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和防治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和防治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和防治

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一、糖尿病控制指标

(一)、新的糖尿病诊断指标:

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在几年前已经得到修正,新的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如下:

1.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2. 空腹血糖(FPG)≥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 ;

3. 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如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均属糖代谢正常。

注意: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不是餐后血糖(如吃馒头后),而是特指在口服了75克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值。

此外,在血糖水平正常和糖尿病之间还有两种不正常状态,也叫糖尿病前期。

1. “糖耐量损伤(IGT)”,指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 中2小时血糖>7.8 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但<11.1 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2. “空腹血糖损伤(IFG)”,指空腹血糖≥5.6 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但<7.0毫摩尔/升(126 毫克/分升)。

(二)、新的糖尿病诊断指标有哪些意义?

首先,新诊断指标主要修改点是降低了原空腹血糖的诊断水平,从原来的7.8 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改为现在的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主要是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当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时,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就会明显增加。

其次,新增加了IFG,与IGT不一样,前者表示空腹血糖受损异常,后者(IGT)则表示餐后(服糖后)血糖异常。这两种糖尿病前期状态的意义是有IGT或IFG的个体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增高并且还容易有高血压、血脂紊乱等伴随情况,比血糖正常的人更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人群中以单独IGT者最为多见。年龄越大,出现IGT和餐后高血糖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年龄较大(>40岁)者,除了要查空腹血糖外,还应检查2小时血糖来早期发现糖尿病。

(三)、对哪些无症状或诊断者需要复查空腹血糖或作OGTT?

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者, FPG正常者应每年复查FPG或每3年查OGTT一次。下列情况应查OGTT,如果只查空腹血糖,可能会有一些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增高的人被漏诊。

①IGT或IFG;②肥胖(超重20%或体重指数≥27) ;③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者;④有妊娠糖尿病或分娩巨大婴儿(>4千克)史;⑤有高血压,BP≥140/90 毫米汞柱) ;⑥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0.91毫摩尔/升(35毫克/分升),甘油三酯(TG)>2.83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 ;⑦年龄>45岁;⑧服用一些药物如皮质醇激素、利尿剂等。

二、糖尿病的治疗

从对糖尿病的状况、危害性和致人死亡的分析,更加突出了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果人们多一点糖尿病的知识就可以大幅度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从文化程度差异和职业差异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掌握糖尿病的知识对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具有较大影响。虽然糖尿病的知识对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具有较大影响,但非专业人士对糖尿病的知识仅一知半解甚至是带有片面性,对根本上掌握糖尿病的成因,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因此,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是做好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大多数人了解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防患于未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糖尿病的预防可以为国家和家庭节省有限的资源,使之为呵护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对糖尿病的影响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诱发糖尿病的根原,我们只有抓住这个造成糖尿病的牛鼻子,进行深刻的剖析,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下面我重点谈一谈对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的认识和它们对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从对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分析来看,可以把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分为四类因素。即:遗传因素、精神因素、饮食因素和妊娠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基因因素、免疫因素和感染因素等。因免疫因素和感染因素均与先天性的基因缺陷有关,把它们并入遗传因素可以帮助人们的理解,避免因素大多而无法突出重点,造成知识混乱,影响人们对糖尿病的防治。

饮食因素包括肥胖因素、长期摄食过多和代谢因素。无论是肥胖因素、长期摄食过多还是代谢因素都与饮食失调有关。因此,把它们合并分析有利于人们抓住重点,解决该类因素引起的糖尿病。

1、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遗传因素缺陷是先天性的基因缺陷。一般来讲,对于严重的遗传因素造成的糖尿病比较难于治疗,危害性非常大。但我认为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均是轻度的遗传缺陷,而这种遗传缺陷必须在外界因素的反复刺激下,才突现出遗传缺陷,诱发糖尿病。当人们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避免外界因素的强烈刺激,完全可以减轻糖尿病的症状,甚至于使糖尿病的症状完全消失而恢复健康。

据报道,有些人体内有“耐饥”基因,这种基因让他们躲过了饥荒而生存下来,但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就容易患上糖尿病。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的统计学数据都有力的支持了“耐饥”基因的存在。在世界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于经济落后地区,这些统计学的数据也进一步提示着人类“耐饥”基因的存在。

人类为什么会有“耐饥”基因呢?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吃不饱肚子的日子比较多。不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事,就说我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改革开放之前,有多少人可以吃饱肚子,又有多少人可以经常吃得到肉。在样样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吃不饱肚子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人类体内没有“耐饥”基因的存在,我们就很容易在饥饿中死去。而没有在饥饿中死去的人,其体内基因在长期饥饿的刺激下,就会为了生存的需要而适应环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亿万年的进化过程,长期的饥饿刺激,人类体内逐渐形成“耐饥”基因是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因此,人类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都会打上“耐饥”基因的烙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耐饥”基因的形成就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必然选择。如果人们能够理解这一点,而不是与自己的遗传基因对着干,那么糖尿病的发病率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遗传基因是与生俱来和无法改变的。我们要减轻遗传因素对诱发糖尿病的影响,最好的办法是顺应遗传基因的要求,不要刺激它。就好比你只能拿得动50斤的东西,而你偏要拿100斤的东西,就很容易扭伤一样。

2、精神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精神因素不仅对糖尿病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有重要影响。精神是人的统帅,是人的一切行为和情感的控制者和决策者。在人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中,对来自于外部世界的信息的处理、判断、反馈和决策都是由属于精神的大脑来决定的。而且,对于外部世界的刺激,大脑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判断和决策。甚至于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场合对于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力度和性质完全相同的刺激也可以做出完全相反的决策,所以说精神的作用对你的健康有重大影响。大脑决定着你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决定了你的吃、喝、拉、撒、睡,所有这些事情对你的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精神因素既决定着人的喜、怒、哀、乐,也决定着人的行动和饮食。通常情况下,人对外部世界的刺激可以表现出喜悦、愤怒、悲哀、快乐、苦恼、忧愁和恐惧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的出现,必然造成人的身体中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人的身体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不会对人形成很大的伤害。但是物质变化超过了人的身体自我调节的范围,就会对人形成很大的伤害。因此,任何情绪的变化都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将给人造成致命的伤害。

由于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并不了解。在精神对人的指挥上就无法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甚至于无视于身体的抗议,而做出超越人的精神和身体极限的事情,给予人体致命的打击。

例如:一个人一天之内必须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才能使人的精神和身体恢复健康,正常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8小时。如果人体每天得不到足够的睡眠时间就会透支生命,各种疾病也就会找上你。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压力大,外界的诱惑多。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或更高的社会地位,必须加倍努力工作。人的精神和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劳动中,加班加点是常事,暴饮暴食也是常事。因此,糖尿病的高发病率和年轻化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了解身体状况,释放精神压力。每个人只要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身体的提示进行精神、睡眠和饮食的调节,使之符合人的精神和身体的自然状况,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还你一个健康的人生。

换句话说:每个人做任何事都要适度,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饮食、运动和睡眠都要有一定的限度。这就是人类在长期进化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法则,是任何人都不能违背的。

除了人类的普遍性外,每个人更应该关心和掌握自身的特殊性。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就是双胞胎也有差异,所以其他人能做的事,你不一定能做。比如说吸烟有害

健康,很多吸烟者马上说,某某人吸了一辈子的烟,既未生病还享有高寿啊!是有这样的例子,但它是特殊的例子。对大多数人而言,吸烟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人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关注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变化,进行正确的调节和控制是防治疾病的关键。如果你违背了这一自然法则,而不进行自我控制,那么健康就会离你而去,疾病就会马上到来,严重的就到马克思那里去报到吧!

3、饮食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饮食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大影响。可以说糖尿病发病率的迅速增长和糖尿病病人的年轻化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们缺乏饮食控制而造成饮食失调,使身体无法对摄入的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最终诱发糖尿病。

人的身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结构以及对各种食物的处理方式和处理能力。换句话说人的身体对食物的处理能力是有限度的,这也是人一出生就决定了的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无论是我国中医的研究成果还是国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都得出相同的结论。即:人要健康与长寿,每餐只吃七分饱。我以为这个结论从另一方面证实了人类“耐饥”基因的存在。人类已适应了适当的饥饿,也只有在适当的饥饿情况下才能激发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使人体的机能发挥最佳的作用。

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大多数都来自于食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化合物、维生素、水和矿物质等,这些营养物质是人的生命过程中所必需的,缺一不可。维生素、水和矿物质可以直接被机体吸收利用,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化合物一般都是多分子聚合的物质,分子结构也比较复杂,不能直接被机体所吸收和利用,必须先在消化管内经过消化,使之成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例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和单糖等,才能透过肠壁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循环而被机体所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进行分解的过程,通常称之为消化。食物经消化后透过消化管的管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通常称之为吸收。

消化与吸收是两个紧密相联的过程。其生理意义就在于把食物分解为可被机体所吸收的简单化合物,通过消化管的吸收而进入血液和淋巴的循环,从而输送至全身的各个部分,而不能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则由消化管末端~~肛门排出体外。

人的消化系统是由口腔、食道、胃和肠道所组成的。消化系统的容积是相对固定的,食物的处理程序也是固定的。在这样一个系统中对食物中不同的营养成分处理的方式、时间和部位都是不同的。而我们每天吃进身体中的食物品种多种多样,身体要根据营养成分的不同准备不同的消化酶。一般来讲,如果每餐吃得过饱,就会造成消化系统的堵塞,使信息传递和物质传递发生障碍,造成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又进一步促使消化系统的堵塞,造成便秘。而便秘的产生造成食物残渣的腐败,肠道致病菌的快速生长,有毒物质的生成,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

人的身体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在人的生命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缺一不可。如果人们吃进去的营养物质的数量和品种不符合身体的需要,身体就无法利用这些营养物质。人们吃得多,并不表示吃进了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果一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可能造成其它东西都白吃了,不仅吃多了无益,反而有害了。

糖尿病的表现是血糖浓度超过了指标,而影响血糖浓度超标的饮食原因有二大类,第一是吃进的糖类物质太多,第二是身体对糖的利用能力差。

我先谈谈怎样才会吃进过多的糖类物质?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糖类物质。人们普遍认为甜的物质含糖较多,而不甜的物质含糖较少,这其中存在一个很大的失误,从而造成糖尿病的防治发生了方向性的错误。

在医院临床上,血糖是指葡萄糖,而甜的物质不一定是葡萄糖。反之,对一般人来讲,

甜的物质吃多了会吃不下去,也会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从而避免过多的食入糖类物质。反之,在人们的饮食中不甜的物质并不表示它们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反而会因为它们不甜而使人们失去警惕性,造成饮食过量,引起血糖过高。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主食,如米饭、面条、馒头、大饼和玉米等富含淀粉的食物一般微甜甚至不甜,但人最大的本领是把这些淀粉类食物转化为葡萄糖,造成血糖升高。这类富含淀粉的食物才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的根源,少吃甚至不吃富含淀粉的主食可以从源头上堵住葡萄糖的来源,稳定血糖水平。

有人说:人不吃饭会饿死。在此我要提出一个观念,糖尿病患者不吃富含淀粉的食物,并不表示不吃东西,可以吃一些含淀粉较少的食物为主食。比如:花生、各种豆类、豆制品,特别是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补充鸡蛋、牛奶、鱼虾等水产品和少量的肉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现在的精制大米和精制面粉都是工业加工产品,在它们的加工过程中造成大量可以帮助淀粉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的破坏,使得葡萄糖的利用困难,引起高血糖。蔬菜水果中70-80%是水分,吃得再多,实际含有的有形物质并不多。比如苹果虽然是甜的,但它含有的葡萄糖并不多,反而因其富含其它营养物质可以帮助葡萄糖的利用,不仅对糖尿病人无害,反而有利。另外,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纤维素,可以改善人的肠道功能。因人体不能利用纤维素转换成葡萄糖,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多吃蔬菜水果是糖尿病患者的正确选择。

身体对糖的利用能力差是怎么一回事呢?经科学研究认为,人的身体对糖的利用能力差是因为人体缺乏胰岛素所致,这是导致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因此,临床上的降糖药都是立足于促进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来提高血糖的利用率,降低血糖。从作用原理上讲,降糖药应该可以降低血糖,治愈糖尿病。但实际上,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终生服药也没有治愈糖尿病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就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分析和说明,通过我的分析和说明我想大家应该知道其原因所在啦!

第一、我想问一问大家,世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藏吗?大家的回答肯定是:“没有”。我再问一问大家,世上有人可以一次挑起两千斤的担子吗?大家的回答还是:“没有”。大家甚至会认为我是傻子,怎么会问出这种问题。如果你这么想就对了,既然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你为什么会认为你的身体可以无限制或者一次大量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认为服用降糖药,就能促进你的身体无限制或一次大量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吗?人的身体是有限制的,人的一生或一次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量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对饮食不进行控制,任何人都有患糖尿病的可能。只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对糖类物质的承受能力有大有小,造成可能患糖尿病的底线不同而已。

第二、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其分子由A、B两条肽链所组成,而肽链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在胰岛素的结构中包括苏氨酸、组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等七种必需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必需从饮食中摄入,人体不能自行合成。成人必需从食物中摄入的氨基酸有: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赖氨酸等八种必需氨基酸。组氨酸是婴幼儿必需从食物中摄入的第九种必需氨基酸。如果在你的饮食中摄入的蛋白质不含上述必需氨基酸或者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不足,你的身体就无法合成胰岛素。因此,饮食不当造成胰岛素的缺乏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第三、在你的饮食中含有足够的必需氨基酸也不表示就能合成或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在食物丰富的时代,很多人已不知饥饿为何物。暴饮暴食造成了人的消化系统堵塞,大幅度降低了人对食物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堵塞的消化系统无法把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分解成我们可以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甚至已经可以消化吸收的小分子也无法运送到人体中合适的部位。例如:在一个堵塞的消化系统中,要及时定量地把必需氨基酸运送到胰腺的胰岛β细胞中去是非常困难的。就好比在一个堵塞的交通要道上,车辆通过的时间必须要1小时以上,而你

希望在20分钟通过这个交通要道是不可能的。

第四、胰岛素是人体中血糖利用的指挥员,它的存在就像下了一道命令,人体可以利用葡萄糖了。但是谁才是血糖的真正使用者呢?它又是如何利用葡萄糖的呢?葡萄糖最主要的作用是向人体提供能量。葡萄糖必须运送到细胞内,细胞才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进行其新陈代谢活动。如果细胞内葡萄糖过剩就会转化成脂肪,使人变胖。问题是细胞在利用葡萄糖的过程中受到二重限制:一方面细胞需要的能量是有限制的。人体提供了过量的葡萄糖给细胞,细胞是无法利用的。在这种情况下细胞只能把葡萄糖转换成脂肪,以备饥饿时再重新转换成能量。这也是能量过剩造成人变成肥胖的根源,而肥胖又进一步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也包括糖尿病。另一方面在细胞利用葡萄糖为能源的过程中需要其它营养物质的参与。如果人体缺乏参与能量转换的营养物质,就容易造成葡萄糖的利用障碍,引起血糖升高。同时,细胞利用葡萄糖的障碍将导致能量供应不足,阻碍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造成细胞衰竭甚至死亡。

综上所述,引起糖尿病的饮食因素有以下几种类型:1、饮食中缺乏合成胰岛素的七种必需氨基酸。2、七种必需氨基酸的消化、吸收和运送发生障碍。3、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和衰竭。4、饮食中缺乏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的必需营养物质,造成葡萄糖的利用障碍。

针对上述饮食因素,我认为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有二:一方面必须控制饮食,每餐只吃七八分饱。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解决消化系统的堵塞问题,提高消化系统的效率,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同时饮食的控制使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下降,可以逐渐改变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现状,恢复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从根本上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必须食用正确的营养物质。例如:补充合成胰岛素的七种必需氨基酸,补充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吃富含淀粉的食物,少吃含有淀粉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补充鸡蛋、牛奶、花生、各种豆类和豆制品、核桃、开心果和瓜子等干果以及鱼虾等水产品。只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饮食进行控制和调节,就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也对糖尿病人的治疗具有很大帮助。对于饮食因素诱发的糖尿病,只要对饮食进行控制和调节,大多数病人都能控制血糖,恢复健康。

4、妊娠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妊娠是一种特殊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中的激素水平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个人的饮食要保证两个人营养物质的需求,容易导致多饮多食,诱发糖尿病。另外一个因素,就如饮食因素中所述,多饮多食并不代表营养物质的齐全,甚至反而造成个别营养物质的缺乏,这也可能是引起妊娠期间诱发糖尿病的关键。因此,在妊娠期间保持合理饮食,补充适量和正确的营养物质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具体情况可以参照饮食因素的调节。

(二)、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类型不同和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不同应该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在糖尿病的治疗前必须确诊患者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然后对引起糖尿病的原因进行分析、检查和确诊,在弄清了上述两种情况后才能对病人进行治疗。如果并发症或症状对身体影响比较大,必须首先控制症状,然后才能对因下药。如果并发症或症状对身体影响不大,可以采取标本兼治,以本为主的治疗方针。

除对Ⅰ型糖尿病患者要给予胰岛素进行治疗外,其它糖尿病患者在稳定状态下均不用给予胰岛素进行治疗。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共同特征是因胰岛素缺乏而引起血糖超标,从表面看只有改善病人的胰岛素水平才能治愈糖尿病,但临床上反馈的结论并没有支持这一治疗方案,这是为什么呢?

从对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分析已给出了正确的答案,那就是对于Ⅰ型糖尿病之外的患者,

造成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胰岛素的缺乏,而是饮食过量导致的胰岛素供应不足所致。表面上看两种说法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我们讲一件事必须弄清其中的因果关系,才能对因下药,药到病除。因此,Ⅰ型糖尿病之外的患者是先饮食过量还是先胰岛素缺乏呢?从糖尿病的发病率与地区性、时间性和富裕程度的关系来讲,引起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人体缺乏胰岛素而引起糖尿病,而是人类饮食过量造成胰岛素供应不足而诱发糖尿病。按照这一思路,我认为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饮食平衡和控制是治疗糖尿病最主要的手段

人们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在饮食中大量补充富含糖类的食物来提高血糖水平。在这一对矛盾的斗争中病人的血糖水平不仅未降下来,反而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越来越大,糖尿病始终无法根治而成为终生疾病。如果在人们的饮食中营养物质不均衡或是饮食过量,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都无法根治糖尿病。因此,治疗糖尿病采取的第一个方法是对饮食进行平衡和控制,对血糖的来源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控制血糖水平,这是对血糖升高采用的“釜底抽薪”之策。

控制血糖的关键是糖尿病患者应该不吃或者尽量少吃富含糖类的食物。所谓富含糖类的食物是指在食物中糖类含量大于50%以上的食物。比如:大麦、粳米、小米和玉米等五谷,以及白果、龙眼肉、芡实、蚕豆、赤豆和绿豆等个别富含糖类的坚果或豆类。如果实在控制不了,想吃上述食物,也只能烧汤或者煮粥吃,或者吃极少量的干果。

表1饮食金字塔所列的食物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主要食物品种。在金字塔底层的蔬菜类和水果类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食物。在金字塔底部第二层的坚果类和豆类以及第三层的蛋类、乳类和水产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蛋白质来源,是每天必须适量补充的食物。对于金字塔第二层的油脂和肉类等高热量食物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的主要食物。对于金字塔顶峰的五谷类食物是糖尿病患者严格禁止的主要食物。

五谷类

油脂和肉类

蛋类、乳类和水产

坚果类和豆类

蔬菜类和水果类

表1:饮食金字塔

在上述饮食金字塔中越靠下面的食物,越不容易升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越安全。反之,饮食金字塔越靠上面的食物,越容易造成热量过剩,引起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越不安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以蔬菜类和水果类为主要食物来源,适量补充蛋白质食物,少量补充

油脂和肉类等高脂肪食物,严格控制高淀粉食物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主要的手段。

一般来讲,控制饮食是很难的。因此,各种食物的摄入顺序对控制饮食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正确的食物摄入顺序既可以控制饮食,又能解除心理上对某种食物的偏爱,最终达到控制饮食,降低血糖的目的。我认为正确的食物摄入顺序应该是先喝一小碗汤,再吃大量的蔬菜,然后适量吃一点蛋白质食物、油脂和肉类等高脂肪食物。一般来说,到这时就吃饱了,也就不用吃米饭、面条等高淀粉食物了。

有人说:吃上面的食物容易饥饿怎么办?如果在两餐之间,你感到饥饿,可以吃一些核桃、花生、瓜子和豆类等食物或者吃一个水果。但加餐也必须控制数量,不能多吃。

千万记住:“正确的食物摄入顺序非常重要,也是改变饮食习惯和根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人类可以利用食物中的糖类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类营养物质作为能量供应者。当糖尿病患者控制糖类化合物的摄入量而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时,人体能量的供应方式将发生改变,以糖类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转变为以蛋白质和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以糖类化合物为辅助能量来源。在蛋白质和脂肪转换为能量的过程中,不受人体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可以克服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足所造成的血糖利用障碍。因此,通过饮食调整既可保持人体的能量供应,又不会使血糖升高,从而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俗话说:“病从口入。”从上面的分析,大家应该知道,糖尿病实际上是饮食不当而吃出来的疾病,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饮食,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和控制,掌握各种食物的摄入顺序就能使轻微的糖尿病患者得到康复。对于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还要配合其它方面的治疗才能康复。

2、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虽然不能向人体提供能量,但它们是食物中的糖类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类营养物质转变为能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同时,它们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是人类必需从食物中补充的营养物质,虽然它们被划入药物的范畴,但它们并不是真正的药物。我认为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作为食物来看待更合适一点,这是因为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要求人们必需每天补充足量、合适和均衡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否则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将造成能量供应障碍和细胞生长缓慢,引起细胞老化,导致机体功能障碍,最终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大多数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人体是无法自身合成的。随着食物生产、种植和养殖的工业化和规模化,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饮食供应问题,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是工业化和规模化的食物生产方式造成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的损失,使得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与糖类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比例严重失调,导致糖类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类营养物质的利用障碍。人们虽然每天补充大量的糖类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类营养物质,但身体则不能利用它们进行新陈代谢过程。这就好比家中买了一大堆的菜,突然停电、停水和停气,我们用什么烧菜,难道生吃吗?由于食物生产方式的改变已经使人们从食物中摄入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所以必需另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以满足身体的需要。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加要补充一些促进能量转换、提高血糖利用率和促进细胞生长发育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解决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的问题,治愈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必需补充合适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它营养物质(见表2),这些物

质具有促进能量转换、稳定血糖浓度、提高血糖利用率和促进细胞生长发育等多种作用。通过这些物质的协同作用,一方面促进细胞的生长,特别是胰岛β细胞的生长,修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促进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促进血糖的能量转换和利用,可以提高血糖利用率,稳定血糖水平,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这些物质都是人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必需的物质,又是在人类的食物中存在的物质,只是工业化和规模化的食物生产方式造成了它们的供应不足。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其它营养物质。

糖尿病患者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其它营养物质的目的是为了使它们的摄入量和糖类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达到平衡,从而促进糖类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类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最终达到修复细胞组织、促进细胞生长,治愈糖尿病的目的。

表2、糖尿病必需补充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它营养物质

3、精神因素是彻底根治糖尿病的重要保证

人是由精神和物质两部分组成的。精神是人的统帅,是人的一切行为和情感的控制者和决策者。属于精神范畴的大脑决定着你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决定了你的吃、喝、拉、撒、睡,所有这些事情对你的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上精神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必须对糖尿病的危害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战略上要轻视糖尿病,知道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但在战术上要重视糖尿病,认识到糖尿病的治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糖尿病也不是单纯靠药物能够治愈的疾病,必须长期和全方位的协同作用才能根本上解决糖尿病问题,还糖尿病患者一个健康的身体。

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重要因素:1、改变饮食习惯。按正确的饮食顺序吃适量、均衡和正确的食物。2、调整心理状况。你可以选择高兴也可以选择痛苦,你可以选择正确的东西也可以选择错误的东西,这一切都在你的一念之间。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地对糖尿病进行治疗,将对糖尿病的根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3、适量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糖的利用,也可以给予身体正确的暗示,使身体意识到生命的存在。4、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从上面对糖尿病的介绍来看,要想彻底根治糖尿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有克服各种困难和终生保持正确生活方式生活的思想准备。

“治糖尿病易,不使糖尿病复发难。”因此,糖尿病治愈后还要按照正确的生活方式生活,否则根治糖尿病就是一句空话。也就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

糖尿病患者的行列中来。

4、体育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辅助手段

运动是绝对的,不动是相对的。只要生命存在,你的身体就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例如:心脏的跳动、肺腑的呼吸和大脑的活动等等。这些运动是伴随你的生命而存在的,它是人体自动控制的,不受你的大脑所支配。但是,有些身体器官或肢体的运动是受大脑所指挥的,比如说四肢的运动、关节的活动和饮食等等。

对于身体自动控制的运动,你是无法控制的,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现在主要谈一谈,由大脑控制的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大脑对身体控制的情况就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所说的一样。一般来讲,肚子饿了,你就会去吃饭。疲劳了,你就会去休息。生病了,你就会去医院。这些行为都是被动地等待身体发出信号后,才去行动。如果是小问题,对你的健康影响不大。如果长期被动的等待身体的提示,可能会由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那时就麻烦了。

为什么大脑一定要等到身体发生信号,才会采取行动吗?实际上人体是非常复杂的,大脑要管的事情也很多。如果你的身体没有症状,你的领导~~大脑就会认为太平无事,不来管你。因此,不知道大脑对身体的调节方式,你必定会等待身体的提示,才会采取行动,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现在,你必须了解的是你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来对自己身体的状况进行调整。按照大脑的思维,如果你某个部位不运动,它可以认为你那个部位不需要营养物质,它会克扣粮食造成你那个部位的营养不足。同时,你哪个部位不运动,旧的营养物质没有消耗。如果新的营养物质送过去,也没有地方放,反而会造成营养物质的浪费。这时大脑就会下指令,不向那个部位提供营养物质。

常听人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对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来讲,这句话就是至理名言。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物质的新陈代谢。新细胞生成,老细胞死去。如果你某个部位长期不运动,那个部位的新细胞就无法生成,一直依靠老细胞来工作。久而久之,老细胞的功能下降,造成器官功能的下降,进一步造成组织和系统的功能下降,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有的人说:“我不运动就不行吗?”对你的大脑而言,不运动的部位,是不需要输送营养物质的。某个部位长期没有进行物质的新陈代谢,你的大脑甚至会认为它已经不存在了,其结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总之,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使身体把旧的物质用掉,并利用你吃进去的新物质生成新的细胞来取代旧的细胞,这样你的生命才会永葆青春。

人在运动的过程中是要消耗能量的,而身体的能量供应是依靠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作用产生的,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对血糖的利用,降低血糖的浓度,对糖尿病的治疗是有利的。同时适量的运动也可以激发身体的活力,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进一步提高血糖的利用率,改善身体的状态,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

总而言之,糖尿病的治疗并不难,难的是人们必须克制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诱惑,一辈子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生活。如果一个人没有恒心而要想根治糖尿病是不可能的。要健康还是满足口腹之欲就在你的一念之间,只有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 一、糖尿病的中医概述 糖尿病是以多食、多饮、多尿、形体消瘦、体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它 相当于中医书中的“消渴"。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主次,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如《证治准绳.消瘅》篇说:“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感谢聆听... 二、糖尿病的中医针灸治疗 《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上消 (肺热津伤证) 主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则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 处方肺俞、脾俞、胰俞、尺泽、曲池、廉泉、承浆、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除尺泽、曲池用泻法外,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手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

疗程。 中消(胃热炽盛证) 主证多食易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处方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 操作除内庭、曲池、合谷用泻法外,余穴用平补平泻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 一疗程。 下消 (1)肾阴亏虚证 主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视物模糊,下肢软弱,舌红脉细数. 治则补肾填精 处方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 操作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2)阴阳两虚证 主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恶寒,阳 萎,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范文

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二)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2分) 1、通过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糖尿病的发生()。 2、糖耐量受损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3、胰岛素抵抗是正常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基本因素()。 4、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5、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重要防治方法,而药物则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方法()。 6、糖尿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并随病情的进展而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 7、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糖尿病保健食品或药品,一部分含有降糖药或激素,长期服用对糖尿病有好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应多吃糖尿病保健食品()。 8、糖尿病管理是全科医师的重要职责,其管理和教育应是连续和全面的()。 9、糖尿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0、1型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胰岛素,可保护残存的胰岛B细胞功能()。 11、糖尿病的筛查首先要进行检测胰岛素和C肽()。 12、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个体化()。 13、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统一化()。 14、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主要由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来完成()。

15、糖尿病三级预防是指:一级预防主要在一级医院完成;二级预防在二级医院完成;三级预防在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完成()。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 1、中国人糖耐量受损每年有约()转化为糖尿病患者。 A:5%;B:10%;C:15%;D:20%。 2、糖尿病的筛查主要是针对()。 A:1型糖尿病;B:2型糖尿病;C:妊娠糖尿病;D:特殊类型糖尿病。 3、通过筛查检出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 A:30%;B:40%;C:50%;D:60%。 4、糖尿病筛查的重点人群不包括()。 A:儿童;B:≥45岁的人,体质指数≥24;C:空腹血糖受损;D:糖尿病的一级亲属或有巨大胎儿出生史的妇女。 5、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要利用医院的资源,而且要尽量利用()资源。 A:国际;B:国家;C:社会;D:家庭。 6、1型糖尿病的筛查主张()。 A:推荐筛查;B:推荐高危人群筛查;C:不推荐筛查;D:推荐儿童筛查。 7、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在()完成。 A:医院;B:家庭;C:社区;D:专科医院。 8、糖尿病防治管理和教育最有效的形式是()。

糖尿病及其健康影响

---------------------------------------------------------------最新资料推荐------------------------------------------------------ 糖尿病及其健康影响 糖尿病及其健康影响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等代谢紊乱而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其典型表现有口渴、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高血糖。 俗称三多一少其中有一型和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种类: I 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其特性为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胰岛素,以致于对于醣类、脂肪和蛋白质不能有效地代谢。 需要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 这种需要依赖胰岛素的糖尿病即称为第一型糖尿病。 如果是在成年人才开始病发,称为易产生酮病的糖尿病。 而少年的糖尿病为在孩童时期开始病发。 Ⅱ 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特点是人体自身能够产生胰岛素,但细胞无法对其作出反应,使胰岛素的效果大打折扣。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 1 / 7

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糖尿病的情况及发病率: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一个肆虐全球的费传染性流行病,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癌肿和艾滋病之后的第四位严重的疾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报告: 在 2019 年,全球糖尿病的人数达到3. 66 亿,患病率为 8. 5%;而 2030 年将上升到 5. 52 亿,患病率升至 8. 9%。 糖尿病人数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是非洲、中东、南非和东南亚。 2019 年,中国的糖尿病人人数为 0. 9 亿,预计到了 2030 年会达到 1. 29 亿。 中国已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进入 2019 年以后,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进入快速增长期,如今,每天都有约16000 人成为糖尿病患者,有约 3000 人死于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已成为国人健康第一杀手,且发病年龄有日益年轻的趋势。 相较于这惊人的数字,国人目前对糖尿病的危害和警惕性却严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防治 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就是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引起蛋白质、脂肪、水与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坏,导致血管、心脏、神经、眼等组织的慢性并发症,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约占糖尿病人总数的10%,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就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胰岛素抵抗似处于核心地位,或者说胰岛素抵抗就是多种疾病,特别就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就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 胰岛素抵抗就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就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早期胰岛β-细胞尚能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以弥补其效应不足,但久而久之胰岛β-细胞的功能会逐步衰竭,导致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发生。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病之前多年就可存在,常常与肥胖、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相伴随。肥胖就是引起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换句话说肥胖症者几乎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医学专家们将肥胖症视为导致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目前将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的组合,统称为“代谢综合征”或“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认为胰岛素抵抗就是促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胰岛素抵抗的防治需采取综合性措施,首先就是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合理膳食、运动疗法与减低体重等,如能在胰岛素抵抗期进行干预,则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与死亡率。 1、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就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具

最新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

糖尿病防治知识答案 科室: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 1、1型糖尿病高于2型糖尿病(×)。 2、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与糖尿病流行的趋势不相符合,需要深入持久的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预防糖尿病的知识和技能(√)。 3、糖尿病患者总数将会不断增加,构成对人民生活质量和寿命的严重威胁,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形成巨大的压力(√)。 4、广州市应加强卫生资源的调配以及糖尿病防治工作(√)。 5、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比西方国家出色(×)。 6、糖尿病营养学已很完善,营养专业人才丰富(×)。 7、2型糖尿病世界各地发病率差别不大(×)。 8、糖尿病的游行趋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无关(×)。 9、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 10、糖尿病并发慢性心、脑、肾、眼疾患相当普遍(√)。 11、糖尿病危害性不严重(×)。 12、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出现尿糖(×)。 13、糖尿病给政府、社会、人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14、没有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肯定不会发生低血糖(×)。 15、代谢综合症包括向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 16、糖尿病是预防不了的(×)。 17、因为糖尿病是终身性代谢疾病,所以治疗意义不大(×)。 18、WYO提出“糖尿病的代价”宣传口号,旨在引起各国、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对糖尿病防治的重视(√)。 19、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与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好坏无直接的关

系(×)。 20、糖尿病严重影响世界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也给各国政府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如不及早诊治,将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二、单项选择题(填相应的答案,每题2分) 1、以下四个国家哪个国家糖尿病发病率最高(A)。 A:美国;B:日本;C:中国;D:越南。 2、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C)。A不变;B:下降;C:增高;D:不清楚。 3、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总数的(C)。A:50%;B:70%;C:90%;D:99%。 4、2型糖尿病发病趋势(A)。A:年轻化;B:老年化;C:儿童化;D:不清楚。 5、存在(B)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 A:少量;B:大量;C:很少;D:不清楚。 6、我国对糖尿病的教育、预防和治疗取得了(B)。 A:很大的成绩;B:一定的成绩;C:很差的成绩;D:不清楚。 7、我国对糖尿病的教育、预防和治疗在今后几十年面对的挑战与任务是(A)。 A:艰巨的;B:轻松的;C:没有困难;D:不清楚。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20岁以上成年人1/10患糖尿病 据今年3月2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中国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的研究论文公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超过9400万的糖尿病患者。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人数增速迅猛与中国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而导致的城市“富贵病”人群增多密不可分。 这一结论一项覆盖全国14个省市,年龄20岁以上54240人的调查,最终47325人最终完成了调查。此项调查还显示,糖尿病已经开始在20岁至39岁的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这一年龄段的患病率占3.2%,而糖尿病患病前期人数更是达到了9.0%。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而今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6%,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调查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状已非常严峻内,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1 目前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1 患病率急剧增加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1994-1995年间全国19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1.2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 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3.7% ...... 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b9253717.html,/html/paper/1004-7484/2011/04/125.htm 糖尿病管理必须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新增的这些来自城市的“富贵”糖尿病患者大多都伴有肥胖、血脂紊乱、和/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半数糖尿病患

糖尿病预防知识

若单是空腹血糖超过正常值,还不能单凭这一项结果来判断是否糖尿病,还需要完善其他相关检查,例如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试验等。 糖尿病主要是看血糖,而不是尿糖。近期一定要低糖饮食,淀粉类,含糖高的食物不能吃。乏力,困的症状不一定是糖尿病导致的 诊断糖尿病要看你所测得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的两小时的血糖值。 血糖不正常,关键要看是何时的不正常。血糖不正常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血糖调节受损或糖耐量下降。 血糖:空腹正常血糖值为3.9-6.1。如果空腹血糖高于7.1,不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可做OGTT(口服糖耐量实验)实验或糖化血红蛋白实验确诊看是否为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

多一少”症状。 一)确诊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二)可排除糖尿病:1、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受损;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2、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 饮食和运动可以预防糖尿病,对于血糖的控制也非常有益。但是如果真的确诊为糖尿病,只考运动和饮食的控制是不行的。 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很多,参考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b9253717.html,/view/923.htm#5 网址的信息非常具体。 上面有关于怎样测血糖值,以及具体的参考值。因为是表格形式,这里不方面黏贴。请参考。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课题:糖尿病健康知识 教学目的:掌握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与知识 教学重点:糖尿病的预防: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快一点;放松一点; 教学难点:糖尿病的治疗 教具:多媒体(或讲义材料) 课型:新课 授课形式:大课堂面授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1997年全世界患者已达1.3亿,预期到2025 年将达3亿;我国1997年19省市20余万人普查结果表明,患病率为2.51%,糖耐量低减患病率为3.2%,预计今后将以每年100万的数量增加。目前我国是糖尿病的第二高发国。 2、揭示课题: 糖尿病的健康知识 3、内容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 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症。持续高血糖是其生化特征。 糖尿病的症状:随着血糖值升高,出现症状的可能性增加,但有个体差异。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其余非典型症状:如视物模糊;皮肤干燥、搔痒,伤口不易愈合;还有牙龈发炎、泌尿系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和小便发粘等症状。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Type 1 DM); 2型糖尿病(Type 2 DM);妊娠糖尿病(GDM);特殊类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机制: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环境因素;淀粉样变。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脂饮食;体重超重;运动过少;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除以上外,还有年龄过30岁;有异常产史,如胎死宫内、产巨大儿史(出生体重>4Kg)等。 糖尿病的预防: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快一点;放松一点; 预防的对象: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年龄大于

(完整版)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知识教育讲座目标: 1、认识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 2、了解生活中糖尿病的并发症。 3、知道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健康知识教育讲座教学重难点: 1、了解生活中糖尿病的并发症。 2、糖尿病的预防对策

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几乎每个人的周围都能接触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有家人,同事,邻居等。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1000万,到2003年的时候打到了2300多万,当时预测到2025年能达到4600万,可是在2007年的普查已经达到了4600万。2008年已经超过了6000万,可见中国的糖尿病是快速的增加。而糖耐量异常者,就是未到糖尿病标准而血糖较高者也接近6000万。相当于有一个糖尿病就伴随一个即将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这两个数量加起来达到一亿多。在一些大城市,5分钟就能见到一个肯德基,而我们中国是每28秒钟出现一个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的危害;1经济负担的加重(长期用药)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众多的 并发症)3心里危害。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发症。在我国只有1/3的患者能得到积极的治疗,而另外2/3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糖尿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严重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有些患者80多岁,患糖尿病30多年却无明显的并发症,只是定期来住院调整药物。这说明糖尿病虽然不能得到根治,但可以控制并发症和预防的。糖尿病患者必须打持久战,用知识战胜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并发症。它有急慢性并发症。 2.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综合征(老年人)低血 糖合并感染。 3.慢性并发症可以累及多个器官。 侵犯到脑.:可以引起脑梗塞。 侵犯到心血管: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死致残或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影响糖尿病效果的9大因素

影响糖尿病效果的9大因素 注射量: 医生往往会根据糖友病情对胰岛素剂量做微调。美国糖尿病协会专家克里斯汀·托宾博士介绍,年龄、体重、饮食模式、运动及总体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胰岛素注射量。胰岛素过量会增加低血糖症危险,胰岛素过少又会导致血糖水平偏高。可以依据即时测得的血糖水平,正确把握胰岛素剂量。 注射部位 腹部注射(肚脐眼正上方)效果最快。其次是上臂注射,腿部注射更慢,臀部注射药效最慢。为了使胰岛素发挥最佳药效,最好在餐前于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比如,早餐前在腹部注射,晚餐前在大腿部注射等。注射点不要过于集中,否则形成疤痕会影响胰岛素吸收。 注射时间 通常餐前注射胰岛素起效更快。克里斯汀·托宾博士建议,餐前或者餐前20—30分钟注射胰岛素最好。 运动 运动会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运动可适当降低胰岛素剂量。但是克里斯汀·托宾博士表示,高强度运动之后血糖水平更高,反而会需要更多的胰岛素。 生病 感觉生病的时候,血糖水平高于平常水平。生病时候不想吃东西或吃得很少,因此一些人觉得没必要注射胰岛素。克里斯汀·托宾博士认为,事实上生病时往往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切勿擅自停药。 压力 克里斯汀·托宾博士表示,心理压力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使体内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胰岛素利用不充分。这时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胰岛素。 体温 洗完热水澡或者肌肉酸痛部位热敷之后,注射的胰岛素会更快进入血液系统。一些专家建议,必要时可先冷敷注射部位,再注射胰岛素,可降低胰岛素的吸收速度。 饮水量 饮水量不足,体内缺水时,血流不容易流到皮肤部位,胰岛素就不会被快速吸收。脱水还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以及暂时性胰岛素抵抗。 饮食 进食不会改变胰岛素进入血液的速度,但是的确会影响到总体血糖水平。多脂食物吸收速度慢,胰岛素可能在食物消化之前就开始耗尽。白米饭和白面包之类的高升糖指数食物消化吸收速度更快,更快影响到血糖水平。糖友除了一日三餐必须正常进食之外,还应该在两餐之间适当增加零食。

中国糖尿病地区分布和年龄分布情况

专题4 中国糖尿病地区分布和年龄分布情况 糖尿病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它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对糖尿病的控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控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中华糖尿病学会最近公布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近1/10的患病率确实令人担忧,并且还以一定的速度增长。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多,影响机制复杂,医学界仍然在不断探索研究之中。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糖尿病的发病率主要跟遗传因素、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年龄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具有某一共同特点地区生活的人群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研究具有不同地区特点人群的糖尿病发病情况可以使得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也有着不同的生理特征、生活方式、健康认识,同一年龄段人群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多共性,研究我国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情况可以了解糖尿病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程度,确定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引起他们足够重视,做好预防糖尿病工作。 我国糖尿病的城乡分布 糖尿病导致的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糖尿病的发病率,根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城市糖尿病死亡率高于农村,大城市的糖尿病死亡率大大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一是由于城市人口老年化程度高于农村,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二是城市居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意识以及对疾病的认同程度较农村高,自报疾病比农村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城市人口,餐餐精米白面,顿顿大鱼大肉,肉蛋奶吃得过多,粗粮、蔬菜吃得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使糖尿病队伍空前壮大,这就给城市人群的糖尿病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我国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还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人群一味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当工作与健康发生矛盾,当情绪与健康发生矛盾,当享受与健康发生矛盾,选择工作,选择享受,恣意妄为,抛弃健康者大有人在。所以,由于对糖尿病知识及其严重并发症的不了解,乱吃滥喝,营养过剩,通宵熬夜,嗜烟酒无度,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之中,缺乏体育锻炼,以车代步,这些势必导致城市人口的患病率大于农村。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详细(糖尿病)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坏,导致血管、心脏、神经、眼等组织的慢性并发症,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约占糖尿病人总数的10%,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胰岛素抵抗似处于核心地位,或者说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 2、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当代人类遭遇的又一大杀手。 3、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因此,在β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

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 4、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妊娠和环境因素。 全新糖尿病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全新概念血液粘稠是导致糖尿病的根本原因;促进胰岛细胞的氧气吸收可以根本性地治疗糖尿病,人类在贫穷的时候细胞缺少营养的滋补、血液也清澈健康、氧气输送也顺畅;人类富裕起来之后,血液会被过剩的营养拖累,变得粘稠,表现为经过微循环时流动性变弱、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变弱。血液粘稠一定会导致全身组织缺氧。糖尿病是血液粘稠致使胰岛细胞长期缺氧导致。那些血液粘稠、但没有患糖尿病的人,是因为胰岛组织微循环可以向胰岛细胞外周灌注足够的氧气的缘故。但是已离患糖尿病不远了。凡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饮食,均列为“禁忌”范围 ①禁食纯糖及各种水果糖,甜食、糕点、蜜饯等也不宜吃; ②从严限制食用白薯、马铃薯、芋艿、粉条、果酱等食品; ③红小豆、绿豆等含淀粉较多,吃后应相对减少主食用量; ④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及煎炸的食物。 饭后马上吃水果容易得糖尿病,人之所以生病,除了外在原因,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体内的毒素的堆积。一些专家提出饭后马上吃水果会使血糖浓度升高,增加胰腺的负担,增加体内毒素,就会成为得糖尿病的一大诱因。 所以,饭后立即吃水果是不明智的,要吃也要在两小时以后再吃,把水果作为两餐之间的零食才是最佳的做法。而对于那些血糖易升高的人,食用洋葱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另外,山药、芋头、富含铬的虾、松花蛋、动物肝脏等食物都是降低血糖的好帮手。

(完整版)糖尿病防治知识问答

糖尿病防治知识问答(一) 一、什么是糖尿病?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在人体内,葡糖糖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血糖有一个正常范围,人体只有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作用不足都可引起糖代谢障碍,导致血糖升高,体内多余的糖就从尿液中排出。 二、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葡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三、胰岛素的功能有哪些? 胰岛素为胰岛B细胞所分泌,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糖、脂类、蛋白质代谢。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四、正常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 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主要有3条途径: 饭后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吸收入血循环,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空腹时血糖来自肝脏,肝脏储有肝糖原,空腹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蛋白质、脂肪及肌肉中生成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过程变成葡糖糖。 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主要有5条途径: 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同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进入肝脏变成肝糖原储存起来。 进入肌细胞变成肌糖原储存起来。 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转化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五、糖尿病如何分型? 糖尿病主要分两型,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在遗传与环境因素作用下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需要靠外源性胰岛素才得以生存。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病人约占所有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 六、糖尿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04-09发表评论(1人参与)分享 2010 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瑜毕宇芳王卫庆赵文华宁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挑战。因此,获得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数据及其年龄、性别和地域分布,将有助于国家制定慢病防控策略,从而针对性地选择高危人群,以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相比1990年,2010年世界范围内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倍增,达到130万。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呈流行趋势。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中估测,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3.82亿,其中80%的患者来自低中收入国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年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低于1%,1994年的2.5%,2002年的2.7%增加至2007年的9.7%。虽然各次调查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尽相同,但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正迅速增长这一事实毋庸置疑。 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写入学会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由于以往的全国糖尿病调查均未进行HbA1c检测,因此无法根据2010年ADA诊断标准估测我国糖尿病患病情况,也无法根据ADA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的定义HbA1c<7.0%估测我国糖尿病控制情况。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了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已于2013年9月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见JAMA:中国糖尿病患者超一亿约占全球1/3)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样本选择的全国代表性 本次调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2个监测点基础上开展。这一监测系统覆盖了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各个监测点,调查采用多阶段、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基本公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识讲义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 十 一 期 2013年11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2013年11月20日活动地点:邓营村卫生室 活动形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活动主题: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组织者:红塔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农村居民接受健康教育人数:23人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30份 活动内容: 1、糖尿病的饮食 2、糖尿病的运动 3、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活动总结评价: 参加讲座的居民了解了高血压的饮食、高血压的运动、高血压的自我管理、高血压的按时就医,基本掌握了高血压病的健康生活方式。 知晓率: 95% 满意率:95% 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音材料□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孙清玉负责人(签字):况成贵 填表时间:2013年11月20日

通知 古桥村乡村医生: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高血压的饮食、高血压的运动、高血压的自我管理、高血压的按时就医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时间:2013年11月8日7:00-8:30 地点:古桥村村卫生室 讲座内容:糖尿病的健康生活方式 授课人:孙清玉 参加人员:你村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人或家属。 红塔镇卫生院 2013.11.6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一、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几乎每个人的周围都能接触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有家人,同事,邻居等。印度,中国,美国是糖尿病最多的三个国家。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1000万,到2003年的时候打到了2300多万,当时预测到2025年能达到4600万,可是在2007年的普查已经达到了4600万。2008年已经超过了6000万,可见中国的糖尿病是快速的增加。而糖耐量异常者,就是未到糖尿病标准而血糖较高者也接近6000万。相当于有一个糖尿病就伴随一个即将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这两个数量加起来达到一亿多。那么患病率与咱中国的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平均寿命的延长,城市化倾向(现在是越来越多的人员涌向城市),还有生活的西方化(在国外已被淘汰的垃圾食品,像肯德基,麦当劳在我国到处都是。在一些大城市,5分钟就能见到一个肯德基,而我们中国是每28秒钟出现一个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的危害;1经济负担的加重(长期用药)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众多的 并发症)3心里危害。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发症。在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饮食控制复习进程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饮食控制

精品资料 加强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 —从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开始 摘要: 据了解,目前对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的人非常多。保柏2012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受访者对于这两大危险因素的认识在全球参与调查的13个国家和地区中位于最低之列。现下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趋于平稳,而发展中国家的增幅就非常明显。本文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生活方式、饮食等方面,详细的介绍了糖尿病的预防以及应对机制,进而希望能够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管理意识。关键词:膳食,运动,遗传,精神因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患糖尿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高速增长态势,被WHO称为21世纪的“流行病”。现在我国糖尿病人越来越多,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5%,全国现有糖尿病人6000多万,在世界上仅次于印度,那么,造成我国糖尿病人急剧增加的原因有哪些呢? 我们要怎样从生活方式和饮食方面加以预防和控制呢? 一、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一)超重与肥胖。胖人由于脂肪细胞变得肥大,脂肪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变小,同时 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易发生糖尿病。据调查,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都 属于肥胖体型。 (二)缺乏活动。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使患糖尿病的危险降低,经常作适量的运动有助体内糖分 的消耗。由于现代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一车代步,运动越来越少, 甚至连平常的家务也要靠电器帮忙,这就导致了吃得多动得少的情况,这种现代生活方式 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三)不合理膳食。饮食中高脂肪、高热量的成分大增,直接造成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成为 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诱因。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餐餐精米白面,顿顿大鱼大肉,肉蛋奶吃得过多,粗粮、蔬菜吃得太少,高热量、高脂 肪、高蛋白饮食使糖尿病队伍空前壮大,这就给糖尿病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四)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的人由于精神长期高度紧张,造成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从而引起 血糖、血压的持续增高。现在我国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还相对缺乏,当工作生 活遭遇困难压力时,往往不能自我调节,造成精神的过度紧张和焦虑,并且由于社会竞争 激烈,节奏快,这种情绪不能得到缓解,加重了患病的风险。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 十 一 期

2013年11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孙清玉负责人(签字):况成贵

填表时间:2013年11月20日 通知 古桥村乡村医生: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高血压的饮食、高血压的运动、高血压的自我管理、高血压的按时就医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时间:2013年11月8日7:00-8:30 地点:古桥村村卫生室 讲座内容:糖尿病的健康生活方式 授课人:孙清玉 参加人员:你村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人或家属。 红塔镇卫生院 2013.11.6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一、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几乎每个人的周围都能接触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有家人,同事,邻居等。印度,中国,美国是糖尿病最多的三个国家。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1000万,到2003年的时候打到了2300多万,当时预测到2025年能达到4600万,可是在2007年的普查已经达到了4600万。2008年已经超过了6000万,可见中国的糖尿病是快速的增加。而糖耐量异常者,就是未到糖尿病标准而血糖较高者也接近6000万。相当于有一个糖尿病就伴随一个即将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这两个数量加起来达到一亿多。那么患病率与咱中国的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平均寿命的延长,城市化倾向(现在是越来越多的人员涌向城市),还有生活的西方化(在国外已被淘汰的垃圾食品,像肯德基,麦当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小结最新版本

糖尿病的防治知识讲座小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悄悄的潜入,成为危害健康的阴影,糖尿病的科普知识,诊断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保健与我们平常生活越来越密切。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因而身患糖尿病多时却浑然不知,直到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耽误了治疗时间。 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村卫生所于2017年10月2日我村为广大百姓上了一堂名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健康讲座。通过讲座向群众们宣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还特别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向与会人员讲解了目前糖尿病患者的现状,仔细解释了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身体中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腺功能完全丧失以及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简称“三多一少”。但是,有50 %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无任何明显的症状。此外,糖尿病还有一些如乏力、反复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四肢皮肤感觉异常、视力下降、性功能障碍等不典型症状需要给予注意。另外还特别向糖尿病患者提出了需要要注意几点:一、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测定血糖; 二、坚持吃药,不能断断续续;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四、多做运动,保持新陈代谢畅通。五、更改糖尿病药物的剂量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少剂量,严

防低血糖或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通过开展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对普及与掌握糖尿病预防知识,起到了早预防,早治疗的作用。糖尿病的患者们听了今天的讲座后,个个受益匪浅,大家都说,今天的讲座对我们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很大帮助。为创造良好的健康环境,确保良好的健康习惯,促进良好的心态,我们会定期进行类似的讲座活动,将更多有益的知识传播给村民。 **卫生所 2017年10月2日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胡发生负责人(签字):胡发生

填表时间:ⅩⅩ年06月23日 通知 土桥村乡村医生: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的诱发因素、糖尿病的饮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时间:ⅩⅩ年6月23日7:00-8:30 地点:ⅩⅩ卫生室 讲座内容:糖尿病防治知识 授课人:胡发生 参加人员:你村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人或家属(总数不超120人) 社庚中心卫生院 年六月二十一日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坏,导致血管、心脏、神经、眼等组织的慢性并发症,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约占糖尿病人总数的10%,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胰岛素抵抗似处于核心地位,或者说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早期胰岛β-细胞尚能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以弥补其效应不足,但久而久之胰岛β-细胞的功能会逐步衰竭,导致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发生。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病之前多年就可存在,常常与肥胖、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相伴随。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换句话说肥胖症者几乎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医学专家们将肥胖症视为导致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目前将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的组合,统称为“代谢综合征”或“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认为胰岛素抵抗是促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胰岛素抵抗的防治需采取综合性措施,首先是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合理膳食、运动疗法和减低体重等,如能在胰岛素抵抗期进行干预,则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