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学到新闻传播学的跨越——近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新进展评述

从新闻学到新闻传播学的跨越——近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新进展评述
从新闻学到新闻传播学的跨越——近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新进展评述

【编者按】 10年前,为纪念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80周年,赵玉明、郭镇之撰写的《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八十周年》一文在本刊1999年第2—3期连载发表,对1918年起我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80年来的发展历程作了全景式的回顾描述和评析。今年,赵玉明、庞亮续写了本文,评述了近10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的新进展。现予发表,以纪念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90周年。

从新闻学到新闻传播学的跨越

———近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新进展评述

□ 赵玉明 庞 亮

【内容摘要】 本文分三部分:一是描述近10年来新闻传播学的跨越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新闻传播学教育实现超常规发展;从“单一”到“多元”,新闻传播学研究全面开花。二是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新闻传播学研究逐步规范,走上专业化、科学化道路;迎接全球化挑战,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走向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外延扩张,内涵发展较为缺失;超常规发展带来人才培养的供大于求;管理和监督欠严,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堪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精神在新闻教育中迷失;整体的无序性、与实践脱节,影响了新闻教育的质量和声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仍需规范,研究的方法和理论还需要不断创新。三是展望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调整结构,挖潜内涵,促进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面向时代,紧跟现实,全面繁荣新闻传播学研究。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发展;结构

十年前,本文笔者之一赵玉明与郭镇之同志共同撰写了《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八十年》一文。①文中说: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新闻学由过去的二级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列为“新闻传播学”,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并预言:“这预示着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教育将有新的发展。”

随后,1998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录》中将文学学科门类中的原“新闻学类”改为“新闻传播学类”,并将其所属专业调整为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4个专业。新世纪之初又增加了传播学和媒体创意两个专业。

上述两个《目录》的相继公布和实施表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地位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的正式确认,也得到社会科学界的认同,这对于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使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迈上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光阴荏苒,如今又过10年。今日之新闻传播学早已突破传统的新闻学的范畴,综合上述两个《目录》中涉及的有关学科、专业和近10年来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笔者认为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涉及学科、专业有新闻、传播、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广告、编辑出版、网络和新媒体等。作为对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90周年的纪念,本文拟回顾近10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的新进展,并就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展望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近十年来新闻传播学的跨越式发展

一、从“量变”到“质变”:新闻传播学教育实现超常规发展

1.普通高校新闻传播学本科类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长。1996年底,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的新闻类本科专业的高校有55所,新闻学类专业点88个,在校生有9千人。②当时的新闻类本科专业共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国际新闻、新闻摄影、播音和广告等6个。1998年调整后,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4个,后又陆续增设传播学和媒体创意,总计为6个。到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448所,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737个,分别都比1996年增长了8倍多。其中新闻学类专业点229个,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点158个,广告学专业点262个,编辑出版学专业点64个,传播学专业点22个,媒体创意专业点2个,③在校生估计超过10万人(见

赵玉明 庞 亮:从新闻学到新闻传播学的跨越 传媒教育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8年第5期(总第154期)133

 

热门专业解析-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90 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近 3~5 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为广大有意于新闻传播学的学员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为文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它又下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传统的二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

传媒大学等学校又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经济学、国际新闻学、 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学、传媒政策与法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等。 (一)研究方向 新闻学: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及新媒体、 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电视文 化传播、媒介与女性、国际传播 (二)职称资格考试 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2.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综合知识是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重点 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 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100 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三、重点院校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四、就业方向 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到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汇编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一) 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传播渊源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1.非文字形式:口头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大铃) 2.文字:利益(西周)甲骨文、金器、刻石 3.竹、露布 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进奏院状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手抄新闻——开元杂报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1.古代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周朝说、汉朝说、东晋说 二.孙樵和开元杂报 三.敦煌的进奏院状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有关邸报的制度。 宋太宗设都进奏院正式发行邸报。快件:急脚递,摆铺“定本”制度:经过官方审定的邸报。二.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 意义: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2.冲破封建王朝对新闻体制的专制。 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一.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明代邸报的发行日刊,小册 传播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2.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 3.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 急选报:中国最早的印刷报纸(现存) 4.起义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 竹筹、揭帖、旗报、排报 第五节清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 清代官方新闻转播制度 1.发行渠道:通政使司——六科——提塘 (收受)(发抄)(抄传发行) 2.清代提塘分京塘和省塘 3.官报的内容:官门抄:朝廷的动态消息。 上谕:臣僚章奏: 4.提塘报房:雍正 5.小报(小抄):非法报纸(被禁)清何遇恩、邵南山 二. 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民间报房出现在乾隆中叶以后的事,以“公慎堂”为最早,聚兴,公兴两家开业最早,创于咸丰年间。 三. 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 四. 古代报纸没落的原因 主观: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而采取压制政策。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xx新闻传播xx课后习题 总论篇 一、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联网传播 二、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如何? 三、简述古代罗马《每日纪闻》的性质,其基本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四、欧美最早出现的定期报刊、日报是哪些? 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 《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1633

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欧美其他国家较早的主要日报有: 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等。 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发展有何共同规律?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 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雅致,发展进程缓慢。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六、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报业进程如何?他们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索引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索引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什么事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 2、唐代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 3、评述宋代邸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况。 二、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1、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 2、分别评述《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万国公报》、《申报》等著名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性质与特点 3、国人办报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4、评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三、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1、维新派有哪些著名的报刊与报人 2、简析国人办报热潮出现的原因、特征与意义 3、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4、什么是新文体?它有何特征? 四、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 1、《中国日报》创办的背景和意义如何?它早期宣传了哪些革命内容?

2、早期留日学生的革命报刊活动情况如何 3、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如何? 4、两派报刊大论战的内容、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5、简述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6、清政府制定了哪些报刊法规? 7、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五、民国初期的新闻传播 1、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癸丑报灾?它说明了什么? 3、简述反袁宣传 4、民国初期新闻业务有何变化?出现了哪些著名记者? 5、黄远生新闻通讯的特色是什么?黄远生提出的记者四能的内容是什么? 六、五四时期的新闻宣传 1、《新青年》是怎样创办的?它对新文化运动有何贡献 2、《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它的报道和评论有什么特色? 3、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刊物是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4、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表现在那些方面?(即五四时期的报刊宣传特点) 七、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宣传 1、评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2007真题解析二

一、简答题15*4 1、简述“类型”(genre)概念对媒介研究的意义。 解析:这题给人的感觉很偏,不过“类型”顾名思义,知道大概是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划分,题目大概的意思就是划分不同媒介类别对媒介研究的意义。这里参考期刊论文《网络时代媒介的类型、定位及其操作》来作答。 答:“Genre”是一个法语词汇,意思是“类型”,并且专指媒介产品的类型或类属。媒介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大多用“层次”进行划分,可分为人际、群体、组织、大众层次等啊。按媒介本身的传播形态可分为:口语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按受众接收方式可分为:视觉媒介(如文字、书籍、报刊、图片等)、听觉媒介(如广播、电话、口语、录音机、CD等)、视听复合媒介(如电视、电影、录像机、VCD、DVD、因特网等);按使用对象可分为:个人媒介(如私人电话、私人信函等)、大众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书籍、录像、DVD、因特网等)。电视、电影、书籍、录像、DVD、因特网等)。然而这些结论或者偏重于深层次的理论,或者偏重于物理层面媒介形态的具体区别,从操作的角度看,均不能适应消费社会中大众传媒类型研究的要求,不能帮助传媒经营者从理论、时代的角度进行综合把握。在网络时代,必须从理论和时代特点的角度去把握不同传媒类型在相互对比、竞争、渗透、合作中的趋向,从而进行具有操作意义的传媒类型研究。网络时代可以对媒介类型进行新的划分:一、按谋介前端(传者)与后端(受传者)发生传播所需要的状态不同分为现场活动与非现场媒介。 二、根据媒介前端(传者)与后端(受传者)关系分为发布型媒体、互动性谋体。三、根据传播发生时信息与受众关系分为强制性媒体、伴随性媒体、可选择性媒体。 媒介发展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作为消费社会重要一环的媒介类型研究的意义在于,把握某一媒介类型在不同媒介类型区分标准中的位置,在对比中彰显其特有属性,结合传播发生的社会和群体情况,确定其媒介发展方略,平衡各方关系,优化各方利益。网络时代的大众媒介类型研究,在充分考虑到其作为消费社会重要一环的前提下,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作为重要媒介类型对已有传媒类型的冲击,进而寻找自身的本质特征和生存空间。在一系列编码/解码过程后,传播效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原始人群在群居互助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信息的交流,他们逐渐形成氏族社会,于是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便由手势语言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语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新闻传播是语言产生后较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了哪些新闻传播形式?口头传播;烽烟;旗鼓 唐代官报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情况如何? 1)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2)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宋代邸报的改革情况如何?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小报产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如何? 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第二章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 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 1813 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 年1 月15 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842-1860 年是香港报纸大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中国之友》(1842 对港英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香港纪录报》(1827 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连载);《德臣报》(1845 历史129 年);《孑子剌报》(1857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1861 年发展逐步落后于上海,退居全国第二位。 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1841);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遐迩贯珍》(1853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首次出现收费广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香港船头货价纸》(1858)。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上海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9 世纪50 年代上海就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报业迅速崛起,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宗教报刊、商业报刊称霸上海报坛。60-70 年代教会报刊有近10 种,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1868 美-林乐知)。90 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字林西报》(1864

媒体变革背景下的海外新闻传播教育现状与发展的论文

媒体变革背景下的海外新闻传播教育现状与发展的论文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而随着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也开始走向变革。 在媒体大变革的背景之下,海外新闻的传播教育与国内新闻的传播教育发生了碰撞,基于这样的情况,积极的进行关于新闻传播的交流,不仅能够加深对海外新闻的传播教育了解,更能够用最前沿的目光来审视自身的发展。本文就媒体变革背景下的海外新闻传播教育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国内新闻传播教育教学的更好发展。 从新闻媒体的技术发展而言,目前在社会中被广泛利用的新闻媒介技术都发源于国外,而为了促进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强化我国新闻传播的教育,必须要对新闻现状具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也较为突出,所以积极的分析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目前的媒体变革时代下,强化海外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能够强化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和新媒体的适应性,这对于促进新闻传播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 (一)培养目标 海外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首先要从培养目标开始分析。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外新闻传播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两个:首先是职业的新闻工作者。新闻传播教育主要是进行新闻工作者的培养,海外新闻传播教育也不例外,所以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都是在向职业新闻工作者的方向努力。 其次就是多样化的媒体人。新闻传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既有专业性,也存在着丰富性,所以利用丰富性的课程,可以将此专业的学生向多样化的媒体人方向进行培养。 (二)课程设置 从海外新闻传播教育现状的课程设置来分析,其课程具有两个重要的特色:首先是课程的专业深度较高。相比于国内的教育,海外新闻传播教育的深度有明显的提升,其课程的专业性特别强,虽然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编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逻辑元点与研究范式 一、逻辑元点 1、“新闻”:中国新闻史 新闻的定义: (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则称,“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这里的“新闻”,不仅指一种文体,而是包容新闻体制、新闻思想、新闻媒体、新闻人员、传播内容、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等在内的泛称。 1、“传播”:中国传播史 传播: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2、“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史 新闻事业: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是新闻事业产生的最主要的标志。 3、“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二、研究范式 1、本体范式 (1)特点从新闻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描述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规律。 (2)历程 A、源起——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年商务印书馆)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这本著作在学术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在于该书汇集、考证了大量的史料,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还在于它全面、系统地梳理与描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据此作出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始创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报纸经营时期。这种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解放以后中断,被后来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摒弃。惜乎! B、回归——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试图探索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使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能够建立在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历史分期:近代报业开创时期(1815—1845年)——外报垄断时期(1845—1895年)——民族报业勃兴时期(1895—1911年)——新闻事业职业化与多元化时期(1911—1927年)——新闻事业两极对峙时期(1927—1949年)。 2、革命范式 (1)特点以评述中国新闻事业在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中的历史作用作为主脉络,对有关史实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换言之,这中历史分期法缺乏被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 (2)历程 A、源起——《中国报刊史教学大纲》(1955年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新闻班编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号召知识分子和文化学术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学术研究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批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

2019年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与823传播实务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年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与823传播实务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年复旦大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五册)由鸿知复旦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鸿知教学研发团队与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复旦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复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复习全析》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原理》张国良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 本书结合复旦大学考研专业课的往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旨在帮助报考复旦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新闻学院: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管理学 适用科目: 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 通过总结和梳理《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第二版)、《传播学原理》(张国良)、《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

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Part 2 -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 针对教材《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第二版)、《传播学原理》(张国良)、《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课后/经典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复旦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 -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汇编: 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难点,精选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相关的名校考研真题,通过研读参考配套详细答案检测自身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Part 4 - 复旦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汇编复旦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1999-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备2006-2017年真题答案详解,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7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6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5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4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3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2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1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0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 2009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8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7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6年复旦大学320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

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新闻传播学学科教育研究实现了长足的发展,这直接体现在该学科教育研究的文献成果数量上。本文藉由知识图谱理论分析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自20XX年至20XX年发表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文章,藉此了解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发展情形,检视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并用知识图谱方法从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在不同阶段的演进历程与特点、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相关学科及其知识流动趋向、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主体与合作网络这三个方面来建构可视的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知识图景”。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概念解析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是以新闻传播学教育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是人们根据新闻传播学发展的客观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新闻传播学教育现象,揭示其本质,探索其规律的认知活动,它贯穿新闻传播学发展的始终。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最主要的形式有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和学术范文。①因为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概念和界限会随着历史发展而变化,所以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研究范围也十分广阔,凡是有关新闻传播学的师资、教育目标、课程研究、学习行为、教学评估、研究报告等都属于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范畴。本文是对已经取得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成果的再研究,具体是指对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学术范文的再研究。 (二)数据来源本文以20XX年至20XX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

总库CNKI所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为期刊源(包括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教育学科领域学者为了发表科研成果,往往需要经过出版发表的过程,才能被外界认为是正式的著述。由于数据库收录文献的时间与文献公开出版的时间存在延迟性,即CNKI收录文献的时间往往是文献公开出版2-3个月后,即20XX年12月刊出的文献可能在20XX年3月才会被CNKI收录,所以为了较为全面搜集文献以获得更多资料,本研究对文献的最终搜集截止时间为20XX年12月,最终有效文章共3431篇(检索方式为:篇名为“新闻”或者“传播”或者“传媒”或者“媒介”,并且主题为“教育”,此为最广泛的新闻传播学范围;或者篇名分别为“广电”“广告”“编辑出版”“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并且主题为“教育”,此为专业分类范围)。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科学计量学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借助信息技术以量化的方法分析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本文运用CitespaceII、STATA、UCINET和Netdraw等分析软件绘制的图谱,将以探测新闻传播学科教育研究前沿热点问题、把握该学科教育研究主体发展脉络、判断影响学科教育的相邻学科及互动关系、遴选关键学者或研究机构并分析其合作网络的特点作为内容。 二、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一)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通过利用CitespaceⅡ软件参数设置选择关键词(Keyword)作为网络节点类型(NodeTypes),对CNKI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了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共生成关键词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案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新闻传播史 英文名称: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总学时:学分: 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本年级学生先修课程: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较为全面地介绍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中国新闻传播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和趋向,考察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状貌同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各时期的新闻制度、新闻思想及重要人物。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为人知的新闻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考。 (二)课程教案目标和基本要求 教案目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为人知的新闻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考。

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丰富专业历史知识,为今后学习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使学生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 丰富专业历史知识。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个学期。难点是学生对中国近代历史缺乏了解,造成对新闻传播历史的生疏。因此,本门课的重点是系统地结合近代史讲解新闻传播史。让学生在理解社会史的过程中理解新闻传播史历史,并树立新闻传播史是社会史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 (四)课程教案方法与手段 教案方式:课堂讲授为主,适时以面授辅导、网络教案、电子信箱、电话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学习方式: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中国新闻传播发展的脉络,对中国新闻传播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除此之外,阅读《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近现代史》论著,扩大本门课程的知识的外延,在学习中就会融会贯通。 (五)教案时数分配表 中国新闻传播史教案时数分配表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2、《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葡萄牙文,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出版。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一年后因为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 3、《广州纪录报》:中国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年11月8日在广州创刊。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是一张商业性报纸,但也广泛刊登时事新闻和平论,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关心中国新闻,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持强硬政策。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8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是一份宗教性质报刊,但刊载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居次。该报大量介绍西方、东南亚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在宣传策略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吻合。 5、《香港公报》:即《香港钞报》,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创刊。 6、《德臣报》:香港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德报纸,1845-1974,历史129年。创办人兼主笔是英国出版商肖德锐,英商德臣也参与创办事宜,后独家拥有该报产权。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德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 7、《孖剌报》:香港最早德英文日报,1857年创刊,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基本上持批评态度,1941年因日本侵占香港后停刊。 8、《遐尔贯珍》: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1853年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创办人和首任主编。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政治上代表英国殖民主义立场。 9、《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在香港创刊,由孖剌报馆创办,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早期的主要编辑是广东人黄胜。 10、《字林西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1864年由北华捷报馆(字林洋行)的《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改组而立。内容上大量刊载航务、商业登方面文字,但开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和发展)

第一章 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与发展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 1.口头传播 (1)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传播形式。 (2)前语言时期,人类使用呼唤、手势、体态等简单方式传播,音节语言产生后,人类的主要信息传播方式变为口头语言传播。 口头传播 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手写传播 印刷传播 欧洲国家近代报刊的出现 近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 殖民地国家近代报刊的出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报刊 近代报刊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与报刊 法国大革命与报刊 英国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美国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法国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新闻 传 播业的 诞生与 发展

(3)口语传播具体形式:部落、团体、民族的聚会,甚至包括传闻、说唱、民谣等。 (4)口头语言传播的局限性: ①空间上传播范围有限。 ②时间上转瞬即逝,不可保留。 ③口口相传容易失真。 2.手写传播 (1)文字的产生 ①文字出现之前,古代人类通过结绳、刻木、实物书信等用以记事、交流。 ②文字的出现,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书写材料的改进 ①早期传播载体:岩壁、黏土、兽皮、兽骨、竹简等。 ②公元前2世纪,中国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 ③公元105年,东汉人蔡伦改进造纸术,开始用树皮、破布、纤维和渔网造纸。 (3)手写新闻传播:通过手写文字传递的新闻及信息 ①官方公报 a.官方公报用以传递统治阶级内部信息,与普通民众无关。 b.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每日纪闻》,这是一种手书公告,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等。《每日纪闻》在书记员抄写后分送给各地军政长官。 c.中国唐代的进奏院状。

基于新闻传播学视角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基于新闻传播学视角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2012-11-04 20:46:20) 转载▼ 分类:考试相关 标签: 杂谈 各位2013级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又跟大家见面了,我经常在论坛里还有平常与大家的聊天中,发现很多同学对论述题的回答有些陌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知识点去分析一些热点问题,那我现在整理了一些考研常考的知识点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在每个热点问题的后面我会针对自己的理解去将它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列出来,当然,肯定不会那么全面,只是希望我做这些能够对大家起到一些帮助,如果大家有想到的其他的知识点也欢迎补充。 1.网络舆情 从受众角度看:1)网民使用行为特征:信息获取、交流沟通、网络娱乐、商务交易(原因为网络新媒体的特征)2)基于一种需求(使用与满足原理),主要在于一种事件触发到过程参与的心理需求3)需求层次规律(受经济、科技、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个性化) 从政府角度看:1)反映并引导舆论(大众传媒与政府的关系)2)对其进行合理管制,避免暗示机制作用下集合行为的发生(可以举例说明)3)培养意见领袖,运用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进行引导。 从传统媒体角度看:1)注重与自媒体进行融合,将传播终端联合,资源共享(媒体融合)2)发挥自身媒体优势(传统媒体优势)3)真实性保障(媒体自律,新闻事业工作原则) 网络新闻的特征:网络巴尔干化,碎片化(不利方面) 2.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的定义 2)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因:a.新闻的本质属性b新闻专业理念媒体职业道德c.新闻的本源 d.新闻的作用(失实的负面影响) 3)失实表现:无中生有添枝加叶要件残缺移花接木因果不符(大家最好举例说明) 4)为什么会出现失实:a 媒体竞争激烈 b 队伍内部作风问题 c 部门党风不正,掩丑d 面对这些问题处理时的轻描淡写 5)措施:政府(法律行政政策)媒体(自律把关严惩)受众(监督) 3.网络新媒体(微博社交媒体) 原因:技术发展;受众传播权利主体需求增强;媒体竞争;经济发展 优势:多种传播方式融合;便捷性及时性;意见领袖的作用;门槛低平民性劣势:海量信息碎片化;失实虚假新闻;媒体审判的出现(热点)集合行为的增多 传统媒体应对措施:媒体融合,掌握舆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权威性,深度性。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讲大一统:中国古代社会的传播秩序(鸦片战争以前) 一、政教合一 1、皇权专制与中央集权 2、从废儒崇法到独尊儒术、儒法合流 二、正统思想的教化 1、家、宗族与乡里 2、学校与科举制度 3、法律的儒家化 4、官修典籍 三、异端思想的威胁及排除 1、佛教的传入与儒家化 2、基督教的传入与遭禁 3、各种逆言邪说屡禁不绝 四、官府内部的正式沟通 1、可能起始于唐朝的邸报 2、宋朝的定本制度 3、清朝京报由官僚系统进入社会 五、常态的社会舆论及公共娱乐 1、村落市井之闲谈 2、书院之清议 3、戏曲、说唱、杂技等娱乐活动 六、非常态的社会舆论 1、异常征兆与社会动员 2、谣言与社会动员

第二讲福音?祸音?基督教违禁传播1807--1842 一、清王朝的禁教与闭关政策 二、伦敦布道会派遣传教士来华 1、马礼逊潜入广州:翻译和出版圣经 2、米怜在马六甲建立面向华人的传教基地 3、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1821):最早的中文定期刊物 4、巴达维亚的《特选撮要每月纪传》(1823~1826) 5、马六甲的《天下新闻》(1828~1829) 三、1830年代广州夷人的活跃 1、公然在广州出版发行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2、洪秀全获赠《劝世良言》 3、几个西学传播团体的成立 4、《中国丛报》等英文报刊的出版

第三讲普天之下不惟王土民夷之防终于破裂:西学在香港及五个通商口岸的流传1843--1860 一、香港取代马六甲成为西学传播基地 传教团体的活跃 教会学校的增多 出版事业的兴起 二、五个通商口岸的西学流传 广州:西学传播地位下降 福州:美国传教士居多 厦门:夷人所办出版物数量很少 宁波:华花圣经书房贡献大 上海:墨海书馆及其出版的《六合丛谈》等书刊 三、一小撮官员对陌生世界的积极反应 钦差大臣林则徐设法搜集夷情: 向外国人探询 下令翻译外国人办的报刊 下令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例》、《华事夷言》等书籍 地方官办史志机构总纂梁廷枬发奋研究西学:《海国四说》(合省国说、耶稣教难入中国说、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 地方大官徐继畬写就《瀛寰志略》 地方小官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四、科举失意文人随传教士翻译西学著作 翻译、研究西学的李善兰 翻译、倡导西学的王韬 王韬家乡读书时期(1828-1847) 春来百感正茫然/又著离愁更断肠/伴我寒灯昏似墨/照人残月冷于霜/梦为离别都成泪/魂入温柔别有乡/作茧红蚕多自缚/宵阑再拜炷心香/ 空谷有幽兰/其品轶芳杜/非无高尚心/徒于众草伍/从未知媚人/亦非生当户/竟以见嫉锄/奇冤报千古/鸾凤翔天末/不与鸡鹜争/楠木生山中/不共桃李荣 王韬上海佣书时期(1848-1862) 海上潮声日夜浮/浮云废垒古今愁/重洋门户关全局/万顷风滔接上游/浩荡东南开互市/转输西北共征求/朝庭自为苍生计/竟出和戎第一筹/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4.1 结构脉络图

4.2 本章要点详解 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1.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1)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 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东南亚,19世纪50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这一批报刊主要有三种: ①已知最早的《金山日新录》于1854年4月22日在华工比较集中的旧金山创刊,周刊由美国基督教会主办,发行人为威廉·霍华德。该报内容有新闻、中西商业广告、国内外船期和货物行情等,具有浓重的新闻性和商业色彩。仅出了几个月即告停刊。 ②《东涯新录》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担任华文编辑。李氏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东涯新录》初为双日刊,每星期出版三次,前两次用中文,后一次中英文合刊,几个月后改为中英文

合刊的周报,出至1856年末停刊。 ③1856年12月创刊的《沙架免度新录》,由旅美华侨、广东四邑人司徒源创办并任主编,是第一份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文报纸。初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刊,以刊登与华人社会有关的新闻为主,于1858年停刊。由于它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因此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2)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出版的华文报刊,绝大多数诞生在美国和南洋地区。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被迫取消禁止华工出国的法令,除华工外,还有一批商人和知识分子远涉重洋,他们成为日后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 ①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文兴报》、《华人记录》、《金山新报》、《华英经报》、《华美新报》、《檀山新报》、《华夏报》等。 ②南洋一带的主要报刊有:《日升报》、《叻报》、《星报》、《日新报》、《中兴日报》、《晨报》、《华报》、《岷报》、《槟城新报》、《益友新报》、《飞龙报篇》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逃亡海外。保皇派在海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积极创办报纸,进行保皇立宪的宣传。 (1)《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栏目丰富,门类清楚。所刊文字主要是尊皇攘后和君主立宪的宣传。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欧榘甲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一些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了不少读者。1901年12月21日,一场大火焚毁了报馆,报纸因此而停刊。 (2)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在横滨复刊。该报是梁启超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

外国新闻传播史 重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重点 1.什么是新闻事业 专门的机构(即新闻机构)通过特定的媒介(即大众媒介)向广大公众进行的有组织的新闻传播活动。人们通常把从事这种高级的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业称为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在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至今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 新闻事业是一种大众传播事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发生发展同人类物质生产状况密切相关,同人类的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互相适应。 2.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原始信息传播:前语言时期,动物水平,依靠身体器官、触觉、视觉、嗅觉 口语新闻传播:语言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手写新闻传播: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公告式:官方公报 书信式:新闻信 印刷新闻传播: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3.人类传播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出现 印刷术的发明 4.新闻信 新闻信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就开始出现新闻信,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新闻信绵绵不绝。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 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罗马时代已经出现了以撰写新闻信为业的人,他们受雇给远离首都的军政长官、王公贵族、税吏、巨商写信,提供首都的消息;也有的专门从外地向首都写信,提供外省的消息。发展到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有新闻信流行,上层社会主要依靠它获得外地消息。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商业、航海业的发展,新闻信又逐步扩散到商人和平民中去。 5.gazzetta 出现于16世纪初,它是指手工抄发或抄售的新闻报道。 手抄小报不定期,每份一个铜元。当时的铜币叫做"格塞塔"(Gazzetta),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Venice Gazzetta(威尼斯小报)。而Gazzetta一词也就成为欧洲各国早期报纸的名称。这个词后来演变为报纸、公报等意思,并且常常作为报刊的刊名用字而广为使用。 6手抄小报和新闻书的历史地位 1)16世纪初期,这两种媒介的兴起,是古代新闻传播向近代新闻事业的过度,是 近代报刊的雏形 2)使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