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化常识习题1学生版

文学文化常识习题1学生版
文学文化常识习题1学生版

中考热点专题07 文学文化常识

1.【2018年中考广州卷】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下联:精印人间好书

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

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

2.【2018年中考湖南邵阳卷】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都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3.【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4.【2018年中考江苏南京卷】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传说,天地开辟后,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揉捏黄泥、挥洒泥浆创造了人。

B.“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5.【2018年中考江苏扬州卷】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祖母形象往往光彩照人。《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把“我”从黑暗中叫醒,领向光明;《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不断把孩子心灵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B.寓言给人启迪。《黔之驴》告诉人们,不能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到,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愚公移山》启示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C.细节常常独具魅力。《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脱下和穿上军大衣的细节,凸显了他的机智灵活、处变不惊;《百合花》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子,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D.散文作为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风格多种多样。有的深沉冷峻,如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有的柔婉清丽,如郭沫若的《白鹭》;有的自然真挚,如巴金的《繁星》;……

6.【2018年中考山东德州卷】柳公权的楷书用笔出自颜真卿,但又改变了横细竖粗的态势。柳体笔画匀衡瘦硬,爽利挺秀,结体严紧,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属于柳体的是()

7.【2018年中考山东德州卷】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历十五。

8.【2018年中考山东聊城卷】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读过许多描写人间至情的文章《背影》《再塑生命的人》《爸爸的花落了》《秋天的怀念》。都主要表达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真情。

B.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兄弟情深;黄盖上演“苦肉计”,忠义无双。

D.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

球》《名人传》。

9.【2018年中考山东聊城卷】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______)

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_______)

10.【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11.【2018年中考山东枣庄卷】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12.【2018年中考浙江宁波卷】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3.【2018年中考山东潍坊卷】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B.《陈涉世家》中“足下事皆成”的“足下”和《惠子相梁》中“子知之乎”的“子”,

都是古人称呼对方的敬辞。

C.《公输》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思想。

D.“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14.【2018年中考四川巴中卷】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书法练习中的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

15.【2018年中考四川乐山卷】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B.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童年》的整体基调虽然严肃、低沉,但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D.小说《简·爱》所述故事主要发生在桑菲尔德庄园,因为简·爱以家庭教师身份为罗切斯特的女儿阿黛勒授课,她的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产生交集,但最终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16.【2018年中考四川南充卷】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17.【2018年中考四川南充卷】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肖像描写、心理刻画等表现了主人公祥子由老实、坚韧、满怀希望到麻木、狡猾、自暴自弃的性格变化,深刻揭露了旧中国“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罪恶。

B.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其辛辣的讽刺中包含了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隐含了作者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C.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潺潺的流水、青翠的藤蔓、悠闲的游鱼、清幽的竹林。全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

D.写记叙文,可以用人物作为线索,如胡适的《我的母亲》;可以用事件作为线索,如莫怀戚的《散步》;也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作为线索,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

18.【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19.【2018年中考浙江金华丽水卷】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

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1)__ _____

备选答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白露秋分

20.【2018年中考浙江宁波卷】下列选句出自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是()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B.(宋江一行)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正是:

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C.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真乃一时胜会。

D.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21.【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用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称呼右图中的礼仪正确的一项是()

A.我要向你稽首

..(《雷电颂》)

B.(翠莲)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

..(《水浒传》)

C.范进向他作揖

..(《范进中举》)

D.(秦王)长跪

..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22.【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下列句子出自哪本古代典籍?根据句意选择。

(1)言必信,行必果。(_____________)

(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_____________)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_____________)

A.《大学》B.《孟子》C.《论语》D.《中庸》

初中必备文化常识与文学常识汇编

初中必备文化常识与文学常识汇编 文化部分 一、人的称谓 谦称: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单幼亲属,前者如塞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叫做“尊称”。(1)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4)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通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三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 (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 (3)年龄的称谓。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寇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是一百岁。 二、天文历法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答案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㈠答案 1. A 没有考取秀才的考生无论多大都叫童生 2. A. “未冠”不是“弱冠” 3. D应为“公、侯、伯、子、男” 4. D “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5. B 迁的含意与授、拜、除不相同 6. B.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州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路、府、省、道等,区域大小不相同。 7. A 殿试才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8. B “左迁”是降职 9. B 错在“登基时”,庙号只能是皇帝逝后才有。 10. D 丁内艰,是遭遇母亲去世 11. D 庶人之死谓死,大夫之死为“卒”。 12.B “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错,“会试”与“殿试”互换 13.D “致仕”也是指请求辞官归家。 14. C “谥号”不仅仅是朝廷给予的 15.B “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是“役使,奴役”的意思 16. C. 典礼、科举、学校等工作是属于礼部的职权范围。 17. C “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 18.A “除”属于授予官职一类 19. D 古代官员为去世父母在家守孝 20. D“拜”“除”不表示官职的升迁。 21. A项,“科举考试由‘六部’中吏部主管”表述不正确,科举考试由礼部负责。 22.D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的官吏。 23.A 掌管所有官吏的任免不当,吏部主管文职官员事务。 24. D 没有《论语》,应该是《春秋》 25.B 项中六部最高长官不是御史大夫而应是尚书。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通常谓御史职掌监察,然主管非御史大夫,而是其下的御史中丞。成帝绥和元年(前8),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26. D项应为“五人为伍” 27.C “明年“指“第二年” 28.B 其中丞相总管行政 29.B “补外”应指“京官外调任职”。 30.C 不是秦始皇是设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 31. D 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 32B 选项“‘署’表示授予官职”说法错误。“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33.D 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 34.B(朔,农历每月初一) 35.A 处于丁忧期间的一些人由于国家需要,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 36. A “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完整版)

古代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 一、诗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一般是民歌;雅分“大雅”、“小雅”,一般为文人作品;颂是庙堂祭祀的歌曲)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我们学过的其中的《蒹葭》、《硕鼠》、《无衣》、《伐檀》 《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一些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中心。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楚国的贵族。是我国第一位独立创作的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创造了新诗体“楚辞”。他的代表作有《离骚》(一首抒情长诗)、《九歌》(是屈原以民间乐歌为基础,为朝廷祀典所做的祭歌,内有名篇《国殇》)、《九章》(写屈原两次放逐的经历,中有名篇《涉江》《橘颂》)、《天问》等。《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风骚,“风”本指《诗经》“国风”,“骚”本指《楚量辞》中的《离骚》,后以此概指《诗经》和《楚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优秀传统的代表;又常作诗歌辞赋的-代称;有时也借指文采或文学修养。 二、散文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我们学的《秦晋淆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等课文均出自《左传》。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我们学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等均出于此。 《山海经》,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又是神话传说故事集。书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故事广泛流传。 《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弟子三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及《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儒家经典,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典籍,老子所著或谓老子后学编纂。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道家学派著作,唐人称其《南华经》。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著名的如《逍遥游》、《养生主》、《秋水》。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总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每小题2分,共22分) 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 2、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顶峰之作的长篇小说是。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篇的意象是。 4、古代的所谓“四声”包括平、上、去、四种声调。 5、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学形式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 6、李白的诗风雄奇飘逸,杜甫的诗风。 7、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诗的人,与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8、宋代词人中,最先大量写作慢词的作家是。 9、“高山流水遇知音”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发生在钟子期和两人之间的动人故事 10、祥林嫂是鲁迅的小说《》里的人物。 11、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

1、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收入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B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作品。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C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影响最大。 D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五经"是《诗经》、《尚书》、《礼仪》、《易经》、《春秋》的合称,其中《春秋》指的就是《左氏春秋》,也就是《左传》。 2、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瓢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后华而不实的骈文,而主张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C、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围城》分别塑造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过程。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牛虻》分别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爱尔兰作家伏尼契的作品 4、下列文学流派及文人并称中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B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 C 、桐城派:方苞、姚鼐 D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靖节先生集》----陶渊明----东晋 《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B 《文心雕龙》----刘勰----南朝 《后汉书》----范晔----南朝·宋 C 《梦溪笔谈》----沈括----北宋 《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 D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清朝 《西厢记》----汤显祖----元朝 6、下列作品集的命名方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贾长沙集》《王子安集》《嘉佑集》《王右丞集》《孟襄阳集》 B、《樊川文集》《刘梦得集》《王临川集》《白石道人诗集》《易安集》 C、《欧阳文忠集》《周元公集》《范文正公集》《林和靖诗集》《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识刺小说是(),作者是清朝的()。 2、“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副对联所描写的场合是()。 3、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著作(),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4、他一生共写重话一自六十多篇?是世界上最卓越的童话作家之一,是丹麦人,名著有《皇帝的新装》《夜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他是()。 5、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这本书是《》 6、他是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被称为“现代文学鼻祖”,原名周树人,他是()。 7、“盛唐诗酒无双,青莲文苑第一家”这一对联赞的是诗人()。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古诗文中,“须眉”指代男子,“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布衣”指代()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高尔基,苏联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散文诗《海燕》等。 B、《出师表》中,诸葛亮以恳切的言辞,向刘禅提出开张圣听、赏公平、亲贤远佞的建议。 C、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本,抒发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D.鲁迅的《藤野先生》、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绿》三篇文章的体裁都是散文。 3、“岁寒三友”是指() A、松、菊、兰 B、梅、菊、兰 C、兰、竹、菊 D、松、竹、梅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B、苏轼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C、《离骚》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D、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蔡伦是这项伟大功绩的重要贡献者。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学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部书,共20篇。 B、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C、《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峰之作,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D、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范年华”。 6、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是《论语》和() A、《礼记》《孟子》《大学》 B、《孟子》《春秋》《大学》 C、《孟子》《中庸》《大学》 7、被苏轼称费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 B、孟浩然 C、李商隐 D、王昌龄 8、下列文学常识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哪一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到题干中的括号里。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9、下列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一一青莲居士 B、欧阳修一一六一居士 C、苏轼一一东坡居士 D、白居易一一五柳先生 10、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司马迁——西汉 B、《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一一唐朝

2020年高考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2020年高考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1.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此处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畜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C.“大中祥符”是宋代的一个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春秋左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札,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精选

语文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先秦文学生活中,尽管我们平凡,但不能因 自己不卓越而自惭形秽,就算是芸芸众生中纵然我们不能脱颖而出, 然而,只要我们依旧勤勉。相信如果没有过春花的芳菲,那么秋叶 一定要有花的绚丽。 1、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乐》后来失传,故后来陈五经)。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书、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 大六艺,就是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vbGnrtS。2.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E8aBG62。 (一)春秋时期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 使用赋、比、兴的手法。《伐檀》《硕鼠》yuvebnj。 2、《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孔子(前 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六则《季氏将伐颛臾》xZWfkcb。 3、《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传是左秋明所作。《曹刿论战》《之战》0OOl4ET。(二)战国时期 1、《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庖丁解牛》 2、《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约前372~约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齐桓晋文之事》《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vXUWA4c。 3、《荀子》,作者荀况,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劝学》 4、《韩非子》,韩非和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韩非,荀子的学生。《扁鹊见 蔡桓公》《智子疑邻》《五蠹》 5、《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 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察今》《察传》f82eoGN。 6、《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作。《愚公移山》

古诗词与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

古诗文学常识汇总 二、填空(8分)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诗人的《》。 2、默写《石灰吟》中表现“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品格的句子:(六下) 3、“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是的意思。 4、《郑人买履》中“宁信度,无自信也”的“自信”是的意思。 五、默写关于黄河的古诗各两句(4分) 1. 2.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仙杜甫写的一首七律,这首诗被称作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六下) 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五上) 6、按文字提示填写内容。(6分) ①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所以要人才。清朝龚自珍的诗 “,”就表达了选择人才的重要性。(六下) ②从古诗文中古人对待朋友离去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人生观: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感觉到伯牙的消极人生观;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勉朋友的两句 诗,我们却能感觉王勃的乐观态度。(六上,课外) 8、在括号里点上合适的内容。(5分) ①中国古代月亮别称很多: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 ();因初月如钩,故称月亮为();因传说()住在月中,故她的名字也成为了月亮的又一别称。 四、积累与运用:按要求把答案写在横线上(8分) 1、《文心雕龙》中的“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六下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课外)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学文化 常识 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不是鲁迅作品的是() A. 《呐喊》 B. 《故事新编》 C. 《朝花夕拾》 D.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五谷”指的是:稻、黍、菽、稷和()。 A. 麻 B. 麦 C. 豆 D. 米 3.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夏天里的成长》的作者是作家、教育家梁荣若。 B. 铁凝,俄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玫瑰门》《麦秸垛》。 C. 《小站》的作者是袁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 D.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运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B. 倡议书正文具体内容分条列出的好处是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C. 《夏天里的成长》这个标题采用人物语言来拟题。 5.下列诗句,与伯牙、锺子期的传说无关的一项是() A.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B.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6.《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是()。 A. 《高山流水》 B. 《阳关三叠》 C. 《十面埋伏》 D. 《霸王卸甲》 7.________给了海伦深远的慰藉:“有形的东西是短暂的,无形的才能永垂不朽。”() A. 《圣经》 B. 《麦克佩斯》 C. 《李尔王》 D.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所著的传记式小说。 B. 《凡卡》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所著的小说。 C. “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小说《三国演义》。 D. “两根灯草”的故事出自小说《儒林外史》。 9.下列选项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醉酒戏嫦娥——猪八戒——《西游记》 B. 智取生辰纲——鲁智深——《水浒传》 C. 搭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D. 远航慧因国——格列佛——《格列佛游记》 10.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

初中文学常识大全

要熟记的文学常识大全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讯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诀》、《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三作家》等。《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含答案】初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及练习题

【含答案】初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及练习题文学常识内容部分 一、文化常识 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5.五行:金、木、水、火、土 6.五金:金、银、铜、铁、锡 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岁寒三友:松、竹、梅 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五谷:稻、黍、稷、麦、豆 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二、古代名家名作 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4.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 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7.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8.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9.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0.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最新学考高考必备之高中语文文化文学常识整理

学考高考必备之高中语文文化文学常识整理高考语文试卷离不开语文常识,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文学常识部分掌握的不够,下面小编给你带来高中三年全部文学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必修一:文学常识 1、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2、《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3、《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定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5、《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的,共33篇,属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6、《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司马迁另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其坚毅之品质为历代传颂。 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 正传》《药》《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和散文诗集《野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等多部杂文集。《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8、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家》是新文学第一部畅销小说。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晚年所作的散文集《随想录》是其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小狗包弟》选自《随想录》。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梁实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0、《包身工》作者夏衍,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二)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二) 2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币,文中指北宋朝廷每年向辽国输纳的钱物。 B.补外,指古代地方官员转调其他地方任职。 C.帷宫,古代帝王出行时以帷幕布置成的行宫。 D.幸,旧指皇帝亲临,即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3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3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文中的“高宗”是乾隆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高宗。 C.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3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3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朔,农历每月月末。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35.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古代文体 1.词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2.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该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初中阶段学过的有《马说》《爱莲说》。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诫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4.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引言,一般是介绍作家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而赠序的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5.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范例。 6.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我们学过的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7.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且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8.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可以抒情,可以写景,也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学过的《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古代作品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隔句用韵。《关雎》《蒹葭》均出自《诗经》。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3.《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4.《孟子》由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均出自《孟子》。 5.《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6.《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史实。《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

必修一、二文学文化常识检测答案

襄阳一中 高一年级 文化常识 编写:尹欣欣 审核: 陈会玲 使用时间: 月 第 周 姓名: 考号: 第 1 页 共 1 页 必修一、二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检测答案 1.答案:B 项荀子是赵国人,《荀子》是由荀子及其门人所著的。 2.答案:C 解析:C 项全文通过主客对话,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感情。作者虽有流露些许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沉沦,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3.答案:C 解析:C 项赋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4.答案:B 解析:B 项“炉台”象征产生希望的地方 5. 答案.(D)解析:《捕蛇者说》为散文 6.答案(A )解析:《暗示》为长篇小说 7.解析:C 深秋的露水为失望的泪水 8.(B )解析:苏轼当时是一个爱国老者 9.答案:B 解析:《劝学》作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师说》才是由韩愈所写。 10.答案:C 解析:A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 D :苏轼父苏洵,弟苏辙 11.答案:A 解析:B 中第一段是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C 《我心归去》中借法国表现自己对故乡的失望,但作者仍是爱自己的故乡,不愿在法国留下。他对故乡的失望,蕴含着希望。 D 《师说》作者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是鄙夷之情,而非尊重。 12.答案:D 解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后一段表现了诗人放弃了对俗世幸福的追求,表现了一种定格在希望之上的绝望。 13.答案:A.老舍是满族人且《断魂枪》是短篇小说。 14.答案:C.《师说》中的说是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范围。 15.答案:C.《赤壁赋》中举曹操的例子表明英雄不能与天地共存,为下文说明用个人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作铺垫。 16.答案:C.启示是人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区别,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到了 “像山那样思考” ,才能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17.答案:D.老舍的长篇作品有《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中篇作品是《月芽儿》。 18.答案:C.文中虽写了天地万物易逝,但作者仍怀着乐观积极的情绪。 19.答案:A 解析:毛泽东的诗词因为内容仍是现代的,属现代诗歌 20.答案:C 解析:新诗也有格律和押韵 21.答案:D 解析: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2.答案C A 《阿房宫赋》是杜牧写的B 《沉沦》不是老舍的作品D 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的生态学家 23.答案:B 解析:A 选项的《始祖鸟》错误。《始祖鸟》属于舒婷的作品。C 选项作者生于德国。D 选项的《一个人的村庄》错误。《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作品。 24.答案:D 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5.答案:B 解析: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 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 26.答案:D 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27.答案:A 解析: 五更计时法: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为三更。由此推算: 一更天约在19:00时至21:00时; 二更天约在21:00时至23:00时; 三更天约在23:00时至次日1:00时; 四更天约在1:00时至3:00时; 五更天约在3:00时至5:00时。“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五更三点”是“早晨5点72分,即6点12分”;“三更四点”是“凌晨1点96分,即2点36分”。 28.答案:D :家慈是对自己母亲的谦词 29.答案:D .诸侯不能自称朕。 30.【答案】D ,应为“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明成祖的年号是“永乐” 31. 【答案】A 。解析:“黄发”指老人。 .. 32. 【答案】D 。解析:将“明清”改为“宋”。 33.答案:A 。解析:“夺”,削除。 34.答案:C ,其中“擢”表示提升官职。 35.答案:B ,“出”指离开京城外调。“入”是指地方官调入京官。 36.答案:C ,“视事”指任职。 37.答案:B 解析:古代科举分四级科考,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38. 答案:D 。 进士及第一二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解元、会元、状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接连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39. 答案:C 。入国子监读书的人称为“监生”。如同今天入学校读书的人称为“学生”。博士则属于D 项中教学人员一列。 40.答案: A 。相关知识:古代用阴阳作为山水方位的代称,具体是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1 答案:B 。“山东”之“山”指崤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