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骨肿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转移性骨肿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转移性骨肿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主要是恶性肿瘤,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骨骼并继续在骨骼中生长,形成子肿瘤。骨转移性恶性肿瘤是指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并继续生长的

恶性肿瘤。

转移性骨肿瘤主要通过淋巴或血液两种方式产生。全身任何器官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骨外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主要途径是血液循环系统。少数淋巴系统,如乳腺癌,可以沿腋窝淋巴管渗入肱骨近端。原发性肿瘤转移到骨骼,主要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很少通过淋巴系统。

一、转移过程

转移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

肿瘤细胞从原发性肿瘤中脱落。

2.肿瘤细胞浸润周围毛细血管。

3.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形成并滞留肿瘤细胞栓子。

4瘤细胞穿出血管。

5.肿瘤细胞生长在滞留骨上,形成转移灶。

四肢骨的近心端的血运丰富,血流速度缓慢,瘤细胞易于在此处滞留并生长,形成转移灶,躯干系统易发生转移瘤,可能与脊椎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有关,该系统位于硬脊膜及脊椎周围,无静脉瓣,且与上下腔静脉相通。当胸腹腔压力增加时血可逆流,增加了瘤细胞在

该处停留的机会,形成转移瘤。

二、分型

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1、脊椎静脉型:由于脊柱静脉系统与头部、胸部、腹部、盆腔

和四肢静脉有着广泛的交通关系。脊柱静脉网络无静脉瓣膜,血流缓慢,可停滞甚至逆流。肿瘤栓子可以通过运动挤压、重力和任何因素(如咳嗽、打喷嚏等)进入椎静脉系统。(Batson椎静脉系统)直接移植到脊柱、胸部、骨盆等部位。

2、肺静脉型:肺肿瘤栓进入肺静脉,通过心脏、身体循环到骨

等组织器官,因此肺、骨等器官可同时发病。

3、门静脉系统型:胃肠道肿瘤栓子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第一

过滤站),然后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心脏、肺、经体循环到骨骼等部位。

4、腔静脉型:经腔静脉回心,再经肺动脉到肺(第一过滤站),再经肺静脉、心脏、体循环到靶器官。

5、选择性转移:肿瘤栓子多发生在微小血管选择类似原发肿瘤

灶环境的部位。

转移性骨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全身消耗症状、局部疼痛、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等,其中大多数是局部疼痛和病理性骨折。40%患者有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史和体征,在治疗或治疗后几个月或几年出现转移症状,大多数患者没有原发性肿瘤的病史和体征。首发症状为转移症状,导致肝癌、甲状腺癌、肾上腺肿瘤、肾癌等诊断困难。

1、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约占70%。疼痛的发生时间可以早

也可以晚,疼痛的性质也可以轻也可以重,病程一般较长。疼痛的程度不同,在早期,疼痛较轻,间歇性,逐渐成为可持续性,严重的病例容易引起注意,轻的病例往往被忽视,脊柱可表现为腰部、胸部、肋骨胸部、颈部疼痛。胸椎患者常伴有单侧或双侧肋间神经痛。腰椎患者有时会出现腹痛。疼痛的特点是经常改变,刹车更无效,疼痛越来越严重,进展迅速。骨盆位于骨盆中,常伴有髋关节和股内疼痛。股骨和肱骨的上端通常伴有关节功能障碍。

2、肿胀、包块:深骨转移肿瘤早期往往不易发现肿块,只反映局部疼痛,部分表面病例可见肿胀和肿块,约占5%,因此,很少有人因为肿块而去看医生。关节附近的肿瘤会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当肿瘤增大时,重要神经附近或多或少会出现压迫症状,导致麻木、肌肉无力或萎缩。许多病例的诊断是在病理骨折发生时发现的,应特别注意。

3、压迫症状:脊柱转移肿瘤通常很快出现脊髓、马尾辫或神经根压迫症状,根神经痛,感觉减退,肌肉力量减弱甚至瘫痪,通常伴有约肌功能障碍。以瘫痪为主要症状的约占2%,几乎所有因瘫痪而入院的人都是瘫痪的50%。骨盆可引起直肠、膀胱压迫症状,大小便功能障碍。四肢也可引起血管和神经干压迫症状。

4、病理性骨折:通常是主要症状之一,有轻微的创伤或没有任何诱因,即骨折。下肢发病率最高,一旦发生病理性骨折,疼痛加重,明显肿胀。脊柱很快就会瘫痪。

5、全身症状:有原发癌症状的患者身体状况不佳,常有贫血、

消瘦、低热、乏力、食欲不振等。没有原发癌症的患者往往身体状况良好,有些患者和正常人一样,但很快就会出现身体症状。

转移性骨肿瘤的实验室检查通常是确定疾病进展、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临床指标。除实验室检查外,还有其他辅助检查。本病的具体临床检查如下。

1、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下降、血红细胞计数下降、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增加、血浆蛋白下降A/G碱性磷酸酶也应倒置(AL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血钙、血磷等检查。尿内儿茶酚胺增多。

2、骨髓检查

肿瘤细胞可以在骨转移时找到骨髓涂片。

三、病理检查

疑似骨转移灶应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目的是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法。

4、检测肿瘤标记物

肿瘤标记物检测、肿瘤放射免疫显像和聚合酶链反应(PCR)骨转移瘤也有助于诊断原发癌和肿瘤的微转移。

5、X线检查

转移性骨肿瘤X线性表现多为肿瘤骨骼发生各种骨骼破坏性变化,病变多局限于骨骼,边缘不清,有时与原发性骨肿瘤不易鉴别。

6、核素扫描及γ闪烁显像

早期转移癌是骨转移瘤常用的检查之一。

7、CT检查

可以判断肿瘤是否有准确定位,肿瘤的性质应结合临床判断。

8、MRI检查

骨转移瘤的诊断更为敏感。

9、B超检查

B超级适用于骨转移瘤,主要是溶骨型骨损伤。

10、血管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可以显示典型的恶性变化图像,如血液运输丰富、毛细血管增生但混乱、无序"血管湖"现象等。也可同时介入造影治疗。

转移性骨肿瘤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应在诊断明确后及时进行综合治疗。原发性肿瘤病变的治疗是整个治疗的主要环节。骨病变可采用手术清除、局部放疗和全身化学治疗。骨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应及时治疗。骨转移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骨转移是早期疾病或诊断和治疗失败的延误,

对骨转移瘤的治疗仍是以减少痛苦、保存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为目的。其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几部分。而全身治疗又包括针对原发病的联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以及中草药治疗等。局部治疗主要是手术和介入治疗。无论是选择全身性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骨转移瘤症状的严重程度、每项治疗的目的和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病人家属的愿望来综合制定。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1.治疗无并发症的骨转移瘤

放疗、激素治疗、化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放疗、激素治疗、化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中医治疗和双磷酸治疗都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二、治疗并发症骨转移瘤

1、脊柱转移瘤结合截瘫的治疗:椎板切除术减压手术相对简单,部分压面减少部分压迫。术后应继续进行放疗和(或)化疗。放疗在脊柱转移瘤和截瘫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放疗敏感的肿瘤。脊柱转移瘤和截瘫患者应在早期不完全瘫痪时进行积极治疗。

2、治疗骨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

治疗方法。

3、治疗其他组织和器官转移的骨转移瘤:这类患者应根据情况

对症治疗,同时治疗骨转移瘤,病理性骨折仍可手术治疗。

三、治疗骨盆转移瘤

1、非手术治疗:通过综合非手术治疗,可以长期缓解疼痛和更

好的功能。

2、手术治疗:患者条件良好,无其他组织器官转移,其他治疗

方法无效或效果不明显,预计术后存活时间超过1年,考虑手术治疗。

四、治疗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

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骨损伤一般为多发性。它的处理方法与上述相同。

5.监测和治疗骨髓微转移

对易发生骨髓微转移的恶性肿瘤进行长期监测,一旦发现转移,以联合化疗为主,或中医辨证施治。

六、止痛等对症治疗

癌性骨痛的治疗包括抗肿瘤治疗三阶梯药物止痛、放疗、化疗、神经根阻滞、神经外科止痛、中医辨证止痛、微波治疗等。

转移性骨肿瘤可并发性原发性骨肉瘤、淋巴瘤、骨髓瘤,导致关节功能障碍、肌肉无力或萎缩、病理骨折等。脊柱转移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会导致截瘫或神经根疼痛、感觉和运动障碍。

转移性骨肿瘤的转移是一个从原发性肿瘤生长的早期阶段开始

的积极过程。当原发性肿瘤开始生长时,转移潜在的肿瘤细胞可能已经转移。因此,预防性治疗应在早期开始,特别是骨骼亲属,应切断转移环节。研究发现,可松和肝素的结合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产生,降低原发性肿瘤,降低肿瘤转移率,丙亚胺可以抑制结肠癌的转移。Nm-23基因产物在抑制转移表型中起着重要作用。

转移性骨肿瘤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膳食平衡是维持机体免疫力的基础,普通食物是机体营养素的最好俩员,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等临床情况的患者应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治疗。

『治癌验方』骨癌

『治癌验方』骨癌 在多数原发性骨肿瘤起源于骨、软骨、或其他骨组织,多是良性的,不是癌。原发性骨癌很少见,在美国百年占所有确诊癌症的不到1%。由身体的其他部位转移至骨的继发性癌症则常见。 原发性骨癌通常侵犯年轻人,尤其是那些比他们的同年龄人长得更高的人。其中主要类型,骨肉瘤大约占所有原发性骨癌的近60%;它易侵犯青少年,他们的骨正处于快速的发育阶段。尤因肉瘤起源于骨髓,而且多发生于5-9岁的儿童和20-30岁的青壮年。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且易于侵犯中年人;其他的少见类型的骨癌发生于成年人,包括纤维肉瘤、恶性巨细胞瘤和有毒瘤。 原发性骨癌可能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先进的检测和治疗方法,已经将5年生存率提高到超过70%。治愈的可能性大部分取决于肿瘤发现的早晚及肿瘤转移的速度。继发性骨癌的生存率各不相同。良性肿瘤通常成为长期健康的危险信号。 [病因]:在大多数原发性骨癌的病例中,不能明确病因,但有些病例可能有遗传性。某些染色体异常和少数少见的与遗传相关的疾病与骨癌有关。过去癌多可能发生在骨折或感染的部位。暴露于特殊的致癌物下,如某种染料或涂料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增加患骨癌的危险性。高剂量的放射线和某些化学治疗药物,尤其是称做烷基化物的制剂,可能与某些种类的骨癌发生有关。 [临床症状]:1.在骨的表面可及一个硬的肿块,痛或不痛。 2.骨和关节疼痛或肿胀,经常在夜间更重,且不一定与活动有关;疼痛可以是持续钝痛,或只在受压时感到疼痛。 3.自发性骨折。 4.发热、体重下降、疲劳和活动能力下降,有时发生于晚期骨癌。良性骨癌通常无疼痛。出现以下情况应去就医 5.具有上述的任何症状,尤其是在骨上的不能解释的肿块或骨或关节的慢性疼痛。应该被检查有无骨癌。 6.有持续不好解释的背痛。可能只是患背部疾病或背痛;但如果

转移性骨肿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转移性骨肿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转移性骨肿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主要是恶性肿瘤,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骨骼并继续在骨骼中生长,形成子肿瘤。骨转移性恶性肿瘤是指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并继续生长的 恶性肿瘤。 转移性骨肿瘤主要通过淋巴或血液两种方式产生。全身任何器官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骨外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主要途径是血液循环系统。少数淋巴系统,如乳腺癌,可以沿腋窝淋巴管渗入肱骨近端。原发性肿瘤转移到骨骼,主要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很少通过淋巴系统。 一、转移过程 转移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 肿瘤细胞从原发性肿瘤中脱落。 2.肿瘤细胞浸润周围毛细血管。 3.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形成并滞留肿瘤细胞栓子。 4瘤细胞穿出血管。 5.肿瘤细胞生长在滞留骨上,形成转移灶。 四肢骨的近心端的血运丰富,血流速度缓慢,瘤细胞易于在此处滞留并生长,形成转移灶,躯干系统易发生转移瘤,可能与脊椎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有关,该系统位于硬脊膜及脊椎周围,无静脉瓣,且与上下腔静脉相通。当胸腹腔压力增加时血可逆流,增加了瘤细胞在

该处停留的机会,形成转移瘤。 二、分型 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1、脊椎静脉型:由于脊柱静脉系统与头部、胸部、腹部、盆腔 和四肢静脉有着广泛的交通关系。脊柱静脉网络无静脉瓣膜,血流缓慢,可停滞甚至逆流。肿瘤栓子可以通过运动挤压、重力和任何因素(如咳嗽、打喷嚏等)进入椎静脉系统。(Batson椎静脉系统)直接移植到脊柱、胸部、骨盆等部位。 2、肺静脉型:肺肿瘤栓进入肺静脉,通过心脏、身体循环到骨 等组织器官,因此肺、骨等器官可同时发病。 3、门静脉系统型:胃肠道肿瘤栓子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第一 过滤站),然后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心脏、肺、经体循环到骨骼等部位。 4、腔静脉型:经腔静脉回心,再经肺动脉到肺(第一过滤站),再经肺静脉、心脏、体循环到靶器官。 5、选择性转移:肿瘤栓子多发生在微小血管选择类似原发肿瘤 灶环境的部位。 转移性骨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全身消耗症状、局部疼痛、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等,其中大多数是局部疼痛和病理性骨折。40%患者有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史和体征,在治疗或治疗后几个月或几年出现转移症状,大多数患者没有原发性肿瘤的病史和体征。首发症状为转移症状,导致肝癌、甲状腺癌、肾上腺肿瘤、肾癌等诊断困难。 1、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约占70%。疼痛的发生时间可以早

骨肿瘤护理常规

骨肿瘤护理常规 一.概念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特别注意有无发生肿瘤的相关因素。 (2)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肿瘤治疗过程持续时间长,损害较大,常常造成身体外观的改变和遗留残疾,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尤其是恶性骨肿瘤,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一旦确诊,病人往往难以接受,对预后缺乏信心,出现焦虑、恐惧甚至轻生 (3)身体状况: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创口有无渗血、渗液。肢体远端血运是否正常,有无感觉和运动异常。各种引流是否有效,引流液是否正常。外固定位置是否正确。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改善。辅助检查结果是否正常。 三.观察要点 (1)无痛的骨性肿块为主要症状,常发生于生长活跃的干骺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多见。当肿块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如肌腱、神经、血管等而影响功能,出现疼痛。 (2)干骺端骨隆起,软骨帽一般不显影,如发现软骨帽有不规则的钙化时,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四.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与突然发病或病情较长,忍受较重的痛苦有关。 2、疼痛:与 3、防止病理性骨折:与患肢过度用力或负重有关。 4、术后预防并发症: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必要时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减轻疼痛,防止骨折。 5、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6、加强随访:对容易复发或有疑恶变的良性骨肿瘤者,应注意随访,督促病人定期复诊检查。 五.护理目标 1.患者调整心态,顺应身体的改变。 2患者疼痛得到及时缓解。 3患者活动量增加。 六.护理措施 1耐心讲解良性肿瘤的特点,症状较少,预后良好,非致死性疾病,解除病人疑虑。 2 向病人解释疼痛是肿瘤浸润和压迫周围组织所引起,对于疼痛剧烈或经采取上述措施无效者,应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3 适当的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术后抬高患肢,预防肿胀。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避免负重,以防发生病理性骨折和脱位。恶性肿瘤者术后3周可进行患处远侧和近侧关节的活动;术后6周,进行重点关节的活动,加大活动范围。必要时辅助理疗、利用器械进行活动。 七健康指导 保持平稳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恶性肿瘤病人应坚持按计划接受

骨肿瘤的基本概念

骨肿瘤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骨肿瘤? 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内各种组织成分如骨、软骨、纤维组织、脂肪组织、造血组织、神经组织和未分化的网状内皮结构等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骨肿瘤因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种。原发肿瘤起始于骨系统本身,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骨肿瘤复发率低,不易转移,预后好;相反恶性骨肿瘤复发率高,容易转移,预后差。身体中其他组织或器官的肿瘤细胞,可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偶尔亦有因直接浸润而侵入骨质者)转移至骨组织中,形成转移瘤,可单发,也可多发,预后差。 另外有些病变并非真正肿瘤,但其临床、X线或病理表现与骨肿瘤相似称为肿瘤样病变,如孤立性骨囊肿、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等。 2、骨肿瘤和“骨癌”有什么区别? 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内各种组织成分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因此骨肿瘤是这一类肿瘤最大的范畴。肿瘤又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中来自上皮组织者称为“癌”,如肺癌、肝癌等;来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如骨肉瘤、纤维肉瘤等。由于骨组织来源于间叶组织,因此发生于骨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骨癌”的说法是错误的。 3、骨肿瘤是怎么分类的? 分类:良性、恶性。 成骨性肿瘤:骨瘤、骨样骨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肉瘤、皮质旁骨肉瘤、恶性骨母细胞瘤;成软骨性肿瘤:骨软骨瘤、软骨瘤、软骨母细胞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恶性骨巨细胞瘤;骨髓源性肿瘤:Ewing肉瘤、骨髓瘤、淋巴瘤;结缔组织性肿瘤:韧带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纤维肉瘤;脉管组织性肿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球瘤、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脂肪组织性肿瘤:脂肪瘤、脂肪肉瘤;神经组织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脊索源性肿瘤:脊索瘤;瘤样病变:

骨科病病理学知识点

骨科病病理学知识点 骨科病病理学是研究骨骼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以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准确了解骨科疾病的病理学知识,对于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介绍骨科疾病的几个重要的病理学知识点,包括骨折、骨肿瘤、感染性骨病变和骨质疏松等。 一、骨折 骨折是指骨骼受到外力作用或由于身体运动失常引起骨骼断裂。根据骨折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闭合骨折即皮肤未破裂的骨折,开放骨折则是皮肤被打破,骨折端暴露在外的骨折。骨折的病理改变包括骨折断端的出血、炎症反应以及骨骼修复过程中新骨生成等。 二、骨肿瘤 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骨骼中的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骨肿瘤如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等,通常生长缓慢,局限于骨内生长,不易发生转移。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骨转移瘤等,则具有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的特点。了解骨肿瘤的病理学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感染性骨病变 感染性骨病变是由于病原菌感染骨组织引起的疾病,常见的包括骨髓炎和骨骺脓肿。骨髓炎是指骨髓腔内炎症反应,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骨骺脓肿则是指炎症引起的骨髓炎症状扩散到骨

骺区域形成的脓肿。感染性骨病变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炎性细胞浸润、破坏性骨改变以及骨坏死等。 四、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质变弱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老年 人和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骨小梁稀疏、骨小 梁连接断裂以及骨骼韧带附着点降低等。了解骨质疏松的病理学特点,能够帮助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轻病情进展。 总结 骨科病病理学是骨科临床工作的基础,准确了解骨科疾病的病理学 知识对于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骨科疾病 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骨折、骨肿瘤、感染性骨病变和骨质疏松等。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升对骨科疾病的认识 和处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阳和汤加减治骨转移瘤医案、配方

阳和汤加减治骨转移瘤医案、配方 骨转移瘤是由原发灶的肿瘤细胞转移到骨而成。西医主要采用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办法,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佳。本病归属于中医学“骨瘤、“骨疽”范畴,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患部疼痛、肿块、功能障碍从临床看,本病疼痛多为昼轻夜重或阴雨天加重,符合阴邪致病特点;其肿块盘根坚硬,推之不移,皮色如常,与阳热证的肿块特征相反;本病病在骨,当属里证;除原发灶症状外,常伴有形体羸瘦,气短神疲,面色少华,畏寒自汗,甚至手足不温,舌淡有瘀斑瘀点,苔白润或白,脉细弱或沉细。结合其发病缓慢病程长、逐渐加重的特点,本病辨证为寒、痰、瘀血所致阴证。其病因,一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阳虚寒盛,寒、痰、瘀血内生并伏留于体内,正气无力驱邪外出,遂流窜至骨,发为本病;二是脏腑功能失调,阳气虚弱,寒毒侵入、深中于骨,寒凝血滞,痰瘀互结,蚀骨伤髓,终致本病。 【临床应用】 刘氏用阳和汤加味(熟地30g,肉桂、炮姜、麻黄各3g鹿角胶10g,白芥子、制附片各6g,生甘草5g)治疗骨转移癌疼痛32例。其中肺癌9例,乳腺癌4例,鼻咽癌7例,肝癌4例前列腺癌3例,膀胱癌2例,精原细胞癌1例,直肠癌2例。结果: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5例。郑氏等以阳和汤加减治疗骨肿瘤40例,服药后疼痛消失者26例,其中6剂消失者2例,12剂消失者4例,24剂后消失者20例;症状明显减轻者10例;无效者4例。40例患者中23例服药期间原有病灶未见扩大及转移,认为正虚邪实是本病发病的根本,主要病机为阳虚血亏,痰流毒邪胶结,故治疗上应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扶正以温阳补血为主,祛邪以化痰通络、解毒化瘀为主。黄氏等4用阳和汤加味治疗骨转移癌疼痛辨证属阴寒凝滞、痰瘀互结者63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镇痛方法和药物。处方:阳和汤加山慈菇、乳香、没药、全蝎。结果:服药后多数患者自觉疼痛逐渐减轻,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镇痛效果进一步提高,镇痛总有效率达84.1%,认

医学知识之骨肉瘤

骨肉瘤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指肿瘤细胞能直接形成肿瘤性类骨组织 或骨组织的恶性肿瘤。骨肉瘤是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约占 骨恶性肿瘤的1/3。骨肉瘤的发病率在男性略高,可发生于各级年龄, 但最多见于11~20岁,其次为21~30岁,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骨 肉瘤多发生在骨骼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其恶性程度又较高,因此是 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力并危及生命的重要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早期治 疗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病因 骨肉瘤病因不明,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骨骼的活跃生长。②放 射线:实验证明凡能在骨骼内积存的放射性物质均可诱发骨肉瘤;某 些骨疾患如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性骨囊肿或骨外肿瘤如乳腺瘤、视网 膜母细胞瘤等的局部放射线照射治疗,偶尔可引起继发性骨肉瘤。③ 遗传: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位于染色体13q14,目前已知它 是一种抑癌基因)突变或缺失的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发生骨 肉瘤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人。近年发现一些骨肉瘤患者也有Rb基因 的突变。④病毒:实验证明,动物的骨肉瘤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对人 类骨肉瘤尚未有确切的材料说明与病毒的关系。⑤良性骨疾患的恶变:如多发性骨软骨瘤、骨Paget病、骨纤维结构不良等可恶变而发生骨肉瘤,亦称为继发性骨肉瘤。 病理变化 骨肉瘤可发生于任何骨,最常见于四肢长骨,半数以上发生于股骨的 下端及胫骨或腓骨的上端,其次为肱骨上端。颌骨、脊椎骨、肩胛骨 和髂骨等较少见。长骨的骨肉瘤发病年龄较小,发生于扁骨者年龄较大。大多数骨肉瘤发生于骨的内部或中央,在长骨位于干骺端,肿瘤

在骨髓腔内及向周围骨皮质浸润形成肿块。因骨骺软骨对骨肉瘤的浸润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骨骺板闭合骨化之前(约17~20岁),一般不侵及骨骺端。少数骨肉瘤发生于骨表面,称为皮质旁骨肉瘤,其临床、X线和病理表现均与一般骨肉瘤不同。 肉眼观,长骨肿瘤位于干骺端的骨髓腔中央或为偏心性。一侧或四周的骨皮质被浸润和破坏,其表面的骨外膜常被掀起。在切面上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其间堆积由骨外膜产生的新生骨。此三角称为Codman三角,这在X线照片中可以显示出来。在骨外膜被掀起时,自骨外膜通往骨皮质的小血管因受到牵拉而呈垂直于骨皮质分布,在这些垂直的小血管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丰富,故新骨形成增多,这些反应性新生骨小梁呈放射状与骨表面垂直分布,在X线上表现为日光放射状阴影,这种现象与上述Codm an三角在X线上对骨肉瘤的诊断具有特征性。 骨肉瘤的切面呈多彩状,其外观取决于肿瘤性骨质及软骨的含量以及出血、坏死等继发改变的程度。例如,肿瘤性骨质成分较多时则肉眼观呈黄白色,质地坚硬,有砂粒小点或条纹;如软骨形成明显时则呈半透明状;在肿瘤细胞丰富部位则呈灰红色鱼肉状。 镜下,骨肉瘤由明显间变的梭形或多边形肉瘤细胞组成,细胞大小不等,核形奇异,大而深染,核仁明显,易见病理性核分裂像。肿瘤细胞直接形成肿瘤性类骨组织或骨组织,是诊断骨肉瘤的最重要的组织学依据。所形成的类骨组织或骨组织在不同肿瘤或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多少不等。往往可看到肿瘤性骨质发生过程中各阶段的形态,最早期在恶性肿瘤细胞间出现均质红染的胶原样物质,其后红染物质逐渐增多,将肿瘤细胞分隔疏远,构成小梁或片状的肿瘤性类骨组织。类骨组织可伴钙盐沉着,其内的肿瘤细胞固缩变小,形成肿瘤性骨质。骨肉瘤内也可出现肿瘤性软骨。 骨肉瘤起源于间叶细胞,形态上表现出多方向分化的潜能,而使骨肉

中医药防治骨肿瘤的研究概况

中医药防治骨肿瘤的研究概况 摘要】本文介绍中药在防治骨肿瘤的研究进展。探讨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变化,综述了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在中药防治骨肿瘤的基 础研究状况,同时还介绍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还进一步指出中医药治疗 骨肿瘤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医药骨肿瘤概况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一种 常见病,有良性、恶性之分。通常所说的骨肿瘤是指发生于骨骼的恶性肿瘤,常 见的主要有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网状细胞肉 瘤等。该病多发于青少年,且多发于男性。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 在防治骨肿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通过多角度,不同指标为中药防治骨肿 瘤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骨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 期对骨肿瘤的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1中医学对骨肿瘤的认识 中医认为骨肿瘤属于“骨痨”、“肾虚劳损”的范畴,内因多为禀赋不足,肾精 亏损,劳倦内伤,骨髓空虚。因肾主骨,骨生髓,故肾虚骨病。外因多为寒湿、 热毒之邪乘机入侵,气血凝滞,伤筋蚀骨,经络受阻,蓄结成毒瘤,本病好发于四肢,伴有局部疼痛如刺,久之功能障碍,骨生阴毒。彭胜利等[1]认为骨肿瘤的病 因病理在于肝肾虚弱,标在风寒热二邪为主,节在冬春,位丁筋骨,邪不易去, 迁久易发。陈云莺等[2]认为骨转移癌的病机是邪积于筋骨,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牛维等[3]认为骨转移癌之病机有虚有实,虚证表现为以肾虚为主的脏腑亏虚,实 证表现为癌肿局部的气滞血瘀。朱辉等[4]认为其病机阴阳失调,正虚邪入,以致气、血、痰、湿郁结,积聚所致。 2中医药治疗骨肿瘤的基础研究 2.1中药复方 黄永明等[5]通过加味四物汤灌胃HOS成骨肉瘤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并采用RT-PCR方法定量检测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和Flt-1的表达,发现物汤高剂量组有明显抑制肿瘤组织VEGF、Flt-1、KDR表达的作用,提示 加味四物汤通过抑制VEGF、KDR、Flt-1的表达控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而达到阻 止恶性骨肿瘤体内生长、转移的目的;石宇雄等[6]通过RT-PCR法检测动物血清 对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KHOS MRP基因表达的影响, 发现骨癌通泰方可使人成骨 肉瘤耐药细胞R2KHOS在MRP基因表达中显著减少,说明补肾健脾活血法上的骨 癌通泰方具有补肾健脾活血的作用,能明显减少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KHOS的MRP基因表达,同时也说明骨癌通泰方具有骨肿瘤化疗减毒增效作用。 2.2单味中药及提取物 李康华等[8]将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运用四甲 基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组药物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 胞周期的变化,研究苦参碱对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体外增殖活性,发现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人骨肉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率逐渐下降,且大 部分细胞被阻滞在S期,导致S期的细胞比例增大及G2/M期的细胞比例减少。 研究者通过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检 测细胞凋亡,研究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对人骨肉瘤细胞的影响,发现氧化苦参 碱能显著抑制OS73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9]。

认识骨肉瘤

认识骨肉瘤 作者:乔林 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07期 一提到肿瘤,大多数人都感到很恐惧。这确实是一个可怕的称谓。其实肿瘤一词的本意是肿块的意思。肿块是一种人体的新生物,能够自主生长。但如果它能够局部转移或远处转移,那么就可能是是恶性的。所以肿瘤和肿瘤性疾病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病变又分为原发恶性肿瘤、继发恶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那么,不带“肿瘤”字眼的骨肉瘤,是一种什么疾病呢?

骨肉瘤的一般情况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之一,约占所有原发恶性骨肿瘤的20%。它起源于间叶细胞,其特点是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故也称为成骨肉瘤。多发生于骨骼快速生长发育的儿童和青少年,75%的患者发病年龄在10-20岁,年发病率大约为2-3人/100万人,占人类全部恶性肿瘤的0.2%,占原发骨肿瘤的11.7%。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1.4:1。 在原发骨肿瘤中,骨肉瘤发病率居第二位,仅次于浆细胞骨髓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虽然就肿瘤总体而言,骨肉瘤是一种不太常见的肿瘤;但由于骨肉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严重危害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而儿童和青少年又是我们的希望,因而倍受人们关注。尤其是各位家长朋友们,对骨肉瘤这类疾病更是要注意提防。 骨肉瘤的病因 虽然国内外的学者对骨肉瘤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部分骨肉瘤的病因至今依然不明,因此被认为是特异性或原发性病变。就像我们熟知的高血压病一样,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就是因为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有少数骨肉瘤和导致其恶性的已知因素有关,如外源性电离辐射、摄入放射性物质,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纤维结构不良、Paget病等。 骨肉瘤有哪些表现和症状 80%-90%的普通型骨肉瘤发生在长管状骨,最常见发病部位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其次是肱骨近端。这三个部位大约占所有肢体骨肉瘤的85%。也就是说,骨肉瘤最常发生在膝关节周围,其次是肩关节。在日常门诊上,最多见的骨肉瘤是发生在膝关节。骨肉瘤也可发生于扁骨,如骨盆、颅骨、肩胛骨、肋骨和脊柱,这些都是少见部位。骨肉瘤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早期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待出现症状时也无特异性,通常表现为原发肿瘤部位的疼痛和肿块。 疼痛肿瘤部位的疼痛是骨肉瘤的常见症状,由肿瘤组织侵蚀和破坏骨皮质,就像虫子一样会把正常的骨头一点点的吃掉,从而刺激骨膜上的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疼痛可由早期的间歇性疼痛发展为数周后的持续性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常常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疾病后期下肢疼痛严重.行走时加重,可出现避痛性跛行。 肿块随着病情发展,病变局部可出现肿胀,患处皮温增高,伴明显的压痛。肿块增长迅速者,表面可见静脉怒张。因肿块的骨化程度不同,硬度各异。增大的肿块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和废用性肌肉萎缩。 全身状况部分患者伴有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体重下降、贫血;严重者器官功能衰竭。个别患者肿瘤增长迅速,早期发生肺转移,以致全身状况恶化。肿瘤组织侵蚀正常骨质,可造

2021京师论坛直击甲状腺癌骨转移诊治热点

2021京师论坛直击甲状腺癌骨转移诊治热点 引言 2021年1月17日,京师论坛再次成功举办。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此次会议为线上会议。为了方便专家讨论,北京地区的数名专家参加了线下会议。本次京师论坛主要有两个学术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甲状腺癌骨转移的诊治。 甲状腺癌骨转移治疗和预后分析 首先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钟朝辉教授,做了题为《甲状腺癌骨转移治疗和预后分析》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甲状腺骨转移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预后; 2、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危害。 在报告中,钟教授提到,甲状腺癌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之一,文献报道甲状腺癌骨转移发生率约2%-13%,常见表现为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引起相应的症状。通过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此类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58.6岁,其中男性患者占41.6%,女性患者占58.4%。以骨转移作为首发症状的占患者总数的20%。转移时长(即发现甲状腺癌到出现骨转移的时间)平均102月。 图1 病理分型 对骨转移患者的病理类型进行分析,滤泡癌占56.8%,乳头状癌占27.3%,还有部分是未分化癌和癌肉瘤。统计患者的预后,合并骨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61.4%,十年生存率约为36.2%。出现骨转移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42月,10年生存率约12%。病变多累及中轴骨,约占91%。 图2 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生存情况 关于隐匿性甲状腺癌,钟教授的报告提到,这是甲状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还存在一些争议,一般是指在淋巴结、肺支气管、骨等处经由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转移,而甲状腺中未证实有原发病灶。可能的病因与异位甲状腺癌、病理检测手段的局限性、或是癌细胞的退行性改变相关。

骨肿瘤分类

骨肿瘤分类 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骨骼系统中的肿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骨肿瘤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介绍骨肿瘤的分类。 一、病因分类 根据骨肿瘤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骨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是指肿瘤起源于骨骼系统的组织,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1)良性骨肿瘤 良性骨肿瘤是指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不发生转移的肿瘤。根据病理学特征,良性骨肿瘤可分为骨膜瘤、软骨瘤、骨纤维瘤、骨巨细胞瘤、纤维母细胞瘤等。 (2)恶性骨肿瘤 恶性骨肿瘤是指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能发生转移的肿瘤。常见的恶性骨肿瘤有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2、继发性骨肿瘤 继发性骨肿瘤是指肿瘤起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在发生转移时侵犯到骨骼系统。常见的继发性骨肿瘤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 二、病理分类

根据骨肿瘤的病理形态和组织学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1、骨肉瘤 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骨肿瘤,常见于10-25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病理学上表现为骨细胞分化不良,呈现出高度异型性和增殖活跃性。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 2、软骨肉瘤 软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软骨组织肿瘤,常见于30-60岁的成人。病理学上表现为软骨细胞异型性和异形增生,同时伴有坏死和出血。软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 3、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骨肿瘤,常见于20-40岁的年轻人。病理学上表现为多核巨细胞增生和骨吸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活动度减少。 4、骨纤维瘤 骨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骨肿瘤,常见于10-30岁的年轻人。病理学上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和骨母细胞的增生。骨纤维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活动度减少。 5、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的骨髓增生性肿瘤,常见于50-70岁的成人。病理学上表现为浆细胞增生和骨髓浸润。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

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种组织成分的肿瘤

骨肿瘤 第一节概论 一、定义: 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种组织成分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 二、分类: 基于细胞来源,特别是根据肿瘤细胞所显示的分化类型及所产生的细胞间质类型进行分类。 三、发病情况: 性别:男性比女性多见。 年龄:骨肉瘤多发生于儿童、青少年;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成人。 部位:许多肿瘤发生于生长活跃的长骨干骺端,骨骺较少受影响。 性质:原发肿瘤良性多于恶性;良性以骨软骨瘤、软骨瘤多见;恶性以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多见。 四、临床表现: 1、疼痛与压痛:疼痛是生长迅速的肿瘤的最显著症状,恶性肿瘤几乎均有局部疼痛,良性 肿瘤多无疼痛,但某些良性肿瘤因反应骨的生长而产生剧烈疼痛,如骨样骨瘤。 2、局部肿块和肿胀:肿胀迅速、局部血管怒张、皮温高多见于恶性肿瘤。 3、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脊柱肿瘤可引起截瘫;近关节肿瘤可引起关节功能障碍。 五、诊断: 骨肿瘤诊断依据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生化测定为辅助诊断手段。 1、影像学检查: X-ray检查是诊断的必要手段之一 2、生化测定:骨破坏速度快、范围广可导致血钙升高,如广泛性溶骨性转移;成骨活跃可 导致血碱性磷酸酶升高,如成骨性骨肉瘤;来自于前列腺癌的转移瘤可导致血酸性磷酸酶升高;尿Bence-Jones蛋白阳性提示浆细胞骨髓瘤。 3、病理检查:是确认肿瘤唯一可靠的检查。分为切开活检和穿刺活检两种。 外科分期是将外科分级(grade G)、外科区域(territory T)、区域性或远处转移(metastasis M)结合起来,评价肿瘤的一种方法,用以指导肿瘤的治疗。 G 根据临床、影像、病理将肿瘤分为良性(G0)、低度恶性(G1)、高度恶性(G2)。 T 指肿瘤的侵袭范围,以肿瘤囊和间室为界。T0:囊内;T1:间室内;T2间室外。 M 是转移。M0:无转移;M1:转移。 六、治疗: 良性骨肿瘤采用手术疗法;恶性骨肿瘤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结合术前和术后放疗、化疗、免疫疗法、中药等。

骨巨细胞瘤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骨巨细胞瘤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来源:西范宏斌吴智钢郭征 一、概述 (一)疾病概述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其来源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该瘤具有较强侵蚀性,对骨质有很大溶蚀破坏作用,但极少有反应性新骨生成及自愈倾向;可穿过骨皮质形成较大的软组织包块;采用通常的刮除法复发率甚高;少数病例可出现局部恶性变或肺转移。 定义: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传统上是骨的良性肿瘤,但具有局部侵袭性,含新生的卵圆形细胞和一致的、大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ICD-0编码:925011 曾用名:破骨细胞瘤(osteoclastoma)。 (二)流行病学 据统计,我国GCT发病率占原发性骨肿瘤的20%,而西方国家只占5%。其有较强的局部侵蚀性,不良预后主要为局部复发,少数可发生肺转移。GCT的不良预后有很多不确定性,组织学分级没有评价意义。 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20岁以下及55岁以上发病率低。没有显著的种族和性别差异,但在不同地域的发病有所不同。 二、病因学 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三、临床表现 1. 症状 GCT典型症状是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其中病理性骨折见于5%~10%的患者。疼痛为酸痛或钝痛,偶有剧痛及夜间痛,是促使患者就医的主要症状,多见于病变范围较大者。部分病例有局部肿胀,多为骨性膨胀的结果。病变穿破骨皮质面侵入软组织时,局部包块更

为明显。压痛及皮温增高普遍存在。活跃期肿瘤血运及其丰富,血管造影显示弥漫的血管网进入瘤区,类似恶性肿物的影像,皮温增高也是判断术后复发的依据之一。毗邻病变的关节活动受限。躯干骨发生肿瘤,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如骶前肿块可压迫骶丛引起剧痛,压迫直肠造成排便困难等。 2. 疾病部位 GCT好发于长管状骨的一端。早期可侵袭骨骺和干骺端.骨骺的侵袭可偏于一侧或接近中央,也可波及骨骺的全部。好发部位为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膝关节周围),其次为肱骨近端和桡骨远端,其他部位有椎体、骶骨、髂骨、腓骨近端、胫骨远端等等。股骨两端占60%,不发生于长管状骨的骨巨细胞瘤约占25%,如脊柱、骨盆、肋骨、髌骨、距骨和跟骨都可发生。手足部的短管状骨骨巨细胞瘤不足5%。多中心的GCT很罕见。发生于骶骨者恶性变率较高。具有巨细胞形态的肿瘤偶尔原发在软组织内。 3. 影像学研究 (1)X线平片:是最基本的检查,表现为骨端的溶骨性破坏,偏心,可有膨胀,无钙化和成骨。(X线改变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主要表现为侵及骨骺的溶骨性病灶而无反应性新骨生成,病变部骨皮质膨胀变薄,呈肥皂泡样改变,常有病理骨折,系溶骨破坏引起,一般无移位)。 (2)CT:CT扫描是X线平片的重要补充,有利于显示肿瘤骨质破坏的确切部位、膨胀程度、内部结构、侵及范围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存在关系,尤其对肿瘤侵及椎管内外的破坏程度有良好显示。CT能评估溶骨性破坏的膨胀程度,显示多房囊性改变,边缘假分隔为特征;CT征象以偏侧性膨胀性骨质破坏或单纯性溶骨性骨破坏为基本特征。必要时做强化CT,可以进一步看出肿瘤的边界、范围、血运。 (3)MRI:MR检查利用其多平面成像及高组织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肿瘤周围软组织肿块,关节软骨下骨质的穿破、侵犯,关节腔的受累以及周围骨髓组织的受累。还可显示病灶内液化、坏死、出血形成的高低混杂信号、液-液平面以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形成的低信号等特征

骨肿瘤护理常规(5)

骨肿瘤护理常规(5) 第一章骨外科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三节骨肿瘤 凡是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不论是原发生性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统称为骨肿瘤。骨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良性肿瘤中骨软骨瘤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中骨肉瘤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 (一)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二)机体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二、临床表现 (一)疼痛良性肿瘤多无压痛,恶性肿瘤开始为间歇性、此后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夜间痛,有压痛,几乎均有局部疼痛。 (二)肿块和肿胀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局部血运丰富且生长迅速。 (三)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 (四)病理性骨折多见于以溶骨性病变为主的骨肉瘤。 (五)其他晚期恶性肿瘤可呈现贫血、食欲减退、消瘦、体重下降、低热等全身症状,可经血和淋巴转移。 三、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碱性磷酸酶或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在骨肉瘤的诊断、疗效判定,判断转移及估计预后是有一定的作用。 (二)X线肿瘤多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具有特征性的X线征象-考德曼套袖状三角(Codman三角)。晚期可能有肿瘤浸润软组织的阴影,在部分病例见到病理性骨折。 (三)MRI和CT 判断骨肿瘤范围、性质和有无周围软组织浸润的有效手段。 (四)核索骨扫描早期发现和晚期鉴别有无转移病灶的常用方法。

(五)病理检查骨肿瘤最后确诊的唯一可靠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四、处理原则及治疗要点 骨肿瘤的治疗以外科分期为指导,手术以外科分期为界限和方法,尽量实现既切除肿瘤,又保全肢体。 (一) 化疗 (二) 手术治疗 1.良性肿瘤的治疗刮除植骨术和外生性骨肿瘤的切除。 2.恶性骨肿瘤治疗保肢治疗和截肢术。 (三) 放射治疗 (四) 其他治疗 五、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了解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生活习惯及家庭环境,注意有无发生肿瘤的相关因素,有无外伤史和家族史。 2.身体状况 (1)(1)局部:有无压痛、皮温升高、肢体畸形、关节活动受限等。 (2)全身:有无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恶病质表现。 3.心理社会状况 (1)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前后化疗是否有充足的认识和准备,是否能坚持完成化疗。 (2)心理承受能力。 (3)经济及社会医疗保障支持程度。 (4)保肢和截肢手术,病人及家属对功能和外观是否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麻醉、手术方式等情况。 2.身体情况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术区切口情况,引流是否有效,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关节功能是否恢复,肢体远端血运是否正常,有无感觉及运动异常。

放疗能缓解80%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放疗能缓解80%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北京上海就医:国内排名前十综合医院和排名前三肿瘤专科医院一站式就医服务(专家门诊挂号预约到治疗陪护等),基因检测及解读等。日本美国就医:日本美国专家会诊/日本美国质子重离子治疗,抗PD1、TAS102等药物治疗。专家远程会诊:北京上海、日本美国资深肿瘤专家远程咨询会诊,以及专家第二意见咨询。 前言 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对癌痛的基本概念癌症病人疼痛的管理:重要的基本概念,以及药物治疗癌痛进行了介绍癌症止痛药:患者和家属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但是很多情况例如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药物治疗的作用很有限,需要对因治疗。 放疗能缓解80%的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还能预防骨转移部位的骨折,恢复或缓解对脊髓的压迫,预防或恢复病人的截瘫,极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放疗费用低廉,是理性的治疗骨转移及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的手段。 本文关键信息 •癌症患者发生骨转移,不代表时日无多或无法可医。 •骨转移不仅引起疼痛,而且可能导致骨折、截瘫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癌症患者因疼痛发现骨转移后,因尽早寻求放疗,越早获益越大。 •对比其他放疗,放疗缓解骨转移的疼痛有多种优势。 •放疗能缓解80%因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并保留患者行走功能。 •临床多采用多次小剂量放疗(10次30Gy)进行骨转移的姑息放疗。 •骨转移的患者在接受一次放疗后,因为疼痛复发的原因,可能需要接受再程放疗,这变得越来越常见。 •放疗治疗骨转移的副作用轻微,但有一个独特的放疗副作用—暂时性疼痛的增加,提前给予药物地塞米松能有效的预防这种副作用。

•因为专业背景原因,诊断出骨转移后,建议第一时间咨询放疗医生。 关于癌症的骨转移 骨转移是指原发于其他各种器官的肿瘤,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性肿瘤,包括恶性骨肿瘤的转移。在原发恶性肿瘤中,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是乳腺癌、肺癌、肝癌、肾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及胃癌等,骨转移癌多发生于躯干骨,其次是股骨和肱骨近端,发生于膝、肘关节远端者少见,在躯干骨中以脊柱最为常见,依次是胸椎、颈椎、腰椎、骶椎,此外,髂骨、肩胛骨也常有发现。了解更多关于骨转移的信息可阅读文章一文读懂癌症的骨转移。 患者家属对骨转移有认知误区,认为骨转移就意味着无药可医,时日无多了。总体而言,骨转移的病人病情确实均比较晚。但也要因人而异,不要因为骨转移的发生就放弃治疗。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乳腺癌(尤其是分子分型较好的类型)和前列腺癌在骨转移发生后仍可能有长达的十多年的生存期。甚至是相当一部分IV期的肺癌病人,如果有某些癌驱动基因的突变,局部骨转移放疗后联合靶向治疗药物,中位生存期也能达到几年。 骨转移的一些危害: 癌性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晚期症状,常伴有剧烈疼痛及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癌性骨转移时,主要临床表现是骨疼痛,其疼痛原因包括: •骨膜中存在痛觉纤维,转移瘤使骨膜伸展; •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神经,释放致痛物质 •转移瘤致周围肌肉紧张而疼痛,体位改变; •肿瘤分泌前列腺素类、神经肽类物质,参与疼痛的调节和骨代谢; •肿瘤细胞释放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可刺激破骨细胞对骨质的吸收,导致骨溶解、破坏。进行性骨破坏导致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因疼痛发现骨转移发现以后,越早放疗,效果越好 对于癌症的骨转移,一旦发现,应该尽早开始治疗。越早治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