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诊治进展2016年全解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不同管电流CT扫描方案对患者辐射剂量影响研究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不同管电流CT扫描方案对患者辐射剂量影响研究

78·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1月 第22卷 第1期 总第171期【通讯作者】朴成浩,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各系统常见疾病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心血管影像及人工智能方向。

E-mail:doctor_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ube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AN. 2024, Vol.22, No.1 Total No.171 (BMI)≤28kg/m2;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妊娠与哺乳期女性;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全身性感染;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梗死等,或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甲状腺亢进等甲状腺疾病;心房内存在血栓。

根据患者胸部CT扫描管电流水平将其分为微管电流组(管电流为30mAs)30例、低管电流组(管电流为50mAs)37例、中管电流组(管电流为100mAs)34例和高管电流组(管电流为200mAs)32例。

1.2 方法患者检查前禁食6h-8h,采用东软512层螺旋CT,检查前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物件,取仰卧位,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平静呼吸,头先进,扫描范围由气管分叉下5mm至心脏膈面下1cm。

低管电流组管电流为50mAs,中管电流组管电流为100mAs,高管电流组管电流为200mAs。

其他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准直器宽度256×0.625mm,螺距0.16,重建层厚0.625mm,矩阵512×512。

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碘佛醇320mgI/mL,对比剂总量为80mL,右肘前静脉注入,对比剂注射速率为5mL/s,追加生理盐水30mL,注射速率为5mL/s,扫描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方法,在注射开始10s后进行同层低剂量跟踪扫描,当对比剂到达靶血管(一般为主动脉层面)启动扫描,扫描时间为12-15s。

1.3 图像分析和评价立阅片,阅片时各医师均不知所阅CT影像为哪组,独立阅片后做出综合诊断。

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动态心电图观察分析

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动态心电图观察分析

对5 3例心房 颤动患 者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进行动态 心电图检查 , 心室率 变化 、 R R间期 频数 与临床症 状相关 性进行 分析 。结果 对 长 - 药 物使用后 心室率明显减慢与 临床症状减轻一致 , 同时发现长 R R间期 、 - 室性心律 失常、 交界 性逸搏 与交 界性逸搏 性心律 。结论 提供依据 。 2h 4 动态心 电图检 查是心房颤动 治疗随访 的必 要检查 , 为临床选 择适 当的治疗 及随 时调整治 疗措施
维普资讯
心脑血管病防治) o 0 2 s年 6月第 8 卷
第 3期
殖 和胶原 纤维 的形 成 , 使其 功 能得 以恢 复 , 进 临 床 促 症状恢 复 。 高 压 氧 治 疗 与 病 程 有 一 定 关 系 , 程 越 病 长 , 效越 差 , 疗 病程 在 3 月 以 内者 效果 较为 理 想 个 5,

[] 3 孟加眉 . 对脑卒中临床工作的建议 []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98 J. 1 , 8
2 : 7. 15
[] 4 薛连壁 , 王拥军 , 于秋红 . 大剂量 H O治疗 急性脑卒 中的疗效及 对 B 氧化应激 的影 响[]首 都医科大学学报 , 0 , ( )6 — 8 J. 2 82 1: 6 . 0 9 4 [] 5 杨蕊 , 兽静 . 李 高压 氧治疗 脑梗 死 7 例体 会 [] 中 国临床 康复 , 8 J.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04 3 —4 ,1 3 20 ,2 18 —8 .
因此脑卒中一旦确诊 , 生命体征稳定 , 病情不再进展 , 应及早 进行 高压 氧 治疗 。 楼敏 等 L动 物实 验证 明 H O可 以提高 红 细胞 变 6 J B 形性 、 进组 织 的氧合 作用 、 制血 小板凝 集 、 促 抑 降低 血 液黏 度 、 减弱 血栓 形成 。腾 燕生 等 J 还报 道高 压 氧下 P I明显升 高 、X 2 G2 T . 降低 、 循环 改 善从 而克 服 脑 组 A 微 织缺氧 障碍 , 挽救 濒死 的脑 细 胞 , 进 受 损 脑 细胞 的 促 修复。 及 时恢 复缺 血 后 的 氧供 是 脑 组 织 修 复 的一 个 关 键 因素 。高 压 氧 ( B 能有 效 地 增 加 血 浆 中 的氧 含 H O) 量 , 直 被 认 为 是 治 疗 脑 缺 血 较 具 潜 力 的 方 法 之 一 -J 8 高压 氧治疗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能 明显 改 善 和 缓 解 缺血性 损 害 , 护 缺血 “ 暗带 ” 保 半 的结 构与功 能 [l 9。但 H O的应 用 在 于 抓 紧 时 机 , B 在脑 细胞 发 生 不 可 逆 损 害之前 予 以有效 治疗 , 速纠 正脑 组织 缺血 缺 氧抢救 迅 缺血 “ 暗带 ” 可达 到事 半功倍 的疗 效 , 半 , 因此 , 可能 在 的条 件 下 , 在 常 规 治 疗 的基 础 上 尽 量 早 期 行 H O 应 B

CHA2DS2鄄VASc_评分、NIHSS_评分联合NLR_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短期

CHA2DS2鄄VASc_评分、NIHSS_评分联合NLR_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短期

[收稿日期]2022-07-04 [修回日期]2022-10-24[基金项目]蚌埠医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BYKY2019091ZD)[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安徽蚌埠233004[作者简介]马 博(1980-),男,硕士,主治医师.[通信作者]许 力,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副教授.E⁃mail:xuli7292@[文章编号]1000⁃2200(2023)04⁃0462⁃04㊃临床医学㊃CHA2DS2⁃VASc 评分㊁NIHSS 评分联合NLR 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马 博,李 理,骆 嵩,李玉玉,谢 静,许文芳,刘晓林,许 力[摘要]目的:探讨CHA2DS2⁃VASc 评分㊁基线NIHSS 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㊂方法:连续纳入2018-2020年住院的NVAF 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完整收集所有病人临床资料,按照发病90d 后改良Rankin 量表(mRS 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相关资料的差异,应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ROC 曲线的结果评估CHA2DS2⁃VASc 评分㊁基线NIHSS 评分㊁NLR 单个指标以及三者联合对NVAF 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㊂结果:共纳入238例病人,其中预后不良组90例,预后良好组148例㊂2组年龄㊁性别㊁合并肺部感染率㊁基线NIHSS 评分㊁CHA2DS2⁃VASc 评分㊁NLR㊁尿酸㊁C 反应蛋白㊁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㊂CHA2DS2⁃VASc 评分㊁基线NIHSS 评分和NLR 均为NVAF 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P <0.01)㊂三项指标及联合预测对NVAF 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㊁0.885㊁0.726和0.932(P <0.01)㊂结论:CHA2DS2⁃VASc 评分㊁NIHSS 评分联合NLR 对NVAF 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用于病人早期病情评估并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㊂[关键词]心房颤动;脑梗死;CHA2DS2⁃VASc 评分;NIHSS 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中图法分类号]R 541.75;R 743.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23.04.010Predictive value of CHA2DS2⁃VASc score ,NIHSS score and 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 on short⁃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complicated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A Bo,LI Li,LUO Song,LI Yu⁃yu,XIE Jing,XU Wen⁃fang,LIU Xiao⁃lin,XU Li(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HA2DS2⁃VASc score,baseline NIHSS score and 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 (NLR)for short⁃term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complicat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NVAF complicat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ospitalized from 2018to 2020were continuously included,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completely col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oor prognosis group and good prognosis group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score)90days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The differences in relevant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short⁃term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usi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HA2DS2⁃VASc score,baseline NIHSS score,NLR single index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for short⁃term prognosis of NVAF complicat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evaluated by ROC curve.Results :A total of 238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including 90patients in the poor prognosis group and 148patients in the good prognosis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ge,gender,combined pulmonary infection rate,baseline NIHSS score,CHA2DS2⁃VASc score,NLR,uric acid,C⁃reactive protein,and fibrinogen (P <0.05to P <0.01).The CHA2DS2⁃VASc score,baseline NIHSS score,and NLR were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short⁃term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NVAF complicat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 <0.05to P <0.01).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for short⁃term poor prognosis of NVAF complicat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redicted by three indicators and their combination were 0.816,0.885,0.726,and 0.932,respectively (P <0.01).Conclusions :The CHA2DS2⁃VASc score,NIHSS score and NLR have a certain predictive value for the short⁃term poor prognosis of NVAF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which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patient′s early condition andfurther optimize treat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atrial fibrillation;cerebral infarction;CHA2DS2⁃ VASc score;NIHSS Score;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fibrillation,NV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病人最严重的几种并发症之一,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㊂对于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病人,寻找简单易行的预测指标以判断其预后,并尽早进行干预就显得极为重要㊂CHA2DS2⁃VASc评分系统操作简单㊁结果稳定,被2014年美国发布的心房颤动诊疗指南所推荐,近年来开始用于评估NVAF卒中风险分层和预测转归㊂但该评分系统在预测卒中分层和预后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系统具有简洁㊁易行㊁可靠的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方法,但该评分对后循环梗死和小血管病诊断的敏感性较差㊂研究[1]表明,炎症参与了心房颤动启动和维持的全过程,也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是一种较新的炎性标志物,近年来广泛用于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㊁2型糖尿病㊁急性脑梗死等疾病㊂本研究分析联合CHA2DS2⁃VASc评分㊁NIHSS评分及NLR三项指标对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从而为高危病人制定适宜的治疗策略㊂现作报道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连续纳入2018-2020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238例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根据既往病史和入院时心电图确诊为NVAF;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标准;头颅CT排除脑出血;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72h;具有完整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和颅脑血管检查结果(MRA㊁CTA或DSA)等血管评估检查资料;此次发病前mRS评分0或1分;完成并记录入院时的基线NIHSS评分㊁CHA2DS2⁃VASc评分,于发病90d后完成mRS评分;排除卵圆孔未闭㊁马方综合征㊁扩张性心肌病等;既往无自身免疫性疾病㊁血液系统疾病㊁严重心㊁肺㊁肝㊁肾功能不全㊁肿瘤等基础病或恶病质者;无近期大型手术或严重外伤史㊂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相关资料等的收集;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㊁生化常规㊁凝血功能等,并根据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检查结果计算出NLR;心脏彩超㊁心电图㊁颅脑MRI和MRA/CTA等检查㊂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综合做出卒中病因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㊁心源性栓塞㊁小动脉闭塞型等)判断㊂1.2.2 CHA2DS2⁃VASc评分 CHA2DS2⁃VASc评分0~9分,评分内容和分值如下:女性㊁年龄65~ 74岁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㊁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者㊁合并心力衰竭者㊁既往有血管疾病者各计1分;年龄≥75岁㊁既往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病史者各计2分㊂1.2.3 预后分组 病人入院后均依照诊治指南意见给予抗血小板聚集㊁抗凝㊁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㊁防治并发症和对症支持治疗㊂发病90d后,通过打电话或者门诊随访等方法对病人进行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评估病人的短期预后情况,将mRS 评分0~2分的病人归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的病人归为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相关资料的差异㊂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㊁t检验和logistic 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价各指标以及联合指标对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㊂2 结果2.1 2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 最终238例病人纳入分析㊂其中男140例,女98例,年龄38~93岁;分为预后良好组148例(62.18%),预后不良组90例(37.82%)㊂2组年龄㊁性别㊁合并肺部感染率㊁基线NIHSS评分㊁CHA2DS2⁃VASc评分㊁NLR㊁尿酸㊁C 反应蛋白㊁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见表1)㊂2.2 短期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以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作为因变量(预后不良=1,预后良好=0),性别(男=1,女=2)㊁年龄㊁合并肺部感染(是=1,否=0)㊁NLR㊁尿酸㊁C反应蛋白㊁纤维蛋白原值㊁基线NIHSS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㊂结果显示,CHA2DS2⁃VASc评分㊁基线NIHSS评分以及NLR均为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见表2)㊂2.3 NLR㊁基线NIHSS评分㊁CHA2DS2⁃VASc评分及三项联合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分析表明,CHA2DS2⁃VASc评分㊁基线NIHSS评分㊁NLR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㊁0.885㊁0.726,而三项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变量,为0.932,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87.8%(P<0.01)(见表3)㊂联合预测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结果显示,值为6.281(P>0.05)㊂表1 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比较(x±s)分组n年龄/岁女体质量指数/(kg/m2)高血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吸烟饮酒合并肺部感染抗凝治疗基线NIHSS评分/分CHA2DS2⁃VASc评分/分预后良好组14870.59±10.814823.45±2.8190314725023110 6.53±3.80 3.03±1.59预后不良组 9073.84±8.585022.81±3.0965255342644 6915.49±7.17 5.12±1.68 t 2.4212.35* 1.65 3.21*1.45*0.59*2.68*0.62*30.77*0.17*10.959.64 P <0.05<0.01>0.05>0.05>0.05>0.05>0.05>0.05<0.01>0.05<0.01<0.01分组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型NLR尿酸/(μmol/L)总胆固醇/(mmol/L)三酰甘油/(mmol/L) 高密度脂蛋白/(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C反应蛋白/(mg/L)凝血酶原时间/s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g/L)预后良好组219334 3.33±2.37 315.20±104.81 4.11±3.60 1.54±1.390.94±0.262.18±0.69 12.67±27.61 12.32±2.951.09±0.253.44±1.23预后不良组155124 5.75±4.51 269.89±95.36 3.86±1.00 1.47±0.840.97±0.322.26±0.74 25.11±33.36 12.02±1.651.06±0.164.02±1.13 t0.89* 4.71 3.35 0.65 0.420.690.85 2.970.89 1.05 3.68 P0.64<0.01 <0.01 >0.05 >0.05>0.05>0.05<0.01>0.05>0.05<0.01 *示χ2值表2 短期预后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因素B SE Waldχ2P OR(95%CI)年龄-0.0060.0260.06>0.05 0.994(0.945~1.045) 女性-0.4070.4730.74>0.050.665(0.263~1.683)合并肺部感染0.1220.5110.06>0.051.130(0.415~3.074)NLR0.1540.077 3.99<0.051.166(1.003~1.357)尿酸0.0010.0020.04>0.051.000(0.996~1.005)C反应蛋白-0.0050.0090.36>0.050.995(0.978~1.012)纤维蛋白原0.0030.1920.00>0.051.003(0.689~1.461)基线NIHSS评分0.3380.06031.50<0.011.402(1.246~1.578)CHA2DS2⁃VASc评分0.7250.14823.85<0.012.065(1.544~2.763) 表3 各变量预测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ROC曲线分析因素最佳截断值敏感性/% 特异性/%P曲线下面积(95%CI) CHA2DS2⁃VASc评分 4.568.9081.80<0.01 0.816(0.758~0.874)基线NIHSS评分8.582.2074.30<0.010.885(0.844~0.925)NLR 3.41673.3070.30<0.010.726(0.658~0.794)联合预测 84.4087.80<0.010.932(0.899~0.964)3 讨论 我国45岁以上的成年人心房颤动患病率为1.8%,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7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患病率可达5.4%[2]㊂目前认为,心房颤动是急性心梗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和总死亡率增加相关[3],也会增加心力衰竭㊁慢性肾脏疾病和痴呆发生的风险㊂心房颤动伴发的急性脑梗死多数为心源性栓塞,发病急骤,栓子容易进入大脑中动脉等主干血管引起大面积脑梗死并常伴有出血转化,病情危重且预后不良㊂目前针对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预测研究较多,但多数为单一指标,其预测效能有限;联合多项指标进行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预测研究相对较少㊂郭宇闻等[4]发现NIHSS评分联合扩散张量成像联合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单一指标;靳佳敏等[5]研究发现静脉溶栓病人24h内NLR㊁PLR及联合诊断对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㊂本研究纳入了简单易行的CHA2DS2⁃VASc评分㊁NIHSS评分,以及客观的实验室指标NLR这3项指标,结果显示,3项指标联合预测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因素的曲线下面积,而敏感性和特异性也都高于单一指标㊂CHA2DS2⁃VASc评分系统早先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以及筛选出适宜抗凝治疗的病人㊂近年来,国内外有多项运用CHA2DS2⁃VASc评分对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短期转归预测价值的研究,这些研究均表明该评分系统对于预测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有一定价值,这可能是因为该评分系统涵盖了性别㊁年龄㊁高血压病㊁糖尿病㊁心衰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史㊁血管疾病史等因素,这些因素目前均已证实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㊂CHENG等[6]的研究表明, CHA2DS2⁃VASc评分是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有力预测因子;还有研究[7]显示无论是否合并心房颤动,CHA2DS2⁃VASc评分都可以作为缺血性中风病人预后分层的有效工具;MERLINO等[8]发现,CHA2DS2⁃VASc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病人短期和长期预后的良好预测指标㊂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间的CHA2DS2⁃VAS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是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㊂NIHSS评分是目前临床最常用㊁有效和敏感的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也是急性脑梗死病人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和取栓的重要依据,已广泛用于临床实践㊂聂慧等[9]的研究发现,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预后不良组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㊂研究[10]显示,基线NIHSS评分对于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病人转归有一定预测价值㊂本研究结果表明,基线NIHSS评分预测转归的截断值为8.5分,表明基线NIHSS值≥9分者的短期预后不良,这可能和分值较高者溶栓效果相对差㊁合并症和并发症较多有关㊂NIHSS评分对后循环梗死和小血管病的敏感性较差,因此有必要引入更多的指标进行联合预测㊂目前认为,炎性因素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㊂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㊁髓过氧化物酶等炎性介质,促进脂质的沉积㊁纤维帽变薄,加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并通过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导致血脑屏障被破坏和梗死后出血;而淋巴细胞则可被视作一种脑缺血的保护性因素,淋巴细胞能够促进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壁,对血管局部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减少血脑屏障损伤[11],此外,调节性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可通过调节神经炎症而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㊂KIM等[12]发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与脑缺血的预后不良之间存在关联㊂外周血NLR作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可综合反映两者的动态变化,较其他白细胞亚群和炎症指标更易获取,更稳定㊂本研究表明,NLR是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这也和ZOU等[13-16]的发现相符㊂综上所述,CHA2DS2⁃VASc评分㊁NIHSS评分和NLR这3个因素均为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且联合预测的结果优于单一因素㊂但本研究仍有一些不足,如因受到样本量限制,未对年龄进行分层研究;未引入影像学指标;未对溶栓及取栓的情况进行讨论等㊂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会扩大样本量,纳入更多因素进行统计验证㊂[参考文献][1] ENGELMANN MD,SVENDSEN JH.Inflammation in the genesisand perpetu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J].Eur Heart J,2005,26(20):2083.[2] DU X,GUO L,XIA S,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prevalence,awareness and management in a nationwide survey of adults inChina[J].Heart,2021,107(7):535.[3] MICHNIEWICZ E,MLODAWSKA E,LOPATOWSKA P,et al.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oubletrouble[J].Adv Med Sci,2018,63(1):30.[4] 郭宇闻,杨登法,杨铁军,等.扩散张量成像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10):1054. [5] 靳佳敏,马翠红,范昆鹏,等.血浆NLR㊁PLR及其联合指标对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临床荟萃,2020,35(3):228.[6] CHENG X,LIU L,LI L,et al.Significance of CHA2DS2⁃VASCon the severity and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induced acute ischemic stroke[J].Intern Emerg Med,2021,16(5):1155.[7] KUSZNIR VITTURI B,JOSÉGAGLIARDI e of CHADS2and CHA2DS2⁃VASc scores to predict prognosis after stroke[J].Rev Neurol(Paris),2020,176(1/2):85.[8] MERLINO G,RANA M,NALIATO S,et al.CHA2DS2⁃VAScscore predicts short⁃and long⁃term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J].JThromb Thrombolysis,2018,45(1):122.[9] 聂慧,禹玲.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NIHSS评分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5):955.[10] 韩楠楠,常明则,张格娟,等.侧支代偿联合NIHSS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26(1):60.[11] SALAS⁃PERDOMO A,MIRO⁃MUR F,URRA X,et al.T cellsprevent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ischemic stroke by P⁃selectin binding[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8,38(8):1761.[12] KIM J,SONG TJ,PARK JH,et al.Different prognostic value ofwhite blood cell subtyp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Atherosclerosis,2012,222(2):464.[13] ZOU F,WANG J,HAN B,et al.Early 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 is a prognostic marker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successful revascularization[J].World Neurosurg,2022,157:e401.[14] QUAN K,WANG A,ZHANG X,et al.Neutrophil to lymphocyteratio and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stroke[J].Ann Transl Med,2021,9(13):1047. [15] MAJID S,LODHI OUH,NIAZI AK,et efulness of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as a predictor of functional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 thrombolysistherapy[J].Proc(Bayl Univ Med Cent),2021,34(6):664.[16] YING Y,YU F,LUO Y,et al.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as apredictive biomarker for stroke severity and short⁃term prognosis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J].Front Neurol,2021,12:705949.(本文编辑 刘梦楠)。

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评介

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评介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科,北京100853电子信箱:lixy301@yahoo.com.cn 指南与共识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评介李小鹰文章编号:1005-2194(2012)04-0257-03中图分类号:R541.7+5文献标志码:A提要: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发表于2011年11月,是中国第一个针对老年心房颤动的专家建议,内容包括了老年AF的诊断与风险评估、心室率控制方法、快速性心房颤动的药物复律、非药物治疗的适应证、抗栓治疗及合并特殊疾病者的抗栓治疗等。

关键词:心房颤动;老年人The review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elderly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Chinese experts recommend(2011).LI Xiao-ying.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853,ChinaSummary:The recommendation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elderly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Chinese experts recommend (2011)was publicated in November2011,which is the first expert recommendation for elderly atrial fibrillation in our Chi-na.The recommendation included the diagnosis and risk assessment of elderly atrial fibrillation,control method of atrial rates,pharmacological cardioversion for rapid fibrillation,indications of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y,antithrombolic manage-ment and antithrombolic therapy in specific patients.Keywords:atrial fibrillation;elder李小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心房颤动的远程监测进展

心房颤动的远程监测进展

断, 心脏 远 程 监 测 的应 用 提 高 了 P AF 的 早 期 诊 断
率 。在 S c a l v i n i 等 的研 究 中 , 通 过 社 区 医生 和 心
实 时监 测 、 分析预警 、 记 录存 储 和 接 收 医 嘱 信 息 的
功能 。
脏远程 监 测结合 的方 法 , 对7 5 1 6例 患者 进 行 为期 9 个月 的调 查 , 共 发现 2 7 1例房 颤 新 患 者 , 使其 中 1 2 1 例得 到急 诊诊 治 , 1 1 3例更 早得 到药 物治疗 。
身 佩带 的具 有远 程 监测 功 能 的心 脏 远 程 监 护仪 , 将
监 测 数据 通 过 无 线 或 有 线 的方 式 自动 发 送 到 网 络
数 据 工作 站 , 医护 人 员 通 过 互 联 网 浏 览 这 些 数 据 。
本文 简单 介绍 4种 A F的远程 监测 及 临床应 用 。
【 关 键词 1 心房颤 动 ; 心 脏 远 程 监 测 ;植 入 性 心 脏 电 器械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6 5 8 3 . 2 0 1 3 . 0 6 . 成 为 : 可 随
无 线信 号把 监护 终 端 ( 如 国 内优加 利 公 司 的远 程 监
卒 中和 血栓 栓塞 是 AF严重且 常 见的并 发症 , AF人 群 的心 血管 病死 亡率 比正 常 人 群增 加 1倍 , 脑卒 中 发 生率 是 窦性心 律 的 4 ~ 7倍 ,AF还 可 以 导致 脑 、
护 系 统—— i Ho 1 t e r ) 与监 护中心进行有效连接 , 以 事 件触 发 、 患 者 触 发 和 医 生 干 预 等 方 式 实 时 发 送 和接 收 心 电 图 , 以便 对 急 性 或 恶 性 事 件 作 出快 速

8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体会

8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体会

8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体会
张海珍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03(012)006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及转复方法.结果: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快,QRS波群宽大畸形,多数导联有明确的δ波,R-R 间距绝对不等.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有明显的心电图特征,在治疗上禁用洋地黄和维拉帕米.
【总页数】2页(P437-438)
【作者】张海珍
【作者单位】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大同,037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
【相关文献】
1.胺碘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时rn心房颤动发作的预防作用[J], 马长生;杜昕;周玉杰;颜红兵;王勇;刘兴鹏;钟敬泉
2.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治进展 [J], 万艺;王群山
3.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秋杰
4.盐酸普罗帕酮联合盐酸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探究 [J], 李

5.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20例诊治体会 [J], 陈永彪;杨发;赵长明;郭志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23例临床心电图表现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23例临床心电图表现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23例临床心电图表现摘要:目的:总结临床上观察到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表现。

方法:选择医院诊治的23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组织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总结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表现,主要是平均心室率、f波、PR间期、QRS波群形态等方面。

结果: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时心电图特征主要表现为:较快速心室率,RR间期绝对不规则,可见delta 波,V1导联的长R间歇可见f 波,QRS波群形态多变等。

结论:临床上针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提供心电图检查,关注其心电图特征表现,可以帮助给出准确诊断,并有助于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电图表现1引言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疾病,其中预激综合征主要是房室附加径路增加,出现新的特点,容易引发心律失常,而心房颤动本身就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问题,两者合并出现的发病率较高,在所有预激综合征合并症中达到30%左右。

此合并症因为两类疾病的特殊性,主要是表现出特色的心电图变化,所以通过进行心电图检查,配合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帮助确诊。

本次就选择23例此合并症的情况,分析其临床心电图表现[1]。

2资料与方法2.1材料选择医院诊治的23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组织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2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4例,52-81岁,平均(62.35±5.67)岁。

都存在此合并症的发作病史,并且记录了患者的心电图表现。

2.2方法随访观察患者,总结患者的发作时和发作终止后的心电图特征表现,主要是平均心室率、f波、PR间期、QRS波群形态等方面。

设备选择ECG Explorer500C心电图机(北京世纪今科公司),检查方式为常规心电图,上传到电脑中进行统计分析。

2.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5.0分析数据,并分别使用%和x±s表示。

3结果患者的心室率范围在138-199次/min,平均(164.85±14.46) 次/min,f波都不明显,只会在心室率相对慢或RR间期明显不规则时V1导联观察到。

最新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的诊治(共32页ppt可编辑)

最新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的诊治(共32页ppt可编辑)
1.一般原则 2.控制节律 3.控制心室率 4.抗凝治疗
1.一般原则
寻找和祛除各种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重视病因治 疗,如治疗基本疾病、控制心衰、改善心功能。如 无禁忌症,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醛固酮 受体拮抗剂纠正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注意寻求和 纠正心衰的可能诱发因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钾)、心肌缺血、高血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等。合 理应用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心衰症状
2.控制节律
节律控制也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理论上讲,节律控制 优于室率控制。 虽然大多数研究显示节律控制在改善生存率方面并不优 于室率控制,但节律控制可恢复房室同步,提高心衰患者 射血分数、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并可能逆转房颤所致的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和改善心功能。小样本研究显示节律控 制可改善左室功能,并有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提示节律 控制潜在的可能获益。 如果患者症状明显,基础心脏病较轻,左房扩大不显著, 房颤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预计转律和窦律维持成功率较高, 应至少给予一次转律机会。 目前转律方法有以下三种:药物转律;电复律;导管消 融。慢性心衰多合并持续性房颤,转律后在一定时间口服 药物可提高窦律维持成功率。
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的诊治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编辑
(一)定义和分类 (二)流行病学 (三)发生机制 (四)临床症状和危害 (五)诊断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以心房活 动不协调,继而心房功能恶化、丧失为特点。心电图表现为正常P波 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不等的快速震荡波或颤动波。如果房 室传导正常,常出现不规则的快速心室反应,加重心衰。房颤可以单 独出现或与其他心律失常合并出现,如心房扑动。
(三)发生机制
临床观察发现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的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而且心脏射血分数 的高低影响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表明心脏存在机械-电反馈作用。慢性心 衰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心房内血流淤积,压力升高, 心房逐渐扩大,心房不应期缩短,传导减慢,增加触发活动。心房纤维化,心房 传导性和兴奋性不均一,增大除极和复极离散,容易产生折返。促使房颤发生和 维持。 心衰过程中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也在房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如肾素-血 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增加血管紧张素II,促进细胞外基质纤维化,导致缓 慢传导,心房复极不均一;动物实验显示心衰还可导致离子通道重构,其中最有 意义的是Na+-Ca2+交换增加,导致延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此外,L-Ca2+电流、 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Iks减少,都可引起心房传导速度和不 应期改变,从而诱发房颤发生。 房颤第一天就存在电重构情况,电重构使得房颤易于持续存在,并使房颤转复后 窦性心律较难维持,即房颤致房颤作用,这种加重的过程与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 变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