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学理论

当代教学理论
当代教学理论

玉林师范学院2013——2014(1)学期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当代教学理论》

课程性质:全校教育类选修课

课程代码:TXT140116

课时: 34

任课教师:苏峻

开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学生的姓名:关月华

学生的学号:201105401238

学生的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的年级:2011

学生的序号:34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28日

目录

一、我对教学的认识…………………1-4

二、《完全平方公式》的支架式教学设计………………………………………4--11

三《有理数的加法》的程序法教学设计……………………………………11--15

四、学习后记…………………………15--17

(一)对教学的认识

1、什么是教学?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是不同的,就教学定义来说,比较习惯于汉语语境下的历史演变。教学即学习,教学即教授,教学即教学生学,教学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英语世界里,涉及教学所对应的单词有teach,learn和instruct。从汉字来看,“教”、“教学”两词的词义是不同的,从教学理论上它们是可以通用的。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探究活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2、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理论的形成就要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起。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就提出“少教多学”的教学目的。他还提出了“自然适切性原则”,并根据这一原理,划分了儿童的学龄阶段,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由此诞生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还探索了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直观原理、活动原理、兴趣和自发原理。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形成了教育学的体系及主要观点:即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教育手段主要涉及管理、训育、教学三个部分;还提出了“教学四阶段论”——清楚、联想、系统和活动方式。

教学理论的发展是以赫尔巴特学派教学理论的形成为标志的。他的底子席勒建立了文化阶段说、中心统合法与五段教学法。以后席勒的学生莱因又有了新的改造与发展,形成了影响全世界教师的“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或比较、总括与应用。

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对苏联和中国的影响比较深远。我国教师比苏联的教师更信奉凯洛夫(赫尔巴特范式的苏联版),每堂课必须按照教案进行,5个阶段非常清晰甚至规定好时间:组织教学(1-2)/复习旧知识(5-10)/讲授新知识(15-30)/巩固新知识(10-15)/布置作业(2-5)。

教学理论的流派若从哲学取向上分,主要表现为: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若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教学理论上看,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为例,可分为: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程序教学的方法。

若从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来看,以布鲁纳的认知机构教学理论为例。

可分为: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学科知识结构以及发现法。就发现法展开一点陈述: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强调了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以及信息提取。

若从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来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个流派的代表。其思想分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非指导性教学过程;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教学;师生关系的品质。需要介绍的是非指导性教学过程通常包括五个阶段:确定帮助的情景,即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形成见识,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发表看法,教师提供帮助/计划和抉择/整合,学生获得比较深刻的见识,并作出积极的行动。

教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的主要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者对学习有四点共识: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理解/新的学习依靠现有的理解/社会性的互动可以促进学习/意义学习发生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

建构主义课堂与传统课堂存在很大的区别。如高度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活动主要依赖于直接的资料来源和可操作的资料,学生被视为思考者,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互动,教师寻求学生的观点和现有的理解,对学习评价的多样化以及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等。

建构主义教学的经典项目是——抛锚式教学。其教学大致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创设情景/抛锚(从情景中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比较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主动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另外还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教育神经科学(脑科学)理论。

简单做一下梳理,对教育管理系毕业的老师来讲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教学理论。

智力很多时候是天生的,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更应该看到孩子身上的潜能,尽可能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而不是把所有学生都赶进知识考试的死胡同里,牢记智力往往是先天已经决定了的,有些孩子不擅长考试,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行。其身上必定有超越别人的东西。

3、教学理论简述

(1)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体系及主要观点

教育目的:德行、多方面兴趣。

教育手段:管理、训育、教育

教学是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核心概念。他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吧道德教育和学科教育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

教学形式阶段:“教学四段伦”即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意义:这是教育史上,第一场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规范,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理论

目标分类:认知、情意和技能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

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形成由简到繁的梯度。

掌握学习:布卢姆承认,掌握学习的原理主要是根据卡洛尔的学习

模式。只要恰当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90%以上)

都达到掌握水平(得5分)。掌握学习就是要探讨达到这一目的。

掌握学习的变量: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量是由这样三个变量组成的:

⑴机会,即允许学习的时间;⑵毅力,即学生愿意积极从事学习的时间;

⑶能力倾向,即在理想条件下掌握该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这是因教学质量

和学生理解教学的能力而变化的)。需要的时间量也是由三个变量组成

的:⑴教学质量;⑵学生理解教学的能力;⑶能力倾向,即学生在适应教

学质量、理解教学之后,学习所需的时间。

掌握学习的一种策略:三个步骤即阐明学习所必需的先决条件;研

制实施的程序;评价这种策略对教师与学生所产生的结果。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一、教学目标:侧重于智力发展

布鲁纳认为,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他认为教学的中心任

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认为学习的过程和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

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二、教学内容: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基本”,就是一个观念具有广泛而强有力的适应性,能广泛适用于新情况,是进一步获得和增长新知识的基础。所谓“结构”,就是食物之间的相互务必联

系,即规律性。

三、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重视学习的心理倾向

三个基本要求是:

(1)将教学过程中有损学生身心发展的危害因素缩小到最低限度;(2)使学生从学习的失败的体验中获得最有益的教训;

(3)尽量排除家庭、社会、种族等世间陈规陋俗对学生求知欲的影响。

2、强调教学程序设计

布鲁纳提出了设计最佳的教学程序的三条基本要求:

(1)教材的呈现顺序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适应。(2)教学程序的设计要考虑经济有效的观点。(3)教学程序的设计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重视反馈的运用。

4、倡导发现学习。

(4)、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

斯金纳设计了程序教学法,在美国教育界影响深远。这个教学法有以下五个

原则:

第一:小步子原则

第二:积极反应原则

第三,即时强化原则

第四:自定步调原则

第五:低错误率原则

(5)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和“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他的教学基本观点。

1、教学必须以人为中心

罗杰斯把自己在心理治疗中的见识和思想迁移到教学之中,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罗杰斯主张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使学生信任自己的体验和价值,形成真实的自我概念。而只有在这个条件下,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生动活泼的、自主的、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个性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2、教学目标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能力,能适应时代变化的新人。要培养这样的人,处理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是进行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把对学生的感情问题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

3、教学原则

第一,我们不能直接教授他人,我们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的展开。第二,人们是抱着维持自己的构造或是强化自己的构造有所侧重的学习的。

第三,同化带来自己构造中的某些变化。

第四,学生对自身的学习与评价负有责任。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教师应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所在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自己的发言要有所节制。

(二)支架式教学设计

1、支架式教学介绍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

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完全平方公式》的支架式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

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

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

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

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方面的发展。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正确应用。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特殊性的计算上升到一般性的规律,得出公式,并能正确的应用公式。

教学和活动过程:

1、搭脚手架

围绕《完全平方公式》这个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提出问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x+3)2=_______________,(x-3)2=_______________,

这些式子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规律?再做几个试一试: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2、.进入情境

(1)、脚手架搭成以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下面两个式子然后分组交流、讨论多项式的结构特点

(2m+3n)2= (2m)2+2·2m·3n+(3n)2 =4m2+12mn+9n2,

(2m-3n)2= (2m)2-2·2m·3n+(3n)2 =4m2-12mn+9n2,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多项式的结构特点

你能运用公式计算下列各式吗?

(-x-3)2=______________,(-x+3)2=_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4、协作学习

独立探索结束时,教师组织小组协商,讨论;师生共同得到:

(1)上面各式的计算结果:

(-2m-3n)2=(2m)2-2·(-2m)·3n+(3n)2 =4m2+12mn+9n2,

(-2m+3n)2=(2m)2+2·(-2m)·3n+(3n)2 =4m2-12mn+9n2。

(2)你从上面的计算结果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这个规律,完全平方公式又如何叙述?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 (-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 (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断:

( )①(a-2b)2= a2-2ab+b2

( )②(2m+n)2= 2m2+4mn+n2

( )③(-n-3m)2= n2-6mn+9m2

( )④(5a+0.2b)2= 25a2+5ab+0.4b2

( )⑤(5a-0.2b)2= 5a2-5ab+0.04b2

( )⑥(-a-2b)2=(a+2b)2

( )⑦(2a-4b)2=(4a-2b)2

( )⑧(-5m+n)2=(-n+5m)2

3、小试牛刀

① (x+y)2=______________;② (-y-x)2 =_______________;

③ (2x+3)2=_____________;④ (3a-2)2 =_______________;

⑤ (2x+3y)2=____________;⑥ (4x-5y)2 =______________;

⑦ (0.5m+n)2=___________;⑧ (a-0.6b)2 =_____________.

5、效果评价

(1)、通过提问学生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学生回答:

【1】公式右边共有3项。

【2】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恐固练习: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学生的回答和练习中检测学习效果

(2)、学生自我学习效果评价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3)、课后反思效果评价

本节课虽然算不上课本中的难点,但在整式一章中是个重点。它是多项式乘法特殊形式下的一种简便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公式两种形式的使用方法,以提高运算速度。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总结公式的等号两边的特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公式的内容,让学生说明运用公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特别注意的细节。然后再通过逐层深入的练习,巩固完全平方公式两种形式的应用。为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节课的实际应用和提高应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完全平方公式》的支架式教学设计流程图:

(三)程序法教学设计

1、程序法教学介绍

编制程度学习的流程,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积极反应原则

一个程序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个反应,然后给予强化或奖励,以巩固这个反应,并促使学习者作进一步反应。

2).小步子原则

程序教学所呈示的教材是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

3).即时反馈原则

程序教学特别强调即时反馈,即让学生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正确,这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一个学生对第一步(学习的前一个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回答),便可立即呈示第二步(第二个问题),这种呈示本身便是一种反馈:告诉学生,你已经掌握了第一步,可以展开第二步的学习了。

4 ).自定步调原则

程序教学允许学习者按各人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掌握材料的速度。这与传统教学在课堂传授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习者为参照点的教学法不同,传统教学法使掌握快的学生被拖住,而学习慢的学生又跟不上,致使班级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程序教学法相对显得比较“合理”,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由于有自己的思考时机,学习较容易成功。

5).低错误率原则。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错误的反应,错误的反应会得到令人反感的刺激,过多的错误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的速度。少错误或无错误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程序教学的设计当然要按照教材内部的逻辑程序,既要保证学习者在学习中把错误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又要合理地设计教材,使每一个问题(每一小步)都能体现教材的逻辑价值。

斯金纳的教学理论指导和推动了19世纪50~60年代风行美国乃至其他许多

国家的程序教学运动,不仅促进了学习理论的科学化,加速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同时,也重新激起了人们对个别化教学研究的兴趣,使个别化教学在中断多年后以重新活跃起来。

2、《有理数的加法》的程序法教学设计

(一)足球情境,导入有理数加法

今年春季,深圳足球队第一场比赛赢了一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一个球,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

赢一个球记为(+1),输一个球记为(-1)

该队的净胜球赛应为0即可用算式表示为

(+1)+(-1)=0

想一想:如果该队第一场比赛输一个球,第二场比赛赢一个球。那么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如何表示?

(-1)+(+1)=0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足球比赛的情景出发一方面是学生认识的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并建构起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公式,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为后面得到加法的运算法则做好了准备。

二、低起点,建构同号两数相加法则

先计算下列算式,让学生观察算式并思考下列问题。可以与同学交流。(+2)+(+6)=+8 (-5)+(-7)=-12

(-3)+(-7)=-10 (-9)+(-4)=-13

1、两个加数有什么特点?

2、“和’的符号与加数有什么关系?

3、“和”的绝对值与加法的关系怎样?

引导小结:同好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作为结果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1:

计算(-12)+(-3)

(-12)+(-3)(同号两数相加)

=-(12+3)(取相同的符号作为结果符号)

=-15(并把绝对值相加)

快反馈:

(1)(+8)+(-9)(2)(-10)+(-6)

(3)(-7)+(-16) (4)(-4)+(-7)

设计意图:对于同号两数相加,因为有小学数的运算基础,学生容易建构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该设计教学起点低,并及时恐固,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

三、小步子构建异号两数相加法则

先计算下列算式,让学生观察算式并思考下列问题。可以与同学交流。

(-2)+(+6)=+4 ( -5)+(+2)=-3

(-3)+(+7)=4 (+9)+(-4)=+5

4、两个加数有什么特点?

5、“和’的符号与加数有什么关系?

6、“和”的绝对值与加法的关系怎样?

引导小结:同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2:

计算+120+(-13)

(120)+(-13)(异号两数相加)

=+(120-13)(利用绝对值大小确定出结果符号)

=107(再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练习:

(1)(+8)+(-9)(2)(-10)+(+6)

(3)(-7)+(+16) (4)(+4)+(-7)

设计意图:

异号两数相加,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有了同号两数相加法则的基础,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总结得到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并及时恐固。

四、异同综合,灵活进行加法运算

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练习:

(+18)+(-9)(2)(-110)+(+56)

(4)(-73)+(+16) (4)(+4)+0

设计意图:把同号异号放在一起,适当加以补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则加强计算训练,形成熟练技能。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畅谈下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再重复归纳。

《有理数的加法》的程序法教学设计流程图:

(四)学习后记

学习了《有效教学》一书: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理论联系实践,让作为一名师范生准备走进教

师行业的我受益无穷。下面,我就对怎样教得更有效、怎样教得更好和

对现代教学理论的认识谈谈我的看法:

1、怎样教得更有效

先说教学准备,实际上就是指教师的备课。对如何确定与叙写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如何设计学习活动、如何考虑课程纲要到撰写教案都作了详尽的指导。作者提出尽可能地考虑到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要充分地设计好课程标准、教学、学习与评价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方案。

关于教学的主要行为,如呈示行为中的讲述、板书、声像、动作示范;对话行为中的如问答、讨论;指导行为中的自主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指导以及探究学习指导等方面讲述得很详细,期待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以实施真正的有效教学。

关于教学的辅助行为,如学习动机与激发、课堂强化技术的应用、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里翁效应)的实现、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专家都给出了切合实际的指导性意见。

关于课堂管理行为,如课堂问题及其成因,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常态问题,专家们一一做了针对性的指导。

关于教学评价,拓展我们的视野。从全世界课程改革潮流来看,已经从单一的考试文化正在走向丰富多元的评价文化。从传统的考试阶段——教育测验阶段——教育评价阶段,可以开始发生重大的变革。特别对标准化考试的不足进行了严厉的抨击。这些评价理念很值得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好好学习。

2、怎样教得更好。

研究是一种态度,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以及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规范,都在提醒着教师角色的转型。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主要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这些核心概念在新课程改革之处都已经深入人心。

3、对现代教学理论的认识

首先,通过有效教学的学习,了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其次,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科学的机会。科学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性活动的过程,它应当包含丰富的过程性目标。我们老师在教学中,着重是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和实践等探究活动中感悟方法,进而有序而且有条理地思考,用心去体验学习科学的过程,要相对重体验轻结果,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再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要注重实用性。一堂高质量教学课,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导入环节、问题与问题的过度环节、活动环节、

总结环节、练习环节、作业环节等等。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因此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做到有的放矢:备课本,掌握重点难点,注意详略得当;备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作业、练习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等等。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需要我们有一份持久的热情,以及一份对教育、对孩子的热爱。

教学理论 -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教学理论 -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 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 1982 )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1985 )。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 (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优点与缺点:见 P182 )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0 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其中以 B · F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 1 )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他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和预见有机体的行为。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 1913---)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相一致的。 ( 2 )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所谓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根据这一原理,形成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 包括五个阶段: 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并明确目标,具体说明想要得到的行为结果,制定测量和记录行为的计划; ②评估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的频率,如有必要,记录行为的性质和当时的情景; ③安排相倚关系:做出有关环境安排的决定,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确定最后的塑造行为的计划; 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 ⑤评价方案:测量所想到的行为反应,重现原来的条件,测量行为,然后再回到相倚安排中去。简单来看,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事实上,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程序,直接涉及到要教什么,不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 3 )程序教学的方法。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而来的。斯金纳认为,对有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重点和答案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a. 媒体是载有信息的物体b. 媒体是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2.教学媒体: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从本质上看,教与学活动过程是一种收获、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储存和传递事物信息的任何 媒体,都能作为教学媒体 3.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并用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的现代化信息传递 工具。) 4.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依托,向受众提供信息传播交流服务的新兴媒体。 5.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消息、情况和知识”;信息的本质,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信息论中信息,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 6.信息体:承载信息的物体 7.教学方法: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8.线性编辑:指传统的磁带录像编辑,它是利用录像机的磁带为记录媒体,镜头素材中的视频、音频信号以线性方式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记录在磁带上,镜头素材的重放必 须按照电视录像内容的先后顺序(线性)进行。 9.非线性编辑:是以计算机的硬磁盘为记录媒体,在硬磁盘中的镜头素材已成为数字化的视频、音频信息,它是按照磁盘操作系统规则进行分配的,可以随机访问,以任意 顺序调出任何镜头,而不经过前面的镜头。 10.色键技术:是将电视演播室蓝色幕布前的人和景物(前景),迭加在另一个作为背景的图像或活动视频上,从而获得经济而丰富多彩的电视特技画面 11.教育信息资源:广义教育资源是指支持教育、教学的资源,包括支持教与学的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包括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人力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 12.视频点播:(Video on Demand,VOD),是新兴的传媒技术,该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是多学科、多领域融合交叉的产物。可以采用交互方式在电脑或电视上(需通过机顶盒)自由 点播视频服务器节目库中的视频节目。 1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物学、评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和前沿学 科。具备推论、学习、联想三大功能。 14.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又称幻真技术或灵境技术,是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模糊逻辑、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及 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的高技术。 15、虚拟现实系统:虚拟现实系统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以及实时 交互的环境。 二、大题 1、一般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要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P13) (1)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以成为教学媒体 (2)媒体能用于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 2、现代教学媒体的研究(P15)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常见术语:Method, 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 Technique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 (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 (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教育教学理论当代主要教育教学理论流派

教学理论-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错误!未定义书签。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1982 )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1985 )。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 (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优点与缺点:见 P182 )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0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 1878---1958)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其中以B· F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他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和预见有机体的行为。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 B.S.Bloom , 1913---)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相一致的。 ( 2 )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所谓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根据这一原理,形成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包括五个阶段: 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并明确目标,具体说明想要得到的行为结果,制定测量和记录行为的计划; ?②评估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的频率,如有必要,记录行为的性质和当时的情景; ③安排相倚关系:做出有关环境安排的决定,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确定最后的塑造行为的计划; 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 ⑤评价方案:测量所想到的行为反应,重现原来的条件,测量行为,然后再回到相倚安排中去。简单来看,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事实上,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程序,直接涉及到要教什么,不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2011-11-30 12:40:58| 分类:study | 标签: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字号订阅 v 模块1 教学媒体概述 1、什么是媒体?什么是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者工具。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当于过去的传统媒体而言的教学媒体,例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电视、光盘、电子计算机等硬件及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综合教室、视听阅览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都被统称为现代教学系统。可概括为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的特征。 2、教学媒体经历哪四个发展历史阶段? 教学媒体的四个发展历史阶段分别为:‘ 一、语言媒体阶段,二、文字媒体阶段,三、印刷媒体阶段,四、电子媒体阶段。 3、教学媒体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及媒体呈现的形态可分为哪些类? 教学媒体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可分为:一、光学投影教学媒体,二、电声教学媒体,三、电视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 按媒体呈现的形态分类可分为:1.听觉媒体,2.印刷媒体,3.听觉-印刷媒体,4.静止图像投影媒体,5.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6.活动视觉媒体,7.有声活动视觉媒体,8.实物媒体,9.人类与环境的资源10.计算机 模块2 教学媒体的本质 1、信息体及信息的形态可分为哪几类? 信息体的类型:自然物信息体、机械信息体、人类信息体 信息的形态:自然信息体、机器信息体、人类感知信息、人类思维信息。 2、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1.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获取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第一手信息。 2.从各种教学媒体中,通过媒体的符号去获取事物的信息。

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理论 主讲人:康厝中心小学谢祖润 21世纪是中国基础教育全面、彻底变革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主旋律。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已有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基础教育变革的根源与动力。 主体部分 主题1: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 21世纪的现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知识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相对于依赖土地的农业经济和依赖于自然资源与资本的工业经济而言,摆脱了资源稀缺与效益递减的限制,具有无限增生的利润空间与尖端制控的优势,因而成为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是知识生产、分配、使用,其核心的特征是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知识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二是进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多、更快、更准确地接受、析出、反馈信息,并且依赖于信息的传输,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等多种领域发展的节奏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接受和吸收处理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反思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与价值取向上的缺陷,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掌握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上的缺陷,独立、封闭、单一、深奥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并列的缺陷,记忆、训练的接受学习等缺陷导致学生个性张扬不足,创新思维欠缺,应用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群体分化严重等痼疾,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是以联结教学与学习,反应教育取向的课程为切入口的。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

现代教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现代教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2011-03-10 12:46 从19世纪以来,教学论孕育出了众多的流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促使教学观念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这里,拟对八种影响比较大的现代教学理论流派进行简要分析介绍。 一、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赫尔巴特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流派,常被人称为"传统教育"教学理论,创始人主要是赫尔巴特,发展者主要是他的学生齐勒(Ziller, J., 1817-1882)和赖因(Rein,W.,1847-1929),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育目的他们坚持,教育的必要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教育的选择目的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前者的实质是人对现存制度的服从和迎合传统,后者的实质则是为了使儿童的发展与现实和未来社会分工就业匹配起来。 (二)关于教育目标他们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较近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兴趣。这样就在教学层面上,把其提出的有着内在矛盾的教育目的观念统一了起来。 (三)关于课程形态他们建构起来了规范化的"学科"课程与教学形态,追求古典人文学科与现代实科相结合。主要设置有自然(博物)、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文法、自然哲学、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古典语、现代外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19个科目。 (四)关于课程横向结构面对分科导致的知识割裂问题,赫尔巴特主义提出并实践了科目主题中心整合法。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统觉心理学的整合原理,齐勒继承了赫尔巴特的衣钵,建构起了以"历史、文学、宗教"为中心和以历史为核心的课程整合法。 (五)关于教学方法赫尔巴特认为,儿童要扩大观念就得依靠经验的积累,并主要地在教学中获得知识。立足于统觉心理学的基础,他将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后经其弟子引申发展,形成著名的"五段教学法",长期风行于欧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五段教学法包括:(1)"预备",即问题的提出,教学目的和目标的说明等;(2)"提示",即新材料的传授;(3)"比较",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它们实现联合;(4)"总括",即在比较的基础上,知识还不系统,需要一种静止的审思活动,寻求结论和规律。(5)"应用"。 二、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美国兴起的进步教育运动,对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超越,进而建立和发展起了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彻底否定各种以学科主题为中心的传统观点,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为价值取向,以儿童社会活动为中心来研制课程和组织教学。它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有杜威。其基本观点包括: (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儿童发展杜威批判传统教育目的来自教育之外,是社会强加给教育的。他提出,教育在自身之外,是没有目的的。他主张"教育即发展(education as growth)",就是说,教育的自身目的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二)课程的实质是经验杜威以他的经验自然主义哲学思想作为手术刀,对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的极端"儿童中心"论与强调一切从教学出发的"科目中心"论进行了解剖批判,指出它

教学理论-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教学理论-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baike./wiki/%E6%95%99%E5%AD%A6%E7%90%86%E8%AE%BA&prd=button_doc_entry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1982 )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1985 )。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优点与缺点:见P182 )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0 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 ,1878---1958 )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其中以B ·F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 )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他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和预见有机体的行为。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 ,1913---)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相一致的。 (2 )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所谓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根据这一原理,形成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 包括五个阶段: 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并明确目标,具体说明想要得到的行为结果,制定测量和记录行为的计划; ②评估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的频率,如有必要,记录行为的性质和当时的情景; ③安排相倚关系:做出有关环境安排的决定,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确定最后的塑造行为的计划; 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 ⑤评价方案:测量所想到的行为反应,重现原来的条件,测量行为,然后再回到相倚安排中去。简单来看,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事实上,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程序,直接涉及到要教什么,不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

8目标教学理论

八、目标教学理论 目标教学是当代教学改革三大流派(理性派、感性派、人本派)中理性派的杰出代表。还有学者认为,目标教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的四大教学实验家族(学导式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创造教学)之一。获得这样广泛的好评,在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是极为罕见的,因此,有必要重温其理论与实践。 1、目标教学的本质与特点 (1).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一是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期望。二是教师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期望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达成的,不是学生自然成熟的结果。三是学生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为易于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也表现为与行为变化相统一的心理变化。学生的发展是心理与行为的统一。 为了更加准确地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应正确地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一是教学目标的内隐性与外显性。教学目标的内隐与外显都是相对的,教师既不能为了使教学目标便于交流、测量与观测,而过分强调行为化目标的价值,也不能为了强调情感体验等内隐目标的重要,而排斥行为目标的价值。二是教学目标的收敛性与开放性。越是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越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达成;越是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和情感发展目标,达成周期越长。教学目标既要具体、明确,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些目标允许在较长的时间内达成。三是教学目标的预期性与非预期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预期性目标与非预期性目标的关系,不失时机地抓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任何教育机遇。 (2).什么是目标教学。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目标教学,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00年8月,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经过充分研讨,一致认为:目标教学是以目标导向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卷一 一、名词解释(16分) 1、广义教育:以教与学为基本表现形式,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个体的后天因素:指个体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征,包括身体的生长和发育水平、知识经验的积累,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的形成等。 3、教学: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4、个体内差异评价:对个体在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与能力差异进行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内两个或多个时间内的成绩的前后纵向比较。 二、判断题(20分) 1、老猫教小猫找老鼠是教育活动。(错) 2、古代雅典教育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对) 3、文化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对) 4、青年期是定向的平缓发展期(对) 5、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学科(错) 6、良好的测验必须具备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对) 7、高考录取过程是相对评价(对) 8、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开始出现反工具的批判教育理论(对) 9、非学校化社会理论主张以学习资料、设备、技能网络、学习伙伴等组成学习网络(对) 10、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指传授知识的能力(错) 三、简答题(40分) 1、请你谈谈对教育定义的理解。 一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共同进行的活动;二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活动;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 2、个体生命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人的发展以特殊的自然机体结构生理基础;第二,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第三,人对自身的发展具有能动的自主性。 3、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一是,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国家课程是政府为保障国民的基本素质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二是在课程内容上,加强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连一向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英国1990年也在小学开设"技术与实际"课);三是,在课程结构上,注重综合化课程;四,在课程类型方面,强化全国统一设置必修课和核心课程;五,重视课程实施研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六,注重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专家咨询机构。 4、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 (1)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除了通过精心加工整理人类知识经验,然后以特定方式传授年轻一代,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启发智慧;传授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传道、授业、解惑角色)之外;还有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研究者角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千差万别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文、科学知识,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管理者角色:教师对建立班集体、组织班级活动、对教育教学活动等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等等。(2)职业训练的专业化。教师这些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教师职业同样需要同医生那样的、必须经过的专门职业培养。要求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作保证,有把学生教育放在首位的良好的职业精神,教师在本领域内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学工作也是也是一项高深的研究和创造。教师从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等方面取得训练。教师集体具有了独特而富有整体的专业要求,这样真正把教师仅当作知识传递者的误区走出来。 四、论述题(24分) 谈谈你对优秀教师特征的理解,优秀教师需要达到何种境界? 好教师应该具有:(1)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尽职尽责,成功的教师致力于使知识易于为美国学生接受,他坚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努力使学 生成功。 (2)教师懂得其所教学科及如何向学生传授 该学科知识,他忠实的代表文化的集体智慧和确 认学科知识的价值,发展学生自身的批判和分析 能力,并善于教学生如何提问和解决问题。 (3)教师对监督和管理的学生学习负责,成 功的教师能创造、充实、维持和改变教学背景以 吸引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并最有效的利用时间。 (4)教师系统的思考其实践并从经验中总结 学习,超过的教师批判的审查自己的实践,力图 扩展自己的技能,加深自己的知识,并根据新的 发展,思想和理论调整自己的教学。 (5)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他利用各种 资源,设法合作性的和创造性的与家长打交道, 来促进学校和学生效能的提高。 优秀教师的境界: 一个好的的教师能告诉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 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老师能够不说话,而 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 一个好教师是热情轻切的谈论家。但是最好 的教师知道,当他的学生争取用自己的语言形成 他们的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 一个好的教师是谦恭的,它很自然的感到他 积累的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智慧,远比他自己更为 重要。但是最好的教师甚至是更恭谦的,因为他 尊重年轻人的感情,比对待一位朴素的老人自然 更为重要。 一个好教师知道他的学生必须是忠诚的和负 责任的良好公民。但是最好的老师知道责任、诚 实和良好公民条件不能在一门课程中教出来,因 为这种品质是通过日常活动而不是通过日常讲课 而形成的。 一个好的教师力求使他班上的学生在的控制 之下,但是最好的老师知道首先必须控制他自己。 一个好的教师得到比他的工薪高几倍的酬 劳。但是最好的教师还得到深刻的内心的愉快: 这种快乐是无法用言语形容,也不是能用金钱来 折算的。 一个好的教师的学生学完他们的课程,毕 业并安置好的工作,但是最好教师的学生在每天 的生活中得到报酬,因为他们已经发现探索精神 生活是激动人心的。 卷二 一、名词解释(16分) 1、学记:战国后期的一个重要教育着作,它总结 了当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的阐发了教育的 作用和任务、教育制度、方法、师生关系等,是 罕见世界教育遗产。 2、个体生命发展: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身心发 展的量、质、内容和结构等多方面的,由简单到 复杂的综合变化全过程。 3、课程:一个有意图而且可以修订的计划,它也 是学习活动的计划或蓝图。 4、相对评价: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 成绩或常模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是当等级 的表示方法。 二、判断题(20分) 1、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产生于商代的学(错) 2、朱熹、王阳明是宋代的大教育家(错) 3、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者首要的职责是塑造 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对) 4、教育的成层功能指的是分层教学(错) 5、教育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提高生命质 量(对) 6、多元文化教育指介绍西方文化的教育(错) 7、儿童发展的比较平稳,一般不会出现突发 性变化的阶段是少年期(错) 8、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对) 9、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含义相同(错)10、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己组织的活动课程(错) 三、简答题(40分) 1、教育对经济有何反作用? 第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使人获取科学知识和技 能,是一个潜在的劳动生产力变为真正的生产力。 第二,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杠杆。 随着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和 新技术融入学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在生产 的劳动力的生产技能越来越来高,掌握的文化科 学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在生产中就可以运用丰富 的知识发明和创造新的劳动工具,发现新的原料 或提高原料的性质等,从而使科学技术知识转化 为生产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教育通过影响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对 经济发展起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教 育可以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教育水平, 尤其是妇女的教育水平,促进人口迁移,降低人 口出生率,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优生优育,提 高人口的质量。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者,保存、维持文化生存。教育活动 传递的知识技能、社会规则和仪式、基本的价值 观念等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内核,不仅造就了新的 社会成员,而且维持了文化传统,保证了文化的 延续和相对稳定。 二者,教育可以传播外来文化、创造新文化。 传播在文化迁移中有举足轻重的,教育利用其得 天独厚的条件,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并 且教育在传递、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从来都不是 简单的复制文化,它赋予已有文化以新的意义, 或者融合外来文化,使原有文化衍生出新的文化 要素,这些新的文化意义或要素往往会成为文化 创新的萌芽。教育还可以通过培养出具有创新精 神和能力的人才,为文化创造力提供原动力。 三者,教育可以整合文化,增强文化自身的 凝聚力。文化一旦达成整合,就会形成为一种文 化模式,并产生一种保持下去的倾向。教育作为 其中的一个组织系,它对文化的产生,发展起着 重要的限制作用。教育的文化整合倾向于保持文 化的延续和稳定。 3、如何针对儿童期的特点进行教育? 儿童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为未来作基础性的构 建。其中主要是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基 础性、工具性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初步抽象和 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己、对人、对集体积极 态度的形成;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有探究的欲 望,这些都为主动性生存方式的形成奠定基础, 并将对其发展具有终生的意义和效益。所以小学 阶段,需要教师尊重、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孩子 的差异和潜能,愿意付出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用自己善良的心灵、智慧和教育艺术与孩子们一 起创造幸福、快乐童年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 4、分析课程目标编制的三种取向。 行为目标取向。主要受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 原理》的影响,在他看来,陈述教育目标的最有 效的方式,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 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 容,前者要求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后者是指这 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这样可以明确教育的职责。 行为目标的长处在于他的具体和可操作性,短处 也明显,它容易忽略那些难以测评、难以转化为 行为的内容,不利于把学习作为一个整体。 生成性目标取向。这种目标取向关注的不是 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 的目标,注重的是过程。以杜威为代表,他认为 学校教育由知识技能的掌握、社会价值观和规范 的确立、思想体系的形成构成。后两者肯定不能 用事先规定的行为陈述,提出过程模式。这种取 向强调个人的成长,理论上很吸引人。但完全排 除了目标的事先研究的和设定,走向了极端,而 且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不能在实践中展开。 表现性目标。它来自艾斯纳,认为除了行为 目标外,还应当有解决问题的目标 和表现性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重点不是放 在特定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认知灵活性和高级心 理过程上,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从事某种活动得 到的结果。他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至于结 果是开放的。表现目标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摆脱行 为目标的束缚,让学生有机会去探索自己特别感 兴趣的问题或课题。然而这种目标也比较模糊, 各门学科有自身特点,很难保证学生掌握它们必 要的内容。 四、论述题(24分) 1、请你谈谈对教育的生命基础的理解。 主要是以下几点: (1)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 人类自超越动物进入人界,其生命的生存与 发展就不能没有教育。人们如果不通过教育使先 人对生产工具、语言工具和类经验等学习和掌握, 就不具备成为人,在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教育 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的需要的满足,成了教 育重要的基础价值,教育应能成为创造幸福人生 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2)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过程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 和教育纳入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活动,这三 者中更为本体性的构成是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

[精品资源]当代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一)

当代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一) 当代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一)江山依旧 当代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一) 本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家们从各自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而涌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思想。 赞科夫的教学理论 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 高难度进行教学 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高速度进行教学 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不断的以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条件,因为这些知识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开展的体系中。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理论知识是掌握自觉而牢固的技巧的基础。因此,掌握理论知识不仅不妨碍技巧的形成,而且恰恰相反,乃是形成技巧的重要条件。 理解学习过程 注意学习过程本身,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全体学生得到一般发展 教学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论之一。创立者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新教学论思想家杰罗姆·布鲁纳(J.S.Brunner,1915~)。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较为明显地体现了时代精神。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规模进行教育效革的产物。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紧密结合的结晶。布鲁纳首先是一位心理学家,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实验指导手册教材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实验 指导手册 课程名称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实验 学时学分16学时 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2011级教育技术 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 系部信息科学与技术系______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 总学时、学分:16 学时、0.5 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实验》与是《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配套的实验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培养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了解各类教学媒体的特点,掌握各类教学媒体技术的使用技能初步建立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概念。经过学习学生应认识和了解常用的教学媒体、形成一定的媒体操作和使用技能,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李运林,徐福荫,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考核方 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考试方式:考试。 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实验授课学期:2011-2012 第二学期

实验内容要求: 实验一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2 学时) [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 2、了解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设备的结构与功能 3、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方法 [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多媒体计算机一台, 可连接Internet 、多媒体设备控制系统、多媒体投影机及投影屏幕、视频展示台、录像机、DVD影碟机、功放机、音频卡座、话筒、 音箱、VGA AV等连接线 [ 实验内容] 1.操作使用光学投影机、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DVD等教学设备的使用 2.画出实验中所用的多媒体教室系统的组成结构图,根据结构图选择连接线正确连接多媒体教室系统中的各个媒体设备。 3.在多媒体设备集中控制系统的控制面板上把来自不同媒体输入设备播放的信号切换到投影屏幕上。 [ 实验步骤] (一)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及功能认识多媒体教室由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数字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影碟机(VCD或DVD、录像机、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 多媒体演示教室里,教师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和数字视频展示台等设备运用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媒体进行教学,也可以运用板书、教材、图表、图片等常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显示在大屏幕上,摆脱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其功能包括: (1 、利用计算机演示多媒体课件; (2、播放VCD DVD录像带等音像教学内容; (3、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 网络,调出需要的教学资料;(4、利用数字视频展示台将书稿、教材、图表、图片、实物以及教师即时书写的文字、画图投影到银幕上; (5、利用幻灯片、投影片等常规电教软件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投影机操作方法 多媒体投影机是多媒体教室中计算机、视频展示台、VCD录像机的视频显 示设备,它连接着计算机系统、所有视频输出系统及数字视频展示台,把视频、数字信号输出显现在大屏幕上,多媒体投影机的产品从技术角度上分为阴极射线管投影仪(CRT)、液晶显示投影仪(LCD)和数字光路投影仪(DLP)。下图给出了一款LCD投影仪的实例。 多媒体投影机的使用和一般调整: 1、在使用投影仪前,要将计算机、功放的电源,接上并打开计算机。 2、遥控器的使用: (1、POWER电源)开关:只要按下POWE按钮,稍后投影仪指示灯呈绿色,并会显示投影仪画面.(开机时,机器有个预热的过程,大概有10 秒钟。在这期间,千万不要以为投影仪还没有工作而反复按压启动键,频繁开机产生的冲击电流会影响灯泡的使用寿命) 。 (2)输入信号(输入、视频、RGB选择键:投影仪画面根据您所选择的输入信号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