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DNA重组.doc

分子生物学-DNA重组.doc
分子生物学-DNA重组.doc

分子生物学-DNA重组

(总分:567.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22,分数:44.00)

1.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重组(general recombination)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点特异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座重组(transposition recombination)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异常重组(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ReeA蛋白(RecA protein)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Holliday模型(Holliday model)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支移动(branch migration)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转座(作用)(transposition)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转座元件(transposable element)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转座酶(transposase)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转座子(transposon,Tn)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逆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 or retroposon)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可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离酶(resolvase)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离位点(resolvation site,res)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长分散重复序列(1onginterspersed repeated sequence,LINES)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短分散重复序列(short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quence,SINES)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共整合体(cointegrate)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复制型转座(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非复制型转座(non-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非判断题(总题数:25,分数:25.00)

23.RecA蛋白同时具有位点专一的单链切割的活性和将单链从双螺旋DNA分子上脱离的解旋酶的功能,但需要依赖于ATP活性。 ( )

(分数:1.00)

B.错误

24.交叉链互换包括交叉链和未交叉链,至少其中一条链的磷酸骨架断裂才可能使这个过程逆转。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25.基因转换是真菌类偶然改变性别的方式;正常情况下一次接合产生等量的雄性与雌性孢子,但偶然也会出现1:3或3:1的比例。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26.一般性重组(同源重组)需要交换的双方都有一长段同源DNA序列,而位点特异性重组仅需要短而特异的核苷酸序列,某些情况下,只需要交换双方中的一方具有该序列即可。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27.一般性重组包括DNA片段的物理交换,该过程涉及DNA骨架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28.大肠杆菌的单链结合蛋白通过与糖-磷酸骨架结合并使碱基暴露,从而解开单链上的短发夹结构。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29.RecA蛋白同时与单链、双链DNA结合,因此它能催化它们之间的联会。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30.逆转录病毒侵染常常同时导致子代病毒的非致死释放和被侵染细胞内致癌的永久性基因改变。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31.转座酶可以识别整合区周围足够多的序列,这样,转座子不整合到基因的中间,因为破坏基因对细胞是致死的。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32.转座要求供体和受体位点之间有同源性。 ( )

(分数:1.00)

A.正确

33.TnA家族的转座子通常转移三种基因:转座酶、解离酶和Ap R基因。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34.Tn10高水平表达转座酶。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35.玉米的Ac-Ds转座元件属于非复制型和保留型转座。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36.转座过程通常是指DNA中的一段特殊序列(转座子)在转座酶以及其他蛋白因子的作用下,从DNA分子中的一个位置被搬移到另一位置或另一DNA分子中。(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37.转座子两端通常都存在同向重复序列和反向重复序列,研究表明这些序列对于转座子的转座作用非常重要。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38.Ac-Ds是玉米中的一组转座控制元件,其中Ds来源于Ac序列,Ac对Ds的作用是顺式的。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39.Tn10转座到一个新的DNA靶点时,在靶点两侧形成反向重复序列。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40.联会复合体的形成是真核生物同源重组的充分必要条件。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41.RecBCD蛋白能在Chi位点发挥单链内切酶活性而产生一条单链尾巴。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42.RecA蛋白只能与ssDNA结合,并发挥NTP酶活性。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43.酵母Ty元件的转座机制与细菌转座子的转座机制一致。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44.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前期Ⅰ。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45.逆转录转座子通过RNA为中介,逆转录成DNA进行转座。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46.转座时受体分子中有一段很短的被称为靶序列的DNA会被复制,使插入的转座子位于两个重复的靶序列之间。所以不同转座子的靶序列长度是相同的。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47.几乎所有转座元件的末端都包括反向重复序列,长度由几个bp到1400 bp不等。由于这种序列可以形成回文结构,因此在转座作用中既能连接非同源的基因,又可以被参与转座的特异酶(转座酶)所识别。(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三、填空题(总题数:19,分数:31.00)

48.在 1中,基因交换发生在同源DNA序列间,最常见是发生在同一染色体的两个拷贝间。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49.在交换区域,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与另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相互配对,在两个双螺旋间形成一个1。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50.通过 1,两个单链的互补DNA分子一起形成一个完全双链螺旋,人们认为这个反应从一个慢的 2步骤开始。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51.大肠杆菌的染色体配对需要 1;它与sDNA结合并使同源双链DNA与之配对。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52.一般性重组的主要中间体是 1,也用它的发现者名字命名为 2。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53.利用自身的位点特异性重组酶把自己从寄主基因组中的一个地方移到另一地方的遗传元件叫1,也叫作2。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54.酵母的Ty1元件是一种1,它的转座需一段完整RNA转录物的合成,这个转录物又被复制成一个双螺旋DNA,随后被整合到一个新的染色体位置。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55.负责把RNA转录成互补DNA分子的 1酶可以解释由 2引起的永久性基因转变。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56. 1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57.转座被分为 1和 2两大类。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58.单向的同源重组常在原核生物中发生,如 1和 2。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59.λ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后通过 1重组而进入溶源状态。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60.在同源重组过程中,常常形成 1中间体。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61.转座子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① 1;② 2;③ 3。

(分数:3.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62.反向重复序列可以回折形成 1结构。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63.插入序列是最简单的转座元件,由一个 1及两侧的 2组成,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它们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转座时复制宿主靶位点一小段DNA形成两端的 3。

(分数:3.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64.逆转录转座子指通过为 1中介,逆转录成 2后进行转座的可动元件。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65.已知的转座元件的转座途径有两种: 1和 2。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66.在复制型转座中,转座元件在原先的位置上仍然保留原来的转座元件,和 1分别作用于原始转座子和复制转座子。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总题数:22,分数:22.00)

67.λ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后通过( )而进入溶源状态。

(分数:1.00)

A.同源重组

B.位点特异性重组

C.转座作用

D.异常重组

68.异常重组(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又称为( )。

(分数:1.00)

A.位点特异性重组

B.转座重组

C.同源重组

D.跨越损伤DNA合成

69.L1元件( )。

(分数:1.00)

A.大约长300 bp

B.每个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有2~5万个拷贝

C.被转录

D.包括一个可读框,产物与逆转录酶有同源性

E.有LTRs

F.是病毒逆转录转座子超家族的成员

70.Holliday和间体在( )过程中产生。

(分数:1.00)

A.同源重组

B.转座

C.逆转录

D.λ噬菌体DNA整合

71.逆转录病毒的整合酶( )。

(分数:1.00)

A.是一种位点特异性内切核酸酶

B.在LTR上起外切核酸酶的作用

C.在靶DNA上产生交互切口

72.下面哪些是在非复制转座中转座酶所起的作用?( )

(分数:1.00)

A.切除转座子

B.在靶位点产生一个交错切口

C.将转座子移到新位点

D.将转座子连接到靶位点的交错切口上

73.一个转座子的准确切离( )。

(分数:1.00)

A.切除转座子和两个靶序列

B.恢复靶DNA到它插入前的序列

C.比不准确切离更经常发生

74.玉米控制元件( )。

(分数:1.00)

A.在结构和功能上与细菌转座子是相似的

B.可能引起染色体结构的许多变化

C.可能引起单个玉米籽粒的表型发生许多变化

D.在植物发育期间的不同时间都有活性

75.RecA蛋白除具有在DNA损伤或复制受阻时促进特异蛋白质的分解外,另有( )的活性。

(分数:1.00)

A.单链和双链DNA结合

B.NTP酶

C.促进互补单链复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6.噬菌体Mu也是一种转座元件,这种转座元件( )。

(分数:1.00)

A.可引起寄主的突变

B.可用于细胞内的基因工程

C.具有转座酶基因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7.插入序列(IS)编码( )。

(分数:1.00)

A.转座酶

B.逆转录酶

C.DNA聚合酶

D.核糖核酸酶

78.Holliday模型是用于解释( )机制的。

(分数:1.00)

A.RNA逆转录酶作用

B.转座过程

C.噜噗切除

D.同源重组

79.非复制型转座的含义是( )。

(分数:1.00)

A.复制转座子,即在原位点上留有一个拷贝

B.移动元件转到一个新的位点,在原位点上不留元件

C.要求有转座酶

D.要求解离酶

E.涉及保守的复制,在这个过程中转座子序列不发生改变

80.逆转录病毒LTR( )。

(分数:1.00)

A.在病毒基因组的RNA中发现

B.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产生

C.包含一个强启动子

81.Ds元件( )。

(分数:1.00)

A.是自主转座元件

B.是染色体断裂的位点

C.与Ac元件相似

D.内部有缺失

E.没有末端反向重复

F.依一种非复制机制转座

82.组成转座子的旁侧IS元件可以( )。

(分数:1.00)

A.同向

B.反向

C.两个都有功能

D.两个都没有功能

83.copia元件( )。

(分数:1.00)

A.在果蝇基因组中约有2万个拷贝

B.串联排列

C.两侧为定向重复

D.不被转录

E.与逆转录病毒的env,基因有同源性

84.复制型转座的含义是( )。

(分数:1.00)

A.复制转座子,即在原位点上留有一个拷贝

B.移动元件转到一个新的位点,在原位点上不留元件

C.要求有转座酶

D.要求解离酶

E.涉及保守的复制,在这个过程中转座子序列不发生改变

85.Alu元件( )。

(分数:1.00)

A.是病毒逆转录转座子超家族的成员

B.每个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有2~5 万个拷贝

C.大约长300 bp

D.包括一个与逆转录酶基因有同源的可读框

E.被转录

86.IS元件( )。

(分数:1.00)

A.全是相同的

B.具有转座酶基因

C.是旁侧重复序列

D.引起宿主DNA整合复制

E.每代每个元件转座1000次

87.下面哪些是LTR的组分?( )

(分数:1.00)

A.U3

B.U4

C.R

D.U5

88.下面哪些是在典型的逆转录病毒中发现的基因?( )

(分数:1.00)

A.gag

B.pol

C.env

D.onc

五、简答题(总题数:17,分数:85.00)

89.逆转录病毒与逆转录转座子有什么不同?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gag与pol基因的蛋白产物是怎样生成的?mRNA编码的Env蛋白是怎样生成的?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蛋白酶为什么对逆转录病毒生活史很重要?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描述酵母Ty元件的结构。它与逆转录病毒有何相似之处?为什么它不形成感染粒子?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你如何证明Ty元件在转座时经历了一个RNA中间体?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描述两种转座子引起基因组重排的方式。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IS元件整合到靶位点时会发生什么?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一个复合转座子与一个IS元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一个转座子插入到一个新位点的步骤如何?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在什么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共整合体?它的结构是什么?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试述Holliday中间体的形成。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简述真核生物同源重组的机理。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存在哪些类型的转座元件?其转座机理有哪些?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简述酵母Ty1元件的结构及其转座机理。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简述细菌转座子的作用机理及遗传学效应。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简述转座作用的机制。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5.简述复制型转座和非复制型转座的区别。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设计与问题分析(总题数:7,分数:360.00)

106.请构思一个阻止SAR病毒基因表达但不影响宿主基因表达的实验方案。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7.试想转座元件是如何影响宿主基因组进化的?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8.RecA蛋白是怎样调节SoS反应的?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9.何为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以及转座子介导的DNA重组?扼要说明三种DNA重组方式在机制上的差异。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生型Tn3和几种突变体Tn3转座到一个质粒上,并进行Ap R抗性的筛选。请指出下列突变对转座产生的产物类型及转座频率的影响。假设每种突变至少完全消除一个相关功能,但需要记住某些蛋白质具有双重功能。所用细菌菌株为RecA-,以阻止同源重组的发生。

(分数:180.00)

(1).解离酶基因的点突变。(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离酶的启动子突变。(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座酶基因的点突变。(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座酶的启动子突变。(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la(β-内酰胺酶)基因的点突变。(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离位点(res)发生突变。(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试述E.coli的插入序列,并指出它们对自发突变的重要性。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试述各类转座元件(transposable element)的结构特点及转座机制。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细菌的F因子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基因转移的 A.接合作用 B.转化 C.转导 D.转染 E.转座 2. 下列关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作用特性正确的是 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单链DNA B.DNA两链的切点一定不在同一位点 C.酶切部位一定位于识别序列处 D.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8~12个 E.酶切后产生的DNA片段多半具有粘性互补末端 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顺序通常是 A.基因的操纵序列 B.启动子序列 C.S-D序列 D.回文结构 E.长末端重复序列 4. 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酶称为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核酶 D.核酸酶 E.反转录酶 5. 下列DNA序列属于回文结构的是 A.ATGCCG B.GGCCGG C.CTAGGG D.GAATTC E.TCTGAC TACGGC CCGGCC GATCCC CTTAAG AGACTG 6. cDNA文库包括该种生物 A.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B.所有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C.所有结构基因 D.结构基因与不表达的调控区 E.内含子和调控区 7. 下列哪种工具酶的出现在基因工程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A.逆转录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末端转移酶 D.DNA聚合酶 E.DNA连接酶 8. 常用质粒载体的特点是 A.为线性双链DNA分子 B.为环形单链DNA分子 C.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D.含有同一限制性内切酶的多个切点 E.缺乏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 9. 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可简单地概括为 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 B.分、切、接、转、筛、表达 C.将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筛出阳性细胞株 D.将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成重组体 E.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讲绪论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基因工程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和行使正常功能,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 2、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里程碑事件,要求掌握其必要的理由 上个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了的DNA双螺旋模型; 60年代,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70年代,Berg首先发现了DNA连接酶,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分子; 80年代,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90年代,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分子生物学进入“基因组时代”; 目前,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或“蛋白质组时代”。 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从专业基础课角度阐述对专业课程的支 撑作用 第二讲核酸概述 1、核酸的化学组成(图画说明) 2、核酸的种类与特点:DNA和RNA的区别 (1)DNA含的糖分子是脱氧核糖,RNA含的是核糖; (2)D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RNA含有的碱基前3个与DNA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个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所代替; (3)DNA通常是双链,而RNA主要为单链;

(4)DNA的分子链一般较长,而RNA分子链较短。 3、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间接: (1)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年龄大小,功能如何,它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生殖细胞精子的DNA含量则刚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生物细胞的DNA含量是按其染色体倍数性的增加而递增的,但细胞核里的蛋白质并没有相似的分布规律。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而某些生物的染色体上则没有蛋白质。(4)DNA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上,但某些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有其自己的DNA。 (5)在各类生物中能引起DNA结构改变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基因突变。 直接:肺炎链球菌试验、噬菌体侵染实验 4、DNA的变性与复性:两者的含义与特点及应用 变性:它是指当双螺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oC)时,它就失去生理活性。这时DNA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则线团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DNA从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它是指在DNA的变性过程中,它在260 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的效应。 复性:它是指热变性的DNA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复性的速度与DNA的浓度有关,因为两互补序列间的配对决定于它们碰撞频率。DNA复性的应用-分子杂交:由DNA复性研究发展成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分子杂交技术。杂交可发生在DNA和DNA或DNA与RNA间。 5、Tm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Tm的含义:是指吸收值增加的中点。 影响因素: 1)DNA序列中G + C的含量或比例含量越高,Tm值也越大(决定性因素);2)溶液的离子强度 3)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核酸分子越长,Tm值越大

(整理)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F因子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2.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3.溶原菌是指: A.整合了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整合了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C.含有独立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D.含有独立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E.含有独立噬菌体和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4.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5.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同源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6.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 A.位点特异的重组 B.非位点特异的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C.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韵末端 D.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E.以上都不是 8.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称: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DNA酶 9.限制酶的识别顺序通常是: A.聚腺苷酸 B.聚胞苷酸 C.RNA聚合酶附着点 D.回文对称序列 E.甲基化“帽”结构 10.限制酶: A.从噬菌体中提取而得 B.可将单链DNA任意切开 C.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 D.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E.不受DNA甲基化影响. 11.限制酶的作用特性不包括: 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DNA B.同时切开双链DNA C.DNA两链的切点常在同一位点 D.酶切后的DNA片段多具有粘性互补末端 E.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4—6个 12.限制酶的特点不包括: A.只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 B.其识别不受DNA来源的限制

基因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章复习题

《基因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章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核小体:指由DNA链缠绕一个组蛋白核构成的念珠状结构,是用于包装染色体的结构单位。 2. DNA的高级机构:DNA双螺旋结构进一步扭曲盘绕形成的超螺旋结构。 3. DNA拓扑异构酶:通过改变DNA互绕值引起拓扑异构反应的酶。 4. 启动子:能被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启动基因转录的一段DNA序列。 5. 复制叉:双链DNA在复制起点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复制。这时在复制起点呈现叉子 的形式,被称为复制叉。 6. 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后随链不连续复制的DNA复制现象。 7. C值: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值称为C值。 8. 冈崎片段:DNA合成过程中,后随链的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先合成许多片段,最后各 段再连接成为一条长链。这些小的片段叫做冈崎片段。 9. DNA二级结构: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 10. 半保留复制:由亲代DNA生成子代DNA时,每个新形成的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11 C值矛盾:C值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一种生物单倍体的基因组DNA 的总量与其种族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的现象称为C值矛盾。 12 复制子:DNA复制从起点开始双向进行直到终点为止,每一个这样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或复制单元。 13 重叠基因: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为两个 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14. 染色体: 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15. DNA的修复: 是细胞对DNA受损伤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使DNA结构恢复原样, 重新能执行它原来的功能"或"使细胞能够耐受DNA的损伤而能继续生存 16. DNA的一级结构:就是指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结 构。 17. 基因:一段有功能的DNA序列。 18. 基因组: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

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重要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重要名词解释 5’Cap 5’-末端帽:有时简称帽,是在许多真核生物mRNA5`-末端发现的一种由7-甲基-鸟嘌呤核苷-5`-ppp –末端核苷构成的特殊构成的特殊结构。它是在转录后不久经酶催反应加入到TATA (Hogness)序列的附近,具有保护mRNA稳定性的功能。在原核生物的mRNA分子中不存在 5`-末端帽结构。 A protein A蛋白:他参与λDNA插入噬菌体头部和在粘性末端(cos)位点上裂解多联体DNA 的过程。 abortive lysgeny 流产溶原性:温和噬菌体感染敏感的宿主菌后,既不整合进宿主染色体中,也不进行复制,从而使每一个带有噬菌体的宿主菌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中,只有一个是溶原性的。abortive transduction 流产转导:这是得到不稳定转导子的一类转导,区别于得到稳定转导子的完全转导。在流产转导中,转导子分裂产生两个细胞时,只有其中的一个获得供体基因,另一 个细胞则仍属受体基因型。 Abundance of an mRNA mRNA丰度:是指每个细胞平均拥有的某一种特定mRNA的分子数,跟据丰度的差异可将分为两种不同的等级:其一是富裕型的,每个细胞拥有的平均考贝数为1000——10000,属于此型的mRNA约有100种;其二是稀少型的,每个细胞拥有平均考贝数仅有1——10个上下,属于这一类行的mRNA达10000多种。 Abzymes 抗体酶: 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的兼具抗体及酶催活性的工程蛋白质。也就是说,其行为如同蛋白酶一样,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一类新型的抗体。 Acceptor splicing site 受体拼接位点: 间隔子的右端和与其相连的表达子的左端之间的接合点。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 由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疾病,他最早于1980年在美国洛杉叽发现。HIV病毒通过血液和精液在人群中传播,感染了这种病毒之后,会使人体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和淋巴结病(lymphadenopathy),并增加对机会病原体(opportunistic pathogen)的敏感性。这种综合征是由于HIV病毒的感染以及cd4类T细胞功能破坏所致。T细胞表面CD抗原CDS4是HIV病毒的受体。HIV病毒的感染使T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大的合胞体(syncytia)并最终裂解。AIDS是致命的,目前尚无法有效治 疗也无有效疫苗可用。 activator 活化物:1,在分子生物学中,活化物是一种蛋质,结合在某个基因上游DNA的一个位置上,激活从该基因开始的转录。2,在酶学中,活化物是一种小分子,与酶相结合从 而提高酶的催化活性。 Activator 激活物: 能够通过与结合在启动子上的RNA聚合酶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促使RNA聚合酶起动操纵子进行转录反应的一种正调节蛋白质。 Adaptor 接头:即DNA接头,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非自我互补单链寡核苷酸短片段,当其同街接物(linker)自行退火时,就会形成具有一个平末端和一个粘性末端的双链的接头/衔接物结构。因此,同平端DNA分子连接之后,无需用核酸内切限制酶切割,就会提供符合预先设计要求的 粘性末端。 Adenovirus 腺病毒:一种具双链DNA的动物病毒,大小约为36kb。次种病毒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占有突出的位置,许多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诸如RNA剪辑,DNA复制及转录等,,都是腺病毒研究中发现的。现在腺病毒以被改造用作分离哺乳动物基因的克隆载体。Affinity chromatography 亲和层析:一种根据配体与特异蛋白质结合作用原理建立的层析技 术,该法主要应用于分离与纯化特异的蛋白质。 Agarose 琼脂糖:是从红色海藻的琼脂中提取的一种线性多糖聚合物,可用于配置核酸电泳凝胶。当琼脂糖溶液加热至沸点后冷确凝固,便会形成一种基质,其密度石油琼脂糖浓度决定的。可以被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的DNA片段的大小范围为0.2——50kb。经过化学上修饰的低熔点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试题

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能引起性状改变 B.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C.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DNA分子结构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 2.谷胱甘肽(GSH)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下表为GSH的密码子和氨基酸序列及控制合成GSH的DNA突变后所对应的密码子和氨基酸序列,则下列有关突变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添 B.缺失 C.改变 D.易位 3.(2013·泰安模拟)某个婴儿不能消化乳类,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换而导致乳糖酶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 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 C.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改换了 D.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了 4.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

A.AB段 B.CD段 C.FG段 D.HI段 5.据报道,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发现选择特定的外源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并将其嵌入到细菌基因组的特定区域,这些片段便可作为一种免疫因子,抵抗DNA裂解酶入侵,此项技术有望解决某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难题。这种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DNA分子杂交 6.(能力挑战题)(2013·长沙模拟)如图为雌性果蝇体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及细胞分裂图像,其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农业技术人员在大田中发现一株矮壮穗大的水稻,将这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再种植下去,发育成的植株之间总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细胞质遗传 8.(2013·温州模拟)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

最新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F因子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2.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3.溶原菌是指:

A.整合了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整合了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C.含有独立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D.含有独立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E.含有独立噬菌体和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4.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5.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同源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6.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非位点特异的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C.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韵末端 D.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E.以上都不是 8.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称: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DNA酶 9.限制酶的识别顺序通常是:A.聚腺苷酸 B.聚胞苷酸 C.RNA聚合酶附着点 D.回文对称序列 E.甲基化“帽”结构 10.限制酶: A.从噬菌体中提取而得B.可将单链DNA任意切开 C.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 D.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E.不受DNA甲基化影响.11.限制酶的作用特性不包括:

河南工业大学 基因分子与生物学 基因与分子生物学第三章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转录单元:是指一段从启动子开始至终止子结束的DNA序列,RNA聚合酶 从转录起始位点开始沿着模板前进,直到终止子为止,转录出一条RNA链。 2. 单顺反子: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分子称为单顺反子。 3. 多顺反子:编码多个蛋白质的mRNA分子。 4. 基因:一段有功能的DNA序列。 5. 编码链: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 6. 内含子的变位剪接: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内含子通常是有序或组成性地从 mRNA前体中被剪接,然而,在个体发育或细胞分化时可以有选择性地越过某些外显子或某个剪接点进行变位剪接,产生出组织或发育阶段特异性mRNA,称为内含子的变位剪接。 7. 转录的不对称性:在RNA的合成中,DNA的二条链中仅有一条链可作为转 录的模板。 8. 启动子:指能被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启动基因转录的一段DNA序列。 9. 核心启动子:指保证RNA聚合酶Ⅱ转录正常起始所必需的、最少的DNA序 列,包括转录起始位点及转录起始位点上游TATA区 10. 因子:六聚体蛋白,通过水解核苷三磷酸、DNA\RNA解链,促使新生RNA 链从三元转录复合物中解离出来,从而终止转录 11. RNA的编辑:是指转录后的RNA在编码区发生碱基的突变、加入或丢失等 现象 12. SD序列: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 13. 转录:转录是以DNA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游离碱基为原料,在DNA 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链的过程。 14. 终止子:在一个基因的末端往往有一段特定顺序,它具有转录终止的功能, 这段DNA序列称为终止子。 15. mRNA帽子:真核细胞中mRNA 5' 端的一个特殊结构。它是由甲基化鸟苷 酸经焦磷酸与mRNA的5' 端核苷酸相连,形成5',5'—三磷酸连接的结构。 16. 模板链:双链DNA分子中,可作为模板转录为RNA的DNA链,该链与转 录的RNA链的碱基互补。 17. 基因表达: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

(整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分子生物学 2、基因工程 3、DNA的变性与复性 4、细胞学说 5、遗传密码的简并性 6、DNA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7、SD序列 8、开放阅读框(ORF) 9、多顺反子 10、蓝白斑筛选 11、中心法则 12、限制修饰系统 13、断裂基因 14、单链结合蛋白 15、核酶 16、密码子家族 17、TA克隆 18、PCR 19、SNP 20、操纵子学说 21、DNA重组技术 22、减色效应-增色效应 23、可变剪接 24、反转录 25、同尾酶 26、加帽反应 27、蓝白斑筛选 28、表观基因组学 29、DNA的溶解温度 30、DNA的大C值 31、重叠基因 32、引物酶 33、逆转录 34、限制性内切酶 35、载体的选择标记 36、DNA甲基化

37、端粒 38、端粒酶 39、前导链 40、启动子 41、反式作用因子 42、同义密码子 43、多克隆位点(MCS) 44、基因组计划 45、C值悖论 46、顺式作用元件 47、胸腺嘧啶二聚体 48、寄主的限制修饰现象 49、拓扑异构酶 50、DNA的溶解 51、拓扑异构体 52、间隔基因 53、假基因 54、同源异型蛋白 55、翻译 56、多重PCR 57、抗终止作用 58、SD序列 59、空载tRNA 60、cDNA RACE 61、分子杂交 62、cDNA文库 63、载体 64、RT-PCR 65、反义RNA 66、延伸tRNA 67、起始tRNA 68、探针 69、反式剪接 70、增强子 71、动物基因工程 72、基因组 73、限制性内切酶 74、单顺反子

75、密码子 76、转录 77、RNA干扰 78、中心法则 79、回环模型 80、TATA box 81、前导链 82、目的基因 83、RFLP 84、RACE 二、判断 1、大肠杆菌DNA生物合成中,DNA聚合酶I主要起聚合作用。( ) 2、DNA半保留复制时,后随链的总体延伸方向与先导链的延伸方向相反。( ) 3、原核生物DNA的合成是单点起始,真核生物为多点起始。() 4、以一条亲代DNA(3’→ 5’)为模板时,子代链合成方向5’→ 3’,以另一条亲代DNA链 5’→ 3’为模板时,子代链合成方向3’→ 5’。() 5、RNA的生物合成不需要引物。() 6、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4个亚基(α2ββ’)组成。( ) 7、大肠杆菌在多种碳源同时存在的条件下,优先利用乳糖。 ( ) 8、在DNA生物合成中,半保留复制与半不连续复制指相同概念。() 9、逆转录同转录类似,二者均不需要引物。() 10、真核生物染色体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组蛋白H1的磷酸化,都会使基因得以失活。() 11、在原核细胞中,起始密码子AUG可以在mRNA上的任何位置,但一个mRNA上只有一个起 始位点。( ) 12、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tRNA在阅读密码时起重要作用,他们的反密码子用来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 13、表观遗传效应是不可遗传的。( ) 14、cAMP与CAP结合、CAP介导正性调节发生在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 ) 15、DNA甲基化永久关闭了某些基因的活性,这些基因在去甲基化后,仍不能表达。 () 16、R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无需引物,也无校对功能。( ) 17、基因是存在于所有生命体中的最小遗传单位 18、人类基因组中大部分DNA不编码蛋白质 19、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tRNA在阅读密码时起重要作用,他们的反密码子用来识别 mRNA上的密码子。 ( )

河南工业大学 基因分子与生物学 第四章基因与分子生物学习题(全)

一、名词解释 1. 翻译:将mRNA链上的核苷酸从一个特定的起始位点开始,按每3个核苷酸代表一个氨基酸的原则,依次合成一条多肽链的过程。 2. 三联子密码:mRNA链上每三个核苷酸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这三个核苷酸就称为密码子或三联子密码。 3. SD序列:原核生物mRNA上起始密码子上游7-12个核苷酸处一个富含嘌呤 的区域,这个区域在翻译过程中能与16S rRNA3’端富含嘧啶的区域相互补。 这个序列称为SD序列,也叫核糖体结合位点(RBS)。 4. 简并性:由一种以上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 5. 同工tRNA: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因此有多个tRNA来识别这 些密码子,即多个tRNA代表一种氨基酸。这种代表相同氨基酸的tRNA称为同工tRNA。 6. 信号肽:常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跨膜转移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有时不一定在N端),至少含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中部有一高度疏水区以通过细胞膜。 7. 摆动假说:tRNA上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与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由于非Waston-Crick配对,使tRNA上反密码子识别不止一个密码子。这就是密码子摆动假说的主要内容。 8. 编码链与反义链:在转录过程中,把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称为编码链或有意链,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DNA链称为模板链或称反义链。 9. 错意突变:是指翻译过程中,由于一个碱基的改变而引起了氨基酸的改变,即一个正常意义的密码子变成错意密码子,从而使多肽链上相应位置上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 10. 单顺反子:只编码一条多肽链的mRNA被称为单顺反子。 11. 同工tRNA:代表同一种氨基酸的tRNA称为同工tRNA。 12. 无义突变:在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改变可能使代表某个氨基 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UAG、UGA、UAA),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绪论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 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基因工程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和行使正常功能,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 2、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里程碑事件,要求掌握其必要的理由上个世纪50 年 代,Watson 和Crick 提出了的DNA 双螺旋模型; 60 年代,法国科学家Jacob 和Monod 提出了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70 年代,Berg 首先发现了DNA 连接酶,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 分子; 80 年代,Mullis 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技术; 90 年代,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分子生物学进入“基因组时代” 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 核酸概述 1、核酸的化学组成 2、核酸的种类与特点:DNA 和RNA 的区别 1) DNA 含的糖分子是脱氧核糖,RNA 含的是核糖; (2)D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 RNA含有的碱基前3个与DNA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个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所代

替; (3)DNA 通常是双链,而RNA 主要为单链; (4)DNA 的分子链一般较长,而RNA 分子链较短。 3、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间接: (1)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年龄大小,功能如何,它的DNA 含量是恒定的,而生殖细胞精子的DNA 含量则刚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生物细胞的DNA 含量是按其染色体倍数性的增加而递增的,但细胞核里的蛋白质并没有相似的分布规律。 (2)DNA 在代谢上较稳定。 (3)DNA 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而某些生物的染色体上则没有蛋白质。 (4)DNA 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上,但某些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有其自己的DNA 。 (5)在各类生物中能引起DNA 结构改变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基因突变。直接:肺炎链球菌试验、噬菌体侵染实验 4、DNA 的变性与复性:两者的含义与特点及应用 变性:它是指当双螺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OC)时,它就失去生理活性。这时DNA 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则线团的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DNA 从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它是指在DNA 的变性过程中,它在260 nm 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的效应。 复性:它是指热变性的DNA 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复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第十七章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 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 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的末端 C. 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D. 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E. 以上都不是 2. 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酶是 A. 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 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 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 DNA酶 3. 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下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 识别和切割位点通常是4~8个bp长度 B. 大多数酶的识别序列具有回文结构 C. 在识别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 D. 只能识别和切割原核生物DNA分子 E. 只能切割含识别序列的双链DNA分子 4. 在重组DNA技术中催化形成重组DNA分子的酶是 A. 解链酶 B. DNA聚合酶 C. DNA连接酶 D. 内切酶 E. 拓扑酶 5. 对基因工程载体的描述,下列哪个不正确? A. 可以转入宿主细胞 B. 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 C. 可与目的基因相连 D. 是环状DNA分子 E. 有筛选标志 6. 克隆所依赖的DNA载体的最基本性质是 A. 卡那霉素抗性 B. 青霉素抗性 C. 自我复制能力 D. 自我表达能力 E. 自我转录能力 7. 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质粒DNA是 A. 病毒基因组DNA的一部分 B. 细菌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C. 细菌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D. 真核细胞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E.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8. 下列哪种物质一般不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 A. 质粒 B. 噬菌体

C. 哺乳动物的病毒 D. 逆转录病毒DNA E. 大肠杆菌基因组 9. 关于pBR322质粒描述错误的是 A.有一些限制酶的酶切位点B.含有1个ori. C.含有来自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片段D.含个氨卞青霉素抗性基因E.含四环素抗性基因。 10. 以mRNA为模板催化cDNA合成需要下列酶 A. RNA聚合酶 B. DNA聚合酶 C. Klenow片段 D. 逆转录酶 E. DNA酶 11. 催化聚合酶链反应需要下列酶 A. RNA聚合酶 B. DNA聚合酶 C. Taq DNA聚合酶 D. 逆转录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2. 关于PCR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是一种酶促反应 B. 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 C. 扩增产物量大 D.扩增的对象是DNA序列 E.扩增的对象是RNA序列 13. 在基因工程中,DNA重组体是指 A. 不同来源的两段DNA单链的复性 B.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物 C. 不同来源的DNA分子的连接物 D. 原核DNA与真核DNA的连接物 E. 两个不同的结构基因形成的连接物 14. 基因工程操作中转导是指 A. 把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 B. 把DNA重组体导入真核细胞 C. 把DNA重组体导入原核细胞 D. 把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 E. 以噬菌体或病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 15. 重组DNA的筛选与鉴定不包括哪一方法 A. 限制酶酶切图谱鉴定 B. PCR扩增鉴定 C. 显微注射 D. 蓝白筛选 E.抗药筛选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原理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2. 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 3. DNA 多态性:是指DNA 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主要包 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 SNP)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 tandem repeats polymorphism )两类。 4. DNA 的半保留复制:DNA 复制过程中,由亲代DNA 生成子代DNA 时,每个新形成的子代DNA 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5. 冈崎片段:在DNA 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能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 3 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6.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单核苷酸多样性,是基因组DNA 序列中单个核苷酸的突变引起的多态性。 7.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甘酸序列。 8. 获得性遗传:是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基因突变所形成的新的遗传性状。 9. DNA 甲基化:是基因的表观修饰方式之一,指生物体在(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T)的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特定的碱基上的过程。 10. CDNA文库: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体外合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 (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 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 信息的cDNA 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细胞cDNA 文库。11. 基因组:是指一个细胞或者生物体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生物个体的所有细胞的基因组是固定的。 12. 蛋白质组学:指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13. 转录组:广义上指某一生理条件或环境下,一个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内所有转录产 物的总和,包括信使RNA、核糖体RNA、转运RNA及非编码RNA ;狭义上指细胞中转录出来的所有mRNA 的总和。 14.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通过改变基因特定位点核苷酸序列来改变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一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结课论文-Real-TimePCR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讲义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结课论文 Real-Time PCR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 任课教师: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Real-Time PCR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可对特定基因进行扩增,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获取特定基因或基因片段。定量PCR已经从基于凝胶的低通量分析发展到高通量的荧光分析技术,即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该技术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且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特点,目前实时定量PCR作为一个极有效的实验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实时定量PCR;基因扩增;分子生物学 1971年Khorana等最早提出PCR理论:―DNA变性解链后与相应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tRNA 基因‖。因当时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尚未成熟、热稳定DNA聚合酶还未发现及寡聚核苷酸引物合成仍处于手工和半自动阶段,核酸体外扩增设想似乎不切实际,且Smith等已发现了DNA限制性内切酶,使体外克隆基因成为可能,Khorana 等的早期设想被忽视。1985年Mullis等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Klenow片段体外扩增哺乳动物单拷贝基因成功以及1988年Saiki等将耐热DNA聚合酶(Taq酶)引入PCR ,使扩增反应的特异性和效率大大提高,并简化了操作程序,最终实现了DNA扩增的自动化,迅速推动了PCR的应用和普及。 自从PCR技术问世便很快成为科研、临床诊断的热点技术。但是传统PCR技术在应用中一是不能准确定量,二是容易交叉污染,产生假阳性。直到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上述问题才得到较好的解决[1]。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etic quantitative PCR,FQ-PCR)是通过对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产物荧光信号的实时检测从而实现对起始模板定量及定性的分析。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中,引入了一种荧光化学物质,随着PCR反应的进行,PCR反应产物不断累计,荧光信号强度也等比例增加。每经过一个循环,收集一个荧光强度信号,这样就可以通过荧光强度变化监测产物量的变化,从而得到一条荧光扩增曲线图。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对DNA模板的定量,而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靠性强、能实现多重反应、自动化程度高、无污染性、具实时性和准确性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医学研究等领域[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习题精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习题精选 1.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2.自然界中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D)染色体变异 3.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不正常 (C)信使RNA中的一个密码发生了变化 (D)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变化 4.人工诱变区别于自然突变的突出特点是() (A)产生的有利变异多(B)使变异的频率提高 (C)可人工控制变异方向(D)产生的不利变异多 5.下面列举了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射线的辐射作用(B)杂交 (C)激光照射(D)秋水仙素处理 6.人类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A)减数分裂的间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D)有丝分裂末期 7.人工诱变是创造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人工诱变() (A)易得大量有利突变体 (B)可按计划定向改良 (C)变异频率高,有利变异较易稳定 (D)以上都对 8.一种植物只开红花,但在红花中偶尔出现一朵白花,将白花所给种子种下,后代仍为白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基因互换 9.下列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外祖母正常,母亲正常,儿子色盲 (B)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矮茎豌豆 (C)纯种红眼果蝇后代中出现白眼果蝇 (D)肥水充足时农作物出现穗大粒多 10.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环境的影响 11.如果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则这种变化叫() (A)遗传性变化(B)遗传信息变化 (C)遗传密码变化(D)遗传规律变化

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重点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凡是识别切割双链的DNA分子内特定核苷酸序列的酶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为限制性酶。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一般性质:37℃,pH为7.2~7.6,用Tris—HCl,Gly—NaOH两种缓冲液,Mg2+Buffer,5mM,盐浓度,巯基试剂:β-ME,DTT,BSA(牛血清白蛋白,稳定酶的作用);决定生产的特定的DNA片段的大小,识别顺序具有180°的旋转对称,识别顺序一般是4~6个碱基,也有6个以上的,但是没有4个以下的,产生三种不同的切口:形成平头末端(SmalⅠ):连接困难,效率较低;形成5’粘性末端(EcoRⅠ):相对而言,5’突出尾,3’凹末端;形成3’粘性末端(PstⅠ)相对而言,3’突出尾,5’凹末端。 3.星活性:在非标准条件下(低盐和高pH,高甘油浓度>5%),限制酶识别顺序与切割顺序发生改变的现象。 4.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大片段(Klenow片段):将Pol1切下一个小片段失去5’到3’外切酶活性。补平限制酶切割DNA产生3’凹槽(5’到3’合成),用[32p]dNTP补平3’凹端,对DNA片段进行末端标记,对带3’突出端的DNA进行末端标记(利用置换活性),在cDNA 克隆中,用对和陈那个cDNA的第二条链,在体外诱变中用于从单链模版合成双链DNA,应用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DNA测序,消化限制酶产生的3’突出端,应用于PCR 技术。 5.基因工程的工具酶:T7噬菌体DNA聚合酶,修饰的T7噬菌体DNA聚合酶,TaqDNA 聚合酶(没有校正功能),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片段,T4噬菌体DNA聚合酶。 6.末端转移酶:将相同的核苷酸依次连接到3’末端,然后两条DNA通过同源多聚尾巴连接在一起,在表达前将ploy(G)切除,否则影响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7.T4噬菌体多核苷酸激酶:使DNA的5’端磷酸化,也可以使DNA的5’端去磷酸化。可以发生正向反应,也可发生交换反应。正向反应:5’CTGCAG在酶和ATP(ATP具有α,β,γ磷酸基团,其中γ可给出)的作用下,生成5’pCTGCAG;交换反应:5’pCTGACG在酶和ADP的共同作用下,去磷酸化,将DNA链上的磷酸基团给出,生成5’CTGCAG和ATP,在酶和被标记的A TP作用下使得DNA再次被磷酸化同时被标记,生成ADP和5’*pCTGCAG。 8.基因工程载体种类: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科斯质粒或粘粒,噬菌体质粒,单链DNA 噬菌体M13,真核病毒载体,酵母质粒载体,杆状病毒。 9.质粒:在细菌细胞内作为与宿主染色体有别的复制子而进行复制,并且在细胞分裂时能恒定传递给子代细胞的独立遗传因子。 10.质粒作为基因工程载体所必备的条件:1)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和松弛的复制子,2)基因组上有1~2个筛选标记,便于在平板中区分重组体和非重组体,3)DNA链上有1到几个限制酶的单一识别与切割位点,便于外源DNA的插入,4)具有插入失活(或是插入表达)的筛选标记,便于从平板中直接筛选阳性重组体。 11.Ti质粒:引起植物形成肿瘤—冠瘿瘤的质粒称为诱导肿瘤的质粒。 12.Ti质粒的优点:宿主范围广泛,Ti质粒能过转化所有的双子叶植物,并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宿主细胞ch—DNA上的T—DNA成了染色体的正常遗传成分,永远居留,代代相传;T—DNA上的Opine合成酶基因有一个强大的启动子,能启动外源基因在植物细胞中高效表达。 13.分子杂交(杂交,hybrdization):核酸研究中一项最基本的实验技术,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互补核酸链复性形成双链的过程。 14.分子杂交的原理:(一)DNA的变性:指分子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松解为无规则线性结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归纳 名词: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 4、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5、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6、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语句: 1、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小小的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就引起了生物性状的改变。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的形成: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b、正常山羊有时生下短腿“安康羊”、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⑦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辐射诱变),激光(激光诱变);化学因素—秋水仙素等b、优点:提高突变率,变异性状稳定快,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c、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的材料。d、如青霉素的生产。 2、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重组: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②意义:非常丰富(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自身杂合性越高,二者遗传物质基础相差越大,基因重组产生的差异可能性也就越大。);基因重组的变异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减数分裂)实现。丰富多彩的变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出新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