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究述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究述评

[摘要]国外城镇贫困研究一直是贫困研究的中心,研究的手段和阐述的范式不断演进。时至今日,城镇贫困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并未形成某种一致的阐述范式。国内城镇贫困研究主要是顺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而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城镇贫困人口;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李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国贸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陕西西安,710055;侯远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经济,陕西西安,710055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8)04-0042-0003

一、国外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究述评

(一)国外城镇贫困的主要研究范式

1.结构主义范式

从贫困的归因来看,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把贫困原因归结为贫困者个人的因素,这种观念认为社会给

成员提供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某个成员处于贫困地位,那么受责备的应该是他自己,一般来说,他们会从四个方面来解释贫困:经济上的失败、遗传基因、道德品质和家庭环境。第二种思路就是把贫困归结为社会因素,这种观念认为,贫困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只要原来的结构、制度维持不变,贫困现象就不会消失。结构主义范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从劳动力市场角度探讨贫困,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论”。二是从福利制度角度探讨贫困,认为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有利于维系社会安定,但是那些号称高福利的国家贫困并没有消除,反而出现了福利依赖和道德陷阱。三是从制度角度探讨贫困问题,如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由于不掌握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剥夺了剩余价值,导致了无产阶级的贫困。

2.功能主义范式

功能主义把社会看成一个系统,要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不同的人占据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功能。美国社会学家甘斯援用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对城市贫困进行分析,他认为,现代社会异质性很强,很少有某种事物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只发挥功能或者只发挥反功能,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对于某些群体有利而对于另一些群体不利。贫困和穷人在美国社会中对那些非穷人来说扮演了许多功能,甘斯指出了15种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功

能,比如说,由于贫困的存在可以保证那些“脏活”有人干,穷人的很多行动直接或者间接地让穷人受益等。

3.冲突主义范式

冲突主义认为社会并不是那么和谐一致,处处充满着冲突和斗争。社会不平等和贫困显然不是社会功能需要所决定的,而是社会中各个群体之间在利益分配过程中争夺的结果。贫困者之所以陷入贫困主要是由于他们在社会经济过程、政治过程和生活过程中拥有的资源很少。贫困群体的存在又会导致社会结构和文化上的整合程度降低,社会矛盾加剧。他们认为,要解决社会的贫困问题,不能单靠救济的方法,这种方法只会进一步强化贫困的社会基础。贫困问题真正解决之道在于给贫困者“增能”,从而使他们改变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利地位。

4.贫困文化范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通过对贫困家庭和社区的实地研究而提出关于贫困文化的著名

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社会中的穷人与其他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相对隔离,因而产生出一种与社会主流文化相脱离的贫困亚文化。贫困文化体现在社会、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各个层次,且贫困文化可以通过贫困群体内部交往而得以自我加强,形成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贫困文化一旦产生,其实践者就会在家庭结构、人际关系、消费习惯、价值体系和时间

观念上展现出惊人的相似。尽管贫困文化范式引起了理论界很大的争论,但是该范式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了贫困的产生和延续的社会文化根源,对于各国反贫困的行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贫困循环与传递范式

D.P.莫伊尼汉在关于贫困问题的著作中提出了这样的贫困恶性循环模式:首先,生活于贫困境况中的人们,由于从小受到贫困文化的熏陶,他们缺少向上的动力,环境也使他们难以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其次,低成就动机导致低社会流动,受教育的机会就少,层次较低,这使他们在就业上的竞争力薄弱;再次,受教育水平低、较弱的竞争力,自然导致他们只能进入低收入职业,处于低的社会地位上;最后,低收入的职业和低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更为贫困。莫伊尼汉认为,以上的四个方面会形成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模式,这样贫困者的贫困程度就会越来越深。同时,贫困家庭所面临的定形化、制度化的社会不平等格局,以及穷人子女在早期发展、教育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相对劣势必然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贫困到底是不是循环和传递的这个话题是研究贫困的学者们非常感兴趣的,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具有重大的社会政策含义。

(二)简要评述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外国贫困研究已经涌现出一大

批比较优秀的成果,从最初的城市生计调查,确定绝对贫困线标准,到后来这种贫困线标准被政府采纳,再到后来相对贫困和相对剥削概念的提出。近年来,国外贫困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强调社会排斥,并出版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对于不平等的原因和后果的探讨逐步被纳入到城市贫困的探讨中。贫困不再只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它正在成为一个牵扯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研究领域和政策研究。人们对于城镇贫困的认识在不断地加深,人们已经摆脱了那种绝对化的思维模式,贫困研究正走向多元。由于贫困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任何一种阐述范式都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同时,由于贫困问题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不同的范式在不同的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国内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究述评

国内的城镇贫困研究主要是顺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而开展,比较有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岗工人的生活、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城市社会救助制度、反贫困政策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国内城镇贫困研究的重点领域

1.贫困概念及测贫指标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