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转型之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本土的商业 电影难 当重任 . 思想意识 与商业娱乐的摩擦, 是能够看到政府部门垄断的身影。 还 在商业 的大背景下 ,中国的电影票房屡刷纪录 :2 0 0 8年 4 3 电影从业者有行动无意识是指 ,我们 的电影从业人 员,在 电 奋 亿、2 0 0 9年 6 . 20 6亿、2 1 0 0年 1 1 2亿、2 l 年 1 1 5亿。商 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 , 不顾身的投入到商业创作 中, 0. 7 01 3. 1 业 电影使中国的电影票房如竹子开花一样 ,节节攀升 。在繁荣的 但他们绝大部 分还没有学会如何进行本土娱 乐,还不会把骨髓中 背后我们看到的是 :有近一半 的票房收益归功于海外大片,虽然 的思想坐标与商业元素要求的娱乐精神很好 的融合在 一起。 以张 本土商业 电影有诸如档期、放 映时间等各种政策保护 ,但 叫好又 艺谋导演为例 ,他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 军人物 ,曾把 中国的电影 叫座 的影片还是凤毛麟角。现在 中国 电影界 的中流砥柱 ,是计划 推 向了一个艺术巅峰 。随着产业报国的口号 ,他又以 《 英雄》25 . 但除去 了炒作与包装 , 冷 经济体制下培养出来 的学院派导演 , 不管是第五代还是第六代 , 都 亿的票房 化身为中国商业 电影 的代言人。 静下来的是观众对导演品牌的质疑。随着后继 的 《 十面埋伏》 《 、 三 是以反思现实,表现艺术见长 ,在本土娱乐上确实鲜有佳作。 枪拍案惊奇》等影 片的上映 ,观众终于爆发 了对导演所谓 的商业 3 政策导向转型却无市场环境支持 . 目前 ,中国的电影产业还 没有完全开放 ,其发展状况可 以由 大片有规模无故事 ,有故事无人物 ,有人物无思想的愤怒 。张艺 我 国家进行干预和调控。就现实情况而言 ,商业 电影在院线上 已经 谋本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 的优势是视觉 ,去营造视 觉效果 取得 了绝对的优势 ,而艺术 电影却被视为票房毒药 ,情况岌岌可 是我 的优势。我的缺点还是在叙述上 ,非常生动 的、非常有魅力 危。但就 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而言 ,政府似乎更担心本土的商业 地叙述几个活灵活现 的人物 ,叙述一个非常生动 的故事 ,我 的能 ”( 凤凰 卫视 》采访 ) 。商业作为一种 电影。首先 ,从商业票房表现上看 ,本土商业 电影始终没有大 的 力不是那么强。 张艺谋接受 《 作为 ,一直被海外 大片压着走。其 次,从产业结构上看 ,中国商 意识 ,有表象也有深意 ,只有深刻地领会真正的商业 ,才会在 电 业电影 的产业化不够成熟 ,多数沿用导演驱动 的创作理念 ,对市 影创作上 出精 品。 触摸了中国电影的转型之痛 ,让我们感觉到需要做的事情还 场的响应是被动的 ,缺 乏市场竞争 力。最后 ,从生命力上看 ,中 DP做贡献时 ,电影管理部门应 国 电影的基石是艺术,即便艺术电影生存再有困难 ,一旦有阳光 有很 多。在 电影产业不断为提升 G 就会茁壮 ,不会有覆灭的危 险;相反,中国的商业 电影刚刚起步 , 该更多从发展的角度考虑如何 为电影产业铺路 ,如何把管理 变为 硬件、软件都很差 ,是 中国 电影产业 的软肋和短腿 ,去掉保护会 服 务 ,如 何 用 行 政 的手 段 变 堵 为 疏 。在 商 业 的 大潮 中 电影 从业 者 在 有生命 之忧。从政府始终未对商业 强,艺术弱的格局做任何动作 应该清醒 的认识到 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 与国外商业 电影比拼时 , 来看 ,政 策的导向和基调是鼓励商业创作的 ,希望本土的商业 电 找到 自己的立足点 ,把握好转型中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和融合 ,学 会讲述本土的娱 乐故事。 只有政府部 门和 电影从业人员共同努 力, 影能够真正强大起来 ,抵御西方的文化倾销。 中国电影才会出精品 ,才会迈向成功的彼岸。 就中国现有 的人才资源而言 ,谈发展商业电影就涉及相 当多 的艺术电影导演向商业转型 的问题 。虽然政策上导 向转型 ,但 中 国的 电影体制和机制远没有跟上市场 的步伐。导演个体面临创作 的转型之痛 ,而整个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着 由监管向服务市场的转
提 出需要 两个 层 面 的 共 同努 力 ,才 能 化 解 转 型 之 痛 。
关键词:中国电影 ;转型 ;艺术 ;商业 ;品牌
【 作者简介 】张春梅 (96 )女 ,汉族 ,黑龙江人 ,国家广电总局 无线 电台管理局工作 ,高级 经济师,硕 士研 究生 ;研究 17一
方 向 :影 视 管 理 。
中国的电影正 由艺术走 向商业 ,唯票房论已经成为电影产业 从以上分析 ,笔者认 为,中国电影转型之痛 的症结是政府有 的标杆 ,但艺术的压缩并未换来本土商业的兴盛 ,政府和广 大的 意识 无 行 动 ,电影 从 业者 有 行动 无 意 识 。 电影从业者都在经历着这场 由艺术 向商业 的转型之痛。 政府有意识无行动是指 ,政府 看到 了商业电影的 巨大产业利 1 艺术电影的空间越来越小 . 润 ,看到了电影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却没有做 出多少实质 性鼓 全面推行市场经济以来 ,艺术 电影 的空间被逐渐压缩。从创 励产业发展 的利好政策 ,相反 ,现有的行政体制 已经在很大程度 J 导演在一次公开发言中就曾  ̄l 作上看 ,第五代的领军人物都转向了商业 电影 ,而第六代导演又 上限制了电影产业的生产 力。冯z J 多关注个体命运或是一定群体 的现实困境 ,这种题材在物质压倒 指 出:在产业发展上 ,政府把公益支出摊派在利润微薄的 电影企 精神的年代,很难进入主流视线。从生存上看 ,现在 的电影制作 业身上 ,制约 了企业的发展。在 内容创作上 ,政府不是依据产业 是市场化 的, 开放的,电影 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与此同时,院 的制度约束,而是凭借审查人 为地判决一部 电影的命运 ,在审查

1 2 惑臻 4 瓤 2 1 年第 0 一 0 02 4瓤 C 1- 5/ IS 0540 N 1 49 3 F S N10・ 1 9
线 的市场化要求影片要有回报率 ,要有赚钱效应 ,客观的生存环 中任何一种言论都有可能影响审查的方向,人为干扰 因素 困扰了 境导致 了竞争 的加剧 ,导致了商业片舞台的认可度远高于艺术 电 电影 内容的创作。虽然近几年 电影管理部 门一再重申,对 电影产 业 已经放得很开 ,做的也是底线审查 ,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政治 影 ,艺术 电影被逐渐边缘化。
N】重 向的活跃的市场氛围。姑且不论导演的转型成功与否 ,如果没有 火” 了 :电影 专项资金 少收点吧 审查修改意见宽松点吧 [ 2 l. - 03 市场环境支持 , 中国的商业 电影就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和 出路 , 更 庆 商报 文娱 版 . 0 1 8 1
谈不上真正的强大起来。
l l
传播与文艺评论
h : 一 . s脚m t/ e 8 t/ m 6 Dw
中国电影 的转型 之痛
张春梅 ( 国家广 电总பைடு நூலகம்无线 电台管理局 北京 10 4 ) 0 0 5
环 市 信 导 球 场 息 报
摘 要:中国电影 正在 经历由艺术向商业的转 变,在这个过程 中政府部 门和电影从业人 员都在经历 着转型 的阵痛。该文通过 对 电影产业现状的分析 ,得 出政府导 向转型的结论 ,同时指 出政府存在有 意识 无行 为、电影从 业人 员存在 有行 为无意识的 问题。
参考文献
[]马戎戎.张艺谋品牌的打造者— —张伟平 [ 1 J ]三联 生活
0 42 型之痛。中国的 电影没有分级 , 没有类型,审查制度 尤其严格,限 周 刊 .2 0 .5
制 了电影创作者的热情和才智的发挥,很难形成 以观众兴趣为导
[] 2 张世韬. 协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会 议 , 政 冯小刚又 “ 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