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后作业及答案_10.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后作业及答案_10.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后作业及答案_10.爬山虎的脚

10.爬山虎的脚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g kū wěi yè bǐng qiáo jiàn

()()()()

二、比一比,组词语。

站()嫩()瞧()

贴()漱()焦()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

2.舒适。()

3.极其认真、仔细地看。()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1.从文中抄写描写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一句含有颜色的句子。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学校有,“我”家也有。作者介绍爬山虎的叶子是抓住叶子变化的特点来讲的。从形状看,叶子由____到____;从颜色看,是由____到______。

六、重点段落品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_10.爬山虎的脚课后作业及答案1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1.从语段中给下面的词语找出反义词。

爬山虎的脚像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说说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请你观察身边的植物,说说它们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操场枯萎叶柄瞧见

二、站着粘贴嫩绿洗漱瞧见焦急

三、牢固舒服观察

四、1.嫩绿嫩红灰色 2.红色的玫瑰花香味四溢。

2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_10.爬山虎的脚课后作业及答案

五、爬山虎;爬山虎;小;大;嫩红;嫩绿

六、1.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

2.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3.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七、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_10.爬山虎的脚课后作业及答案3

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学习“占、均、匀、拂、漾、茎、柄、蜗、触、蛟”十个生字,重点指导“漾”的书写并理解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根据问题找出相关的句子。 3、读懂文章内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并能运用课文中的词句介绍。 4、从作者细密的观察,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中,感受爬山虎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植物。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要求: (1)正确: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流利:不唱读、不顿读,不读破句。 2、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字词 (1)拂:—— (2)漾: —— (3)蛟龙: —— 3、读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哪几节是写爬山虎的脚?4仔细 ..阅读第3节后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 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爬山虎。 1、认识爬山虎。 (1)(板书:爬山虎)指导“爬”的书写。 (2)出示一组爬山虎的照片:这就是爬山虎,是在我们学校附近拍的;这是在高架柱子上的爬山虎;这是在同学家后院拍到的爬山虎。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师:读读第一小节,你发现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多、普遍、生命力强)

3、揭题,认识作者。 师:这么普遍这么常见的植物,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更没有人注意到它是有脚的。但有一个人注意,他还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他就是叶圣陶爷爷。(出示叶圣陶的照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补充课题:的脚)。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预习过课文了,打开语文书,开火车分节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课文哪几节写了爬山虎的脚? 2、交流板书。(板书:3—5节)。 3、除了写到爬山虎的脚,还写了什么? (交流板书:叶子)。 三、学习第二小节,感受叶子的美。 过渡:我们先来看爬山虎的叶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1、请两个同学分别读两部分句子,了解作者从“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两方面来介绍的。 (板书:刚长出来的长大了的) 2、引读,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长大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叶子长大了——(生:绿得那么鲜艳),让人看着——(生:非常舒服)。你看,写出了叶子颜色的变化。长大的叶子是怎么排列的呢?(生齐读:它们一顺儿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3、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和长久的观察。 师:作者怎么会把叶子写得这么具体的呢?(观察仔细)引:长久观察。这一节哪个词看出的?(不几天) 3、理解“漾”字,指导朗读。 (1)(板书:漾)“漾”就是——水面微微动荡。文中指的是?(叶子微微波动)(2)师范读、个别读、齐读。 师:爬山虎的叶子静有静的姿态,动有动的美感。 四、学习“脚”的内容,了解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感受作者观察的仔细,描写的细致。 (一)学习第三节,了解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蟋蟀的住宅配套课时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配套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课时练习 第三单元 第11课 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一、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面画上“ ”。 毫.(h áo h ǒo )米 慎.(zh ēn sh èn )重 挖掘.(ju é j üé)倾.(q īn ɡ q ín ɡ)斜 抛.(p āo p áo )出 优良.(l án ɡ li án ɡ) 搜.(su ō s ōu )索 布置.(zh í zh ì) 二、看拼音,写词语。 zh ù zh ái l ín sh í xu ǎn z é d ì zh ǐ y ōu li án ɡ ( ) ( ) ( ) ( ) ( ) d òn ɡ xu é k è t īn ɡ w ò sh ì zhu ān m én qi án zi ( ) ( ) ( ) ( ) ( ) 三、用“ ”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躲避 隐蔽)所藏身。它们的(躲避 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珍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 谨慎)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暖和 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 舒适)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四、按要求回答问题。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叫。(改为拟人句) 2.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改为反问句)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校区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 ____姓名________ ____学号__________ __得分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1.古诗词三首 1.敬亭山洞庭湖青螺 2.×√××√ 3.(1)完,没有悠闲自在孤独众孤因怀才不遇而感到的孤寂之情 (2)洞庭湖的水色洞庭湖中的君山翠白青 (3)超过胜过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4) 4.略 5.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2.桂林山水 1.无瑕攀登屏障骆驼危峰兀立波澜壮阔奇峰罗列 2.略 3.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衣服山峰 4. (1)天上的太阳仿佛一个大火球,照的大地热腾腾的。 (2)老家的围墙真险呐,手一碰好像就会摔倒下来。 5. (1)M 走之儿6 ④ D 斤7 ② (2)静清绿奇秀险 (3)山水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6.田野上的野花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田野上的野花真美啊,美得仿佛那是一条五彩的锦缎;田野上的野花真香啊,香得引来群群蜜蜂争相采蜜! 3.记金华的双龙洞 1.浙江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 2.一簇臀部稍微蜿蜒 名族宫殿树梢大碗 3.(1)②① (2)①② 4.(1)小妹妹总是时而笑,时而哭,时而忧,时而喜,真是捉摸不透。 (2)即使这件事情再困难,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好它。 5.(1)根据种类欣赏 (2),,、、, (3)洞顶蜿蜒着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4)洞顶的双龙石钟乳和石笋 6.怎样美的笔盒呢?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是这样美的笔盒。 语文园地一 1、洞庭玩赏扩散泰山拥挤空隙仰卧油桐水平如镜拔地而起突兀森郁 2、D 立9 ④ Y 巳3 ① 3、(1)孤烟直落日圆

(2)无数夕阳山 (3)落木千山月分明 (4)无穷树一半山 (5)潮水连海平明月共潮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 4.(一)走进元宵会,高悬的彩灯五彩缤纷,大约聚集了八百或是一千多盏灯 笼,把整个会场照的亮如白天。 (二)浩洋看到香喷喷的鸡腿,口水直流而下,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1)溘ke (2)芸芸众生 顶天立地 至高无上 (3)好像天空每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4)③ (5)开天辟地艳阳晴和阴雨绵绵溘然长逝 (6)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6.春游的时间:四月中旬 春游地点:横店 需要做的准备:零食、课外书、照相机和钱 5.中彩那天 1.维持馈赠道德橡皮百货奔驰迷惑不解 2材料贷款赠与拨电话 财富货物增加拔河 3.生活 慢慢 兴奋 4.一个人只有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5.(1)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2)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3)③ 6.爸爸是高兴的,因为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将汽车还给库伯先生。妈妈是高兴的,她为自己有一个深明大义的丈夫而感到自豪。我也是高兴的,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位诚信的父亲而感到骄傲。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父亲讲了许多大家小时候遇到的事情,并再一次教导大家,做人要诚信! ……

《爬山虎的脚》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其次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细致地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爬山虎的脚。 3.简介爬山虎。 4.简介作者叶圣陶。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播放音频:【情境课文】爬山虎的脚课文朗读,正音。 2.分析记忆字形。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曲”是 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 3.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指导书写:“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隙”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舒”不要多写一撇。 4.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写字姿势。 5.完成词语接龙。 6.想一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7.思考课文分为几部分,根据意思,小组讨论层次划分。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些方面介绍爬山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3.指导朗读。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搜集关于爬山虎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预习指导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预习指导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同学学习连续观察。其中,《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同学们要体会观察的乐趣,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 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任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49年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突出成就: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重要长篇小说《倪焕之》。

主要作品: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4、学写观察记录 三、学习生字词 1、会认字 本课要求认识4个生字。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学习。如,“柄”字可以读准字音,再联系语境通过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字义,“柄”是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文中指爬山虎的叶和茎相连的部分。再如,“曲”是一个多音字,同学们要发现多音字的读音与它的字义密切相关。 2、会写字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设计附答案:10爬山虎的脚

10 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ɡ zhàn yǒu nèn hónɡɡēn jīnɡ kū wěi ()()()()()láo ɡù yè bǐnɡ qiáo jiàn chónɡ dié shū xīn ()()()()()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触:A.接触;碰;撞 B.触动;感动 1.看了《西游记》,我感触.很深。() 2.他不小心触.了电。() 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改写成比喻句) 2.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改为反问句) 3.根据想象补充句子。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 四、动词填空。 爬山虎的脚步()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0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答案 一、操场占有嫩红根茎枯萎牢固叶柄瞧见重叠舒心 二、1.B 2.A 3.A 三、1.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2.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难道还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吗? 3.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四、触变巴拉贴 五、1.新鲜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拂过 2.颜色形状 3.C

10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一、读拼音,写字词。 1.春风吹拂着大地,柳枝的jīng()又软又nèn(),枯wěi()了一冬的小草伸出了小脑袋,qiáo()着外面的世界,无叶梅的花朵密密地,重 dié()在一起,jūn()匀地开满了树,没有一点空xì(),漂亮极了。 2.草坪又大又绿,zhàn()满了整个cāo()场,在上面踢球真是太sh ū()服了。 二、用“”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每天晚上,妈妈总是把床铺.(pū pù)铺.(pū pù)好。 2.优美的曲.(qǔ qū)调飘荡在弯曲.(qǔ qū)的林间小路上。 三、词语综合运用。 叶尖一顺儿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 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理解加点词语,然后画一画这样的叶子。 2.“漾起波纹”让我想到了成语:、。 3.这句话写了长大的叶子的两个特点:、。这样繁茂的叶子,可以成语、来形容。 4.看图,写出一句描写叶子的诗句。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作者把比喻成,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从词语和看出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仿照例句,先详细描写,再用上比喻句。 水仙花开花了!

小学语文作业本四年级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班级()姓名()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Lǒng zhào fèng xì fèi téng zhào yào jìng jì ()()()() ( ) màn tiān juǎn dì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ruò yǐn ruò xiàn ( ) ( ) ( )我能判断对错。(4分) 薄雾(bó báo) 竹竿(gān gǎn) 灿烂(chàn càn) 霎时(chà shà) 我能分辨清楚并正确组词。(8分) 潮()沸()罕()梢() 朝()佛()军()悄()我能把把搭配恰当的词语连接起来。(8分) 宽阔的画卷兴奋地 美丽的枝叶镇静地移来 伟大的钱塘江注意地看着 茂密的壮举很快地叫着 我能把迷路的词语送回家。(3分) 继续陆续连续 1、我们()跳上一只船。 2、我们()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 3、我们班()三年获得市三好班级。 我的记忆力可是不错的,这些可难不倒我!(24分) 1、雾锁山头山锁雾 ( ) 2、绿水本无忧 ( ) ( ) 为雪白头 3、我喜欢的一幅对联是:( ) ( )

4、梨黄、紫檀色、百合色,我发现这些词都是( ) 我还能写几个这样的词语:( )、()、() 5、在本单元中我喜欢的四字词语有:()、()、( ) 6、江面很(),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的薄雾。 6、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 ),(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7、读课文要边读边想象,读到《鸟的天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时,我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的景象。 8、课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部分写得真美,我能默写出来。5分 ------------------------------------------------------------------------------------------------------------------------------------------------------------------------------------------------------------------------------------ 句子点击。(4分) 1、大的、小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也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句话。 --------------------------------------------------------------- 2、钱塘江口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钱塘江地形特殊。 我能用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 阅读与思考(16分) (一)鸟的天堂(节选)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蟋蟀的住宅练习题

同步练习题一 一、字词起跑线 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词语 sùi dào cūcāo wājuézhùzhǐzhòu yǔpásǎo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平坦—干燥—简单—清洁—简朴—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隐蔽—搜索—慎重—安静—宽敞— 4、选词填空 结果成果后果 ⑴这件事已经产生了不良的()。 ⑵人们对蟋蟀的劳动()感到惊奇。 二、句子加油站 1、我们学过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设问句,你知道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吗? ⑴“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再写一个吗? ⑵“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2、“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如果把这句话改为“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吗?为什么? 同步练习题二 一、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隧道()地选择 ()的工具()地铺开 ()的住宅()地学习 ()的本领()地讨论 ()的工程()地摆动

二、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舒服──()光滑──() 干燥──()柔弱──()慎重──() 温和──()简单──()隐蔽──() 三、我会填写关联词语 1、它的出名()由于它的唱歌,()由于它的住宅。 2、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感到疲劳,它()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了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3、()在冬天,()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四、我的阅读天地 一只青蛙正在草丛中慢慢地爬着。当你稍一走近,它就猛地一跳,跳到那(飘漂)着浮萍的池塘里。这一跳,足足有它体长的二十倍距离呢!然后,它以最标准的蛙泳姿势,向对岸游过去。 啊!青蛙真是跳远健将,游泳的专家。∥ 岂止如此,青蛙喜欢唱歌,又是歌唱家。每到黄昏,住在池塘边的青蛙中,有一只老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然后用震音发出一短(呜鸣),接着满池塘的青蛙,都亮开了嗓门,跟着唱起来,形成美妙而神(密秘)的大合唱。∥ 青蛙,不仅是歌唱家,还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保护农作物的卫士。据统计,一只青蛙每年捕食的害虫约有一万多只。青蛙是有益的动物,怪不得人们对它另眼相看呢。∥ 1、在文章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文字。 2、文章已用“∥”分成三段,用“”画出各段的中心句。 3、青蛙是,,又是,还是的能手,的卫士。人们对它另眼相看的原因是。

《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

《爬山虎的脚》设计理念及课堂实录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精读课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到底该教什么、学什么?最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言语表现。只有在阅读中深入地品悟语言、辨析语言,让孩子们沉潜于鲜活的言语中去品味和揣摩,让他们体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才能使他们在说和写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在言语表现中滋养言语生命,获得言语能力的磨炼和提高。 潘新和教授和王尚文教授都认为,对学生学习语言来说,尤其要重视在具体的文体语境中,对活的语言的领会,对其作动态分析,形成“言语感”。那《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它的文体特点是什么呢?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叶老先写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而写爬山虎脚的部分,又按“脚的样子”、“怎么爬”以及“脚的变化”每段一个主题,分三段进行了细致精准的描写。在每个主题中又渗透观察方法,比如“今年我注意了”中的“注意”、“如果你仔细看”中的“仔细”,还有最后一段的“不几天”、“后来”、“逐渐”这些词语,都在传递作者的观察方法,告诉孩子们观察要专注、要仔细、要长时间,这样方能了解事物的秘妙。 因而,本课的教学,我通过互文对照、动作模仿、词语辨析等形式让孩子们体悟叶老用词的精准和妥贴。课堂上采用朗读、对比、替换等方法,把学生置身于语言的海洋中,通过涵咏、体悟、辨析文章中的词语、句子,让孩子们去感悟语言的表现形式,积累精彩的语段,并通过角色换位,让孩子们用第一人称写一写爬山虎脚的一个主题,在换人称的改写中实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实现在语言学习中滋养言语生命,努力体现以“言语表现”为本位课堂的教学理念。 《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先看老师写三个字。(板书“叶圣陶”)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人的—— 生:名字。 师:有关叶圣陶,你知道他哪些方面的事呢? 生1:我知道叶圣陶是一个作家,我看过他写的一篇文章叫《荷花》。从《荷花》这篇文章里,我知道叶圣陶是一个很会观察的人。 师:你真善于学习!还有吗? 生2:叶圣陶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编辑。 师:是啊,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又是非常有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因为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贴得非常近,所以大家都很喜欢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专门为我们小朋友写的一篇观察范文,题目叫(手指课前板书好的课题,生齐读——《爬山虎的脚》) 师:叶圣陶爷爷在生活中观察到了哪些东西,又是怎样把它写成这篇文章的?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确,放开声音来。(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我看到许多同学都举起了小手,已经读好了,是吧?刚才在读的时候,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当中有没有比较难读的句子?你的小手举得最高,请你吧。 生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句子特别难读? 生:感觉句子翻来覆去的。 师:你有“翻来覆去的”的感觉,是吧?这个句子有两个生字,的确挺难读的,不瞒你们说,老师第一次读的时候也出错了,所以我也觉得这个句子特别难读。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现在谁有信心来读一读,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一男生读。) 师:读得不错,尤其是这两个红色的生字(茎、柄),看老师写一写。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一、古诗词三首 1、敬亭山洞庭湖青螺 2.×√××√ 3.(1)完了,没有了悠闲孤独众孤因怀才不遇而感到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2)月光下的洞庭湖洞庭湖的君山翠白青 (3)胜过仿佛,像蓝草,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5、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桂林山水 1、无瑕攀登屏障骆驼危峰兀立波澜壮阔奇峰罗列 2、sì juàn dào méng 3、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衣服(图画)山峰(山峦) 4、(1)秋天,落叶仿佛像一个会跳舞的精灵,从树上翩翩飞舞而下。(2)老房子的围墙真危险呐,手一碰,墙壁上的石灰好像要掉下来似的。 1

5、(1)M 辶 6 ④ D 斤 7 ② 8 9 (2)静清绿奇秀险 (3) 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云雾山水 1 6、田野上的野花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田野上的野花2 真美啊,美得仿佛那是一条五彩的锦缎;田野上的野花真香啊,香得引来3 群群蜜蜂争相采蜜!(我游览过水平如镜的西湖,玩赏过飞泻而下的瀑布,却从没看到过秦淮河的水。秦淮河的水真凉啊,凉得让你想马上和河水来4 5 个亲密的接触;秦淮河的水真清啊,清得就像是一块彩色的大玻璃;秦淮6 河的水真亮啊,当河边的万家灯火映在水中,像是水底铺满了熠熠生辉的大钻石,使河水变得无比明亮、美丽;秦淮河的水真野啊,刚才还是块大7 8 玻璃,现在就波涛起伏,使得河上的画舫也一个劲儿地摇摆,再加上朱雀9 桥洞内随风而舞的狂草,更体现了秦淮河的粗犷之美;秦淮河的水真神啊,0 要不,它怎么会吸引来那么多的小雨点儿?想当年大自然在创造世界时,1 一定挥舞着最大的画笔,而放弃了那些精细的刻刀,毫无雕琢地在南京勾2 勒出了这样一条粗犷、神奇、美丽的秦淮河吧?) 3 三、记金华的双龙洞 4 1、浙江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 5 2、一簇臀部稍微蜿蜒民族宫殿树梢大碗 6 3、(1)②① (2)①② 7 4、(1)小妹妹总是时而笑,时而哭,时而忧,时而喜,真是捉摸不 2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含答案)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 hǔdiéjīng bǐng 爬山()重( ) 嫩( ) 叶( ) 2.写一写,读一读 jūn yún chóng diéhén jìzhú jiàn ( ) ( ) ( ) ( ) 3.看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páshān hǔde yèzi jūn yún de pūzài qiáng shang。 _ 4.根据课文《爬山虎的脚》内容填空。 ①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但愿人长久,________! ②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________,是________,不几天就变成________。叶 子长大了,________,________。 5.默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再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________,看着非常________,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 得那么________,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________。一阵风________,一墙的叶子就________,好看得很。 6.《爬山虎的脚》以简洁、朴实、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________以及它是________。 7.《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先生,请你阅读有关他的资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他与沈 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和悲惨命运 的论文、小说、散文、新诗、童话。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新

《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11.《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 师:今天要学的课文,大家都知道了。谁来读一下题目? 生:(读题)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蟋”、“蟀”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蟋蟀”念“xī shuài”,是两个字的右半边的读音。 生:这两字都是“虫”字旁,由字形可看出蟋蟀是一种昆虫。 师:像这样既表示读音又能意会出意思的字叫形声字。再看“住宅”,只有人才有住宅,想想看,这里的“住宅”是指什么? 生:“住宅”实际上是指蟋蟀的洞穴。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拟人。 师:对。这里以及课文中都用拟人的方法写的,这样写很形象,很有趣,也很幽默。今天,我们就从了解蟋蟀的住宅来进一步认识蟋蟀。请大家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 生:(齐读课题) (点评:紧扣题眼,巧妙引导审题,既让学生感知了形声字这一造字方法,又从宏观上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还记得预习前的三个要求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在课题后标注三个记号,以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 生:记得。第一是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第三…… (教学目标有显性和隐性之分,隐性目标往往是通过显性目标的达到而达到的。在这里,教者及时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是十分及时

和有效的,它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感更加明确。) 师:好的。请几位同学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时忽响起手机声,酷似蛐蛐的叫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手机声。 师:像什么? 生:(纷纷)像蟋蟀的叫声。 (点评:不知是有意设计,还是无巧不成书,手机的声音让学生听到了蟋蟀的“歌唱”,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师:(对学生)你继续读。 师:声音非常响亮,也很好听。下面请你来读。 生:(错把“处所”读成“所处”。) 师:请把刚才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重读) 师:这回读对了,很好。 生:(继续读) 师:“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随便找个地方安家。 师:说得真好。老师特别爱听你读的最后两句,请再读一遍,好吗? 生:(又读了一遍) 师:读得多有滋味啊!(指着另一名同学)你想读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一、古诗词三首 1、敬亭山洞庭湖青螺 2.×√××√ 3.(1)完了,没有了悠闲孤独众孤因怀才不遇而感到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2)月光下的洞庭湖洞庭湖的君山翠白青 (3)胜过仿佛,像蓝草,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5、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桂林山水 1、无瑕攀登屏障骆驼危峰兀立波澜壮阔奇峰罗列 2、sì juàn dào m?ng 3、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衣服(图画)山峰(山峦) 4、(1)秋天,落叶仿佛像一个会跳舞的精灵,从树上翩翩飞舞而下。 (2)老房子的围墙真危险呐,手一碰,墙壁上的石灰好像要掉下来似的。5、 (1)M 辶6 ④D 斤7 ② (2)静清绿奇秀险 (3) 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云雾山水 6、田野上的野花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田野 上的野花真美啊,美得仿佛那是一条五彩的锦缎;田野上的野花真香啊,香得引来群群蜜蜂争相采蜜!(我游览过水平如镜的西湖,玩赏过飞泻而下的瀑布,却从没看到过秦淮河的水。秦淮河的水真凉啊,凉得让你想马上和河水来个亲密的接触;秦淮河的水真清啊,清得就像是一块彩色的大玻璃;秦淮河的水真亮啊,当河边的万家灯火映在水中,像是水底铺满了熠熠生辉的大钻石,使河水变得无比明亮、美丽;秦淮河的水真野啊,刚才还是块大玻璃,现在就波涛起伏,使得河上的画舫也一个劲儿地摇摆,再加上朱雀桥洞内随风而舞的狂草,更体现了秦淮河的粗犷之美;秦淮河的水真神啊,要不,它怎么会吸引来那么多的小雨

点儿?想当年大自然在创造世界时,一定挥舞着最大的画笔,而放弃了那些精细的刻刀,毫无雕琢地在南京勾勒出了这样一条粗犷、神奇、美丽的秦淮河吧?) 三、记金华的双龙洞 1、浙江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 2、一簇臀部稍微蜿蜒民族宫殿树梢大碗 3、(1)②①(2)①② 4、(1)小妹妹总是时而笑,时而哭,时而忧,时而喜,真是捉 摸不透。(六月的天气,时而风,时而雨,时而凉,时而热,真是变化多端。)(2)即使这件事情再困难,我们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好它。 5、(1)根据名称欣赏 (2),,、、, (3)在洞顶的那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4)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 6、怎样美的笔盒呢?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是这样美的笔盒。(怎样简陋的小屋呢?裂缝的石灰墙,风化的水泥地,一扇破旧的窗,一张油漆脱落的书桌,根本找不到一样值钱的东西,就是这样一间简陋的小屋。) 语文园地一 1、洞庭玩赏扩散泰山拥挤孔隙仰卧油桐水平如镜拔地而起突兀森郁 2、D 立9 ④Y 巳/ 3 ① 3、(1)孤烟直落日圆(2)无数夕阳山(3)落木千山月分明(4)无穷树一半山(5)潮水连海平明月共潮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 4、(一)走进元宵会,高悬的彩灯五彩缤纷,大约聚集了八百或是一千多盏灯笼,把整个南塘老街照得亮如白天。 (二)小明看到香喷喷的鸡腿,口水直流而下,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人教版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优秀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Megan 一、文本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修建住宅的过程。全文叙述真实,用语精准,这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分不开,学生能从准确细致的表达中感受到作者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入微的观察态度。 全文通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称作“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既生动展示了蟋蟀的形象,又表达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以及观察带给作者的乐趣。学生可以抓住“阳台、卧室、收拾、弹琴”等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品读,展开想象,感受细致观察与生动表达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于“观察”已有一定基础。从三年级上册五单元开始,教材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观察意识,鼓励学生留心生活,学生逐渐开始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并尝试着表达。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后,学生对于细致连续的观察和体会准确的表达也有初步的认识。此外,对于文本中所提到的“蟋蟀”,不同地区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建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或老师提前播放相关视频,有条件的也可以实地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宅、隐”等12个字,会写“临、宅”等14个字,会写“住宅、临时”16个词语。 2.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3.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4.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知道作者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两方面进行了观察。 2.抓住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关键语句,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二)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 出示蟋蟀的图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蟋蟀的资料。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水能溶解一些物 质》活动记录:课堂 练习: 1.CADA 2.玻璃棒、 铁架台、漏斗、烧 杯。3.阅读:BB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录: 活动记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天气》单元 《我们关心天气》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I.VxWo 2.穿雨鞋、带雨伞、不能晒衣服、小河流水急、凉、潮湿。 《天气日历》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CBB ;2.VXV;3.略。 《温度与气温》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V X W X 《风向和风速》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判断题。“W 2.选择题。BAAC 《降水量的测量》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判断题。V XX V 2.选择题。CBCC 《云的观测》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判断题。“X W X 2.选择题。CCA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V X V X V 《单元练习》I.W V X V X V X V X 2.BCBAA3.多云、略、小雪、略、大风4. 雨天、有雾、寒冷、层云、西风、大风。 5.(1)9、4、3、2、0、0(2)24、15、78、10、127 《溶解》单元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活动记录: 2.(1)我发现注射器里内壁有小气泡;(2)我 发 现注射器里的液体冒出的许多气泡;(3)我 发现注射器的空气消失一部分 《溶解的快与慢》活动记录:1.搅拌-快;不搅拌-慢;冷水-慢;热水-快;搅拌、 热水课堂练习:xVx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活动记录: CBCCA 《液体之间 的溶解现象》 活动记录: 课堂练习: 1.CACC 2.阅 读:W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活动记录:再加一些水;因为水能溶解食盐。食盐 《单元练习》1.BCCCBBB2.WxWxx 3.能溶解于水的物品:食盐、白糖、 肥皂、高锰酸钾、酒精、蜂蜜、洗手液、洗发水;不能溶解于水的物品:石头、 面粉、塑料、菜油、水银、胶水。4从上到下:外焰、内焰、焰心、灯芯、酒精。 《声音》单元 课堂练 习:BA 《听听声音》活动记录: 1.略 2. 会分离出来;因为食盐溶解需要水,水少 了, 食盐就多出来了。 3. 课堂练习:CACC 。

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

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 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爬山虎的脚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

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 4、齐读第一自然段。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叶子的美来。 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六、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观察实物(或挂图),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用自己的话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屏幕(或黑板)显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话,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3、让全班学生选择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出爬山虎的脚。 4、按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5、熟读,指导背诵。 6、结合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