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课件 第三章 推进装置的工况配合特性
轮机概论第三篇船舶推进装置

回转,船舶不设舵。
(★★★1-主机2-联轴器3-离合器4-万向轴5-滑动轴承6-弹性联轴节7-滚动轴承8-上水平轴9-上部螺旋锥齿轮10-涡轮蜗杆装置11-齿式联轴器12-垂直轴13-螺旋桨14-下部螺旋锥齿轮15-下水平轴16-旋转套筒17-支架优点:(1)省舵、尾轴管,船尾形状简单,阻力小;(2)操纵性能好,可原地回转;(4)主机不用换向,寿命延长;(3)与中高速机连用,且不设单独的减速装置;轮机概论第三章船舶推进装置Introduction to Marine Engineering[ 8]吊舱式电力推进器(Pod)推进装置部分组成方案1-连接法兰;2-轴干;3-甩油环;4-轴颈5-推力环系轴向定位。
1-推力环;2、5-调节圈;3、4-推力块;6、7-压板第三章船舶推进装置Introduction to Marine Engineering四、尾轴及尾轴管装置(Propeller shaft, stern tube)润滑方式:润滑油润滑、海水润滑Propeller shaft assembly2、结构θ(1) 螺距和螺距角轮机概论Introduction to Marine Engineering第三章(2)螺旋桨进程比(★★★)进程hp :螺旋桨转一周,轴向实际前进距离。
因水被推动后移,hp<H 。
滑失h:螺距与进程的差值。
h滑失比S:滑失h与螺距H的比值。
S=(H-h螺旋浆特性曲线阻力增加,进程hp 减小,J减少,K1、K2、C1、C2、C增加,特性曲线变陡,反之变平坦。
变矩浆的螺距角越大,即螺距H越大(进程hp 越小),特性曲线越陡。
螺旋浆的无因次特性Introduction to Marine Engineering第三章船舶推进装置4、影响螺旋桨特性的因素H/D对螺旋桨功率特性的影响z 航行工况螺旋桨的无因次特性螺旋桨特性曲线结论:船舶阻力增加,航行工况变化时,则进程hp 和进程比J 减小,K 1、K 2及C 1、C 2、C 增加,螺旋桨特性曲线变陡。
船舶动力装置

第一章 绪论一、 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及组成船舶动力装置是保证船舶正常航行、作业、停泊及船上人员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机械设备的综合体。
船舶动力装置的任务是产生各种能量,并实现能量的转化和分配,以利于船舶正常航行和作业。
有船舶“心脏”之称。
船舶动力装置也称“轮机”,主要由推进装置、辅助装置、船舶管路系统、船舶甲板机械、机舱的机械设备遥控及自动化组成。
1. 推进装置推进装置是指发出一定功率、经传动设备和轴系带动螺旋桨,推动船舶并保证一定航速前进的一整套设备。
包括:1) 主机:指推动船舶航行的动力机。
2) 传动设备:包括离合器、减速齿轮箱、联轴器、电力推进专用设备。
3) 船舶轴系:包括传动轴、轴承、密封件。
4) 推进器:能量转化设备。
2. 辅助装置辅助装置:除供给推进船舶的能量之外,用以产生船舶上需要的其他各种能量的设备。
包括:1) 船舶电站:作用---供给辅助机械及全船所需要的电能。
组成---发电机组、配电板、其他电气设备。
发电机组主要由柴油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组、轴带发电机组、余热发电机组。
2) 辅助锅炉装置:作用---民用船舶用它产生低压蒸汽,以满足加热、取暖及其他生活需要。
组成---辅助锅炉及为其服务的燃油、给水、鼓风、送气设备及管路、阀件等。
3) 船舶管路系统:作用---用来连接各种机械设备,并传递有关工质。
组成---动力管路、船舶系统。
4) 船舶甲板机械:作用---保证船舶航向、停泊及装卸货物所需要的机械设备。
组成---锚泊机械设备(锚机,绞盘)、操舵机械设备(舵机及操纵机械、执行机构)、起重机械设备(起货机,吊艇机及吊杆)。
5) 机舱的机械设备遥控及自动化:组成---对主、辅机和有关机械设备等的远距离控制、调节、检测和报警系统。
二、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及特点类型:柴油机动力装置、汽轮机动力装置、燃气轮机动力装置、联合动力装置、核动力装置三、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特性指标动力装置的基本特性指标是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性能指标。
船舶动力装置

◎
12.5系统的功能试验
•
◎
12.6DGS8800e数字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调整
•
◎
12.7SSU8810主机安全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调整
•
◎
13现场总线型主机遥控系统(以AC C20型遥控系统为例)
5
0
0
13.1AC C20主机遥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及其网络结构
•
13.2分布式处理单元(DPU)的种类及其功能
.
.
.
3. 2.3拉缸的应急处理
.
.
.
3. 2.4敲缸的原因及处理
.
.
.
3. 2.5扫气箱着火的原因及处理
.
3. 2.6曲轴箱爆炸的原因及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
.
3. 2.7烟囱冒火原因及处理
.
.
.
3. 2.8紧急刹车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
.
.
4轮机技术的应用
8
9
3
4.1主机PMI测试系统的应用及管理
.
.
4.2带LCD执行器的气缸注油系统、气缸油电子喷射系统的管理
◎
◎
◎
8.1.2船舶发电机的外部短路、过载、欠压和逆功率保护参数的 调整
•
•
◎
8.1.3电网绝缘监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参数的调整
•
•
◎
8.1.4船舶岸电接用的操作注意事项
•
•
◎
8.2船舶自动化电站
8. 2.1船舶自动化电站的基本功能
◎
◎
8. 2.2船舶发电机的自动起动与停机
8. 2.2.1备用机组的自动起动
9. 2.3电力推进系统的变频装置
《船舶动力装置》课件

PART 06
船舶动力装置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燃料电池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船舶动力 装置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可有效降低碳排放。
电力推进系统
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推进方式,电力推进系统具有更高的能效和灵活 性,未来可能成为大型船舶的首选动力形式。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
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船舶 动力装置的智能监控、预测性维护和优化管理。
汽轮机
利用蒸汽做功,驱动船舶前进。
蒸汽发生器
将反应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水,产生蒸汽。
循环泵
将冷却剂循环流动,将热量从反应堆带出。
核动力装置的运行与维护
启动与停机
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启动和停机,确保安全运行。
维护与检修
定期对核动力装置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辐射防护
采取措施降低辐射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确保安全运行。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船舶动力装置》 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 船舶柴油机 • 船舶燃气轮机 • 船舶蒸汽轮机 • 船舶核动力装置 • 船舶动力装置的未来发展
PART 01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船舶动力装置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船舶动力装置是指为船舶提供推 进动力和辅助动力的所有设备、 设施和系统的总称。
船舶动力装置的市场趋势
市场竞争格局
01
全球船舶动力装置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市场份额主要由几
家大型企业占据。
技术创新驱动
02
船舶动力装置的技术创新是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拥有先进
船舶推进装置要点课件

排除:检查燃油供应系统和发动机,确保燃油供应充足且 发动机工作正常;对发动机进行维护和保养,提高其性能 。
故障预防与预测性维护
01
定期维护与检查
02
预防措施:按照制造商的推举,定期对船舶推动装置进行维护和检查 ,包括润滑、清洁、紧固等作业。
03
使用状态监测系统
04
预防措施:安装船舶推动装置的状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船舶推动装 置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参数,及时发现潜伏故障并进行处理。
排放性能
衡量船舶推动装置在运行过程 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废气、
噪声和振动等。
船舶推动装置的能效评价
1 2 3
能效评估方法
根据船舶推动装置的性能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 对其能效进行评估,包括实验和模拟分析等。
能效标准与规范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和各国的法规要求,制定船舶 推动装置的能效标准和规范,以推动节能减排和 绿色航运的发展。
季节性保养
02
03
长期停放保养
根据季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进 行相应的保养措施,如防冻、防 锈等。
船舶长期停放时,应对推动装置 进行全面的保养和维护,以防止 设备破坏和性能降落。
01
船舶推动装置的故 障诊断与排除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诊断
齿轮箱出现特殊噪音、振动或过热。
排除
检查齿轮磨损情况,更换破坏的齿轮 或轴承;调整齿轮间隙,确保正常运 行。
舵系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 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转和使 用寿命。
01
船舶推动装置的特 性与性能
船舶推动装置的特性
多样性
船舶推动装置可根据船舶类型、航行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包括但不 限于柴油机、燃气轮机、电动机等。
推进特性(课堂PPT)

二级子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1
结束
本章目录
一级子目录
二级子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2
结束
本章目录
一级子目录
二级子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3
结束
本章目录
一级子目录
二级子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4
结束
本章目录
一级子目录
二级子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5
结束
一级子目录
二级子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6
结束
二、柴油机推进特性及推进特 性曲线
• 1. 推进特性 柴油机按照螺旋桨特性工作 时,各性能指标和工作参数随转速(或负 荷)变化的规律,称为柴油机的推进特性。
• 2. 柴油机按推进特性时功率与转速的关 系
– Pe=Pp=cn3(kW) – MAN B&W6L50MC柴油机的推进特性 – Sulzer 6RTA48柴油机的推进特性/
本章目录
一级子目录
二级子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7
结束
柴油机推进特性及推进特性曲线
• 推进特性测定
– 柴油机推进特性是根据Pe=cn3关系,在试验台上测 定的
– 计算出柴油机在各转速下的功率值; – 调节柴油机在推进特性的各相应的转速和功率点下
运行; – 逐点测量柴油机主要参数; – 转速为横坐标,以上述各数据为纵坐标绘制成曲线。
第四节 推进特性
• 推进特性:
– 柴油机按照螺旋桨特性工作时,各性能指标和工作 参数随转速(或负荷)变化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 航 加 速 工 况
转 向 工 况
拖 曳 工 况
紧 急 倒 航 工 况
转向工况
单桨:由于偏舵和斜水流的作用,R增加,船速下降, J下降,特性线变陡, 若设全制式调速器,则自动加油,应注意防止超负荷 一般由油门限制杆限制 若油门不变,则转速下降,此时不能盲目加油门,防止超负荷
双机双桨:两桨均在斜水流中,hp内<hp外, J内<J外,内桨特性比外桨陡 若油门不变时,则n内<n外 测试结果见图17 外桨负荷的变化:开始下降,接着增加 内桨负荷的变化:始终增加
推进装置的工况配合特性
第一节
船、机、桨的相互作用和螺旋桨的选配
第二节
各种航行条件下推进装置工况配合特性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 ship’s hull, main engine, propeller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propeller
图5 双机并车的机桨配合特性
PP-推进特性曲线 1-1台主机的外特性曲线 2-2台主机的外特性曲线
图6 多机单桨配合特性
I-螺旋桨推进特性曲线 1、2、3、4-与主机所运 行的台数相应的组合外特 性曲线
图7 双机双桨推进装置机桨配合特性
图8 增压柴油机驱动螺旋桨和轴带发电机 (不变负荷)
1-螺旋桨负荷 2-螺旋桨 + 轴带发电机 3-柴油机工作范围限制线
图2 增压柴油机正常典型工作范围图
柴油机安全经济可靠的工作范围
机桨的相互作用和螺旋桨的选配
船、机、桨的特性 船、机、桨的相互作用 航速与转速的转换关系 螺旋桨的选配
船机桨系统的特点
a.存在机械连接 b.存在液力相互作用 c.能量转换关系:
主机
d.相互制约
螺旋桨
船体
平衡方程式
船体的力平衡方程式
柴油机推进特性
柴油机按螺旋桨特性工作的特性规律。 即,Pe=C· 3 n
柴油机的工作范围
增压柴油机正常工作范为例见图2
持续工作范围: 最大发动机转速 最大发动机扭矩 增压器喘振线 最低稳定转速 最小发动机扭矩
短期运行工作范围: 超负荷工作范围 超转速工作范围 加速时短期使用工作 范围 机动操纵低速运转使 用工作范围
图11 舵角对航速和推力的影响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和在窄航道中航行施工 况配合特性
阻力与船速的关系见图12
1、由深水进入浅水 浅水:h/d<4 (h:水深 d:吃水) 船体周围水流动由三元变为二元 相对速度↑:摩擦阻力↑ 、涡流阻力↑ 、兴波阻力↑
图12 在浅水和深水航行时船速对阻力的影响
1-深水阻力曲线 2-浅水阻力曲线
螺旋桨的推进特性
螺旋桨的推力:
T K1 n 2 D 4 [ N ]
2 5 螺旋桨的阻力矩: M K2 n D [ N m]
螺旋桨的效率:
进程比:
K1 J p M K2 2
hp D vp nD
Tv p
J
螺旋桨的推进特性
稳定航行时, n一定,v一定,J一定,ρ一定,K1、K2一定 则 T=CT·2 --kn n (CT为常数)
图14 起航工况配合特性
人工控制油门-加速工况 (定速)
参见图15
由na→nb 不正确的操作:a1-B-a 正确操作:a1-1-2-3-4-5-6-7-8-9-a
图15 加速工况
起航加速工况配合特性
人工控制油门-减速工况
由nb →nc
见图16
第一阶段:n迅速降低阶段 减油至nc,v不变,J增加, K1、K2下降,特性线变平坦 第二阶段:n缓慢降低阶段 J缓慢减小,K1、K2缓慢增加,特性线逐渐变陡 不正确操作:油门不变,转速逐渐下降,直至停车 正确操作:逐渐增加油门,维持n=nc,由B → C 过渡时间短。 若按b-1-2-3-4-5-C,则过渡时间较长。
系 泊 工 况
起 航 加 速 工 况
转 向 工 况
拖 曳 工 况
紧 急 倒 航 工 况
系泊工况
V=0,J=0, 桨特性线最陡,见图13 常规要求: n正=(0.8~0.85)nb 运行2h,排烟温度正常 n倒=(0.7~0.80)nb 运行0.5h,排烟温度正常
图13 系泊实验时的螺旋桨特性
船舶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工况配合特性
工作指标和性能参数随转速而变化的规律
Pe=C ·pe · · n i 式中: C —与柴油机结构形式有关的系数 pe—平均有效压力 n —转速 i —气缸数 当喷油量一定时,pe一定,i、C一定,则Pe与n为直线关系,且过原 点和(Pb,nb)
即,轴上扭矩为常数
Pe C Pe n i M 常数 2 n / 60
速度特性(也称外特性)
全负荷速度特性(也称额定外特性) 油泵油量调节机构固定在标定功率的供油量下,工作 指标和性能参数随转速而变化的规律。 超负荷速度特性 使n=nb,发出110%Pb的功率,固定油量调节机构,测取 的工作指标和性能参数随转速而变化的规律。 规范要求:每12小时允许运行1小时,且不冒黑烟 部分负荷速度特性(也称部分外特性)
vp∝n
船机桨的相互作用和螺旋桨的选配
船、机、桨的特性 船、机、桨的相互作用 航速与转速的转换关系 螺旋桨的选配
配桨原则
满足船舶所要求的航速和较高的螺旋桨效率 使柴油机的功率得到充分利用 使柴油机在全部运转范围内不超过允许的功 率范围
功率储备
标定功率与配桨功率的差 发动机功率储备 船体状态储备 航行条件储备
系 泊 工 况
起 航 加 速 工 况
转 向 工 况
拖 曳 工 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紧 急 倒 航 工 况
主机操作方式
a.设极限调速器: n由人工控制油门,极限调速器控制飞车转速 b.设全制式调速器: 作极限调速器使用,与a所述相同 作全制式调速器使用,n由调速器控制油门+油门限制 c.设加速程序(遥控):n由程序控制
船机桨的相互作用和螺旋桨的选配
船、机、桨的特性 船、机、桨的相互作用 航速与转速的转换关系 螺旋桨的选配
船机桨的相互作用和螺旋桨的选配
船、机、桨的特性 船、机、桨的相互作用 航速与转速的转换关系 螺旋桨的选配
船舶阻力特性
基本阻力R(静水、满载、直航、稳定航行) a.摩擦阻力R1(粘滞阻力) R1 ∝V1.83(商船占80%R,高速船占40%R) b.形状阻力R2(压力阻力,涡流阻力) R2 ∝ V2(商船占10%R) c.兴波阻力R3 R3 ∝ V4~6(商船占10%R,高速船占50%R以上) 通常,对于商船:R ∝ V2
dvs m Te R dt
螺旋桨力矩平衡方程式
2 J
dnp dt
Me M p Mm
平衡方程式
m—船舶质量 vs—船舶的航行速度 ∑Te—螺旋桨的总有效推力 R—船舶运动阻力 np—螺旋桨的转速 ∑J—主机、减速器和轴系的回转质量折合到尾轴中心线的转 动惯量以及螺旋桨的转动惯量 Me—主机的扭矩 Mp—作用于螺旋桨的水动力矩 Mm—轴系、减速器和联轴器的摩擦力矩
推进装置的工况配合特性
第一节
船、机、桨的相互作用和螺旋桨的选配
第二节
各种航行条件下推进装置工况配合特性
The match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pulsion installation at the different underway conditions
船舶阻力改变时的工况配合特性
重载、污底、逆风、逆流、拖曳、 系泊、转弯工况
轻载、顺风、顺流工况
汹涛的影响
大风浪中航行时,螺旋桨的扭矩和推力周期性变化 见图10 注意事项:适当减小油门,防止飞车和超扭矩、超负荷 偏舵航行对航速和推力的影响 见图11
图10 船体产生摇摆和起伏而引起汹涛阻力
△Mb-扭矩增额 △ Te-推力增额
由图可知: a. v 0.3 gh 时 ,浅水阻力=深水阻力 b.
0.3 gh v gh 时 ,浅水阻力>深水阻力
c.
v gh 时 ,浅水阻力<深水阻力
所以,当船舶进入浅水时,应适当减速,防止阻力增加。 例如,当
v 0.6 gh 时,R=R2—浅水
若v=v1 时 ,R=R1,与深水阻力相同
图18 拖曳作业时配合特性
拖曳工况
调距桨可克服功率发不足的缺陷 定距桨的设计: 按自航选桨时,自航功率可发足,但拖曳时桨重, 易超负荷;相当于R增加。 按拖曳作业选桨时,拖曳时功率可以发足,但自航 时,桨轻,易超速,相当于R减小。 常规设计,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两种工况均发不足,但偏差小。 最佳方案:调距桨,功率在任何工况下都可发足。
约定最大持续运转功率(约定MCR、CMCR)
船东和船厂商定的在船上 实际应用的最大持续运转功率
实例
Sulzer RTA型柴油机的配桨图见图3
Pielstick中速机与螺旋桨的选配见图4
图3 RTA柴油机的配桨特性
图4 PC2-5中速机的配桨特性
典型推进装置的机桨配合特性
双机单桨配合特性见图5 四机单桨配合特性见图6 双机双桨配合特性见图7 主机+轴带发电机联合工作机桨配合特性见图8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和在窄航道中航行施工 况配合特性
2.窄水道
窄水道:b/B<20 (b:航道宽 B:船宽) 且b/B>20时,无窄水道影响
v 0.5 gh
船舶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工况配合特性
系 泊 工 况
起 航 和 加 速 工 况
转 向 工 况
拖 曳 工 况
紧 急 倒 航 工 况
船舶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工况配合特性
配合特性见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