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各高校在推进自身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制度分析理论,充分反思与借鉴现有制度,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营造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高校办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塑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制度背景。

[关键词]制度分析理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创新

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是贯穿于高校建设与发展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规模拓展的时代浪潮下,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着一场深刻而严峻的变革。然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也缺乏生命力和活力,亟待创新与完善。因此,在引入制度分析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对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路径进行深入探索,对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制度分析理论

制度分析理论,主要以制度的产生及演变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制度建立与实际行动、组织管理形式、制度变迁路径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一系列配套的解决方案。将制度分析理论应用于不同的学科或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形成了诸多理论成果。其中,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和组织社会学领域的制度分析理论共同构成了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分析与路径探索的理论支撑框架。因此,笔者对上述两项理论成果进行简要论述。(一)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制度分析学说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分析方式,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在制度分析学说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teinBVeblen)和约翰?洛克斯?康芒斯(https://www.360docs.net/doc/da2576955.html,mons)于19世纪末提出的传统制度经济学说将制度视作“普遍存在着的社会性习惯”。凡勃伦认为制度一般以非正式规则的形式存在;而康芒斯则侧重于对法律制度的强制性作用的

分析与研究,认为制度可以以正式规则的形式存在,二者均反映了当时美国主流的经济生活状态。20世纪60年代初,以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H.Coase)和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基本性质与功能属性进行剖析,揭示了制度的起源、演变路径,以及不同制度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学效应。在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所取得的诸多研究成果中,以制度变迁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为主。其一,制度变迁理论。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实质就是主体为实现一定的创新目标或工作任务而对制度模式或制度结构进行重新调整的行为。制度变迁的全过程包括制度替换、制度交易、制度创新等,旨在提高制度实施的高效性和科学性,追求制度建设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动态平衡。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变迁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制度变迁实际上就是完成低社会效益的管理制度与社会效益更高的管理制度之间的替换,从而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实施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其二,路径依赖理论。著名经济学家大卫?保罗在其所著的《技术选择、创新与经济增长》中提出了路径依赖的基本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讲,路径依赖理论可被视作制度变迁理论的延伸和发展。路径依赖作为一个经济学术语,其实质内涵与物理学领域中的“惯性”定义相类似,它主要描述了人们在过去的选择及结果对现在乃至将来的巨大影响力。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的现实路径存在着对过去制度体系的依赖性和类比性特征。也就是说,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所做的重大决定和制度方向上的选择,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历史因素的巨大影响。(二)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制度分析理论除了可以运用于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中,也被许多学者用于阐释组织社会学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和问题。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主要从制度环境的角度对影响组织行为和组织现象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索组织社会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其中以合法性机制理论和组织趋同理论为代表。其一,合法性机制理论。合法性机制的概念最早由学者帕森斯提出,是一种以规范并强制组织内部达成观念性共识为主要目的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强调制度分析机制的合法性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法律法规限定下,将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组织形式与制度观念转化为规范组织及个人行为的观念性因素。其二,组织趋同理论。基于制度的合法性机制对组织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在组织内部出现了普遍的趋同现象,即不同组织间存在相同的环境认同感,并采取相似的组织结构和具体措施。另外,

不同组织在强迫性机制、模仿学习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的影响下能够避免制度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动荡,进而提高组织工作效率与生存能力。

二、教学管理制度案例分析

基于对制度分析理论的概述,结合高校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滚动竞争制、教学督导制、学分制等典型个案进行分析。(一)滚动竞争制。滚动竞争制虽然在制度内容和实施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难以贯彻落实,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其一,滚动竞争制缺乏制度合法性的支撑。现行的法律法规均有条目明确指出: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应在相关法律法规限定的背景下进行管理和使用,滚动竞争制所采用的费用增减机制与教学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之间存在冲突,缺乏制度合法性。其二,运行滚动竞争制所需依托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场经济体制是滚动竞争制度的重要制度环境之一,市场交易法则和市场经济活动对高校的学风建设乃至滚动竞争制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二)教学督导制。首先,教学督导制的设置与合法性机制的基本思路相吻合。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院校办学规模的空前扩大,对高校固有的规模———效益平衡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教学督导制度的设立无疑对目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做出了修正。其次,教学督导制是教学管理制度环境变迁的产物,高校教学督导组织形式与制度环境变迁路径相吻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三)学分制。学分制度作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会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环节产生影响,还会波及院校的招生计划、教学科研工作、人事及财务等多个方面。因此,任何一项规章制度方面的欠缺都会导致学分制难以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效推行。

三、基于制度分析理论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路径

在制度分析理论视野下,为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创新,高校应当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营造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一)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自主学习制度,增加教学环节的自由空间。目前,高等教育院校存在选修课程比例偏低、学生自主选课受限等问题,为实现教学管

理制度的创新与教学培养计划的改革,需要切实控制必修课程所占比例,扩大任选课程占比,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开设跨专业、跨领域的选修课程,建立起跨学科、跨年级、跨院系的选课制度,保证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选课的权利,促进不同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发展。其次,重视并保护教学管理模式的弹性。高校要对学生及教师的个体化差异予以重视,鼓励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重视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和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塑造一个时间弹性更大、自主权限更宽的制度环境,推行以弹性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再次,明确区分制度变革与观念变革的范畴,实现教学管理理念上的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某一教学理念、教学思路的具象化,通常情况下,教学管理观念上和思路上的变革会转变为教学管理制度变革的先决条件,并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在探索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路径时,要重视与之相伴的教学管理理念层面的更新。(二)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制度履行主体应明确认识并深刻理解工作职责与岗位制度。就教学管理制度而言,在对具体工作制度进行设置时,应妥善处理好其与平行机构和下级机构之间的关系,继而明确组织机构内部之间的关系和职权划分。其次,在组织制度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组织机构的本质特征与个性化特点,为教学管理目标的达成与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制度保障。高校作为集学科设立、教学工作、组织管理等多重组织身份为一体的矩阵机构,应该将院校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绩效目标充分糅合。最后,由于高校内部成员之间的个性化特征较为明显,因此院校办学活动的正常推进,不仅需要岗位工作制度的规范化限制,还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奖惩激励制度的辅助作用。为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应当制定一套合理的奖惩激励制度,采用能够满足教师群体心理需求的激励方式替代传统的物质奖励形式。(三)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认为,立足于组织合法性机制上的制度建设更能适应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所处的观念环境和制度背景。简言之,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中,需要服从组织社会学制度学说提出的“合法性机制”。首先,要充分考量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中存在的与国家规范性文件相违背的部分予以改正或清除,在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下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其次,明确划分教学工作管理者及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界限,明确二者之

间的法定义利关系。在教学管理制度的设置过程中,应妥善处理院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权与在读学生的受教育权之间的关系,保障学生的教学管理参与权和院校重大决策知情权。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操作中,避开与法律规定相冲突的内容和行为,确保教学工作管理者在法律保障范围内开展工作。最后,对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理。换言之,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与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深入贯彻以学生权益为中心的思想,确保学生在受到院校处罚时享有申诉权,同时不会因此被加重处罚。(四)营造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即以生产、交换、分配等工作环节为立足点的社会基本政治背景与基础法律规则。制度变迁理论学说提出,制度的设立与运行路径受到其所处背景环境的影响;同时,制度环境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改变。伴随着相关政策的调整,制度环境亦会出现与之相应的变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理建设与可持续运行均以健康有序的制度制定环境为依托,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建设的现实背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环境建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塑造与现代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变迁路径相一致的意识形态。良好的意识形态对制度的有序安排,尤其是对教学管理制度的实际落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需要依托于与制度变迁路径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塑造工作。一方面,要在全社会树立起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学管理观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院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对现代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其二,建立起与现代高等教育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解决不同体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还需要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有效的工具。严谨有序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各种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工作中,不仅需要对现行的《高等教育法》进行补充与完善,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法律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其三,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发挥政府工作职能转变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二者的合力,建立政教协同发展新模式。从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宏观角度上看,为建立公正合理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环境,需要政府完成由“全责”政府向“限责”政府角色的转变。即政府对高校教学工作的调整和干预应由强制性调控转变为保障性调控,具体调控手段应完成从单一式、依赖性、强制化向多维化、综合性、引导式的转变,从而使高校

的办学工作拥有更大的决策空间和管理权限,使其能够充分结合院校办学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田志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逻辑与实践路径[J].教育评论,2017,(12).

[2]周加灿,郑雪琴.影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7,(12).

[3]王甜甜.基于心理契约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

[4]杨妍,李立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05).

[5]蒋锦健.信息化平台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7,(05).

[6]郑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开放性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

教育教学管理规定

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校管理,调动广大教职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益,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教育教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和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全面管理的原则。 教育教学工作系统中的每一成员都要参加管理,也要接受管理;创造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在管理之中。 2、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化原则。 教育和教学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质量要求,做到工作制度化,程序规范化,质量指标化。 3、程序化管理原则。 系统上坚持校长——主任——教研组——备课组(含班主任)——教师各自为一独立单元又逐级负责。每个层级的工作中都要坚持:计划——实施——检查——验收的基本程序。 4、及时总结经验处理教育教学事故的原则。 对经验要实事求是,及时善于总结;对教育教学事故要查明原因,及时补救,追究责任。 二、层级责任制度

1、校长:领导教育教学管理的全面工作。学期初下达年级和学科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质量指标,并提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措施。期中、期末主持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在行政管理上直接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2、教导处:教导主任对校长负责并协助校长领导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组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政教处:督促检查班主任工作及德育工作情况,创新思维,勇于探索,改进工作在行政管理上对校长负责。 教务处:认真完成主任交办的各项工作,积极建议,开拓创新,勤奋工作。编辑有关资料及填写成绩报告单。 3、教研(年级)组长: 督促指导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按照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和学校的阶段科研目标,制定学期(或学年)工作计划,活动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组织单元质量验收,检查单元教学措施执行情况并负责向主任报告,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开展科研工作,指导、收集、整理阶段性科研资料,做好书面总结。年级组长根据学校要求制定年级组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年级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具体方案。 4、班主任:负责本班全部德育、学习管理工作。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学习钻研教育教学,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指导工作。指导学生学习,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学辅导,填写班级成绩汇总报告单。 5、任课教师:必须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关心所教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严禁体罚和变向体罚学生。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学

论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

论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 摘要: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贯彻实施者,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执行能力和决策水平,对学校教学中心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从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建设,学习能力建设,管理能力建设探讨了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教学管理;政治素质;学习能力;管理能力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贯彻实施者,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中担负着重要职责。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参加教育教学管理培训班、实地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习提高,增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素养、执行能力和决策水平,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素质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主要分布在二级学院(部),工作中应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深入贯彻勤政廉政的工作作风,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教学管理工作无小事的理念,认识到由于自己工作的疏忽将给学校、学院教学工作带来的严重后果。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管理水平和执行力,努力提高为师生服务的水平。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提倡电灯精神,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进一步树立开拓创新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和服务意识,摆正心态,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乐趣,尽量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学习能力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应坚持学用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当前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研讨问题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真正把学习日常化,拓宽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校品位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副校长王前进 学校的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而最主要的是对教师的管理。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有一个相对紧张而又活泼的工作环境,创造性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主要任务。上世纪90年代开始,借用企业管理的经验,量化管理的模式逐渐在学校得以确立和推广。量化管理利用学校的财力,把教师的待遇跟其工作表现挂钩,量化的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依据,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名誉和经济利益。十几年的实践证明,量化管理对于规范学校工作规程,提高教育质量,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量化管理确定了教师所应承担的基本教育教学任务,确定了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岗位。在量化管理实施之前,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部分老师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讲价钱,甚至极力推托本应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到底需要多少教师,各学科教师的调配是否合理,无法确定。实行量化管理,学校的经济分配和荣誉向愿意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倾斜,满工作量和出满勤的比例大大提高,由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岗位得以基本固定,有利于定编定岗,也最大的发挥了教育资源的效用。 二、实行量化管理,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更为规范。量化管理对计划、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数量上有了具体的规定,使教育教学活动更精确更严密。过去教学无计划,上课无准备,作业无批改,考试无讲评,期末无总结的“五无”现象得以彻底清除。确定了教学常规和检查制度,改变了学校管理的无为状态和教学的随意无序状态。 三、量化管理使教师的工作有了比较的标准,在评优晋级当中有了较为客观的依据,起到了奖勤罚懒的作用,确实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没有量化指标之前,评优晋级凭资历、凭人缘,评选结果出来之后教师不满意,各说各的理,学校管理者无法解释说明;有些人因以往一年的成绩就年年要优要先。量化管理使教师自己知道一年当中做了哪些工作,和人家比做得多还是做得少;又因为是每年一度的考核,所以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努力工作。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量化管理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量化管理强调了量,而忽略了质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常规检查当中,经常发现这些情况:有计划,但是项目不齐全;有备课,但是非常简单,缺少要素;作业有批改,但多数是查;有总结,但既没教学心得,也无努力方向,有的甚至100字都没到,显然是敷衍了事。但是根据量化管理方案“算先进”时对这种情况却无可奈何。 二、量化管理没能够解决学科之间的差异和平衡。按照目前的课程标准和学校各学科的配置,上两个班的语文英语和上三个班的理化是等同工作量,但在按课时取酬的方案里,语文一个课时等于理化1.2课时,教师认为是学科歧视,各学校在讨论方案时都很尖锐的提出这个问题,而学校管理者却不能给出有力的解释。 三、量化方案一般只计算课内的工作,对于大量课外的工作没能计算进去,以致相当一部分教育教学工作无人积极去做。学校大量的工作是不计课时也无法量化的。比如说对学生的课外指导,个别指导,家长学生访谈,学科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社团的组建和指导等等。因为不计课时所以教师不去开展这项活动,甚至学生送来的、不是教师布置的练习,教师也不愿花时间看,严重损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文艺代表队的培训、早操课间操的组织,教师认为没有达到他认同的课时就很难认真操作。反过来说,量化方案当中不可能把学校工作的所有方面都包括进去,都加以量化。 四、由于量化方案注重考查结果,不强调过程,容易导致教师的短期行为和弄虚作假行为,而这种行为对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是非常有害的。只看考试成绩,于是在离考试还有几周就开始复习,反复做题练习,进行猜题押题;把最容易得分的题严格训练,人人过关,比如语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总结【精选】

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就是要教育好学生,一年的教学已经结束,那么就需要写出一份教学管理工作总结。下面是的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一、统一教师思想,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为工作中心。 利用区期中质量调研分析机会,进行区内乡镇校学科对比,让我校教师清醒地认识到:绝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簿上,我校曾经的辉煌只属于过去,未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空谈只会误人子弟,实干才能创造辉煌。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智慧育人,智慧教学,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为每天必想必干的事情。 二、教学管理力求规范务实。 教学管理要得理得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适得其反。 1、课程管理严落实 教导处对照学校“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个人小课表”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与当面指正,此举有效地保障我校能够严格按照省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要求,开齐学科门类并上足学科课程。同时,实施“校长室请假—教导处调课—代课人签字—调课人补上”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在有教师请假的情况下班级课程的落实。 2、规范强化“五认真”。继续以备课、作业为着力点,完善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作业与辅导三环节的实施与管理。课前教学设计抓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三点。制定了我校青年教师电脑备课方案,并对照方案进行检查。期中根据学科成绩与平时的教学工作实绩评选出优秀学科教师,由学科组进行优秀学科教师五认真展示。 3、着力抓好学生的“学习规范”教育。 全校每周一的第一节课都是班会课,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学习规范”等常规教育。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课、及时复习等事情。出台了晨读与午练规定,并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及时与班级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4、利用学科质量调研,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教学得失,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与工作措施。上半学期进行了校内二年级语文和数学的学科质量调研,利用区期中质量调研练习题进行了全校性的一次调研。调研后都组织学科老师进行客观的、务实的考情分析,是自己责任的,绝不推诿,是学生或者家长原因的,也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的。 5、利用省小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契机,集中进行四年级薄弱学科质量的提升工作。 三、反思 区教学检查反馈评价得分低,区抽检学科成绩位序不靠前,一改以往我校教学工作处处

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方法

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方法 摘要: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结合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研修方式、德育教育、教师管理等方面创新工作方法,提出新的工作思路。 一、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新研修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创新德育理念,提高德育实效 四、创新管理理念,增强教师幸福感 内容: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转向创新发展。只有高度重视和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抢占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2002年新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了。教学在升学和素质教育的夹缝里寻找着自己的出路,教学管理工作繁杂而且责任重大,一方面要承担升学率的压力,学生、家长、政府主管部门、社会舆论都非常关注高中升学率和实际录取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要贯彻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十余年来,我们付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你真正进入校园,却发现学校不大,有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教师多数还是以考为纲,填鸭式教学,可以说教师士气依然低迷,学生负担仍旧沉重。因此,只有创新教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在满足社会对教育的期望的前提下,实现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一、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让课堂成为有感情、有激情、有热情的高效课堂。当今社会环境变化很大,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高。现在的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那种盲目接受,绝对俯首帖耳的学生已经不多见。如果教学活动没有感情、激情和热情,就不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也会抵触的心态来上课,以懈怠的态度对待学习,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就会做很多无用功,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 学校要筹划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行高效课堂。具体操作方法是,规范教学流程,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规范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如教师讲授时间、学生探究活动时间,课堂练习时间等。探索实验“五个一”激情课堂,即在一堂新授课上要有一次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真正与学生的社会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次学生探究活动、一次深度思维、头脑风暴(给学生一次深度思考的机会),一次师生共鸣的课堂教学高潮(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解决疑问实现,也可以通过思想教育实现)、一次欢声笑语。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形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一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兴奋点。 开展激情课堂教学竞赛和评课活动,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评比。将激情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下去。 提高教学效率,讲、训、练三个环节相结合。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对考试范围内知识点进行梳理、汇编,确定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分为难、中、易三个程度)。组织学科教师搜集整理习题,针对每个知识点形成点对点习题库。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习题。 二、创新研修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大学教学管理规范

大学教师教学管理规范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在教学和教学改革中起着主导作用。为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使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特制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一、教师的基本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2、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团结协作,教风严谨,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3、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及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4、认真学习高等教育理论,了解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二、任课资格 任课资格要求: (1)课程的主讲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或获得研究生班毕业以上学历资格者,须降低条件者,由教研室主任审试并报请院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执教主讲。 (2)青年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

(3)没有从事过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的教师,须有半年以上的备课时间熟悉所主讲的课程,并经过试讲后方可执教。 (4)实行助教制度。没有高等学校教学经验的教师,正式执教前必须由教研室指定;跟随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从事半年以上的助教工作。指导助教的教师要关心、负责助教的业务进步,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指导计划。 三、备课 1、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明确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2、课程教学大纲应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由教研室负责起草,经院审定通过,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执行中基本内容一般不能擅自更动。教师应熟悉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 3、任课教师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理论和技能,明确重点、难点,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资料,能够统览学术动态,做到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写出较详细的备课笔记。要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

浅谈学校后勤工作的创新管理

浅谈学校后勤工作的创新管理 学校后勤管理是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采取一系列特定的管理行为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人、财、物的功能,以实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当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绿化和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基建和维修、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管理、生活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师生的医疗保障服务、财务管理和后勤人员综合素质教育等等。由此可见,学校后勤工作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行的,具有教育和经济两重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后勤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学校后勤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学校发展进行服务。 一、加强后勤队伍建设 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决定了其后勤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后勤工作是学校的大窗口,后勤人员不仅经常与教师进行接触,并且和学生的交往也较为频繁,其品德很自然的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若要对后勤管理进行规范与创新,则必须进一步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后勤队伍的建设,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后勤管理的作用,在思想上重视后勤工作,重视后勤群体的凝聚力。要在学校中形成尊重后勤人员劳动的舆论倾向,同时还要努力改善后勤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使其能够安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有助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其次,在选拔后勤工作人员时,应按需设岗,岗位公开,实行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双向选择,选择政治思想素质高,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热爱后勤工作,掌握一定的有关后勤管理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热情和决心的人员,择优录用,充分调动全体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创新教学管理思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管理思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余小晓宗 ——社坛镇中心校创新理念提质增效工作交流材料 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的生命线,而科学、完善的监控和管理体制则是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我们学校一直坚持“让每个人都能愉快地得到发展”的理念,发扬“用勤奋经营自己”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创新教学常规管理运行机制,使得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学校的内部管理历来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机制是否合理、管理渠道是否畅通、管理举措是否扎实有效,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益的高低。为此,我校实行处、科室领导分管制、年级组长负责制。年级分管领导负责分管年级教师的常规考核、教学研究、学生管理等工作。年组长负责指导本年级的学科教学、集体备课等工作。学校教导处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协调、控制和评估。管理中心的下移,减少了管理环节,更好地适应了各个年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激活了年级的活力和创造性。 另外,我校还注重打造团队精神,打好集体协作战,变“个人创优”为“集体创优”。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场集体协作战,必须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我们改革教师工作评价机制,推行“捆绑式”考核奖惩制度。具体做法是:推行两个责任制,即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整体教育教学目标责任制和以学科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目标责任制。班级责任体实行导师制,每月召开一次学情分析会,分类会诊,因材施教,让任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由原先的一人独管变为现在的多人齐管;有效分解班级协作组整体目标,使每位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特定的承包学生群体,增强了责任体成员的责任感,密切了成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了班风、学风、教风。 二、创新教学管理,向课堂要质量 (一)从严治教,精耕细作,优化教学常规管理。质量看常规,常规看落实,细节定成败。只有常规抓实抓细,才能优化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才能水到渠成。为此,我们加大了教学常规管理力度,推行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抓薄弱、抓具体、抓细微,做到细致入微的研究,精益求精地雕琢,实实在在地改进,力求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注重抓反复,反复抓,对一些解决之后容易复发的问题,增强工作的韧劲,揪住不放,狠抓不松,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取得成效。比如,我们针对老师们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劳动,专门制定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规范、评价标准和管理制度,坚定不移地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坚决刹住“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风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效益明显提高。 (二)把握年级特点,明确教学目标思路,努力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最大化。所以,我们确定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做、教互动”为课堂教学原则,把课堂“有效教学”最大化,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低年级,依据起始年级的特点,提出“小台阶、稳步走”的教学原则,做好知识衔接自然、平稳过度;研究学情,调整教法,使教学适应新生;中年段,依据该年级教学任务、进度的特点,提出以精练、精讲为突破口,重基础、降难度,提高学生求知信心,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练习效率最大化。六年级毕业班,临近毕业的有效时间段,我们以单元知识为单位,整体设计单元复习方案,单元复习教学采用“五环节”、“四课型”、“一检测”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学、助学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追求复习课教学最大效率。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为全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本校教学工作重点放在提 高教学质量上,为学生打好基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教学点管理制度: 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建设和大力推进各项教学 基木建设等方而取得许多显着成效,教学怎样站在更高的新起点.肩负新使命、树立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学基础教育小学生。 如何牢牢把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发展方向,把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存之木、发展之源和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关键,以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努力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这是学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而临的任务。为此,学校在总结多年教学改革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 《团庄教学点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方案》。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加大专业建设和支持力度,加快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建成一批优势和特色专业,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使学校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为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进行了二次修订 浅谈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儿点认知

本文主要是研究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分别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狠抓校本教研工作,推进教研创新等方面去研。教学管理关系到教育方针的实施,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学管理应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教学科研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U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 全面优化教学管理,最终提尚教学质量。 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即指教师在教学.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身体、思想、情感、意识形态等进行自觉的管理。这种自我管理是教师从自身出发对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反思与调节。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本身就是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与知识相关联的这种特有的本性使得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成为可能。一个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非常自觉地遵守着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认真地经营着自己的教师职业。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充分地信任和尊重教师,并积极地引导教师立足本职岗位,自觉自愿地做好各自份内之事。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只有遵循"以人为本标的管理理念,才能逐步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达到过程管理的终极目标。 学校管理者围绕教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组织制度和行为措施 是有效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根本保证,它要以实现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服务为中心任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木目的,以促进教师思想的解放.业务素养的提高为核心内容。怎样才能有效加强学校管理中的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笔者想从以下儿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根本保障教师在 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又是实施管理 的主体,要处理好这种主客体关系靠的是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关键所在。目前,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只强调教师在管理中的客体地位,对他们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接受什么样的评价及奖惩都很明确,但对他们如何体现管理的主人,他们的智慧如何受到尊重和得到支持,怎样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却很少涉及。这就使得教师自身因为很难发挥出个性优势而失去了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出现单一的机械式教学行为, 教与学两张皮。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变传统的管卡式管理为科学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精细化二级学院管理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实行精细化二级学院管理 学校层次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在大众化教育的需求,二级学院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必将取而代之,二级学院成为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担负着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摆脱传统的影响,打破常规管理模式,创建新型模式,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心。精细化管理强调精细化、规范化,必将成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主流。 标签:管理;精细化;二级学院;创新;模式 高等教育正向着大众化教育变革,办学规模扩大,教学管理规模也随之在扩大。在学生增量的现实基础下,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管理的重点。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的不断更新,意味着教学管理趋向于多样化,教学管理的制度制订、过程监控、方式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学校层次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在大众化教育的需求,二级学院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必将取而代之,二级学院成为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担负着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因此,二级学院管理的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心。 很多高等学校已经建立了二级学院管理体制,但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的影响,二级学院管理职能弱化的现象严重而普遍,有责无权,工作无法独立展开,始终受着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影响和制约,上下关系很难协调。加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成立较晚,体制尚不成熟,需要大大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打破常规管理模式,创建新型模式。 一、精细化管理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精细化管理强调精细化、规范化,精细化教学管理强调教学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其规范化主要体现在管理的井井有条,井然有序。包括学院与学校管理工作的协调与沟通,学院职能的强化,各个功过环节之间的关系等等。其精细化主要体现在职能与目标的明确化,各岗位职责的明确化,每一项工作任务的细化等等。管理工作明确到位,责任到人,有条不紊,精细化管理必将成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主流。 二、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建设和管理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建设和管理 摘要:学校从部队院校移交地方后,通过坚持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坚持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坚持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坚持制度建设整体性、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等措施,不断加强校外教学点的建设和管理,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求规范、在发展中求效益、改革创新促发展”的路子,使成人教育取得快速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南方医科大学;建设与管理 目前,终身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成为广大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提升自身实力的首选。由于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大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偏低,迫切需要参加高等教育,却由于工作和家庭等因素的限制,难以离开工作岗位到省会城市学习。医学高等院校与卫生类中职、高职学校合作办学,设置校外教学点,是医学高等院校送教上门、服务基层的重要手段,受到基层卫生人员的欢迎。《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基本原则第一条明确提出:“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夯实人才基础”。[1]加强医学高等院校校外教学点的建设和管理是加快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南方医科大学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的基本情况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8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移交地方后,为了尽快适应转变,南方医科大学从2005年开始建设校外教学点。南方医科大学本着“平等协商、自愿互利、公平公正、确保双赢”的原则对外合作办学,坚持选择社会声誉好、师资与办学条件好、生源好的学校合作,原则上一个地级市只与一家学校合作,确保每个教学点具有发展空间,招生宣传互不影响。经过近8年的努力,目前已与广东省内10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校外教学点,基本形成以校本部为中心、以联合办学为依托的成人教育发展模式,开设高中起点升专科、专科起点升本科两个层次,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等22个专业(见表1)。 二、南方医科大学成人教育的招生情况 学校将教学点作为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桥梁和纽带,不断加强教学点建设,做强做大教学点。目前,南方医科大学有10个教学点,其中1个教学点在读学生超过3,000人,4个教学点在读学生超过2,000人。随着南方医科大学成人教育教学点的增加,成人教育招生人数迅速增加,办学效益进一步明显(见表2)。校本部与合作院校全方位合作,相互促进、资源整合,不断形成合力发挥出更大

论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原则和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a2576955.html, 论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原则和模式 作者:霍俊哲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第10期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原则 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课堂中针对师生共同面对的具体一堂课,对课堂环境的建构、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具体问题的解决、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与检验等各方面的协调与组织,其主要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主体直接参与,并又主要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实现,具有情境性的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是师生共同参与,彼此交往,有目的、有计划和多维度地协调课堂内外各种因素,生成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课堂教学管理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综合组织调动多方面教学力量,发掘、利用和协调课堂中各种教学资源,为师生自己提供有益的课堂环境,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并实现课堂教学价值有效生成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课堂教学管理创新必须根据其内涵,在以下原则的统领下进行。 1.课堂教学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选择性。即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在课堂教学管理这一对象性的活动中,学生不仅仅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学生通过能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管理,自主地组织教学活动,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负责任地选择课堂行为来体现管理中的主体性。主体性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课堂管理者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把学生看作课堂活动的主体,当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来看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另一方面,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帮助并引导学生形成主体性人格,即学生愿意自主地选择正当行为,而非某种外在权威和传统习俗的强制。也就是从“自发”到“自觉”地建立和维护课堂秩序,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管理。 2.课堂教学管理创新必须表现合作性 合作性是指课堂主体在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谐一致的关系原则。它以主体间交互作用为中心,以合作共生为特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管理之中,各施其职,相互促进,以形成最大合力。课堂作为一个活跃的功能体,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游离于管理活动之外。教师作为制度化的管理者,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推进,常规事务的安排,课堂秩序的维持,作出统一的计划与决策。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对自己、对课堂也有着义不容辞的管理责任。这两种主体的管理活动并非简单独立,互不相关。他们是一种合作关系,能够相互补充和完善。合作性原则意味着师生间彼此承认对方在课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总结word版本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年以来,从事@@的教务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边学习,边工作,坚持学习高等教育理论、科学管理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不断提高,全心全意全方位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工作上,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教育方针、教学思想和工作指令,团结同志,善于合作,严于律已,宽厚待人,坚持服务教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坚持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业务知识,使自己更上一个台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服务意识与团结协作,为一线教学保驾护航 首先,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的强化服务意识,实实在在的在每项日常工作开展中体现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服务的职责,做到了服务态度诚恳耐心,热情接待,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在工作中能够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原则,对老师和学生,做到认真、细致、耐心,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熟练回答有关教学、考试、学籍等有关问题。其次,工作效率得到切实提高。按时并高效的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以及领导、

上级部门交待的各项任务。最后,重视内部团结协作,并注重与同事沟通协调,积极做好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 二、协助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1、做好日常教务管理。在院系的领导下,落实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保证了各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本系教学管理工作严谨有效,教学秩序稳定有序。 ①协助组织各教学单位完成所有课程、实验、实践等各教学环节计划及进程的合理安排;根据学院总课表,通知本系有关任课教师和班级。汇总、核定并向教务处报送各类教学计划及其统计表。 ②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录入、审核、反馈、确认、复查、校对等各项工作,并及时上报教务处。 ③协助执行选修课的选课制度,及时向学生公布开出的选修课程,组织好选课工作,保证了教学的有效进行。 ④认真的完成新生资料的采集、整理,及时上报。 ⑤按教务处的有关规定,认真及时地为教师办理调、停课手续,并录入汇总,及时通知有关教师和班级,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⑥协助组织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导、答辩等各个主要环节,及时整理归档保存。 ⑦协助系主任组织好本系的期初、期中和期末的教学检查工作,并及时报送教务处,做好教学检查统计,传达检查整改意见。 ⑧为方便查询和保管,对每学期产生的各类表格、文件进行了有序的装订,予以存档,努力完善教学档案。

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运用的论文

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运用的论文 (摘要)柔性管理是强调要通过人内在驱动性,影响持久性和激励有效性等特点来实现“人性化管理”和“自我管理”,从而由内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热情,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和工作效率。这种较为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如今飞速发展的高校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多。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一直以来在高校不被重视、地位不高、薪资偏低的客观现象,长期的低待遇水平导致这支队伍人员思想极不稳定,工作调动换岗频繁。其次通过探索运用柔性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力图改变基层教学管理这支队伍的思想现状和所处地位,使其从内心深处增强在民办高校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使其“爱校乐教”,并不断提升完善自我,探索在教育领域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通道。 (关键词)柔性管理;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运用 柔性管理的基本法则是“以人为中心”,它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管理模式,在高校的教学管理运用中越来越多。柔性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关注了基层教学管理者的情感需求,发挥了凝聚其主人翁情感的导向作用,让基层员工充分实现和体会到个人的价值,激发其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其管理模式和手段不断深入人心。 1柔性管理模式的引入 1.1柔性管理的定义 “柔”是相对于“刚”而言,“柔性管理”则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旨在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是以各种“规章制度为中心”;而“柔性管理”旨在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充分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 1.2柔性管理的特征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各种明确的规章制度、各类员工要求规范等),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员工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自发主动追求创新,创造佳绩。 1.3高校引入“柔性管理”模式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更加需要一种宽松的、民主的管理模式,而人才的培育也需要一个开放的、可以自由发挥人才潜能的环境。以往的刚性管理方式制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越来越追求创新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其弊端也渐渐暴露出来,因为划定太多的制度条款,严重束缚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思维和创新。而柔性管理则是强调要通过人内在驱动性,影响持久性和激励有效性等特点来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和自我管理,从而达到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因此作为一种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演示教学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饶敬平 自张懿校长上任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届同仁的帮助下,学校行政会团结全体教职工以“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抢抓各种机遇,使学校环境和教学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教师素质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上升。但是这些成绩和变化,离上级领导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下看法。 一、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坚持公正公平科学评价。 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教育的均衡与公平集中体现在教育质量。教师之间的差距主要是教育质量的差距,抛弃了教育质量谈学校管理是片面的、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如何正确衡量和科学评价一个教师的优与劣,是当前我们在学校管理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以科学评估为导向,坚定不移抓管理,大张旗鼓抓质量,继续强化质量目标考核。 个人认为,学校现行的目标值管理制度当初推出时有些草率,从一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目标值管理制度对教学的评价有失偏颇,建议对其可行性提请教代会讨论。 二、以落实制度为重点,规范管理行为。 校长是教师的领头羊,是学校的掌舵人,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决策者。提高教育质量是校长的首要职责,校长必须全力投入到抓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工作上来,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参与听、说、讲、写、评等系列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校长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重视过程督导,促进学校管理制度落实。 运用规章制度管理学校,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制度还不行, 贵在持之以恒地执行下去,落实下去。

首先,创新管理方式,注重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本管理并举。学校一方面坚持依靠制度的权威性约束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行为习惯,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工作的有序运转,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转变以追求“经济刺激为主”的管理模式,注重新的教师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尊重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帮助教师成长,激发其事业心和使命感,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其次,学校中层干部是执行学校制度管理的中坚力量,是学校管理工作是否落实的关键点。学校要进一步明确中层领导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学校中层领导的聘任、考核制度。坚持过程评价与年度目标考核相结合,坚持领导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以“能上能下、轮换岗位”等手段调节长期从事某岗位带来的职业倦怠。 四、深化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学校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常规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营造开放,宽容的氛围,促进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要从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在常规教学管理方面形成特色。 抓好三个层面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组层面的课堂教学观摩、备课组层面的课堂教学研讨交流、个人层面上的教学实践课。引领全体教师通过课堂,展示自己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研讨、交流、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教学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校在取消学科教研组后,拟推出首席教师制度,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首席教师的难产,目前中心备课组名存实亡,不利于学科的教学研究。 备课:要提前组织集体备课,平时授课要有超前一周的教案,每学期学校至少检查四次。教师要研究新课标,驾驭教材,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恰当处理教材,体现课改精神。总的要求是:做到五有:脑中有“标”(课标),胸中有“本”(课本、教材),目中有“人” 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上课: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坚决废除“填鸭式”和“注入式”的教学,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不得迟到、早退、拖堂和随意缺课。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建设教育理论研究·注:本文为湖南城市学院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研究论文之一。文号:湘城院发[2008]49号。收稿日期:2010-4-28 作者简介:黄金莲(1968-),女,湖南沅江人,副研究馆员,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务秘书,主要从事教学与档案管理研究。 中国建设教育C hina Construction Education September 2010Vol.5,No.9~10 2010年9月第5卷第9~10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黄金莲,龙 飞,莫艳云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新形势下,教学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中心地位的具体体现。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规范教学秩序,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系统控制的过程。与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一样,其目的就是要根据相应的制度、程序和方法,设计和保持一种和谐共进、运转有序的教学环境,确保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教学管理工作及其模式是在动态的、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完善的,但又普遍滞后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高校教学管理应当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更新理念,完善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推进教学管理的创新。这需要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模式,努力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紧跟高校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这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高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 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是利用行政方法进行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它强调按照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易于操作的特点,可以避免政出多门、任意行事,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后来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缺点和弊端,已经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归根结底表现为“机械性”。我们把它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管理系统的封闭性。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 教学管理过程中,强调行政权威性,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估标准,编排、安排授课人员等环节中,缺乏民主性和人性化,透明度低,人为因素明显,缺乏必要的变通,呈现为 [摘要]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进步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 新已成为时代必然。本文论述了现代新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要从科学合理分权,提高院系的管理权限;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增强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明确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增强决策的开放性、民主性、计划内容的多元性、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建构。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弊端;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9723(2010)05-0021-03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