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竹笛学习
浅谈竹笛演奏技巧

般 来说 ,竹笛 的演奏技 巧可概括 为气 、指 、舌三大基 本功 ,气 的技
笛技巧中有很大的学 问,在笛 曲演奏 中起到 了画龙点睛 的作用 。
须 了解正确 的吸气 方法后 ,进 行练 习。在刚练 习的时候 可 以不拿着 笛子 练 习,先双手 叉腰练 习吸气呼气 的方法 ,要慢吸 ,慢 呼 ,越慢
越 好 。这 样对 气 息会 体会 的更 深 。最 好 在每 天 吹笛 前先练 习十分 钟 ,进 行呼 吸的练 习,大约 十分钟 的练 习可 以有 八次 呼气 ,要认 真 体 会在这十 分钟 的练习 运 用好整个 吸气 的过 程之后 ,打开喉 咙换
有 的美 感 。竹 笛的练 习不仅要 练 习其技 巧 ,而且 要在掌握 技巧后在 乐 曲中的灵活运用 。当然 更深 层次的学习是竹笛 的内在 精神 : 调 心理 气及处世态度 等 。
持笛姿 势方面 并没有完全放 松 ,因此 在练 习时应 该要时时注 意 自己 的姿势 是 否正确 ,正确 的姿 势在 整个 身体 外 部看 上去 应该 是放 松
准 、音 色、音量 结合好 ,才能达到好 的效果 。这 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
情 ,但 只要对每 一个训练 阶段都严格 把关 ,加 上多加训 练,就会产 生好 的效果 。每一个 阶段都练 习的游刃有余后 ,在演奏 乐曲之前 , 在 心理方面 一定要跟着 旋律一起 ,这样对音准 音量 的把 握才会达到 更好 的效果。也更能有利于演奏者的情感表达 。
( 二 )气 息 的训 练 竹笛 训练是最 基础 的,最关键 的部分就是对 呼吸方法 的掌握 , 掌 握 了 呼 吸 方 法 的 技 巧 对 竹 笛 乐 曲 的 演 奏 有 着 重 要 作 用 。练 习 者 必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控制

( 一1 不 同调 的 竹 笛 其 音 色 各 不相 同 常用 的竹 笛 大 致 可 以分 成 四大 类 低 音笛 类( 其 中包 括 大 A调 笛 子 、 大 G 调 笛 子) 、 曲笛类 ( C调笛 子 b B调 笛 子 等 ) 、 中 音笛类 ( 包 括 E调 笛 子 、 F调 笛 子 ) 、 梆 笛 类( 包括小 G调笛子、 小 A调笛子等 ) 。 这 四 类竹 笛 都 各 自具 有 其 独 特 的 音 色 特 点 曲笛 具 有 音 色 浑 厚 、 委 婉 俊 秀 的 特 点 这 类竹 笛 的 音 色适 合 表 现 秀 丽 的 江 南 景色 . 其 音 乐 的 艺 术 风 格 华 丽 具 有 独 特 的 意 韵 梆 笛有 着 音 色 明亮 、 刚 劲 有 力 的 特 点. 其 调 性 音 色 适 合 表 现北 方 辽 阔 的 高 原 风 光 以及 北 方 人 民 豪放 的性 格 . 所 以 演 奏 者在 演 奏 北 方风 格 竹 笛 的作 品 时 候 .如 : 《 帕米尔的春天》 、 《 扬鞭催马运量忙》 等 作 品时 , 应 该 选 择 梆 笛 此外 。 演 奏 者 为 了 更好 地 突 出 艺 术 的 表 现 力 与情 感 的张 力 . 选 择 在演 奏 中 交 替 使 用 不 同调 性 的竹 笛 . 充 分 运 用 竹 笛 调 性
关键词 : 竹笛
一
笛膜
口腔
共鸣 风 门 自然 呼 吸 的 基 础 上 进行 的一 种 训 练 , 发 展 胸部 、 横膈膜 、 腹 部 的联 合 活 动 能 力 , 是 一
、
影 响竹 笛 音 色 的 要 素
而且 气 流 流 速 越 高 阻 碍作 用越 强 . 这 样 就 损耗 了许 多能 量 . 所பைடு நூலகம்以打 开 口腔 后 气 流 的
笛子入门基础:浅谈竹笛流派之“新派”

笛子入门基础:浅谈竹笛流派之“新派”作者:胡亮在众多竹笛流派中,“新派”是近期出现但比较重要的竹笛流派之一,以本文“新派”竹笛演奏风格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着重描写了“新派”演奏艺术流派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对这种流派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作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中国笛子从我国古代河南贾湖骨笛,河姆渡骨哨发展到现在的八孔笛、七孔笛及加键笛已存有7000——8000年的历史,竹笛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充分展示了它的艺术魅力,经过无数人的努力,由当初给戏曲和曲艺伴奏的乐器发展成为现在经常在舞台上独奏的民族乐器。
当中不光有老一辈竹笛演奏家的努力也有后起之秀的推动。
和所有民族乐器一样,中国竹笛受各地区民间歌曲、民间戏曲、说唱音乐、歌舞音乐等各种民族音乐的影响,20世纪中叶以来,竹笛形成了两大基本派别“南派”和“北派”。
“南派”以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北派”以冯子存为代表。
他们在各自不同的艺术时间当中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北派”善于吹奏为河北梆子、河南梆子伴奏而得名的梆笛,其音乐素材大多来自北方地区的民歌与戏曲曲版,代表作为《喜相逢》、《五梆子》、《荫中鸟》等。
“北派”的演奏艺术风格粗犷豪迈,较多用吐音、剁音、花舌等技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而“南派”和“北派”则大相径庭,绝大部分南派竹笛演奏家善于吹奏为昆曲伴奏而得名的曲笛,音色并不象梆笛那样尖锐明亮,而偏重于圆润浑厚。
代表作如《鹧鸪飞》、《早晨》、《三五七》等。
作品大多取材于江南丝竹音乐,常用技巧有颤、叠、赠、打等。
“南派”与“北派”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笛坛的最主要两大派别,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竹笛演奏家刘森以他独特的激情与新生活气息的演奏开拓了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在中国笛坛独树一帜,创立了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吸引力的演奏流派——“新派”。
何谓“新派”,顾名思义,“新派”就是有别于传统的“南”、“北”二派特点的派别。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点及把握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点及把握摘要: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竹笛演奏的“气、口、舌”和正确的演奏姿势,才能把握好竹笛的音色,使吹奏出的竹笛音色明亮清脆、婉转动人。
另外,演奏者在演奏过程时的心理状态和演奏情绪、身心素质、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对把握竹笛音色也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只有各方面相互配合,加以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运用演奏技巧,才能演奏出动人心魄的竹笛音色,才能让独具民族特色和魅力的中国竹笛艺术大放光彩,发挥其优秀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竹笛演奏;中音色;特点把握1竹笛音色特点音色的纯正是衡量一个笛子好与不好的关键。
竹笛有两种,一个是曲笛,另一个是梆笛。
一个出色的演奏家,不仅仅要会演奏其中一种,而且还要两者都要会演奏下面把它们归纳为两大类来进行分析其特点。
我们先来看曲笛类。
传统意义上的曲笛,特指第三孔所发最低音高为小字二组d的D调笛子,因其常为昆曲伴奏而得名,而笔者所介绍的曲笛类,即以传统意义上的曲笛为界,向下扩展至比D调笛子低大二度的C调、小三度的降B调、纯四度的A调以及纯五度的G调大笛。
曲笛类的笛子,演奏者喜欢称之低音笛或大笛,因为其管径较大,笛身偏长。
曲笛的乐曲大部分来自改编江南丝竹的曲牌以及昆曲的曲牌或者是二度创作而成的。
低音笛比普通的曲笛要大一点,其音色饱满、委婉,演奏时会给人一种进入仙境的感觉,悠扬委婉。
再来看梆笛。
传统的梆笛特指第三孔所发最低音高为小字二组g的G调笛子,因其常为北方梆子戏伴奏而得名。
除了传统的G调小笛外,还有A调、E调、F调小笛都是梆笛类的竹笛。
梆笛类的竹笛,也被称为小笛,笛子的管径较小、笛身偏短。
梆笛的音色高亢明亮,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梆笛乐曲的旋律多以豪放为主,再加上梆笛常用的技巧,如:历音、剁音、花舌、飞指等,更为乐曲增加色彩。
总的来说,曲笛和梆笛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各有各的特点,但在演奏乐曲时,竹笛音色的变化还是要靠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和审美取向来决定的。
2竹笛独奏和合奏中音色的把握2.1竹笛在独奏中音色的把握竹笛,因其声音明亮、清新、动听而被很多人所喜爱,作为一个音律很广的中国民族乐器,既能独奏又能配合乐队合奏,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吹管类乐器。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竹笛教学

Little Learner Magazine Teaching Practice July 2018———2018·07教学实践Teaching Practice 小学生 教学设计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竹笛教学?徐雪旖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家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
”众所周知,笛子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
虽然笛子制作简单,但它历史悠久,而且表现力十分的丰富。
不仅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
竹笛在众多的乐器中有其独到之处,令人感叹。
笛子的演奏分不同的类型,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普及竹笛的演奏技巧。
一、加强口型教学,正确把握吹奏要点众所周知,演奏竹笛主要靠正确的口型。
笛子的发声是最重要的,并不是用的力气大就能吹好。
很多人吹出很多声音,但是音乐表现效果并不好。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吹的时间不长;另一方面,音准也会有些偏差。
所以,最基本的还是掌握正确的口型。
学生刚开始学习,一定不能让他们立即放在口上吹响。
最主要的是让他们先用嘴唇找一下笛子的吹孔,盲目的吹会出现很大的弊端。
作为老师,应当告诉学生,竹笛的吹孔应该用嘴巴来找,而不是手。
首先,把竹笛贴到嘴边,用下嘴唇去触碰吹孔,慢慢的把吹孔移到下嘴唇的中间,保持头部和喉部的自然放松,然后慢慢地吹。
嘴唇放在吹孔上,上唇微微靠前,上下嘴唇留出一点缝隙,不要分开太大。
然后,在吹孔上轻轻的念“呼”,在此同时,喉腔和口腔自然放松打开。
学生要学会基本的口型,,才能进一步学习口形与吹孔的形成的角度,若要避免漏气并使气息顺畅,嘴唇应与吹空形成的角度应与直角为标准,想要吹入到竹笛的气孔中,必须以最大的限度吹气。
因此,只有通过掌握正确的口型并把握好吹奏要点,才能掌握竹笛的演奏技巧。
二、重视基础练习,逐步提高吹奏水平心理学研究认为,反复的练习具有强化作用。
掌握呼吸方法和不同音区口风的运用是初学者应该掌握的。
浅谈中国竹笛演奏技法与情感的表达

浅谈中国竹笛演奏技法与情感的表达【摘要】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演奏技法和情感表达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首先介绍竹笛演奏的历史背景,探讨了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演奏技法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分析了传统和现代竹笛演奏技法的特点和发展,以及竹笛演奏中情感表达的方式和不同情感的表达方法。
最后探讨了竹笛演奏技法与情感的结合,强调了二者之间的深远关系,并提出了推广传承竹笛演奏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展望未来竹笛演奏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竹笛演奏艺术,并为其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竹笛、演奏技法、情感表达、传统、现代、结合、历史背景、中国文化、重要性、特点、发展、不同情感、关系、推广、传承、展望、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竹笛演奏的历史背景竹笛演奏的历史可谓丰富多彩,是中国音乐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竹笛演奏的历史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竹笛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1.2 探讨竹笛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竹笛便一直扮演着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中,竹笛常常被用来演奏各种乐曲,如古代的宴乐、舞蹈音乐等,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除了宫廷音乐外,在民间音乐中,竹笛也是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在各种民间节庆活动中,竹笛常常扮演着调和气氛、增添喜庆的角色,如在春节庙会、婚礼仪式、秧歌表演等场合中,竹笛的清脆悦耳的声音总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1.3 概述竹笛演奏技法的重要性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演奏技法在演奏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竹笛演奏技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竹笛演奏技法是演奏者展示个人功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掌握吹奏、吹气、控制音量和音色等技巧,演奏者能够更加准确、动听地演绎曲目,展现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演技巧。
笛子怎样学得精学好笛子的方法

笛子怎样学得精学好笛子的方法初学竹笛要练习的基本功有很多。
掌握好这些基本功,就能有很好的表现力。
想要学好笛子有什么技巧呢?笛子怎样学得精一、势势即姿势。
对于笛子的演奏姿势,常常是把它作为一种知识来介绍,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需要通过训练才能获得的技能。
如果对姿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再要纠正就是很难的了。
俗话说:习笛不难,改笛难。
演奏姿势力求自然,放松、合理,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摆架子”训练。
在获得正确的姿势并且巩固定型后,才可以进行其它内容的训练。
教师对学生的演奏姿势一定要认真辅导,细致到位。
学生也一定要花大力气去掌握,千万不要疏忽。
演奏姿势要体现自然、合理、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原则。
头要正,下巴稍抬起,保持呼吸的畅通。
不要耸肩,两肘自然抬起。
胸背顺直,不挺不驼。
腰竖起,不哈腰。
两腿或成稍息状,前四后六;或成平行状,左右各五(指两腿的重心分配)。
坐时,不要坐满凳。
嘴角微向两边拉开,呈抿嘴微笑状。
上下唇平行,上唇不要包住下唇,不露齿。
口腔微微打开,感觉好象含了一点水。
舌尖平置轻抵下齿,作“嘘”字发音的口型。
笛身与嘴唇平行,与鼻梁垂直。
笛吹口不要向内侧或向外翻。
初学者容易犯笛吹口向内倾的毛病,教师要经常给予纠正和提醒。
吹笛的气流与缓急,要随着音域的不同而调整。
通常吹低音区时,用缓吹,气流角度稍小;吹中音区时,用平吹,角度适中;吹高音区时用超吹,角度相对大些。
而这些,都要用耳朵来辨别控制。
手形,手势是演奏姿势中最重要的部分。
手形要自然、放松。
当双手自然放松下垂时,此时的手形是最合适的,手指自然弯曲呈弧形状,所有的指关节都不要塌陷。
手掌心函空,虎口不要夹紧。
用这样的手形执笛是最符合人体手的自然特点的。
执笛的方向有左右两种,现在逐渐都向右方向执笛。
通常,右手执笛时的手势都比较自然合理。
而左手执笛时的手势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左手大拇指的位置不合理,虎口容易出现僵力;还有左右指根关节塌陷,左手好象挂在笛子上等等问题。
浅谈中国竹笛双吐音技术的训练

浅谈中国竹笛双吐音技术的训练摘要:中国竹笛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复杂纷繁,从吐、滑、剁、花到颤、叠、赠、打都是表现音乐作品情感的重要手段。
而其中的吐音技巧,在笛子演奏中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演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能否掌握吐音技巧,不仅与舌的灵活度有着紧密的联系,还与气息、口内感觉,舌与手指的配合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正确地掌握吐音的技术训练技巧,必能大大丰富笛子的音乐表现力,更准确地体现音乐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吐音技巧;气息;舌的配合;音乐表现力;灵活度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1竹笛是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民族乐器,在中国流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竹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有许多独特的演奏技巧,因而,在长期的极为广泛地流传中,竹笛成为人们用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乐器。
竹笛并不难学,一般经过一年半载的练习就可以演奏比较简单的乐曲了。
如果想精益求精,那么即使花一辈子的精力也是值得的。
因此,目的不同,学习方法也就不同,要求措施也就大不相同。
什么是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呢?这个问题对竹笛演奏训练来说,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
有的认为民乐重在风格,不需要严格的基础训练,有的认为则必须像西洋的管乐一样要有系统,有步骤的严格基础训练开始。
当然还要从实际出发,中国竹笛乐器半音阶不完整,还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训练。
一、竹笛演奏中吐音技术的重要性有种说法叫“吹箫吐笛”[2](p10),这充分说明了吐音在笛子技术中的重要性。
吐音在笛子技术中是最常见的表现手法,适合于演奏比较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要求的声音比较结实、干净、有弹性。
在许多竹笛作品里都需要吐音来表现出乐曲的欢快热烈。
每种“吐音”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
其中简单归类分为“单吐”、“双吐”、“三吐”,其中单吐要求发音结实,有力清晰,适合演奏强音、重音及力度比较强的吐音乐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竹笛学习
2
———————————————————————————————— 作者:
———————————————————————————————— 日期:
3
浅谈竹笛学习-音乐论文
浅谈竹笛学习
赵斌(湖南省永州市群众艺术馆)
竹笛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各族人民
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几千年来随着岁月的推移,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交融的不
断深化和民族新音乐的迅猛发展,古老的中国竹笛也经历着一个由民间形态向专
业形态演变的历史性过程。竹笛艺术日趋完善,运用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展,通过
老一辈竹笛大师和新—代笛子演奏家的继承、开拓、创新,使其演奏技巧、曲目
创作和表演艺术方向,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影响不再是国内范围的,现
已趋向国际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其已形成一门单一的
艺术。
竹笛在民间流行较广,学着甚多,是因为它构造轻巧灵便,价格便宜,容易
入门。其实,在目前的竹笛学习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学习竹笛的最基本的
几个问题,须值得注意。
学习竹笛的基本条件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竹笛。首先,同学习其他乐器一样,学习者必须要
有良好的音乐天赋,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度的抑扬和节奏的顿挫有较敏
锐的听觉判断能力,并有良好音乐记忆能力。试想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是不会奏出
美妙的乐章来的。当然,对于辨别乐音的能力和音乐感觉稍差的学习者,通过正
确的培训,是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其次,吹奏竹笛需要一定的肺活量,因年
纪小肺活量相对小而无力完成训练的四五岁孩子,是不能过早地学习竹笛。一是
气流太小,手指太短,无法达到要求。二是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应该到八九
4
岁以后,孩子的手指条件达到要求,肺活量大一些再学习会更好。另外,一些呼
吸器官有疾患、生理有缺陷或体质欠佳的人是不宜学习竹笛的。三是,竹笛演奏
是一门技巧很强的艺术,唇肌过厚,影响口风的控制;舌叶过大过厚,难以做到
技巧的正常发展;手指过短,无法操作曲笛。
正确的学习方法
首先,演奏的姿势要正确。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从初学开始保持良好吹奏姿
势,竹笛吹奏分坐、立两种姿势。这两种姿势均需头部端正,上肢伸直,胸部稍
挺,仪表从容,都要使人感到舒适、呼吸自然,切忌埋头曲胸、昂首扬臂、支腿
斜坐、斜视歪吹。那样不但影响呼吸的自然,也会给观众留下不良印象。其次,
要有正确的口形。口形是指吹奏过程中口部的形状,嘴唇既不要过分紧张,也不
要过分放松,吹奏时要嘴对嘴吹孔,并与吹孔形成直角,风门吹低音时大,吹高
音时小。通过口劲的松或紧,达到控制音量、音高、音色的目的。再次就是呼吸
方法一定要正确,呼吸是吹奏的基础。良好的呼吸方法,不仅有利于演奏技巧的
正常发挥,自如地抒发乐曲感情,对身体健康也是有益的。这里要求的是胸腹式
联合呼吸法,也就是平常很自然的正常呼吸方法,单独是胸式呼吸法或腹式呼吸
法都是错误的呼吸法,胸式呼吸法有吸气轻松、迅速的优点,但吹气比较软弱无
力,肺活量不大,吸气不多,气息浅,短暂。腹式呼吸法呼吸起来较为省力,但
胸部扩张不是全部,肺活量比较有限,会影响笛子的音色等,而胸腹式兼并了前
两种呼吸的优点,克服了其不足,通过胸腔、横膈和腹部肌肉的活动来控制气息,
胸腔能扩张到最大程度,能获得肺活量的最大值,吸气轻松自然,吹气强度易于
掌握,能持久吹奏。
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
5
都说笛子入门容易,提高难。有的学了多年,无多大进展,总是停留在一定
水平上,包括一些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一般只能算中等水平,特别突出的不多。
其实,这跟平时的学习态度有关,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方法有关。首先,
一个初学者,起先最好通过曲笛练长音的方法来解决气息上的问题,练音阶,从
低音到高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发生根本改变,气息好了,音色会有翻
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初学者不想练长音,直接吹曲子,由于气息浅,吹出的音色
会干涩、无力,是不会进步的,也有的直接吹梆笛,同样会造成一样的结果,更
不会使用曲笛了。其次,在气息好有了音色的基础上,再进行音阶、历音、颤音、
叠音、打音等的技巧训练,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再慢慢地吹奏—些南派的独奏
曲,如《姑苏行》等,然后再练习吐音,开始练习梆笛,吹奏北派的曲目,最后
南北结合。只有练好基本功,打好扎实的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才会进步更快,
效果更佳。
建立新的学习体系、持之以恒
首先,建立技巧规范化训练。无论何种风格的音乐,都要靠技巧来完成。一
定要重视基础技巧训练,多练一些系统化、规范化的练习曲,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提高自己音乐表现和文化修养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好乐曲的风格韵味,演
奏好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才可能最终达到音乐表现的完美。其次,建立灵活机
制的学习契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一首曲目中,不要过多地模仿老师或别人,
各人各有各自的强处,但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盲目地追求别人,就会忽视
了自己的强处。只有学习别人的强处,吸取别人好的东西,再充分发展自己的东
西,灵活运用,真正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才会收获到理想的效果。最
后,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而逆水行舟,不进则
6
退”,学习笛子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坚持天天练习。否则,长时间不练不
但不会进步,还会退步。最后失去信心,只能不了了之,前功尽弃。要知道,这
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任何事情是要靠勤奋才能达到目的。只有坚持训练,
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功到自然成,就—定能掌握和熟练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