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唐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唐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绪论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隋唐五代十国宋

581 618 907 960

一、唐代文学风貌

(一)各种文体的全面发展。

1、诗歌。

《全唐诗》收录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全唐诗补编》收诗5000多首。

有唐一代,遗留下来的诗歌近五万首,不仅数量超出以前各代遗诗总和的两三倍以上,而且质量极高,有许多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

唐诗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同的段落,不同的段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贡献。

2、散文。

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古文运动,开创了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骈散文共20025篇。后来的《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续收777位作者,文2871篇,两者合计,作者3516人,文22896篇。现据西北大学《新编全唐五代文》新增未收文1100余篇。

3、小说: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传奇”作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4、俗讲与变文:由于佛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而出现。

5、词:由于燕乐的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而产生。

(二)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

《全唐诗》收录唐代诗人两千二百余家。

《全唐诗补编》收作者一千多人。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统计,唐代诗人有别集者共691家。

《诗薮·外编》(胡应麟):“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从总的风貌看,它更富于理想色彩,更抒情而不是更理性,更外向而不是更内敛。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的影响。

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华夷如一的思想,促进了中华文化交融

2、人才选拔制度:开科取士及其他(如入地方节镇幕府)。

3、对不同文化的态度:兼容。

(二)唐代士人生活的影响。

1、漫游之风。

2、幕府生活。

3、读书山林之风

4、贬谪生活。

(三)宗教思想的影响。

1、佛教。

(1)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

(2)出现了大量的诗僧。士人与僧人的联系与交往,也大量反映到诗中。

(3)拓广了文学的体裁。俗讲和变文。

2、道家与道教。

(1)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生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唐人写了许多以《逍遥游》为母题的赋。

(2)对于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

A唐诗里有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

B丰富了唐传奇的想象力。

(四)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使然。

三、唐代文学的分期(主要针对诗歌而言)

(一)二分法。以安史之乱为界。

1、前期。

2、后期。

(二)四分法。

1、初唐:高祖武德至玄宗先天(约100年)

这个阶段是盛唐诗歌大繁荣的前奏,他为这一大繁荣时期的到来,作了许多准备。

2、盛唐: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大历初(约50年)

这个时期诗歌的发展呈跃进的趋势,出现了大繁荣的局面。

3、中唐:代宗大历至穆宗长庆(约70年)

这个时期,诗歌出现“新变”,形成第二次发展高潮。

4、晚唐:敬宗宝历至唐灭亡(约70年)

前期自宝历初至宣宗大中年间,诗歌出现了又一次发展高潮。后期自懿宗咸通初至唐灭亡,诗歌趋于衰落。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唐代文学史》

2、杜晓勤《隋唐五代文学研究》

3、陈伯海《唐诗汇评》

4、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

5、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6、张忠纲《全唐诗大辞典》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第一节隋代文学

一、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二、文风的改革

三、作家: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第二节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

(一)贞观时期是南北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二)由于初唐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所以贞观诗风的新变主要是以南之长补北之短,起于对六朝声律辞彩的模仿和拾掇。

(三)由诗人们的身份所决定,贞观诗风呈现出宫廷化倾向。

二、上官体

代表诗人:上官仪

主要特征:属对工切(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写景清丽婉转

贡献: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将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的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效法的一种新的诗体。

缺陷: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三、王绩

(一)王绩的生平思想

(二)王绩的创作

有《东皋子集》三卷。

王绩的主要贡献在诗歌艺术上。诗风朴素无华,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而且对五言律诗的成熟,也有所贡献。

代表作品:《野望》

四、“初唐四杰”

(一)四杰生平简介

(二)对初唐四杰的总体认识

“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四位“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三)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

第一,他们具有变更文坛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并且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第二,在诗歌内容方面,突破了宫廷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的感情,显示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

第三,在诗歌的感情基调上,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或在诗歌中渲泄抑郁不平的牢骚,或写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一种昂扬、壮大、浓烈的情感!

第四,初唐四杰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也有贡献。王、杨擅长五律,五言律诗由他们初步定型。卢、骆以七言歌行见长,歌行体诗在他们手中获得改善与发展。

(四)四杰代表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

五、杜审言与“沈(佺期)宋(之问)”

(一)诗歌主要特征:注重诗律与诗艺的研炼。

(二)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为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1、五律:沈、宋以遵守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沈、宋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2、在五言律趋于定型后,杜、李(峤)、沈、宋等人即成功地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体诗歌,于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了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

(三)杜审言与“沈宋”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度大庾岭》宋之问《独不见》(又名《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佺期

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陈子昂的生平思想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1、立志磨炼时期(684年进士及第以前)。

2、尽心从政时期(684——691年)。

3、归蜀守丧时期(691——693年)。

4、孤愤退隐时期(694——700)。

二、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及其意义

(一)主张:

1、坚决反对齐梁诗风,指出齐梁诗歌“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2、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即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寄”。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充实的内容,具有刚健有力的风格。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3、提出了对于建立新诗风的要求,这就是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二)意义

1、陈子昂的这种进步主张表面上是复古,实际上是以革新为目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革新。

2、对扭转有唐一代诗风,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对唐诗风貌的建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今存共120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

《感遇》38首:风格接近阮籍。这组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亦非为同一事件而发,这组诗上承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诗的传统,下开张九龄的《感遇》和李白的《古风》,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

感遇(其二)感遇(其三十五)

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张若虚,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主题: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文人学士漂泊离乡而失意苦闷的心境。

意境:浓郁的诗情。清丽的画意。深邃的哲理。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参考文献】

1、倪木兴《初唐四杰诗选》

2、彭庆生《陈子昂诗注》

3、骆祥发《初唐四杰研究》

4、杜晓勤《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

5、尚定《走向盛唐》

【思考问题】

1、上官体

2、初唐四杰

3、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

4、杜审言与沈宋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5、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及其意义

6、《春江花月夜》意境分析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1)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这一诗人群体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刘眘虚、张子容、

建等。

一、王维

(一)生平与思想: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自其父时始迁居于蒲。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母亲崔氏,笃信佛教。

1、“少年识世浅,强学干名利”(《赠从弟司库员外絿》)时期。

2、“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酬张少府》)时期。

3、“使至塞上”和“知南选”。

4、半官半隐的晚年生活。

(二)诗歌创作的主要题材:王维的诗歌创作,可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以意气豪迈、慷慨激昂的游侠诗和边塞诗以及抨击权贵、暴露黑暗的政治诗为主。

游侠诗的代表作有《夷门歌》和《少年行》四首等。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边塞诗的代表作有《使至塞上》、《观猎》等。

政治诗代表作有《济上四贤咏》、《不遇咏》、《西施咏》、《息夫人》等。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息夫人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2、后期。山水田园诗。

田园诗: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描写农村的幽美风光和隐居生活的乐趣,曲折地表现了对混浊官场的厌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代表作有《渭川田家》、《积雨辋川庄作》等。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山水诗:

(1)大景:从大处落笔,写出了对自然山水的总体印象和感受,气魄宏大,笔力劲健,意境壮阔。

(2)小景:或以轻灵的笔触和匀称的色泽渲染溪山一角的幽景,或从纷繁的景物中摄取某个最鲜明、最引人入胜的镜头加以刻划,或细致地表现景物在瞬间的生息动态的微妙变化。

前者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汉江临眺》等;后者代表作为《辋川集二十首》(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他的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特色是“诗中有画”。

苏轼《东坡志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⑴构图美。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2)色彩美:善于将各种色彩、光线和谐地配合,使之彼此对照映衬,逼真生动地表现自然界的形形色色,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

(3)层次美:善于表现景物之间的层次感

《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新晴野望》:“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4)线条美。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注重音响处理,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1)善于捕捉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大自然的音响、声音。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

(2)声响与画面结合,形成有声有色的胜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3)以有声衬无声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3、以禅入诗,富于禅意与禅趣。

⑴表现恬淡的心境和超然出尘的情志。

《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⑵描写幽静的环境,追求寂静的境界:《辋川集》二十首为代表。

二、孟浩然

《赠孟浩然》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一)孟浩然的生平思想:(689-740)襄州襄阳人。

1、青壮年隐居与漫游时期。

2、赴京应举时期。

3、晚年漫游隐居时期。

(二)诗歌创作题材内容。

1、田园、隐逸诗

侧重于写他在襄阳村居时的种种高雅行径和闲情逸致。代表作品《过故人庄》、《夏日南亭怀辛大》2、山水、行旅诗。

在这些诗中有壮阔的山川景物的描绘,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最擅长的还是描写山林隐居者的幽居情景。如《宿建德江》。

(三)诗歌艺术特色

风格:自然平淡

1、与王维相比,孟浩然的诗歌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诗中的景物描写,常常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2、王诗语言色泽鲜丽,精致秀润;孟诗语言朴素自然、闲淡疏朗。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2)

第二节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这一诗人群体主要是一些豪侠诗人,代表作家有王昌龄、崔颢、王翰、、祖咏等。

一、王昌龄

(一)生平与思想

(二)诗歌创作主要题材内容

1、边塞诗。

描写边塞生活(也包括游侠生活)的诗篇,历来被认为是王昌龄最有特色的作品,以致人们往往称他为边塞诗人。代表作有《出塞》二首和《从军行》七首。前者抒写戍边战士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后者抒写了将士安边报国的豪迈精神与进取心,也倾吐了征戍者无法排遣的乡思和离愁。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妇女题材。

这一类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七绝诗歌艺术特色

1、多样化的格调。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3、出色的心理描写。如《闺怨》

4、连章组诗方法的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系统的多方面连续的表现生活抒发感情,如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二、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严羽评曰:“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唐才子传》载李白登黄鹤楼,竟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

三、王翰。

《凉州词二首》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三节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这一诗人群体主要有高适、岑参、王之涣、陶翰等人。

一、高适

(一)生平。

高适(700—765),字达夫,渤海郡蓨县人。生平以安史之乱为界分前后两期。

1、坎坷不遇的前期。

生活困顿的早年。年幼时随父居住在岭南,后曾长期客居宋中,生活贫困,

北游燕赵(730)。谋求进身和施展抱负,未成。但增广了社会阅历,加深了对现实的认识。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别韦参军》)

宋中隐居(735)。生活贫困,对思想及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任职封丘(749)。因不堪趋奉官长、鞭挞百姓和感到抱负难以施展而于三年后辞职。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封丘县》

入幕河西(752)。受哥舒翰重用,情绪昂扬和振奋。

2、官运亨通的后期。

先后任左拾遗、监察御史、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等职。

“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旧唐书》)

(二)诗歌思想内容。

1、自伤落拓不遇。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宋中十首》其一

这些诗歌反映了即使在盛唐时代,广大士人也很难找到从政的出路,而权贵把持政柄和出身寒微的士人难以找到出路的事实,说明即使在封建盛世,占支配地位的仍然是贵族特权政治。

2、反映民生疾苦。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八)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3、边塞诗。

由于诗人曾三次出塞,对边塞征战生活有亲身的体验,因此所写的边塞诗,多系有所为而发,有较强的针对性,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边塞情况。代表作:《燕歌行》《塞下曲》

4、赠答送别诗。《别董大》

(三)高适边塞诗的特色

1、表现形式:七言歌行和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

2、内容: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揉为一体

3、艺术风格: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慷慨悲壮)

二、岑参

(一)生平。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出生于江陵(今湖北荆州)。

1、怀才不遇的早期。(744进士及第以前)

2、两度出塞的中期。(744- 757)

3、意志消沉的晚期。(757-770)

(二)诗歌思想内容。

(1)早期:慨叹仕途失意和描摹自然风景。

戏题关门

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

2、中期:边塞诗。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3、晚期:多数为抒发失志的苦闷,即赠答唱和写景送别之作,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

(三)岑参边塞诗的特色。

1、表现形式:擅长七言歌行与七言绝句。

2、内容: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热情地歌颂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异域风情。

3、艺术风格:语调慷慨豪迈、艺术手法奇特,有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参考文献】

1、赵殿成注《王右丞集笺注》

2、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

3、刘开扬编注《高适集编年笺注》

4、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

5、漆绪邦《盛唐边塞诗评》

6、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7、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思考问题】

1、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2、王孟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3、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色

4、高岑边塞诗之比较

第三章李白

第三章李白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一、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又称“李翰林”,还有“诗仙”之称。

明人胡应麟说:“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少室山房笔丛》卷九)

出生地有蜀中说、西域说、中亚碎叶说、陇西说、条支说等

家世有唐氏宗亲、胡人、汉化之胡人、富商之家、李广之后等

1、蜀中时期(25岁以前)。

2、出蜀漫游时期(25-41)。

3、长安三年时期(42-44)。

4、再度漫游时期(44-55)

5、安史之乱时期(55岁以后)。

二、思想

1、儒家:

他常自称“儒生”或“穷儒”,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把孟子所提出的儒家的处世哲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自己的生活目的。临终歌》中自比孔子“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但他对儒家思想有肯定也有批判,他有过一些些嘲笑腐儒的诗。

2、道家:在接受各种思想中,以道教对他的影响最为深刻。李白从小就和道士有交往,“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744年,李白在齐州紫极宫请高如贵天师授道箓,正是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3、佛家:晚年曾探究过佛教思想,诗文中时有表现。

三、人格: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和歌行

一、乐府诗。

(一)创新意识。

1、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2、用古题写己怀。《将进酒》

(二)个性特色

1、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模拟的个性特色。《行路难》

2、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二、歌行诗。

歌行与乐府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容易划清。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的代表作。

(一)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二)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李白绝句中脍炙人口的作品很多,这些作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独坐敬亭山

二、具有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三、受乐府民歌的影响较深。《静夜思》、《秋浦歌十七首》、《玉阶怨》、《越女词五首》等。

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是喷发式的。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二、想象奇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蜀道难》

三、大跨度的意象衔接组合。

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渡荆门送别》《月下独酌》

四、清新明快的语言。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怀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後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第五节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一、地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一起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

二、影响:

(一)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

(二)诗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詹瑛《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

2、裴斐、刘善良《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

3、郁贤皓《李白大辞典》

4、葛景春《李白与唐代文化》

5、房日晰《李白诗歌艺术论》

【思考问题】

1、李白乐府诗的创新意识与个性特色

2、李白歌行诗的价值

3、李白绝句的特色

4、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一、《箧中集》

编者:元结

收录作家作品:收沈千远、赵微明、孟云卿、张彪、王季友等诗24首。

诗歌内容:反映了自安史之乱开始的社会不公和人生的悲惨艰辛。

诗歌观念:主张诗应有规讽寄托,有益政教。

二、杜甫的生平与思想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

家族传统:“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

前者指其十三世祖晋代名将兼名儒杜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后者指其祖父杜审言。“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

1、读书与壮游时期(35岁以前):创作受盛唐浪漫主义的影响。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思想转变和成熟,开始走上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3、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顶峰。

4、漂泊西南时期(48——57岁):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有所发展,艺术上更加成熟。

5、终老江湖时期(57——59岁)

三、杜诗的诗史性质

(一)对“诗史”的理解。

唐代孟棨在《本事诗》中第一次使用这个词来概括杜诗思想内容的特点。

1、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

2、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二)代表作。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羌村三首》等。

四、杜甫的叙事艺术。

1、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包,衾绸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北征》

2、叙事中融入强烈的抒情。《羌村三首》其一

第二节杜甫的律诗

一、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一)表现范围:用律诗写时事。《洞房》

(二)表现手法:以律诗写组诗。用于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

其五律的代表作是《秦州杂诗二十首》,七律的代表作是《咏怀古迹五首》和《秋兴八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二、浑融的境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月夜》《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三、出神入化的技巧。

(一)声律的精心安排与变化。拗体的创作。

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二)炼字炼句上的成功。

1、炼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曲江二首》其一)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2、炼句

错位句: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其八)

省略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夜》)

这联诗可以进行这样的补足:“香雾初浓,云鬟似湿;清辉既满,玉臂亦寒”,

紧缩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应理解成“星垂(因)平野阔,月涌(因)大江流”。

特殊判断句: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

此例应理解成:绿色的是垂下的风折笋,红色的是绽开的雨肥梅。

第三节杜诗的艺术风格

一、沉郁顿挫

这个概念最初来自杜甫《进〈雕赋〉表》,自宋代严羽之后常用它来概括杜诗的艺术风格。

(一)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

(二)它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

(三)它以浑厚完整的意境、锤炼精确的语言、铿锵浏亮的音调、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

二、萧散自然。《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三、杜诗风格与杜甫处境心境的关系。

生活坎坷时,诗歌风格多表现为沉郁顿挫;

生活安定时,诗歌风格多表现为萧散自然。

第四节杜诗的地位和影响

一、地位:承先启后

集大成:对杜甫的评价,最早缘于唐代元稹,宋人秦观有所发展。这一说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一)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及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二)兼有各家之所长;

(三)兼备各种风格。

二、影响。

(一)诗人忧国忧民责任感的确立;

(二)杜诗所体现的审美追求与美学风范成为一种准则,为后世提供了模仿的范本。

【参考文献】

1、仇兆鳌《杜诗详注》

2、金启华《杜甫诗论丛》

3、杨义《李杜诗学》

4、韩成武《杜诗艺谭》

5、程千帆《被开拓的诗世界》

6、张忠纲《杜甫大辞典》

【思考问题】

1、《箧中集》

2、诗史

3、沉郁顿挫

4、杜诗的叙事艺术

5、杜甫律诗的创作成就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分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①时间:明清时期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元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明清: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对外贸易 繁荣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冶金 瓷器丝织业演变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学生版)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3)可以解燕国之患。 (4)乃今得闻教。 (5)人不敢与忤视。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图穷而匕首见。 (6)卒起不意。 (7)秦王还柱而走。 三、古今异义词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仰天太息流涕 (3)樊於期偏袒扼腕 (4)复为慷慨羽声 (5)持千金之资币物 (6)诸郎中执兵 (7)乃其引匕首提秦王 四、词类活用 1.①进兵北略地() ②函封之() ③发尽上指冠() ④箕踞以骂曰() 2.①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前为谢曰/左右既前()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③士皆垂泪涕泣()乃朝服,设九宾() 3.其人居远未来() 4、使使以闻大王() 5.①太子迟之()②群臣怪之() 五、一词多义

2、不及召下兵() 3、秦兵旦暮渡易水() 【穷】1、图穷而匕首见()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陈】1、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2、恐惧不敢自陈() 【私】1、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2、乃遂私见樊矜期() 【还】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秦王还柱而走() 【顾】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图】1、唯君图之() 2、图穷匕首见() 【室】1、拔剑,剑长,操其室()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被】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请】1、乃请荆卿曰() 2、请辞决矣() 【次】1、以次进() 2、次所旁丛祠中() 【信】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听其言而信其行() 3、言必信,行必果()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辞】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2、辞曰:“臣之壮也……() 【引】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3、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就】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2、轲自知事不就()

(完整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多彩的消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多彩的消 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也可问成: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有哪些?) (1)根本原因: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2)居民的收入,它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收入可以从以下三个情况来考虑: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收入差距) (3)物价总体水平: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能力会降低; 物价下降,人们的购买能力会升高。 (4)其他因素:例如商品的质量、性能、服务、品牌等。 (提示:这四个都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观因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 2.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具体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的可支配收入越高,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越大,人们收入

的差距越小,人们的消费需求会越大,消费水平也会越高。 3.消费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分为几大类型? (1)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贷款消费的显著特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2)根据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根据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4.什么是消费结构?影响它的因素是哪两个?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变化的原因: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开支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3)恩格尔系数减小有什么意义? ①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必修二经济复习提纲 1、古代中国耕作方式变革: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距今七八千年进入耜耕(石器锄耕)阶段。 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工具:唐代出现曲辕犁。 2古代中国农业土地制度演变: 最早是原始社会土地共有;夏商周土地国有(井田制);秦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延续两千多年。 北魏和隋唐前期实行的均田制是也是国有土地的形式。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4、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⑴冶铜技术:青铜器最繁荣时期在商周时代,商代司母戊鼎是代表作。 ⑵冶铁技术:西周晚期有铁器,春秋晚期能制造钢剑,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⑶制瓷业:中国是世界是最早发明瓷器国家,商朝最早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技术成熟,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出现一批名窑,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能制青花瓷。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烧制五彩瓷,清发明珐琅彩。瓷器从唐代输出国外,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往海外。 ⑷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养蚕织绸国家,明清时期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丝纺业中心。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生产部门不断增多,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历史悠久,领先世界。 6、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西汉市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和市,市分东市和西市。唐后期坊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宋元时期商业发展到顶峰,;明清时期商业继续发展,出现了商帮,以晋商徽商为代表。 7、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外贸易、边境贸易全面繁荣;唐代出现柜坊飞钱,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1、影响消费的因素 A、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 B、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1)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 2、分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

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 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 (3)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食品支出、发展资料支出、享受性资料支出哪一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比重越小,证明该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答: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关材料分析题型: 济南市统计局发布信息:私家车和商品房成为省城居民2004年增势最强的主要消费品。到现在,全市私家汽车总量已达11.2万辆,按济南城乡居民统算,每百户居民拥有量已达6.5辆。而个人住房购买量也比上年增长了55.8%。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体现的经济知识。 分析:材料表明汽车和住房消费已成为市民除食品消费外的最大的消费类别,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济南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 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郑国渠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 第3课 享誉世界的手工业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古代手工业经营模式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 元朝—青花瓷; 明朝—彩瓷 第4课 商业的发展 一、先秦商业产生 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 二、唐宋元商业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演变 冶金 瓷 器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A )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 )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 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A )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三、资本主义萌芽(C )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A )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冶金 瓷器 丝织 业

荆轲刺秦王 复习教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准确默写文言名句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基本用法 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重点:同上学习难点:对梳理的知识点进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梳理教师总结 高考动向:文言文阅读 课时:2课时 一、导入“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中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孰不知,在九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着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二、知识梳理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宾”通“傧”,迎宾赞礼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卒起不意。(“卒”通“猝”,仓促,突然。) 秦王方还柱走。(“还”通“环”,绕。) (二)、找出本文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常见文言句式。 明确:1.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其人居远: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乃欲以生劫之:生,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2.古今异义。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生活穷困,经济困难。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的人。今义:年长的人。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处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有“故意”之意。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见。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 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3.常见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知识点汇总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知识点汇总 一、知识回顾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 材料二:近年来,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上相比明显落后,XX年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全国27个省级单位。其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0万辆的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达95家,其中产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70家。XX年,我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讧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汽车市场与国际汽车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材料三:XX年以来,由于汽油价格持续走高,虽然普通汽车价格不断下降,但销售依然没能走出低谷,大排量汽车由于受消费税增加影响,价格不断上升,人们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从而带动了小排量汽车生产热潮,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异常火爆。 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二、自主学习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因素是 。 2.主要因素是 、 。 (1)居民收入是消费的 。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 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2)物价总体水平 一般来说,物价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 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会

对商品的消费量。 (二)消费的类型 .按照交易方式分为 、 、 。 2.按照消费对象分为 、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为 、 、 。其中 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 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和 ,这时 资料和 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三)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含义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总结(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线索: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重大成就,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一五计划”: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 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 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础。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 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4、“一五计划”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五、★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时间:1953——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2、内容:(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六、《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 题的是。 七、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9月 2、背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三大改造的完成; (2)国内主要矛盾:即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 3、内容: (1)★八大确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先 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评价:中共八在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和正确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八、“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 2、大跃进: (1)表现: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指标——完全违反客观经济 规律。 (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内容: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2)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5、后果: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 年经济困难。 6、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 比例。 7、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革”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九、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 调整国民经济。 2、197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迅速回升。原因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 全面整顿的思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 十、★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学生版

《荆轲刺秦王》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6.图穷而匕首见 7.秦王还柱而走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 9.乃朝服,设九宾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其古意: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5.终已不顾 6.左右既前,斩荆轲 7.诸郎中执兵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 释其意义: 进兵北略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函封之 发尽上指冠 箕踞以骂曰 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 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皆白衣冠以送之 乃朝服,设九宾 使使以闻大王 使毕使于前 自引而起,绝袖 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四、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需要的调整语 序: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4.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5.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6.欲与俱 7.见燕使者咸阳宫 8.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9.常痛于骨髓 10.给贡职如郡县 11.燕王拜送于庭 1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3.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6.使毕使于前 五、解释下列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鲰生说我……故听之 君安与项伯有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轲自知事不就 故人具鸡黍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新人教 版 影响消费的因素 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与结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物价水平等。其中主要的是: 居民的收入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将。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不仅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特别是未来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相反,预期收入低,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消费品价格

首先,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因为此,使得稳定物价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其次,不同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不同。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人们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导致对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的减少,那么,会使消费支出增加,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严重的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也就是国家特别关注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蔬菜等价格变化的原因。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消费的类型 按产品类型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a.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但有些比较复

荆轲刺秦王中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古今异义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

可能、能够、许可。 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3、一词多义 见:见陵之耻:被(表被动) 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 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 顾: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 顾笑武阳:回头 将军宜枉驾顾之:回来 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为变徵之声:发出 4、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欲与( 之) 俱( 往)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通读课本内内容,并且学会总结,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一、开辟新航路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 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9、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 探险家们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但掠夺行为给殖民地人们带来灾难。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 “斯大林模式” 主要表现: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基金);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一】高考必备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强调“为了什么”) 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社会原因:欧洲人对黄金和奢侈品的需求,《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掀起“寻金热”。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控制商路造成的商业危机。 思想因素----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和传播天主教的狂热情绪。 条件:(强调“有了什么”)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天文地理知识的提高 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等 【二】历史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 (1)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1488年 (2)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 (3)达伽马:直通印度1498年 (4)麦哲伦:环球航行1522年 【三】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这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商业革命的涵义: ①贸易范围扩大,市场扩大(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市场联系

在一起); ②商业中心转移: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商品种类增多; ④特权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建立,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价格革命的涵义: ①大量金银流入西欧,金银贬值,物价猛涨; ②加速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4)新航路的开辟,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地圆学说、文艺复兴运动、自然科学发展起来 (5)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六】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七】有关市的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材料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 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 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漕渠、 白渠、 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 筒车(唐朝)、 高转筒车(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 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唐朝; 唐朝—南青北白; 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 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 西周—斜花提纹织物; 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 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冶金 瓷器 丝织 业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高中历史必修二必备知识点归纳

中国: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原始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传统农业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传统农业基本模式-男耕女织 古代农业基本特征-【男耕女织-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夏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最高水平);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商朝时已有织机;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井田制】 西周时期:农作物更加丰富;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时期:赵过推广【代田法】/【耦犁-三人二牛】(之后出现犁壁); 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丝绸之路; 东汉时期:耦犁技术推广到珠江流域;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烧纸出成熟青瓷 两汉时期:耕作制度【一年一熟】;【高炉炼铁】【炒钢技术】; 开通了【陆地/海上丝绸之路】 汉朝时期:曹渠、白渠、龙首渠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推广铁农具和牛耕;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确保赋征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可调节深浅】;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柜坊】(银行的雏形)【飞钱】相继问世 【筒车】;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的耕耙技术; 【灌钢法】;民间手工业遭到摧残;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宋朝: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高转筒车】;【五大名窑】;一年二熟/三熟丝织品品种繁多,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草市、早市、夜市昼夜相连;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被打破: 两宋: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交通发达利于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风力水车】;【青花瓷(明朝宣德年间)】、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丝织中心【苏杭】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帮-徽帮晋帮】;四大商业名镇【汉口-佛山-景德-朱仙】工商业空前兴盛,继续实行专卖制度,破坏工商业,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朝: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生产的主导地位;【花楼机】明中后期,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鼓励农民开荒,但不能阻止土地兼并; 实行海禁,对付倭患;造出阿拉伯文梵文装饰瓷器; 清朝:【锻】-明清最高水平:实行【海禁】【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统一对外贸易;【朝贡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厚来薄往、倍偿其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