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卫生学)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预防措施,控制并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学、流行病学、卫生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应用。

本文将从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常见的疾病预防措施以及预防医学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首先,预防医学在维护个体和社会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疾病的预防是比治疗更加经济和有效的措施。

通过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个体的痛苦。

例如,艾滋病的预防可以通过推行安全性教育、使用安全套等措施,大幅减少病毒扩散的风险。

此外,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如心脏病、糖尿病等主要通过健康饮食、积极运动、控制体重等生活习惯的调整来实现。

其次,预防医学在传染病的控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传染病的防控变得更加复杂。

但是通过疫苗接种、加强卫生监测和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例如,我国在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方面采取了严格的封控措施,并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大大减少了疫情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此外,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群众的健康教育、卫生法规的制定执行,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例如,世界各国减少吸烟率的成功就部分得益于预防医学的干预。

此外,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也都属于预防医学的研究领域,通过加强监测和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可以减少人们身体的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预防医学在未来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预防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疾病的预防需要依靠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来实现,如医学、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预防医学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提升预防措施的准确性和效果。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在保障个体和社会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预防医学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个体的痛苦。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因素和心理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规律,以及探讨相应的卫生保健策略和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和医学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

是人们观察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受到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依靠自力更生精神能够负担的最基本的卫生保健。

初级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心职能和主要焦点,是国家卫生系统和整个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

化过程的不同时期,全方位的实话预防保健措施。

人类健康的生物、物理、化学、社会与心理等方面的治病因素。

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

中个,因接触粉尘、有毒化学物、有害物理刺激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后引起的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兵力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一类疾病。

相对稳定无需自外地输入传染源就经常发生的疾病。

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

(Psychosomatic):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一组有躯体症状,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预防均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或综合证。

analogue):生理始基是指心身疾病患者在患病前的生理特点,它决定着个体对心身疾病的易患性(vulnerabilty)及所患疾病的种类。

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供给的氨基酸。

简答:1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2生活行为因素: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缺少体育运动等不利于健康;3卫生保健因素:包括医疗、预防和康复等服务,医疗水平差、医务人员量少质差、卫生经费不足等都是不得健康的危险因素;4人类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成熟老化等。

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级预防”也称综合预防,是卫生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体现和措施,即以全民为对象,由不同层次、全方位地针对无病期、发病期和康复期各个环节,把以防病为中心的医疗预防服务搞好。

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简介

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简介

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英文)名称: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一、学科概况公共卫生是非医学领域和范畴,目标旨在通过公共政策的形成、法律法规的保证,创造一个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的环境,以达到保护、改善公众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而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领域与范畴,关注人群的健康、疾病发生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五大卫生和监督监测等手段进行人群健康的保护,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前者强调宏观政策形成和社会支持环境,后者强调卫生技术手段干预。

公共卫生起源于城市的出现,但在几千年中有关公共卫生的知识处于经验层次。

自17世纪和18世纪,为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在已经积累的知识基础上,公共卫生进入科学的定量研究阶段,学科开始形成。

17世纪John Graunt进行了死亡分布及其规律性的研究,18世纪Pierre Charles Alexandre Louis和William Farr提出一系列流行病学重要概念并将统计学引入公共卫生学;1796年Edward Jenner发明牛痘接种预防天花,使传染性疾病的主动免疫预防走上科学轨道;1848-1854年John Snow对伦敦霍乱流行的调查分析,形成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和控制的方法学基石。

同时期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和测量技术的进步使关于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也进入迅速发展阶段,Ramazzini报道了矽肺病、铅中毒等,Pott报道了多环芳烃致癌的因果关系,Bernard研究了CO中毒机制,并与Magendie 和Orfila一道奠定了职业毒理学基础;在对食物与人体的化学组成的认识之上,形成了营养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对职业场所有害因素认识之上,形成了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19世纪Louis Pasteur建立了疾病的细菌理论。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于战胜天花、霍乱、鼠疫、白喉等烈性传染病以及环境卫生、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妇幼和青少年卫生成果,人类发展并掌握了系统的公共卫生学理论及人群预防措施,而且强调政府为公众提供卫生服务的重要性,由此指导了“第一次卫生革命”。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第一章绪论预防医学的概念:预防医学是从预防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及流行病学的知识和方法,宏观与围观相结合,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分布规律,分析主要治病因素的影响,制定防制对策,实施公共卫生措施,进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学科学。

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社会所有人群,包括患者、亚健康和健康人群及其构成人群的个体。

预防医学的任务与主要内容:1 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2 疾病控制、3 健康促进、4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医学的主要特点:1 服务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2 主要着眼于健康人群和无症状患者、3 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环境、4 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及提高人群健康效益的对策、5研究方法是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三级预防概念、针对的对象、措施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和特异性预防措施;对象为特定易感人群;措施为更新健康理念、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合理营养、保护环境等第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它是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对象为无明显症状的早期患者;措施为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第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主要包括防止病残,康复医疗;对象为已确证的患者;措施为康复职业训练、家庭医学指导、心理和生理康复指导服务等第二章健康医学模式:是在人类与疾病抗争和认识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这学观点。

现代健康观: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的、身心的和社会的完美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下降的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1、环境危险因素2、行为危险因素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4、医疗服务中的危险因素第四章环境与健康环境的概念:指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其外部条件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的比较原生环境定义: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举例: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海洋深处、荒漠等与健康的关系:清洁的水、空气土壤等有利于健康;原始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多或少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次生环境定义: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举例:矿厂、房屋、风景区等与健康的关系:改造后的环境更适合人类生存,人为活动及对改造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健康人类健康效应谱p54页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概念: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方式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碘缺乏病的病区分布特点: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平原,平原高于沿海,农村高于城市;在流行区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病,以生长发育旺盛的青春期发病率最高,女性高于男性。

预防医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

预防医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

预防医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预防医学考研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医学考研专业及其相关内容:1. 预防医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这门专业主要涉及预防医学基础理论、预防医学疾病学、预防医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这门专业的学生将深入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术来指导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2.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是预防医学的核心课程之一。

该专业主要研究人群中疾病分布的规律、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措施等。

学习这门专业的学生将了解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掌握研究方法和技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3. 卫生食品学与营养学卫生食品学与营养学是预防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

该专业主要研究食品与营养的相互关系,以及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

学习这门专业的学生将了解食品安全与卫生,掌握食品检测和评价技术,能够在社会健康、营养与疾病预防方面提供专业建议与指导。

4.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专业主要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结核病、流感等)和寄生虫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的病因和防治措施。

学习这门专业的学生将学习流行病学、病原生物学、病原虫学等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从病原生物学角度研究和防控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5. 预防医学社会学与卫生教育学预防医学社会学与卫生教育学专业主要研究卫生行为与社会因素、卫生教育与健康传播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这门专业的学生将了解人群卫生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卫生教育和健康传播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在卫生宣教、健康促进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专业建议。

以上仅是预防医学考研中的一部分专业,还有其他诸如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等专业。

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专业进行深造和研究,将为未来从事预防医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预防医学主要课程

预防医学主要课程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以下是预防医学的一些主要课程:
1.基础医学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
等。

2.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3.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
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等。

4.实践课程:包括临床实习、社区卫生实习、预防医学实习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预防医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预防医学工作奠定基础。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供乡医、中医、蒙医、影像专业用)一、课程任务《预防医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乡医、中医、蒙医和影像专业的一门重要医学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医学方法、临床预防服务、社区预防服务和卫生体系与农村卫生管理等四大篇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树立群体医学的观点,即大预防医学观的观念,预防疾病,促进人群健康。

1、掌握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的主要内容。

2、熟悉卫生体系与农村卫生管理和预防医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3、具有将预防思想和具体理论运用于生活、工作等实践,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能力。

4、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配合临床医师实施防治疾病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高的群体预防意识。

二、课程目标三、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学时(理论)绪论2第一章常用医学统计方法6第二章常用流行病学方法6第三章公共卫生检测方法1第四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法4第五章卫生监督方法1第六章临床预防服务概述1第七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3第八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3第九章医院感染和药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第十章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6第十一章环境与健康概述4第十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4第十三章生产环境与健康4第十四章社会环境与健康1第十五章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1教学内容学时(理论)第十六章地方病预防与控制2第十七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2第十八章食品安全与预防食物中毒2第十九章卫生体系1第二十章农村卫生管理1第二十一章农村医疗保障管理2第二十二章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2第二十三章农村公共卫生管理2第二十四章社区卫生保健管理2合计64四、教学内容和要求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一、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概念熟悉2二、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基本观点熟悉三、预防医学发展简史熟悉绪论四、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掌握理论讲授五、医学模式的演变及现代医学模式熟悉多媒体演示六、疾病的预防措施掌握某七、乡村医生在三级预防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某八、乡村医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和意义了解第一节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1一、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二、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熟悉一、常用相对数熟悉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某二、率的标准化法了解某三、率的抽样误差和总体率的估计了解某四、卡方检验了解第一章第四节统计图表的编制理论讲授2常用医学统一、统计表掌握多媒体演示计方法二、统计图掌握某第五节计算机在卫生统计学中的应用1一、SPSS了解二、E某CEL 了解第一节流行病学概述1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熟悉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三、流行病学的用途熟悉第二节疾病分布的描述2一、疾病的三间分布掌握二、疾病的流行强度掌握三、描述疾病分布常用指标掌握四、疾病的三间分布描述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熟悉第三节现况调查1一、现况调查的种类熟悉二、现况调查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熟悉第二章某第四节个案调查理论讲授2常用流行病一、个案调查概念了解多媒体演示学方法二、个案调查工作步骤了解三、个案调查工作方法了解某第五节暴发调查一、暴发调查概念了解二、暴发调查的工作步骤了解三、暴发调查的工作方法了解第六节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简介一、病例对照研究熟悉二、队列研究熟悉某第七节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简介一、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定义及原理了解二、实验流行病学的特点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疾病原则了解四、实验流行病学的分类了解第二章第八节流行病学的偏倚及其控制理论讲授常用流行病一、偏倚的概念熟悉多媒体演示学方法二、偏倚的种类熟悉三、偏倚的控制方法熟悉第一节公共卫生监测概论1一、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与特征熟悉二、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熟悉某第三章第二节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和方法理论讲授公共卫生监一、公共卫生监测的步骤了解多媒体演示测方法二、公共卫生监测的内容了解三、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了解四、我国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简介了解第一节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2一、健康相关行为掌握二、行为改变理论——知信行模式熟悉第二节不良健康行为的干预理论讲授2第四章一、吸烟的干预熟悉多媒体演示健康教育与二、酗酒的干预熟悉健康促进方法三、吸毒的干预熟悉四、赌博的干预熟悉第三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概述一、健康教育掌握二、健康促进掌握第一节卫生监督的概念、功能及作用1一、卫生监督的概念熟悉某第五章二、卫生监督的特征熟悉理论讲授卫生监督方法三、卫生监督的作用熟悉多媒体演示第二节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一、依法行政原则熟悉二、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熟悉三、以事实为依据原则熟悉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第三节卫生监督的基本内容一、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了解二、卫生技术人员的卫生监督了解三、传人病防治的卫生监督了解某第五章四、职业卫生的卫生监督了解理论讲授卫生监督方法五、食品卫生的卫生监督了解多媒体演示六、其他卫生监督了解第四节卫生监督的基本工作方法和程序一、基本工作方法了解二、基本工作程序了解第一节临床预防服务定义及内容1一、临床预防服务定义了解第六章二、临床预防服务内容及原则了解理论讲授第一节传染病的概述3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掌握第七章二、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因素掌握理论讲授传染病的预防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多媒体讲授与控制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掌握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掌握第一节心脑血管疾病1一、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掌握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掌握第八章第二节恶性肿瘤理论讲授慢性非传染性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掌握多媒体演示疾病的预防与二、恶性肿瘤防治措施掌握控制第三节伤害一、伤害的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掌握二、伤害的防治措施掌握三、伤害预防的干预措施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第一节医院感染1一、医院感染概念与特点掌握一、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掌握二、药源性疾病的防制熟悉第一节膳食的平衡与营养2一、合理营养的概念及要求掌握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掌握三、食谱编制了解第二节营养调查与膳食指导1一、营养调查内容与评价了解第十章二、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导熟悉理论讲授平衡膳食与合第三节营养失调性疾病多媒体演示1理营养一、营养失调概述熟悉二、心脑血管疾病营养治疗掌握三、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治疗掌握四、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治疗掌握五、糖尿病营养治疗掌握六、肿瘤营养治疗掌握七、肥胖病营养治疗掌握第一节环境的概述1一、环境的概念掌握二、自然环境熟悉三、社会环境熟悉第二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1第十一章一、生态系统掌握理论讲授环境与健康概述二、生态平衡熟悉多媒体演示三、人与环境的关系熟悉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熟悉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掌握第一节大气环境与健康2一、大气的物理性状与健康熟悉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熟悉三、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熟悉第二节水和饮用水安全2第十二章一、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熟悉理论讲授生活环境与健康二、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熟悉多媒体演示三、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掌握四、饮用水的卫生评价掌握五、水环境的治理与防护了解六、生活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熟悉第三节土壤污染、地质环境与健康一、土壤污染与健康熟悉二、地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了解某第一节农业生产的劳动卫生1一、传统农业生产的劳动卫生了解二、现代农业生产的劳动卫生了解第二节乡镇企业劳动卫生1一、生产性粉尘与尘肺掌握第十三章二、物理因素及其危害了解理论讲授生产环境与健康三、化学因素及其危害了解多媒体演示第三节职业性危害2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熟悉二、职业病的概念与特点掌握三、职业病的分类了解四、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掌握五、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熟悉六、职业病的预防措施与职业健康监护掌握第一节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1一、社会心理因素了解二、心身疾病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第二节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某第十四章一、吸烟了解社会环境与健康二、酗酒了解理论讲授三、不良的饮食习惯了解多媒体演示四、缺乏体力活动了解五、滥用药物和吸毒了解六、性滥交了解七、赌博了解第一节计划免疫1一、计划免疫概述了解二、计划免疫程序熟悉第十五章三、扩大计划免疫熟悉理论讲授计划免疫和预四、计划免疫注意的问题熟悉多媒体演示防接种第二节预防接种一、预防接种的种类和免疫制剂熟悉二、预防接种的途径和方法了解三、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熟悉第一节地方病概论2一、地方病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二、地方病的分类了解第十六章三、地方病的特征熟悉理论讲授地方病预防与四、地方病的流行情况了解多媒体演示控制五、地方病的防治措施掌握第二节常见地方病与预防控制一、碘缺乏病及其防制掌握二、地方性氟中毒及其防制掌握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2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了解某第十七章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与分级了解理论讲授突发公共卫生第二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理了解多媒体演示事件的预防与一、应急反应和处理的基本原则了解应急处理二、应急反应处理的一般程序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第一节食品卫生2一、食品污染概述熟悉二、食源性疾病及预防掌握三、食物中毒掌握第十八章第二节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理论讲授1食品安全与预一、食物中毒调查了解多媒体演示防食物中毒二、食物中毒的处理了解第三节食品安全1一、食品安全概述了解二、食品安全评价体系了解第一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第十九章一、概述了解理论讲授卫生体系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容了解多媒体演示第二节我国的卫生体系一、卫生体系的基本概念熟悉二、卫生体系的基本组成熟悉第一节农村卫生管理概述1一、农村卫生管理的含义了解二、农村卫生管理的内容和对象了解三、农村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服务模式与管理方法了解第二节农村卫生组织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某第二十章一、农村卫生组织管理体制了解理论讲授农村卫生管理二、乡镇卫生院的内部运行机制了解多媒体演示三、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了解第三节农村卫生资源管理一、农村卫生资源管理概述了解二、农村卫生人力、财力资源管理了解第四节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一、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概述了解二、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主要内容了解三、卫生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评价了解第一节医疗保障制度概况2一、医疗保障制度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二、医疗保险了解第二十一章三、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了解理论讲授农村医疗保第二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多媒体演示障管理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基本程序了解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措施了解第一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概述2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政策熟悉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熟悉第二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的目标指标与第二十二章管理程序理论讲授农村初级卫生一、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和指标了解多媒体演示保健管理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程序了解第三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的评价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评价方法与步骤了解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评价的指标与内容了解第一节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概述2一、基本概念了解某第二十三章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与管理了解理论讲授农村公共卫生三、计划免疫管理了解多媒体演示管理第二节农村改水改厕一、农村改水了解二、农村改厕了解第一节社区卫生保健的概念与特征2第二十四章一、社区卫生保健的概念熟悉理论讲授社区卫生保二、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特点熟悉多媒体演示健管理某第二节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一、居民健康档案的类型了解二、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方法了解合计62五、大纲说明(一)、适用对象与参考学时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乡医、中医、蒙医和影像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64学时。

《预防医学》简答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预防医学的内容。

答:a环境与健康b营养与健康c人群健康的研究方法d疾病控制与健康促进2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答:a环境因素b生活行为因素c卫生保健因素d人类生物学因素3简述初级卫生保健的意义?答;含义是: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而又受到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通过个人和家庭的充分参与而到达普及,其费用是国家和社区依靠自力更生和自觉精神在各个开展阶段上有能力担负的。

初级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心职能和主要焦点,是国家卫生系统和整个社会开展的组成局部,是个人、家庭和社区与国家卫生系统保持接触的第一环,它使卫生保健尽可能接近于人民生活和工作场所,是卫生保健进程的首要步骤。

4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有那些?答: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包括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多个方面。

基本内容有8项:a增进必要的营养,供应足够的平安饮用水。

b创立清洁卫生的环境。

c开展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工作。

d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e地方性疾病的防治。

f针对主要卫生问题开展健康教育。

g常见病和常见伤害的有效处理。

h提供基本药物。

5如何理解健康的新概念?答:健康的新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健康是动态的概念,即健康研究的内容是一个从最完善的体魄到逐步受到损害,以答题要点:各种慢性病患者都必须完成3大自我管理任务:①所患疾病的医疗和行为管理(如按时服药、加强锻炼、就诊、改变不良饮食习惯);②角色管理(维持日常角色,做家务、工作、社会交往);③情绪的管理(愤怒、对未来担忧、挫折感和偶尔的情绪低落)。

要帮助慢性病病人完成3大自我管理任务,病人必须掌握5种基本自我管理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决策技能、寻找和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技能以及目标设定以采取行动的技能。

2、试述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答题要点: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策略:(1)制定并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2)强化环境管理,依法进行监督;(3)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4)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5)加强环境与健康的研究和环境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绪论 一、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卫生学的发展简史 三、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目标与三级预防策略 四、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五、学习卫生学的目的

•健康:WHO提出的健康概念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

疾病和虚弱。 •健康的内涵包括:

(1)一般的安宁状态,可以过正常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 (2)自我感觉良好。发自内心的良好感觉是健康的基准,比之本人所处环境对健康影响更为重要。一个残疾者外表上虽然异于正常人,但能够按自己的身体特点克服种种困难,做些对人民有利的工作,而与一个体格上健康,却终日郁郁寡欢者相比,在某种意义上讲,前者是健康人,而后者是病人; (3)个体对环境中各种因素有调节和适应能力; (4)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

• 基础医学

•现代医学 临床医学

• 预防医学

一、卫生学 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卫生学(Hygiene)是在¡°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指导下,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

关系,阐述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研究对象: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

•研究任务:揭示病因,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与分布的规律,评价预防疾病,促进

健康措施的效果,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的原则等。

•环境通常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卫生学研究的环境以自然环境为主。自然环境可进一步分为:生活环境和职业环境。

•环境由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环境介质:大气及室内空气、水体、土壤(岩石)、食物及包括人体在内的一切生物体。

•环境因素是指介质中被转运物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成分。可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

素和生物因素。 二、卫生学的发展简史 萌芽时期:东方:《左氏春秋》中记有¡°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土薄水浅,其恶易觏¡±西方:希波克拉底也提出医生不仅要治疗疾病,还要注意研究气候、空气、土壤、水质、居住条件等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这时的卫生学还停留在个体摄生阶段。 18世纪60年代以后: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导致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恶化,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流行,通过采取一些群体预防的措施(如免疫接种、隔离消毒、检疫监测、消灭病媒动物、处理垃圾粪便、重视食物和用水安全)使这些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促使卫生学发生很大进步。 20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发展,导致除生物性污染以外的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日益加重,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卫生学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提出综合性预防对策和措施以预防疾病,促进公众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1948年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国际间合作和交流得

以实现和发展。WHO的目标是¡°使所有的人都尽可能地达到最高的健康水平¡±。

•我国卫生工作战略目标: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本质含义:“公平享有”,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支付能力等,都应该享

有同等权利。

•1970年,美国女性肺癌调整死亡率为6.3/10万,1973-1979年 宣威县女性肺癌调整死亡率为

25.3/10万,该县内肺癌高发区(包括城关、榕城、来宾公社),肺癌调整死亡率高达126.06/10万。全国男性肺癌死亡率6.82/10万,女性为3.20/10万。 五、学习卫生学的目的 1.学习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概念,掌握影响健康的各种环境,充分认识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2.树立预防为主思想,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有关问题。 3.掌握作为全科医师应具有的预防疾病、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机能 ,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生物圈(biosphere):有生物体存在的地球表层。范围大致包括了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环境分类: 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1.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 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由于地球结构的原因,造成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一地区的水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长期饮水、摄食后,导致体内出现相应元素的过多或过少, 最终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这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故又称为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2.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 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1972年6月5日,世界上11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云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联合国

在这里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共同讨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它向全世界所有人发出郑重告诫:"如果人类继续增殖人口、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肆意污染和破坏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必将出现资源匮乏、污染泛滥、生态破坏的灾难。根据这次会议的建议,同年召开的联合国第27次大会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疯牛病 最早出现在英国,从1985年4月到2004年4月的20年间,这种病迅速蔓延,波及

世界其他国家,如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德国、日本和美国等。2001年9月22日,日本确认了首例亚洲疯牛病,继而美国也发现首例。疯牛病全称¡°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在人类中的表现为可-雅病,患者脑部出现海绵状空洞,其症状是全身瘙痒,烦躁不安,进而导致记忆丧失,身体功能失调,神经错乱,麻痹,最终痴呆直至死亡,病死率几乎为100%。疯牛病的感染途径是吃受感染的牛肉及其制品。目前仍无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科学家发现SARS病毒的S基因序列与果子狸携带的SARS

冠状病毒的序列高度同源。 •艾滋病 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的传染病,

死亡率61%,有专家认为艾滋病可能起源于中非,因为检测发现中非绿猴中30%-70%携带有类似艾滋病的病原体。而冻存的中非和喀麦隆人血清中查出康艾滋病病毒的抗体。

•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渐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

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此作用称为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

DDT农药在环境中的富集作用 •环境状态 环境中浓度(PPM) 浓集系数(倍)

•海水 5.0×10-5

•藻类植物 4.0 ×10-2 8.00 ×102

•鱼类 2.07 4.14 ×104

•水鸟类 75.50 1.51 ×106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物质的统一性(P12) (二)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如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由于低氧环境的影响,机体从环境空气中吸入的氧气远远低于平原地区的居民,但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产生一些适应性改变,如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多。使机体的内环境与外界条件相适应,并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 (三)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基因组计划(EGP),研究环境暴露与疾病的相互关系。

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 6.土壤沙漠化 2.臭氧层破坏 7.大气污染 3.生物多样化减少 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 4.酸雨蔓延 9. 海洋污染 5.森林锐减 10.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体现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有害物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因子)进入环境后,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恶化,可对人群或生物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危害称为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pollutant)。

(二)生活性污染: 主要是生活性¡°三废¡±,即污水、垃圾、粪尿。白色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问题日渐突出。 (三)其它污染:交通运输工具使用产生的噪声、振动和各种废气;电磁波通讯设备产生的微波和其他电磁辐射波,医用和军用的原子能和放射性同位素机构所排放的的各类放射性废弃物和飘尘;自然灾害所释放的大量烟尘、废气等。

(二)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量(LOAEL) 是指在设定的暴露条件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指标观察到一种物质引起机体的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等产生有害变化的最低剂量. (三)未观察到有害作用量(NOVEL) 是指在设定的暴露条件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指标未观察到一种物质引起机体的形态、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