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写作自学笔记(2016新版)

新闻评论写作自学笔记(2016新版)
新闻评论写作自学笔记(2016新版)

新闻评论写作自学笔记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及社会作用

一、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及主要特点

1.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的主要任务:通过评说阐明评论者意见、观点、主张,表明立场和态度。

现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类信息:一是事实信息,即发生了什么事;二是意见信息,发表意见观点,表明立场态度等。前者的载体是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后者的载体是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为己任,“说事实的话”。

2.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

(1)时新性:密切关注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热点、焦点,注重时效性,而且要有新观点、新见解。这是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

(2)针对性:新闻评论的对象,大都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强调“三贴近”,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议论文章的重要特点。

(3)倾向性:新闻评论的政治倾向性是由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的。新闻媒介报道新闻,总是持有一定的立场态度,倾向性是客观存在的。

(4)思辨性:思辨性是新闻评论的应有之义,没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思维活动,新闻评论就不可能产生。故思辨性是新闻评论的一个主要特点。

(5)广泛性:广泛性特点与新闻传媒及传播活动如影随形,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公众参与意识的日益增强,新闻评论的广泛性特点日益凸显。随着传播媒介的日趋多元化,由多元评论作者表达的多元观点、见解和诉求,通过多介质媒体的渠道和载体,更能广泛地反映公众的意见、呼声和愿景。广泛性是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之一。

二、新闻评论的定义

1.定义:新闻评论是针对值得关注的新闻事件和现实问题及时表达的观点和见解,表现形式各异的文本(文体、体裁、节目形态等)是其载体,不同介质的新闻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通讯社、网络和新媒体等)是其传播渠道,广泛地传播新的意见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是其主要任务和根本宗旨。

2.与以往定义的区别:

(1)首先,它强调新闻评论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及时表达的观点见解,是被广泛传播的意见信息(包括新观点、新见解和立场态度意见诉求)。

(2)其次,它阐明了新闻评论的信息载体和信息渠道,这既是对定义内涵的必要补充,也是对它的表现形式、涉及范围等做了说明。

(3)再次,它强调了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一种被广泛传播的新的意见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是其主要任务和根本宗旨。

三、新闻评论的分类

1.新闻评论分类依据

(1)依据外延分类:分为广义新闻评论和狭义新闻评论。

(2)外国学者大多采用广义新闻评论,我国专家学者倾向于界定在狭义新闻评论内。

2.不同类别新闻评论

(1)时政类评论:以时事政治类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问题、矛盾等作为论题展开评论,其评论对象十分广泛、涵盖社会各个层面,数量众多、影响面广,是各类传媒常见的评论。又可以成为综合类新闻评论。

(2)经济类评论:以经济类新闻事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主要评议对象的评论,涉及经济、金融、管理诸多领域,既包括宏观的财政经济评论,也包括微观的商业评论,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细分出许多分支,诸如经济、金融类专栏。金融专栏还可以细分为投资或股评专栏。经济类评论专业性强,因此要求评论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3)法制类评论:以法制类新闻事件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作为评议对象的评论。

(4)军事类评论:

(5)体育类评论:

(6)娱乐类评论:一种另类的新闻评论类型,以娱乐类的新闻人物、事件为评议对象,以轻松的话题、新颖的言说风格区别于传统新闻评论。是一种新闻评论消费方式,应注意避免以低俗和片面追求趣味性等手段迎合大众而陷入媚俗和哗众取宠的泥潭。

3.不同介质的新闻评论

(1)报纸评论体裁:涵盖六大种类,在文体方面也相对成熟,样式众多。

(2)广播评论体裁:大部分是从报纸评论移植演变而来。

(3)电视评论体裁:也是从报纸评论移植过来。

(4)通讯社发布的各类评论体裁:有三大特点,即缘事而发、寓理于事、目光四射。

(5)网络和新媒体评论体裁:不仅是传统媒体的重要转载平台,还衍生出很多新的评论类型。

4.不同身份作者新闻评论

(1)媒体专职人员(编辑、记者、评论员等)撰写的评论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编者按语、短评;

(2)非媒体专职人员(时评写手、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等)撰写的评论有时评、专栏评论、杂文、随笔等;

(3)以投稿方式发表的言论,包括自由撰稿人和普通公众撰写的评论文章,或是通过网络和新媒体传播的自媒体作者评论(博客、微博、微信等)。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和社会作用

1.发言表态,阐明基本立场观点;

2.表达诉求,反映公众意见与呼声;

3.解惑释疑,增进理解,维护社会稳定;

4.针砭时弊,履行新闻舆论监督职责;

5.激浊扬清,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6.引领潮流,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第二章:新闻评论发展演变历程

一、西方新闻评论发展历程

1.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他政治嗅觉敏锐,思想见解深刻,对时政问题“站得高、看得远、想的深”。他和恩格斯一起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文章,视野开阔,思想深刻,分析到位,文笔辛辣。

2.列宁的政论文章经常发表在《真理报》上,很多文章是写给底层民众看的,所以文字简洁、通俗易懂。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深刻的道理浅显化。

3.早在18世纪,英美等国的报纸就已经开始建立起社论制度。普利策创办了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从1917年起设立了“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

4.李普曼是美国最富盛名的专栏作家、政论家,在《纽约每日论坛报》担任《今日与明日》专栏特约撰稿人。

5.“社论版对页”和“言论/社论版”这两种模式,长期引领报纸评论的国际潮流。我国的《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都市报的评论版,皆模仿于此。

6.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广播谈话类节目开始兴盛,如“脱口秀”(talking show)。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电视媒体,为新闻评论提供了新平台。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网络和新媒体也成了传播各种新的意见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近代中国新闻评论的产生发展历程

1.唐朝就有的“邸报”,始终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原因是:首先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媒介,只是一种“官文书”,其性质是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只为皇权服务。其次它不允许自由发表意见,更不允许评说议论时政新闻。

2.传教士主办的中文外报,最先出现新闻评论的萌芽——早期的中文报刊评论。

3.鸦片战争前最有影响的一份中文外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冲破了“言不论政”的藩篱。外国主编长期聘用中国文人做“记室”,自己口授文章,由“秉笔华士”记录大意。虽然具有文化渗透、殖民侵略的性质,但客观上对于文化交流、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具有积极作用。

4.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是中国报刊评论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循环日报》以政论著称,王韬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5.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是最杰出的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被称为“时务文体”

(梁主办的《时务报》)。社会变革的需要使报刊评论在中国近代报刊上崛起,开启了中国新闻史上的政论时代。1904年梁启超创办《时报》,使得“时评”在近代报坛开始出现和风行,为我国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时评的崛起标志着中国近代的报刊评论的主流由政论向新闻评论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三、现代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成熟

1.1913年“癸丑报灾”,无数报刊被查封,许多报人惨遭杀害;1914年,袁世凯公布钳制舆论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

2.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1918年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鲁迅为《新青年》撰稿;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和陈独秀对文学革命的开展有首倡之功。

3.俄国十月革命后,胡适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思想大解放,报刊评论异常活跃。后五四运动爆发,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周恩来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4.四大著名副刊有北京的《晨报》副刊《晨报副镌》、《京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和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5.共产党成立后,蔡和森主编《向导》,恽代英、萧楚女主编《中国青年》。毛泽东创办国民党中央刊物《政治周报》,瞿秋白主办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

6.1932年黎烈文主编《自由谈》。这时中国报刊上的杂文多是政论性杂文、也具有新闻评论的特征,因具有文学性与新闻评论的双重特点,被称为“两栖”文体。

7.著名的评论家有《大公报》社论的主笔张季鸾和《生活》周刊《小言论》的主笔邹韬奋。众多非职业报刊评论大家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

四、当代中国新闻评论经历的曲折与发展创新

1.当代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1957):过渡期。

(2)第二阶段(1957-1976):曲折期。

(3)第三阶段(1976年至今):社会转型期。

2.新闻评论在新中国恢复和建设时期的嬗变

(1)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揭露、抗争为主,“火药味”很浓;

(2)解放后过渡时期以党报评论为核心,主要是宣传、阐释方针政策,指导工作、学习、生活等。

(3)1955年邓拓发表《关于报纸的社论》文章,坚持每天一篇社论。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主张“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和“改变文风”。各地媒体掀起改革热潮,允许发表不同意见,进行批评与辩论。

3.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新闻评论的异化

(1)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不顾事实、无中生有的恶劣文风盛行。

(2)在整个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评论被异化为纯粹的阶级斗争甚至党同伐异的工

具。姚文元著名的三篇评论拉开文化大革命序幕。范荣康称当时新闻评论是“四无评论”(无中生有、无需论证、无限拔高、无限上纲)。

4.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评论发展的新趋势

(1)内容:题材内容改变,性质内容和作用逐渐回归;内容上的假大空向求真务实回归;宗旨上从以统一舆论、说教训人为主的价值取向,逐渐向平等待人、交流沟通、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民主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转变;涉及面更加广泛。

(2)形式:长篇大论逐渐减少,大小结合、短小新闻评论作用凸显;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紧密结合,时效性不断增强;高度重视评论效果,说理方式讲求效率、直截了当,注重感染力;各类媒体竞争的加剧和传播理念的开放,为新闻评论的禁锢形式松绑,大量新型评论形式出现;网络和新媒体评论崛起,改变了原有的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一统天下的格局,促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评论传播渠道多元化的新趋势。

第三章:新闻评论选题的意义及确定论题的方法

一、新闻评论选题的重要意义与预期目标

1.新闻评论选题的重要意义:选题作为新闻评论(包括广播和电视)写作的起点,其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就是选择和确定新闻评论的论题,聚焦需要评说议论的事件、人物、问题等。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怎么写”上出了问题是“小毛病”,“写什么”上出了问题就是得了“绝症”。

2.新闻评论选题的含义和目标预期:

(1)选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媒体在一个时期或一段时间内的评论选题,带有规划的性质;另一种是指一篇具体评论的选题。后一种选题是本教材主要讨论的重点。

(2)选题的含义:指作者准备就哪些新闻事件、人物、现象、问题、矛盾等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立场态度而进行的思维活动。

(3)选题的预期目标:就是找到有价值的评论对象,聚焦将要评说议论的新闻事件、人物、现象、问题、矛盾等。解决好“写什么”这个难题,明确这则评论得以存在的理由,考量其是否评说议论的价值。

二、新闻评论选题的依据和途径

1.新闻评论选题的主要依据,三个方面平衡考量:

(1)依据国内外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对其现状和趋势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做出判断,使评论选题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代表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

(2)依据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急需解决的各类问题,并以其重要性、紧迫性和其与民众利害关系的紧密程度等作为参照,使评论选题能够有的放矢,回答现实生活中呈现的问题、矛盾,起到反映民意、表达诉求、释疑解惑、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

(3)依据公众的共同兴趣及公众对某些事件或问题的关注度,筛选论题,以增强新闻评论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2.理由:

(1)首先,关注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在深入了解经济、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做出理性的判断,对需要评论议论的大事要闻和社会问题及时做出反应;

(2)其次,了解广大民众最关心和急需解决的各类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根据其重要性、紧迫性、与民众利害关系的紧密程度,权衡筛选新闻评论的论题;

(3)再次,依据公众的共同兴趣及公众对某些事件或问题的关注程度选题,可以增强新闻评论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4)最后,对于新闻评论作者而言,从自己比较熟悉的事件、人物、现象、问题、矛盾来选择论题,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3.新闻评论选题的具体途径:吃透两头

(1)从当下新闻报道中发现有评论价值的选题;

(2)从社会热点问题和民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中选题;

(3)从上级部门的新指示、新精神中寻找评论选题;

(4)从容易被忽略的事物和问题中发现评论选题;

(5)新近发表的评论做深度开发,形成新的评论选题。

三、确定新闻评论论题的原则与技巧

1.确定论题的基本原则

(1)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2)不落俗套,蕴含新意;

(3)抓住要害,突出重点;

(4)点面结合,由此及彼。

2.选择适宜评论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1)求真务实,找准聚焦点,探讨关键问题;

(2)同中求异,选取新角度,阐明新观点;

(3)深度开掘,发表独家观点。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及主要作用

1.标题就是文章(或广播、电视节目)的题目,它以简短的文字,醒目、清晰地标出或提示文章(或节目)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

2.从比较中认识新闻标题的特点:

(1)新闻评论标题具有彰显主体诉求的突出特点;

(2)新闻评论标题的结构相对简单,拟制手法灵活多样;

(3)新闻评论标题“虚拟”较多,这同以“实题”为主的新闻标题形成强烈反差。

3.新闻评论标题的主要功用:总体而言,可以用一个“导”字来概括,即导读(导听、导视)

(1)提示论题,概括评论内容;

(2)昭示倾向,表明立场态度;

(3)展现亮点,标出主要观点;

(4)释放魅力,激发公众兴趣。

二、新闻评论标题的要求与制作技巧

1.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题文一致;意象鲜明;言简意赅;生动引人。

2.制作新闻评论标题的技巧:

(1)抓住评说议论对象的独特之处来拟制标题;

(2)展示评论观点、见解中的“亮点”“卖点”,使标题光彩照人;

(3)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活泼、形象可感,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4)字斟句酌,简洁凝练。

三、各类媒介新闻评论标题的差异及其制作方法

1.各类媒介新闻标题的区别

(1)所用的符号存在差异:

①报刊:纸媒的特性,读者阅读时可以自主选择,可以细致阅读、反复体会。文字符号灵活多变,内涵丰富,具有较强的抽象表达能力,运用上易于体现标题内在的思想性和语言逻辑。因此,报刊标题往往寓意深刻、句式各异、言简意赅、个性鲜明。

②广播:单一的声音符号,有声音的感染力、亲和力与易于接受性,可以很快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唤起读者的共鸣。线性传播、稍纵即逝、过耳不留,以及同音字容易产生歧义等传播特性,使得广播新闻评论的标题具有句子短小、简洁明快、力求平易生动的特点,尽量避免使用会产生歧义的同音字词,使之通俗易懂。

③电视:可以同时运用多种传播符号表情达意。文字符号是电视标题的主体,声音和图像的运用则使得其标题有立体传播的优势。

④网络和新媒体:包括一部分传统新闻评论体裁样式(如传统媒体发布的网络评论,包括文字评论、音频和视频的多媒体评论),也包括一部分创新的评论(如微博评论、微信评论、新闻跟帖等)。属于传统评论体裁样式的,其标题沿用相应媒体评论标题的制作方式和技巧,而微博评论、微信评论和新闻跟帖等新型评论类型大都不需要标题。

(2)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①报刊:一般置于正文之前,显要的位置和字体突出了标题的重要性。而言简意赅、寓意丰富的评论标题,可以配合正文发挥提示、评价、表态、概括、吸引、感染等多功能

作用。

②广播:标题与内文按时间顺序编排播出,其标题通常在正文前播放,因此要尽量做到简短好记、通俗易懂,起到导听和强调的作用。

③电视:标题较为特殊,制作成字幕或片头的标题往往在评论播出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出现,除与上述评论标题发挥类似的导视功能外,还可以起到划分节目层次、调整评论节凑、强调议论重点或主题、烘托节日气氛等多重作用。

2.不同媒介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方法

(1)报刊:以文字形式拟制,不仅要求规范严谨,而且要尽可能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最好还能够标新立异,表达方式生动活泼,以便更好地发挥吸引公众的积极作用。

(2)广播:由于只能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具有只能听不能看的特点,在标题制作时要考虑不同听众的需求,尽量照顾到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层次听众的实际情况,因而其标题制作要求予以明确,通俗浅显、简短好记,并要尽可能生动引人。

(3)电视:因表现手法最为丰富,可以根据不同节目内容的需要选择最适宜的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强化核心观点、吸引观众注意,达到立体化传播的效果。标题要简洁、贴切、引人,字体和色彩的选择要以醒目、清晰、鲜明为基本原则。由于电视屏幕是不断滚动的,评论标题可以根据播出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做出灵活机动的安排。某些时间段可以隐去标题,还可以不失时机地配上副标题或小标题。

(4)网络和新媒体:一部分是属于传统新闻媒体评论体裁样式的,其标题的特点及制作要求可参照相应的媒体评论标题。而微博评论、微信评论和新闻跟帖等新兴评论品种,大都不需要制作评论标题。

第五章: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一、新闻评论的论点

1.新闻评论的论点是新闻评论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和主张,它反映了作者对所评说议论的对象(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问题矛盾等)持有的基本看法、思想观点、立场态度等。论点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是评论的灵魂,统领和支配其他事实信息和意见信息(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以及论证过程等。

2.论点的基本含义:

新闻评论作品的价值取决于它所传播的思想观点、见解主张的价值。而新闻评论的论点则是对作者核心观点的高度概括和精辟表达。

(1)首先,论点是新闻评论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问题(即评论对象)的认识,包括思想、观点、见解、主张、立场和态度,而且是经过提炼和浓缩的,因而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某个事物或问题的基本见解(包括立场态度)。

(2)其次,论点还反应了作者的是非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作者从一定的立场、世界观出发,分析评论对象及其周围事物的产物。

(3)最后,正确论点的形成,离不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正确的论点来源于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达到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3.论点的层次性:

(1)总论点,也叫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章的主题,在评论中起主导的、支配的地位。

(2)分论点,又叫子论点,是由总论点派生出来的,在评论中起到表达观点、阐明道理,体现和支持总论点的作用。

(3)一篇文章通常只有一个总论点,却可能有多个分论点。篇幅短小的评论有时并不需要分论点。

(4)论点有时也被称为观点,但论点与观点还是有差别的。当观点是新闻评论的分论点时,两者可以互通换用;当观点是新闻评论的总论点时,观点前加上“基本”“核心”等修饰语,即“基本观点”或“核心观点”,才能指称新闻评论的总论点。

(5)新闻评论一般包含观点信息(意见信息)和事实信息。某些作为论据使用的观点信息却很容易与论点混淆。凡是既被论证又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由于具备了“被论证”的特征,应当被看做论点,即分论点。

4.论点的独特价值,即公众之所以需要阅读(收听观看)各类媒体传播的新闻评论,就是看中了评论中蕴含的能够给他们以启示和教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否则,新闻评论就是失败的。

5.论点的呈现与表达方式:新闻评论的本质是认识活动,认识的结论就是论点,其表达形式是一个或多个判断。判断的类型包括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具体判断与普遍判断。

(1)事实判断:依据已经确认的事实(评论引用的事实、新闻报道所提供的事实、其他相关事实等)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由此得出判断和结论。

(2)价值判断:以一定的价值尺度判断事实的价值。与事实判断的区别在于价值判断并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也不一定具有短期的可验证性。

(3)具体判断:对具体的评论对象所做出的的判断,即常说的“就事论事(一事一议)”。它通常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所做出的的个别性判断。

(4)普遍判断:对一般情况进行的判断,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也就是揭示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或问题)中蕴含的具有普遍意义和认识价值的东西。

二、新闻评论的论据

1.论据可分为两大类: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新闻评论对论据具有明确的要求,即真实性、相关性、典型性、新鲜性四个方面。

2.论据的类型及不同类型论据的作用

(1)事实性论据: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的特征,是证明论点的最具说服力的论据。

①事实性论据的作用:一是作为评论的由头,二是对论点起支撑性作用。

②事实性论据除了具体、单个的典型事实或概括性事实论据外,还有一些是以某一类属性相同或相似的事实,叠加在一起作为论据使用的。

(2)理论性论据: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根据,是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

识。新闻评论写作不仅需要运用事实性论据,还需要相关的理论性论据来支撑观点。可分为如下四类:

①科学原理、定律、公理和权威性著作中的精辟见解;

②谚语、俗语、格言、警句、成语和典故等;

③一些领导人或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所发表的已为人们熟知的名言和科学论断;

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3.对论据的要求

(1)真实性:真实可信、持之有据,才能言之成理。因此,选择和运用事实性论据时,不仅要辨明真伪,更要力求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原意。

(2)相关性:选择和运用事实性论据要高度重视其与评论论点的相关性,它们之间应当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3)典型性:要选取最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典型性论据。运用典型事例作为评论说理论述的论据,往往能够“以一当十”,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4)新鲜性:新闻评论要吸引人,就应该尽量给人新鲜感。除了有新颖独到的意见观点之外,用新鲜的论据吸引公众、获取更好的传播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闻评论的论证

1.论证是指新闻评论作者运用各种论据阐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其主要作用就是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使论点得以确立,使说理更具说服力。

2.论证的特点:比较模糊,相对内隐,不易辨认。

3.论证的作用: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纽带”和“桥梁”,是新闻评论作者进行说理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4.论证的主要方法:按照逻辑推理的形式划分,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按照论据材料的性质划分,可分为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按照双方观点的关系划分,可分为反证法、归谬法。

(1)演绎推理:以一般原理(公理、人们熟知的道理或常识等)为前提,特点是从一般到个别,对具体事务(新闻评论中的评论对象)做出判断或得出认识。

(2)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正好相反,它是依据具体实施论据,从他们各自的特征中找到共性的东西,由此得出一般性的认识和结论。特点是从个别到一般。

(3)类比推理:就是把两个(或两类)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评论对象)进行类比,依据二者已知的某些相同属性以及一个事物的其他属性,推断出另一个事物也具有同样属性的结论。特点是从个别到个别。

(4)例证法:用具体的事例来佐证事物属性或观点的论证方法。例证法所列举的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概括的事实或者统计数据。

①例证法与归纳法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通过列举实例来进行论证。两者的差别在于功能作用有所不同。例证法列举实例着重证明某个事物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或

者证明某个观点、某个道理是否正确。归纳推理是通过列举实例,论证“某类”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

②在写作实践过程中往往两种方法同时运用。两者的区别主要在目的和作用上。归纳推理要比例证法更进一步,归纳推理是要透过事实所呈现出的现象,深入到这些事实的内在联系中,揭示和阐明其蕴含的道理,由个别到一般,归纳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

(5)引证法:直接引用一些公理、原理、权威性著作中的精辟见解以及名人名言等,以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观点来论证论点的论证方法。

(6)喻证法:运用各种形象的比喻为论据,阐明观点主张的论证方法。用这种方法论证可以起到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作用。

(7)反证法:不直接论证某个观点(论点)是正确的,而是论证一个与其矛盾的观点(论点)是错误的,由于对立的观点(论点)是站不住脚的,由此便可证明这个观点(论点)的正确性。相互矛盾的两个观点(论点),其中必然有一个正确。但只有二者直接对立的情况下,论证才有效。

(8)归谬法: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以该观点作为前提进行推导,推导的结果却是一个错误的结论,由此使对方观点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证明对方观点是错误的。在新闻评论中使用归谬法,既可以巧妙地说明道理,让评论更加生动有趣,又有助于增强其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及文风

一、新闻评论说理论述的原则和要求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讲,说理论述是组织和运用论据说理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及方法;从新闻评论写作的角度讲,论证过程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以阐明其观点。基本原则和要求是:论据与论点契合,分析与综合精当,务虚与务实结合。

1.论据与论点契合,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

(1)一篇成功的新闻评论作品,首先要做到论点正确、新颖、鲜明,论据真实、新鲜、典型;

(2)其次还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展开说理论述,使论据与论点结合,增强评论的可信度、认同度和说服力。

(3)如果材料与观点不相符合,观点就难以让人信服。如果两者不搭界,就会使读者(观众、听众)不知所云。割裂论据与论点的内在联系,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的大忌。

2.分析与综合精当:分析与综合,既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人们思考问题、解决矛盾的方法。

(1)分析,就是把评论对象,及所要评说议论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行为、思想等,进行分析和“解剖”,揭示其表面现象后面隐藏的内容,包括问题、矛盾的各个方面,各个构成要素。

(2)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体性思考,把分析得出的各方面的认识,联系起来考察,将分论点归纳起来,形成全面、完整的认识,得出总体性的结论。

(3)分析的越具体,道理就讲得越透彻,进行综合的基础也就越扎实。因此,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是一种辩证的方法,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活动。

3.务虚与务实的结合:处理好新闻评论中虚与实的关系,使二者较好地融合,是说理论述的一项基本原则和要求。

(1)虚,主要指理论、思想、观点、诉求等;实,是指现实中的具体现象、问题、事实、材料等。在新闻评论中要虚实并举,务虚与务实相融合。换言之,就是要尽量争取达到现象与本质、感性和理性、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2)从宏观上看,新闻评论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务虚的评论和务实的评论。新闻评论既要反映评论对象外在的具体方面,更要反映其抽象的本质方面。要通过对表面现象的观察、分析,发现现象背后的问题、矛盾,了解其内在联系,进而揭示其本质,或是阐明其蕴含的道理及意义。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论认识,进行必要的理论概括。

(3)务虚性评论需要自觉遵守虚实结合的原则,运用“以虚带实”和“寓虚于实”的方法,是评论的说理论述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①以虚带实:是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能够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原理的指导下,联系实际问题或思想、矛盾,讲清道理,推动解决现实问题或矛盾。

②寓虚于实:其特殊之处在于它不像多数评论文章采用直抒胸臆、直截了当讲道理的方式进行说理论述,而是寓理于事,把思想、见解、道理等务虚的内容,寓于客观事实或典型论据的叙述之中。

③新闻评论传播新的意见、观点、信息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主题和题材内容的需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灵活运用适宜的说理方式,通过一些看似寻常的身边小事,挖掘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大主题。

(4)务实性评论从具体事实(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矛盾冲突)中发现问题,通过评说议论、分析解读,阐明其蕴含的道理和意义,使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并由此产生富于思辨性和哲理性的观点见解,达到通过个别指导一般的目的。注重虚实结合,就是要避免就事论事,增强评论的理论色彩,力求能够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以帮助读者提高认识、升华思想,从而更好地发挥其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反映和引导舆论的功能作用。

二、新闻评论结构的要求与表现形式

1.新闻评论的结构:一般来说,评论文章除去标题之外,通常由三大块构成:开头、主体和结尾。

(1)开头,也称引论,多为一个自然段(偶尔有两个或更多的),主要作用是交代由头或背景,提出问题,引出论证,并吸引读者注意。

(2)主体,即是文章的本论,篇幅长的主体部分可以由多个自然段组成,短小的评论文章只有一个自然段亦可。主体部分的任务就是运用论据(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展开论证,并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来表现内容,阐明主要观点并体现其内在逻辑关系。

(3)结尾,多为文章的结论(也有文章的结尾并非结论),其作用因评论文章的写

法不同而各异,如有的总结全篇明示其结论,有的与开头相呼应,也有的抒发各种情感或是“借题发挥”等等。

2.新闻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是指新闻评论的谋篇布局应考虑文章(广播、电视评论节目)题材内容的需要,在构思整篇新闻评论时先把问题想清楚,把思路变为文路,对文章基本结构作出合理安排,以便动笔时胸有成竹。

(2)层次分明:开头、主体、结尾三大块层次分明,每个层次要阐明什么观点,提出什么见解,运用什么材料,都必须安排妥帖。其先后顺序的安排及其相互关系应体现出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层次感。文章思路要清晰,重点要突出。越是层次分明,其观点越是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3)逻辑清晰:任何思路明晰、条理清楚的文章,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要尽量做到“量体裁衣”,选择最适宜的篇章结构进行排列组合,以利于观点材料之间相互默契配合,方便展开说理论述。

3.新闻评论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

(1)归纳式:根据材料提出观点,再列出分论点,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的结构形式。与归纳推理论证法相同,都是以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作为论据,在对论据归纳后得出结论。

(2)演绎式:先提出观点后列举材料,先给出结论后进行分析的结构形式。一般于开头亮出观点,然后以相应的事实材料为论据,论证、阐明其观点。

(3)并列式:在文章的说理论述部分将总论点分解为两个以上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形式。如果说归纳式和演绎式是纵向展开的结构形式的话,那么并列式则是以横向展开为主。

(4)递进式:是先对论题进行逐层分析,层层深入进行论证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是把每一层分析都建立在上一层分析的基础之上,既是对上一层分析的补充,又是对上一层分析的深化。通过这种逐层递进的分析,能够更深入地揭示事物和问题的实质。

三、新闻评论的开头和结尾

1.开头要尽量做到落笔切实、新鲜活泼、标新立异、吸引眼球。

2.精心构思撰写引人入胜的开头

(1)开门见山,引出主题

①引述与评论主题相关的新闻事实材料:以新闻事实的故事性、时新性作为开头,可以吸引公众眼球,调动阅读兴趣。

②直接评说所要评说议论的主要问题:采用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式,先提问题,分析论证之后再得出结论。或是针对评论对象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

③交代引起评论的相关背景:由远而近,先交代相关背景,然后展开论述。

(2)开宗明义,亮出论点:在文章开头把作者的判断或结论交代给读者,然后展开分析论证。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摆出正确论点;二是先摆出错误论点,再通过批驳得出正确论点。

(3)凸显矛盾,切入主题:把评论对象中蕴含的问题和矛盾直接生动地摆在读者面前,吸引其注意,为切入主题做好铺垫。

3.巧妙设计安排不落俗套的结尾:结尾需尽量做到要言不烦、简洁凝练、不拖泥带水,从而使评论的整体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1)概括要旨,画龙点睛:对文章主旨(中心论点)做概括和总结。

(2)升华主题,发人深省:不就事论事,而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个别到一般。

(3)抒发情怀,感染公众:当评说议论需要抒发情感时,可以以情动人。

(4)寓有深意,耐人寻味:有时可以含而不露,言近而旨远。

(5)巧设问句,商榷反诘:不直接提出判断或结论,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

四、新闻评论良好文风的具体表现

1.深入浅出,贴近受众:评论文章必须做到求真务实,有独到见解,有理论深度,同时道理又要讲得通俗易懂明明白白。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有理不在声高。

2.言之有物,切中要害:要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言之有物,切中要害,谈出真知灼见,使人们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

3.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从道理上说服人,从感情上打动人,善于同读者进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

4.俏谈道理,形象可感:在阐明较为抽象的道理时,运用各种形象的手法,可提高评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进而实现其传播意见观点的目的。

5.字斟句酌,简洁精炼:语言要尽量朴素,少用晦涩的字和词;同时,说理论述也要力求简洁朴素、言辞精炼、多用短句。

第七章:报纸评论文体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一、社论(社评)的重要地位及写作要领

1.社论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

(1)社论是报纸评论中最重要的一种文体,被誉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社论具有重要地位,发表时总是居于报纸的显著版面位置,挂“社论”栏目标识,变换字体,并加框或花边。通过编排处理以显示其特殊性和重要价值。

(2)西方报纸社论制度的历史源远流长,美国新闻学家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对社论形象比喻为“报纸的灵魂”。国际主流报纸都设有评论栏目或专版,如《泰晤士报》《卫报》《纽约每日论坛报》《世界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

(3)我国报纸最早的社论雏形:1898年《国闻报》相当于社论的“本馆论说”。新中国成立后,以党报为核心的我国报纸体系十分重视社论的作用,毛泽东强调精心写社论是一项极重要的工作。

(4)改革开放后,一些都市类报纸《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环球时报》《北京青年报》已经有了陆续建立起来的社论版制度。

2.社论的写作要领:“重锤敲响鼓”是社论的基本特点。著名报纸的社论,很多主笔都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如梁启超、严复、章太炎、宋教仁、张季鸾、王芸生、毛泽东。社论写作要注意以下三点:

(1)精心写作,导向正确。社论代表着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党报、机关报社论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同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立场、态度,阐明方针政策,围绕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表明观点,对社会具有引导、指导等重要作用和影响力。

(2)胸有全局,联系实际。抓大事、议大事,统领全局,从方针政策层面引导舆论、指导工作,是社论的特点。

(3)公允客观,端庄大气。社论作为新闻评论文体,不同于一般的文件和指令,其行文不宜随意使用类似行政命令的语调或词语,故其思想观点的表达要公允客观,经得起推敲;立场态度应鲜明持重,力戒偏激;语体风格要端庄大气,不输文采。

二、评论员文章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1.评论员文章的类型及特点:评论员文章规格低于社论,但由于党报等发表社论很慎重,故而一些社论职责范围内的任务部分由评论员文章承担了。有的评论员文章(如特约评论员文章)作者颇具权威性,其文章也就非同寻常。这类文章大约分三类:

(1)本报评论员文章:这类评论以体现报纸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为主旨,通常不署作者姓名或笔名,只署“本报评论员”,表明是报纸自己的评论员撰写的文章。《解放日报》曾发表署名“皇甫平”的系列评论员文章。《人民日报》经常署名“任仲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缩写)。

(2)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这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冠之以“特约”二字,既可加重新闻评论作者的身份,也标明是由社外人士所写。其任务是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问题、政策问题和重大举措等,发表重要的意见和独到见解。一般约请相关党政机关领导人或学术机构专家以及学有专长的人士撰写。

1978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老干部的光荣责任》第一次使用“本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也有被称为“超重型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观察家评论: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对一些重大的国际时事问题发表意见观点,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重大事件,或是值得关注的形势变化。作者之所以被冠以“观察家”之名,文章会显得更加客观和具有权威性。

如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和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曾经刊载的关于时局和形势的分析文章。新华社也经常以延安观察家、延安评论家的名义发表评论。

2.评论员文章的写作要领

(1)关注形势,善抓典型:评论员文章的高规格和权威性,决定了在选题上也要关注大事要闻,密切注视国内外的形式发展变化,善于抓住重大典型、重要问题做文章,注重现实针对性,力求发挥其通过个别指导一般的舆论引导作用。

(2)主旨明确,有所侧重:言之有物是新闻评论的共性。而评论员文章由于其所具有的的权威性(党报尤其如此),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媒体立场(党报代表同级党委)发言表态,所以它对评论内容和主要观点的提炼,要做到主旨明确,尽量提出核心观点;对

一些带倾向性的现象,要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3)点面结合,指导一般:评论员文章往往具有点面结合的特点。所谓点,就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物、事件以及被报道的典型;所谓面,就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倾向、问题和矛盾等。针对某些重大典型(正面的或反面的)、某种社会现象或倾向、某种社会思潮、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与工作重点等,结合新鲜的、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材料,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三、新闻述评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1.新闻述评的源流:

(1)新闻述评简称述评,也叫记者述评。它融新闻报道和评说议论为一体,有述有评,评述结合,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作用,因而也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边缘评论体裁。

(2)述评是一种传统的评论形式。我国的报纸在“五四运动”前后就有这样的栏目,如李大钊、陈独秀主编的《每周评论》上的“国内大事述评”和“国外大事述评”。毛泽东的《湘江评论》有“东方大事述评”和“西方大事述评”、“世界杂评”和“湘江评论”等。新中国成立后,述评这种形式时有所见,但不普遍。现在,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述评一般都有栏目和标题,有作者署名。一些“调查与思考”“采访札记”“采访随想”等,也归为述评。

2.述评的主要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述评并不意味着评和述在篇幅上均等,主要体现在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目的,两者是有机结合的。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评,即所讲的道理,主要是来自对述评所提供的事实的分析。述,就是摆事实,其选用的材料应当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评和述的结合,可以体现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更容易使读者理解和接受。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陈述事实最终还要为评说议论、分析解读服务。述是评的基础和铺垫,评是述的主旨和归宿。述评中对事实的叙述,有时多一些,有时少一些,但都是服务于观点,或者说受观点的统率。

3.新闻述评的类型

(1)工作述评: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述。

(2)形势述评:是对国内外形势,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军事形势和国际关系等,也包括其他各领域形式的分析评论。

(3)事件述评:是针对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或某些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的评说。

(4)思想述评: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业已存在或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倾向,通过对典型事实材料的分析而进行的评述。

4.新闻述评的写作要领

(1)论题新颖,选材精当:既要注重选取具有独特价值的论题,甚至是事关全局的重要议题,又要精心挑选最具说服力的典型事实材料,使材料和观点二者配合默契。

(2)即事明理,注重分析:摆事实,讲道理,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具体分析,给读者以启迪,引导读者思考,进而通过逻辑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就是围绕报道和评论的对象及其反映出的问题,把对具体事实的叙述和抽象议论有机结合,阐明道理。

四、编者按语的特性和写作要求

1.编者按语:是对新闻报道或文稿进行简要提示、评价、议论、阐述或做补充说明的文字。它是新闻评论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评论样式,因为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二者同时发表(见报或播出)。它是由媒体编辑人员撰写的,作用在于对新闻稿件做画龙点睛式的概括、评价、批注、建议,或交代背景及相关事项,或代表编辑部发言表态。形式多样,有文前按、文中按和编后等。

2.编者按语的历史沿革

(1)中国最早的编者按语:太史公曰。

(2)真正成为常用报刊文体是1904年《时报》创刊之后。

(3)五四之后更为普遍,如延安的《解放日报》和晋绥分区的《晋绥日报》。

3.编者按语的性质:依附于所编发新闻与文稿,不能够独立存在。

(1)说明性按语:对新闻报道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用以交代作者的身份、交代事件背景、说明有关情况、表明刊载目的等,以引起读者兴趣或重视,帮助读者了解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独特价值和社会意义。

(2)政论性按语:对新闻报道或文稿所加的评价或议论性文字,用以提纲挈领地点明附着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传达最新的相关政策或指示精神,运用褒贬评议、引申生发等方式,通过个别启示一般,具有评价表态、深化揭示等功能作用。

(3)注释性按语:对新闻或文稿中某些词语或资料所加的解释性文字,通常用来解释某些难懂的名词或术语,介绍文中所提到的某些资料的情况,帮助读者领会文义。

4.编者按语的功能

(1)提示说明:由于受报道或文稿的内容及形式所限,一些有关作者情况、背景资料等在内的相关资料,往往无法直接写入文中,而这些材料和资料对公众可能有参考价值,是读者希望或应当了解的。

(2)评价表态:编者按语是一种常见的评论体裁,是编者直接发言的“工具”。对那些明确予以颂扬或批评的事物、现象或做法,编者可以运用按语直截了当地表明态度,作出是非或价值判断。

(3)提醒建议:恰当地运用按语配合相关新闻,洞察趋势、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必要的提醒建议,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

(4)强调补充:通过对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加以提炼或补充升华,使新闻报道在思想深度、理论高度、社会意义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掘,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所蕴含的独特价值。

5.编者按语的形式及特点

(1)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三种按语形式中其编排位置最为重要,通常位于所配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前(或版面、栏目的上方)。片言居要,严肃庄重,常用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版,有时还加框或加线处理,以突出其重要地位。文前按语不拟标题,也不署名,有说明性或政论性两类按语,以政论性居多。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与新闻报道或文稿既有配合的关系,又有交叉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文中,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内容等做出点评或批注,诠释补充,或修正错误、提出希望等,以帮助读者正确理会文义、加深认识,避免传播中的片面性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编辑附记等。它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一种抒情、联想和议论性文字,作用是补充和深化报道主题或文稿的中心思想,在帮助公众理解报道或文稿的同时,增加其内涵的深度、广度与力度。编后是报纸常用的一种短小评论方式,一般由编辑在编发稿件的过程中撰写,可拟标题,也可不拟;可署名,也可不署。

6.编后的特点:

(1)形式不同:固定在文后,结构更为完整。根据需要可以拟题或不拟题、署名或不署名甚至署笔名(前两种不署名)。

(2)要求不同:编后有较大的空间和回旋余地,写法上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分析议论、抒情表意、展开联想和借题发挥。

(3)功能作用不同:编后置于文末,大多通过分析解读、评说议论,起到引申生发的作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通过个别指导一般。

(4)运用上更为自由,适应性更强,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发表,还可以给图片、图表、漫画等配发编后。

7.编者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其依据内容来源于新闻报道或文稿,见解和观点也应当是报道思想或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与提炼,或是其自然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与深化。

(2)配合及时,运用灵活。编者按语一般不代表整个编辑部的意见,这一“普通身份”使得发表程序相对简单,并且篇幅短小、使用便捷、操作灵活。

(3)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可以直奔主题、直截了当,把笔墨集中在评说议论的焦点,抓住要害,点到为止,绝不拖泥带水。

(4)明快犀利,讲求分寸。要旗帜鲜明,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明确地表达其倾向和立场态度。也要防止片面性,注意留有分寸,不能说“过头话”。

五、短评(时评)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1.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样式。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中心任务等需要,针对现实生活和工作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或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不良倾向,配合新闻报道发表,通常代表编辑部发言表态。

2.短评(时评)的发展和演变

(1)19世纪初叶和中叶,由来华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一批中文报纸,不定期发表短小评论。如1833年创刊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61年创刊的《上海新报》等。

(2)1904年在上海创刊的《时报》所倡导的时评(当时也被冠名“批评”“时事批评”),引领报刊评论发展的新潮流。“时评”这一称谓被中国报界认可的时间其实早于“短评”。新中国成立后,以党报、机关报为核心的各类报纸上,“时评”的称谓罕见,取而代之的是短评。

(3)从本质上看,短评与时评应属于同一类报纸文体,二者产生发展源流同枝,写法和运用等方面大体相似,只是作者的立场和见报时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

3.短评(时评)的主要特点

作为一种简短而灵便的评论形式,短评(时评)在发表时分为署名与不署名两种。署名短评(时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不署名的短评(时评)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通常是配合新闻报道同时发表。被誉为评论界的“轻骑兵”。其特点如下:

(1)短小精炼:不短就不能称为短评。

(2)新鲜独到:题材新,理论角度新。

(3)生动活泼:分析说理要生动,结构方式灵活多样,语言文字要生动。

(4)重在分析:篇幅短,但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深度挖掘。

4.短评(时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论题具体,角度小巧:选取小角度才能使论题具体,评说议论的笔墨集中,道理才能说得清,尽可能地达到相应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

(2)开门见山,不落俗套:开头亮明核心观点,表达上设法另辟蹊径、标新立异。

(3)长话短说,议在实处:抓住要害问题做文章,力求笔墨集中、简洁明快。

(4)源于报道,高于报道:有效的办法是由点及面、提炼升华和补充深化,也可以借题发挥。

六、专栏评论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1.专栏评论:报纸专栏评论是指在报纸的固定版面和特定的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2.专栏评论的源流及发展脉络:

(1)报纸产生于西方,基于报纸的西方专栏评论也早于我国近一个世纪(大约在19世纪初)。中国的报纸专栏评论产生于19世纪末。1898年12月23日,梁启超的《清议报》开设“国文短评”、“饮冰室自由书”等专栏。1900年香港创刊的《中国日报》之附报《中国旬报》上开设“鼓吹录”专栏。

(2)20世纪60年代出现《人民日报》“长短录”、《北京晚报》“燕山夜话”、《前线》杂志“三家村札记”。

(3)众多报纸的专栏小言论中,《人民日报·今日谈》最具代表性。众多报纸的论坛型专栏评论当中《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最具代表性。

3.专栏评论的类型

(1)按照评论对象(题材内容)划分:时政类、经济类、法制类、军事类、体育类、娱乐类。还可以继续细分。

(2)根据作者构成来划分:开放型群言专栏、集体专栏、专营型个人专栏。

(3)按照专栏评论形式划分:专栏小言论、论坛型专栏。两者的区别如下:

首先,篇幅上小言论比论坛型专栏短得多,前者一般三五百字(甚至不足百字),而后者篇幅要长一些(一般一千字左右),外表区别,一目了然。

其次,从选题立论、说理论述的方法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看,小言论接地气,大多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题材,以小见大,采用通俗易懂的说理方式和大众化、口语化风格。论坛型则选题偏重重大社会问题,聚焦热点、难点问题,理论高屋建瓴,寓意别具匠心,着力追求语言的高度和思想深度,谋篇布局和说理论述缜密周全,语体风格不落俗套,具有某种“精英意识”,价值取向不同。

再次,小言论作者以业余为主,专栏大多为开放式的。论坛型作者则以专业人士或某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多。

最后,小言论一事一议(因为篇幅小),就事论事,事理结合,小中见大。论坛型则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和拓展空间,侧重于新锐思想观点和理性思考的表达阐述。

4.专栏评论的主要特点

(1)相对的稳定性:栏目定位、栏目名称、版面位置和篇幅长短等大体稳定。

(2)鲜明的时代感:紧紧抓住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变化、新矛盾,及时发表议论评说。

(3)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是新闻评论的特性决定的,但强烈的公共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在专栏评论中更为突出。

(4)追求个性化:定位不同风格各异,文章各具特点,渐渐成为报纸之间激烈竞争的新的焦点。

5.专栏小言论特性及写作要求

小言论,又叫新闻小评论,其主要特点是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直言快语。写作要求:

(1)平民化,主要面向社会普通读者,题材内容源自现实生活。

(2)微型化,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3)形象化,形象说理、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6.论坛型专栏评论的特性及写作要求

论坛型和评论员文章有相似之处,甚至是缩略版的评论员文章,要求署名,文责自负的个人色彩浓厚,其具体要求:

(1)选题关注重大社会问题,聚焦热点问题。

(2)说理论述深入浅出,立论视点高,切入角度独特。

(3)注重评论文章的含金量,追求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

(4)把握论坛的栏目定位,彰显专栏评论的独特风格。

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圣才出品】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评论的分类 1.新闻评论的分类状况 (1)国外的分类状况 ①分类 新闻评论分为五类,每类又包括若干种; a .社论,包括社论、统一社论、舆论结、代论; 新闻评论的分类状况 新闻评论的分类 我国新闻评论既有分类的意义 关于完善评论分类的设想 立论性评论及其地位 立论性评论 坚持因事、因时倡导的原则 立论性评论的写作要求 驳论性评论及其使命 驳论性评论 几个需要划清的界限 驳论性评论的写作要求 阐述性评论是特殊的立论性评论 阐述性评论 阐述性评论的种类 阐述性评论的写作要求 解释性评论及其他 解释性评论 解释性评论的特点和功能 解释性评论的写作要求 提示性评论及其应用范围 提示性评论 提示性评论的特点 提示性评论的写作要求 新 闻评论 的基本类型

b.专论,包括专论、来论、星期论文; c.释论,包括大事分析、时事述评、评述; d.短评,专业版评论。 e.杂志评论。 这种分类的双层构想颇为可取,但在同一层次里并立多项标准,却难免因交叉重叠而混淆了各种类型之间的界限。 ②按狭义和广义划分 a.狭义的新闻评论指社论、短评、专栏评论; b.广义的新闻评论包括政治漫画、民意调查、读者投书等。 这种分类中的狭义的解释存在着合理的部分,但不完全;广义的解释以是否表达主观见解为依据,将所有表达主观见解的表现形式都划归为新闻评论,这是不科学的。 (2)台湾的分类状况 ①认为新闻评论的分类无成规可循,没有公认的分类法。 ②按内容涉及的领域,把新闻评论分为政治评论、军事评论、外交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等。 这种分类可视为社会生活有多少领域就有多少评论类型,不仅不胜其“繁”,而且容易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③把评论分为解说型、辩论型、启发型、研判型、劝导型、褒贬型、纪念型、建议型等。 这种分类标准本身就很不明确。标准不明确,自然难以准确界定不同类型,分类也就失去意义。 (3)大陆的分类状况 中国大陆新闻界和学术界对新闻评论的分类较为一致,其分类体系包括两个层次:

新闻评论教程笔记整理

新闻评论教程 第一章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意义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前者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后者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 1.强烈的新闻性 2.鲜明的政治性 3.广泛的群众性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 1.引导 2.解惑 3.表态 4.深化 第四节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2.学识渊博,精通业务 3.培养朴实深入的作风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1.由大型向大小型结合,逐步转向小型化反向发展的趋势 2.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结合 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方向转型 4.在说理论述上由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向互相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们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相 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第一节选题立论的根据 1.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 工作部署和最新政策精神。 2.根据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事件、新问题、新矛盾,以及来自群众和基层的呼声 和要求。 3.根据重要的新闻事件、新闻典型。 第二节立论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 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 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 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立论的赞誉效应 2.新颖性 论题新颖,具有独到见解 与错谬或者片面观点的交锋中闪现真理的亮点 有新的由头或论据 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视角移向舆论的非热点 从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被掩盖的矛盾侧面选取角度 注重对解决矛盾有关键作用的角度 3.前瞻性 4.准确性 第三节调查研究选题立论的前提 调查研究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实事求是的结论。 .可以提高评论的质量。 调查研究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 .敢于正视矛盾,倾听不同意见. .务求收集材料和分析研究相结合.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与新闻报道标题的区别: 1.任务:前者标明论题范围,表达作者态度,后者提示新闻中最主要最值得重视的部分. 2.写作要求:前者抽象,后者具体 3.结构: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4.拟题手法:前者多用修辞,带有感情色彩,后者客观叙述. 功能.提示论题 .体现论点 .表明态度 .引发兴趣 基本要求.贴切 .具体 .鲜明 .精炼 .生动 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使用的传播符号不同 .所起的作用不同 .写作的要求不同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报道写作通论背诵版笔记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 (一)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1、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 ①新闻报道的五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事件的环境、条件、过程必须真实。③新闻报道引用的资料必须真实。④新闻报道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必须真实。⑤新闻报道的真实必须是全面的。 2、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⑴有意制造虚假新闻报道。①政治运动的需要;②名利的诱惑;③认为新闻可以虚构。 ⑵无意采写出的失实新闻报道。 这种失实被称为“软性假新闻”。“软性假新闻”是指那些有一定的新闻事实,五个W中有三至四个符合事实,有一两个存在问题的假新闻。①业务不熟悉;②采访不深入;③材料处理不当;④看问题较片面;⑤偏听偏信,先入为主。 (二)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1、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 ①转变观念和作风;②分工不宜过细,审稿不宜过繁;③改进终结式的报道模式。 2、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网络传播更新了我们的新闻时效观。①网络新闻的最大特性:即时滚动。即可在任何一个时间内更新新闻报道文本,其反映事实的速度十分快捷。②即时滚动式报道引发了新的一轮新闻“快速”战。 (三)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1、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 ⑴真实的新闻信息。真实的新闻信息满足了受众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受众对真实的新闻信息的兴趣还体现在更深的一个层面上:要求新闻信息实在、有用。 ⑵新鲜的新闻信息。必须注意三点:①寻求新鲜事物和富有个性的事实;②寻求罕见、奇异的事实;③寻求事物新鲜的角度。 ⑶益智的新闻信息。益智的新闻信息就是能使受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的新闻信息。主要有两类内容:知识性的和情趣性的。 ⑷有情感的新闻信息。 ⑸有审美作用的新闻信息。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内容美;②自然美;③形式美。 ⑹多样化的新闻信息。主要是指:①多样化的内容;②多层次的内容;③多样的形式。 2、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对受众的兴趣的处理方式主要由两个:满足和引导。 ⑴极大地满足受众兴趣。 策略:①关注受众兴趣的系统性;②关注受众兴趣的集中性;③关注受众兴趣的层次性;④关注受众兴趣的运动性。 ⑵积极地引导受众兴趣。 途径:①树立样板;②设置议题;③因势利导 (四)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1、用事实说话的内容 ①对政治事件和现象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②对经济工作和社会生活进行指导。这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新闻的指导性。 ③赞许美好心灵,斥责丑恶现象。④对受众的情趣进行引导。 2、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记者在新闻中是通过选择事实和事实的不同侧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趣的。 ①选择事实。选取这个事实而不选取那个事实就体现了记者想说特定的话。②选取事实中有利于自己的侧面。③解释和评价事实。 ④采用联系对比方式。有时候单个事实无“话”可“说”,这时可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将另一个事实拿来与新闻事实进行联系对比,就可以达到“说话”的目的。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程式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1、消息头的作用 ①消息头首先标明了一种文体;②表明消息的来源及方式,增加时效感和真实上的权威性;③表明身份区别,让读者选择和评价; ④表明稿件的重要性。 2、导语的作用和类型 作用:①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②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③引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读完全篇报道。 类型:按是否直接交代主要新闻事实来分,可分为直接导语和延缓式导语。

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绪论 新闻评论学(P4):应用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介、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反映内容:新闻报道,传播最新真实、客观信息;新闻评论,揭示事实所含意义。 2.写作目的:新闻报道,传播信息,间接引导舆论;新闻评论,表明态度,直接引导舆论。 3.表达方式:新闻报道,记叙为主;新闻评论,议论为主。 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区别 新闻评论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新闻评论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新闻评论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正性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分类 一、新闻评论种类的不同分法 按主要性能划分;按评述内容划分;按表达方式划分。 1、按主要性能划分(P40) 全面部署性评论;说理启发性评论;业务指导性评论;政治鼓动性评论。 2、按评述内容划分(P41) 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评论、国际评论、社会评论。 3、按表达方式划分(P41) 社论/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述评、专论、思想评论、小言论/微型评论、随感、杂文、文艺评论。 二、代表编辑部意见的评论形式(P43) 1、大型评论 社论、编辑部文章 2、中型评论 ●本报评论员文章: ●其论述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介于社论与短评之间,大多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当前政 治生活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分析,在选题和写作上更自由与灵活,篇幅比社论短。 ●名义上是个人,但实际上代表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 ●可以单独发表,也可以配合新闻报道发表 ●可以不送审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由非本报编辑部、评论部成员,而是由编辑部约请外单位,尤其是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 根据现实生活中重大的问题进行专业性分析的评论。 ●名义上是个人,但实际上还是代表报纸编辑部的意见和观点,比本报评论员文章有更大

新闻编辑笔记整理

第一章: 1、新闻专业学生日常要读的报纸:人民日报;所在省市党委机关报;有影响的晚报、都市类报纸;青年类的报纸;有利于培养自己业务专长的专业报纸。 2、报纸编辑工作定义:报社编辑部门出版一张报纸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3、编辑工作的特性: (1)、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 A、新闻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媒介整体形象的设计师 B、新闻编辑是每一个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C、新闻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 (2)、对新闻素材的再创作: A、对新闻素材的重新选择和组合 B、对新闻表现形式的再创造 (3)、公共论坛主持人与新闻话题引导者: 新闻编辑需要担负起公共论坛主持人的新角色,组织与各类新闻相关的对话甚至观点交锋。新闻编辑需要更多地承担对公众普遍关注的新闻话题进行引导、解释与评析的任务,而不只是简单地决定报道什么或不报道什么。 (4)、对各项采编业务的集大成与总把关 4、报纸编辑工作由多道工序组成,各工序安排的程序就是报纸编辑工作流程。 (1)、广义报纸编辑工作流程:将报纸由创刊伊始至报纸出版问世作为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编辑在这一周期中各项工序的安排程序。 (2)、狭义报纸编辑工作流程:出版某一期报纸作为周期 (3)、具体流程: 确定报纸编辑方针 设计报纸方案 策划组织新闻报道 分析、筛选稿件 修改稿件 制作标题 配置稿件 设计版面 校对、签发 5、编辑工作与记者工作的异同 共同点:共同的宗旨和目标 不同点: 工作对象不同 工作性质不同 工作任务不同 工作方式不同 采编工作的矛盾 编辑策划没线索,记者写稿没把握 解决对策: 编辑要成为编辑方针的坚定执行者; 树立编辑的个人权威; 做好记者的业务导师;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网络新闻评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五章网络新闻评论 2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网络新闻评论★★★ 1.网络新闻评论概述(见表25-1) 表25-1 网络新闻评论概述 2.微博新闻评论(见表25-2) 表25-2 微博新闻评论

【考点拓展(触类旁通)】 网络评论专题(见表25-3) 表25-3 网络评论专题 25.2 课后习题详解 1.网络新闻评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何在? 答:网络新闻评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如下: (1)社会背景 ①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互联网。互联网进入现代人们的生活后,不仅成为了一种工具,而且正在演化为一种政治。网络媒体的出现,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互联网是连接领导和网民的一个重要通道,是领导听取百姓意见的开放空间。中国网络媒体所显示出来的社会影响力、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清楚地表明,它已经成为

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 ②互联网出现以来,网络新闻以其及时性、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和畅通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它的发展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大,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深,使传统媒体只能望其项背。 ③网络以其极强的互动性,为公众的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这一方面刺激了受众的表现欲和发言权,活跃了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新闻评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应运而生,而且呈蓬勃发展之势。 (2)现实意义 ①网络评论和传统媒体的评论相比,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网络评论能及时把握社会的思想动向,敏锐地捕捉有倾向性的、有前瞻性的问题,研究分析其产生的缘由、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最大特点就是快速反应,网上热评;公众参与,各抒己见;由小见大,点到即止。网络评论的迅猛发展,点击率的日益增长,既表明公众对话语权的珍惜,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又说明网民已不再满足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还期望通过网络评论来得到对新闻事件的最新评价,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②网络评论的功能和作用显而易见,就目前而言,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它可以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重大部署,开展正面引导;可以围绕网上热门话题,组织有深度、有说服力的文章,释疑解惑,坚持导向;可以针对敌对势力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有针对性的舆论斗争,澄清是非,掌握主动;可以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快披露事实真相,以正视听,把谣言传播的空间压缩到最低程度;此外,还可以把网上舆情跟踪、引导和有害信息的处理紧密结合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网络评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必然会越来越大。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2017

新闻评论写作 主编曾建雄 以下纯个人观点 2017年4月份考生背要点时最好结合下面的解释背,一些要点下面的解释往往会考一些小选择,特别是书上为了让我们好理解而举的例子只是列出一些重点的,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我们在看书时自己识记 注意什么人说了什么话 第一章 1、新闻评论用事实说话P36(重点)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差异P39(了解) 3、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P40-43(重点)时新性是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现实针对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议论文或各种理论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 4、新闻评论的定义P46(名次解释) 5、不同类别新闻评论的事件(了解)如:中国钓鱼岛问题属于时政类新闻 6、新闻评论的划分P48 7、曹仁超P49(名次解释) 8、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与作用P53-61 第二章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写作特点及代表作 2、早在18世纪,英美等国的报纸就已经建立起社论P65(了解) 3、普利策奖社论版对页P65 李普曼P66(名次解释) 4、美国与欧洲的电视评论发展状况P67(了解)

5、邸报上没出现报纸新闻评论原因P68(了解) 6中文外报—中国新闻评论产生的源头 7、《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地位P68 8、循环日报与王韬P69(名词解释)(重点) 9、戊戌变法与梁启超P70 10、时报新民说时评P71(名次解释)时评历史地位 11、了解每个人与各自的文章 12、王韬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P69 戊戌变法时期报刊评论中唱主角的是政论P71 时评的崛起是一个标志,它表明中国近代报刊评论的主流由政论向新闻评论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P71 13、时间创办人报刊 第一份中央机关报P75 第一份日报P75 第一次国内革命出版时间最长的日报P76 14、《大公报》与张季鸾《生活》与邹韬奋(识记) 15、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标志着“反右派”斗争正式开始。P82 16、两刊一报P83(名次解释) 17、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评论发展新趋势从内容与形式P84 第三章 1、选题是决定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步骤。P87

(全新整理)7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 A.广播B.报刊 C.电视D.电影 2.直接关系到新闻评论成败的关键性写作程序是() A.论述和说理B.选题和立论 C.说理和总结D.论证和结尾 3.比起新闻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 A.结构简单、内容抽象B.结构复杂、内容具体 C.结构复杂、内容抽象D.结构简单、内容具体 4.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A.论据和论述过程的结合B.论述过程和结论的结合 C.论点和论证过程的结合D.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5.不同媒介的评论均应根据() A.自己受众的特点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B.上级机关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C.广告客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D.媒介的自身形式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6.办报刊要“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该主张是下列哪个人提出的()A.毛泽东B.邹韬奋 C.李大钊D.林放 7.新闻评论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 A.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B.坚持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放在首位 C.受众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D.市场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 8.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 A.省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B.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C.下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D.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1

9.短评作为一种评论体裁,在() A.报纸上最为常见B.期刊上最为常见 C.广播上最为常见D.电视上最为常见 10.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太史公曰”与今天的哪类新闻评论体裁大体类似()A.短评B.专栏评论 C.编者按语D.述评 11.具有群言型特点的新闻评论体裁是() A.社论B.评论员文章 C.编者按语D.专栏评论 12.选题和立论的前提是() A.调查研究B.占有材料 C.理论研究D.掌握政策 13.评论的“点睛之笔”往往放在() A.开头部分B.中间部分 C.结尾部分D.标题之中 14.调查研究应该() A.带着观点找例子B.带着问题调查 C.带着结论找问题D.带着框框找材料 15.短评写作应该() A.完全依托新闻报道B.完全超脱新闻报道 C.一事多议D.一事一议 16.按形式品种来分,《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属于专栏评论类型中的() A.专栏小言论B.论坛评论 C.个人专栏D.集体专栏 17.一般而言,述评的作者大多数是() A.编辑B.记者 C.政府官员D.专家 18.杂文和一般评论的不同,在于它() A.逻辑性较强B.内容驳杂 C.直抒己见D.形象性较强 2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作者:丁刚来源:人民网人民时评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面对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用一定形式来做出理性的表达是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最近, 日本右翼势力再次通过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激起了曾深受战争戕害的亚洲和 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连日来,针对日本政府纵容右翼分子,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的作法,中国民众表达了强烈不满,展现了爱国主义热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日本右翼还有如此劣行,是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原因的。它既与日本对战争缺乏深刻反思有关,也与亚洲地缘政治格局近年来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快速发展有关,而美国的亚洲战略又一直影响着日 本对待历史、对待中国的态度。这些不同层次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日本出现了 右倾化的思潮。在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遭受严重伤害之际,我们理应表达自己的 义愤。但是,仅仅表达义愤是不够的。采取一些有违法制的过激行动也无助于问 题的解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爱国既要有热情的表达,更要能够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在表达义愤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过激的言词,但义愤的宣泄不应超越法律,非理性的无序举动不仅无助于揭露日 本右翼的真实面目,反而会授人以柄,给右翼分子攻击中国、欺骗日本民众增加 口实,甚至伤害一些真心与中国友好的朋友。 我们应当看到,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也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的。改变这一基础,既要有义愤和激情,更需要智慧与自信,做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当年犹太人为揭露德国纳粹的罪恶,为了让世界人民认识到纳粹的危害,扎扎实 实地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他们通过深入揭露德国纳粹反人类罪行,通过对战犯 坚持不懈的追查,让纳粹分子在国际上成为丧家之犬。二战的反思能够渗透到德 国和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与犹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今,“奥斯威辛”早 就超越了地名的含义,这个建有毒气室的集中营已经成为20世纪种族灭绝主义 的象征。在历史学、哲学、神学、文学等诸多人文学科中,它不仅是一个学术名 词,更意味着人类对历史苦难和人性的重新认识。而在战后这些学科的发展中,

新闻写作复习整理

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新闻传播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 新闻写作(先有采访,后有写作;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3.功夫在笔外:a.加强政治修养(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强烈的正义感) b.加强知识修养(新闻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专业报道领域知识;实用生活知识) c.加强思维修养(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 的思维能力) 4.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对真实性的要求:a.浅层次:具体事实 必须真实准确;b.深层次: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5.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a.体制性失实: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 发生强烈作用时造成的新闻失实;b.经济性失实: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造成的失实;c.故意失实:与报道者的思想意识不端正和职业道德有偏差有关(明知故犯);d. 非故意失实:业务性失实,并非故意造成失实,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失实。 6.如何避免失实:a.在确认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b.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c.在写情节细节时要严禁想当然;

d.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材料; e.描写要有分寸感; f.要 注明新闻来源;g.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7.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新闻的内容是具体的事实; 通过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8.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最 符合受众的需要。 9.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鲜活的、受众未知的 事实,重要的、具体的事实,接近性,有的放矢);学会用背景材料说话;学会用再现场景说话\展现场景和细节(具体描述某些现场情景);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10.新闻背景:指新闻报道中,新闻事实之外的对新闻事实或新闻 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11.借助直接引语的作用: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 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这样的报道看起来更客观,因而增加了说服力。 12.新闻做的十项原则:a.先理解事件,然后再写;b.知道自己想要说 什么再写;c.要展现,不要讲述;d.把好的引进和具有人情味的内容放在报道的显著之处;e.把相关的说明或有趣的故事放在报道的显著之处;f.使用具体的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g.避免滥用形容词,避免用大量副词修饰动词;h.避免在报道中做判断和推论,让事实说话;i.不要在文章中提出你无法回答的问题;j. 质朴、诚实并迅速的写作。

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圣才出品】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 文章的要素,是指一篇完整文章的必要构成因素。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构成因素。 1.新闻评论的要素 新闻评论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的要素实际上是论说文的要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项,但具体要求与一般论说文有所不同。 论点是指对于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论据则是社论列举的三个可能的原因,贯穿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是论证。 2.正确理解特殊的论说现象 新闻评论的要素 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特殊的论说现象 要素间的关系 新闻评论的论点 论点 总论点与分论点 论点的要求 论点间的关系 论据的功能 与确切理解、恰当运用论据有关的问题 论据 论据的种类 论据材料与论点必然联系的条件 论证的概念 论证 恰当论证的要求 论证的逻辑方式 论证的方法 新 闻评论 的要素

在一些新闻评论中,常常出现一些仿佛三要素不全的现象,但是又不影响人们准确理解。 任何一篇有存在价值的评论,都需要论据;至于具体论点或论断是否需要论据,则取决于论点或论断本身是否具有明白性,而不是作者是否掌握所需的论据。 3.要素间的关系 具体理解评论三要素的关系,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三个层面: (1)论点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论据提供支持论点的理由和事实,它们都是有形的存在;论证表现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贯穿于整个论述过程,属于无形的存在。 (2)论点和论据虽然都是有形的,但它们的性质和作用却判然有别。论点表述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属于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论据不论是事实还是理由,都是处于评论作者之外的客观存在,是具体甚至生动的。论点与论据既以各自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相互区别,又因之相互为用。 (3)三要素尽管有上述种种区别,但都是评论的必要构成因素。 二、论点 1.新闻评论的论点 新闻评论的论点,是指概括对于所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它表述某种思想、观点、见解、主张,回答“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之类的问题。 2.总论点与分论点 按在评论中所处的地位,论点通常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 (1)总论点 总论点,又称中心论点,在评论中处于主导的、支配的地位。被人们视为“评论的灵魂”的论点,是指处于主导、支配地位的总论点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

1.广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写作)和(新闻评论写作),狭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方面的各种体裁的写作)。 2.新闻写作的研究对象包括新闻报道作品以及这类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知识。 3.新闻文体的功能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舆论引导),以及(传播知识)和(监督社会)。 4.新闻事业的功能有(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5.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信息性)、(知识性)、(可读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等。 6.新闻报道的基本写作程序有(发现)、(采集)、(制作)以及(传播)四个阶段。 7.新闻语言要求新闻记者做到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要有(时代感),而(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8.新闻导语的类型有(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以及(橱窗式导语)四种类型。 9.新闻背景的两个层面有(宏观)以及(狭义)。 10.通讯选材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围绕主题选材)以及(选材忌重复)。1.简要谈谈新闻写作有哪些重要性。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简要谈谈采写人物通讯因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在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一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该就事论事,而要“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的形神皆备,以“形”传“神”。 (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到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的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俩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关系。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 3.简要叙述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1)政治修养。 表现在俩方面:一是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二是强烈的正义感。 (2)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所以一个记者处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知识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3)思想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4.简要谈谈新闻写作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2)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超全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 上编新闻评论学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评论学的界说 新闻评论学的定义: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做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新闻评论学研究的范围:新闻评论的特点、种类、地位和作用,新闻评论运做规律,和这种新闻体裁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意义 一、由新闻评论在媒体上的地位所决定 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是作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而存在的,它是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传播形式,在整个信息传输中,总是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 具体的:第一,新闻评论是判定一家新闻媒体政治面貌的旗帜,加强新闻评论是提高媒体思想性的基本一环,新闻评论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每体工作水准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二,就报纸而言,新闻评论往往是整个报纸宣传的纲,抓好评论这一环,旧可以把全部报道工作贯穿起来,所以加强评论工作和提高评论质量,是显示这张报纸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二、由当前新闻传播业的急迫需要所决定 广播电视评论、网络评论异军突起,评论工作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报纸新闻报道易于趋同,新闻评论正好可以大显身手,张扬报纸的个性,显示报纸的水平,吸引更多的读者。 三、由做一个称职的完备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所决定 评论素养:应当具有灵敏的职业嗅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周围的一切,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有自己的判断和估价,有发言的主动权。 具有高评论素养的优秀记者对社会政治和全局情况留心观察,缜密思考,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蕴涵丰富的思想积累,因而写出的新闻报道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迷离混沌的生活事件中,捕捉事物的本质,理出报道的主线。其结果不仅能够地心应手地采写好新闻报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配发多种形式的评论。 第三节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 一、打破“评论神秘”的观念,树立苦战能过关的志向 二、克服“评论无学”的思想,认清评论与政治及理论的关系 三、改变“眼高手低”的状况,做评论园地里坚持练笔的耕耘者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新闻报道是基础和主体,它的主要人是报道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用事实来反映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意见来启迪受众。 新闻评论是旗帜和灵魂,它总是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针对当前发生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现实生活出发,进行评述说理,指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有形的意见直接地知道人们的工作、思想和行动。 第二节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比较 以言论为住的新闻评论和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在反映内容、写作目的、表达方式上是不同的:1、反映内容。新闻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现象,然后进行分析说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实多蕴涵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和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2、写作目的。新闻报道满足手重欲知未知的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激浊扬清等作用。新闻评论旨在使新闻内在饿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 第一章新闻报道 第一节新闻与新闻报道 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稿的三个要素:事实,报道,新近。 新闻学研究上的新闻定义: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况的信息。 第二节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一、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 新闻本源:产生新闻的根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新闻根据: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2.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在新闻时效范围之内。3.新闻要素要完整齐备,何人、何时、何事、何地、何因、如何。4.要适当的交待新闻来源。 二、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要在新闻报道中客观的叙述事实,让事实本身“说话”;或者是新闻报道要有所寓意,要通过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组织,表达某种报道意图。 “用事实本身说话”:就是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不要轻易的作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喜好片面报道一面之词;要注意掌握事物的全过程,掌握各种关键的情节和有特点的细节,并把这一切适当的组织到报道中去,使报道具体、充实、形象、可信。常常被用在一些“指导性新闻”上。 “寓意”常决定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明确“寓意”的过程,实际上是探索和发现新闻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过程。 第三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一、要客观地叙述事实,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取决于三个因素: 1.由新闻特性决定。新闻是一种公开传播的信息,其本源是事实,只有客观的叙述才

能保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被歪曲。 2.由受众决定。受众要了解事实本身,主观的臆想或猜测都有可能失去受众。 3.由事物本身决定。客观事物错综复杂,人们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让受众随着对事物的深入了解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要真实: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作者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要符合事实原来的面目。 三、要公正: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取舍新闻的标准。 四、要全面:不以偏概全,不舍本逐末,把握报道的分寸。 五、要有立场:坚持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六、要迅速及时:新闻竞争日趋激烈。 七、要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第四节新闻报道的意识 一、竞争意识,媒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已经进入了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媒介的中坚力量——记者、编辑,必须在新闻活动中树立竞争意识。 二、受众意识,受众的需求就是媒体生存的基础,媒体必须确立双向、互动的观念,关注受众、尊重受众。 三、开放意识,作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播知识的新闻媒介特别需要开放意识。唯有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中,提供更多的客观、准确的信息,在国际传播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四、监督意识,监察环境、守望社会一直是新闻媒介的主要职能。媒介监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民主社会。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体裁 第一节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 第二节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

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圣才出品】

第一章 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评论的界说 1.新闻评论的界定 (1)新闻评论的含义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2)在界定新闻评论过程中应把握的方面 ①始终把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来考察。 ②着重揭示体裁的基本特征。 ③客观地考察它与当代新闻媒介、受众的关系。 2.新闻评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新闻评论的界定 新闻评论的界说 新闻评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对待不同界说的看法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新闻性的意义 政论性的基础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 政论性的核心 政论性特征的意义 新闻评论的性质 新闻评论的性质和功能 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新闻评论的地位 新闻评论及其体裁 特征

(1)新闻评论与新闻媒介相互依托,媒介的需要是这种体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善于运用新闻评论,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喉舌、桥梁作用,更好地履行反映、影响、引导和组织健康舆论的使命,满足社会的需要。 (2)新闻媒介需要的背后,其实是社会或受众的需要。新闻评论满足了社会对语义、语用信息的需求。 3.对待不同界说的看法 (1)不同界说除个别反映基本新闻观的分歧外,多数是由于定义的着眼点有所不同,不同的见解可以分长短、论得失,但并没有原则性分歧,也不一定相互排斥,其中不少甚至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2)不同界说即使反映基本新闻观分歧的看法,也不见得没有合理的内核。 (3)诸说并存将是一种长期现象。采取取长补短的态度,更有利于深化和完善对于新闻评论的基本认识,有利于体裁的完善和论坛的繁荣。 二、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1.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指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具有某些与消息、通讯等体裁一样的基本属性或特征。其具体内涵概括为: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 (1)强烈的时效性 新闻评论同消息、通讯一样重视时效性,但着眼点有所不同。时效性有以下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 ①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