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完美版)p

合集下载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A.本小令前四句写景,末句写人,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
用以烘托人物。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
种凄凉之美。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出一派幽雅、安适的景象仅用二十八个字,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
苦的心情。
C项所说景象并没有给游子带来一丝抚慰,而是使游子更添悲愁。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 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 丹阳》《黄梁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并称元曲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白余首,后经人辑入 《东篱乐府》。
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最能 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 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音”。
“断肠人”还可能是因什么而“断肠”?还可能是什么人呢?
“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中,诗人倾注的 不仅仅是思念家乡的情感,还有什么情感呢?
● 诗人不得志的郁闷之情
● 诗人满腹才华但是没有可用之处的失意、落魄之感 ● 想要归家却无法归家的落魄之情
典型考题
1. 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_枯__藤__老__树__昏__鸦__,小__桥__
[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荒凉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牵着一 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拓展延伸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比较阅读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题)

《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题)

二、阅读理解(共58分)
(一)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诗句中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9.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分)
答案:
8A
9.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天净沙 秋思》理解性默写(学生版+答案版一)

《天净沙 秋思》理解性默写(学生版+答案版一)

《天净沙·秋思》理解性默写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游子乡愁浓重的句子是“,”。

2.元代散曲中常可见到互为对偶的三个句子连用,这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使用了这种形式,这三句中的后两句是“,”。

3.汉语有一种魅力,排列组合几个名词就能呈现独特的意境。

白朴《天净沙·秋思》“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如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也如此。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的句子是“”。

5.《雨霖铃》中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是相同写法。

6.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7.《天净沙·秋思》一词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两句写景的句子渲染了萧条、冷落、凄凉的气氛。

9.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作背景点缀,表现漂泊的旅人愁思的句子:,。

10.马致远流落天涯写下《天净沙·秋思》,以“,”两句写出在落日中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形象。

11.思乡、归家是漂泊的游子们最想做、最愿意想的事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叙述“游子”的落魄、伤心。

12.《天净沙·秋思》中以哀景衬哀情,描写黄昏时萧瑟衰败景象的句子是“”;以乐景村哀情,描写农村温馨画面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

1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理解性默写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游子乡愁浓重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元代散曲中常可见到互为对偶的三个句子连用,这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

《天净沙.秋思》拼音版

《天净沙.秋思》拼音版

天ti ān 净j ìn ɡ沙sh ā.秋qi ū思s ī【元yu án 】马m ǎ致zh ì远yu ǎn枯k ū藤t én ɡ老l ǎo 树sh ù昏h ūn 鸦y ā,小xi ǎo 桥qi áo 流li ú水shu ǐ人r én 家ji ā, 古ɡǔ道d ào 西x ī风f ēn ɡ瘦sh òu 马m ǎ。

夕x ī阳y án ɡ西x ī下xi à,断du àn 肠ch án ɡ人r én 在z ài 天ti ān 涯y á。

【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注 释】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白话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诗意】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天净沙秋思》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天净沙秋思》课件 新人教版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朗读课文 读出节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 剧家。一生写了120多首散 曲,其中《秋思》堪称“叹
世”之作中的代表。马致远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 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 元”。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 的诗历、史宋时词期、有元不曲同。的体式,如唐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 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练习
• 1、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歌的内 容。
• 2、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 3、这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 3、这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 萧瑟凄凉的景象,呈现出凄清孤独的
氛围。
整体把握诗意
•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 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 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 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 涯。
• 2、这篇文章有哪些景物?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悲秋的作品,秋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和终结,难免让人感到悲伤。

整首小令只有五句,但是却描绘出了一副凄凉动人的场景,表达出旅人远在他乡的凄苦心境。

这首小令的前三句都是名词和形容词,作者根据意向将它们排列起来,表达出了自己丰富的情感,抒发了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总之,《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

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主题】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写法】1.对比映衬。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

2.情景交融。

【考点】一、理解性默写1.散曲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秋天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2.《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第4课 《天净沙 秋思 》课件 (共22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天净沙 秋思 》课件 (共22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 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 力量。
段解: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 游子之悲。“断肠”一语,为 全篇主旨所在。
13
写作手法
正面:枯藤老树昏鸦
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
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
夕阳西下 点明时间,营造悲凉氛围,
使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侧面:
对比手法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
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
自读自悟: 哪些诗句最能打动你的心扉?哪些诗 句最能扣动你知:本文一共多少个字?写了哪些 景物?作者又是如何通过这些景物来表达 这种思乡之苦的?
❖ 本文一共28字,虽然简约,但十分 细致。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用“枯”、“昏”、“古”、“瘦”来 修饰所写的景物,使景物具有苍凉悲苦 的色彩。最后把人置于景中,情景交融。
日多烦忧。
16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
味在心头。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7
❖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小_令____。 天净沙是_曲__牌_名__,秋思是散曲的_题__目___。
1
4 天净沙 秋 思 马致远
2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曲、作者及写作背景; 2、感知内容,把握情感; 3、学习精炼的语言特点; 4、学习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
3
读元曲:

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3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3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3篇)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大熊猫壹号书店精心整理的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天净沙秋思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领会诗歌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领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诵读并背诵。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想像法。

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个成绩比较差的班级,学习诗歌,对他们来说,也许除了朗读以外,可能就没有别的印象了。

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乡愁的诗歌,教学中我尽量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朗读的方式去领会这首小令跟我们呈现出来的节奏美,让学生还原诗歌中的画面来领会诗中展现的图画美,领会诗人表现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而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仍不得不想到这篇作品《天净沙·秋思》。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解题“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

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是元代的新诗体。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存《东篱乐府》一卷。

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