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实验3-vi编辑器的使用

操作系统实验3-vi编辑器的使用
操作系统实验3-vi编辑器的使用

解决不能移动光标的问题

在Ubuntu中,进入vi命令的编辑模式,发现按方向键不能移动光标,而是会输出ABCD,以及退格键也不能正常删除字符。这是由于Ubuntu预装的是vim-tiny,而我们需要使用vim-full,解决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以下两步:

步骤一,输入下述命令以卸载vim-tiny:

sudo apt-get remove vim-common

? 1 步骤二,输入下述命令以安装vim-full:

sudo apt-get install vim

? 1 备注:需要在虚拟机联网的情况下。

现在在vi命令的编辑模式即可正常使用方向键和退格键。

vi命令是UNIX操作系统和类UNIX操作系统中最通用的全屏幕纯文本编辑器。Linux中的vi编辑器叫vim,它是vi的增强版(vi Improved),与vi编辑器完全兼容,而且实现了很多增强功能。

可在删除命令前加上数字,如<5x>表示删除5行。

int ID;

char name[];

printf("my name is %s and my id is %d",name, id)

}

通过vi编辑器,修改程序代码的错误,并且在屏幕上输出自己的名字和学号。比如:my name is zhangsan and my id is 189001012。

将结果截图,提交到作业五,作业成绩将作为你实验三的实操成绩。

任务2:请使用vi编辑器,修改Ubuntu的更新源修改为阿里云的源。(选做)

完成这个任务,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同学们掌握vi编辑器修改文件内容,另一个方面,就是解决我在下载软件包的时候找不到国外的更新源,或者下载网速太慢的问题。

备份更新源:

sudo cp /etc/apt/sources.list /etc/apt/sources_list.bak进行备份。

然后使用vi编辑器,将原来文件/etc/apt/sources.list内容替换为阿里云的更新源。使用root用户打开vi编辑器。

deb https://www.360docs.net/doc/da3306219.html,/ubuntu/ trus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s://www.360docs.net/doc/da3306219.html,/ubuntu/ trusty-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s://www.360docs.net/doc/da3306219.html,/ubuntu/ trusty-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s://www.360docs.net/doc/da3306219.html,/ubuntu/ trusty-propose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s://www.360docs.net/doc/da3306219.html,/ubuntu/ trusty-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s://www.360docs.net/doc/da3306219.html,/ubuntu/ trus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s://www.360docs.net/doc/da3306219.html,/ubuntu/ trusty-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s://www.360docs.net/doc/da3306219.html,/ubuntu/ trusty-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s://www.360docs.net/doc/da3306219.html,/ubuntu/ trusty-propose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s://www.360docs.net/doc/da3306219.html,/ubuntu/ trusty-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修改完毕后,:wq保存,然后使用apt-get update测试更新源是否可用。任务3:前面两个任务都完成了,复习一下Linux的基本命令。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

转眼间,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个学期中,通过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些原理和具体操作过程。在学习操作系统之前,我只是很肤浅地认为操作系统只是单纯地讲一些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应用,并不了解其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用性。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才知道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也知道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是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系统软件,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功能,而且还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多层次的抽象。操作系统的一些原理在生活中也有所应用,以下是我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把操作系统的一些原理联系生活所得的心得体会: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计算机操作系统是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系统软件,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功能,而且还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抽象。操作系统的一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我们会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其原理与操作过程: 1.生产—消费者问题 在实际的操作系统操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如下场景:某个模块负责产生数据,这些数据由另一个模块来负责处理(此处的模块是广义的,可以是类、函数、线程、进程等)。产生数据的模块,就形象地称为生产者;而处理数据的模块,就称为消费者。 单单抽象出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够不上是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该问题还需要有一个缓冲区处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作为一个中介。生产者把数据放入缓冲区,而消费者从缓冲区取出数据。 为了理解这一问题,我们举一个寄信的例子。假设你要寄一封平信,大致过程如下: 1、你把信写好——相当于生产者制造数据 2、你把信放入邮筒——相当于生产者把数据放入缓冲区 3、邮递员把信从邮筒取出——相当于消费者把数据取出缓冲区 4、邮递员把信拿去邮局做相应的处理——相当于消费者处理数据 2、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

1-1:通过这次小实验,是我更加了解Linux一些常用指令的操作以及其作用,对于一个刚开始接触lniux操作系统的初学者来说非常有用,助于以后能够更进一步学习Linux操作系统。 1-2:在实验过程中,使用VI编辑器虽然不能像window操作系统那样对文本进行熟练度编辑,但是,VI编辑器使用命令来操作,将可以锻炼我的记忆力、对键盘的熟练读,还能帮助我们尽快适应linux操作系统的操作。 1-3:原本对liunx下的编译和调试环境不是很熟悉,但通过这次的实验,让我熟悉了linux 下的编译器和调试器的使用。 实验中使用了gcc命令,gcc首先调用cpp进行预处理,在预处理过程中,对源代码文件中的文件包含(#include)、预编译语句(如宏定义#define等)进行分析。 当所有的目标文件都生成之后,gcc就调用ld来完成最后的关键性工作,这个阶段就是链接。在链接阶段,所有的目标文件被安排在可执行程序中的恰当的位置,同时,该程序所调用到的库函数也从各自所在的库中链接到合适的地方。 1-4:API 接口属于一种操作系统或程序接口。通过实验,我了解了Windows的这种机制,加深了对API函数的理解。 2-1: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一些常用进程管理命令的使用,例如ps、kill命令,了解到换个kill与killall的不同,对于linux操作系统下的进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更好的学习进程。 2-2:本次实验是熟悉掌握Linux 系统常用进程创建与管理的系统调用,linux下使用fork()创建子进程,与windows下CreateProcess()创建子进程完全不同,通过比较小组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了进程的创建,对于进程的管理的理解也有了清晰地认识。 实验中遇到fork函数返回2次结果,经过分析结果如下: 由于在复制时复制了父进程的堆栈段,所以两个进程都停留在fork函数中,等待返回。因为fork函数会返回两次,一次是在父进程中返回,另一次是在子进程中返回,这两次的返回值是不一样的。 调用fork之后,数据、堆栈有两份,代码仍然为一份但是这个代码段成为两个进程的共享代码段都从fork函数中返回,箭头表示各自的执行处。当父子进程有一个想要修改数据或者堆栈时,两个进程真正分裂。 2-3:通过这次实验对熟悉掌握和了解windows平台常用进线程控制API,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API函数对windows编程的重要性,了解进程线程在内存中的执行,特别认识互斥体Mutex对象,API函数一定要多用,才能记得。 3-1:该程序的输入变量具有限制,若输入除0和1的数据,则将视为0处理.改进的方法为修改if 语句中的条件为:1,即只要输入为非零,则有效。即逻辑表达式的值为真。(在逻辑数学里非零则表示为真!) 为了能较好的实现进程的同步,可以另外设一个标志量,标志临界资源是否正被访问,当a,b,c

vi编辑器的使用方法精编

v i编辑器的使用方法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给点参考吧 还蛮详细的 vi文本编辑器的使用 一.vi的模式 命令模式:vi启动默认进入的模式,可进入输入模"i",或末行模式(:),除了可以完成命令的功能外,也是后两种模式的转换点 输入模式:即文本辑辑状态,按“i”键可进入,最后一行显示"-- INSERT --"提示,按ESC返回到命令模式 末行模式:可完成一些复杂操作,以":"开始,执行完一个末行命令后自动返回命令模式 二.基本使用 编辑器的启动与退出: (1).使用命令"vi"直接进入编辑环境 (2).以文件名作为"vi"命令的参数时,若存在此文件,则vi可对内容进行编辑,若不存在,打开以参数名命名的空文件

(3).在命令模式下输入":q!",可以强行退出编辑环境,对文件修改不进行保存 (4).在命令模式下输入":wq",可以保存文件,并推出编辑环境。 2.文件操作: (1).打开新文件:在末行模式下":e filename"关闭当前文件并打开新文件,":e! filename 强制关闭当前文件并打开新文件" (2).读取文件内容到当前文件:":r filename",读取的文件内容粘贴到当前文件光标所在行的下面 (3)保存文件:命令为":w [filename]",如果文件已经命名,可直接使用":w"命令的参数,如果没有命名,第一次保存时需指定文件名作为参数 (4).另存为文件:命令为":w filename",只保存到新文件,而不更新原来文件的内容 (5).退出vi编辑器:退出格式为":q",保存并退出为":wq",强行退出为":q!"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两篇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两篇 导读: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机箱里会存积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会影响硬件的散热,尤其会影响cpu的散热。具体的表现是主机工作时噪声变大,经常出现... 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机箱里会存积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会影响硬件的散热,尤其会影响cpu的散热。具体的表现是主机工作时噪声变大,经常出现操作反映迟缓等现象。那么多长时间清扫一次合适呢?这要看你的机器所处的环境的浮尘量了,一般在自己家里一个季度到半年清扫一次就可以了,因为对于新手来说过于频繁的清扫反而会增大硬件意外损坏的风险。清扫时将机箱盖打开,用软毛刷子轻轻扫去附着在主板各硬件表面的灰尘,然后将cpu风扇拆下,仔细扫去风扇叶片和散热片缝隙里的灰尘。然后拔掉内存,将内存插槽和内存条上的触点用潮湿的软布轻轻的擦干净。最后将所有部件装回原位就可以了。 关于操作系统的维护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我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不过我要说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经验。 1、对于新手要尽量安装一键还原工具。一些品牌机都会带有一键还原工具,如果是组装的机器或是没有预装操作系统的品牌机,都是没有此类软件的,建议你在安装完操作系统后的第一时间安装这些软件并备份系统盘。 2、重装或更换操作系统前把一键还原工具卸载掉。因

为这些软件很多都会保护引导区,所以在安装了这类软件后无法完成系统的重装。 3、不要把“我的文档”放在系统盘。因为在“我的文档”中往往会保存一些比较大的文件,如果在系统盘,会占用本来就有限的系统盘空间,而且在一键还原或重装系统后系统盘的数据会被全部重写,原来的文件都将不复存在。 4、整理c盘的碎片时切忌不要让电脑做任何事情。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曾经因为在整理碎片时浏览网页而导致系统崩溃。 5、尽量安装功能多的软件。这样可以减少系统中软件的数量,从而节省磁盘空间,但也不要过于求大求全,够用即可。 6、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可以关闭自动更新和系统还原,这样可以让系统运行更顺畅。 7、软件能用原版就用原版。很多软件都有破解版、汉化版、简化版、增强版等版本,这些版本很多都存在问题,有的还有病毒,所以软件还是原版好。 8、系统优化要慎重。我曾经因优化后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重装。 9、卸载软件后要及时删除其安装目录。很多软件在卸载后会在其安装目录里保留一些文件,虽然一般都不是很大,但系统用的时间长了难免会留下大量这类垃圾文件。所

vi命令的使用

vi编辑器使用方法 1、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 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一般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即将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2、vi的基本操作 2.1、三种模式的转换 a) 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 vi myfile 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 b) 切换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键入对应字母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此时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c) Insert 的切换 处于[插入模式(Insert mode)],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若发现输错了字!要按[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删除文字。 d)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filename (输入 [w filename]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wq (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 q! (输入q!,不存盘强制退出vi) 2.2、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功能键 1). 插入模式 按切换进入插入模式,按“i”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光标当前位置开始输入文件;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精选多篇)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 每一次课程设计度让我学到了在平时课堂不可能学到的东西。所以我对每一次课程设计的机会都非常珍惜。不一定我的课程设计能够完成得有多么完美,但是我总是很投入的去研究去学习。所以在这两周的课设中,熬了2个通宵,生物钟也严重错乱了。但是每完成一个任务我都兴奋不已。一开始任务是任务,到后面任务就成了自己的作品了。总体而言我的课设算是达到了老师的基本要求。总结一下有以下体会。 1、网络真的很强大,用在学习上将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助手。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能够在网上找到。从linux虚拟机的安装,到linux的各种基本命令操作,再到gtk的图形函数,最后到文件系统的详细解析。这些都能在网上找到。也因为这样,整个课程设计下来,我浏览的相关网页已经超过了100个(不完全统计)。当然网上的东西很乱很杂,自己要能够学会筛选。不能决定对或错的,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尝试。就拿第二个实验来说,编译内核有很多项小操作,这些小操作错了一项就可能会导致编译的失败,而这又是非常要花时间的,我用的虚拟机,编译一次接近3小时。所以要非常的谨慎,尽量少出差错,节省时间。多找个几个参照资料,相互比较,慢慢研究,最后才能事半功倍。 2、同学间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老师毕竟比较忙。对于课程设计最大的讨论伴侣应该是同学了。能和学长学姐讨论当然再好不过了,没有这个机会的话,和自己班上同学讨论也是能够受益匪浅的。

大家都在研究同样的问题,讨论起来,更能够把思路理清楚,相互帮助,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3、敢于攻坚,越是难的问题,越是要有挑战的心理。这样就能够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当然这也是不提倡熬夜的,毕竟有了精力才能够打持久战。但是做课设一定要有状态,能够在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想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你不成功都难。 4、最好在做课设的过程中能够有记录的习惯,这样在写实验报告时能够比较完整的回忆起中间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当时我遇到我以前从未遇到的段错误的问题,让我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在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之后,我对段错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用相应的办法来解决。 在编程中以下几类做法容易导致段错误,基本是是错误地使用指针引起的 1)访问系统数据区,尤其是往系统保护的内存地址写数据,最常见就是给一个指针以0地址 2)内存越界(数组越界,变量类型不一致等) 访问到不属于你的内存区域 3)其他 例如: <1>定义了指针后记得初始化,在使用的时候记得判断是否为 null <2>在使用数组的时候是否被初始化,数组下标是否越界,数组元素是否存在等 <3>在变量处理的时候变量的格式控制是否合理等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实验二进程调度1.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次实验,理解进程调度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进程状态的转变、进程调度的策略,进一步体会多道程序并发执行的特点,并分析具体的调度算法的特点,掌握对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 2.实验内容 阅读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二章和第三章,掌握进程管理及调度相关概念和原理。 编写程序模拟实现进程的轮转法调度过程,模拟程序只对PCB进行相应的调度模拟操作,不需要实际程序。假设初始状态为:有n个进程处于就绪状态,有m个进程处于阻塞状态。采用轮转法进程调度算法进行调度(调度过程中,假设处于执行状态的进程不会阻塞),且每过t个时间片系统释放资源,唤醒处于阻塞队列队首的进程。 程序要求如下: 1)输出系统中进程的调度次序; 2)计算CPU利用率。 3.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VC++6.0 C语言 4设计思想: (1)程序中进程可用PCB表示,其类型描述如下:

structPCB_type { intpid;//进程名 intstate;//进程状态 2——表示“执行”状态 1——表示“就绪”状态 0——表示“阻塞”状态 intcpu_time;//运行需要的CPU时间(需运行的时间片个数) } 用PCB来模拟进程; (2)设置两个队列,将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PCB挂在队列ready中;将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PCB挂在队列blocked中。队列类型描述如下: structQueueNode{ structPCB_typePCB; StructQueueNode*next; } 并设全程量: structQueueNode*ready_head=NULL,//ready队列队首指针 *ready_tail=NULL,//ready队列队尾指 针

Vi编辑器使用说明

V i编辑器使用说明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Vi编辑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vi编辑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统下标准的编辑器,它的强大不逊色于任何最新的文本编辑器,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用法和一小部分指令。由于对Unix及Linux系统的任何版本,vi编辑器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您可以在其他任 何介绍vi的地方进一步了解它。Vi也是Linux中最基本的文本编辑器,学会它后,您将在Linux的世界里畅行无阻。 1、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 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不过一般我们在使用时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就是将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2、vi的基本操作 a) 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 vi myfile 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您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初次使用vi的人都会想先用上下左右键移动光标,结果电脑一直哔哔叫,把自己气个半死,所以进入vi后,先不要乱动,转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再说吧! b) 切换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c) Insert 的切换 您目前处于「插入模式(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如果您发现输错了字!想用光标键往回移动,将该字删除,就要先按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删除文字。

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计算机操作学习培训,我认识到只有沉下身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踏实做事,多用心,多动脑,才能让工作有好的起色。为教育事业奉献我微薄的一份力量的心得体会。下面是美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篇1 转眼实习生活过去了,回首最大的感受:收获+喜悦.这短短的实习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忆,因为他使我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了提高。 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有种东西在过去,也许更适合的只有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原以为实习对于我来说会是很长,但实际却不同。想象收获的东西,真的很多,看看我的工作笔记,一篇又一篇,记别人的事情比自己的还多,也许……实习,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轻松惬意,而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我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不要半途而废,做事情切忌三分热度。”我信心十足的回答到:“我一定会坚持到底!”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但在同学、同事的帮助和自己摸索的情况下,我

还是完成了这次实习。但我发现,以我们的经验,不学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的。因此反映出学习的还不够,缺点疏漏。需在加以刻苦钻研及学习,不断开拓视野,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 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老板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只有拥有自信才能够克服一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自己的人生。 实习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锻炼。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像我这种文聘不高的人,心里就有一种很渴望的感觉,明白了自己与社会所需的要求,因为现在毕业求职,特别是对于像自己一般的人,更多的时间是社会职业选择自己面试,更多的不是自己去选择职业,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吧。所以自己会把心态放正,在公司的时候先全面发展,等过段再看看精于哪个方面,然后向那个方向努力发展。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每一次课程设计度让我学到了在平时课堂不可能学到的东西。所以我对每一次课程设计的机会都非常珍惜。不一定我的课程设计能够完成得有多么完美,但是我总是很投入的去研究去学习。所以在这两周的课设中,熬了2个通宵,生物钟也严重错乱了。但是每完成一个任务我都兴奋不已。一开始任务是任务,到后面任务就成了自己的作品了。总体而言我的课设算是达到了老师的基本要求。总结一下有以下体会。 1、网络真的很强大,用在学习上将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助手。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能够在网上找到。从linux虚拟机的安装,到linux的各种基本命令操作,再到gtk的图形函数,最后到文件系统的详细解析。这些都能在网上找到。也因为这样,整个课程设计下来,我浏览的相关网页已经超过了100个(不完全统计)。当然网上的东西很乱很杂,自己要能够学会筛选。 不能决定对或错的,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尝试。就拿第二个实验来说,编译内核有很多项小操作,这些小操作错了一项就可能会导致编译的失败,而这又是非常要花时间的,我用的虚拟机,编译一次接近3小时。所以要非常的谨慎,尽量少出差错,节省时间。多找个几个参照资料,相互比较,

慢慢研究,最后才能事半功倍。 2、同学间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老师毕竟比较忙。对于课程设计最大的讨论伴侣应该是同学了。能和学长学姐讨论当然再好不过了,没有这个机会的话,和自己班上同学讨论也是能够受益匪浅的。大家都在研究同样的问题,讨论起来,更能够把思路理清楚,相互帮助,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3、敢于攻坚,越是难的问题,越是要有挑战的心理。这样就能够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当然这也是不提倡熬夜的,毕竟有了精力才能够打持久战。但是做课设一定要有状态,能够在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想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你不成功都难。 4、最好在做课设的过程中能够有记录的习惯,这样在写实验报告时能够比较完整的回忆起中间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当时我遇到我以前从未遇到的段错误的问题,让我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在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之后,我对段错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用相应的办法来解决。 在编程中以下几类做法容易导致段错误,基本是是错误地使用指针引起的 1)访问系统数据区,尤其是往系统保护的内存地址写数据,最常见就是给一个指针以0地址 2)内存越界(数组越界,变量类型不一致等) 访问到不属于你的内存区域

个人心得-vi编辑器的快捷使用

个人心得-vi编辑器的快捷使用

光标控制命令 命令光标移动 h或^h 向左移一个字符j或^j或^n 向下移一行 k或^p 向上移一行 l或空格向右移一个字符 G 移到文件的最后一行 nG 移到文件的第n 行 w移到下一个字的开头 W 移到下一个字的开头,忽略标点符号 b 移到前一个字的开头 B 移到前一个字的开头,忽略标点符号 L 移到屏幕的最后一行 M 移到屏幕的中间

一行 H 移到屏幕的第一行 e 移到下一个字的结尾 E 移到下一个字的结尾,忽略标点符号 (移到句子的开头)移到句子的结尾{移到段落的开头}移到下一个段落的开头 0或| 移到当前行的第一列 n| 移到当前行的第n列 ^ 移到当前行的第一个非空字符 $ 移到当前行的最后一个字符 +或return移到下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移到前一行的第一个非空字符 在vi中添加文本 命令插入动作 a 在光标后插入文本 A 在当前行插入文本 i 在光标前插入文本 I 在当前行前插入文本 o 在当前行的下边插入新行 O 在当前行的上边插入新行 :r file读入文件file 内容,并插在当前行后 :nr file读入文件file 内容,并插在第n行后 escape 回到命令模式

^v char 插入时忽略char的指定意义,这是为了插入特殊字符 在vi中删除文本 命令删除操作 x 删除光标处的字符,可以在x前加上需要删除的字符数目 nx 从当前光标处往后删除n个字符 X 删除光标前的字符,可以在X前加上需要删除的字符数目 nX 从当前光标处往前删除n个字符 dw 删至下一个字的开头 ndw 从当前光标处往后删除n个字 dG 删除行,直到文件结束 dd删除整行 ndd 从当前行开始往后删除 db 删除光标前面的

Linux操作系统学习心得

Linux操作系统学习心得 这学期有幸学习了《嵌入式系统设计》这门课,在胡佳文老师的教导下深入了解了有关于嵌入式系统,ARM9,Linux系统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获益良多,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同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现在就本学期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Linux操作系统这个名词记得在很早以前就听过,知道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大的系统,源代码是直接公布在互联网上,很多计算机高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修改这个程序,同时它比较不易死机,在自己的印象中一直是一种高大上的系统,但是更深入的了解确是零,对于这个学期选这门公共选修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怀着一颗要了解一种早就想知道的东西的心选的.当然我平时也喜欢玩点电脑什么的,只是停留在用别人设计好的现成的东西。 经过一个学期linux操作系统的学习,在老师在课堂对linux系统的介绍及通过网络的了解下,知道了linux原来是一种和windows差不多的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是图形界面的,linux类似以前的DOS,是文本界面的,如果你运行了图形界面程序X-WINDOWS后,linux也能显示图形界面,也有开始菜单、桌面、图标等。Windows有MS-DOS方式,在该方式下通过输入DOS命令来操作电脑;而linux与windows类似,也有命令方式,linux 启动后如果不执行X-WINDOWS,就会处于命令方式下,必须发命令才能操作电脑。另外linux上也有很多的应用软件,安装运行了这些软件后,你就可以在linux上编辑文档、图片,玩游戏、上网、播放多媒体文件等。 当然我们对linux的学习首先是通过对它的产生,发展,到今天仍然在不断完善开始的。它的产生和需要花钱买得windows系统形成了对比,因为 linux 的核心是免费的,自由使用的,核心源代码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编辑创作适合自己的操作系统,linux是抢占式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Linux最大的优点在于其作为服务器的强大功能,同时支持多种应用程序及开发工具,所以linux操作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而且在课上随着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动手查资料,慢慢的学习到了更深入的知识,知道了linux的安装:硬盘安装及光盘安装,清楚了解安装Linux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学习了linux系统的进入,关闭和重启。掌握了linux系统的硬件配置,如显卡,声卡,网卡等,并且通过对linux系统基本命令的学习,尤其是shell命令语言(亦称命令解释器),熟悉了系统的基本操作。当然在学习中发现英文学得好也是学好linux的关键。同时还了解了linux对应下的一些常用软件及这些软件的安装。因为linux在服务器中广泛的应用,于是我们进一步学习了linux下接入internet的WEB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方法。之后还了解了linux的网络安全,系统的安全,用户的安全等。 眼看这个学期Linux的课程已经告一段落了,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如果要问我在这门课中学到了什么,我觉得是一种为学的方法,使我受益非浅。 首先每学一部分内容前必定有很多疑问,想要独立解开疑问,从网络上找资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16487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课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进程管理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生: 学号(8位):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年**月**日

一. 实验目的及实验环境 目的:(1)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分析进程竞争资源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 (4)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环境:Linux操作系统环境: 二. 实验容 (1)阅读Linux的sched.h源文件,加深对进程管理概念的理解。 (2)阅读Linux的fork.c源文件,分析进程的创建过程。 三.方案设计 (1)进程的创建 编写一段源程序,使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字符“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c”。试观察纪录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并分析原因。(2)进程的控制 修改已编写的程序,将每个进程输出一个字符改为每个进程输出一句话,在观察程序执行时屏幕出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如果在程序中使用调用lockf()来给每一个子进程加锁,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观察并分析出现的现象。 (3)①编写一段程序,使其现实进程的软中断通信。 要求: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再用系统调用signal()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即按DEL键);当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用系统调用Kill()向两个子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下列信息后终止: Child Processll is Killed by Parent! Child Processl2 is Killed by Parent! 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如下的信息后终止 Parent Process is Killed! 程序流程图如下:

vi编辑器使用

v i编辑器使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经过长时间学习linux vi编辑器,于是和大家分享一下,看完本文你肯定有不少收获,希望本文能教会你更多东西。 linux vi编辑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统下标准的编辑器,它的强大不逊色于任何最新的文本编辑器,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用法和一小部分指令。由于对Unix及Linux系统的任何版本,linux vi编辑器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您可以在其他任何介绍vi的地方进一步了解它。Vi也是Linux中最基本的文本编辑器,学会它后,您将在Linux的世界里畅行无阻。 1、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不过一般我们在使用时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就是将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2、vi的基本操作 a) 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 vi myfile 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您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初次使用vi的人都会想先用上下左右键移动光标,结果电脑一直哔哔叫,把自己气个半死,所以进入vi后,先不要乱动,转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再说吧! b) 切换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c) Insert 的切换 您目前处于「插入模式(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如果您发现输错了字!想用光标键往回移动,将该字删除,就要先按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删除文字。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机箱里会存积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会影响硬件的散热,尤其会影响cpu的散热。具体的表现是主机工作时噪声变大,经常出现操作反映迟缓等现象(有时候病毒、木马和垃圾文件过多也是此现象,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那么多长时间清扫一次合适呢?这要看你的机器所处的环境的浮尘量了,一般在自己家里一个季度到半年清扫一次就可以了(新买的电脑建议在过了保修期以后再清扫,因为一旦打开机箱即保修自动终止),因为对于新手来说过于频繁的清扫反而会增大硬件意外损坏的风险。清扫时将机箱盖打开,用软毛刷子轻轻扫去附着在主板各硬件表面的灰尘,然后将cpu风扇拆下(散热片不要从主板上拆下来),仔细扫去风扇叶片和散热片缝隙里的灰尘。然后拔掉内存,将内存插槽和内存条上的触点用潮湿的软布轻轻的擦干净。最后将所有部件装回原位就可以了。 [操作系统维护] 关于操作系统的维护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

我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不过我要说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经验。 1、对于新手要尽量安装一键还原工具。一些品牌机都会带有一键还原工具,如果是组装的机器或是没有预装操作系统的品牌机,都是没有此类软件的,建议你在安装完操作系统后的第一时间安装这些软件并备份系统盘。 2、重装或更换操作系统前把一键还原工具卸载掉。因为这些软件很多都会保护引导区(mbr),所以在安装了这类软件后无法完成系统的重装。(所以我现在是不用一键还原的) 3、不要把“我的文档”放在系统盘。因为在“我的文档”中往往会保存一些比较大的文件,如果在系统盘,会占用本来就有限的系统盘空间,而且在一键还原或重装系统后系统盘的数据会被全部重写,原来的文件都将不复存在。 4、整理c盘的碎片时切忌不要让电脑做任何事情。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曾经因为在整理碎片时浏览网页而导致系统崩溃。 5、尽量安装功能多的软件。这样可以减少系统中软件的数量,从而节省磁盘空间,但也不要过于求大求全,够用即可。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进程的创建)

实验题目进程的创建小组合作否姓名班级学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进程的创建。 2、了解进程间的调用以及实现。 3、分析进程竞争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互斥的方法。 4、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认识并发执行的本质。 二.实验环境 Windows 系统的计算机一台,安装了Linux虚拟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fork()系统调用的使用例子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glob=3; int main(void) { pid_t pid;int loc=3; printf("before fork();glod=%d,loc=%d.\n",glob,loc); if((pid=fork())<0) { printf("fork() error. \n"); exit(0); } else if(pid==0) { glob++; loc--; printf("child process changes glob and loc: \n"); } else

wait(0); printf("parent process doesn't change the glob and loc:\n"); printf("glob=%d,loc=%d\n",glob,loc); exit(0); } 运行结果: 2、理解vofork()调用: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glob=3; int main(void) { pid_t pid; int loc=3; if((pid=vfork())<0) { printf("vfork() error\n"); exit(0); } else if(pid==0) { glob++; loc--; printf("child process changes the glob and loc\n"); exit(0); } else printf ("parent process doesn't change the glob and loc\n"); printf("glob=%d,val=%d\n",glob,loc);

Linux Vi编辑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北京林业大学 2012学年—2013学年第二学期 Linux应用实验任务书 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 姓名: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三 Vi编辑器的基本使用 实验环境: Red Hat Linux 9 实验目的: 1.通过Vi 操作练习,能够熟练使用Vi 中的常见操作,并且熟悉Vi 的3 种模式。 2.熟悉shell的各项功能。 实验步骤: 1.熟悉Shell环境,使用Shell的各种功能 1)命令补齐功能 用date命令查看系统当前时间,在输入da后,按tab键,让shell 自动补齐命令的后半部分。 按tab键自动补齐:

●用mkdir命令创建新的目录。首先输入第一个字母m,然后按tab 键,由于以m开头的命令太多,shell会提示是否显示全部的可能命令,输入n。 ●再多输入一个字母k,按tab键,让shell列出以mk开头的所有命 令的列表。

●在列表中查找mkdir命令,看看还需要多输入几个字母才能确定 mkdir这个命令,然后输入需要的字母,再按tab键,让shell补齐 剩下的命令。 ●最后输入要创建的目录名,按回车键执行命令。 ●多试几个命令利用tab键补齐。 到a可以补齐 到p可以补齐 2)命令别名功能 ●输入alias命令,显示目前已经设置好的命令的别名。

●设置别名ls为ls –l,以长格形式显示文件列表: ●显示别名ls代表的命令,确认设置生效: ●使用别名ls显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列表。 ●删除别名ls:#unalias ls。 ●显示别名ls,确认删除别名已经生效: ●最后再用命令ls 显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列表。

培训教材UniVi编辑器使用手册

培训教材U n i V i编辑器 使用手册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编号:002 创昱达培训中心 培训教材 UNIX Vi编辑器使用手册 2007年7月,V 福州创昱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UNIX Vi编辑器概述 建议:本文是针对初学Unix?Vi编辑器的员工的,而文后所付的详尽的命令表也可作为已经熟练使用vi的员工的参考之用。 、UNIX编辑器概述 编辑器是使用计算机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各种操作系统中,编辑器都是必不可少的部件。Unix 及其相似的操作系统系列中,为方便各种用户在各个不同的环境中使用,提供了一系列的ex编辑器,包括?ex、edit、ed?和vi。其中ex、edit、ed都是行编辑器,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Unix提供他们的原因是考虑到满足各种用户特别是某些终端用户的需要。 值得庆幸的是,Unix提供了全屏幕的Vi编辑器,这使我们的工作轻松不少。不少DOS用户抱怨Vi编辑器不象DOS下的编辑器如edit那么好用,这是因为Vi考虑到各种用户的需要,没有使用某些通用的编辑键(在各个不同的终端机上他们的定义是不同的,在某些终端机上甚至没有这些键)。而是采用状态切换的方法,但这只是习惯的问题,一旦你熟练的使用上了vi你就会觉得它其实也很好用。虽然?Vi采用了状态切换的方法,但电脑的硬件及操作系统多种多样,某些电脑的键盘上没有特定的几个功能键!那麽不就有某些功能不能用了这个问题在?Unix?系统上也一样,几乎各大电脑厂商都有自己的Unix?系统,而?vi?的操作方法也会随之有点出入。这里我们采用?PC?的键盘来说明?vi?的操作,但在具体的环境中还要参考相应的资料,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基础软硬件系统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基础软硬件系统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为期三天的基础软硬件培训学习已经结束,非常感谢XX 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的计算机知识和见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回顾这三天的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很充实。这次培训使我的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的角度改变了,许多技术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这次培训班设置了两门课程,网络通信原理(TCP/IP协议)和Linux操作系统(中标麒麟版本)。在网络知识培训部分,华为公司的XX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了TCP/IP协议栈、网络交换技术、网络路由技术、以及网络新技术(VXLAN)。让我们深入的了解了一个数据包从封装,到传输,再到解封装的全过程。学习了VLAN技术原理,STP&RSTP技术原理,ARP协议,链路聚合原理,堆叠技术等二层网络技术,以及路由协议,OSPF协议等三层网络知识。在LINUX操作系统学习部分,中标软件的XX老师,生动的讲述了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实际应用以及操作系统国产化的重大意义。中标软件的XX老师以LINUX中标麒麟版本为蓝本讲解了LINUX的体系架构,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及权限管理,磁盘管理,进程管理,系统服务等知识,还介绍了中标麒麟操作系统的安装部署及日常运维监控管理。下面我分别就这两部分的学习心得及学习笔记分享给

大家,供大家参考。 网络部分: 一、为什么需要TCP/IP协议 计算机单兵作战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只有把计算机连接起来才能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但是各种计算机型号不同,操作系统不同,要实现不同计算机的通信就需要一个通信协议,平时我们用的最多的就是TCP/IP协议。 二、数据封装和IP编址 在学习TCP/IP协议前,我们先了解下数据封装和IP编址。当应用程序用TCP传数据时,数据被送入协议栈中,由上到下对每一层的数据进行加工(主要是增加一些首部信息和尾部信息)。TCP串给IP的数据单元被称为TCP报文段。IP传为网络接口层的数据单元被称为IP数据报。通过以太网传输的比特流称作帧。IP地址为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IPV4地址为32比特的二进制数,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IP地址用来标识网络中的设备,具有IP地址的设备可以在同一个或跨网段通信。IP地址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网络号,标识IP地址所属的网段,第二部分是主机号,用来唯一标识本网络上的某台设备。 三、TCP/IP协议 TCP/IP协议族按照层次由上到下分为四层,层层包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