 4.1.1.2 X射线管头应安装有限束装置。 4.1.1.3 X射线管头窗口孔径不得大于额定最大有用线束射出所需尺寸。 4.1.1.4 X射线管头必须具有如下标志: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型号及顺序编号; c.X射线管的额定管电压、额定管电流; d.焦点的位置; e.出厂日期。 4.1.2 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 X射线装置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距X射线管焦点1m处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应符合如下要求: 4.1.3 控制器 4.1.3.1 控制器必须安设X射线管电压的通或断、X射线管电压与管电流和照射时间显示装置。 4.1.3.2 工作在固定的管电压或固定的管电流的X射线装置必须在控制器上安设标明管电压或管电流的数值。 4.1.3.3 控制器必须安设高压接通的外部报警或指示装置。 4.1.4 连接电缆 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装置,控制器与X射线管头或高压发生器的连接电缆不得短于20m。 4.1.5 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应注明X射线装置的型号、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与防护性能。 4.2 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测试条件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26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标准版本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目的 加强公司所属各单位射线探伤作业管理,明确管理职责,保证人员安全。 2 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辖区域内所有的射线探伤作业,新建项目参照执行。 3 编制依据 3.1 GBZ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3.2 GBZ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

标准》 3.2 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3.3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4 HSE-01-04-26 《危险作业许可管理细则》 3 释义 4.1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不包括作为核燃料、核原料、核材料的其他放射性物质。包括探伤放射源和密封(放射)源。 4.2 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4.3 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机、γ射线机、加速

器及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4.4 射线探伤:是指用射线进行的探伤作业,包括X射线,γ射线探伤,高能射线探伤和中子射线探伤。 4.5 《射线探伤安全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 5 职责 5.1 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制定本细则,监督检查所属各单位执行该细则的情况。 5.2 所属各单位按照本细则的要求严格执行。 5.3 作业相关人员职责 5.3.1作业人员职责 a) 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应持有效的操作资格证,方可从事射线探伤作业; b) 在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

x射线探伤机安全要求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x射线探伤机安全要求(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5586 x射线探伤机安全要求 X-ray flaw detector safety requirement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为了加强我省X射线探伤的辐射安全管理,规范X射线探伤作业,避免恶性辐射事故的发生,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一、固定式工业X射线探伤辐射安全要求 (一)探伤室建筑屏蔽设计 探伤室建筑(包括辐射防护墙、门、辐射防护迷道)的防护厚度应充分考虑X射线直射、散射效应。探伤室的设计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二)固定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的辐射安全措施应具有冗余性、多重性和独立性,其基本要求如下: 1.安全联锁 1)门机联锁 探伤室进出工件大门和人员通道门应与探伤机联锁。即

X射线探伤机的高压控制器与门联锁,关门不到位,高压电源不能启动;高压电源未关闭,门不能被打开。 2)门灯联锁 探伤室内墙、进出工件大门外侧和控制台上应各有工作状态警示灯,并与门联锁。 2.紧急止动装置 在探伤室内墙上应安装多个串联并有明显标识的“紧急止动”开关,该开关应与控制台上的“紧急止动”按扭联动。一旦按下按扭,X射线探伤机高压电源被切断,人员通道门可以从内侧打开。 3.钥匙控制 探伤机的电源启动钥匙与人员通道门的钥匙以及控制台上的钥匙应牢固连接。该串钥匙应与便携式X辐射剂量仪(须具报警功能)连在一起,随操作员进出探伤室。 (三)警告标志 探伤室工作人员入口门外和被探伤物件出入口门外应设置固定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箱,控制区边界应设置明显可见的警告标志。探伤作业时,应有声音警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最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最新版) 1目的 加强公司所属各单位射线探伤作业管理,明确管理职责,保证人员安全。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辖区域内所有的射线探伤作业,新建项目参照执行。 3编制依据 3.1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3.2GBZ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3.2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3.3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4HSE-01-04-26《危险作业许可管理细则》

3释义 4.1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不包括作为核燃料、核原料、核材料的其他放射性物质。包括探伤放射源和密封(放射)源。 4.2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4.3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机、γ射线机、加速器及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4.4射线探伤:是指用射线进行的探伤作业,包括X射线,γ射线探伤,高能射线探伤和中子射线探伤。 4.5《射线探伤安全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 5职责 5.1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制定本细则,监督检查所属各单位执行该细则的情况。 5.2所属各单位按照本细则的要求严格执行。 5.3作业相关人员职责 5.3.1作业人员职责

射线探伤管理制度

射线探伤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消除射线探伤造成的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生产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存在放射性射线探伤的作业场所的管理。 三、职责 3.1作业单位负责提交《射线探伤作业方案》,并监测作业区域内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3.2作业点所在车间负责提出射线探伤作业申请。 3.3设备部负责射线探伤的设备、管线区域的审核及标示。 3.4安全环保部负责射线探伤警戒区域的划定及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 3.5调度室负责射线探伤通知等作业相关文件的发放和监督传达是否到位。 3.6文件领取车间/部门负责传达射线探伤作业的安全卫生防护的各项要求,严禁本车间、部门工作人员进入射线探伤警戒区域内。 四、控制程序 1、用于工业X、γ射线探伤装置放射防护监测的仪器,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2、X射线探伤作业时应考虑控制器与X射线管与被测设备的距离,照射方向、时间和屏蔽条件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设备布置,以保证进行射线探伤作业时,人员受照剂量低于其剂量限值,并达到可合理做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操作人员应采用屏蔽防护保护自己。 3、射线探伤作业时应划定工作场所区域,并在相应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 4、将作业时被检测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1的区域划定为控制区,其边界应悬挂或树立,“射线探伤区域禁止入内”的标志。作业人员无专业防护的情况下应在控制区外作业。 5、在控制区外将作业时被检测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1(γ射线探伤时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2.5μSv·h-1)的区域划定为警戒区,悬挂“禁止入内”

x射线探伤方法

第三章射线探伤 教学目标: 一、了解射线的的产生、性质及其衰减,了解各种射线检测方法的基本 原理; 二、熟悉常见射线探伤设备及器材,能正确选择X射线照相法设备参数; 三、掌握X射线照相法检测工艺,熟悉底片评定的方法,并能根据相关 标准对焊缝质量进行评级; 四、了解射线探伤防护常识。 一、任务导入: 射线探伤是利用射线可以穿透物质和在物质中有衰减的特性来发现其中缺陷的一种无损探伤方法。它可以检查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内部缺陷,如焊缝中的气孔、夹渣、未焊透等体积性缺陷。这种无损探伤方法有独特的优越性,即检验缺陷的直观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得到的射线底片可用于缺陷的分析和作为质量凭证存档。但此法也存在着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的缺点,并需要对射线进行防护。 二、相关知识 知识点一:射线的产生、性质及其衰减 1.X射线的产生 用来产生X射线的装置是X射线管。它由阴极、阳极和真空玻璃(或金属陶瓷)外壳组成,其简单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3-1所示。阴极通以电流加热至白炽状态时,其阳极周围形成电子云,当在阳极与阴极间施加高压时,电子加速穿过真空空间,高速运动的电子束集中轰击阳极靶子的一个面积(几平方毫米左右、称实际焦点),电子被阻挡减速和吸收,其部分动能(约1%)转换为X射线, 其余99%以上的能量变成热能。

图3-1 X射线的产生示意图 2.X射线的主要性质 (1)不可见,以光速直线传播。 (2)具有可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如骨骼、金属等的能力,并且在物质中有衰减的特性。 (3)可以使物质电离,能使胶片感光,亦能使某些物质产生荧光。 3.γ射线的产生及性质 γ射线是由放射性物质(60Co、192Ir等)内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产生的。 γ射线的性质与X射线相似,由于其波长比X射线短,因而射线能量高,具有更大的穿透力。例如,目前广泛使用的γ射线源60Co,它可以检查250mm厚的铜质工件、350mm厚的铝制工件和300mm厚的钢制工件。 4.射线 当射线穿透物质时,由于物质对射线有吸收和散射作用,从而引起射线能量的衰减。 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是按照射线强度的衰减是呈负指数规律变化的,以强度的一束平行射线束穿过厚度为δ的物质为例,穿过物质后的射线强度为:为I I=I0e-μδ 式中I—-射线透过厚度δ的物质的射线强度; I0—-射线的初始强度; e—-自然对数的底;

最新整理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docx

最新整理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 1、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xx年国家主席令第60号;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xx年国家主席令第6号;1.1.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xx年国务院第449号令;1.1.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1.1.5《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8号文件;1.1.6《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20xx年卫生部令第55号;1.1.7《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20xx年卫生部令第xxxx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xxxx1.1.9《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xxx-20xx;1.1.10《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xxxx明本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以结合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辐射防护与安全的基本标准及技术标准要求进行编制。 2、适用范围2.1本措施明确了放射工作人员、工业射线探伤装置及辐射源和射线探伤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安全要求及辐射防护的安全措施。2.2本措施适用于华电珙县电厂2×600MW工程2#机组及脱硫工程工业X、γ射线探伤工作过程中的操作与辐射防护。 3、辐射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3.1辐射实践的正当性,即辐射实践具有正当理,获得的利益超过付出的代价。3.2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即辐射照射应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3.3个人剂量限值,即在实施辐射实践的正当化和辐射防护的最优化的同时,运用剂量限值对个人受照加以限制。 4、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4.1放射防护培训(1)放射防护培训是为了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避免事故发生,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必要措施。(2)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对放射就业前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培训,经考试合格之后才有资格参加相应的工作,就业后必须每2年一次定期进行辐射防护知识培训,使之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4.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1)工业射线探伤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工业射线探伤工作时不能脱离岗位,避免其他人员误照。(3)坚持先示警再开机的操作程序,特别是多人在探伤室内配合操作一定要示警后再开机,以防误照。(4)避免现场探伤时人员没有撤离到安全距离就曝光造成误照。(5)定期对探伤进行保养、检修、坚持工作前检查制度。防止探伤机

08焊缝射线探伤规程

焊缝射线探伤规程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山东美凯华管道装备有限公司

目录 序号内容页数 1. 适用范围 (3) 2. 人员要求 (3) 3. 表面准备 (3) 4. 辐射源与能量 (3) 5. 识别和位置标记 (3) 6. 增感屏 (4) 7. 胶片类型和牌号 (4) 8. 射线源至工件的最短距离 (5) 9. 像质计 (6) 10. 透照技术 (6) 11. 散射线屏蔽 (6) 12. 胶片的暗室处理 (8) 13. 射线照相质量 (8) 14. 射线照相的验收标准 (8) 15. 报告 (9) 附录1 全部射线照相的验收标准 (10) 附录2 局部射线照相的验收标准 (11) 附录3 射线报告 1.适用范围

1.1 本规程按ASME规范第Ⅰ卷、第Ⅴ卷第Ⅷ卷第1分册及ASME B31.1要求提供了射线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 1.2 本检验规程适用于检验厚度为5/64英寸(2mm)~4英寸(100mm)的钢铁焊缝中的缺陷。 2.人员资格 2.1 按本规程进行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按山东美凯华管道装备有限公司无损探伤人员资格鉴定和证书颁发实施细则进行资格鉴定。 2.2 拍片人至少有Ⅰ级资格证书、评片人至少有Ⅱ级资格证书。 3.表面准备 3.1 焊缝表面应无肉眼可见的缺陷。 3.2 可使用适当的机械方法修磨焊缝表面的不规则,使其不至于遮蔽缺陷或与缺陷相混淆。 4.辐射源与能量 4.1 本规程所使用的射线源(设备)或与其相当的设备(见表1)。 表1 设备 4.2 任何射线照相技术中所使用的辐射源能量必须达到本规程的黑度与像质计 的要求。 5.0 识别和位置标记 5.1 每张射线照相上都应印有工厂代号“MECHWAY”、产品令号、焊缝号、底片号、厚度、位置和拍片日期等标记,这些标记应离焊缝3/16英寸(5mm)以上。 5.2 符号“R”用作返修照片的标记,并以“1”、“2”等表示返修次数。 5.3 识别和定位标记在底片上的位置见图1。 5.4 位置标记必须放在工件表面上,而不能放在暗盒上。 ⑴单壁透照时的位置标记放置如图1。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

编号:SY-AQ-0066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 Safety management rules for radiographic inspection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目的 加强公司所属各单位射线探伤作业管理,明确管理职责,保证人员安全。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辖区域内所有的射线探伤作业,新建项目参照执行。 3编制依据 3.1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3.2GBZ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3.2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3.3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4HSE-01-04-26《危险作业许可管理细则》

3释义 4.1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不包括作为核燃料、核原料、核材料的其他放射性物质。包括探伤放射源和密封(放射)源。 4.2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4.3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机、γ射线机、加速器及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4.4射线探伤:是指用射线进行的探伤作业,包括X射线,γ射线探伤,高能射线探伤和中子射线探伤。 4.5《射线探伤安全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 5职责 5.1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制定本细则,监督检查所属各单位执行该细则的情况。 5.2所属各单位按照本细则的要求严格执行。 5.3作业相关人员职责 5.3.1作业人员职责

射线探伤工艺标准

射线探伤工艺标准

目录 1适用范围 (44) 2编制依据 (44) 3对探伤人员的要求 (44) 4检验程序 (44) 5焊缝外观检查 (45) 6检查比例和合格级别 (45) 7划线标号及钢印标记 (45) 8透照方式 (46) 9像质计及放置位置 (47) 10布片定位 (47) 11标志 (47)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我公司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中的射线探伤工序。 2 编制依据 本工艺依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和劳动人事部[1007]276号文颁发的《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及JB/T4730.1~4730.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等标准法规编写而成。 3 对探伤人员的要求 3.1从事射线探伤人员,必须持有省级或市级劳动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评片和签发应由Ⅱ级人员进行。 3.2 RT人员在实施透照检验前,必须了解有关监察规程条例,标准和技术文件,明确探伤要求和探伤范围,并熟悉被检部位的规格、材质、品种、类别及其安装工艺和焊接工艺。 3.3按工艺规定要求进行射线透照、暗室处理和底片评定,加强工作责任心,确保工作质量。 4 检验程序 4.1锅炉安装所需探伤的管子(¢159~¢32)对接焊缝须经焊接检验员检验合格后,由焊接检验员开出探伤委托书,随安装工艺流转卡一起送交探伤室。 4.2每台锅炉安装的管子对接焊缝的底片均须有初评、复评程序。 4.3需要返修的焊缝,由评片员开出返修通知单,按下列程序传递:一次、二次返修: 探伤人员-焊接检验员-焊接责任人-焊工-焊接检验员-相片-评片-交质检科归档。

三次返修: 探伤人员-焊接检验员-焊接责任人-质保工程师-焊工-焊接检验员-相片-评片-交质检科归档。 4.4探伤合格后,由评片员开出合格通知单,经责任人签字后,交出报告。 5 焊缝外观检查 5.1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焊缝高度不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与母材应平滑过渡。 5.2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无裂纹、气孔、弧坑和灰渣,否则应在探伤前加以修正。 6 检查比例和合格级别 6.1管子对接焊缝,外径大于159mm,100%RT,合格级别Ⅱ级。 6.2工作压力≥0.1MPa但小于3.8MPa的管子,其外径≤159mm时应至少抽查接头数的10%。 6.3对于额定蒸发量≤6t/h,且额定蒸气压力≤1.6MPa的锅炉,锅炉给水管道可不进行射线或超声波探伤,外径≤108mm的锅炉蒸汽管道可不进行射线或超声波探伤(采用无直段弯头的除外)。 6.4受压管道和管子对接接头做探伤抽查时,如发现有不合格的缺陷,应做抽查数量的双倍数目的补充探伤检查,如补充检查仍不合格,应对该焊工焊接的全部对接接头做探伤检查。 外径≤159mm,管子环缝25%RT,合格级别Ⅱ级。 7 划线、编号及钢印标记 7.1用记号笔划出被检焊缝所有透照部位的中心线,管子环缝均由中心线,按

射线探伤安全防护方案

XXXXX工程 X射线探伤安全防护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 XXXXXXXX公司 X射线探伤安全防护方案 1.前言 1.1为保证X射线操作人员及周围公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只适用于萨南至南压输气管道更新X射线探伤检测过程中的防护、人员资质、环境保护等要求。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3.人员要求 3.1从事X射线操作的人员应年满18周岁,经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职业的要求。3.2 X射线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放射性法律、法规和放射防护基本知识。 3.3 X射线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制度。 3.4X射线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取得省级卫生监督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 3.5 X射线工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取得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资质证》。 3.6一般情况下不得雇佣临时人员从事放射工作。确需使用临时人员从事方射工作的,也应经过培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7 检测单位为杭州三维无损检测有限公司。 4.设备要求 4.1操作人员应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不得将带病设备用于现场检测。 4.2设备使用前应经过检定或校准,确定设备各项参数处于要求状态下方可投入使用。4.3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各项性能,能够熟练操作设备。 4.4 X射线探伤机应编制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员要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5现场操作应保证环境条件符合设备要求,当现场潮湿、及雨雪天气时,应采取措施,保证设备能在安全条件下工作。严禁在不符合要求的环境中开机工作,以免发生危险。 4.6 设备使用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将各个开关归于零位。操作人员应将设备清理干净,并将设备收回库房保存。 4.7设备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设备震动、碰撞及受潮,以免设备损坏。 4.8设备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采取防盗措施,避免设备丢失。 5.人员防护 5.1 X射线操作人员应配备防护服、报警器及个人剂量仪。报警器及个人剂量仪应按期进行检定或校准。以保证准确有效。 5.2 X射线操作人员应按期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应在具备资质的专业卫生部门进行。 5.3从事X射线操作人员应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检查记录、个人剂量记录等。 5.4对于经检查不适合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调离放射性工作岗位。 6.现场防护 6.1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通知甲方及相关单位及时撤离放射区,并根据工件及所用射线强度计算出安全距离,在照射时应在安全距离2米以外拉警戒绳、挂警戒灯,行人路口应设置警示牌,标明:“射线检测,请不要靠近”,并派人进行巡视,每个路口至少设置1人进行巡视。 6.2每台探伤机应配备2台警报器进行监测,每次检测前应首先将X射线机开机,打倒工作状态后,用两台报警器分别监测,如果两台报警器都能正常报警,说明报警器工作正常,可以用于监测。如果报警器不能正常报警时,不能用于现场监测,应修理并检定后方可使用。

探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探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探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检维修项目及资本性支出项目施工中的探伤作业的安全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单位及相关方在各单位检维修施工过程中各类射线探伤作业及射源的管理。 2.术语和定义 探伤作业是指用射线源从事无损检测的施工作业。 3.管理职责 3.1.安全环保部对公司范围内的探伤作业进行安全监督,对违章违纪行为实施处罚。 3.2.各部门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经理、设备工程师等)负责对部门区域内的探伤作业进行管理; 3.3.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落实探伤作业过程安全措施。 3.4.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室是探伤作业的协调部门,负责对本辖区探伤作业向周边相关单位发出通知,提示探伤作业的开始和终止时间。 3.5.探伤作业单位负责人负责落实具体的探伤安全防护措施,指派现场监护人,对探伤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负责,当班班长负责现场确认。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探伤作业单位 4.1.1.明确探伤作业的主要内容,确定探伤作业的时间,明确探伤作业的工作程序。 4.1.2.如实填写《探伤作业工作联系确认票》,对其所要求的安全 第 2 页共 5 页

措施必须进行落实。 4.1.3.在探伤作业安全距离半径外5米设置警戒隔离绳,警戒标识应有明显的颜色或声光提示,探伤作业区域的出入口处挂上警示牌。 4.2.探伤地点所属部门 4.2.1.探伤作业前,要对探伤的装置、设备区域、安全警戒隔离设施等进行检查确认。 4.2.2.应明确探伤作业安全负责人和监护人。 4.2.3.总调度室根据探伤作业的时间、地点及时通知探伤作业地点周边单位和本单位人员探伤作业的地点和时间,避免无关人员误入探伤作业区域。 4.3.探伤作业联系确认工作票的审批与使用 4.3.1.所有探伤作业必须认真填写《探伤作业工作联系确认票》,《探伤作业工作联系确认票》由探伤作业人员填写,探伤作业负责人确认安全措施。 4.3.2.探伤作业部门设备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装置负责人、总调度室分别根据本部门要求审核《探伤作业工作联系确认票》,提出安全要求,探伤作业地点的当班班长验票,检查措施落实情况,通知调度室实际作业时间。 4.3.3.《探伤作业工作联系确认票》一式4份,探伤作业所在部门、探伤作业单位、总调度室、安全环保部各一份。 4.4.探伤作业的一般安全要求 4.4.1.探伤作业现场禁止一切人员进入,探伤作业单位在探伤作业过程中密切监视作业安全半径范围外的人员,防止人员误入意外被射线照射。 第 3 页共 5 页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标准

编号:SM-ZD-61571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标准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标准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1 射线探伤管理 ? 射线探伤工作单位必须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培训取得相应资质证书。 ? 射线探伤工作原则上只能在夜间进行。 ? 射线探伤工作单位必须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射线探伤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探伤结束后,必须清除现场所有带放射源的设施、材料,并告知相关人员解除警戒。 1.2 放射源储存 ? 放射源储存地点必须经过当地环保部门审批。 ? 放射源储存室或设备必须有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屏蔽设施。 ? 放射源储存地点应设置醒目的“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 放射源库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便于密封源存取;并

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 ? 放射源储存地点应有防火、防水等防灾措施,有报警、连锁等等保安措施。 ? 放射源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 ? 反辐射源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源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 放射工作单位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密封源设备防护性能及安全设施检验,如发现污染或泄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详细记录检验结果,妥善保管归档。 1.3 射线作业防护 ? 放射工作单位在每次作业前,都应根据密封源的数量和活度计算空气比释动能率(mGy·h-1),放射源为X射线的,公众警戒区域范围为空气比释动能率小于4 mGy·h-1的范围;放射源为γ射线的,公众警戒区域范围为空气比释动能率小于2.5 mGy·h-1的范围。 ? 射线工作区域必须设置明显的警戒线和警戒标志,夜间光线不明处设置警示灯,重要交通路口或通道应有专人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