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式脉搏信号检测系统

合集下载

基于STM32的脉搏心率检测仪的信号处理算法与实时心率监测实现

基于STM32的脉搏心率检测仪的信号处理算法与实时心率监测实现

基于STM32的脉搏心率检测仪的信号处理算法与实时心率监测实现脉搏心率检测仪是一种能够检测人体脉搏和计算心率的设备。

在这个任务中,我们将探讨基于STM32的脉搏心率检测仪的信号处理算法和实时心率监测实现。

一、信号处理算法信号处理算法是脉搏心率检测仪的核心,它能够从人体的脉搏信号中提取出心率信息。

以下是一个基于STM32的脉搏心率检测仪信号处理算法的示例:1. 利用ADC采集模块获取脉搏信号:STM32通过ADC采集模块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我们需要将脉搏信号连接到STM32的ADC输入引脚,并设置ADC的采样频率和分辨率,以获取准确的脉搏信号。

2. 预处理脉搏信号:通过预处理脉搏信号可以去除噪声和基线漂移。

这可以通过使用数字滤波器和差分运算来实现。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噪声,并使用高通滤波器去除低频噪声。

差分运算可以帮助提高信号的边缘性。

3. 提取脉冲峰值:在脉搏信号中,心脏搏动会导致信号的峰值。

我们可以使用峰值检测算法来提取出脉冲峰值。

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找到信号中的极大值点。

通过计算两个相邻极大值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粗略的心率值。

4. 心率计算和平滑滤波: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得到了脉冲峰值的时间间隔,然后可以通过简单的算法将其转换为心率值。

此外,为了提高心率值的准确性,我们还可以应用平滑滤波算法。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移动平均滤波器来抑制心率值的突变。

二、实时心率监测实现实时心率监测是脉搏心率检测仪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以下是一个基于STM32的实时心率监测实现的示例:1. 显示实时心率值:使用STM32的LCD显示屏或者其他合适的显示设备,将实时心率值显示出来。

可以通过GPIO引脚连接到相应的显示设备,根据心率值的变化实时更新显示。

2. 设置心率阈值报警:对于一些特定应用场景,我们可以设置心率的阈值范围,并在心率超过或低于设定阈值时触发报警。

通过使用STM32的GPIO引脚连接到蜂鸣器或者应急设备,当心率超出设定阈值时触发报警。

基于柔性压电薄膜的可穿戴脉搏传感器设计

基于柔性压电薄膜的可穿戴脉搏传感器设计

基于柔性压电薄膜的可穿戴脉搏传感器设计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1.2 现有脉搏监测技术现状及不足 (4)1.3 本文研究目标及创新点 (5)2. 基于柔性压电薄膜的脉搏传感器工作原理 (6)2.1 压电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7)2.2 传感器结构设计 (9)2.2.1 传感器组成部分 (10)2.2.2 柔性压电薄膜的特性与选择 (12)2.2.3 信号采集和处理电路设计 (13)2.3 脉搏信号获取及分析 (15)3. 材料及器件 (16)3.1 主流柔性压电薄膜材料研究 (17)3.2 器件加工工艺 (18)4.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19)4.1 实验平台搭建 (21)4.2 传感器性能测试及分析 (22)4.3 压力感知特性研究 (24)4.3.1 传感器响应曲线 (25)4.3.2 传感器线性度分析 (27)4.4 脉搏信号采集与分析 (29)4.4.1 实验数据采集 (31)4.4.2 脉搏信号处理与提取 (31)4.4.3 信号分析与结果展示 (33)5. 讨论与结论 (34)5.1 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 (36)5.2 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37)1. 内容综述随着物联网与智能穿戴技术的不断进步,健康监测与远程医疗系统的发展需求日益显现。

在这个背景下,基于柔性压电薄膜的可穿戴脉搏传感器设计成为了研究热点。

该设计旨在实现实时、连续、非侵入式的生理信号监测,特别是针对心血管健康的监测。

该设计以人体脉搏信号的精准检测为目标,结合了柔性压电薄膜技术与现代传感技术,为用户提供一种舒适且可靠的新型穿戴监测方式。

柔性压电薄膜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可弯曲等特点,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制造。

基于柔性压电薄膜的可穿戴脉搏传感器不仅可用于医疗领域的心率失常预警、心血管疾病诊断,还可在运动健身领域用于运动效果评估和运动损伤预防等方面。

其设计理念的革新性在于将传统的医疗检测手段与现代可穿戴技术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监测服务。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脉搏信号测试系统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脉搏信号测试系统
GU h ・u,MA S u y a OSi f h - u n, W U P n - o g C i g d n , HEN Z i o g h n l
( carnc Cne, eigIstt o eh ooy B rn 00 1 h u) Meh t i et B in ntue fTcnlg , eig10 8 ,C b t o s r j i
nl.h e o ae nC o。 la sd tbio ( WD)w sue o p l ss n l aa s .T ersh ft t e  ̄ as tem t dbsdo h i l m ir t n C h Wii si t i a sdf us i a nl i h eu s s vf r e g s ys o e i
Ab t a t P o i e te p le wa e me s r me t y tm a e n Z g e i ls sn o ew r . P le s n o , sg a sr c : rv d d h u s v a u e n s s e b s d o iB e w r e s e s r n t o k e us e sr in l p o e scr u t iB e n d sa d d t a l g bo k we ei cu e n t i s se r c s ic i,Z g e o e n aa s mp i lc r n l d d i h s y tm、 A h u s in l r o ・tb e s ・ n st e p le sg aswee n n s l i a g
关键 词 :Zg e ;脉搏 测试 ;乔伊一 威廉 斯分布 iB e
中图分类号 :T 3 3 P 9
文献标 志码 :A

脉搏传感器阵列原理

脉搏传感器阵列原理

脉搏传感器阵列原理
脉搏传感器阵列是一种用于测量人体脉搏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多个
传感器同时测量脉搏信号,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脉搏传
感器阵列的原理是基于光学传感技术,通过测量光的反射和吸收来检
测脉搏信号。

光学传感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技术,它可以通过光的反射和吸
收来检测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在脉搏传感器阵列中,传感器会发射一
束红外光线,这些光线会穿过皮肤并被血液吸收。

当血液流动时,它
会改变光线的吸收率,从而产生一个脉搏信号。

传感器会同时测量多
个位置的脉搏信号,从而形成一个脉搏传感器阵列。

脉搏传感器阵列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测量多个位置的脉搏信号,从而提
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它还可以实时监测脉搏信号的变化,从而提供更加精确的健康监测和诊断。

脉搏传感器阵列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医疗、健康监测、运动
训练等领域。

在医疗领域,脉搏传感器阵列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率
和血压,从而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健康监测领域,脉搏传
感器阵列可以用于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从而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管理。

在运动训练领域,脉搏传感器阵列可以用于监测运动员的心率和
血氧饱和度,从而提供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案。

总之,脉搏传感器阵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提高脉搏信号
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医疗、健康监测、运动训练等领域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

便携式心率监测仪文献

便携式心率监测仪文献

文献综述一、目的和意义便携式医疗设备正不断改进数以百万计患者的医疗保健条件。

未来,还将有众多能显著改善医疗效果的创新型医疗应用产品。

多年来,心率检测仪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方面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它们所记录的心脏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目前,检测心率的仪器虽然很多,但是体积大,功耗大,不易于携带。

有些医院使用的各种心率监测仪器抗干扰性差,开发成本高,价格昂贵,即便用于心率信号采集的传感器也价格不菲。

如果心率监测的仪器能够做到体积小,制作成本和销售价格低、操作简单,能被普通家庭患者接受,这无疑为临床诊断和个人保健使用提供了方便。

因此,设计一种成本低廉,可随身携带,可长时间记录,显示和存储心率值,可和微机通讯并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心率检测仪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此,本文探究研发了一种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合家庭和社区医疗保健使用的便携式心率检测仪。

二、国内外现状心电监护(ECG Telemonitor)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1903年,“心电图之父”荷兰教授Einthoven通过1500米的电缆线,记录了世界上第一份完整人体心电图,这在后来被广泛认为是心电监护的雏形。

其后数十年间,伴随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大肆流行,心电采集和监测技术得以迅猛发展。

最早,医务人员对ECG的监测和需求,是从危重病人抢救开始的。

1933年Hooker首次进行实验动物心脏复苏,通过密切观察心脏跳动状况,来总结和判断病人的危重抢救效果。

1943年Claude Beek首次在手术室内实施电除颤,开始ECG的监测和临床应用。

1952年Zoll首次推出心脏起搏术,通过对心脏功能未完全恢复的病人进行起搏、监护,使病人得以康复。

1956年体外除颤仪问世,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的存活率。

1960年Kauwenhoven报道胸外心脏按摩有效,心脏复苏技术日渐成熟。

1960年研发的持续床边ECG监测仪,能够适时不断地监护病人的ECG状况,使得心脏病人及危重病人得以密切和连续的被观察,同时帮助医务人员能对病人的心电情况做出连续的分析和判断。

脉搏检测分析系统中基于多线程的高速串口通信

脉搏检测分析系统中基于多线程的高速串口通信
据采集模块 与数 据处 理模 块之 间 的通 信至关 重要 , 本文 对实现
程序协调工作 , 这样就 能实现 高速 串行 通信 与实时绘 图等其 它
操作同时进行 。
3 多线程技术
3 1 进程 和线 程 .
进程是拥有 自己的内存 、 文件 句柄 、 和其他系统资源的运行 程序 。单个进程 可以包含独 立 的执 行路径 , 这些 执行路 径 叫作
2 系统原理和通信方法
本系统原理 如下 : 基于单 片机的数据 采集器 以 6 7 z的采 6H
式来协调工作 。
3 2 多线 程技 术 的特 点 .
在单一线程程序 中, 代码只有一个执行路径 , 如果一个 函数 运行速度很 慢 , 整个计 算机 就会被挂 起 , 即使在 Wi 2中 Wi n 3 n ・
s mp ig fe u n y i h u s a e An y i S s m.W i a eu l y c r n z t n,man t r a a e l t au o r w p c u e r a l r q e c n t e P le W v a ss y t n l e t c rf l s n h o ia i h y o i h e d c n d a h d t m rd a it r so wi p o e s o h rW F S w i e w r e ra sd a t e i o r c s t e O  ̄ h l t o k rt e d e l h s r c mmu ia in a ih b u .A l h o t l ei l o t l n a s l td i eh h wi l a nc t t h g a d o a l t e c nr s t s r r a e e c p u ae n o o a p a ca sa d i S e s o b x a d d o r n p a td ls n t a y t e e p n e rta s ln e . ' Ke wo d y rs S g a e e tn S r lc mmu ia in Mu t h e d S n h o iai n in ld t ci g e a o i nct o l t ra y c r n z t i o

一种面向睡眠分析的USB接口脉搏监测系统

一种面向睡眠分析的USB接口脉搏监测系统

和 上位 机的 U B接 口通信 , S 把脉搏信号送入计算机存储和处理 , 实现波形还原 , 脉搏监 测。 关键词 脉搏信号 脉搏传感器 单片机 UB S 上位机
中图法分类 号
R7 . ; 429
文献标志码

睡眠 的 监 测 和质 量 分 析 已 经 成 为 评 定 一 个 人
下 : 跳每分 钟将 减慢 1 3 心 0— 0次 , 压 降低 1 血 0~2 0
毫 米汞 柱 , 吸次 数 相 对 减 少 , 呼 吸气 时 间 明显 延 长 ,
的健康 状 态 和 对 相 关 疾 病 预 防 中 重 要 的一 环 。人 的睡 眠呈现 明显 的周 期 性 特征 , 一个 睡 眠周 期 一 般 持续 9 0~10mn 要 依 次 经过 下 面 这 些 不 同阶段 : 1 i,
结 构 的分 期 主 要 建 立 在 脑 电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这 种
传统监测途径实现时需要在被监 测者 的头部 固定
多个 电极 , 正 常 的睡 眠 无 疑会 造 成 不 可 忽 视 的 影 对
响, 所得 到 的数 据往 往 不 能 准 确地 反 映被 监 测 者 正
搏传感器采集 到人体脉搏信号 的搏动过程并 转化 为同步的毫伏级的电压信号输 出, 由于脉搏信号的
关参 数 。
大器 L 4 M18中的两个 运放组 成 , 进一 步 滤 除人 体 静 电干 扰 , 且能有 效 抑 制 由于肌 体 颤 抖 、 体 紧 张 、 而 人 呼 吸颤抖 等 引 起 基 线 漂 移 。利 用 双 T网络 和 运 算 放大 器 构 成 的有 源 双 T带 阻滤 波 电路 抑 制 脉 搏 信
理电路 , 消除干扰信号 。毫伏级的脉搏信号经过 J 放大 , 信号调 理后 分为两个通道 : 一个通道经 过整

脉搏心率测试仪测试与制作报告

脉搏心率测试仪测试与制作报告

五邑大学电子系统课程设计题目:脉搏心率测试仪测试与制作院系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陈鹏讲师报告日期2013年1月脉搏心率测试仪测试与制作引言脉搏波所呈现出来的形态、强度、速率和节律等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疾病的血流特征。

本系统是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而制作的一种实用型脉搏测量仪。

采用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对人体的脉搏心率进行数据采集,得到的信号滤波放大整形后送入STC89C52单片机进行采集和处理。

单片机将采集到的脉搏心率在液晶LCD1602上实时显示出来。

本文将首先描述本设计的整体思路,然后介绍各个部分设计中的细节,最后列出完善的计算和处理方式与结果。

1.设计解析与设计方案介绍平均心率值是指一分钟内心脏实际跳动的次数,本心率测量仪是测试平均心率值,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心电测量. 即根据心电图上相邻二次波形之间的间隔时间来计算心率值; 另一种是脉搏测量。

通常心脏的跳动与脉搏的跳动是同步的, 因此只需测出脉搏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率值测量脉搏是通过记录处理脉搏传感器发出的指脉电信号来实现的。

本方案选择的比较简单直接的脉搏测量方式。

目前脉搏波检测系统有以下几种检测方法:光电容积脉搏波法、液体耦合腔脉搏传感器、压阻式脉搏传感器以及应变式脉搏传感器。

近年来, 光电检测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发展很快, 这主要是由于光能避开强烈的电磁干扰, 具有很高的绝缘性, 且可非侵入地检测病人各种症状信息。

本系统设计了指套式的透射型光电传感器, 实现了光电隔离,减少了对后级模拟电路的干扰。

采用指套式的透射型光电传感器模块对人体实行心率数据采集,采集所得信号通过放大电路模块实行电信号放大,然后信号通过滤波电路模块进行滤波(特别滤除50Hz市电干扰),再通过整形稳压电路进行整形后,得到幅值在0~5v的正弦信号,再最后将信号通过斯密特比较器NE555形成矩形波并送入单片机控制显示电路模块实现平均心率结果显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五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接触式脉搏信号检测系统设计

院 (系) 机电工程系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吴兆春 学 号 0930117112 指导教师 吴永芝

2013年 3 月 22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应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方可进行论文正文写作;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6年9月25日”或“2006-09-25”。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引起心力衰竭、冠心病、脑梗死、高血压等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因心血管病造成的死亡率和致残里逐年递增。根据世界组织年的报告: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29%。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风险和高医药费用的第一大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成了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预防和诊断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医学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生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收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用过“摸脉”作为诊断疾病的手段。脉搏波所呈现出来的形态(波形)、强度(波幅)、速率(波速)和节律(周期)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因此对脉搏波的采集和处理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1.2 脉搏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

目前已经有多种方法检测脉搏,摸脉历史最为悠久,方便快捷,但作为一般人,对脉象等的了解不足,这种方法很难检测出被测者的生理信息。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到脉搏检测上,如脉压测量方法、平面脉搏压力波形测量分析方法、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方法、超声多普勒方法、核磁共振方法、弹性腔模型方法、液体耦合腔脉搏传感器、压阻式脉搏传感器及应变式脉搏传感器等。总的来讲,这些方法有利有弊,各自应用在不同的需求上。近年来,光电检测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发展很快,这主要是由于光能避开强烈的电磁干扰,具有很高的绝缘性,且可非介入地检测病人各种症状信息。用光电法提取指尖脉搏光信息受到了从事生物医学仪器工作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本系统采用指套式的透射型光电传感器,传感器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组成。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透射过手指,经过手指组织的血液吸收和衰减,由光敏二极管接收后,接收信号的频率与人体每分钟的脉搏次数成正比,故只需将接收信号转换成脉冲并进行整形、计数和显示,就能实现实时检测脉搏次数的目的。自从1938年一种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出现以来,就显现出巨大的吸引力,它操作简单、性能稳定、无创并且适应性强,受到普遍重视。光电容积法测脉搏波是因为血液是一种高度不透明液体,近红外单色光在一般组织中的穿透性比在血液中大几十倍。皮肤内的血容积在心脏作用下呈波动性变化,当心脏收缩时外周血容量最多,而心脏舒张时则外周皿容量减小。血容积搏动使组织中血液透光率随之变化。手指组织可以分成皮肤、肌肉、骨骼等非血液组织和血液组织,其中非血液组织的光吸收量是恒定的。而在血液中,静脉血的搏动相对于动脉血是十分微弱的,可以忽略,因此可以认为光透过手指后的变化仅是由动脉血的充盈而引起的,那么在恒定波长光源的照射下,通过检测透过手指的光强将可以间接测量到人体的脉搏信号。当光源和光敏元器件置于被测部位(如手指)的同一侧(或两侧),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组织上,经折射、反射(或透射)后被光敏元器件接收。检测系统中将变化量与直流量相互分离,从而得到光电容积脉搏波。

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是引起各类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早期,尽管患者还没有感觉到症状,但是血流、血压、血管弹性、血管阻力和血液黏性等一系列心血管血流参数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能及早检测出这些血流参数的改变,并对血流特性信息进行分析,就有可能在患者还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诊断出动脉硬化和高血压这两个心血管疾病潜在的危险因素,这对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和临床数据表明,脉搏波的波形变化能反映心血管的血流参数的变化。因此根据健康人群和疾病的高发人群进行脉搏波的分析比较,就有可能诊断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人的心脏有节律性的舒张和收缩,使得血管中的血液按照一个方向不停的循环流动。心脏的舒张与收缩推动血液沿着血管流动产生了脉搏信号。大量研究发现脉搏波的传播特性与心血管系统中的很多生理数据密切相关。脉搏波是一个天然的信息源,对人体脉搏信息的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理论上讲,如果可以定性或定量的研究出脉搏波的传播特性与血液流动规律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波来诊断人体心血管参数。脉搏信号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医学信号,脉搏波信号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心血管生理状态信息。脉搏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在医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准确有效的脉搏信号检测和分析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脉搏波是一个天然的信息源,对人体脉搏信息的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理论上讲,如果可以定性或定量的研究出脉搏波的传播特性与血液流动规律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波来诊断人体心血管参数。已有研究和临床数据表明,脉搏波的波形变化能反映心血管的血流参数的变化。脉搏信号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医学信号,脉搏波信号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心血管生理状态信息,因此根据健康人群和疾病的高发人群进行脉搏波的分析比较,就有可能诊断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脉搏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在医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准确有效的脉搏信号检测和分析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研究内容 (1)熟悉多种脉搏传感器,考虑到各种因素并对脉搏传感器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基本功能是将一些物理量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 (2)脉搏信息采集方案选择 脉搏信息采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以及所得到的脉搏波形的效果 (3)采集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放大电路、带通滤波电路、电压抬升电路、单片机电路) (4)上位机的程序设计 脉搏信号的采集及数据存储和对采集存储的信号进行回放 2.2 预期目标 (1)系统能够简单快速精确的检测到脉搏信号 (2)采集到的脉搏信号能够精确的转换 (3)系统硬件电路简单而实用 3.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本文设计的脉搏检测系统使用单片机为核心器件,是因为脉搏信号的频率低,用单片机做处理器可以满足系统对速度的要求。本文设计的系统以单片机为下位机,PC机为上位机,将单片机采集的脉搏信号传给PC,通过PC对脉搏信号做相应的处理。系统原理图如图所示: 采集系统主要是由以下部分构成:脉搏传感器、信号调理器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组成。 (1)脉搏传感器:本系统采用的是一种接触式的无创脉搏传感器。该传感器输出的是模拟信号,能输出完整的脉搏波电压信号,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 (2)信号调理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电压抬升电路。 放大电路:脉搏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电压范围是:-0.1V~0.6V。需要将信号放大到合适的范围 滤波电路:滤除系统的干扰,包括放大电路的干扰以及工频干扰等,并把信号传到A/D转换器中为下一步做准备。 电压抬升电路:对输入的脉搏信号进行电压抬升。 (3)单片机:用单片机来控制A/D转换器对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以及设定采样频率、单片机的串口和PC的串口之间的电平转换电路用的MAX232芯片。 系统上电以后,脉搏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传送至放大电路,经过放大的信号通过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电路进行滤波;然后进过电影抬升电路后传至A/D转换电路。AD芯片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拟转换,同时设定采样频率等一些必要的参数;再把A/D转换后得到的数字信号通过单片机的串口发送到计算机,然后由计算机对信号进行接收并进行相关处理。

信号调理电路 脉搏传感器 人体

AD转换电路 单片机 接口电路 PC 4.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1 朱月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2第3版 2 李世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第1版 3 任为民.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5第1版 4 徐瑞庆.脉搏检测系统设计及其信号处理算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5 5 HK-2000系列集成化脉搏传感器 6 罗志昌.张松.张益民.脉搏波的工程分析与临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 沙洪.赵舒.王妍等.中医脉象多信息采集系统的研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21-24 8 彭荣修.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9 康华光.陈大钦.数字电子技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王耀南.孙炜等编著.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1 孙秉毅.于春泉.王巍等.中医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3.18(3):44-45 12 吴国经主编.单片机应用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3 马忠梅.籍顺心.张凯等编著.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4 ZHANG Qian. ZHAO Chunhui A morphological filtering approach to removing noise in ECG signal[J].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29(9):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