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领域使用天然气的前景与挑战

中国交通领域使用天然气的前景与挑战
中国交通领域使用天然气的前景与挑战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策略

1.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策略 1.1关键问题和挑战 可持续设计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挑战,首先涉及从需要设计队伍方面的不断监督。实际上,建筑师是一旦设计阶段已经完成就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该项目。在某种意义上,这不一定是个好主意,而且在以可持续为中心设计的主题下,这样的做法是特别有问题的。在健康的房地产公司和绿色开发合作社,我们正在不断的使多个学科一体化,这就要求设计队伍积极参与,从设计美学的角度讲,要求建筑和周围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在所需要的监督比美学更富有技术性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第二组问题涉及到伙伴关系与协作,一些重要的建筑项目需要范围比较广泛的技能,而且他们互相之间是有一定的协作性的。然而,可持续性建筑物会让精美的协作艺术和平常相比更具有精巧和复杂的特点。这一点的一个理由是,从公共政策观点来看,可持续设计师十分理想的,这往往可以使一个新伙伴,也就是公共部门,积极的进入这一混合体。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成本。有好消息称,可持续设计的街区与建筑物的先期费用正在下降。这一点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由于大制造商进入市场的结果,环境友好建筑的成本正在下降。第二,建设者发现他们可以提供附加的成本,比如,更高性能的窗户玻璃和绝热战略,这样有可能使供暖设备和冷却设备的规模降低50%或更多。虽然成本确实较高,但这种更大的先期投资通常也可以通过增大节能,从而在少数几年之内就可以偿还。此外,在健康的房地产公司和开发合作社,我们相信,由于受到抑制的需求和短缺的供应,绿色建筑物特证明是更有价值的,会赢得更高的租金,也会租出去更快。 另一个问题是哲学性的,就普通观点而言,建筑物的绿色特征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学派,一个建筑物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更高的能效,使用可持续产品与材料等来实现绿色。另一个学派持有更广阔建筑学观点,并且主张建筑物即使教育性的又是功能性的。因此,应当传递一种关于对环境的敏感性的需要的明确的视觉信息,STIE环境设计公司的James Wines 已经设计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建筑物,提供其绿色的承诺和美学的依据。 1.2 街区可持续设计策略 针对我国的可持续设计的策略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情况,根据“三最”目标和原则,建筑可持续设计应采取以下8项策略。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财富再分配这两大内部难题。首先,崛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必然对现存制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经济总量急剧扩张的空间,那么,今后20年左右中国的整体制度建设将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文化质量和人的素质;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将为中国崛起提供内部缓冲机制和国际空间。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流最快、最变化莫测的点的附近”,“在中国经济的改革部分与未改革部分势均力敌时,危险最大”。这个问题来自中国改革的长期遗留问题,即“没有动手建立控制和管理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体制”(吉姆*罗沃: 《亚洲的崛起》)。 这就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问题,可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三者联动,缺一不可。后二者的不完整使前者也不可能充分发展。 最近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证明权力和市场资源结合或交换的严重性。 财富的急剧增加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产生贫富差距加大。积聚收入差距拉大和各种矛盾激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发达经济的收入差距之大,并不影响它们的制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许多发展中经济即使采取压抑贫富分化的政策,依然社会动乱不已。强国和世界500强大公司之间的正相关系说明,如果没有财富和资本的集中(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权力支配的资源优化组合),中国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作为强国的崛起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均贫富”实际上是放慢或阻碍中国崛起的理论主张。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财富的均衡程度,而是在于财富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在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利保障和这个阶层的人口比例下降。

(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后,在发展民族经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缩小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甚至创造了“奇迹”。但是,无论是“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还是“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大都是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为了避免“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并深刻认识到,人类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采取的措施还不很得力。因此,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突出的重要内容,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1. 土壤严重退化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全球69%的农田遭到侵蚀或退化,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三的土壤退化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土壤退化(包括土壤侵蚀、盐碱化、酸化以及物理和生物性变劣)的现象还在扩展。在北非和中东的干旱地区,以及南亚、东亚和拉美的部分地区,土壤风蚀尤为严重。赤道以北非洲的全部土地的11.5%受到水的侵蚀,22.4%受到风的侵蚀;中东全部土地的17.1%受到水的侵蚀,35.5%受到风的侵蚀。土地退化很大程度是因使用不当和种植结构不合理所致。全球有4000万公顷的灌溉面积由于排灌不当,不是水涝就是盐碱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亚洲和非洲由于无控制地抽取地下水,蓄水层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牧场和耕地荒芜。 随着干旱和过度开发,农田变成沙漠,荒漠化问题在亚非拉越来越严重。据统计,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李凤莲 佳大附中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及综合国力、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GDP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我们迫切希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人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那些同样影响人们长期生存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有关健康、安全、教育、公平、就业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的追求。其次,发展应该是协调的。不仅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内部要协调,系统之间也要协调。第三,发展应是可持续的。人类应该努力维持自然资源的水平并使之得到逐步改进,使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实质就是承认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发展中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贯彻发展的思想。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吗?当前,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一、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严峻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依然过快,其中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等依然存在失衡,问题突出。过快的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造成各种压力,环境承载量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平衡并导致恶性循环,进而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中国人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日前,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40%以上的受访者指出,非常

中国交通现状、形式与战略概述

中国交通运输现状、形式与战略概述 1.全球化:纵观全球,国与国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这种跨国界的交流与 合作也是呈现全球趋势,全球化趋势明显日益加剧,交通运输体系与信息通讯体系毋庸置疑成为全球的热点以及长期进行发展的对象。(1)其中以发达国家为主,他们主导着全球链接,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战略。因为作为全球的领头羊,他们明白战略目标是他们后期发展的行为指南,同时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能够激发内部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能够让国内经济的发展朝着预期的目标甚至是更好的方向发展,他们的目标明确,不会盲目。(2)通讯体系的日渐完善,使得微型企业迅速发展。如印度拒日与中方合作建国内高铁。 2.发达国家多本国交通运输发展关注的重点:(1)运输方式间的衔接即海、陆、空、轨之间的合理结合使交通运输达到最优化. (2)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即在实现城镇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将城市的交通运输与农村的交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起更完整的城镇交通体系. 3.全球化的分工与全球化价值链的形成:在全球化经济的范围内,各国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了他们共赢的目标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结构即一个庞大的组织。 4. 中国交通运输现状 (1)基础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成效显著即我国的高速路、公路和铁路的里程达全球第一。因此,交通运输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热点之一正在进行着迅速的发展。(2)中国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初步形成,但是交通干线与支线的衔接,支线与末端网络的衔接以及运输的覆盖路问题仍是当前我国交通问题的弱点。有些偏远地区或农村的交通运输情况普遍偏弱,表现在基础交通设施的缺乏。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入。交通领域的管理者要具体的划分相应的交通管理区域,设置相应的监察和负责地点,对那些网络监控有盲点的死角进行认为的主动监控,以应对突发的事件,就发生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与处理,以此来巩固交通运输体系。(3)运输服务水平的整体上升(4)技术装备实现了跨越发展,以船舶的建造水平为例,充分的发挥出我国的土地优势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5)节能环保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运用也初见成效。(6)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铁道部被取消,我国推进以合资方式为主的铁路建设投资模式,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制度,完善运输市场的运行机制,改善国有大型交通运输企业法人法治结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后,在发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缩小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甚至创造了“奇迹”。但是,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大都是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为了避免“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并深刻认识到,人类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采取的措施还不很得力。因此,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突出的重要内容,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1. 土壤严重退化 据联合国规划署报告,全球69%的农田遭到侵蚀或退化,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三的土壤退化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土壤退化(包括土壤侵蚀、盐碱化、酸化以及和生物性变劣)的现象还在扩展。在北非和中东的干旱地区,以及南亚、东亚和拉美的部分地区,土壤风蚀尤为严重。赤道以北非洲的全部土地的11.5%受到水的侵蚀,22.4%受到风的侵蚀;中东全部土地的17.1%受到水的侵蚀,35.5%受到风的侵蚀。土地退化很大程度是因使用不当和种植结构不合理所致。全球有4000万公顷的灌溉面积由于排灌不当,不是水涝就是盐碱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亚洲和非洲由于无控制地抽取地下水,蓄水层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牧场和耕地荒芜。 随着干旱和过度开发,农田变成沙漠,荒漠化问题在亚非拉越来越严重。据,非洲可耕地的73%(约140万公顷)面临荒漠威胁。80年代荒漠化迫使1000万非洲人迁居,每年造成的损失达90亿美元。全世界100多国家存在荒漠化问题,其中80个是发展中国家。从土耳其到印度的西亚地区、从墨西哥到巴西的拉美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沿岸也都受到荒漠化的严重影响。沙尘暴掠、田毁人亡。荒漠化的不毛之地使人们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和家园。 2.温室效应升高 全球变暖已成举世关注的问题。在过去一百年中,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0.3-0.6度。80年代的十年中,竟有五年为本世纪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最新的科学研究预测,21世纪空气

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PLANNING & DESIGN 规划设计 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交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会促进交通的不断发展,同时交通行业的发展也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以航空、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然而,从我国人口的增长、机动车辆的增加和人流、物流的增长速度看,交通在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交通需求不断增加 城市边界逐渐呈现出弱化趋势, 城市之间尤其是 特大城市、大城 市与一般城市之 间的人口和物资 流动急剧增加, 在客观上导致城 市交通需求不断 扩大。此外,全 国百万人口以上 的多个大城市国 民收入占了全国 的1/4,在这些城 市中,交通是物 资交换与人员流 动的主要载体。 在城市边界逐步 弱化的过程中, 大城市承担着大 量的交通运输、 换乘、集散以及 中转等任务,主 要表现为过境车 辆和出入口交通 量的增加,严重影响了城市内部交通的 发展,导致交通需求快速增加。 机动车快速增加,与道路容量不 匹配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 速发展,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地 区,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加,据统计年 均增长率高达20%。然而,我国的道路 用地面积水平相对偏低,尤其是城市道 路用地面积严重不足,人均不到10平方 米,虽然近年来道路用地面积在不断扩 大,但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相比较,现 有的道路容量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机动 车所带来的交通需求,以上海、北京等 为代表的特大型城市,全天饱和度高达 70%,堵车现象极为严重,给交通运输 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城镇规划布局和交通发展不相适 应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镇加强了对 交通道路的建设力度,然而在城镇规划 布局中,并没有透彻的对交通需求进行 分析,互动性不足,例如在大型公共建 筑、商业中心集中地中心地区,道路规 划比较早,道路两侧的建筑密度较高。 我国城镇在交通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 土地利用这一因素,对土地利用与交通 规划间的关系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无法 及时有效的进行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 也无法合理的制定交通规则和采取交通 管理措施,与城镇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不 适应,导致城镇交通状况日益恶化。此 外,由于城镇交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 战略规划,导致交通发展相关的多个部 门间管理分散,缺乏衔接与统筹,缺乏 前瞻性与整体性。 交通网络结构不合理 受历史遗留和交通规划设计等多 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不少地区的交通 网络结构不合理,主、次干道与支路的 比例不符合金字塔结构的要求。尽管一 些地区不断扩建了交通主干道,但是当 扩建的主干道一建成,便会有大量的机 动车流集中在新建道路上,导致新建主 干道无法充分发挥车辆过境的作用。同 时,交通道路网络中单行道的比例严重 偏低,导致路网流量降低。受建筑物的 影响,道路网的连通性、连续性偏低, 经常出现断头路、瓶颈路的现象,路网 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文/ 徐及任 TRANSPOWORLD2014 No.8 (Mar) 212

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岁月的年轮跨过21世纪,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了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从一个备受凌辱,积贫积弱的国家逐步发展成为全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大国,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不断革新和发展生产力水平,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再到而今的“十二五规划”中国的发展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然而中国的发展又充满着机遇与挑战。下面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未来五年中国在:经济、文化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金融危机后,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化进程更加曲折,但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在全球化调整发展中拥有新的优势。二是金融危机后,各国致力于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将成为推动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在发展科技和产业的竞争中具有新的机遇。三是新兴大国地位上升。发达国家复苏进程艰难复杂,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世界经济重心逐步向亚洲及太平洋和新兴市场转移,我国等新兴大国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劳动力素质得以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技术和体制更加健全,企业竞争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总体看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并且已经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具备了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挑战:1、资源成为发展“瓶颈”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基础上,而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若不加以改变当前已经难以为继,更说不上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现代化。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资源约束的突出问题,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端产品比重较大,难以适应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变化。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中四分之三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其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少行业存在技术“空心化”危险。 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最新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个经济区域的规模已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48.6%左右。从东部经济三大板块,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区域经

中国交通建设与发展

中国交通建设的发展与问题学院:文法学院 班级:法学112 学号:112257 姓名:孙贺亮

摘要:交通建设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交通事业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海、陆、空以及管道运输等发展迅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使中国的国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亟待解决。关键词:交通建设、发展、问题 一、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建设的发展 建国60多年来,交通运输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观。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打开历史的档案,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时交通的窘迫:铁路能够通车的里程只有1万多公里;全国仅有3万公里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 60多年前,“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60多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挖下第一锨土。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政委的邓小平在成渝铁路开工典礼上致词:"我们进军西南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并从建设人民交通事业开始做起。"公路、水路、港口建设也在各地全面铺开。到197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86万公里,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两倍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公里,搭起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行业的骨架,实现了从"无路"到"有路"的跨越。 改革开放后,为了大国腾飞的梦想,奋进的号角再度吹响:"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在20世纪80年代初响彻大江南北。中国交通开始实现从"有路可走"走向"走得顺畅"的再次跨越。月底,由中铁十七局承建的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刘治彦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我国拥有全球1/15的陆地面积,目前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也就是说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尽管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由于人口多、发展速度快以及过去一些政策的失误,环境与资源问题十分突出。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急剧提高,会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与资源的压力,因此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多年前,随着世界第一台蒸汽机在英国诞生,轰轰烈烈的工业化革命开始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的耗竭。40年前,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在美国出版,该书列举了大量污染事实,令世人震惊。10年后,也就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环境报告———《增长的极限》,警示人们要注意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同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会议的基调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并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在会后的20年里,人类围绕着环境与发展问题展开了艰辛的探索。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发表了《21世纪议程》。几个月前结束的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作为新世纪首次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在人类环境与发展文明史上又谱写了新的篇章。大会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执行计划》,这表明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自己家园的关注和忧虑。 近10年来,我国政府和人民在环境与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96年,我国正式提出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近几年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主要内容。先后实施了一些重大的治理工程,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在环境污染治理上,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如重点水域污染治理、关闭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等。可以说,近10年是我国在环境治理上最为重视、投入最多的10年。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在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且确立了走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累积性和长期性,决定了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长抓不懈。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与资源问题 煤烟型大气污染和城市交通污染严重。我国能源结构中有75%是以煤为原料组成的。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严重超标,出现酸雨的城市占全国城市半数以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因此发展煤炭气液化、水电、风能、太阳能、核聚变能等清洁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大气质量是一项艰巨的环保任务。随着小汽车走入中国百姓家庭,汽油消耗量急剧增加,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将会增加,城市交通污染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为此,我国已经将发展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作为今后交通发展战略。 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约2.8万亿立方米年,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及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而且水资源空间匹配欠佳,北方城市普遍缺水。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论文

xx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如应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外交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由此看来,xx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点: 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孤军奋展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然而xx所遭受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专家献策正面应对 改革开放2 5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超高速度",特别是从1 9 8 9年到2 0 0 3年的15年间,在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不景气、以及"非典"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仍平均达到8.8%,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经济奇迹"。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2 0 0 3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将首次超过1 0 0 0美元这个具有里程碑式的"经济成长门槛",从而跨入了一个将更加高速发展时期。然而,科学看待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理性分析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对于一个大国经济走向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奇迹"得益于"自主性经济增长"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中国经济持续2 5年的快速发展确实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的取得,源于我们多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得益于我们对"自主性经济增长机制"的潜心培育。应该说,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在一个"短缺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高增长并不足为奇,但是,这种"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不仅不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而且不可能持续。1 9 9 6年以后,中国经济的"短缺背景" 逐步结束,"经济过剩"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决定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主要因素。如何实现"过剩经济"条件下的快速发展,如何扩大"有效需求",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崭新课题。从那时起,中国政府正视"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理性看待中国的"经济过剩",从认识市场经济规律入手, 努力培育"中国经济的自主成长机制"。在需求层面,中国政府潜心研究现代经济增长的"三驾半马车"即消费、投资、出口和政府采购的启动规律,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乘数效应",果断提出"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政策主张,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居民收入入手,全力培育"三驾半马车"的拉动力量。需求力量和供给力量"有效协同",形成中国经济可以"有限超脱"世界经济影响的"自主性增长"的"合力",进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 二、中国经济自主增长遭遇"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的挑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他主性经济增长"还是"自主性经济增长",说到底,都是一个持续"投入一一产出"过程。因此, 在一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物质资源拥有量及其持续供给能力,是决定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中国经济虽然走上了 "自主性增长"的道路,但是其持续快速发展首先遇到我国可用经济资源不足的直接制约。 我国资源短缺,人多地少、水少、油少、富矿少,许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相当于世界水平的4 2%。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 8 1 0 0亿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量为2 2 5 7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7%。全国大部分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面临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和污染型缺水情况。我国是少林国家,现有森林面积1.5 9亿公顷,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 .12公顷,人均蓄积量8.9立方米,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0%和12.5%。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为1 3 0 — 1 5 0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3% 左右,但国内石油需求与日俱增,估计到2 0 10年石油需求将超过3亿吨,2 0 2 0年达到4亿吨。矿产资源种类不全,有的储量不少,但品位低,开采难度大。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资源短缺的同时,资源破坏和浪费又非常突出。滥采、滥垦、滥伐屡禁不止,资源的产出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生产、流通和生活消费方面的浪费惊人,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令人触目惊心,部分大中城市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处于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并且仍在继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草原沙化面积仍在快速扩散。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2%,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到4亿。目前我国日排污水量1.3亿吨左右,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近岸海域水质恶化,赤潮频繁发生。物种濒危现象十分严重,我们目前约有4 6 0 0种高等植物和4 0 0种野生动物已经处于濒危或临界状态。因此,资源不足和生态恶化必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硬约束"。 其次,虽然人力资源是决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但是,由于人口高峰、就业高峰和人口老龄化高峰将同时而至,"人口拥挤及其成本" 将制约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我国是拥有近12亿多人口、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发展中大国,即使今后十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每年仍将净增人口1 0 0 0万左右,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将接踵而至,人多资源少、就业岗位少、赡养成本高等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难题。根据有关资料,我国15—64岁人口2 0 0 0年为8.5亿,20 10年将达到9.7亿,2 0 2 0年将达到9 .97亿。预计今后几年,全国新生劳动力供给将达到4 6 5 0万,城镇现有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 4 0 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亿以上。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劳动力总供给都明显大于总需求。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来看,我国6 5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7.1%,按照国际标准,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浅谈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中国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 学院:XXXXX学院 专业:XXXXXX

班级: XXXXXX班 姓名:桃李华年 学号:XXXXXXXXX 浅谈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自从二战结束以后,从美苏两极格局,再到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旧格局终结,世界再转向多极化发展。目前,美国素有霸权主义阴谋,成为超级大国;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共体成为欧洲联盟,全方位扩展其影响;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内政、外交生气勃勃,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世界格局正朝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形势基本处在比较安定的状况,和平与发展已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是局部战乱不断,世界仍不太平。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我国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就像我们个人一样,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国家处在国际环境中,同样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国要想更高更快的发展,就比必须认清当前世界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当今世界仍不太和平,分析其中的原因有:首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其次,恐怖主义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再次,就是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资源争夺也使和平蒙受阴影。当今世界最显著的问题是南北问

题,南北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北)和发展中国家(南)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造成南北问题的主要原因。 201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的经济形势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开始向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使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发生了调整,全球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经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大国多强并起,“中等国家”快速发展,开创了大国和中等国家同场竞技和统领全球化潮头的新局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从国际环境来看对我国发展有利方面有:一是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市场规模扩大和进一步稳定出口;二是有利于我国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三是有利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开发。绿色产业在全球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契机。绿色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为我国赶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重要契机。美元国际地位削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机遇。美元国际地位削弱刺激国际储备货币进一步多元化,将为人民币成长为国际货币提供更大的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教案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中国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世界,同时增强风险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敢于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的意识。 2.能力: (1)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中国的发展之路; (2)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3)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 3.知识: (1)初步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积极把握发展契机,再续辉煌; (2)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 【教学重点】 (1)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积极把握发展契机,再续辉煌。 (2)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中国的发展之路,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待创造。中国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但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走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克服困难。

中国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中国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安宁与美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二、新课讲授 (一)新的发展契机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 1.今天的中国,民富国强,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4.“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坐等观望,犹豫懈怠,往往错失良机,陷于被动。 探究与分享:你怎么看待人们到海外工作、学习?请简要说说原因,并结合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我国已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 (二)新风险新挑战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 1.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在过去,我们经历并战胜了许多重大挑战,获得发展;在未来,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2.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 3.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一些外企外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使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4.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更多的风险。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某些国家因政府更迭政策法规发生变化,恐怖主义日益蔓延……这使得中国的海外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20, 10(4), 517-526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2322469.html,/journal/sd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b12322469.html,/10.12677/sd.2020.104065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杨国松*,张洁 北京炎黄联合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收稿日期:2020年8月5日;录用日期:2020年8月27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3日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永续更替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举的基本要求。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为此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加速灭绝等一系列问题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在我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诸多问题,并基于我国国情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以期为后续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抛砖引玉。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国情 Challeng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Guosong Yang*, Jie Zhang Beijing Yanhu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Aug. 5th, 2020; accepted: Aug. 27th, 2020; published: Sep. 3rd, 2020 Abstra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sustainable replacement of human society. It is also a basic requirement for the future simultaneous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especiall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t has also paid a huge price. A series of issues, *通讯作者。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 二○一二年四月十日

前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软实力则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新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

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制约和影响 44110325 许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通过40多年的不断改造与建设。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运输设施与装备成倍增加,交通运输势力明显增强;技术状况显著改善,运营指标、运输效率明显提高;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已初步形成全国性的综合运输网体系,并向相互协调的方向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主要呈现一下三个趋势: (1)高速化:交通运输日益向高速发展,以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来缩短运输时间,增加通过能力。例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超音速飞机的发展。 (2)大型化:运输工具的装载量扩大,交通运输的效率和效益提高。 (3)专业化:指某一交通运输工具或设施,专门从事某一种或几种货物的运输。发展集装箱运输,可以节省包装和仓储费用,便于机械化装卸作业,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下面从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业的制约和影响分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经济结构的演变影响交通运输结构的演变 交通运输作为一个产业部门,为需求的满足而存在,在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而发展。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1952 年时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1:21:28,,到2005 年时调整为37:32:31。可以看出以农、林、渔、牧业构成的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以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及建筑业构成的第二产业,和以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以及政府公共服务等诸多行业和领域构成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不断提升。这种比例调整变动情况可以看出,加工业、深加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提高,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例大幅上升。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意味着产品结构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