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期末考试

宗教学期末考试
宗教学期末考试

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发生在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宗教信仰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对某种动物的崇拜,其也是祖先崇拜的一部分,图腾主要出现在旗帜,族徽,柱子,衣饰,身体等地方。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一般以动物居多,作为氏族图腾的动物(如熊、狼、蛇……),即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照列为该全族之忌物,除特殊需要外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其繁衍。

佛教:佛教起源于远古印度迦毘罗卫国(现在的尼泊尔)的太子悉达多·乔达摩(佛号释迦牟尼佛)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对于佛弟子所开示的教导,后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亿佛教信众,常被视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上尤其是对于东亚、中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曾具有广泛的影响。佛教的基本教义从解脱苦难为出发点,有解脱道和菩萨道为两大教法。佛教典籍最初来自佛弟子的集结。集结成的“经藏”又名“素怛缆藏”。“律”音译为“毘尼”,故“律藏”也可称为“毘尼藏”;“论藏”音译为“阿毘达磨藏”。佛教各部派所传的早期经藏、律藏内容相似,而论藏则不同,学术界对早期集结是否包括论藏并无定论。学术界普遍认为初期佛教典籍可能包含了佛陀的话,也有学者主张其大部分内容是佛陀的话。

基督教:基督教与犹太教、伊斯兰教同为世界三大宗教,其发源于中东以色列地区,形成晚于犹太教又早于伊斯兰教,可以说今天对

世界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基督教,这一点从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可以看出,又如在基督教人口占据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美国,在基督教的各类节日中都会给予民众足够的自由以完成宗教规定的一些礼仪活动。基督教核心信仰为耶稣,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在基督教徒的身上,可以看到的是虔诚的信仰,在行为上趋向于普度众生的善,严格的宗教礼仪,比如礼拜日的对上帝的集中礼拜等等;在思维方式上,基督徒会将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归结于神的意志,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其核心信仰的内容。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旧称回教、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教导的一神论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兰经》被伊斯兰信徒(穆斯林)视为造物主阿拉命天使给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启示,而圣训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录(由同伴们转述收集)。伊斯兰这一名称来自《古兰经》,意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的名字也意为“顺从者”。穆斯林信仰独一且无与伦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为“念、礼、斋、课、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个义务。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实际触及生活及社会的每一个层面,由饮食、金融到战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1.民族宗教是指民族成员所共同信奉的宗教。这种共同的宗教信

仰往往同该民族的民族意识紧密地相结合,其崇拜的神灵或信仰的对象有时就是本民族的守护神或传说中的始祖。民族宗教是由氏族—部落宗教(又称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早期一般带有比较鲜明的民族性,不对外宣传,亦不争取外族人加入。民族灭亡后,其宗教也随之灭亡。随着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当某一民族上升为国家的主体民族或统治民族之后,民族宗教彻底摆脱了原始宗教的性质,转变成为古代的国家宗教。后来,一些宗教的发展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演变成为世界宗教。例如,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就被认为是三大世界宗教。

国家宗教是指某些国家的统治阶级或政府通过法律确定为该国全民性信仰的官方宗教,简称国教。国家宗教是实行国教制度的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护,并为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生活的秩序服务。在古代和中世纪,许多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国家都有强制性的官方宗教。在现代仍然有实行国教制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国教的地位一般不能由某个党派予以变更或否定,其教义、教规和礼拜仪式也不得随意更改。宗教在实行国教制的国家与实行政教合一或没有国教的国家均有所不同。在政教合一国家中,宗教的地位至高无上,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例如今日之梵蒂冈(罗马教廷)和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在没有国教的国家中,往往存在多种宗教,法律规定各种宗教的地位是平等的,宗教信仰自由。例如今日之中国、美国等。而在实行国教制的国家,国家政权具有独立性,不受国教的支配或约束,但是又需要依靠国教来确立

自己的合法性和权威。同时,国教不具有凌驾于国家政权之上的权力,但是又通过满足国家政权的需要来获得优于国内其他宗教的生存、发展条件和特殊的地位。例如今日佛教之在泰国、锡金,圣公会之在英国,天主教之在意大利、西班牙,犹太教之在以色列,等等。

综上所述,民族宗教和国家宗教的涵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是可以重合的。例如,在人类告别原始社会之初,由部落联盟脱胎而来的国家往往是单一民族的国家,当代世界也仍然有单一民族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中,民族宗教常常就是国家宗教。而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宗教往往是指为国内某一个或多个民族所普遍信仰的宗教,并不一定就是国家宗教,因而是与国家宗教有区别的。另外,如果某一宗教虽有比较突出的民族性,但是在该民族中信仰并不普遍,不是民族成员所共同信奉的宗教,例如道教之对于中国的汉族,则该宗教也不应被视为民族宗教。

2.宗教与法律:法律与宗教的矛盾贯穿着整个西方文明发展史。这种矛盾与其说是非物质领域的两个方面,不如说人们已经把它们看成——并且愈发地看成——是互不相干、两相分裂的独立专属领域:法律是“世俗的、理性的、功利的制度——一种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宗教则是“社会关于终极意义和生活目的的直觉知识和献身”。按照《法律与宗教》的阐述,法律正趋于被理解为一种世俗化的工具,而宗教是脱离任何规则束缚的日趋私人化的精神自由。伯尔曼指出,在人类所有的文化里,法律与宗教都共同具有四种要素:仪式、传统、

权威和普遍性。这四种要素的存在决定了法律与宗教的共通性。本书所要指出的关键即为:“尽管这两方面(法律与宗教)之间存在紧张,但任何一方的繁盛发达都离不开另外一方。没有宗教的法律,会退化成一种机械的法条主义。没有法律的宗教,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换言之,法律必须被信仰,以免退变成为僵死的法条;宗教必须有规则,否则易于变为狂信。法律与宗教就像组成麻绳的两条单绳,互相紧密缠绕,组成一条完整的麻绳。二者没有主次之分,亦无决裂点。只有法律与宗教二者相辅相成,贯穿历史,才能结实牢靠,伴随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333

佛教走向世界的原因:佛教之所以能在创立后不久,就得到众多信徒的信奉,广为流传于恒河两岸,后又走出南亚次大陆,传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最终发展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三大宗教之一,具有深刻的内外原因,就其内在原因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佛教教义具有一定的普世性。佛教教义的主旨在于正视人生痛苦的现实,理性分析痛苦产生的原因,并向人们指出摆脱痛苦的途径与方法。佛教有关人生的观点和剖析,不但在当时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而且有着深层恒久的人性根据,因而能够超越时空的变化而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社会的共鸣。

其次,佛教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同其他一些宗教不同的是,佛教允许吸收各种异说,在对外传播中,对各民族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尊重各民族原有的神祗与信仰。佛教的融合主义倾向使它

更善于同其他宗教信仰及文化相结合。佛教“众生平等”的观念及其对各民族一视同仁的态度,是它成为超民族的世界宗教的重要基础。

再次,佛教一贯采取和平的传教方式。历史上,佛教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佛教的传播通常与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联系在一起,这与佛教倡导的慈悲善度、自利利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最后,佛教教理或者说佛教理论的丰富多样性是佛教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保证。佛教以信仰为基础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特内蕴、又颇能打动人心的教理学说,建构了一个既有宗教信仰,又有修行方法,更有精致哲理的宗教体系。佛法号称有八万四千法门,能够应病与药地对治众生的各种烦恼,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不同需要。这也是佛教能够最终走向世界的根本原因之一。

333555

宗教组织的类型(一)政教合一型

政教合一是指宗教权威与世俗权利的高度统一。在这种模式中,宗教领袖同时又是国家首脑。政教同体。宗教教义与宗教法典同时就是国家的法律,宗教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

(二)政教分离型

国家不支持、不禁止和歧视任何宗教。政府不干预宗教组织的事务,政府内不设管理宗教事务的行政机构。国家不征收宗教税,也不向任何宗教组织提供任何形式的财政补贴,涉及宗教的开支不得列入国家预算。宗教组织不干预国家的司法、行政、教育,也不接受政府的政治指导。政教关系完全由法律调节。这种模式下,政府与宗教的法律

关系是相互平等、平行、独立的,各宗教之间也是平等的

(三)国教型

国家以某一宗教或教派为正统信仰,其政治、社会地位高于其它宗教或教派。国家领袖不是宗教领袖,但宗教领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特权地位。国家从各方面鼓励和支持享有特权地位的宗教,包括提供财政上的支持。

(四)国家控制宗教型

国家权威高于宗教,政府通过行政管理机构控制宗教,宗教组织必须接受国家的政治指导,但不能干预国家的行政、司法和教育。对于不接受政府政治指导或不与政府合作的宗教、教派,国家不承认其合法性。

3.宗教组织的社会作用

各类宗教职业者以及按一定制度建构起来的宗教组织,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往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在现实统

治者大力提倡和弘扬宗教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社会的政治、经

济、文化甚至军事常常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这就使宗

教远远超出一般意识形态的范围,而成为一种实际的社会力

量。

首先,每一个宗教组织都是培养、维护和实践宗教体验与

信仰的基本中介并具有神圣性的组织。神圣性将信徒团结、

凝聚在宗教组织周围,把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观念、宗教价值取向的信徒组织起来,使之对宗教共同体产生归属感和责任

感,并在其中获得一定的宗教体验。

其次,宗教组织是宗教教义和观念具有持久性的重要保

证。宗教观念产生不同的宗教制度,佛教实行寺院僧伽制,基

督教是教会制。这些制度为宗教观念的传承和继续发展提供

了极其重要盼保证。

最后,吸收信众、服务社会。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扩大自

身的社会影响,吸引宗教外群众对宗教组织的注意,达到吸收

新教徒、壮大宗教共同体进而实现宗教功能的目的。在亚、

非、拉美,基督教教会举办了众多的教育机构,开设医疗服务

机构,兴办慈善事业;佛教等其他宗教也是如此。

在现代社会中,各宗教组织在形式的构成和社会功能的

发挥等方面与传统相较,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既是

宗教本身的新特点,也是宗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55566

宗教的起源:宗教源于准宗教现象,产生于原始宗教以前,为现今所知人类意识活动最早的形态之一,有一定程度的宗教因素,但当无超自然体的概念,对于客体尚未神化、无敬拜求告之念,一切全靠幻想,认为某些行动可影响某些现象或事物,如法术巫术、针刺木刻人形、佩戴玉石等。

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的野兽图像遍布被利器刺伤之痕迹,多认为是行法术以增加狩猎命中率。而尼安德特人、山顶洞人等的墓葬中,都发现尸骨上撒满红粉及砂石,可能是以血色物行法术,以求死者死后安

稳或再生。当宗教及神灵观念形成,巫术法术多成为宗教的附属行动。研究宗教起源的学科为宗教人类学,主要理论为万物有灵论、前万物有灵论、巫术论、原始一神论、功能论、神话结构学说及语言疾病学说,前四者属进化论学派,后三者属文化圈学派。目前我国学者认为宗教起源是人类生理和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是氏族社会制度的伴生物。

宗教的发展历程:氏族一部落社会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形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制度就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氏族一部落

集团既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原始民族宗教活动的基

本单悴·同时原始宗教伴随氏族和氏族制度形成并逐渐体制

化,成为原始氏族社会最重要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抽象思维能

力的提高,古代文明社会逐渐从氏族一部落的阶级分化中脱

胎而出,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形态,而原始宗教也随之演变成民

族一国家宗教,并最终走向世界宗教。民族一国家宗教是指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某一特定民族共同信奉的宗教。在世

界宗教史上起主要作用的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

等等最早建立文明国家的民族宗教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的民族一国家宗教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经

济、政治、文化交往的增加和扩大,一些民族一国家宗教突破

了自身信仰的局限性和狭隘性,越过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

传道布教,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世界宗教从产生至今,绵延数千年,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当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众所公认的三大世界性宗教。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1.宗教观观念的内容 各种宗教都有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了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它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宗教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基础性的作用。各种宗教观念无论在内容上有何区别,必须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宗教观念一旦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超出了个人的体验,具有社会意义,就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成了宗教传道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宗教的信条、教义、教理都是不同的,但既然是宗教,就有共同的东西,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灵魂观: 灵魂观是宗教最重要最直接的观念,形灭灵魂不灭的观念几乎广泛流行于世界各个宗教中。“灵魂”观点是整个宗教的发端,是全部宗教的核心问题。 1.“灵魂不灭,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是基督教的核心。 2.伊斯兰教也大体相同。 3早期佛教不讲灵魂不灭,但是讲“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其结果则是承认了灵魂的存在,并且以灵魂作为因果轮回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神不灭”则成为中国佛教的坚定信仰。 不相信灵魂存在宗教是不存在的,因此宗教与迷信是分不开的。 (二)神灵观: 1.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宗教观念的内容归根结底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但在宗教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人是宗教信仰和崇拜的主体,神是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没有神就没有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这样宗教就无从谈起。所谓无神的宗教是不存在的。如果某个宗教宣扬自己没有神灵,那他就不是货真价实的宗教。 2.关于人与神的关系。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并不全面。原始民族信仰崇拜的神并未“人格化”。所以,神的人格化并不限于同形,更重要的神与人“同性”。这就是说神与人在思想、情感、意欲方面与人有相同或相似的性格,从这一点上讲,可以说一切宗教崇拜的对象都是与人“同性”的。无论是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还是伊斯兰教无任何具体形象的真主,他们在其崇拜者的心中,都是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意欲,都是按照人的行为方式进行活动的。一切宗教的神圣对象性能,本质上都是人性,只不过这种人性,在神圣对象身上被进一步神圣化了而已。这样来讲,人格化的神,实质是人性的神格化。 3.总之,一切宗教中神的神性就是人的人性,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灵观念之所以产生,是人通过想象力把人的人性和本质异化或对象化为一个神圣对象的结果。因此,宗教中的这种神灵、创始祖或上帝,所有的一切都并没有客观

运筹学试题研究生-运筹学研究生

运筹学试题研究生|运筹学研究生 中国矿业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 《运筹学》试卷 一、(20分)某服装厂制造大、中、小三种尺寸的防寒服,所用资源有尼龙绸、尼龙棉、劳动力和缝纫设 备,不考虑固定费用,则每件防寒服售出一件所得利润分别为10、12、13元,可用资源分别为: 尼龙绸1500米、尼龙棉1000米、劳动力4000和缝纫设备3000小时。此外,每种防寒服不管缝制多少件,只要做都要支付一定的固定费用:大号200元、中号150元、小号100元。现欲制定一生产计划使获得的利润为最大,试写出其数学模型(不求解)。 二、(20分) 已知下述线性规划问题: max z =5x 1-x 2-x 3 ?-3x 1+x 2+x 3≤11 ? -x +x +x ≥3?123 ?x ≥0, i =1, 2, 3 i ? ①用大M 法求其最优解。②写出其对偶问题。 ③用三种方法求出其对偶问题的最优解。④求使最优解不变的c 2的取值范围。 三、(20分)某公司有资金10万元,若投资于项目i (i =1,2,3) 的投资额为x i 时,其收益函数分别为g 1(x 1)=4x 1, g 2(x 2)=9x 2,g 3(x 3)=x 32,又知其中项目1投资额不

能少于2万元,项目3投资额不能超过5万元,现需要分配投资额是总收益最大。为此① 试建立该问题的动态规划模型(指出阶段的划分、状态变量、决策变量、状态转移方程、指标函数、递推关系式)。七、(10分)某公司有资金10万元,若投资于项目i (i =1,2,3) 的投资额为x i 时,其收益函数分别为g 1(x 1)=4x 1,g 2(x 2)=9x 2,g 3(x 3)=x 32,又知其中项目1投资额不能少于2万元,项目3投资额不能超过5万元,现需要分配投资额是总收益最大。为此 ①试建立该问题的动态规划模型(指出阶段的划分、状态变量、决策变量、状态转移方程、指标函数、递推关系式)。② 用逆序法求出该问题的最优解。 四、(20分)对于如下生产计划问题: 某厂生产I ,II ,III 三种产品,都分别经A ,B 两道工序。设A 工序可分别在设备A 1和A 2上完成,有B 1,B 2,B 3三种设备可用于完成B 工序。已知产品I 可在A ,B 任何一种设备上加工,产品II 可在任何规格的A 设备上加工,但完成B 工序时,只能在B 设备上加工。加工单位产品所需工序时间及其它各项数据见下表: 1 该工厂计划期经营目标如下:①利润尽可能多; ②产品II 的产量要尽可能与产品I 的产量达到1:2的比例;③设备A 1和A 2的负荷(指加工产品时间)尽量保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该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研究潜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宗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世界宗教的基本知识。 2. 对宗教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和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和特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术语,清楚分析问题,具有较高宗教学知识素养和文字论述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为闭卷考试,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名词、概念、人物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给出简要的解释。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宗教学名词5个,每个名词6分,总分30分。 II. 简答题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知识能够简要回答问题,并合理展开必要的分析和总结。 2. 题型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各个具体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共需回答3道简答题,每题20分,总分为60分。 III. 论述题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宗教学理论和宗教思想史给出有理有据的解答,并尽量展开理论分析和个人的见解,论述要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2. 题型

该部分共有2道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宗教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2014-2017年上海海事大学考研试题809运筹学

2014年上海海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重要提示: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上不给分) 考试科目代码 809 考试科目名称 运筹学 一、名词解释(每道题4分,共20分) 1.剩余变量 2.影子价格 3.对策论 4.运输规划 5.排队论 二.论述题(每道题10分,共40分): 1.线性规划有何特点,线性规划求解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0分) 2.港口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了许多港口建设无序、恶性竞争的现象。利用对策论分析港口合作竞争。(10分) 3. 用运筹学理论解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论断。(10分) 4. 列举决策树方法的优缺点。(10分) 三、计算题或证明题 1. (本题满分25分) 考虑某生产计划优化的线性规划问题(P ) ???≥≤=0 ..max X b AX t s CX Z (1)写出其互补松弛(松紧)性质;(10分) (2)由互补松弛性质说明:在最优计划下,如果(P )中第j 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则该资源的影子价格一定等于零;如果第i 种产品安排投产了,则该产品的机会成本(隐含成本,即少生产一件

该产品所节省的资源可以增加的价值)一定等于其产值(价格系数)。(15分) 2. (本题满分20分) 考虑矩阵对策{}A S S G ,,21=,其中 3 142322 31=A 求最优策略 3. (本题满分20分) 试分析以下参数线性规划问题。当参数0≥t 时的最优解变化。 ???????≥≤+≤≤-++=0 ,18 2364)210()46(max 2121212 1x x x x x x x t x t t z )( 4. (本题满分25分) 证明:一个[]3//M M :[]FCFS //∞∞的排队系统要比三个[]1//M M :[]FCFS //∞∞的排队系统优越。试从队长L 这个指标证明。

宗教社会学期末考试题

宗教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两者之间的交叉性学科,一方面,它以宗教这样一种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社会实在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它与宗教哲学、宗教人类学等学科又相当不同,它是以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来对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开展经验研究的。具有实证主义取向的研究者一般都认定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这种取向是目前宗教社会学中的主流。 宗教社会学的特点:1.宗教社会学自觉地置身于宗教之外来看待和解释宗教现象 2.宗教社会学家大多标榜价值中立,坚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其研究的对象 3.重视经验依据 4.比较分析是宗教社会学不可避免的特点之一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经验性实证性对宗教的社会性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宗教信仰者及其行为宗教组织及其制度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与现代社会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当今宗教的发展趋势宗教与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关系 5.涂尔干的宗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是其社会学巨著《经济与社会》的一部分)堪称宗教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6.20世纪5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学科的中心已不再是欧洲而是转移到了美国 7.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学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学科而被取缔或视作二等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当然也有相同遭遇 8.涂尔干所说的宗教的社会性实际包含两层含义:社会生活是宗教观念的终极源头宗教信仰对象的实在基础就是社会本身 9.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静力学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动力学 10.偶遇抽样:又称任意抽样或方便抽样,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抽样方法而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研究者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11.参与观察:指的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的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12.实地研究:在一种自然情景下,通过深入到宗教生活的实境中,直接观察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它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宗教现象。 13.参与观察的特点 14.文献研究:宗教社会学中的文献研究是借助于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和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究和分析各种宗教行为、宗教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 15.宗教:宗教是对以对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灵的信仰或对超验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为基础的人类制度,是人类赖以面对和处理各种终极性的问题,建构神圣的秩序和意义系统的组织与行为系统。 16.宗教的构成要素: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经验宗教群体与组织P79 17.意义:指的是依据某种更为宏达的参照系对一些境遇与事件所做的解释(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社会事件的议论,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与遭遇的解释,往往都包含着对意义问题的态度与见解。 18.神义论:就是根据社会中既定的法则,为那些必然会存在的、威胁到意义系统的无秩序现象提供意义的宗教性解释。例如:大多数宗教都提供关于苦难与死亡的神义论 19.看似有理结构:指的是在一个由共享一种意义系统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网络之内的特有的社会过程或互动,而所谓社会过程也就是不断发展的重新建造并维持特定世界的那些过程。

2015年天津大学考研13年天津大学832 运筹学基础考研试题运筹学基础考研试题专业课

1/4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c10824812.html, 开设课程:【网络函授班】【精品小班】【高端一对一】【状元集训营】【定向保录】 【育明天津分校】相信未来,相信花开! 12015年天津大学考研13年天津大学832运筹学基础考研试题运筹学基础考研试题专业课学术型考生做一至七题,全日制专业学位型考生做一至六和八题。 一、选择题18’ 1、运筹学是一门以____技术为主要工具,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____ 科学,其核心思想是____。 A、定量,基础,整体优化 B、定量,技术,整体优化 C、定量,工程,系 统工程D、定性,哲学,系统观 2、下述这些图形阴影部分都是一些数学模型可行域,则____描述是正确的。 A、Ⅰ、Ⅱ是线性规划可行域,但Ⅲ、Ⅳ不是线性规划可行域 B、Ⅱ、Ⅲ是线性规划可行域,但Ⅰ、Ⅳ不是线性规划可行域 C、Ⅰ、Ⅱ、Ⅲ是线性规划可行域,但Ⅳ不是线性规划可行域 D、以上四个都不正确 3、下列____不是EOQ 库存模型的影响要素。A、需求率B、订货量C、存 储费D、缺货费 4、对于M/M/1/8/∞排队系统,若已知稳态时顾客平均到达率为λ,服务机 构的平均服务率为μ,系统状态概率为Pi(i=0,1,…,8),则稳态情况下,系统

2/4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c10824812.html, 开设课程:【网络函授班】【精品小班】【高端一对一】【状元集训营】【定向保录】 【育明天津分校】相信未来,相信花开! 2的有效到达率为____。A、λ(1-P8)B、λC、λ(1-P0)D、μ(1-P8) 5、某人收益为x 的效用为μ(x),若μ(x)对x 边际递增,则他对风险的态 度____。A、风险中立B、厌恶风险C、追求风险D、无法确定 6、设R 是服从[0,1]区间上____分布的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为Fx(x), 则x=____。A、0-1, 二,建立线性规划模型,一个工件A,加工需要经过B1,B2,B3三个工序, 给出了B1和B2的约束时间,B3有两种方式B31和B32,只能选择一种,问怎样才能是利润最大。都为整数。 三,动态规划,有两问,只需回答一问就行,一共有a 吨的原材料,分配 Xj 吨给j 产品的收益是g(Xj),j=1,2,3,……N,问怎样分配使收益最大,建立模型,写出状态变量,决策变量,状态转移方程,递归方程等等。。。 第二问是给出了a=3还是2来着,求解即可。 四,网络计划,这题好像32分,好贵,不过挺常规的,关键路线,预期工 期,还有调整啥的使费用最低。 五,存储论+随机模拟,不过给出了模拟数,以及模拟数对应的需求量和订 货周期,跟MRP 的题目差不多。求平均成本,填完表格。

武汉大学 西 方 哲 学 史(上)试卷及答案

A卷 武汉大学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西方哲学史(上) (2003哲学基地班、宗教学) 一、辨析题(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正误1分,说明4分;共20) 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对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学说的根本否定。 (正确。普罗泰戈拉的这种相对主义认为个人自身才是事物存在的唯一尺度,与爱利亚学派用抽象的神或存在等超感觉概念来否定现象世界的思路是针锋相对的。)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密的机械论。 (错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然而这种机械论本身却并不严密,其绝对必然性自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偶然性,而且原子的运动也要由外在的推动决定,这样就在运动的最终来源问题上留下了空档。) 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与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都是思想的抽象物。 (错误。亚里士多德把个别的具体事物当作第一实体的做法是与柏拉图把普遍抽象的种属概念即理念当作真实存在的做法截然对立的。) 4、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要害就在于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 (错误。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才是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而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则以经验的证据为出发点,从有限的存在上升到无限的存在。只是这一论证隐含着的先验原则仍然只能付诸信仰而已。)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将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称为逻各斯,其希腊文原意为话语,也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真理与意见 (柏拉图将知识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知识,可见世界的知识是意见,包括想象和信念;可知世界的知识则是真理,包括理智和理性。意见不如真理那么明确,但并不是无知。)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对美德的一般定义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这个命题把真与善统一起来,使美德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而成为普遍的知识。) 唯名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回答共相问题时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两大阵营。唯名论坚持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的观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实体或实在,共相只不过是人们用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概念或符号,作为普遍本质只能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 三表法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在收集相关感性材料步骤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分别通过“本质或具有表”、“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以及“程度表”或“比较表”来列举有关例证,再以分析比较和排除对其进行归纳。)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 1、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并说明形式与质料的辩证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各种本原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而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又都可以归结为形式因。质料与形式共同构成个别事实,因此它们都是实体,而形式由于代表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此比无定形的质料更称得上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就是形式。同时,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整个宇宙由此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从“纯质料”即“非存在”到“纯形式”即作为“第一推动者”的“神”的统一序列。) 2、试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柏拉图哲学中 梳理出一条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 (毕达哥拉斯把“数”这种有定形的抽象原则看作是万物的本原,在认识论上开创了一条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此时数还没有完全脱离形体,还被理解为构成事物实体的物理质点或基本元素;赫拉克利特作为万物运动法则的“逻各斯”具有话语的意义,不但具有数或量上的规律性,更表达了一种质的必然性;不仅具有客观规律的含义,同时也具有主观理性的含义;巴门尼德从逻各斯的道路通向了作为世界本原的“存在”,他把存在理解为有定形的封闭的圆球,同时强调存在物只能存在于思想和语言中,处于流变中的事物因为无法在语言中固定而确切地表述,因此只能被归于非存在,这种本体论的观念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石。柏

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①.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 ②.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 ③.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 ④.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 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 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

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 1 / 36 1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 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 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 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运筹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用于09级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 使用人工变量法求解极大化的线性规划问题时,当所有的检验数0j δ≤,但在基变量中仍含有非零的人工变量,表明该线性规划问题( D ) A .有唯一的最优解 B .有无穷多最优解 C .为无界解 D .无可行解 2.对于线性规划 12 1231241234 max 24..3451,,,0z x x s t x x x x x x x x x x =-+-+=?? ++=??≥? 如果取基1110B ?? = ???,则对于基B 的基解为( B ) A.(0,0,4,1)T X = B.(1,0,3,0)T X = C.(4,0,0,3)T X =- D.(23/8,3/8,0,0)T X =- 3.对偶单纯形法解最小化线性规划问题时,每次迭代要求单纯形表中( C ) A .b 列元素不小于零 B .检验数都大于零 C .检验数都不小于零 D .检验数都不大于零 4. 在n 个产地、m 个销地的产销平衡运输问题中,( D )是错误的。 A .运输问题是线性规划问题 B .基变量的个数是数字格的个数 C .非基变量的个数有1mn n m --+个 D .每一格在运输图中均有一闭合回路 5. 关于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若原问题为无界解,则对偶问题也为无界解 B .若原问题无可行解,其对偶问题具有无界解或无可行解

C .若原问题存在可行解,其对偶问题必存在可行解 D .若原问题存在可行解,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 6.已知规范形式原问题(max 问题)的最优表中的检验数为12(,,...,)n λλλ,松 弛变量的检验数为12(,,...,)n n n m λλλ+++,则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 C ) A. 12(,,...,)n λλλ B. 12(,,...,)n λλλ--- C .12(,,...,)n n n m λλλ+++--- D. 12(,,...,)n n n m λλλ+++ 7.当线性规划的可行解集合非空时一定( D ) A.包含原点 B.有界 C .无界 D.是凸集 8.线性规划具有多重最优解是指( B ) A.目标函数系数与某约束系数对应成比例。 B .最优表中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零。 C .可行解集合无界。 D .存在基变量等于零。 9.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为1231241234 2224,,,0x x x x x x x x x x ++=?? ++=??≥?,则基可行解是( D ) A.(2,0,0,1) B.(-1,1,2,4) C.(2,2,-2,-4) D.(0,0,2,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线性规划问题中,如果在约束条件中没有单位矩阵作为初始可行基,我们通常用增加 人工变量 的方法来产生初始可行基。 2.当原问题可行,对偶问题不可行时,常用的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是 单纯形 法。 3.原问题的第1个约束方程是“=”型,则对偶问题相应的变量是 无约束 变量。 4.运输问题中,当总供应量大于总需求量时,求解时需虚设一个_销__地,此地的需求量为总供应量减去总需求量。 5. 约束121212264612420x x x x x x +≤+≥+≤,及中至少有一个起作用,引入0-1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适用专业:历史学 四、开课班级:16级历史教育班, 五、学分:3分 六、总学时:45学时 七、基本教材:赖永海著:《宗教学概论》,人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八、课程简介: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无论就时间的绵延或空间的广袤来看,都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特征。宗教在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和美好前景,但人类在认识自我及协调人际关系上并没有真正成熟,宗教在这些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学习一些宗教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介绍宗教学基本理论和宗教基本知识,包括宗

教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宗教的本质与特征、宗教的要素与类型、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与文化已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等内容。 九、教学目的: 宗教学概论这门课程旨在对世界诸宗教的起源、发展过程、普遍本质、发展规律作出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阐述,对宗教世俗化和宗教对话这些当代宗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出必要的介绍,使学生通过学习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对复杂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选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由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负责向学生讲授主要概念、理论和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中一些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可采取学生讨论。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各组最后选择一个专题发言,其余同学可在每次发言后点评。最后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做概括和总结。采用多媒体教学,旨在将大量信息以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这样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2005年天津工业大学运筹学考研试题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九大题本试卷共九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小时;;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在此答题无效在此答题无效。。 一.填空题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已知线性规划问题:min z =4x 1+5x 2+9x 3 x 1+ x 2 +2x 3 ≤16 st. 7x 1+5x 2+3x 3 ≥25 x 2 -6x 3 =10 x 1≥0,x 2 ≤0,x 3 为自由变量 其对偶问题为 。 (2)完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方法有 , , 。 (3)运输问题表上作业法中空格检验数的经济意义是 。 (4)线性规划模型中,松弛变量的经济意义是 ,它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是 。 (5)设有线性规划问题:max z=CX AX ≤b X ≥0 有一可行基B ,记相应基变量为X B ,非基变量为X N ,则可行解的定义为 ,基本可行解的定义为 ,B 为最优基的条件是 。 (6)在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中,基变量的个数为 ,用表上作业法求解时,表中空格数是 (设有m 个产地,n 个销地)。 (7)判别网络最大流的条件是 。 (8)已知赋权网络图为: 6 8 10 1 4 5 则其最小支撑树的权和为 。 (9)在绘制网络计划图时,不允许出现的图形有 , , 。 (10)线性规划模型的可行域的顶点与基本可行解的个数 ,若其有最优解,必能在 上获得。因此,

单纯型法是在 解中寻优。 二.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说明说明::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记线性规划 原问题(p )max z=CX , 对偶问题(D ) min w=Yb AX ≤b YA ≥C X ≥0 Y ≥0 现用单纯形表解(P )求得最优解,则在最优单纯形表中,同时也可得到(D )的最优解,它应等于: (a )表中松弛变量的检验数 (b )表中松弛变量的检验数的负值 (c )表中非基变量的检验数 (d )表中非基变量的检验数的负值 (2)若运输问题已求得最优解,此时所求出的检验数一定是全部: (a)大于或等于零 (b)大于零 (c)小于零 (d)小于或等于零 (3)目标函数取极大(max z )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转化为目标函数取极小,转化后的目标函数为: (a )min z (b )min(-z) (c )-min(-z) (d )-min z (4)运输问题的一般数学模型是一个: (a )线性规划模型 (b )混合0-1规划模型 (c )全0-1规划模型 (d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5).设风险型决策问题中,相应于状态θi 的概率为P(θi ),i=1,2,……,m ;相应于θi 和决策方案d j (j=1,2,……,n)的结局(利润)为u ij ,则完全信息期望值EVPI 等于: (a) ∑∑==?n j ij j i ij n j i j u p u p 11 )(max }{max )(θθ (b) ∑∑==?m i ij i j ij m i j i u p u p 11)(min }{min )(θθ (c) ∑∑==?m i ij i j ij n j i j u p u p 11 )(max }{max )(θθ (d) ∑∑==?m i ij i m i j ij j i u p u p 11)(max }{max )(θθ 三(.(本题满分本题满分20分) 一个工厂用四种原料生产三种产品,生产每种产品要消耗的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历史专业任选课。本课程大纲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原则,结合宗教学前沿科研成果,使本课程讲授能帮助学生了解宗教学的一般原理;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能够使学生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进而能科学地认识宗教的特性、本质和规律,掌握宗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宗教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要素以及宗教的类型,以及对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起源、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重点阐释宗教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宗教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一、二次课堂讨论。 (六)选用教材:吕大吉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二、本文 第一讲宗教学概述 教学要点: 什么是宗教学;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学的分支学科。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宗教学。(1) 第二节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1) 第三节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1) 第四节宗教学的分支学科。(1) 第二讲宗教的本质、要素及类型 教学要点: 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基本要素;宗教的分类。 教学时数: 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宗教概念的界定。(1) 第二节宗教的本质。(1) 第三节宗教的基本要素。(4)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珍藏版)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珍藏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内部资料,涵盖电大期末考试试卷中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更新至2020年1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题库 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A)。A.怀特 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A)。A.《行政学导论》 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按照里格斯的划分,融合型是(D)。D.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D)。D.法约尔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D)。D.泰勒 部外制是(A)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面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A.美 部外制是(D)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D.美 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C.欧文 从20世纪(A)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A.70 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B),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B.官僚制组织理论 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国的地方政府。B.德国 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B)追究刑事责任。B.检察机关 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B)调查处理。B.行政监察机关 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B)给予处分。B.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C)给予政纪处分。C.行政监察机关 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A)给予党纪处分。A.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D)的行政区。D.特殊型 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D)。D.威尔逊 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C.半总统制 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称为(C)。C.社会监督 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C)。 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A)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A.30 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D)。D.公共性 公共行政环境的(D)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D.特殊性 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作者是(B)。B.里格斯 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B)。B.里格斯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A.政府职能 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D.平行 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B),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B.行政职位 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A.中央预算 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 D.委任制 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B)。B.领导决策系统

美学期末考试资料

导论 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 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 第一节审美现象 一、审美是基本的人生体验之一 我们能够获得审美经验的途径有: 1、自然 2、社会生活(即与社会他人的交往关系) 3、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二、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审美关系的特点 审美关系是通过主体的感觉器官来和现实建立关系,而它把握的对象也具有感性的形象性与直觉性。 审美关系是自由的。 审美关系是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实产生关系。 审美关系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情感关系。 三、审美现象的构成 明确“关系在先”的原则 审美现象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以及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审美主客体的构成层次: 形式层、意蕴层、存在层 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静观关系、对话关系、存在关系 四、审美现象的历史性: 所谓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指的是审美现象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不是从来如此,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境造成的差异性。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作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举例说明中西古代的审美观点。 不同时代之所以有不同风格、不同感知的形式的艺术,由于不同时代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要求又是跟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性通过艺术形式层诉诸感知,构造着某一时代社会的心理本体,同时反过来说,这一时代社会的心理情感本体也就凝冻地呈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感知层中,又不断流传下来,不断影响着、决定着人们的心理和感知。这就构成了艺术形式层的传统。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Ps: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美学。 美学的诞生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

厦门大学《宗教学》试题

宗教学试题(2014.6) 一、选择题(1题,共10分)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ABCD) 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个方针在(E)正式写入党章总纲。 E.2007年党的十七大 F.2002年党的十六大 二、填空题(5小题,各8分,共40分) 1.《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太上感应篇》: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3.《太上感应篇》: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4.《文昌帝君阴骘文》:(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 5.《文昌帝君阴骘文》:(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三、翻译题(1题,共10分)翻译以下文字成白话文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翻译】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就出来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所以“有”“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易”相互矛盾而促成,“长”“短”相互比较才能体现,“高”“下”相互对照才有分别,“音”“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后”彼此排列才有序。因此有智慧的人用无为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实行无言的教导。无为的法则就像天地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一样。顺应变化而不横加干涉,有所建树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为世间立下了显著功勋却不自居其功。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功绩反而不会失去。 四、论述题(1题,共20分) 根据你对宗教的理解,试对宗教定义作出界定,然后描述你观察到的一种或多种宗教现象,并进行分析,字数在600字以上。 1

《运筹学》期末考试试卷A答案

《运筹学》试题样卷(一) 一、判断题(共计10分,每小题1分,对的打√,错的打X ) 1. 无孤立点的图一定是连通图。 2. 对于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其对偶问题,若其中一个有最优解, 另一个也一定有最优解。 3. 如果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那么它必有最优解。 4.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一定是原问题。 5.用单纯形法求解标准形式(求最小值)的线性规划问题时,与0 >j σ对应的变量 都可以被选作换入变量。 6.若线性规划的原问题有无穷多个最优解时,其对偶问题也有无穷 多个最优解。 7. 度为0的点称为悬挂点。 8. 表上作业法实质上就是求解运输问题的单纯形法。 9. 一个图G 是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边数最少的无孤立点的图。 二、建立下面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8分) 某农场有100公顷土地及15000元资金可用于发展生产。农场劳动力情况为秋冬季3500人日;春夏季4000人日。如劳动力本身用不了时可外出打工,春秋季收入为25元 / 人日,秋冬季收入为20元 / 人日。该农场种植三种作物:大豆、玉米、小麦,并饲养奶牛和鸡。种作物时不需要专门投资,而饲养每头奶牛需投资800元,每只鸡投资3元。养奶牛时每头需拨出1.5公顷土地种饲料,并占用人工秋冬季为100人日,春夏季为50人日,年净收入900元 / 每头奶牛。养鸡时不占用土地,需人工为每只鸡秋冬季0.6人日,春夏季为0.3人日,年净收入2元 / 每只鸡。农场现有鸡舍允许最多养1500只鸡,牛栏允许最多养200头。三种作物每年需要的人工及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 试决定该农场的经营方案,使年净收入为最大。

三、已知下表为求解某目标函数为极大化线性规划问题的最终单纯形表,表中54,x x 为 (1)写出原线性规划问题;(4分) (2)写出原问题的对偶问题;(3分) (3)直接由上表写出对偶问题的最优解。(1分) 四、用单纯形法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16分) 3212max x x x Z +-= s. t. 3 x 1 + x 2 + x 3 ≤ 60 x 1- x 2 +2 x 3 ≤ 10 x 1+ x 2- x 3 ≤ 20 x 1, x 2 , x 3 ≥0 五、求解下面运输问题。 (18分) 某公司从三个产地A 1、A 2、A 3 将物品运往四个销地B 1、B 2、B 3、B 4,各产地的产量、各销地的销量和各产地运往各销地每件物品的运费如表所示: 问:应如何调运,可使得总运输费最小? 六、灵敏度分析(共8分) 线性规划max z = 10x 1 + 6x 2 + 4x 3 s.t. x 1 + x 2 + x 3 ≤ 100 10x 1 +4 x 2 + 5 x 3 ≤ 600 2x 1 +2 x 2 + 6 x 3 ≤ 300 x 1 , x 2 , x 3 ≥ 0

2015《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期末考试最新版

?
《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期末考试 新
姓名:maker 班级:1 班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属于罗马帝国时期的伦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1.0 分
?
A、
边沁
?
B、
阿奎那
?
C、
斯宾诺莎
?
D、
马基雅维利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以下对欲望的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
?
A、
欲望的种类是有限的。

?
B、
有欲望就有幸福
?
C、
欲望都是积极的
?
D、
欲望给人带来痛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1.0 分
?
A、
创造新时代
?
B、
解放人们的思想
?
C、
构建一个社会秩序
?
D、
解释一个现象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荷马史诗包括几部?

1.0 分
?
A、
5.0
?
B、
4.0
?
C、
3.0
?
D、
2.0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美的理念是永恒的”这一说法是由谁提出的?
1.0 分
?
A、
苏格拉底
?
B、
柏拉图
?
C、
黑格尔
?
D、
康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