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制氧机 制氧 设备 工程设计

小型制氧机 制氧 设备  工程设计
小型制氧机 制氧 设备  工程设计

小型制氧机制氧设备工程设计

小型制氧机制氧设备工程设计

前言

用深冷法生产氧、氮和氩等产品的氧气站已非常普及,其中氧气产

量?1000m3/h的小型氧气站在数量上占据了极高的比例。另外,空分液态产品的

汽化站也列于小型氧气站范畴,其市场份额也正在迅速扩大。

氧气站中的各类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氧的化学性质极活泼,是强氧化剂,能助燃,火灾危险类别属于乙类;氮、氩属于惰性气体,不能燃烧,却具有窒息性,火灾危险类别属于戊类;低温液体产品工作温度低于-183?,易发生人员冻伤, 而且汽化膨胀倍数可高达近千倍,会因急剧升温等因素引发物理爆炸。鉴于以上危险因素的存在,国家早在1978年就颁发了TJ30-78《氧气站设计规范》,并于1991年将其修订为目前正在使用的GB50030-91《氧气站设计规

范》(以下简称:《规

范》)。针对其后设计、建设和使用中不断出现的安全问题,国家又于1997年颁发了GB16912-1997

《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这两个国家强制性标准就是目前氧气站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标准。

一方面随着制氧工艺技术和自动化近十年来,

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空分设备工作压力成数量级下降,以及加氢制氩

工艺由全精馏无氢制氩技术取代,使得制氧工程变得更为简单和安全;而另一方面,因为现行标准尚有一些未能覆盖之处, 或者有些老的氧气站没能按照标准设计,使得许多氧气站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和不规范之处。现就笔者多年来在小型氧气站

工程设计实践中遇到的一些要点、难点以及在设计中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建议做一

介绍,供业内同行讨论和参考。

1氧气站的选址

氧气站的选址除了按照《规范》所列要求外, 还应考虑氧气站自身的安全性、

合理性和经济性等诸多因素:

(1)尽可能离开建筑物和人口稠密区布置; (2)尽可能靠近最大市场或最大用户;

(3)考虑周边其他建筑、设施与氧气站的防火、噪声和振动间距;

(4)考虑到扩、改建的可能;

厂房朝向尽可能兼顾自然通风、采光; (5)

(6)吸风口空气洁净。

此外还应考虑到交通、电力以及供水等因素。氧气站站房与其他周边建筑、

设施等的最小防火间距如下:站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物间距为50m; 与民用建筑间距

为25m;与其他耐火等级为一至四级的生产建筑物间距为10~14m;与明火或散发火

花地点间距为25m;与厂内外道路(路边)分别为 5、10和15m;与电力架空线缆的间

距为电杆高度的115倍。

液氧贮罐与其他周边建筑、设施等的最小防火间距,视贮罐容量大小较氧气站

厂房略有增加,且贮罐周围5m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的沥青路面。 2氧气站总体布置氧气站站址选定后,区域内总体布局的优劣就成了影响其日常运行安全性、经

济性和使用合理性

的关键。

氧气站总体上由制氧间、贮气囊间、压氧间、灌充间和瓶库等主要生产车间

和变配电间、钢瓶检验间、化验间、冷却水循环系统、办公室、门卫和生活设施

等辅助部分组成。各生产车间原则上宜布置成独立建筑物,但考虑到站区地块限制

和尽量减短工程管线,可顺应工艺流程程序布置在同一或若干建筑物内。若置于

同一建筑物时,中间须用耐火燃烧时间不小于115h的非燃烧体隔离墙和丙级防火门分隔。站区地形条件特殊时,也可以采用阶梯状分布各建筑物,以减少土建工作量。

氧气站作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场所,为避免闲杂人员的进出,站区宜设置围墙或栅栏,同时设置不少于两个的进出通道。

生产车间的朝向要求尽可能采光充足、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一般宜坐北朝南布置。设计时还应考虑主设备的进出、各车间之间的呼应及钢瓶装运的方便。

与氧气相关的生产、贮存、压缩、灌充和汽化

间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其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厂房可采用砖混结构,也可采用钢架结构。在采用钢架结构时,要求钢柱和梁架涂覆阻燃涂料, 梁架涂其中钢柱涂层的耐火燃烧时间不小于2h,层的耐火燃烧时间不小于

115h。各生产车间的出入口不能少于两个。

为方便操作和维护,降低厂房建造成本,一般把厂房设计成高、低跨,其中高跨用于放置精馏塔冷箱。随着设备容量增加,当精馏塔冷箱高度过高时,宜将冷箱上部分穿出室外放置,或者直接贴邻主车间放置。贴邻主车间布置时,在相连处预留通道并将冷箱的操作段置于单独的平房内。考虑到设备日常维护、检修和吊装高度空间等要求,制氧、压氧车间的屋架下檐高度一般为5~ 7m。贮气囊间由于不存在检修空间要求,可置于同一建筑物内所设的分析化验室、配件库等的二楼,从而有效地提高厂房利用率。但贮气囊间须有安全和防火围护措施,二楼隔板采用混凝土现浇板。此外,也有一些单位用固定容积的金属容器取

代贮气囊,减少了贮气囊的占地空间,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气体纯度也得到保证,但是会使系统的操作增加一定的难度,塔内压力的波动会缺乏一定,所以该容器须具备一定的容积余量。的弹性

压氧间的氧压机数量超过两台时,应独立设置,且不与其他房间直接相通。

灌充间的大小视设备产量和气瓶的周转而定, 但当氧气的实瓶数量超过1700

个时,灌充间不能再与制氧间设在同一建筑物内,必须独立设置于另一建筑物内。

一般空分设备产量?180m3/h时,灌充间的装卸平台采用单侧装卸;产量超过

180m3/h时可考虑双侧装卸。当灌充间具有足够面积且实瓶数小于 1700个时,可以不再单独设置瓶库。

氧气站专用的变配电房,在《规程》中规定为二级耐火等级的丙类生产建筑物,在总体布局时应考虑将其离开主要生产车间10m。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尤其应引起变配电房专业设计单位的注意。当制氧站站区面积有限,不允许单独建设专用变配电

房、且为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房时,可一面与氧气站建筑贴邻建造,但必须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变配电房的门、窗设置应尽量远离生产车间。

氧气站冷却循环水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水池的容量:结合站区内消防用水管网的设置情况,兼顾到消防补充用水的水量储备。 (2)水池方位设置:结合常年风向,考虑冷水池上架设的水冷塔产生的水沫对空压机吸风口的影响;如果结合消防用水,则还要考虑消防车汲水的安全和便利。

(3)抗冻设计:寒冷地区应有防止停车时冷却水结冰的措施。

(4)水池水位设置:小型氧气站冷却水系统大都采用无压回水,水池液位应能确保空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回水顺畅及停车时管网内剩水的排尽。 (5)冷却用水的补给和水质的要求。

钢瓶检验间不一定每厂都设,根据《气瓶安全

监察规程》第57条的规定,气瓶检验单位必须经有关部门的资格审查,取得资格证书。另外,检验间的布局既要接近其空瓶存放场所,还要考虑瓶子

宜将其设于厂区的边涂装时油漆的污染和可燃性,

缘,且与氧气站站房保持足够的间距。

许多单独建立的氧气站希望设有相应的办公房,而该办公房的属性在相关规范中均没有做出明确表述。在做总体布置时,若场地允许,则可将办公房与主要生产车间按25m间距要求布置;场地不足时则可考虑将办公房与生产车间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建成防护墙,但不能影响生产车间的采光、通风和自身功能;确无可能时,则不能再建办公房。

氧气站内建造辅助的生活设施时,应考虑到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散发火花地点与生产车间的防火间距。一般氧气站的生活设施在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时,应按民用建筑归类。

3氧气站工程管道设计

小型氧气站所涉及工程管道的输送介质包括氧

(液氧)、氮(液氮)、氩(液氩)、污氮气和空气, 压力分布范围在0~1615MPa(G,下同)之间。管道设计时,依据不同介质、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进行针对性选材、选型设计。

对照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氧气站中用于输送压力? 011MPa的气体介质管道,或者可燃、易爆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的管道, 在公称直径大于25mm时,均属压力管道。需要补充说明,原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规定:"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其管道公称直径小于150mm,且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16MPa的管道"不属于压力管道。目前在设计实践中采用的管道分类依据是《条例》的规定。

小型氧气站设计中,工程工艺管道大多属于工业管道类别。现分别按流通介质将平时设计过程中最常涉及到的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按压力管道的相关规定做如下

划分:

(1)可燃介质---氧(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氧气划分为可燃介质):?常温低压氧气

(011MPa):如出冷箱的低压氧气管道不属管道

于压力管道;?常温低压氧气管道(?011MPa且 110MPa):如016MPa管道输送的氧气管道为GC3 级工业管道;?常温中压氧气管道(?110MPa且 410MPa):如通常中压氧压机出口用于管道气输送的氧气管道为GC2级压力管道;?常温中、高压氧气管道(?410MPa):如通常高压氧压机出口或者内压缩流程设计的冷箱出口带压的氧气管道为 GC1级压力管道。

(2)非可燃介质---氮、氩、污氮和空气:? 常温低压气体管道(011MPa):如原料空压机吸入管道、普通流程中出冷箱产品氮气、氩气和污氮气管道等均不属于压力管道;?常温低压气体管道 (?011MPa且410MPa):如通常小型空分设备中压缩空气管道、中压压缩机出口用于管道输送的氮气、氩气管道为GC3级工业管道;?常温中压气

体管道(?410MPa且1010MPa):GC2级工业管道;?常温高压气体管道(?1010MPa):如通常高压压缩机出口氮气、氩气管道为GC1级工业管道。

低温液体管道的设计:低温液体管道均属 (3)

压力管道。

管道设计时必须同时遵循管道的设计、安装、检验、试验及验收等规范。

311明确设计参数

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空分产品流程和工程配套流程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掌握产品流程特点和理清每一路工程管线的工艺条件,根据温度、压力和介质分门别类做好针对性设计。 312管道的选材

为了保证管网内气流的纯度和严密性,并考虑到小型空分设备工艺管道管径普遍较小,建设投资的差额不会太大,除特殊情况外,小型氧气站工程工艺设计中采用的管道均为无缝流体管。管道设计人员在做工程管道设计时,应在产品流程设计的基础上逐个计算或采用经验类比的方式

核定管道公称直径和管道壁厚,并依据管线选定与之吻合的弯头、异径接头、三通、管帽、法兰和支架等管件。另外,为提高产品安全性和可拆卸性, 工程管线上还应根据需要加设安全泄压装置和成对连接法兰或螺纹连接件等。

低温液体管道(包括液氧、液氮和液氩)由于工作温度低,法兰、螺纹等连接接口易发生冷缩而导致泄漏,所以应尽量采用焊接结构,否则须进行冷态紧固和试压。

313管道走向的设计

工艺管线的路线走向设计要统一考虑到诸多因素。除要遵循相应的法规标准外,还必须考虑到其他的相关因素:如最短的设计路线、管道的支撑、热胀冷缩的补偿、管道的减振避振、操作和维护检修的便利、可靠性及美观等等。管道设计不合理, 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外部管路系统的安全稳定,甚至还会干扰到正常流程的运行。

314设计时对安装、检验、验收所做的要求管道设计时必须对管道的安装、焊接的结构、

安装管道的检验以及管道的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做出严格的规定。

31411焊接要求

考虑到空分产品的洁净度和管道连接的强度, 碳素钢管道的焊接要求以氩弧焊打底,手工焊覆盖;不锈钢管道焊接用钨极氩弧焊;小通径铜管线应顺介质流向采用承插焊结构,焊接采用 BAg45CuZn银基焊料及乙炔-氧火焰钎焊。 31412管道焊缝检验

管道焊缝的检验应按照介质特性和压力等级进行分类。管道焊缝严格按

GB50235-19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50236-19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外观检查、渗透

和射线照相检查。 31413管道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

管道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在焊缝检验完毕后进行。

3141311管道强度试验

强度试验介质通常采用干燥、洁净空气、氮气

或洁净水。碳素钢管道在采用水为介质的试验时, 试验前内壁应进行钝化处理。奥氏体不锈钢管道在采用水为介质的试验时,要求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10-6。超过25

(1)普通管道设计压力?016MPa时,可采用气体为强度试验介质,试验压力为设

计压力的 1115倍;设计压力016MPa时,应采用水为强度试验介质,试验压力为设

计压力的115倍。 (2)氧气管道设计压力?310MPa时,可采用气体为强度试验介质,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 1115倍;设计压力310MPa时,应采用水为强度试验介质,

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 (3)当现场条件不允许使用液体或气体进行压力试验时,经建设单位同意,可同时采用下列方法代替:所有焊缝(包括附着件上的焊缝)用液体渗透法或磁粉法进行检验;对接焊缝用100%射线照相进行检验。

3141312管道严密性试验

在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严密性试验。

严密性试验介质通常采用干燥洁净空气或氮气,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

按《规程》的有关要求,氧气管道严密性合并

设计压力)时间为24h,并泄漏性试验需要保压(

要求"其室内及地沟内管道的平均每小时泄漏率不超过0125%,室外管道不超过015%"。但结合小型空分设备特点和氧气站建设规模,氧气管道容积很小,任一阀门、法兰处的渗漏都将使上述泄漏率超标。事实上在自然通风的情况下微量氧、氮气体的渗漏并不会对氧气站环境及其工作人员造成危害,笔者在设计实践中对标准做了适当放宽。 4氧气站危险源分析

氧气站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场所,必须持有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方能生产。气瓶的充装过程是整个氧气站生产过程中危险性最大的环节,国家规定气瓶充装须持有气瓶充装许可证。此外,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氧气站中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均属特种设备范畴,需持证设计、制造和安装。

按照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所做的火灾危险区划分,液氧储配区、氧气调节阀组间为21区火灾危险区,灌氧站房、氧贮气囊间为22区火灾危险区。

液氧储配系统中除了氧的火灾危险以外,还因为液氧汽化后的急剧升压,存在着物理爆炸的危险,该系统的讨论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氧气站制氧生产过程,本文不做专门讨论。

目前,小型氧气站所使用的空分设备已与传统意义上的空分设备有着很大的区别,随着制氧工艺技术的一步步提高,空分设备的工作压力也由以前的10MPa以上下降到目前的017MPa左右,火灾和爆炸危险性也随之大幅度降低。那么,目前氧气站作为危化品生产场所的危险性到底在哪里呢?现按照工艺过程做一个大致分析。

411制氧过程

随着全低压技术和分子筛净化技术的采用,空分设备冷箱爆炸的可能性已经很小,爆炸所产生的后果也已不再象先前那么严重。制氧过程所能产生的危险主要在于氧、氮等气体的大量泄漏。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制氧车间内,当氧气泄漏时,大量的氧气积聚在车间空间,如遇火星等因素触发,就会发而当氮气大量泄漏时,则会引起车生爆炸和燃烧;

间内人员的窒息。所以氧气站在设计时往往强调氧气站的通风。

412贮气囊

贮气囊用于调节空分设备与氧压机之间能力平衡。当操作人员操作不当,致使制氧能力长时间大于压氧能力时,贮气囊内压力就会致其破裂。所以在氧气站设计时一定要设置气囊水封器,水封高度控制在150mm左右,以确保气囊内氧气不超压。 413压氧过程

除了411所述的气体泄漏造成的危险外,压氧过程是一个危险性较大的过程,该过程中汽缸内的氧气温度和压力同时升高,高温、高压的氧气在任一外界因素触发下均会发生爆炸和燃烧,包括氧压机机体自身的烧毁。尤其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三级压缩、水润滑、15MPa的氧压机:压缩比大,温升

高,用于保障其安全运行的是循环冷却水和润滑用蒸馏水,其中任一路水的缺失都会引起汽缸内温度的急剧升高,引发危险。另外,氧压机进口管路设置网孔尺寸介于160~200μm的过滤器并定期进行拆洗和维护,可防止管路中机械杂质的进入,避免压缩过程中产生火花。

414低温液体加压汽化过程

一般情况下,低温液体产品先经过低温液体泵加压后再送汽化器汽化,随后用于充瓶或管网输送。液体泵进口管路如同压缩机一样,需设置进口过滤器。运行过程中严禁出口压力超标,设计中应在液体泵出口设置超压报警和联锁停泵装置。无论是空温式或者水浴式汽化器,都要严格控制蒸发流量,设计中应在汽化器出口

设置低温报警和联锁停泵装置,以免低温液体或气体进入气瓶或管网,致使其发生冷脆或超压而引起爆炸。 415充装过程

气瓶充装过程是氧气站生产中最危险的环节所在,全国每年数起甚至数十起的氧气站爆炸事故基

本发生在此环节。除了加强气瓶的管理以外,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减轻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主要手段还在于充装站的设计:气瓶充装速度的控制和钢筋混凝土防护墙的设置。

5氧气站设计中的若干细节问题

511氧气站防火

氧气站的防火主要从消防通道、消防供水系统和灭火器材配置等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51111消防通道

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乙类厂房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或乙类库房占地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时,宜设置环形消防通道,如有困难,可沿其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不小于6米的平坦空地。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315米,净高度不小于4米",事实上小型氧气站厂房和库房占地面积均远未超过上述规定值。在做总体布置时,对有条件的单位,可环绕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消防车道;条件困难时,生产车间单侧必须留有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必须能够抵达消

火栓和冷却循环水池。

51112消防供水系统

在有条件利用站区周边已有公共消防供水系统的氧气站,可直接按GBJ16的有关规定在站区设置专用消火栓。在没有专门的消防供水系统的站区,则可考虑将

消防用水和设备冷却用水设置于同一水池,且共用1个给水管道系统,其水池的容量和泵的给水能力可综合设备冷却用水的要求和GBJ16的有关规定来确定。

在没有条件建设消防供水系统的特别小的站区,可由消防车取水灭火,此时以水池或河流为中心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

51113灭火器材配置

氧气站厂房火灾类别为C类,液氧贮罐区为B 类。各区域根据GBJ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规定配置对应种类的灭火器材。

512氧气站防雷

氧气站站房及其室外的设备、设施应按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按照该规范的分类,置于露天的液体、气体贮罐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其防雷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

于10Ω;生产车间、精馏塔冷箱等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其防雷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接闪器的设置以不同的厂房面积和屋顶结构按该规范规定设计。

513防护墙的设置与充装头数

《规范》规定"灌氧站房充装台应设高不低于 2m、厚不小于200mm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墙",并未规定该防护墙的具体设置形式和方法。防护墙的设置应以保护充装人员及周边其他人员的安全为前提。目前基本上用""型结构,把气瓶置于所围成的防护墙之内,而灌充器(集气管)置于外侧,灌充用金属软管穿墙而过。操作人员在充装过程中除了必要的检查外,基本上不在防护墙之内。此外,为满足防爆性能,防护墙墙基必须深入充装平台的地面以下500mm。

为了防止充装速度过快,《规范》规定"气瓶的充气速度不得大于8m3/h,且充

装时间不少于 30min",对照这一规定,生产厂家所配的充装头数普遍偏少。根据氧气站多年的充装实践,对于常用

的40L气瓶而言,把充装速度限制在每只气瓶充装时间不少于30min是合适的,过慢则经济性变差。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厂家为了满足零星用户临时对少而对充装速度不做限制。笔者量瓶子的充装要求,

曾多次遇到有些厂家每瓶的充装时间不足10min的情况。汽化充装站的情况

尤为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灌充器生产厂家所配安全阀安装高度普遍偏低,一旦超压起跳,所释放出来的气体很容易伤及工作人员。工程设计时应提高阀门安装高度或者加装安全阀放气口导气管,至高处放空。

514气体管道地沟、水管地沟与电缆沟的设置《规程》规定"严禁氧气管和电

缆同沟敷设, 且氧气管沟也不得与电缆沟相通"。这是因为氧气比空气略重,氧气容易在地沟内积聚,而电缆有时因地沟内潮湿,接头连接不良等因素易产生火花, 故极可能引发火灾。事实上许多老的氧气站没能做到这一点,甚至有些新建的站区也有该类现象存在,设计上必须避免这类错误。当因场地受限,有

可能发生两沟交叉时,可采用以混凝土或砂子在氧气管套管或电缆护套管外交叉点封堵的办法解决。水管可以与气体管道管路同沟,当并行敷设困,将水管置于地沟下层。难时

地沟底面应设不小于015%的坡度,并且能在最低处将积水排出。

515电气设备防爆

《规范》和《规程》均规定:小型氧气站中的液氧储配区、氧气调压阀组间和灌氧站房、氧气储气囊间分别为21区、22区火灾危险区,所配套电气设备均要

求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许多场合下,有关部门甚至设计单位会要求建设单位对包括制氧间、压氧间等在内的整个站区内全部车间采用防爆电气设备,这是一个误区。事实上整套空分设备中有许多的设备本身就并未具备防爆功能。

516环境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

51611环境保护

氧气站生产过程自身不产生三废,只有少量的

生活污水。就氧气站而言,环境危害主要是厂界噪声。依据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工业区厂界噪声在昼间和夜间标准值分别为65和。 55dB

氧气站的噪声源于三方面:第一是动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第二是管道气体的放空噪声;第三是气瓶装卸时相互之间或与地面的撞击声。对于动设备发出的噪声除了设备选型时应予以关注外,设计上宜将其与外界做适当的隔离。小型空分设备管道气体的放空气量不大,在需要时于出口处加装消声器即可,一般不需要设置地下缓冲池。事实上, 最大的、也是最刺激周边居住人群的噪声源于气瓶的撞击声。从理论上讲,气瓶轻装轻卸和单个装卸、瓶身套装防撞、防震圈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实际操作上往往做不到。野蛮装卸所产生的噪声,环保部门测量不到,反而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最大,就这点而言已非设计所能控制,根本还在于加强管理。

51612职业安全卫生

氧气站的职业安全卫生总体除了应注意高浓度气体的中毒、窒息和低温液体的冻伤、车间内噪声以及常规的机械伤害等以外,尚无特别之处,在设计上主要围绕避免这些伤害展开。需要专门提出的是车间内部通道的设置,设计上往往注重车间内部中间的主通道,但现实起作用的往往不是这些通道,安全事故往往发生在设备的周边,所以必须强调预留设备间的空间和设备与墙之间的空间。设计上尽可能在沿墙留有宽度不小于1m的环形通道。结束语

一个氧气站设计的正确、合理与否,关乎安全、关乎业主的投入、关乎操作人员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操作上是否便利。

1991年版《氧气站设计规范》等一些专业规范颁布已有多年,在这些年中整个行业已发生了许多变化,现有规范在许多方面已经较难满足氧气站设计实践的要求,现实对现有规范提出了修改的客观要求,也腾出了修改的空间。笔者热切期待同行的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20立方米制氧机技术方案设计(详细)

目录 第一篇项目概述 (3) 第二篇技术方案 (4) 一.前言 (4) 1.气站系统设计方案 (4) 二.氮气系统设计方案 (5) 三.单体设备技术参数 (5) 第三篇供货围 (8) 空压机 (8) 压缩空气净化系统 (8) 空气储罐 (8) 技术文件 (10) 第四篇双方责任及其它 (10) 一、双方设计容 (10) 二、双方责任 (10) 三、设计标准和规 (11) 四、性能考核与质量保证 (12) 五、服务体系 (14)

第一篇项目概述 1、采用规、标准及法规 本工程采用国际或国现行最新的国家和行业施工及验收规标准及检验评定标准。包含但不限于: 1.1制氮机组 GB/T 7941-1987 《制冷装置试验》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J 16 -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 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 HG/T 20592~20635-2009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GB755-2008 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 GB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 GB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 GBJ63-1990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 GB50093-200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 HG/T20505-2000 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用文字代号和图形符号 HG/T20507-2000 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 HG/T20508-2000 控制室设计规定 HG/T20509-2000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T20510-2000 仪表供气设计规定 HG/T20511-2000 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 HG/T20700-2000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设计规定》 HG/T20512-2000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

微型制氧机设计

微型制氧机设计 变压吸附空分制氧包括PSA 和VSA 循环过程,医用制氧机两种循环均由一系列基本步骤组成。而最典型的变压吸附制氧过程是双塔结构的Skarstrom 循环,循环过程由加压、吸附、解析和冲洗四步组成,它是设计更复杂变压吸附的基础,详细循环过程见图2-2在Skarstrom 中,首先,经压缩机压缩后的空气进入吸附塔1,强吸附组分(氮气)被吸附而弱吸附组分(氧气)流出床层1,一部分经阀门流向储气罐,少量氧气流向吸附塔2,冲洗解析中的氮气;其次,原料气对吸附塔2 进行冲压到吸附压力和吸附塔 1 逆向放空到冲洗压力进行解析;第三、四步与第一、二操作相同,只是吸附塔1 和吸附塔2 分别重复吸附塔2 和吸附塔1 的过程。此即为一个完整的Skarstrom 循环。 3.2 工艺影响因素一套变压吸附装置的性能及效率,除了同吸附剂的性能有关外,还取决于吸附塔相关参数,如吸附压力、温度、吸附塔高径比、切换时间、均压时间等。研究各种因素对变压吸附的影响,对提高氧气的产量及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3.2.1 温度 在空气湿度一定时,随着进气温度的逐渐升高,氧气纯度先上升后下降,存在一个最高值,在30~32℃时达到最高。这是“因为随着原料气温度的升高,吸附等温线斜率减小,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降低,其结果是在产氧量不变的情况下,产品气浓度降低,其次,分子筛床层及气相流体的温度增加,氧气分子热运动速度加快,从而影响产品气纯度,有提高氧气纯度的趋势”。 3.2.2 吸附压力 吸附压力是影响制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吸附塔及分子筛量一定的前提下,提高吸附压力,可增加氮气在分子筛吸附床上的吸附量,从而有利于氮氧分离;其次,变压吸附系统的能耗与吸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能耗越高。同时气体压力提高后要增加吸附塔的机械强度,导致分子筛粉化加速。吸附压力对产品气的纯度影响较小,而随着吸附压力的升高,产品回收率反而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分子筛对氮气和氧气的吸附属于平衡吸附,达到一定压力后,如果压力继续升高,氧气和氮气的平衡吸附量变化不大,从而产品气纯度提高不明显,而随着吸附压力的升高,解析阶段损失气量增加,从而导致产品回收量下降。 3.2.3 均压时间 均压步骤就是完成吸附的高压床层与再生后的低压床层之间进行的压力均衡,是循环过程中必备的步骤。引入均压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已完成吸附的吸附塔中的较高压力,从而降低变压吸附过程的能耗。同时由于吸附塔进口端未吸附的高压空气在均压时进入另一吸附塔进行重新吸附分离,从而提高了氧气的回收率。同样,氧气纯度随均压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最佳均压时间。

20立方米制氧机技术方案(详细)

20立方米制氧机技术方案(详细)

目录 第一篇项目概述 (5) 第二篇技术方案 (6) 一.前言 (6) 1.气站系统设计方案 (6) 二.氮气系统设计方案 (7) 三.单体设备技术参数 (7) 第三篇供货范围 (10) 空压机 (10) 压缩空气净化系统 (10) 空气储罐 (11) 技术文件 (12) 第四篇双方责任及其它 (13) 一、双方设计内容 (13) 二、双方责任 (13) 三、设计标准和规范 (13) 四、性能考核与质量保证 (15) 五、服务体系 (17)

第一篇项目概述 1、采用规范、标准及法规 本工程采用国际或国内现行最新的国家和行业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及检验评定标准。包含但不限于: 1.1制氮机组 GB/T 7941-1987 《制冷装置试验》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J 16 -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HG/T 20592~20635-2009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GB755-2008 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J63-1990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93-200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HG/T20505-2000 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用文字代号和图形符号 HG/T20507-2000 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 HG/T20508-2000 控制室设计规定 HG/T20509-2000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T20510-2000 仪表供气设计规定 HG/T20511-2000 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 HG/T20700-2000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设计规定》 HG/T20512-2000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 HG/T20513-2000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 HG/T20514-2000 仪表及配线伴热和绝热保温设计规定 HG/T20515-2000 仪表隔离和吹洗设计规定 HG/T20636~20639-1998 化工装置自控工程设计规定(上﹑下卷) 其它适用的国标、行标及制造厂标准 第二篇技术方案 一.前言 根据贵公司提出的技术要求,我公司编制制氧系统技术文件,我公司为本技术文件的真实性和严谨性负责。本技术文件所执行的术语、单位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标准。 1.气站系统设计方案 针对贵公司气保站使用条件我公司特作如下设计方案: 1.1、工艺参数:

制氧设计

制氧机设计 变压吸附空分制氧包括PSA 和VSA 循环过程,医用制氧机两种循环均由一系列基本步骤组成。而最典型的变压吸附制氧过程是双塔结构的Skarstrom 循环,循环过程由加压、吸附、解析和冲洗四步组成,它是设计更复杂变压吸附的基础,详细循环过程见图2-2在Skarstrom 中,首先,经压缩机压缩后的空气进入吸附塔1,强吸附组分(氮气)被吸附而弱吸附组分(氧气)流出床层1,一部分经阀门流向储气罐,少量氧气流向吸附塔2,冲洗解析中的氮气;其次,原料气对吸附塔2 进行冲压到吸附压力和吸附塔 1 逆向放空到冲洗压力进行解析;第三、四步与第一、二操作相同,只是吸附塔1 和吸附塔2 分别重复吸附塔 2 和吸附塔1 的过程。此即为一个完整的Skarstrom 循环。 3.2 工艺影响因素一套变压吸附装置的性能及效率,除了同吸附剂的性能有关外,还取决于吸附塔相关参数,如吸附压力、温度、吸附塔高径比、切换时间、均压时间等。研究各种因素对变压吸附的影响,对提高氧气的产量及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3.2.1 温度 在空气湿度一定时,随着进气温度的逐渐升高,氧气纯度先上升后下降,存在一个最高值,在30~32℃时达到最高。这是“因为随着原料气温度的升高,吸附等温线斜率减小,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降低,其结果是在产氧量不变的情况下,产品气浓度降低,其次,分子筛床层及气相流体的温度增加,氧气分子热运动速度加快,从而影响产品气纯度,有提高氧气纯度的趋势”。 3.2.2 吸附压力 吸附压力是影响制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吸附塔及分子筛量一定的前提下,提高吸附压力,可增加氮气在分子筛吸附床上的吸附量,从而有利于氮氧分离;其次,变压吸附系统的能耗与吸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能耗越高。同时气体压力提高后要增加吸附塔的机械强度,导致分子筛粉化加速。吸附压力对产品气的纯度影响较小,而随着吸附压力的升高,产品回收率反而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分子筛对氮气和氧气的吸附属于平衡吸附,达到一定压力后,如果压力继续升高,氧气和氮气的平衡吸附量变化不大,从而产品气纯度提高不明显,而随着吸附压力的升高,解析阶段损失气量增加,从而导致产品回收量下降。 3.2.3 均压时间 均压步骤就是完成吸附的高压床层与再生后的低压床层之间进行的压力均衡,是循环过程中必备的步骤。引入均压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已完成吸附的吸附塔中的较高压力,从而降低变压吸附过程的能耗。同时由于吸附塔进口端未吸附的高压空气在均压时进入另一吸附塔进行重新吸附分离,从而提高了氧气的回收率。同样,氧气纯度随均压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最佳均压时间。 珠海智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余志军 2013年4月26日

制氧机施工方案

5.1机械设备施工方法 根据以往经验,钢铁厂制氧站设备主要有空压机、冷冻机、空分设备、氧压机、氮压机、分子筛、泵等。 5.1.1编制说明 5.1.1.1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对相同的设备只作一次性叙述。 5.1.1.2本工作安排中的一般要求对所有设备均适用,没有特殊要求不再叙述。 5.1.2一般要求 5.1.2.1设备基础检查验收 (1)设备安装前,要根据土建单位移交的资料,对设备基础进行复测、检查验收。设备基础的标高、尺寸极限偏差、水平度、铅垂度、预埋地脚螺栓(预留孔)相对基础纵、横中心位置偏差等主要项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预埋地脚螺栓螺纹是否保护完好,地脚螺栓预留孔尺寸、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 (3)全面对设备基础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接收,并办理相关手续。5.1.2.2基础放线 设备基础验收后,根据设计图纸在设备基础上放纵、横中心线,设标板,引标高点(在土建施工时埋设永久性标板)。 5.1.2.3设备出库检查 设备出库前,必须与建设单位人员一起,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清点,对于缺件、损坏件、不合格件进行登记,并经双方签字认可。 5.1.2.4对设备的传动装置按要求进行解体清洗,并重新注油。 5.1.2.5设备地脚螺栓灌浆 (1)混凝土配比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2)混凝土浇灌时确保地脚螺栓露出设备底座表面的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3)确保地脚螺栓的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 (4)浇注混凝土时要将地脚螺栓的螺纹进行包裹保护。 (5)混凝土浇灌时要先在地脚螺栓预留孔壁浇水,浇灌要密实。 5.1.3空压机安装 5.1.3.1首先将增速器、压缩机底座就位,利用斜垫铁进行找平、找正,并通过中分面、齿轮轴检查纵、横向水平度,确认增速器符合要求后,对增速器基础进行二次灌浆,灌浆采用CGM灌浆料。 5.1.3.2将压缩机、电机就位,以增速器为基准,利用百分表分别对压缩机、电机进行轴对中初找正,并使其横向水平度达到要求。 5.1.3.3装配前,对所有增速器、压缩机零部件进行清洗,并对增速器下体进行就位前煤油渗漏检查。 5.1.3.4轴、轴承组装前要仔细检查、清洗,并用压铅法检查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并对轴承压盖过盈量进行复测。对各密封间隙按标记装配并测量各部间隙。 5.1.3.5机盖装配时,密封面要均匀地涂抹一层密封胶。 5.1.3.6电机的轴承清洗、检测间隙参照压缩机轴承装配进行,并检测定子转子的空气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5.1.3.7确认压缩机、电机安装符合要求后,对其基础进行二次灌浆。 5.1.3.8参照图纸对附属设备(换热器要先试压后安装)和随机管路进行安装,如不符合要求,要对随机管路进行调整。 5.1.3.9油管的配制要采用氩弧焊,回油管要保持一定的倾斜度;油系统首先要进行人工清理,合格后将进入压缩机轴承,入口和出口的润滑油管道

制氧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X15000m3/h制氧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 1.1**钢铁有限公司3*15000m3/h制氧机工程建安施工招标文件;甲方关于二期工程相关会议精神及要求; 1.2工程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 1.3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1.4本单位执行的ISO9001:2000质量保证手册及其它质量体系文件; 1.5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及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 1.6建设部颁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7本单位所具备的施工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及以前所建工程施工生产中总结、验证的施工方法; 1.8施工现场情况; 2管理目标 公司管理方针:恪守承诺遵守法规和相关要求 以人为本关注自然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 顾客至上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和服务 预防为主确保管理绩效持续改进 公司管理目标: 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100%,顾客满意度不断提高;施工噪声、废水、废气、废物排放达标率100%,施工现场社区居民零投诉;杜绝重伤亡事故,负

伤率不超过5‰。 2.1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按国家现行的规程、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施工,工程质量必须实现一次交验合格率100%,达到冶金建筑优质工程。 2.2工期目标 根据业主要求,本工程2006年3月份开工,2006年6月土建逐步交付安装,8月份完成热负荷试车。总工期约6个月。 2.3安全管理目标 本工程安全管理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千人负伤率不超过3‰。 2.4文明施工目标 本工程文明施工目标:争创文明施工工地。 2.5环保目标 本工程环保目标:施工噪声、废水、废气、废物排放达标率为100%,施工现场社区居民零投诉。 3施工范围及工程概况 3.1施工范围 新建制氧工程的施工范围主要包括:制氧机主厂房、膨胀机房及主控楼、分馏塔、分子筛及吸附装置、液氧、氩、氮气球罐、液氧、氩、氮贮槽、循环水泵房、电气室及综合楼等生产辅助设施。 3.2工程概况 3.2.1工程名称:**3X15000m3/h制氧机工程。

20立方米制氧机技术方案设计(详细)

PSA-20Nm3/h-93% 变压吸附制氧系统 报 价 方 案 提案单位:单位地址:网址:传真:邮编:商务联系人: 电子邮箱: 电话:技术联系人: 电话:电子邮箱: 目录 第一篇项目概述 (3) 第二篇技术方案 (4) 一. 前言 (4) 1. 气站系统设计方案 (4) 二. 氮气系统设计方案 (5) 三. 单体设备技术参数 (5)

第三篇供货围 (8) 空压机 (8) 压缩空气净化系统 (8) 空气储罐 (8) 技术文件 (10) 第四篇双方责任及其它 (10) 一、双方设计容 (10) 二、双方责任 (10) 三、设计标准和规.......................................................... 1..1. 四、性能考核与质量保证 (12) 五、服务体系 (14)

第一篇项目概述 1、采用规、标准及法规本工程采用国际或国现行最新的国家和行业施工及验收规标准及检 验评定标准。包 含但不限于: 1.1 制氮机组 GB/T 7941-1987 《制冷装置试验》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GB150- 1998《钢制压力容器》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J 16 -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 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 HG/T 20592~20635-2009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GB755-2008 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 GB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 GB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 GBJ63-1990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 GB50093-200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 HG/T20505-2000 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用文字代号和图形符号 HG/T20507-2000 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 HG/T20508-2000 控制室设计规定 HG/T20509-2000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T20510-2000 仪表供气设计规定 HG/T20511-2000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 HG/T20700-2000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设计规定》

家用便携制氧机设计

家用便携制氧机设计 摘要 好的设计一旦进入人的眼睛,便能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不同的设计能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感觉,影响人的情绪,使人联想起某些事物的品格和属性。在情感方面产生色的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强弱感,在心理方面产生色的明快与忧郁、兴奋与恬静、华贵与质朴、轻松与庄严等效应。正因为设计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设计时,我们应该把设计所具备的这些特点综合考虑到,将各种颜色协调地重新组合在一起,以充分发挥设计的魅力。当前的产品设计中,情感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注重情感的设计将成为产品设计的一个必然趋势。文中从设计的作用出发,分析了、个性化、人性化设计在产品中的运用关系,探讨了色彩、造型在家用制氧机设计中的运用,最后总结归纳,将理论知识与市场调查结果运用于设计当中,经过一系列的斟酌,最终设计出作品,家用便携制氧机。 关键词:家用制氧机;人性化;造型;色彩;材质

ABSTRACT Good design once in people's eyes, it can cause people to 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change.Different design can make people produce different feeling, affect the person's mood, reminiscent of something character and properties.On the emotional feeling of col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light and heavy feeling, hard and soft feeling, strong or weak feeling, color and lively and melancholy in psychological aspect, excitement and quiet, elegant and simple, easy and solemn effect.Because the design has such features so we at design time, we should put comprehensive considering the design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 various color coordinated together again,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design of the charm.In the current product design, emotional factors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y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design will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product design.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role of emotional design, analyzes the emotional, personalized, humanized design in the product use relationship, emotional colour, modelling is discuss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product design, and finally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market research results to design, through a series of deliberation, the final design works, emotional music player. Key words:Home oxygen generator;Human nature;Modelling;Color;The material

于网络的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系统总体设计

于网络的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系统总体 设计 系统由监控设备和Zighee传感器节点构成一个微型监控网络,制氧机传感器节点上使用中央控制器对所需要监测、控制的制氧机进行控制和信息采集,通过21沙ee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发送至监控基站设备,并由该基站设备将数据传输至所连接的有关网络设备上,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由微机进行数据分析后,进行远程调节控制检测渺]。如图4.1给出了该远程制氧监控系统的体系。由于传感器的节点和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而灵活设置,因此该系统具有极大的延展性.系统包括 WAAN(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zigbee网络及一系列制 氧机控制传感器节点,本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1.中央信息处理控制中心 中央信息处理控制中心有监控模块、配置模块、数据库三部分组成。通过网络与汇节点连接在一起,监控模块通过接收模块及时接受汇节点传送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不同类型的信息,分布式汇节点上报信息的及时接收,网网络络图4.2中央信息处理控制中心框架图做出相应的反应,完成相应的操作,实现对分析和处理,向具有不同编号ID的汇节点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对传感器节点的全方位数据采集和监控。如图 2.制氧机监控网络体系结构 制氧机监控网络体系由无线网络组成。制氧机内的Zighee终端与附近的Zighee接入点建立无线链路和逻辑连接,将采集到的制氧机的各种实时数据发送到汇节点,再通过网络,将数据发送到监控服务器上,由监控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Zighee无线系统主要有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若干具有路由功能的无线节点和Zigbee中心网络协调器(监控心设备)组成。监控中心设备连接Zigbee无线网络,是无线网络的核心,负责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和制氧机设备节点的管理。制氧机的各种数据经监控中心与制氧机连接示意图过制氧机中无线传感器节点和若干无线节点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器。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器负责数据的实时采集、显示、保存,医院监控中心和护士可以随时登录监控服务器查看各个氧气机的各个数据,也可以远程控制Zigbee无线网络中的传感器和各个制氧设备,从而在被监测制氧机出现异常时,能及时检测到并采取相关措施。如图4.3给出了监控中心与制氧机连接示意图。 3.系统硬件结构 制氧机控制器主要负责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控制出氧量调节电路以及终端设备自身的管理。对于传感器节点需要具有尺寸小、低功耗、适应性强等特点,根据Zigbee协议标准,Zigbee设备发射输出为0一3.6dbm,通信距离10一75m,能够检测能量和链路质量,并根据这些检测结果,能自动调整设备的发射功率,在保证通讯质量的前提下,最小的消耗设备能量。为降低成本,可以选用相对集成度高、价格便宜的控制芯片来降低整个网络

小型制氧机 制氧 设备 工程设计

小型制氧机制氧设备工程设计 小型制氧机制氧设备工程设计 前言 用深冷法生产氧、氮和氩等产品的氧气站已非常普及,其中氧气产 量?1000m3/h的小型氧气站在数量上占据了极高的比例。另外,空分液态产品的 汽化站也列于小型氧气站范畴,其市场份额也正在迅速扩大。 氧气站中的各类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氧的化学性质极活泼,是强氧化剂,能助燃,火灾危险类别属于乙类;氮、氩属于惰性气体,不能燃烧,却具有窒息性,火灾危险类别属于戊类;低温液体产品工作温度低于-183?,易发生人员冻伤, 而且汽化膨胀倍数可高达近千倍,会因急剧升温等因素引发物理爆炸。鉴于以上危险因素的存在,国家早在1978年就颁发了TJ30-78《氧气站设计规范》,并于1991年将其修订为目前正在使用的GB50030-91《氧气站设计规 范》(以下简称:《规 范》)。针对其后设计、建设和使用中不断出现的安全问题,国家又于1997年颁发了GB16912-1997 《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这两个国家强制性标准就是目前氧气站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标准。 一方面随着制氧工艺技术和自动化近十年来, 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空分设备工作压力成数量级下降,以及加氢制氩 工艺由全精馏无氢制氩技术取代,使得制氧工程变得更为简单和安全;而另一方面,因为现行标准尚有一些未能覆盖之处, 或者有些老的氧气站没能按照标准设计,使得许多氧气站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和不规范之处。现就笔者多年来在小型氧气站

工程设计实践中遇到的一些要点、难点以及在设计中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建议做一 介绍,供业内同行讨论和参考。 1氧气站的选址 氧气站的选址除了按照《规范》所列要求外, 还应考虑氧气站自身的安全性、 合理性和经济性等诸多因素: (1)尽可能离开建筑物和人口稠密区布置; (2)尽可能靠近最大市场或最大用户; (3)考虑周边其他建筑、设施与氧气站的防火、噪声和振动间距; (4)考虑到扩、改建的可能; 厂房朝向尽可能兼顾自然通风、采光; (5) (6)吸风口空气洁净。 此外还应考虑到交通、电力以及供水等因素。氧气站站房与其他周边建筑、 设施等的最小防火间距如下:站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物间距为50m; 与民用建筑间距 为25m;与其他耐火等级为一至四级的生产建筑物间距为10~14m;与明火或散发火 花地点间距为25m;与厂内外道路(路边)分别为 5、10和15m;与电力架空线缆的间 距为电杆高度的115倍。 液氧贮罐与其他周边建筑、设施等的最小防火间距,视贮罐容量大小较氧气站 厂房略有增加,且贮罐周围5m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的沥青路面。 2氧气站总体布置氧气站站址选定后,区域内总体布局的优劣就成了影响其日常运行安全性、经 济性和使用合理性 的关键。 氧气站总体上由制氧间、贮气囊间、压氧间、灌充间和瓶库等主要生产车间 和变配电间、钢瓶检验间、化验间、冷却水循环系统、办公室、门卫和生活设施 等辅助部分组成。各生产车间原则上宜布置成独立建筑物,但考虑到站区地块限制 和尽量减短工程管线,可顺应工艺流程程序布置在同一或若干建筑物内。若置于

微型制氧机设计指标

微型制氧机设计指标 微型制氧机设计指标 一、电源:AC220V ± 22V,50Hz ± 1Hz 二、输入功率:≤350V A 三、氧流量:1~3L/min,医用制氧机浓度93±3% 四、输出压力:0.03MPa~0.07MPa 五、噪音:≤ 50dB 六、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3000 小时,寿命:5 年 七、满足EMC 要求 八、当输出稳定时,氧浓度的波动≤3% 《中国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其质量标准正在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制定中,在该标准颁布之前,暂不对该方法制取的氧气实行药品批准文号管理,也暂不发放《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但分子筛制氧设备必须获得《医疗器械许可证书》,同时必须符合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后方可供临床医疗使用。《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如下: 一、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医疗保健为目的,以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用变压吸附法(PSA)制取医用氧气的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 二、相关定义 1、吸附:气相与固相组成吸附体系(吸附相)时,在相界面处的组份发生富集的现象; 2、解析:已被吸附剂吸附的气体(液体)的分子释回气相(液相)的现象; 3、变压吸附:在绝热条件下,加压加附、减压解析的循环操作过程; 4、93%氧:以空气为原料,利用分子筛变压吸附工艺生产的氧气。这种氧气的浓度为90%~96%(V/V),剩余的组份主要是氩和氮; 5、分子筛:具有均一微孔结构,并且能选择性地吸附直径小于其微孔孔径的气体分子的固体吸附剂; 6、分子筛设备:通过吸附氮气和其他气体组分来提高氧气浓度的设备。 三、要求 制氧设备正常使用条件: 1、环境温度:5~40℃; 2、相对湿度:≤80%; 3、大气压:86~106kPa; 4、电源频率:50Hz±1Hz;电压:220V±22V 四、制氧设备所制的产品气的理化指标 1、氧浓度:≥90%(V/V); 2、水分含量:≤0.07g/m3; 3、二氧化碳含量:≤0.01%(V/V); 4、一氧化碳含量应符合GB 8986-88 中第5 章的规定; 5、气态酸和碱含量应符合GB 8986-88 中第6 章的规定; 6、臭氧及其他气态氧化物含量应符合GB 8986-88 中第7 章的规定; 7、氧气应无气味; 8、固体物质粒径:≤10 μ m; 9、固体物质含量:≤0.5mg/m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