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路易十四(1643—1715)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并且把
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② 版图因为国王的婚姻或者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腓特烈三世(1439-1493)1439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是教德会意认志为最神后是一宇个宙由的教中皇心 加冕的皇帝。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回顾民族国家产生之前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材料1: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
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
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
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
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
意志人。
——余建华《民族主义
十四取消各地的终审法庭,并宣布巴黎高
法王路易十四 (1638年-1715年)
等 令法 进院 行严建厉和 讨造镇地 论凡压方 和尔反赛高 表叛宫等 决贵。族法 ,;院 必不 须得 先再 行就 登国 记王 。的敕
3. 专制王权国家的特征:
① 国王即国家
朕乃君主,故可以为所欲为。 ——(普鲁士)腓特烈·威廉一世
营造一④个经有济利:于城中市世经纪济后发期展以的环来境城,市城商市品市经民阶济层和必资须本展主开义反对萌封芽建的贵发族展的。斗争(。根这
一点与封建王权打击割据势力、加强集权本的原努因力不)谋而合,因此,共同的利益把王权与
城市的命运系在了起。”
——李堃
2. 产生过程:
英王的专制统治建立
(16世纪)
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和博爱。
1795年7月14日法国督政 府宣布定此曲为国歌。
1879年、1946年以及 1958年通过的三部共和 国宪法皆定马赛曲为共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19世纪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而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则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这场运动由一系列的事件和思想推动,对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一、起源19世纪初,欧洲大陆上的政治格局由封建主义和绝对君主制主导。
然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拿破仑的征服战争改变了这一格局。
法国大革命的理念鼓舞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追求,而拿破仑的征服战争则促使欧洲各地的民族意识觉醒。
拿破仑的征服战争打破了许多封建国家的边界,将不同民族的人们置于同一政权之下。
这一过程中,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民族身份,并对自己的文化、语言和传统产生了更强烈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的催化剂是拿破仑的统治政策,他鼓励各地使用本地语言、实行本地法律和保护本地文化。
这些措施激发了人们对民族自决权的渴望,为后来的民族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19世纪中叶,民族主义运动在欧洲各地蓬勃发展。
在德国,民族主义者们积极推动德国各邦的统一,他们认为德国人应该生活在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中。
这一运动最终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实现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在意大利,民族主义者们同样追求国家的统一。
他们认为意大利是一个共同的文化和历史实体,应该摆脱外国的统治。
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意大利最终实现了统一,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在东欧和巴尔干地区,民族主义运动也迅速扩散。
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许多民族都受到了压迫和歧视。
这激发了各个民族争取独立和自决的愿望。
例如,希腊人在1821年发动了一场反对奥斯曼帝国的起义,最终赢得了独立。
三、影响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对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民族主义运动推动了许多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通过建立统一的国家,民族主义者们希望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利益。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战争。
例如,意大利的统一过程中,与奥地利帝国和法国的战争不可避免。
世界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

世界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民族主义和民族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议题。
民族主义是指一种强调民族共同体利益和民族认同的思想和政治运动,而民族问题则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冲突和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世界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这一议题。
一、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1.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源于17世纪欧洲各国的民族国家建设和探索。
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法国人民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激发了人们对于民族认同的强烈渴望。
这种新兴的思潮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促使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反对外来统治的斗争。
2.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19世纪后半叶,随着殖民主义的蔓延和帝国主义的崛起,各种民族主义运动如潮水般涌现。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被压迫的民族纷纷举起反对殖民统治的旗帜,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
同时,也有一些民族主义运动演变为极端主义,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3. 民族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加速了现代国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世界性的民族冲突和民族问题,对全球安全与稳定构成了挑战。
二、世界历史上的民族问题1. 欧洲的民族问题欧洲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涉及民族问题的事件和情境。
其中,南斯拉夫的解体战争、苏联的独立运动和冲突以及爱尔兰的独立斗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这些民族问题涉及到民族认同、领土争端、历史纠葛等因素,导致了严重的紧张局势和血腥冲突。
2. 亚洲的民族问题亚洲也是一个民族问题突出的地区。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离、中国的民族问题、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之间的冲突等,都给该地区带来了长期的动荡和不稳定。
这些民族问题既受到历史、宗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也与经济、政治等因素有关。
3. 其他地区的民族问题除欧洲和亚洲,世界其他地区也存在着各种严重的民族问题。
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民族主义运动兴起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各地的人们开始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追求民族独立和自主。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探讨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历史背景19世纪初期,欧洲大陆正处于一片动荡不安的局势中。
拿破仑战争的结束导致了欧洲各国的边界调整和政治格局的重组。
同时,工业革命的兴起也加剧了社会经济的变革,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日益增长。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二、原因1. 文化认同:在19世纪初,欧洲各地的人们开始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其保护和发展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他们渴望保持自己的语言、宗教、风俗和传统,这种文化认同感成为民族主义运动的基础。
2. 经济利益: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然而,这种联系并不总是公平和平等的。
一些地区的人们感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侵害,他们希望通过民族主义运动来争取更公正的经济待遇。
3. 政治自主:在19世纪初期,欧洲大陆上的许多地区仍然受到外来统治。
这些地区的人们渴望获得政治自主权,摆脱外来统治者的控制。
民族主义运动成为了他们争取自由和独立的工具。
三、影响1. 民族国家的形成: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形成。
例如,意大利和德国在这个时期实现了统一,成为现代民族国家。
这些国家的形成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人们开始相信,只有通过民主制度才能实现公正和平等。
这种思想在欧洲各地迅速传播,为后来的民主运动奠定了基础。
3. 欧洲一体化的推动: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通过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经济利益,欧洲各国开始走向合作和联盟,为后来的欧洲一体化做出了贡献。
总结起来,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是历史背景和多重原因的结果。
[笔记]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
![[笔记]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289ce4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b.png)
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阮芬历史01级内容摘要: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很大,大致经历了文化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三个阶段。
由于德意志的分裂和法国的影响,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发展。
拿破仑战争时德意志的惨败激发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情感,强烈要求国家、民族的统一,德意志民族主义由文化领域转到政治领域。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强权政治,威廉二世的统治,使得民族主义开始走向极端的一面。
关键词: 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nationalism greatly diversified in nineteenth century. There were cultural nationalism, political nationalism and extreme nationalism. For disunion of Germany and influence of France, German cultural nationalism developed gradually. Napoleon’s army defeated Germen’s. It shocked Germen, so they strongly demanded unity of state and nation. And German nationalism changed from culture to politics. The power of Prussia used in unifying Germany and the rule of WilliamⅡmade nationalism begin to develop extremely.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Germany; nationalism民族主义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历经不同的发展,因而关于民族主义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近代民族主义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评述-政治思想史论文-政治论文

近代民族主义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评述-政治思想史论文-政治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社会之一。
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那样:晚清以来一百多年间,中国始终呈乱象,似乎没有什么思想观念可以一以贯之。
各种思想呈现出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可谓名副其实的: 潮过即落。
但若仔细剖析各类,仍能看出背后有一条线,虽不十分明显,却不绝如缕贯穿其间。
这条线正是民族主义。
如果将晚清以来各种激进与保守、改良与的条分缕析,都可发现其所包含的民族主义关怀,故都可视为民族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
①因而对民族主义的研究,也是90 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民族主义的界定、内涵及思想来源海不同意《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观察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原则的定义,认为它与我国的历史实际不相符合,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当资产阶级尚未产生以前,民族主义不论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就已经存在,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从理论上看也有不少难以说通的地方,民族主义虽然同爱国主义以及民族精神不能划等号,但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则是事实,我们对历史上和现代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一直给予很高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
所以,他主张把民族主义定义为: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感情为核心内容的一种观念、目标和追求。
②耿云志认为,近代民族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因素,即:(1)长期共同活动的地域;(2)历史上形成的共同文化;(3)长期紧密联系的经济生活、生活和文化生活所造成的国家认同。
据此,则凡是维护这些东西,使之不受其他民族之侵害;同时,也不去侵害其他民族这些东西的思想原则,就是近代的民族主义。
③ 宋志明主张在中性的意义上使用民族主义一词,而在负面的意义上使用狭隘民族主义一词。
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他认为是一个正面的语汇,是指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观念逐渐形成全民族共识的发展历程,是指促使中华民族精神觉醒的社会。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历史发展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历史发展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是世界上两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治意识形态。
在现代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生活中,这两种思想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这两种思想的发展历史却始终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
一、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民族主义大致可以分为现代民族主义和古代民族主义两种形态。
古代民族主义主要指的是过去各个民族在种族、语言、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族群意识和文化认同,时代背景下的咒骂同仇敌忾,灭族等,直到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战争,宗教改革等。
在古代的民族主义中,强调的是“种族、语言、信仰”等因素的同一性和个体意识的消亡,而这种理念则在现代民族主义中不断演化为后来的国家主义。
现代民族主义则概括了后现代各种血缘、地域、文化、族裔等因素且被认为是多数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
现代民族主义主张将“民族”概念和“国家”概念等同起来,并把“民族”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
民族主义赋予了每个民族自我主张的权力,同时强调团结,排斥外来的思想和文化。
现代民族主义有种族主义、反多元文化主义和排外思想等严重弊病,因此不是一个完全积极的意识形态。
二、民主主义的历史发展民主主义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民主政治,然而,现代民主主义所需的制度和价值都是在16世纪开始发展的。
18世纪布达佩斯的《真理的人德书》首次提出“普选制”和“国家权力必须来自人民的授权”,并成为组建美国政体和法国大革命理念基础的重要文献。
20世纪后,民主主义在西方国家逐渐深化并形成了现代化的各种制度和程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接受度最高的政治制度模式之一。
三、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关系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两种意识形态都强调“人民”的权力,在底层政治生活中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同时都试图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来实现。
但两者的不同点是,民族主义法理上的权力分配和民主主义形式上的权力分配有所区别。
在各国的政治实践中,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
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在现代社会中,民族主义逐渐兴起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理念。
民族主义侧重
于强调民族的独立、自由、权利和好处。
它认为民族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在国家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欧洲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然而,这种发展并没有改善一些国家内部社会不平等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
这些国家里的社会不满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特别是在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中更是如此。
由此,很多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开始了他们的历程。
民族主义通常会将国家利益置于其他团体的利益之上,支持所谓的“国家利益”,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国家和社会。
民族主义者通常会要求尊重少数民族的意见和文化,但他们也鼓吹民族独立和主权的维护。
民族主义者通常反对外资干涉和控制,强调保护国家自主和自由。
同时,他们
也支持政府实行积极的社会政策,以保护本国市民免受外来侵害和威胁。
其结果就是导致一些国家成为保护主义国家,他们实行内向型发展,封闭国家市场,防范外国企业对本国市场的垄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主义愈来愈受到了关注。
民族主义者认为,融合并
不能摒弃民族的身份和传统,我们必须要保护民族文化和经济的优越性,更好地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对民族主义的规律和影响也务必予以重视。
总之,无论是欧洲大陆还是其他国家,民族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逐渐兴起,都
构成了世界政治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发掘民族意识的重要性,更好地为国际和平和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 姓名:杨再顺 班级:2013级非师一班 学号:222013332022004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近现代起源于西方并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至今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民族主义。紧紧围绕民族主义这个主题先后阐述了这一社会思潮的起源,发展,传播的历程,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分析了它出现发展的政治,经济因素,并从积极的消极的两个方面对它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文章最后还分析了民族主义对近现代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现代中国对待民族主义这一社会思潮应有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关键字 民族与民族主义 起源 发展 影响 态度价值观
一:民族与民族主义 要全面深刻的了解民族主义这一社会思潮的起源发展史,就要先阐释民族主义的内涵,在近现代西方和中国的各大相关文献中,民族主义往往是和民族分不开的,民族主义实在一个民族内部的生产实践当中所萌发的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在阐述民族主义起源发展史之前就很有必要弄清楚何为民族,何为民族主义,明确这两个概念,对解决我们的论文课题是基础性的,首要性的问题。 民族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共同体形式,它最早起源是原始社会末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氏族,部落经过部落联盟发展而来。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民族学观点,民族是从野蛮向文明,从部落向国家过渡的的产物,也就是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1所以,,总结前人的观点,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何为民族,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在特定区域形成的,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化,并在历史上培育起来的有共同意识和情感的共同体。民族可谓是人类群体脱离蒙昧野蛮走线那个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演进的高级形式。 民族形成之后,便随着历史的前进而逐渐发展起来。虽然封建时代已有初步的民族主义形成,如历史上有名的基督教“十字军东征”则被认为是在民族主义的思想驱动下所展开的一次大规模清洗战争,但是真正的民族主义则是与资本主义萌芽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族主义最早出现于1844年,它最早的概念是指变现与族际关系上的强烈情绪化的意识形态。2这个概念一直并引用并延续着,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型和广泛的思想性。一方面,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心理现象,着重强调着本民族的利益,得到民族内部广泛的认同。一方面又是一种有力的精神支撑,它对于民族内部的成员的生活甚至是斗争,战争极有刺激性。从外延来看,根据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民族主义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以部族和部落为基础的族裔民族主义,它包括部族民族主义和种族民族主义;以建立民族国家为主要宗旨的政治民族主义;以经济生活为基础的经济民族主义;以思想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民族主义;最后是令当今世界特别注意的宗教民族主义。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04页
2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匡萃坚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5页 二: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 民族主义自萌发以来,就深刻的打下了资本主义的烙印,它起源于西方,经由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传播到全世界,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宗教,民族问题的此起彼伏,更加受到各国统治阶级以及全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全世界历史来看,民族主义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民族国家的诞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民族国家的矛盾冲突,现代民族主义在国际社会的蜕变几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与西方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政策分不开的。 民族主义起源有着丰富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的诞生。从最初的13到14世纪近百年的积淀,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德国内部的工商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从封建地主阶级中分离出来,并在经济地位得到提高的同时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是封建统治者即罗马教会加大对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盘剥,于是一场以文化思想,艺术领域的改革——文艺复兴,便催生了最初的民族主义。这个时期的民族主义的代表市民阶层要求结束长久以来的封建割据状态,建立强有力的王权来实现民族的统一,以扩大销售市场,促进新兴经济的发展。《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就认为,只有建立权力集中的君主制才有利于意大利的统一和强盛。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由于市民阶层经济上的不成熟和政治地位的相对弱小,只能通过绘画,音乐,雕塑,小说等艺术形式反抗强大的封建统治,但是它开启了民族主义的大门,为以后形成的资产阶级反对以落马教廷为首的封建统治者拉开了序幕。 民族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伴随着资本主义残酷而野蛮的扩张进行的。首先是民族主义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传播。文艺复兴以后,市民阶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启了民智,促进了整个国家内部的民族主义意识的高涨。17,18世纪的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是西方民族主义的第一次高涨时期。这一时期,以英国,法国,美国为首的国家纷纷进行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从资产阶级革命各国领导人物的语录中可以看出对民族主义的重视。如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曾说过:我们要以一个更伟大的名字来称呼整个殖民地,那个名字就是“美利坚”,一切隔阂都应在“美国”的名义下消除净尽。3法国大革命后国民议会就宣布:主权是属于整个民族的。可以说,资产阶级革命催生出民族主义思潮第一次高潮的到来,极大的推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革命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空前发展,也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两者是相互推动的关系。而民族主义在其他殖民地国家的发展则是一种被动下的主动。一方面,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人们饱受资本主义境界政治上的摧残,精神上的奴役,使得人们的反抗精神高涨,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更加刺激了人们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国家的愿望,于是一大批拉丁美洲和亚非国家的民族运动便日益高涨起来,经过多次本民族内部的反抗斗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伴随着殖民统治的结束,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终于得到了解放,民族国家终于建立起来了。 近现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则主要表现为民族国家的矛盾冲突,这中矛盾冲突不仅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冲突,也变现为土著人之间的民族冲突,而这种冲突往往则表现为宗教为典型代表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主义在殖民统治结束之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表现突出,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明显表现出一种民族主义的思潮,本民族的优越性,自豪感强行加在其他民族的身上构成了现代民族国家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美国内部的种族歧视,美国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丹麦与格陵兰岛
3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匡萃坚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3页 土著居民萨阿米之间的冲突都需要双方的民族主义思想相互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的解决。 三:西方民族主义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自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以来,西方的民族主义逐渐在近代中国得到了迅速的传播。一方面,西方民族主义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也表现在多个不同的方面。民族主义促进了近代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高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压迫,自古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的中国人便一次又一次的展开抗争,从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到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成立,中国民族意识像火山般迸发出来,反抗封建统治和殖民主义,中国也迎来了第一个革命浪潮的高峰。孙中山更是把民族主义作为其革命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这种民族主义带有明显的缺陷。随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迎来了第二个高峰,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明确把实现民族独立,建立各民族和谐统一的民族国家写进党章,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当然随着西方民族主义的传播,近代中国由于自身各方面的不成熟也犯下了许多错误。如在新文化运动中过分的追求西方的优秀民族文化,学习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而对我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完全抛弃,过分贬低我国传统文化,崇洋媚外的思想在社会各界甚嚣尘上,毁孔庙,烧古书则是对文化继承性的极大摧残,这种思潮延续到五四运动时期,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历史的哲学思维在中国范围内传播才真正的使得这种不科学,不理性的民族主义得以消减。 四:当代对待民族主义思潮的正确价值观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了解世界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民族主义也在当今网络上形成了一种十分大众化的潮流。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可喜可忧参半的,尤其是对于思想比较活跃但是尚未形成价值观的青少年来说,特别要注意自觉抵制极端,超越性的民族主义对身心的不良影响。可喜的是我们能在网络上在法律约束范围内自觉的讨论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发表评论,拓展我们的思想阅历和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可忧的则是西方一些仇视社会主义的不良分子利用网络渠道大肆传播消极的民族主义,过分强调西方的民族主义观,极度渲染西方民族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贬低甚至侮辱我国的民族观,进而诋毁整个中华民族,对于青少年来讲,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抵制和封杀不良言论,在社会生活方面加大我国优秀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普及,让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的价值观的熏陶。 总结:民族主义思潮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以来就一直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它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超越性的民族主义则带来了国家主权,宗教等消极影响,局部战争,世界大战也明显带有民族主义的色彩。当代中国,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理性的对待民族主义。人们也应该自觉抵制消极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健全的价值态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