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以上数的认识三案无不十环节导学案(1)(1)

亿以上数的认识三案无不十环节导学案(1)(1)
亿以上数的认识三案无不十环节导学案(1)(1)

2.1-认识无理数---导学案

一、学习准备: 1、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统称为有理数。 2、 如下图所示:图 A 与图B 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若把两正方形都沿对角线剪开拼成 正方形C,那么 正方形C 的面积为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 数 三、 学习提示: 1、 活动一:自主探究 (1) 、上图中的正方形 C 的边长可能是整数么 (2) 、上图中的正方形 C 的边长可能是分数么 (3) 、你还能举出类似这样的情况么 2、 活动二:自学 P 34内容,估算面积为 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3、 叫做无理数 练习 1、P 21随堂练习 1, P24随堂练习 2、面积为101 的止方形的边长为( ) A ,整数 B ,无限小数 C ,有理数 D ,无理数 3、下列各数中, 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4 . . , ,0.57, 0?…(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3 四、 学习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五、 夯实基础: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2 , ——,,,一…,12…(由连续的正整数组成). 3 有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东市二十四中学八年级数学上 认识无理数 主备:孙芬 副备:李春贺 曹玉辉 审核: 2016/8/4 1

六、能力提升: 设面积为10 n 的圆的半径为a . (1) a 是有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2) 估计a 的值(精确到十分位). (3) 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呢 评价反思 自我 评价 反思 学习态度 A B C D 学习效果 A B C D 合作情况 A B C D 尚需改进 无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判断题: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⑵、无理数都 是无限小数.( 3、 面积为6的长方形,长是宽的 A.小数 ( ) ) 2倍,则宽为( ) 3 4、 已知:在数一 ,- 4 (1) 写出所有有理数; (2) 写出所有无理数; 5、 如图1是面积分别为 B.分数 C.无理数 D.不能确定 2 2 / 八2n 亠 ,0,4 , ( 1),—…中, 3 1.42 , n ” 123,4,5,6,7,8,9 的正方形 11 1 1 1 1 1 . 边长是有理数的正方形有 .个, 图1 边长是无理数的正方形有 初三(2)班体育成绩 成绩 不及格 及格 人数 25 20 15 10 5 0 良好

1.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1. 理解无理数(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有,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有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有;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和探索精神; ④能准确地实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实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择客观存有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已知22 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 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 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有,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有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

《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数。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下面这几个数你会读吗? 出示:30706900700054361000000 (出示时上下数位对齐,并留出能写出数级的位置) 提问:亿以内的数怎样读?(出示读法) 2、如果我在61000000后面添上更多的0,又该怎么读呢?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出示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⑴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课本中的情景图。 美丽的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的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的大汗淋漓说:我快背不动了! ⑵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⑶谁来读我国人数?说说你是怎么读的?为什么不读61万呢? 师:这个数在含有两极的数位顺序表中还能读吗?谁能将数位顺序表再完善一下呢? ⑷出示:10040002000400305000000 同桌试着读出这两个数。(指名读数。) 思考: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⑸讨论: 1、先读哪一级? 2、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3、数位上的0怎么读? 4、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强调:读亿以上的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 ⑹试一试: 读出下面各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亿以上数的认识

亿以上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写出亿以上的大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写数的规律。 2.掌握亿以上数的改写、求近似数。 二、过程与方法: 1. 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 2.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下面这几个数你会读吗? 出示:30706900 7000543 92000000 (出示时上下数位对齐,并留出能写出数级的位置) 提问:亿以内的数怎样读?(出示读法) 2.如果我在92000000后面添上更多的0,又该怎么读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出示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 1.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课本中的情景图。 美丽的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的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的大汗淋漓说:“我快背不动了!” 2.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3.指名读全球人口的人数,说说你是怎么读的?为什么不读70万呢?师:这个数在含

有两极的数位顺序表中还能读吗?谁能将数位顺序表再完善一下呢? 4.出示:10040002000 400305000000 同桌试着读出这两个数。(指名读数。) 思考: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5.讨论: (1)先读哪一级? (2)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3)数位上的0怎么读? (4)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强调:读亿以上的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 6.试一试: 读出下面各数。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0000 3 0020 0000 提问: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指名描述。 7.练习读数,巩固亿以上数的读法。 (1)课件出示读数练习。 ①截止到2003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02000300人。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 ③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325600000000美元。 (2)课件出示强化练习。 三、教学亿以上数的写法 1.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课件出示: 写出下列各数 七万八千六百三十 八十五万一千 二十六万零四百 三百六十万二千 十万零五 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集体订正学生写出的数,再订正时及时提问,引导思考: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

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教案

2.1认识无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21页,并思考情景引入中的问题1.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初步感知数不够用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 2.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1、思考: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二)、自主探究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瞿惠风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并能正确地读写出亿以上的大数。 2、通过亿以上数的读、写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有能力。 3、进一步理解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 4、掌握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数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未尾有0的数是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下面这几个数你会读吗? 出示:30706900 7000543 61000000 思考: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干什么?几位一级?(课件:分级)指名读。提问:亿以内的数怎样读?(出示读法) 2、如果我在61000000后面添上更多的0,又该怎么读呢?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出示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例1 ⑴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美丽的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的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的大汗淋漓说:“我快背不动了!” ⑵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⑶谁来读我国人数?说说你是怎么读的?为什么不读61万呢? 借助数为顺序表来读比较方便。(出示数位表)因为61在亿级,所以读作六十一亿。) ⑷出示:10040002000 4 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说出理由。 思考: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⑸讨论: 1、先读哪一级? 2、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3、数位上的0怎么读? 4、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指名汇报。强调:读亿以上的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确定最高位

是什么位。 ⑹试一试: 读出下面各数。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0000 3 0020 0000 提问: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三、亿以上数的写法 我们已经会读亿以上的数了,那你们会写吗?请看例2. 1、三亿怎么写?能写成30000吗? 2、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这两个数怎么写?自己试一试。 3、写亿以上的数,关键要先干什么? 4、出示:说一说亿以上的数该怎么写?(先找到“亿和万”字,每级的数的写法都和个级的写法相同。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说明:为了便于检查,每级中间空一格或用小逗号隔开。 强调:写亿级和万级的数时,关键要先找到“亿”或“万”字。 5、试一试: 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写作: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 四、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自学例3 2、讨论: (1)、怎么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 (2)、不是整亿的数怎么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的。 得出:改写为以“亿”为单位,只要去掉8个0,再写上一个亿字就可以了。不是整亿数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在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3、试一试: 五、巩固应用 1、读出下面各数。 (1)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 4960 0000千米。 (2)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 3547 9600人。 (3)地球陆地总面积是1 4900 0000 平方千米。 2、写出下面各数。 (1)、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十亿颗星。 (2)、地球海洋总面积是三亿六千二百万平方千米。 (3)、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需要砍伐二千五百万棵树。

2.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同步练习题

第二章实数 2.1认识无理数(一) 基础导练 1 ?边长为4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 ) 2. 在下列各数一0.333……,-n - , 3.1415, 2.0101001……(相邻两个1之间依 次多1个0), 76.0123456??…(小数部分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中, 是无理数的 有( ) A . 3个 B . 4个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理数只是有限小数 C .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填序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 n 是无理数,故无理数也可能是有限小数. (2) 3.57 , -, 3.1415926,, 0, n 6 .比较大小:22 ________ n 7 7.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 4和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在两 个相邻的整数之间,这两个整数是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8 .如图,数轴上表示数 3的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 A B C * -------- L B _I ! 1_ad --------------------- > --10 12 3 4 A .整数 B .分数 C .有理数 D .不是有理数 C. 5个 D . 6个 B .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D. 丄是分数 3 5. 下列各数属于有理数的是 属于无理数的是 ______________ . 1 丄,0.1212212221 2 0.1234

9. 边长为1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的长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教案)第1单元第7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7课时 亿以上数的认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2.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但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只有亿以内的数,还有亿以上的数(课件出示),这么大的数该怎么读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做准备,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课件出示: 2.师:试着读一读这些数。(七十亿、一百亿四千万二千、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3.小结: (1)师:再读这些数,边读边想,你是怎么读出每一级上的数的。(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的读法读,末尾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2)读出下面的数。

(3)师:这三个数中每个数都有很多的0,哪些0读了哪些0没读? (4)师:综合大家所说,想一想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4.练习:做一做 920000000026705000000508040003000300700400 师:在数位顺序表中的数你会读,没有数位顺序表,怎么办?(分级) 师:读出这些数。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数,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数的过程中,自觉地将亿以内数的读法迁移到亿以上数的读法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二)亿以上数的写法 1.课件出示:写出下面各数。 三亿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2.师:试着写出这些数。(300000000、3090000000、700300200000) 3.师:说说是怎么写的。 三亿,先找亿字,三亿在亿级上写3,其他位上都是0。 三十亿九千万,先找亿字和万字,三十亿在亿级上写30,九千万在万级上写9000,个级上全是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先找亿字和万字,七千零三亿在亿级上写7003,二十万在万级上写20,其他位上都是0。 4.师:怎样写亿以上的数? 5.练习: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写亿以上的数,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把亿以内数的写法迁移到亿以上的数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总结亿以上数写法的基础上,请学生比较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读数和写数方法的理解、掌握。】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写作: 四百九十亿六十万写作:

2.1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 教案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导入一: 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知道了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考虑下面的问题: (1)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2)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设计意图]做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导入二: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它的斜边长等于多少?利用勾股定理计算一下. 【总结】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七年级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 第二环节:新知构建 探究活动 [过渡语]我们研究一下下面的问题.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 ,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出示教材P21图2 - 1. 图2 - 1是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问题1:拼成后的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呢? 问题2:拼成后的大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问题3:若新的大正方形边长为a,a2=2,则: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总结】没有两个相等的整数的积等于2,也没有两个相等的分数的积等于2,因此a不可能是有理数. [设计意图]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过渡语]前面的问题中,我们都不能用有理数来表示,再看下面的问题. 思路一 (1)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平山乡后山小学:陶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播放课件) 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他认为在生活中还存在除有理数之外的另一种数。 [师]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我们以前学的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故事。做好学前准备。 (本环节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新课首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操作观察,总结归纳: 1、分组活动: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亿以上的数。 2、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 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 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组交流: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可以有意识的用学生复习亿以内数时用到过的一些数据。上课时,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再说说是怎样读或写这些数的。 2、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引导学生看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2)全班交流亿以内数读写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例如: 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149600000双。 ③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00000000美元。 ④截止到2003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02000300人。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 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 例如: 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8007000 650006 15008000 30400000 7000005000 5080006000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5、师:你觉得读含有2级的数和含有3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6、下面围绕读法进行练习。 读出下列各数: 8300000000 578000000 20700600 10001000000 620300400000 4600800000 读完六个数可以填写反思表,一共3个题。 1、六个数,你读对了()个数? 2、你是怎么读出比亿大的数的( 多选)()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2-1认识无理数(2)教学设计

第一周第二课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一节认识无理数(2)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无理数的概念;《认识有理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第一课时让学生感受数的发展,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内容是建立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并能结合实际判别有理数和无理数.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且对今后学习数学也有着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非负数,七年级又学习了有理数.本章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又不够用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学习无理数引入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想知道的: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怎样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的?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学生发现有理数不够用了,存在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的数。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数学思考: 探索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3问题解决:能够准确地将目前所学习的数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并能结合实际判别有理数和无理数. 【教学难点】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媒体】多媒体黑板电脑 【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第二环节:活动与探究;第三环节:知识分类整理;第四环节:知识运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教案】§2.1 认识无理数(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答: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进一步提问: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答: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提问: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答: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各组把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小结: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教师: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认识无理数》教案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具准备 有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刀.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2.1.1 A); 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2.1.1 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Ⅱ.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三中的习题P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大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下面这几个数你会读吗? 出示:20406000、61030005、8313567、800000040 讲:看到大数先干吗?(分级)(出示分级点)

2、提问:如何读亿以内的数?(出示读法) 二、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 1.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课本中的情景图。 美丽的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的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的大汗淋漓说:“我快背不动了!” 2.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3、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出示:全球人口7000000000) 4、数字很大,以该怎么读呢?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读法) 5、(出示学习目标) 6、(出示数位顺序表)讲:这个数在含有两级的数位顺序表中还能读吗?谁能将数位顺序表再完善一下?7在什么数位上?读作:七十亿 7.出示:10040002000 400305000000(同桌互相读一读) 思考: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8.讨论:先带着问题来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1)、含有三级的数按什么顺序读? (2)、亿级的数怎么读? (3)、每级末尾的0怎么读? (4)、其他数位上的0怎么读?

认识无理数教案

2.1认识无理数 【学习目标】 1.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学习重点】 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 【学习难点】 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学习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 学习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在探究练习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 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说明:探索拼图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大正方形的边长a 是不是有理数很有帮助.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现实生活中非有理数的存在 先阅读教材第21页内容,然后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下面问题的学习与探究. 拼一拼: 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同学们展示拼图的结果. 下面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 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归纳结论】 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 应在1和2之间,故a 不可能是整数,又????122 =14,????132 =19,????232 =4 9,…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 不可能是分数. 学习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做一做: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序号:6 第二章实数 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难点: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 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 已知2 2a =,请问:①a 可能是整数吗?②a 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 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 一定 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 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 理数的线段 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 【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 (右1) 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 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 【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20x x =>的x 解: (右2) 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 50x x =>的x 【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 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 (右3)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 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

《亿以上数的认识(二)》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 5 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上数表示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多位数。 2.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上的多位数。 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上数所表示的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甲、乙、丙三地人口数: 甲地人口为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人。 乙地人口为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人。 丙地人口为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人。 写出横线上的数,并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独立写数,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整亿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除了整亿数之外,还有许多比亿大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亿以上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题4文字及图片。 让学生读一读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理解数的组成。 (1)提问:这两个数含有哪几级? 明确:这两个数都含有亿级和万级。 (2)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后得出:8个亿和9000个万合起来是八亿九千万;35个亿和2000个万合起来是三十五亿二千万。 3.交流亿以上数的读法。 (1)提问:我们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学生汇报:采用分级读数的方法,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

上的数按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2)追问:如果一个数同时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呢? 组织交流,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这样的数还是采用分级读数的方法来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3)即时练习。 读出下面各数:30560000000、4750030500。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4.探讨亿以上数的写法。 (1)复习整理数位顺序表。 提问:我们学过的数级包括哪几级?每级包括哪些计数单位?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位顺序表。 (2)结合数位顺序表写数。 出示例4的两个数,提问:你能写出这两个数吗? 学生尝试写数,组织交流,可以在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②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 指名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八亿九千万写作:890000000 三十五亿二千万写作:3520000000 (3)小结亿以上数的写法。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得出:写数时,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位写起,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反馈完善 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算盘图,说出每个数各由多少个亿和多少个万组成,再进行写一写、读一读。 2.交流讨论:在这两个数中,亿级上的数有什么不同?万级呢? 交流汇报:第一个数亿级上的数是105,万级上的数是3000;第二个数亿级上的数是150,万级上的数是300。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认识无理数1导学案

初中数学教案 主备人: 陈龙 课题:第 二 章 2.1认识无理数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 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重 点】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 观存在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 【难 点】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自学课本P22—23内容回答: 1.b 2=5中的b 既不是 ,也不是 . 2.把下列各数表示成小数,并判断它们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 数,是循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 3, ,54 ,95 ,458 112 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 . 3.无理数是: 举例说明: 二、导入新课 (示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 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如图 (1)说出3个正方形的面积。 (2)判断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 理由。 (3)通过估算说出的a 取值范围 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3.14,-34,,0.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 逐次加 1). 5

初中数学教案 主备人: 陈龙 四、课堂小结: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 【检测反馈】 1.判断(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 )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 ) 2.下列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 .??3212.0 B .2π C .0 D .722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B .分数不是有理数 C .有理数都是有限小数 D .3.1415926是有理数 4.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3.78788788878888是无理数 B .无理数分正无理数、零、负无理数 C .无限小数不能化成分数 D .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5.在直角△ABC 中,∠C=90°,AC=23 ,BC=2,则AB 为( ) A .整数 B .分数 C .无理数 D .不能确定 6.面积为6的长方形,长是宽的2倍,则宽为( ) A .小数 B .分数 C .无理数 D .不能确定 7._ ___小数或___ ___小数是有理数,___ ___小数是无理数. 板书设计 【后记】 审核签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