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1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1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1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

②CN=CM

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 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

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11.(2012?牡丹江)如图①,△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易证PE+PF=CH.证明过程如下:

如图①,连接AP.

∵PE⊥AB,PF⊥AC,CH⊥AB,

∴S△ABP=AB?PE,S△ACP=AC?PF,S△ABC=AB?CH.

又∵S△ABP+S△ACP=S△ABC,

∴AB?PE+AC?PF=AB?CH.

∵AB=AC,

∴PE+PF=CH.

(1)如图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PF、C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2)填空:若∠A=30°,△ABC的面积为49,点P在直线BC上,且P到直线AC的距离为PF,当PF=3时,则AB边上的高CH=_________.点P到AB边的距离PE=_________.

1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

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_________DB(填“>”,“<”或“=”).

(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

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_________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

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

13.已知:如图,AF平分∠BAC,BC⊥AF于点E,点D在AF上,ED=EA,点P在CF上,连接PB交AF于点M.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1)线段AD与BE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求∠BFD的度数.

15.如图,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 和CF,

求证:AE=CF.

16.已知:如图,在△OAB中,∠AOB=90°,OA=OB,在△EOF中,∠EOF=90°,OE=OF,连接AE、BF.问线段AE与BF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17.(2006?郴州)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

(1)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D在底边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18.如图甲所示,在△ABC中,AB=AC,在底边BC上有任意一点P,则P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PD+PE=CF,若P点在BC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想PD、PE和CF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由已知条件进行思考,结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D到AB的距离等于D到AC的距离即CD 的长,问题可解.

解答:解:∵∠C=90°,AD平分∠BAC交BC于D

∴D到AB的距离即为CD长CD=5﹣3=2故选C.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②CN=CM③MN∥A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由△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SAS易证得△ACE≌△DCB,即可得①正确;由△ACE≌△DCB,可得∠EAC=∠NDC,又由∠ACD=∠MCN=60°,利用ASA,可证得

△ACM≌△DCN,即可得②正确;又可证得△CMN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证得③正确.

解答:解:∵△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CD=∠BCE=60°,AC=DC,EC=BC,

∴∠ACD+∠DCE=∠DCE+∠ECB,即∠ACE=∠DCB,∴△ACE≌△DCB(SAS),

∴AE=BD,故①正确;

∴∠EAC=∠NDC,∵∠ACD=∠BCE=60°,∴∠DCE=60°,∴∠ACD=∠MCN=60°,

∵AC=DC,∴△ACM≌△DCN(ASA),∴CM=CN,故②正确;

又∠MCN=180°﹣∠MCA﹣∠NCB=180°﹣60°﹣60°=60°,

∴△CMN是等边三角形,∴∠NMC=∠ACD=60°,∴MN∥AB,故③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 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1:3.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求得:∠DFE=∠FED=∠EDF=60°,即可证得△DEF是正三角形,又由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到边的关系,即可求得DF:AB=1:,又由相似三角形的面

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结果.

解答:解:∵△ABC是正三角形,∴∠B=∠C=∠A=60°,

∵DE⊥AC,EF⊥AB,FD⊥BC,∴∠AFE=∠CED=∠BDF=90°,

∴∠BFD=∠CDE=∠AEF=30°,∴∠DFE=∠FED=∠EDF=60°,,

∴△DEF是正三角形,∴BD:DF=1:①,BD:AB=1:3②,△DEF∽△ABC,

①÷②,=,∴DF:AB=1:,∴△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1:3.

故答案为:1:3.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

DE=D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分析:过D作DM⊥AB,于M,DN⊥AC于N,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N=DM,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定义求出∠AED=∠CF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推出△EMD≌△FND即可.

解答:证明:过D作DM⊥AB,于M,DN⊥AC于N,

即∠EMD=∠FND=90°,

∵AD平分∠BAC,DM⊥AB,DN⊥AC,∴DM=DN(角平分线性质),∠DME=∠DNF=90°,

∵∠EAF+∠EDF=180°,∴∠MED+∠AFD=360°﹣180°=180°,

∵∠AFD+∠NFD=180°,∴∠MED=∠NFD,

在△EMD和△FND中

,∴△EMD≌△FND,∴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和DE∥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DB=DO,OE=EC.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

∴∠DBO=∠OBC,∠ECO=∠OCB,

∵DE∥BC,∴∠DOB=∠OBC=∠DBO,∠EOC=∠OCB=∠ECO,

∴DB=DO,OE=EC,∵DE=DO+OE,∴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用(HL)证明△EBD≌△FCD,从而得出∠EBD=∠FCD,即可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解答:△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连接AD,∵DE⊥AB,DF⊥AC,∴∠BED=∠CFD=90°,且DE=DF,

∵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BD=DC,

∴Rt△EBD≌Rt△FCD(HL),∴∠EBD=∠FCD,∴△ABC是等腰三角形.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1)由题意可推出∠ACB=60°,∠E=∠CDE,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ACB=∠E+∠CDE,即可推出∠E的度数;

(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不但为AC边上的高,也是∠ABC的角平分线,即得:

∠DBC=30°,然后再结合(1)中求得的结论,即可推出△DBE是等腰三角形.

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

∵CD=CE,∴∠E=∠CDE,∵∠ACB=∠E+∠CDE,∴,

(2)∵△ABC是等边三角形,BD⊥AC,∴∠ABC=60°,∴,

∵∠E=30°,∴∠DBC=∠E,∴△DBE是等腰三角形.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由△ABC中,∠ACB=90°,∠A=30°可以推出AB=2BC,同理可得BC=2BD,则结论即可证明.

解答:解:∵∠ACB=90°,∠A=30°,∴AB=2BC,∠B=60°.

又∵CD⊥AB,∴∠DCB=30°,∴BC=2BD.∴AB=2BC=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过D点作DG∥AE交BC于G点,由平行线的性质得∠1=∠2,∠4=∠3,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2,则∠B=∠1,于是有DB=D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易得△DFG≌△EFC,即可

得到结论.

解答:证明:过D点作DG∥AE交BC于G点,如图,

∴∠1=∠2,∠4=∠3,

∵AB=AC,∴∠B=∠2,∴∠B=∠1,∴DB=DG,而BD=CE,∴DG=CE,

在△DFG和△EFC中

,∴△DFG≌△EFC,∴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延长CE,BA交于一点F,由已知条件可证得△BFE全≌△BEC,所以FE=EC,即CF=2CE,再通过证明△ADB≌△FAC可得FC=BD,所以BD=2CE.

解答:证明:如图,分别延长CE,BA交于一点F.

∵BE⊥EC,∴∠FEB=∠CEB=90°,∵BE平分∠ABC,∴∠FBE=∠CBE,

又∵BE=BE,∴△BFE≌△BCE (ASA).∴FE=CE.∴CF=2CE.

∵AB=AC,∠BAC=90°,∠ABD+∠ADB=90°,∠ADB=∠EDC,∴∠ABD+∠EDC=90°.

又∵∠DEC=90°,∠EDC+∠ECD=90°,∴∠FCA=∠DBC=∠ABD.

∴△ADB≌△AFC.∴FC=DB,∴BD=2EC.

11.(2012?牡丹江)如图①,△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易证PE+PF=CH.证明过程如下:

如图①,连接AP.

∵PE⊥AB,PF⊥AC,CH⊥AB,∴S△ABP=AB?PE,S△ACP=AC?PF,S△ABC=AB?CH.

又∵S△ABP+S△ACP=S△ABC,∴AB?PE+AC?PF=AB?CH.

∵AB=AC,∴PE+PF=CH.

(1)如图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PF、C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2)填空:若∠A=30°,△ABC的面积为49,点P在直线BC上,且P到直线AC的距离为PF,当PF=3时,则AB边上的高CH=7.点P到AB边的距离PE=4或10.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1)连接AP.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表示出S△ABP,S△ACP,S△ABC,再由

S△ABP=S△ACP+S△ABC即可得出PE=PF+PH;

(2)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2CH,再由△ABC的面积为49,求出CH=7,由于CH>PF,

则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P为底边BC上一点,运用结论PE+PF=CH;②P为BC延长线上的

点时,运用结论PE=PF+CH.

解答:解:(1)如图②,PE=PF+CH.证明如下:

∵PE⊥AB,PF⊥AC,CH⊥AB,∴S△ABP=AB?PE,S△ACP=AC?PF,S△ABC=AB?CH,

∵S△ABP=S△ACP+S△ABC,∴AB?PE=AC?PF+AB?CH,又∵AB=AC,∴PE=PF+CH;

(2)∵在△ACH中,∠A=30°,∴AC=2CH.

∵S△ABC=AB?CH,AB=AC,∴×2CH?CH=49,∴CH=7.

分两种情况:

①P为底边BC上一点,如图①.

∵PE+PF=CH,∴PE=CH﹣PF=7﹣3=4;

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如图②.

∵PE=PF+CH,∴PE=3+7=10.故答案为7;4或10.

1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

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DB(填“>”,“<”或“=”).

(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

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

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CB=30°,求出∠DEB=30°,求出BD=BE 即可;

(2)过E作EF∥BC交AC于F,求出等边三角形AEF,证△DEB和△ECF全等,求出BD=EF即

可;

(3)当D在CB的延长线上,E在AB的延长线式时,由(2)求出CD=3,当E在BA的延长线上,

D在BC的延长线上时,求出CD=1.

解答:解:(1)故答案为:=.

(2)过E作EF∥BC交AC于F,

∵等边三角形ABC,∴∠ABC=∠ACB=∠A=60°,AB=AC=BC,

∴∠AEF=∠ABC=60°,∠AFE=∠ACB=60°,即∠AEF=∠AFE=∠A=60°,

∴△AEF是等边三角形,∴AE=EF=AF,

∵∠ABC=∠ACB=∠AFE=60°,∴∠DBE=∠EFC=120°,∠D+∠BED=∠FCE+∠ECD=60°,

∵DE=EC,∴∠D=∠ECD,∴∠BED=∠ECF,

在△DEB和△ECF中

,∴△DEB≌△ECF,∴BD=EF=AE,即AE=BD,故答案为:=.

(3)解:CD=1或3,

理由是:分为两种情况:①如图1

过A作AM⊥BC于M,过E作EN⊥BC于N,则AM∥EM,

∵△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1,

∵AM⊥BC,∴BM=CM=BC=,∵DE=CE,EN⊥BC,∴CD=2CN,

∵AM∥EN,∴△AMB∽△ENB,∴=,∴=,

∴BN=,∴CN=1+=,∴CD=2CN=3;

②如图2,作AM⊥BC于M,过E作EN⊥BC于N,

则AM∥EM,

∵△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1,

∵AM⊥BC,∴BM=CM=BC=,∵DE=CE,EN⊥BC,∴CD=2CN,

∵AM∥EN,∴=,∴=,∴MN=1,∴CN=1﹣=,∴CD=2CN=1

13.已知:如图,AF平分∠BAC,BC⊥AF于点E,点D在AF上,ED=EA,点P在CF上,连接PB交AF于点M.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求出AB=AC=CD,推出

∠CDA=∠CAD=∠CPM,求出∠MPF=∠CDM,∠PMF=∠BMA=∠CMD,在△DCM和△PMF中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

解答:解:∠F=∠MCD,

理由是:∵AF平分∠BAC,BC⊥AF,∴∠CAE=∠BAE,∠AEC=∠AEB=90°,

在△ACE和△ABE中

∵,∴△ACE≌△ABE(ASA)∴AB=AC,

∵∠CAE=∠CDE∴AM是BC的垂直平分线,∴CM=BM,CE=BE,∴∠CMA=∠BMA,

∵AE=ED,CE⊥AD,∴AC=CD,∴∠CAD=∠CDA,

∵∠BAC=2∠MPC,又∵∠BAC=2∠CAD,

∴∠MPC=∠CAD,∴∠MPC=∠CDA,∴∠MPF=∠CDM,

∴∠MPF=∠CDM(等角的补角相等),

∵∠DCM+∠CMD+∠CDM=180°,∠F+∠MPF+∠PMF=180°,

又∵∠PMF=∠BMA=∠CMD,∴∠MCD=∠F.

1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

(1)线段AD与BE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求∠BFD的度数.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AC=∠C=60°,AB=CA,结合AE=CD,可证明△ABE≌△CAD,从而证得结论;

(2)根据∠BFD=∠ABE+∠BAD,∠ABE=∠CAD,可知∠BFD=∠CAD+∠BAD=∠BAC=60°.

解答:(1)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C=60°,AB=CA.

在△ABE和△CAD中,

∴△ABE≌△CAD∴AD=BE.

(2)解:∵∠BFD=∠ABE+∠BAD,

又∵△ABE≌△CAD,∴∠ABE=∠CAD.∴∠BFD=∠CAD+∠BAD=∠BAC=60°.

15.如图,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

和CF,

求证:AE=C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已知利用SAS即可判定△ABE≌△C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AE=CF.

解答:证明:∵∠ABC=90°,∴∠ABE=∠CBF=90°,

又∵AB=BC,BE=BF,∴△ABE≌△CBF(SAS).∴AE=CF.

16.已知:如图,在△OAB中,∠AOB=90°,OA=OB,在△EOF中,∠EOF=90°,OE=OF,连接AE、BF.问线段AE与BF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可以把要证明相等的线段AE,CF放到△AEO,△BFO中考虑全等的条件,由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O=BO,OE=OF,再找夹角相等,这两个夹角都是直角减去∠BOE的结果,当然相等了,由此

可以证明△AEO≌△BFO;延长BF交AE于D,交OA于C,可证明∠BDA=∠AOB=90°,则AE⊥BF.解答:解:AE与BF相等且垂直,

理由:在△AEO与△BFO中,

∵Rt△OAB与Rt△OEF等腰直角三角形,∴AO=OB,OE=OF,∠AOE=90°﹣∠BOE=∠BOF,

∴△AEO≌△BFO,∴AE=BF.

延长BF交AE于D,交OA于C,则∠ACD=∠BCO,

由(1)知∠OAE=∠OBF,∴∠BDA=∠AOB=90°,∴AE⊥BF.

17.(2006?郴州)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

(1)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D在底边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1)连接AD,根据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进行分析证明;

(2)类似(1)的思路,仍然用计算面积的方法来确定线段之间的关系.即三角形ABC的面积=三

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

解答:解:(1)DE+DF=CG.

证明:连接AD,

则S△ABC=S△ABD+S△ACD,即AB?CG=AB?DE+AC?DF,∵AB=AC,∴CG=DE+DF.

(2)当点D在BC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不成立,但有DE﹣DF=CG.

理由:连接AD,则S△ABD=S△ABC+S△ACD,即AB?DE=AB?CG+AC?DF

∵AB=AC,∴DE=CG+DF,即DE﹣DF=CG.

同理当D点在CB的延长线上时,则有DE﹣DF=CG,说明方法同上.

18.如图甲所示,在△ABC中,AB=AC,在底边BC上有任意一点P,则P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PD+PE=CF,若P点在BC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想PD、PE和CF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

猜想:PD、PE、CF之间的关系为PD=PE+CF.根据∵S△PAB=AB?PD,S△PAC=AC?PE,

S△CAB=AB?CF,S△PAC=AC?PE,AB?PD=AB?CF+AC?PE,即可求证.

解答:解:我的猜想是:PD、PE、CF之间的关系为PD=PE+CF.理由如下:

连接AP,则S△PAC+S△CAB=S△PAB,

∵S△PAB=AB?PD,S△PAC=AC?PE,S△CAB=AB?CF,

又∵AB=AC,∴S△PAC=AB?PE,∴AB?PD=AB?CF+AB?PE,即AB(PE+CF)=AB?PD,∴PD=PE+CF.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BC=5cm ,BD=3cm , 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 ) 2.如图,已知C 是线段AB 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 、BC 为边并且在AB 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连接AE 交CD 于M ,连接BD 交CE 于N .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 ②CN=CM ③MN ∥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C ,AB 上的点,DE ⊥AC ,EF ⊥AB ,FD ⊥BC ,则△DEF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 ∠EDF+∠EAF=180°,求证DE=DF . 5.在△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DE ∥BC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请说明DE=BD+EC . 6.已知: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中点,DE ⊥AB ,DF ⊥ AC , 垂足分别为 E ,F ,且DE=DF .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AC 边上的高,延长BC 至E ,使CE=CD .连接DE . (1)∠E 等于多少度? (2)△DBE 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 中,∠ACB=90°,CD 是AB 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 9.如图,△ABC 中,AB=AC ,点D 、E 分别在AB 、AC 的延长线上,且BD=CE ,DE 与BC 相交于点F .求证:DF=EF . A . 5cm B . 3cm C . 2cm D . 不能确定 A . 0 B . 1 C . 2 D . 3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有难度)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一、计算题: 1.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 设∠ABD 为x,则∠A 为2x 由8x=180° 得∠A=2x=45°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由5x=180° 得∠A=36° 3.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70°, 求∠AFD 的度数 ∠AFD=160° 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A B C D F E F E A D B C X x x 2x 2x A B C D E x x 3x 2x 3x 2x 2x A x

设∠A 为x ∠A= 7 180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设∠ADE 为x ∠EDC=∠AED -∠C=15°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2 1,DE+BC=1, A B C D E x x 180°-2x 30° x -15° x -15° A

求∠ABC 的度数 延长DE 到点F,使EF=BC 可证得:△ABC ≌△BFE 所以∠1=∠F 由∠2+∠F=90°, 得∠1+∠F=90° 在Rt △DBF 中, BD=21,DF=1 所以∠F =∠1=30° 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 在AC 上取一点E,使AE=AB 可证△ABD ≌△ADE 所以∠B=∠AED 由AC=AB+BD,得DE=EC, 所以∠AED=2∠C 故∠B :∠C=2:1 二、证明题: 8. 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 点D 、E 求证:DE=BD+AE 证明△PBD 和△PEA C B A D E P A B C D E

(完整)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G F E D C A 第2章 三角形期中复习 【课前复习】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 ,另一边长为6cm ,则它的周长为 。 2、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 3、在等腰三角形中,设底角为0x ,顶角为0y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y= ;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 4、如图,∠A=15°,AB=BC=CD=DE=EF ,则∠GEF= 5、有一个内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为 .若一个角为140°呢,则另外两个角是 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均为整数且它的周长为10cm ,那么它的 三边长为 7、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在点A 处,点D 落在 点G 处,若∠CFE=60o ,且DE=1,则边BC 的长为 . 8、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是( )。 A 、有一腰和一角对应相等 B 、有两边对应相等 C 、有顶角和一个底角对应相等 D 、有两角对应相等 9、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 A 、顶角 B 、底角 C 、顶角的一半 D 、底角的一半 10、在△ABC 中,AB=AC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AD 是中线,那么AD ⊥BC ,∠BAD=∠DAC B 、如果BD 是高,那么BD 是角平分线 C 、如果AD 是高,那么∠BAD=∠DAC 、BD=DC D 、如果AD 是角平分线,那么AD 也是BC 边的垂直平分线 11如图,△ABC 中,AB =AC ,BD 、CE 为中线,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个 A 、4个 B 、6个 C 、3个 D 、5 12、如图,AB =AC ,AE =EC ,∠ACE =280 ,则∠B 的度数是( ) A 、600 B 、700 C 、760 D 、450 13、三角形的三边长c b a ,,满足式子0)()(22=-+-+-a c c b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14、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有一点P ,使得△PAB 、△PBC 、△PCA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 的P 点有( ) A 1个 B 4个 C 7个 D 10个 E C A E D A Q A 15题图 16题图 17题图

军事理论考试习题与答案(六)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得分() 1、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指出“不知彼而知己,_______________”。 2、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______________起巨大推动作用,以________为核心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3、战略环境是指国家(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______________和军事斗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4、毛泽东指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_______________,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5、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目的是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_______。 6、信息化战争首选的打击目标是_______、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 7、我国睦邻友好合作方针是______、______。 8、寻的制导是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体制,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外成像制导、电视制导等四种制导方式。 9、人民战争的基本属性包括正义性和_______________。 10、我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______、平等、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括弧里填写适当的字母,每题1分,共10分)得分() 1、()是目前军事上最重要的探测设备。 A、望远镜 B、夜视仪 C、雷达 D、热像仪 2、与“以镒称铢”相匹配的军事含义是()。 A、以寡击众 B、以少胜多 C、以弱胜强 D、以众击寡 3、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 A、军事理论创新 B、信息技术 C、高科技知识 D、战争实践 4、()是攻击者在远程网络交换机或主机中有意插入的一种软件程序。它侵入敌方计算机系统后,可监视信息分组包,并将其复制后返回攻击者,攻击者通过检测可以获悉敌方计算机系统的口令和用户名而闯入系统。 A、“蠕虫”程序 B、“特洛伊木马”程序 C、截取程序 D、逻辑炸弹 5、信息化战争在战争指导上追求()。 A、歼灭敌人 B、速决取胜 C、打击要害 D、精确战 6、信息化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 A、暴力性增强 B、无暴力性 C、暴力性减弱 D、不确定 7、“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体现了孙武的()思想。 A、备战 B、重战 C、慎战 D、计战 8、美英联军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信息化的精确弹药所占比例是()%。 A、50 B、60 C、70 D、80 9、弹道导弹是根据射程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以及洲际导弹,远程导弹的射程()。 A、小于1000千米 B、介于1000-3000千米 C、介于3000-8000千米 D、大于8000千米 10、机械化战争能量释放的主要形式是()。 A、热能 B、机械能 C、体能 D、信息能三、多项选择题(在括弧里填写适当的字母,每题2分,共30分)得分() 1、人工遮障伪装按外形可分为()。 A、水平遮障 B、垂直遮障 C、掩盖遮障 D、变形遮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将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概括为()。 A、立法权 B、任免权 C、决定权 D、监督权 E、行政权 3、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 A、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 B、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 C、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体制和编制 D、会同国务院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 4、地地战略导弹()。 A、主要打击陆地战略目标 B、射程在1000千米以上 C、是我国核力量的主体 D、肩负着威慑和实战双重使命 5、军用卫星按用途可分为()。 A、侦察卫星 B、通信卫星 C、导航卫星 D、攻击卫星 6、以下属于功能假目标的有()。 A、角反射器 B、同比例的坦克模型 C、红外诱饵 D、箔条 7、信息化战争交战双方可能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 B、社会团体与社会团体之间 C、社会团体与国家之间 D、少数个人与社会团体之间 8、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既是(),是兼后备力量建设与动员工作于一体的机构。 A、同级党委的军事部门 B、政府的兵役机关 C、地方公务员 D、非现役文职军人 9、美国对伊开战理由是()。 A、萨达姆实行独裁专制 B、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 C、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D、伊违反联合国1441号决议 10、国防是为维护国家利益服务的,国防建设受()制约。 A、国家性质 B、国家制度 C、国家政策 D、国家利益目标 11、目前,一般将国际格局分为()。 A、单极格局 B、多极格局 C、两极格局 D、突变格局 12、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军事理论创新思维方式体现了()。 A、求新 B、求异 C、求发展 D、超越自我 13、电子隐身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A、减少无线电设备 B、减小电缆的电磁辐射 C、避免电子设备天线的被动反射 D、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 14、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包括()。 A、电磁空间 B、网络空间 C、心理空间 D、外层空间 15、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A、战争、军队、国防 B、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C、战争指导、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D、军事建设和国防建设 四、判断题(在试题右边的括弧里打上√或╳,每题1分,共10分)得分() 1、近期几场高技术战争表明,信息已经成为武器装备效能发挥的主导因素。() 2、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信息是根本。()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

等腰三角形 1.如图,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和都是等边三角形,AN、BM相交于点O,AN、CM交于点P,BM、CN交于点Q. (1)求证:. (2)求的度数. (3)求证:. 【分析】(1)欲证,只需证明它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的度数可用的外角来求,但要注意全等所得到这一条件的使用.(3)要,则,应该为一个等边三角形,可证明≌,从而得到. (1)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和中, ≌, .

(2)由(1)知,≌,. , 即 .(3)在和中, ≌, , . 又, , 即, . 【点拨】 (1)要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找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2)本题的图形规律:共一个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构成的图形中,存在一对或多对绕公共点旋转变换的三角形全等. 2.如图,在中,,,的平分线AM的长15,求BC的长. 【分析】由AM平分,,可得,,

则,所以.在中,,可得,由,可求出BC的长. 解:在中,,, . AM平分, , , . 在中,, . 【点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常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一起运用,此性质是求线段长度和证明线段倍分问题的重要方法. 3.如图,,,,.求证:.【分析】根据已知“,”联想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通过辅助线将证明转化为证明. 证明:延长CE、BA交于点F. , . 在和中, ≌,

,即. , . 在和中, ≌, , . 【点拨】 (1)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不仅能得到线段相等、角相等,而且能得到线段的倍半关系. (2)联系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作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或底边的高线是常用的辅助线. 4.如图,△ABC中,AB=AC,在AB边上取点D,在AC延长线上取点E,使BD=CE,连结DE交BC于G. 求证:DG=GE. 【分析】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D为AB上一点,E为AC延长线上一点,故可考虑过D或E作腰AC或AB的平行线,通过构造等腰三角形,可获得结论. 证法1:过D作DF∥AC,交BC于F(如图). ∴∠DFB=∠ACB. 又∵AB=AC, ∴∠B=∠ACB. ∴∠B=∠DFB. ∴DB=DF.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1]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训练 姓名 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求证:BC=AB+DC。 变1:如图,AB∥CD,∠A=90°,AB=2,BC=3,CD=1,E 是AD边中点。求证:CE⊥BE。 变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E是CD上一点,且AE、BE分别平分∠BAD、∠ABC. (1)求证:AE⊥BE;(2)求证:E是CD的中点;(3)求证:AD+BC=AB. 变3:△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⑴若D为BC的中点,过D作DM⊥DN分别交AB、AC于M、N,求证:(1)DM=DN。 ⑵若DM⊥DN分别和BA、AC延长线交于M、N。问DM和DN有何数量关系。 (1)已知:如图,AB=AC,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EF交BC于点D. 求证:DE=DF. D C A E (2)已知:如图,AB=AC,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EF交BC于点D,且D为EF B C E A D M N D C B A M N D C B A

的中点.求证:BE=CF. D B C F A E 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 1、如图,在△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的一点,PD⊥AB于D,PE⊥AC于E,?CF⊥AB于F,那么PD+PE与CF相等吗? 变1:若P点在直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则PD 、PE与CF的关系又怎样,请你作图,证明。 F

F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则它的周长为() A 17 B 22 C 17或22 D 13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求规律 例1.在△ABC 中,AB=AC ,∠1= 12∠ABC ,∠2=12∠ACB ,BD 与CE 相交于点O ,如图,∠BOC 的大小与∠A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若∠1=13∠ABC ,∠2=13 ∠ACB ,则∠BOC 与∠A 大小关系如何? 若∠1=1n ∠ABC ,∠2=1n ∠ACB ,则∠BOC 与∠A 大小关系如何? 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计算与证明 例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 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 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线段相等 例3.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 点,连结PA 、PB 、PC ,?以BP 为边作∠PBQ=60°,且BQ=BP ,连结CQ . (1)观察并猜想AP 与CQ 之间的 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 :PB :PC=3:4:5,连结PQ ,试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例1、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周长分为差是3cm 的两部分,则腰长为( ) A 、2cm B 、8cm C 、2cm 或8cm D 、不能确定 例2、已知AD 为△ABC 的高,AB=AC ,△ABC 周长为20cm ,△ADC 的周长为14cm ,求AD 的长。 例3、如图,已知BC=3, ∠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OE ∥AB ,OF ∥AC ,求△OEF 的周长。 例4、如图,已知等边 △ABC 中,D 为AC 上中点,延长BC 到E ,使CE=CD ,连接DE ,试说明 DB=DE 。 A C A D A B F C O E

等腰三角形及三线合一经典试题难题

等腰三角形及三线合一经典试题 难题 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 2.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C .40°D .80° 4.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 A .80° B .90° C .100° D .108° 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80 ,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为 6.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则腰长的取值范围为 7.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4倍,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 8.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 ∠EDF=70°,求∠AFD 的度数 9.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求证:DE=BD+AE 10. 已知如图: △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BAC =∠DAE, 则BD =CE ( ) 11. 已知:如图:CA=CB, DA=DB 求证:(1)∠1=∠2.(2)CD ⊥AB . A B C D F E C B A D E P E C A H F G

E D C A B H F 12.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 , ①求证:△BCE ≌△ACD ; ②求证:CF=CH ; ③判断△CF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3.如图, 中, ,试说明: . 14.如图3,在?ABC 中,∠=A 90ο ,AB AC =,D 是BC 的中点,P 为BC 上任一点,作PE AB ⊥,PF AC ⊥,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1)DE =DF ;(2)DE DF ⊥ A E F B D P C 图3 15.已知,如图1,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DF 分别是?ABD 和?ACD 的高。 求证:AD 垂直平分EF A 1 2 E F B D C 图1

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题练习及答案

三角形证明题练习 1.如图,在△ABC 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与D ,交BC 于E ,连接AE ,若CE=5,AC=12,则BE 的长是( ) 2.如图,在△ABC 中,AB=AC ,∠A=36°,BD 、CE 分别是∠ABC 、∠BCD 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3.如图,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 ,AC=6cm ,则 S △ABD :S △ACD =( ) 4.如图,在△ABC 中,AB=AC ,∠A=4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连接BE ,则∠CBE 的度数 为( ) 5.如图,在△ABC 中,AB=AC ,且D 为BC 上一点,CD=AD ,AB=BD ,则∠B 的度数为( ) 6.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射线OC 平分∠AOD ,若∠AOC=35°,则∠BOD 等于( ) 7.如图,在△ABC 中,∠ACB=90°,BA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D ,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是( ) 8.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AB=5,BC=3,△ABD 和△BCD 的周长的差是( ) 9.在Rt △ABC 中,如图所示,∠C=90°,∠CAB=60°,AD 平分∠CAB ,点D 到AB 的距离DE=3.8cm ,则BC 等于( ) A . 13 B . 10 C . 12 D . 5 A . 5个 B . 4个 C . 3个 D . 2个 A . 4:3 B . 3:4 C . 16:9 D . 9:16 A . 70° B . 80° C . 40° D . 30° A . 30° B . 36° C . 40° D . 45° A . 145° B . 110° C . 70° D . 35° A . 2 B . 3 C . 4 D . 5 A . 2 B . 3 C . 6 D . 不能确定

等腰三角形经典试题(有难度)

等腰三角形经典试题(有难度)

————————————————————————————————作者:————————————————————————————————日期: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一、计算题: 1. 如 图 , △ ABC 中 , 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 设∠ABD 为x,则∠A 为2x 由8x=180° 得∠A=2x=45°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由5x=180° 得∠A=36° 3.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F E A D B C X x x 2x 2x A B C D E x x 3x 2x 3x 2x 2x

EDF=70°, 求∠AFD 的度数 ∠AFD=160° 4. 如图,△ABC 中, 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A=7180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设∠ADE 为x ∠EDC=∠AED -∠C=15° A B C D E x x 2x 2x 3x 3x x A 180°-2x 30°

6. 如图,△ABC中,∠C=90°,D为AB上一点,作DE⊥BC于E,若BE=AC,BD= 2 1,DE+BC=1, 求∠ABC的度数 延长DE到点F,使EF=BC 可证得:△ABC≌△BFE 所以∠1=∠F 由∠2+∠F=90°, 得∠1+∠F=90° 在Rt△DBF中, BD= 2 1,DF=1 所以∠F =∠1=30°E A C B D F 1 2

人武部训练题库含答案

人武部训练题库含答案 专武干部基础理论复习题(外网) 第一部分:征兵工作(190题) ◆男兵征集(85题) 一、单项选择题(40题) 1、应征公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单位应当将批准入伍的公民姓名(d)。 a:登记造册 b:网上备案 c:报上级备案 d:张榜公布 2、预定征集的应征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县、市(b)以上的,应当向所在基层人民武装部报告去向和联系办法。 a、15天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3、县级人民政府依照兵役法和有关法规实施的处罚,由(c)具体办理。 a、县级公安机关 b、县级人民法院 c、县级人民政府兵役机关 d、县级人民检察院 4、退兵的期限,自新兵到部队之日起至部队批准之日止,属于政治条件不合格的,不超过( d )天。 a、45 b、60 c、80 d、90 5、退兵的期限,自新兵到达部队之日起至部队批准之日止,属于身体条件不合格的不超过(d)。 a、60天 b、90天 c、70天 d、45天 6、男性应征青年身高应为(c)cm以上。 a:160 b:161 c:162 d:163 7、(a)文化程度人员右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9,左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8;高中文化程度人员右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7,左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5。 a:初中 b:高中 c:大专 d:本科 8、走访调查由县级(d)统一组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承办,基层专武干部、派出所民警、卫生院医生、民兵营连长、接兵部队人员等组成调查组具体实施。 a:政府b:人武部c:国 。 部门 b:人武部 c:征兵办公室 d:公安机关 24、( a )的主要内容是:调查应征公民病史情况,了解掌握应征公民的政治思想、家庭背景、文化程度、个人经历、现实表现和入伍态度等情况。 a、走访调查 b、政治审查 c、调查询问 25、走访调查责任人组织填写(c),同行的调查人共同签字,调查表作为审批定兵的依据之一,留存县级征兵办公室备查,5年内不得销毁。 a、《应征公民政治审查表》 b、《入伍通知书》 c、《应征公民走访调查表》 26、(c)通常于新兵起运前1日组织新兵集中,按照新兵去向、人数进行编组,核对档案,发放被装物资,明确有关注意事项。 a、县人武部 b、军分区 c、县级征兵办公室 d、市级征兵办公室 27、对(d)不安心部队服役的,一般不宜做退兵处理,部队应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必要时可通过征集部门和新兵家长配合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a、政治原因 b、政治问题 c、思想问题 d、思想原因 28、(b)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前往兵役登记站登记或者履行复核手续的,可以书面委托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代为登记或者履行复核手续。 a、适龄青年 b、适龄男性公民 c、适龄女性公民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

第一讲等腰三角形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1.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 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 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 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 作法:1.作线段BC=a; 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 相交于点A; 3.连接AB,AC. △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4.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 =180°-2∠B,∠B=∠C=180 2A ?-∠. (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上的高、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一下结论: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精选有难度证明题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一、计算题 1、如图, ABC 中,AB=AC ,BC=BD ,AD=DE=EB ,求∠A 的度数。 2、如图,CA=CB ,DF=DB ,AE=AD ,求∠A 的度数。 3、如图, ABC 中,AB=AC ,D 在BC 上,D 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070,求∠AFD 的度数。 4、如图, ABC 中,AB=AC ,BC=BD=DE=EA ,求∠A 的度数。 5、如图, ABC 中,AB=AC ,D 在BC 上,∠BAD=0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6、如图, ABC 中,∠C=0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 ,BD=1 2 ,DE+BC=1,求∠ABC 的度数。 7、如图, 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 二、证明题

8、如图, ABC中,∠ABC、∠CAB的平分线交于点P,过点P作D E∥AB,分别交BC、AC于点D、E。求证:DE=BD+AE。 9、如图, DEF中,∠EDF=2∠E,FA⊥DE于点A,问:DF、AD、AE之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60,角平分线AD、CE交于点O。求证:AE+CD=AC 10、如图, ABC中,∠B=0 100,BD平分∠ABC,求证:BC=BD+AD。 11、如图, ABC中,AB=AC,∠A=0 13、如图, ABC中,∠1=∠2,∠EDF=∠BAC,求证:BD=ED。 15、如图, ABC中,AB=AC,BE=CF,EF交BC于点G。求证:EG=FG。 16、如图, ABC中,∠ABC=2∠C,AD是BC边上的高,B到点E,使BE=BD,求证:AF=FC。 17、如图, ABC中,AB=AC,AD和BE两条高,交于点H,且AE=BE,求证:AH=2BD。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 ②CN=CM 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 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 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有难度)整理版

1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一、计算题: 1.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 设∠ABD 为x,则∠A 为2x 由8x=180° 得∠A=2x=45°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由5x=180° 得∠A=36° 3.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70°, 求∠AFD 的度数 ∠AFD=160° A B C D F E F E A D B C X x x 2x 2x A B C D E x x 3x 2x 3x 2x 2x

2 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A=7180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设∠ADE 为x ∠EDC=∠AED -∠C=15° A B C D E x x 2x 2x 3x 3x x A B C D E x x 180°-2x 30° x -15° x -15°

3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21,DE+BC=1, 求∠ABC 的度数 延长DE 到点F,使EF=BC 可证得:△ABC ≌△BFE 所以∠1=∠F 由∠2+∠F=90°, 得∠1+∠F=90° 在Rt △DBF 中, BD=21,DF=1 所以∠F =∠1=30° 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 在AC 上取一点E,使AE=AB 可证△ABD ≌△ADE 所以∠B=∠AED 由AC=AB+BD,得DE=EC, 所以∠AED=2∠C 故∠B :∠C=2:1 二、证明题: 8. 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 C D E P E A C B D F 1 2 A B C D E

2016年最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新知: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5.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6.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7.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 2.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8.等边三角形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9.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⑴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 ⑵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⑸等边三角形重心、内心、外心、垂心重合于一点,称为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四心合一) ⑹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等于其高) 10.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为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两个内角为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5)说明:可首先考虑判断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6)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理解: 11、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及判定 例1如图,△ABC中,D、E分别是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训练 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中, 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求证:BC=AB+DC。 变1:如图,AB∥CD,∠A=90°,AB=2,BC=3,CD=1,E是AD边中点。求证:CE⊥BE。 变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E是CD上一点,且AE、BE分别平分∠BAD、∠ABC. (1)求证:AE⊥BE;(2)求证:E是CD的中点;(3)求证:AD+BC=AB. C E A D

变3:△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 ,AB=AC.⑴若D 为BC 的中点,过D 作DM ⊥DN 分别交AB 、AC 于M 、N ,求证:(1)DM =DN 。 ⑵若DM ⊥DN 分别和BA 、AC 延长线交于M 、N 。问DM 和DN 有何数量关系。 (1) 已知:如图,AB=AC ,E 为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 ,EF 交BC 于点D . 求证:DE=DF . D B C F A E M N D C B A M N D C B A

(2)已知:如图,AB=AC ,E 为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EF 交BC 于点D ,且D 为EF 的中点. 求证:BE=CF . D B C F A E 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 1、如图,在△ABC 中,AB=AC ,P 为底边BC 上的一点,PD ⊥AB 于D ,PE ⊥AC 于E ,?CF ⊥AB 于F ,那么PD+PE 与CF 相等吗?

变1:若P点在直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则PD 、PE与CF的关系又怎样,请你作图,证明。 F F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4、9,则它的周长为() A 17 B 22 C 17或22 D 13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求规律 例1.在△ABC中,AB=AC,∠1=1 2 ∠ABC,∠2= 1 2 ∠ACB,BD与CE相交于点O,如图,∠BOC的大小 与∠A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若∠1=1 3 ∠ABC,∠2= 1 3 ∠ACB,则∠BOC与∠A大小关系如何? 若∠1=1 n ∠ABC,∠2= 1 n ∠ACB,则∠BOC与∠A大小关系如何?

等腰三角形专项训练(经典习题)[1]

等腰三角形专项训练 一、选择与填空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25°B.40°C.25°或40°D.不确定.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0,则顶角的度数为() 0 B.12000或15000或1200 3、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5,一边长为11,那么腰长为( ) A.11 B.7 C.14 D.7或11 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 ) A.105°B.120°C.135°D.150° 5、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 ①如果等腰三角形内一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那么过这点与顶点的直线必垂直于底边; ②如果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向两个方向延长相等的线段, 那么延长线段的两个端点与顶点距离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④等腰三角形高上一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 个个个个 6、下列图形中一定有4条对称轴的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7、下列图形:①两个点;②线段;③角;④长方形;⑤两条相交直线;⑥三角形, 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个个个 8、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 条条条条或3条 9、若点P为⊿ABC内部一点,且PA=PB=PC,则点P是⊿ABC的() (A)三边中线的交点(B)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10若△ABC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都有可能 11、等腰△ABC中,AB=AC=10,∠A=30°,则腰AB上的高等于___________. 12、在△ABC中,AB=AC,AD⊥BC于D,由以上两个条件可得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结论即可)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若按边(角)是否相等分类,两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它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边三角形的各边相等,各角都为60°.解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全等三角形依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更多的是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这些性质为角度的计算、线段相等的证明、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因此,重视全等三角形的运用,又不囿于全等三角形,善于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例题求解 【例1】如图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根.(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通过角度的计算,确定添加钢管数的最大值. 注角是几何中最活跃的元素,与角相关的知识异常丰富,在三角形中,角又有独特的等量关系,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内外角关系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利用这些定理可以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 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随之增加,因此,在使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时,需要综合与选择. 【例2】如图,若AB=AC,BG=BH,AK=KG,则∠BAC的度数为( ) A.30° D.32° C 36° D.40°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BAC的代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BAC的方程. 【例3】如图,在△ABC中,已知∠A=90°,AB=AC,D为AC上一点,AE⊥BD于E,延长AE交BC于F,问:当点D满足什么条件时,∠ADB=∠CDF,请说明理由. (安徽省竞赛题改编题) 思路点拨本例是探索条件的问题,可先假定结论成立,逐步逆推过去,找到相应的条件,若∠ADB=∠CDF,这一结论如何用?因∠ADB与∠CDF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故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而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是等腰三角形中一条常用辅助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