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转移的名词解释

肿瘤的转移的名词解释

肿瘤转移,也称为癌细胞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的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部位扩散到其他器官或组织的过程。这个过程被认为是癌症最危险和致命的特征之一。肿瘤转移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一旦癌细胞扩散到其他部位,往往意味着治疗难度加大,预后变得不乐观。

肿瘤转移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局部侵袭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穿过周围组织、淋巴管道或血管进入邻近组织。这个阶段通常由肿瘤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和侵袭的能力导致。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的细胞往往能够破坏周围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一旦癌细胞穿透了原发肿瘤所在的组织,它们可以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发生远处转移。淋巴转移是指癌细胞通过淋巴管道进入淋巴结,从而扩散到其他淋巴结或器官。血液转移则是指癌细胞进入循环系统,通过血液流向身体的其他部位。这两种扩散方式可能会同时发生,从而导致多个远处转移灶的形成。

肿瘤转移的机制是极其复杂的,涉及多种分子和细胞的相互作用。例如,癌细胞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来获得侵入和转移的能力。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包括促进细胞增殖的基因突变、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突变以及改变细胞黏附能力的基因突变等。此外,肿瘤转移还涉及到血液和淋巴系统的逆向操作,以及免疫系统的耐受性调节等。

鉴于肿瘤转移的重要性,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了解和阻止这个过程。因此,对于癌症治疗而言,预防和阻断肿瘤转移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目前许多抗癌药物的研发都是以阻断癌细胞转移为目标的。此外,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以通过切除或破坏原发肿瘤,从而减少转移的机会。

然而,在面对癌症转移的挑战时,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未知。例如,某些癌细胞可能对已有的治疗方法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此外,癌细胞的转移能力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使得治疗策略需要不断调整。因此,对于癌症转移的研究和阻断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总之,肿瘤转移是癌症中最危险和致命的特征之一,它指的是癌细胞从原发肿瘤扩散到其他部位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多种分子和细胞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基因突变、淋巴转移和血液转移等机制。对于癌症治疗而言,预防和阻断肿瘤转移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面对癌症转移的挑战时,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未知。对于肿瘤转移的研究和阻断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领域。

病理学名词解释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早期肺癌:发生于支气管以上较大支气管者(中央型),是指癌组织仅局限于管壁内生长,未突破支气管外膜累及肺实质,且无淋巴结转移者;发生于小支气管者(周围型),是指癌组织直径<2cm,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第2/4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

1.萎缩:a发育正常;b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c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d间质增生。2.化生: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b刺激因素作用;c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d 发生于同源性细胞;e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分化。 3.虎斑心:a心肌脂肪变性;b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c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d似虎皮斑纹。4.心肌脂肪浸润:a心包层脂肪组织显著增多;b心肌间质出现脂肪组织;c心肌萎缩;d可致心肌破裂、出血、猝死。 5.透明变性:a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或细动脉壁;b蛋白质沉积和蛋白变性等;c HE染色呈均质、粉染至红染。 6.心衰细胞:a左心衰竭肺淤血;b肺内出现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7.迁徙性钙化:a钙磷代谢障碍;b正常组织;c固体钙盐蓄积;d肺、肾、胃等。 8.坏死:a钙磷代谢障碍;b正常组织;c固体钙盐蓄积;d肺、肾、胃等。 9.坏疽:a大范围坏死;b腐败菌感染;c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d分干性,湿性,气性三种。10.机化:肉芽组织;b吸收、取代坏死物或其他异物。 11.凋亡:a活体内;b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c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d无急性炎反应。 1. 再生:a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b修补缺损。 2. 接触抑制:a缺损修复;b细胞增生、迁徙;c相互接触而停止生长。 3. 肉芽组织:a新生的毛细血管及纤维细胞;b炎细胞浸润;c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4. 一期愈合:a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b形成瘢痕规则,整齐,小,线状。 5. 瘢痕疙瘩:a瘢痕组织增生过度;b突出皮肤表面,向周围扩延;c不能自发消退;d发病机制与体质或肥大小分泌生长因子有关。 1.肺褐色硬化:a长期慢性肺淤血;b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褐纤维结缔组织增生;c肺质地变硬;d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棕褐色。 2.心衰细胞:a左心衰竭;b肺泡腔内;c含有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槟榔肝:a慢性肝淤血;b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c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4.血栓形成:a活体的心脏活血管腔内;b血液成分凝固;c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5.混合血栓:a延续性血栓的体部;b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c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6.透明血栓:a循环血管腔内;b由纤维蛋白构成;c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7.栓塞:a循环血液中;b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c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8.梗死:a动脉血流中断;b无有效侧支循环;c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1. 渗出:a炎症局部组织;b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c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等。 2. 趋化作用:a白细胞;b向着化学刺激物;c定向移动。 3. 炎症介质:a介导炎症反应;b化学因子;c来自血浆和细胞。 4. 败血症:a血液中查到细菌,并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b有全身中毒症状。 5. 脓血症:a化脓性细菌;b败血症;c迁徙性脓肿。 6. 蜂窝织炎:a疏松结缔组织;b弥漫性;c化脓性炎;d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7. 脓肿:a限局性;b化脓性炎;c组织发生溶解坏死。 8. 肉芽肿:a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b浸润和增生;c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1.腺鳞癌:同一肿瘤中具有腺癌和鳞癌的病变。 2.肿瘤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来源组织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个差异即为异型性。

病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体积变小称萎缩。通常由于该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有时可因细胞数目减少引起,或两者兼有。 2、化生:指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3、坏死:活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4、坏疽: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性变化。 5、机化:由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 6、肉芽组织: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多少不等的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7、心衰细胞:当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时,红细胞自肺泡壁毛细血管漏出于肺泡中,被巨噬细胞吞噬,肺泡腔内可出现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又称心力衰竭细胞。 8、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脏切面,呈现红黄相间的花纹状结构,似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 9、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0、梗死:集体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 11、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渗出。 12、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定向移动。 13、蜂窝织炎:是指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4、干酪样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肉眼观坏死区颜色带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 15、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市区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16、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17、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18、虎斑心:在严重贫血时,心内膜下尤其是左心室乳头肌处可出现红黄相间的条纹,如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由于心肌内血管分布不均,心肌缺氧轻重程度不一所致,血管末梢分布区心肌缺氧较重,脂变明显而呈黄色,缺氧较轻部位脂变较轻,心肌呈红色。 19、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一种肉芽肿病变。由纤维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构成。 20、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明显增多称为脂肪变性。 21、细胞水肿:细胞内水钠积聚过多,引起细胞体积肿大,胞浆疏松、透明淡染。常见于心、肝、肾等脏器的实质细胞。 22、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是指细胞外间质或细胞胞浆内出现伊红染,均质半透明、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 23、病理性钙化:在病理情况下,骨和牙以外的组织内有固体钙盐的沉积。 24、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于变性、坏死的组织中或异物内,如结核坏死灶、脂肪坏死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性坏死区、血栓、寄生虫体和虫卵。

2021年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 欧阳光明(2021.03.07) 2.凋亡: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 的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其发生机制、生化特征及形态学变化都与细胞坏死不同。 3.交界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 瘤。 4.肺褐色硬化: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可 见大量心衰细胞,故肺组织质地变硬,肉眼观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 5.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由纤维 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6.软化灶: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 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7.假小叶: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形成大小不 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8.大红肾(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侧肾脏 肿大,肾表面充血,有的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 9.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 性,常见于肝细胞。 10.结核瘤: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 于肺上叶。

11.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是由趋化因子 引起的。 12.鳞状细胞化生:非鳞状上皮细胞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转化为鳞状 上皮,增强局部抵抗力。 13.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刺 激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14.早期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 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 15.膨胀性生长:肿瘤生长推挤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 界清楚,有的可形成纤维包膜,多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16.细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为细动脉管壁发生玻 璃样变性,管壁增厚,僵硬,官腔缩小。 17.Primary complex:肺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 由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18.Spotty necrosis:点状坏死,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 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19.Granuloma: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 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20.Nephrotic syndrome: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 血症、明显水肿和高脂血症。 21.Pseudoutubercle:假结核结节,血吸虫感染时形成的慢性虫卵结 节,由坏死物质、类上皮细胞及异物巨细胞等组成,形态上类似结核性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

病理学 肿瘤-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带答案)

病理学肿瘤 名词解释 1 肿瘤(tumor) 2 间变(anaplasia) 3 转移(metastasis) 4 异型性(atypia) 5 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disease or precancerous lesion) 6 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7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8 癌珠(carcinoma pearl or keratin pearl) 9 癌基因(oncogene) 10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问答题 1 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2 试比较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 3 简述肿瘤的命名原则。 4 试比较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 5 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6 简述恶性瘤对机体的影响。 7 简述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共同点(或相似点)。 8 简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指出其在肿瘤防

治中的意义。 9 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 10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咳嗽、咳黏液脓痰5天,痰中带血2天入院。既往患者有吸烟、饮洒史。曾于五年前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自述“心窝”、腹上区(上腹部)经常性疼痛,近来咳嗽时加重。体格检查:体温38.30C,脉搏8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7.3/10.1kPa(130/76mmHg),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稍硬,动度差。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0.85×109/L,血红蛋白90g/L。X线胸片:左下肺近肺门处见一3cm×2.5cm边缘不整之阴影。纤维胃镜:胃窦小弯侧有2cm×1.8cm的糜烂面伴灶性出血,余无特殊。请拟定诊断的步骤和方法,并作出可能的诊断。 11 患者女,41岁,右乳腺乳头外上方皮下有肿块,你准备采取哪些方法来确定肿块的性质(包括采集病史,物理检查和病理检查)?12 患者女,37岁,腹上区不适伴明显消瘦3月,大便次数增多二周,食欲缺乏,最近10天内3次大便检查潜血阳性。三天前突感耻区(下腹部)不适、腹胀。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盆腔左侧有约7cm×4cm×4cm 之实性肿块,肿块与卵巢界限不清,肿块周边广泛粘连,诊断为左卵巢黏液腺癌。请结合病史进一步明确诊断。 答案 名词解释

肿瘤相关名词解释

肿瘤相关名词解释 瘤样病变:有的组织生长其外表类似肿瘤,但和真性肿瘤不同,有时又难以区别,故称为瘤样病变。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产生以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直接蔓延: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常常连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官,血管或神经束衣浸润,破坏临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 多药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肿瘤药物后,对多种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肿瘤药也产生交叉耐药性。 胚胎抗原:胚胎期表达,正常成人不表达,伴随肿瘤发生又重新表达的抗原 靶分子药物:以导致肿瘤发生的关键受体及基因产物作为靶点而设计,筛选出的药物 瘤样病变:有的组织生长其外表类似肿瘤,但和真性肿瘤不同,有时又难以区别,故称为瘤样病变。 白细胞减少性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时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体温超过38C,常称为白细胞减少性发热。 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

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色素沉着:由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所致的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其他如肝硬化、肢端肥大症、晚期肝癌。 充血性心衰:指在静脉回流无器质性障碍的情况下,通常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此类肿瘤没有包膜,与临近的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侵犯方式可表现为侵犯包膜,周围组织,神经,淋巴官和血管。 10 间变: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间变性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几乎都是恶性的。 3 靶向治疗: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 5 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此类肿瘤没有包膜,与临近的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侵犯方式可表现为侵犯包膜,周围组织,神经,淋巴官和血管。 空间分辨率:指影象中能显示的最小细节 什么是GTV,CTV,PTV? (1)肿瘤靶区(GTV);指肿瘤的临床病灶,即通过一般检

病理学名词解释

1.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肥大可分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两类。细胞肥大通常具有功能代偿意义。 2.增生(hyperplasia):细胞分裂繁殖,数目增多,有时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增生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后者又分为再生性增生、过再生性增生及内分泌障碍性增生三种。 3.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的缩小,主要指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的减少称萎缩。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常见的化生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或支持组织化生。 5. 变性(degeneration):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细胞的物质代谢障碍,使细胞或间质内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多的形态学改变,称为变性。变性一般而言是可复的,但严重的变性往往不能恢复而发展为坏死 6. 坏死(necrosis):活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称坏死。其主要表现为质膜崩解、结构自溶,细胞的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等细胞、组织的自溶性变化,坏死周围组织常有炎症反应 7. 坏疽(gangrene):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细菌感染而使组织腐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坏死,称为坏疽。坏疽一般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类型。坏疽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8. 凋亡(apoptosis):主要是指活体内单个或小团细胞的死亡(也可为病理性,如肿瘤细胞的坏死),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自溶,无炎症反应。故又称固缩性坏死。似树叶的枯萎凋谢过程,所以又称凋落或程序性细胞死亡 9.机化(organization):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如血栓、血凝、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10.再生(regeneration):组织缺损后,邻近细胞分裂增生,以完成修复的过程。再生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有完全和不完全性再生。

肿瘤-名词解释

1.肿瘤(neoplasm,tumor) :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多数肿瘤表现为肿块。 2.外生性生长:良恶性肿瘤都可。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的外表。只向外表生长—良性。向外表生长,同时向内生长—恶性。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瘤的生长方式。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无包膜、界不清、固定,难切净,易复发。 4.癌性溃疡:外生性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肿瘤中央血液供给相对不足,肿瘤细胞易发生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溃疡,称为癌性溃疡。 5.异型性(atypia):肿瘤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6.间变性肿瘤:肿瘤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往往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几乎都是高度恶性肿瘤。 7.肿瘤的实质〔parenchyma〕:指肿瘤细胞,决定着该肿瘤的命名、性质、形态结构和生长方式等。 8.肿瘤的间质〔mesenchyma,stroma〕:指结缔组织、血管、免疫细胞。结缔组织、血管: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加速肿瘤生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代表机体抗肿瘤反应。肌成纤维细胞:收缩、产生胶原和限制肿瘤细胞扩散。 9.肿瘤的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阶段(S 期)的细胞比例。 十G 2 10.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肿瘤细胞分裂繁殖为两个子代细胞所需的时间。 11.肿瘤的转移(metastasis):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通过转移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性肿瘤或继发瘤,原发部位的肿瘤称为原发肿瘤。 12.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管外表,瘤细胞脱落种植(也可人为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外表,继续生长形成多数转移瘤。 13.克鲁根勃格瘤(Krukenberg瘤) :胃、肠道的粘液性腺癌种植性转移至卵巢。 14.医源性转移:由于手术操作等原因导致肿瘤细胞脱落形成的种植性转移。 15.肿瘤的演进(progression):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可表现为生长速度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 16.肿瘤的异质化(heterogeneity):肿瘤生长过程中,由于附加基因突变形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和(或) 抑癌基因的丢失、失活等基因表达失常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癌: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3.肉瘤: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4.肿瘤转移:是指已浸润脱落出去的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病灶,通过某些途径和渠道被带到与原发病灶不相连 的部位(组织或器官),又生长出与原发病灶病理类型相同的肿瘤。 5.噎嗝:指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复而纳出疾患。 6.反胃:指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的疾患。 7.细胞学诊断IV级:即发现有癌细胞,但不够典型。或有极少数典型癌细胞,需进一步证实。 8.肝转移性肺癌:是指原发于肺部的癌肿通过直接浸润、气道种植或血管淋巴管转移至肝部继续增长,形成与原 发瘤同样性质的癌肿。 9.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是指能杀死各时相的肿瘤细胞,包括G0期细胞的一类抗癌药物。这类药物包括烷 化剂、抗癌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10.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以上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二、填空题 1.祖国医学主要把对肿瘤的病因主要概括为六淫致病、七情内伤、饮食劳伤、体质内虚,而把对肿瘤的病机 主要概括为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内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 2.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途径主要有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局部蔓延转移和医源性转移。 3.内窥镜在检查恶性肿瘤的优点主要有:直观、照相、刷取细胞做细胞学检查和直接活检等。 4.支气管肺癌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和发热。 5.现代医学认为胃癌的前期状态主要有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部 切除术后残胃。 三、简述题 1.简述我国目前甲胎蛋白(AFP)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 答:①AFP≥5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和转移性肝癌等; 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而不见下降;③AFP≥200μg/L的中等浓度水平持续8周以上。 2.简述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答:①癌细胞对控制正常的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调理因素不能正常发生反应,而表现为持续性增生和分化不良;②癌细胞对邻近组织和细胞间的异常关系,从而改变正常组织的结构形式,常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和形成远处转移;③癌细胞可将上述两个特性遗传给其子细胞。 3.简述胃癌的诊断方法。 答:⑴临床症状诊断:①40岁以后开始出现中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且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有明显的食欲不振或形体消瘦;②胃溃疡严格内科抗溃疡治疗任务明显好转;③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经内科治疗无效;④中年以上患者出现不明显原因的贫血、消瘦和粪隐血阳性。 ⑵实验室检查:①RBC下降,Hb下降;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③胃液分析出现游离胃酸低。 ⑶X线检查⑷纤维胃镜⑸细胞学检查⑹生物学检查⑺超声胃镜检查⑻CT检查

种植性转移的名词解释

种植性转移的名词解释 种植性转移是一个医学术语,用来形容恶性肿瘤在原发部位之外发生的转移现象。在常规情况下,肿瘤通常是从其发源部位开始生长和扩散的。然而,种植性转移是指恶性肿瘤通过生物学机制,在身体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这是肿瘤的一种严重进展形式,通常也是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种植性转移与其他类型的肿瘤转移相比,其特点是肿瘤细胞通过直接在组织间 迁移的方式生长和扩散。它们可以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并通过这些循环系统到达身体其他部位。一旦这些肿瘤细胞到达新的部位,它们可以重新开始生长并形成新的肿瘤。这种转移过程通常是病情恶化的标志,因为它意味着肿瘤已经在患者的身体中蔓延开来。 种植性转移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但是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增加其发生的风险。 其中之一是肿瘤的类型。某些类型的肿瘤比其他类型更容易发生转移,这可能与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另一个因素是肿瘤的大小和发展阶段。较大和更进展的肿瘤更有可能发生转移。此外,肿瘤的位置也可能影响转移的概率。例如,在某些器官(如肺、肝脏和骨骼)中发生的肿瘤更容易向其他部位转移。 种植性转移的症状可以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和转移到的部位而有所不同。有些 患者可能会经历疼痛、肿块或不适感,这些症状可能是由肿瘤在新的部位生长和压迫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其他症状可能包括疲劳、体重下降和贫血。然而,并非所有的种植性转移都会引起明显的症状,有时它们可能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被发现,这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度。 治疗种植性转移的方法因患者的病情和肿瘤的类型而异。通常情况下,治疗的 目标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手术可以用于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瘤组织,而放射治疗则利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化疗使用药物来杀死或阻止肿瘤细胞的增长,而靶向治疗则是利用针对肿瘤细胞特定分子的药物来攻击肿瘤。

肿瘤 名词解释

肿瘤名词解释 肿瘤名词解释 1. 肿瘤(Tumor) •定义:肿瘤是指身体组织中异常增生的一类细胞聚集物,可以是良性的或恶性的。 •示例:常见的例子有乳腺良性肿瘤(如乳腺纤维腺瘤)、肺癌等恶性肿瘤。 2. 良性肿瘤(Benign Tumor) •定义:良性肿瘤是一类非癌性肿瘤,细胞增生有限,一般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 •示例: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位于皮下组织,形成一个可以触摸到的小肿块。 3.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定义:恶性肿瘤是一类癌性肿瘤,细胞增殖迅速,可以侵犯周围组织甚至扩散到其他部位。 •示例: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导致骨髓中白血球异常增多,进而影响血液功能。

4. 转移(Metastasis) •定义: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过程。 •示例:乳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包括淋巴结、肺部、骨骼和肝脏等。 5. 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 •定义:原发肿瘤是指肿瘤最初形成的部位,后续转移的肿瘤称为转移性肿瘤。 •示例:在肺癌患者中,肺部的肿瘤是原发肿瘤,而转移到骨骼的肿瘤则称为骨转移性肿瘤。 6. 化疗(Chemotherapy) •定义: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来杀灭或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治疗方法。•示例:对于一些不能通过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如胰腺癌,常规治疗方法之一是采用化疗。 7. 放疗(Radiation Therapy) •定义: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局部,以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治疗方法。 •示例:乳腺癌患者常常在手术后进行辅助放疗,以确保患者体内所有恶性细胞被清除。

病理学名词解释答案

1. 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3.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而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4.脂肪变: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5.玻璃样变 6. 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变为黑色或暗绿色,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7. 虎斑心:严重贫血引起的心肌脂肪变性,常在左心室乳头肌处,可见出现整齐横行排列的黄红相间的条纹称为虎斑心。 8. 凋亡:是一种以凋亡小体的形成为特点的,不引起周围组织炎性反应的活体内单个细胞死亡的形态学改变。第二章 1. 机化:新生的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 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现象不明显,在细胞增殖周期中处于静止期(G),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 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3. 肉芽组织::由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4. 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后或缝合后对合紧密的伤口,愈合的时间短,形成的瘢痕少。 5. 不完全再生:组织损伤较大或受损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弱,不能完全由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组织细胞来修复,而是由肉芽组织来修补恢复,最终形成瘢痕。 6. 创伤性神经瘤:外周神经受损时,若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或两端之间有瘢痕或其他组织阻隔,或因截肢失去远端,再生的轴突不能到达远端,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形成的肿物。 7. 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愈合的时间长,形成的瘢痕较 大。 第三章 :器官或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2.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肉眼观肝的切面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的条纹。 3.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功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 附壁血栓:发生于心腔或动脉瘤内的混合血栓。 7.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8.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9. 血栓的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血栓的过程。 第四章 1. 炎性息肉:粘膜慢性炎,粘膜上皮、腺体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向粘膜表面突起的带蒂的肿物。 2. 趋化作用:炎症时,白细胞所作的向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 3. 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或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4.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5.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后,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6. 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7. 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 8. 吞噬作用:是指白细胞游出并抵达炎症灶,吞噬并消化病原体和组织碎片的过程。 第五章 :肿瘤是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机体的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 部肿块。

肿瘤学专业名词解释

肿瘤学专业名词解释 肿瘤学专业名词解释 肿瘤学是一门研究肿瘤的学科,涉及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等 方面。在肿瘤学中,有许多专业名词需要我们来深入理解。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解释其中一些重要的肿瘤学专业名词,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 一领域的知识。 1. 肿瘤(Tumor) 肿瘤指的是人体组织中异常增生的物质,它可以是良性的或恶性的。 良性肿瘤不会侵犯周围的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而恶性肿瘤则具有 侵袭性,能够侵犯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并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 远处,形成转移。 2. 癌症(Cancer) 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细胞无法正常生长和分化,导致细 胞异常增殖,并形成肿块。癌症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如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 3. 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 原发肿瘤指的是恶性肿瘤最初发生的部位,也就是肿瘤发生的起点。

在癌症中,原发肿瘤通常是最先被发现和诊断的。 4. 转移性肿瘤(Metastatic Tumor) 转移性肿瘤是指肿瘤从原发部位扩散到其他器官或组织,形成的新的 肿瘤灶。转移是癌症最常见的特征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病人死亡的主 要原因之一。 5. 转移(Metastasis) 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灶的过程。转移 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行。转移的过程中,癌细胞需要穿过 血管或淋巴管壁,并在新的器官或组织中定居生长。 6. 细胞凋亡(Apoptosis)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细胞死亡过程。在细胞凋亡中,细胞通过程序 性的自我降解来消亡,这是人体维持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机制。然而,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机制常常受到损害,导致异常 细胞的过度增殖。 7.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在肿瘤学中, 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可以导致细胞增殖的 调控失常、细胞凋亡的异常以及转移能力的增强。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1.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即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或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的现象,常伴细胞功能低下。 1.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变现为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蛋白质变性。 2.凋亡:活体内单个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表现形式,由于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学和生化特征上有别于坏死。 3.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是因为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可伴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 4.增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导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和功能活跃。 5.萎缩:已经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组织、器官的萎缩可伴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6.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7.再生:组织或细胞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过程,如果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称为完全再生。若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以后形成瘢痕,故也成为瘢痕修复。 8.充血:器官或者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增多。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输入血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是一个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官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 9.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腔逸出。 10.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1.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2.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一般由于动脉阻塞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