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英译与文化语境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英译原则及应用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英译原则及应用章思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 100089)提 要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国际传播是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为促进中西方文明平等对话与交流互鉴而启动的基础文化建设工程。
术语英译遵循以下原则:一、准确理解与体现术语的思想文化内涵;二、体现术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强求译文的唯一性;三、在充分参考汉学家及前人翻译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翻译;四、当意译不能涵盖术语的全部含义或难以表达术语的基本含义时,采取音译。
关键词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英译原则The Princip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for Translating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Zhang Siying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technical diffi culties and challenges encountered in carrying out an ongoing publicly-funded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 entitled the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oject, which aims at standardizing key concepts and term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al texts. The project was initia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promoting equal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in an era that has seen an increasing demand from English reader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indigenous knowledge. The major part of the project deals with various fundamental issues in de-ciding the appropriate fi nal English translation in order to overcome both linguistic barriers and bridging the hug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were established: the fi rst and foremost principle is th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especially their connotations in thought and culture. Secondly, the concepts should be translated in relation to specifi c contexts. Thirdly, creative translation is encouraged, with due respect to existing translations by sinologists and specialists. Fourthly, phonetic transliteration is necessary and indispensab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ncepts on which there are no English equivalents or semi-equivalents.Key words concepts in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principles for English translation*作者简介:章思英,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译审、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出版、传播。
中英文化互译

Color - Green
green-eyed 眼紅
She is a green hand in teaching English. 在英语教学中,他还是个生手。
green
在埃及寺庙的地面是绿色的。在希腊和摩尔人中绿 色代表胜利。对于穆斯林来说绿色是神圣的,在前 往圣地麦加朝圣之后他们手拿绿色的旗帜,头戴绿 色的(穆斯林的)头巾。他们甚至把做祷辞用的小 块地毯也设计成绿色图案。苏格兰高地人以身穿绿 色来代表荣誉。绿色也是爱尔兰的国色。绿色作为 交通信号色则表示通行。在医疗急救设备上往往涂 有绿色。在家庭中使用绿色可有益于消除身心疲惫。
Culture: [ˈkʌltʃə(r)]
n: 文化; 养殖; [生物学] (微生物等的) 培养; 修养 Vt: 培植,培养
Culture 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knowledge of a particular group of people, encompassing language, religion, cuisine, social habits, music and arts.
3.有时 blue 又有社会地位高、出身名门的意义, 如:He is proud of his blue blood. 他因出身名门贵 族而骄傲
white
1.white 在汉语和英语的联想意义中都有纯洁 和清白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含义上的不同。 例如,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 联系。如“红白喜事”中的“白”指丧事 (funeral),表示哀悼。但在英语文化中, white 表示幸福和纯洁,如新娘在婚礼上穿白 色礼服,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贞洁。
文化语境与汉英翻译

rl tv l e s d r c n e t e ti gi ut r y te sae. e aiey ls ie t iv s m n n a rc u e b h tt l
译文 A完 全套 用 原 文 句子 结 构 , 有 很 浓 的汉 带 语 意 味 , 文 B则 通 过 采 用合 句法 重 新 整合 句子 结 译
a dIle n 】 i d. i tz
境 , 不 能完 全按 汉语 的思 维 及语 言特 征 死译 , 不 既 又
能 完全 不考 虑英 语 的文化 语境 而 望文 生义 。例 如 :
三
一
抽 象 与 具 体 的转 化 :
1农 民增 加 了对 农 业 的投 资 , 样 相对 减 少 了 . 这 国家对农 业 的直 接投 资 。
Vo .2 I 4 No. 5
s p.2 O e O2
文 化 语 境 与 汉 英 翻 译
李 燕
( 北 农学 院 英语 系 , 北 荆 州 440) 湖 湖 3 13
摘 要 : 语 与英语 各属 两个 不 同 的语 系 , 汉 它们 产 生并 使 用 于 完全 不 同 的历 史 、 化及 价 值 标 准 的土壤 文 上, 因此 , 化语境 对 翻译起 着 很大 的约束作 用 。在 汉英 翻译 中, 文 我们 要根 据汉语 特 殊 的文 化语境 来进 行 。重 视 抽 象 与具体 的正确 转换 , 抽 象概念 意义 的词或 词 组一 旦 被应 用 则 要根 据 语境 而具 体 化 , 样 才 能使 译 文 表 这
深度翻译与古诗词英译中文化典故传递

深度翻译与古诗词英译中文化典故的传递摘要典故的运用在中国传统古诗词中随处可见。
如何在英译中传递出典故的文化内涵,深度翻译理论给了译者一条新的途径。
本文以《锦瑟》的英译为例,结合深度翻译理论,解析深度翻译策略在古诗词英译中对传递文化典故的意义。
关键词:深度翻译典故锦瑟古诗词英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近年来,国内翻译界对典籍英译的研究与探讨逐年增多。
如何在典籍英译中传递原文的文化典故成为典籍英译中的困境,亟待人们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
古诗词英译作为典籍英译的一部分,同样存在文化传递的困难与障碍。
有人说,诗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
译诗难,译中国古诗更难。
既要把古诗词中深刻隽永的文化典故传递到译文中,又要保持原作的神韵,作为译者,不仅要对古诗词的文化典故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更要运用合适的翻译策略才能完成文化典故的传递。
美国翻译理论家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提出了“深度翻译”(thick translation)的理论,对古诗词英译中文化典故的传递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以《锦瑟》的英译文为例,探讨深度翻译策略在古诗词英译中对传递其中深刻的文化典故的意义。
二深度翻译理论综述“深度翻译”这一概念源起于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尔兹(clifford geertz)的“深度描写”(thick description)。
格尔兹认为,人类文化是一个符号系统,文化是一种语境,只有通过深度描述,所有的社会事件、行为、制度和过程才能在文化的语境中得到有意义的阐释。
文化人类学家应该自觉主动地对异质文化符号系统中任何一个细小的组成部分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
而由这种被称为“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并不等同于这个文化本身,因为这种研究结果是建立在人类学家对异质文化种种表现的阐释之上的,而种种文化表象符号则是对其民族性的阐释。
深度描写“强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必须将文本放置于文本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以当下的角度去研究文本形成中权利话语的作用,研究过去与现在、文本与历史之间的互涉关系。
汉英翻译中的语境适应

汉英翻译中的语境适应一、语境适应与汉英翻译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非常重要。
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语境与翻译全过程同在。
翻译是原语文本作者与译者以及译本读者之间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交际和信息传播活动,语境适应成为翻译交际活动成功的基础。
根据韩礼德的观点,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对等的本质不是形式的对等,而是语境的对等。
翻译过程的理解和表达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忽略了具体语境,就会导致对原文的误解,从而导致误译。
正如彼得·纽马克在其专著《翻译导论》中断言:“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
”(Newmark,2006)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模式中,语境可分为三层: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语境位于最低层,其次为情景语境,最上层为文化语境。
每一个语境层次都有一个语言系统中的层面与之对应:文化语境对应于语篇题材;情景语境对应于语域;上下文语境对应于语言表达形式。
(Martin,1999)本文立足于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维什尔伦的语境顺应论,从语境的三个层次: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探讨汉英翻译中的语境适应问题。
指出语境适应是实现理想译文的关键,也是评价译文质量的主要标准。
二、关于语料本文所选语料是曹禺先生的《雷雨》及王佐良、巴恩斯合译的英译本Thunderstorm.《雷雨》是曹禺先生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经典话剧之一。
通过描写由血缘关系连接的周、鲁两家三十年的家庭纠葛,作者深刻反映了“五﹒四”前后,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的某些侧面。
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里,曹禺先生创造了一个具体的、完整的、历史的语言环境,每个人物的语言都符合各自的身份,极富个性化,简洁易懂但又含蓄深沉,意蕴无穷。
对待这样一部作品,译者必须具有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既要适应原文语境又要适应译文语境,才能生动地再现一个有说服力的语言环境,使观众或读者领略到原作不朽的艺术魅力。
汉语四字词语的英译浅谈

汉语四字词语的英译浅谈周宁职专:吴寒摘要: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语言极其丰富,成语、谚语、歇后语、习语以及各种俗语源远流长。
其中尤其格式固定、结构稳定的四字词语在汉语言宝库中位置举足轻重。
四字词语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首先要追根求源,区分不同情况,以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要认真考虑风俗、文化背景等诸多差异,要注意互译的对等性,还要考虑翻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四字词语汉语英语翻译直译意译套译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如何使翻译的作品既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又充分再现原作所表达的艺术意境,始终是翻译工作者探讨的首要问题。
好的作品,往往具有非凡的语言魅力,很容易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
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尽可能原作的某些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又要采用中文的习惯表达方式和规范化的汉语.四字词语是一种结构,也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中文的成语也多由四个字组成.四字词语巧妙地把各种语言要素和表现手段凝为一体,结构严整、蕴涵丰富、文字洗练、音调和谐,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翻译时如运用得当,可使译文锦上添花,收到难得的修辞效果。
但是,采用四字词语同样要遵循忠实于原文的原则;因为这种词语往往具有确定的含义,而且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弄巧成拙。
怎样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是一个颇费斟酌的课题。
在许多优秀作品中,不乏运用四字词语的实例.反复琢磨,似有所得.仅就笔者管见,作一些初步探讨.作为汉语一大特点的四字词语,意义比较精练,生动形象,内涵丰富,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是历来为人们所喜欢用的一种精粹的语言材料。
读起来琅琅上口,有节奏感,如运用恰当,可使文字生动活泼,增强修辞效果。
凡成语、谚语、歇后语、习语等在翻译时都可以分为文学翻译和词典翻译两种。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语四字成语的英译作一些探索。
(一)、保持原文风格的直译法直译法能够保留原文的巧喻及形式,是翻译汉语习语的最好方法之一。
但是直译法必须在不违背译文的语法习惯,又不致引起误解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直译法不仅能够传达成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同时还保留了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和生动形象,使英语读者能更好地感受汉语文化.这种译法为英语输入了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
中英互译中如何处理语言或文化的差异?

中英互译中如何处理语言或文化的差异?一、咬文嚼字,恰当选择词汇和翻译策略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词汇的差异,而准确的翻译是解决语言差异的关键。
在进行中英互译时,需要根据语境和特定环境来恰当选择词汇。
无论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还是英文翻译成中文,都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既要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又要使译文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二、注重语言的音韵和韵律中英两种语言的音韵和韵律差异明显,因此在翻译中要注重这一差异。
中文的韵律多为平仄抑扬,英文的韵律则以强音和节奏为主。
为了使翻译更加流畅,要注意适度调整句子结构,使句子的音韵和韵律在目标语言中得以体现。
三、考虑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中英互译中,要特别关注文化差异。
在翻译某些特定文化和习惯时,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的调整。
此外,在进行中英互译时,也要注意到一些与文化相关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以确保翻译结果在语言习惯上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读者。
四、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通过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达到更准确地表达。
比如,借用修辞手法中的拟人、对比和比喻等手法,可以在不同语言之间产生视觉和情感的共鸣,使翻译更加生动有趣。
五、加强文化交流与理解为了更好地解决中英互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和学习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从而避免翻译中的误解和冲突。
总结起来,中英互译中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需要咬文嚼字、注重音韵和韵律、考虑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加强文化交流与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在中英互译中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英汉互译教程

英汉互译教程英汉互译是最常见的翻译形式之一,也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言的精准性,还要注重语言的得体性和表达的清晰性。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英汉互译的技巧和方法。
一、掌握基本词汇掌握基本词汇是英汉互译的基础。
这包括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并且需要考虑不同表达方法之间的差异。
例如,英语中表示“我知道”的方法有很多种,如I know、I understand、I see等,它们在不同场合和语境中的使用会有所差异。
因此,学习英汉互译时要特别注重基础词汇的学习和掌握。
二、注意词语搭配在英汉互译中,词语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一个单词并不能准确的表达出一个完整的含义,需要与其它关键词进行搭配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英语中的“hot coffee”可以翻译成“热咖啡”,但是“cold coffee”却不能翻译成“冷咖啡”,而是要翻译成“冰咖啡”。
因此,在英汉互译中要特别注重词语之间的搭配。
三、把握语境在英汉互译中,在把握每个单词和词语的意思之外,还需要注意语境的分析。
语境是指上下文,它能够决定一个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英语中,句子“I’m fine”可以表示询问别人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回答别人的关心,所以在进行英汉互译时需要视情况而定。
四、语法分析英汉语法之间有很多的区别,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语法分析。
例如,英语中的主语和谓语是要一一对应的,而中文中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则可以灵活调整。
这就需要翻译者能够准确的理解英文句子的语法结构,才能够正确的翻译成中文。
五、了解文化背景在英汉互译中,还需要了解文化背景。
由于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有些词语的含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英国人国家馆中会出现“cup of tea and biscuits”,而美国人则是“coffee and donuts”。
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需要了解词语的文化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英译与文化语境
词义空缺:
音译法 transliteration
馄饨 wonton
豆腐 toufu
直译法 Literal translation
保留汉语文化词语原汁原
味
《易经》:Book of Changes
意译法 liberal translation
翻译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
时候常采用的翻译策略。
盲流 jobless migrants
皮蛋 preserved egg
加注法 annotation
满月酒 one-month-old
Birthday Feast (a special
ceremony held after a
baby has been one month
old)
婚礼结束后还要闹洞房。
The wedding will be
followed by merry-making
in bridal chamber.
老师答应给这几个学生开
小灶。
The teacher has promised
to give these students
special tuition.
n. 学费;讲授
下象棋我只会马走日,象
飞田。
I only know the most basic
moves of Chinese chess.
毛主席问陈妻:“你们俩感
情好不好?”陈妻答:
“好”。主席听了感到非常
高兴。
The Chairman Mao talked
with Chen’s wife. He was
pleased to know that they
had a happy home life.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后台封上戏箱,要等初一
开戏。
On the twenty third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the
Kitchen God went up to
heaven, and theater shut
down until 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s Day.
她从贫困的姑家,又转到
更贫困的姨家。
She has lived for a while
with some impoverished
paternal relatives, and
then had been bundled off
to some maternal relatives
who were, if anything,
even worse.
[pə'tə:nl]
翻译段落,注意灵活运用
音译、意译、加注等方法
处理段落中具有独特文化
蕴含意义的词语。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桃总是与仙、寿、
神联系在一起,故有“仙桃”、“寿桃”、
“王母桃” 等雅号。时至今日,人们
还是将桃作为吉祥之物。在中国农
村,逢年过节在门上贴桃符。有的地
方大年初一要喝桃汤,因为桃是五行
之精,可以“压服邪气”、“制服百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