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的全雄控制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性别控制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性别控制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性别控制技术水产养殖一直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而鱼类性别控制技术在水产养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控制鱼类的性别,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性别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一、鱼类分性别的意义鱼类的性别决定了其生长速度、体型特征以及繁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在养殖业中,雄性鱼往往生长速度较快,体型较大,而雌性鱼则具有优良的繁殖能力。

通过科学地控制鱼类的性别,可以实现性别比例的均衡,提高养殖效益。

二、鱼类性别控制方法1. 温度控制法温度对鱼类的性别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鱼类性别和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控制孵化阶段的水温,可以实现鱼类性别的选择。

一般而言,较高的水温有利于雌性发育,而较低的水温则有利于雄性发育。

2. 药物激素法药物激素法是一种常用的鱼类性别控制方法。

通过给鱼类注射或摄入一定剂量的雌激素或雄激素,可以影响其性腺的发育,从而控制其性别分化。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

3. 基因编辑法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基因的操控可以实现鱼类性别的控制。

通过修改或引入特定的基因,可以实现鱼类性别的选择。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精确性,但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和较大的投入。

三、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的应用1.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鱼类性别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性别比例的调控,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例如,在对高价值的雄性鱼进行特定养殖时,可以通过性别控制技术提高雄性比例,提高养殖效益。

2. 保护遗传资源对于濒危鱼类或具有重要遗传资源价值的鱼种,性别控制技术可以帮助实现种群的保护和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性别控制,可以控制繁殖中的基因流失,保持遗传多样性。

3. 防止环境污染在水产养殖中,饲料的过剩和排泄物的积累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鱼类性别控制技术,可以控制养殖密度和性别比例,减少饲料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雄罗非鱼育苗试验

全雄罗非鱼育苗试验
重 16O ; 7 .g 尼罗罗非鱼亲本为 20 05年从广东国 点, 在生殖期间, 此圆锥状突起略下垂) 雄鱼背 ;
家级 罗非鱼 良种 场 引 进 , 人 工 越 冬 和强 化 培 鳍及臀鳍末端一直延伸至尾鳍中部, 经 而雌鱼的 般 只到 尾鳍 基部 ; 性成 熟 时头 部平 坦 , 雄 而雌
的区别 , 鱼腹 部 下有 三个 孔 , 雌 即肛 门、 殖孔 生 和泌尿 孔 , 殖孔 在肛 门和泌 尿孔 之 间 , 生 内接输
表层温度计、 磨浆机为市售, 捞苗工具 自 制。
113 奥利亚罗非鱼亲本为 20 .. 06年从广 卵管 ; 雄鱼 只有 2个孔 , 即肛 门和泌尿生殖孔
东国家级罗非鱼 良种场引进 , 体长 1。0m, 6 8e 体 ( 开在一个小圆锥的白色突起的顶端 , 仅为-4 ,
124 亲 鱼配组 与繁殖 ..
的颗粒 饵 料 粉 , e 以 后 投 喂粒 径 l~1 5 m 5m .m
保 罗非 鱼 性 成 熟 早 , 4—6个 月 即性 成 熟 , 多 的小 颗粒 饵 料 。注 意 定 期加 注 部 分 新 水 , 持 次 产卵 。亲鱼 按雌 ( 罗 罗 非鱼 ) ( 尼 雄 奥利 亚罗 非 鱼 )比 3 1进 入 繁 殖 池 。每 亩 放 60~80 : 0 0 尾, 自然产 卵繁 殖 。罗 非 鱼繁 殖 过 程 经 五个 阶 水质 中等 肥度 。
配对等行为, 雄鱼挖窝 , 守窝, 向雌鱼求偶 ; 产卵 p H值控制在 75~ . , . 8 5溶解氧大于 3 g L 氨 m/ ,
阶段 , 发情 到 高潮 时 , 鱼在 窝 中产 卵 , 卵 当 雌 产
氮小 于 0 5 g L亚硝 酸盐小 于 0 2 g L .m / .m / 。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罗非鱼怎么养殖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罗非鱼怎么养殖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罗非鱼怎么养殖罗非鱼是一种热带鱼,原产自非洲,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大规模养殖。

罗非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疾病少、雄性率高、群体产量高、肉质好等优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优良养殖品种之一。

罗非鱼良好的市场前景已是当前水产养殖,特别是淡水水产养殖中主要的养殖品种。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罗非鱼的养殖技术。

一、养殖前准备1、清塘清塘的目的在于铲除鱼类寄生虫及中间寄主、治病微生物的生存土壤,减少有害物质和耗氧因子。

第一步是对鱼池进行清淤改造、冻土晒塘,以扩大水体容量;第二步就是使用消塘药物,首选生石灰,在苗种放养前10天左右进水10厘米,按150千克/亩的用量化水趁热迅速泼洒。

2、罗非鱼苗种选择种苗的品质决定养殖的成败,所以应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雄性转化率高品种。

品种方面,吉富罗非鱼具有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奥尼罗非鱼长速慢但比吉富具有更高的抗寒和抗病力。

不同的鱼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养殖时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选择。

3、鱼苗(种)消毒鱼苗(种)在拉xx或转运过程中的碰伤引发的细菌继发感染,所以投放前应该进行鱼体浸洗消毒,常用方法:(1)食盐水3%~5%的浓度浸洗5~10分钟;(2)漂白粉,10毫克/升的浓度浸洗20分钟左右;(3)高锰酸钾,20毫克/升的浓度浸洗20分钟左右。

二、养殖模式由于市场的瞬息万变,所以罗非鱼的养殖模式也是不尽相同、变化很快的,没有哪种养殖模式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罗非鱼的养殖模式经历了鱼猪混养、鱼鸭混养,近年来又产生了精养,再到现在的大混养三大模式,这几次养殖模式的改变都是养殖户们根据市场行情的机智选择。

1.精养模式罗非鱼的精养模式是在行情好那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精养,即纯罗非鱼养殖,亩产高达可达5000斤以上,造就了不少罗非鱼神话。

精养模式的代表区域是海南文昌和广西南宁周边等热带和亚热带养殖区,投苗密度2500-4000尾/亩,全程投料,饵料系数1.3-1.5,养殖成本3.5-4元/斤。

规模生产雄性奥尼鱼的新方法

规模生产雄性奥尼鱼的新方法

规模生产雄性奥尼鱼的新方法罗非鱼的养殖目前已跃居世界淡水养殖业的第二位。

由于罗非鱼雌雄个体生长差异很大,因此养殖者可以通过人工控制鱼体性别的途径获得生长速度快的单性鱼,来加快商品鱼的生长速度、增加鱼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这项工作已经在国内做了近20年了。

国内目前生产单性鱼的方法:南方主要是利用纯种雄性奥利亚罗非鱼和纯种雌性尼罗罗非鱼杂交生产全雄奥尼鱼;而北方则主要采用性激素诱导尼罗罗非鱼,使之转化成单性鱼。

前者由于国内先后引进数批不同品系的尼罗罗非鱼。

只有极少数单位拥有较纯的原种尼罗罗非鱼,又由于绝大多数单位的罗非鱼因人为等因素,相互间的混杂,使之所生产的奥尼杂交鱼的雄性率不稳定。

后者因人为利用性激索诱导,改变尼罗罗非鱼的生理性状,或多或少会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身体有影响,因此不宜提倡。

针对目前国内罗非鱼雄性化技术的不足之处,我们探索了一条既能提高雄性率,又不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及身体健康的新方法。

即用性反转的个体作为亲鱼来大规模生产奥尼杂交鱼。

早在70年代末期,长江所等单位利用此方法已试验成功,而国内在大规模生产方面尚未见报导。

我们和广东茂名茂南三高良种繁殖基地合作,利用此技术大规模生产奥尼鱼苗(1cm左右),通过1996、1997两年的抽测结果,其雄性率可高达98%以上。

我们在广东茂名茂南三高良种繁殖基地选用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下称“中心”)试验场(无锡)提供的美国品系纯种尼罗罗非鱼苗(0.9 -1.1cm),口服苯甲酸雌二醇,连续投喂20-30 天(约每万尾鱼苗用药量为2g左右),尼罗罗非鱼雌性转化率为95%左右,再经3-4 个月饲养即可作为亲鱼进行交配繁殖。

挑选性转化明显的雌鱼和纯种雄性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其繁殖的子一代奥尼鱼的雄性率可达98%以上。

另外我们同时在广东茂名茂南三高良种繁殖基地、广东番禺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湛江河流部队鱼苗场等单位,用同样方法进行大规模生产奥尼杂交鱼,抽测得到雄性率分别为94 %-95%、92%-95%、94%-95%。

鹭业全雄罗非鱼新品种长速取肉率创新高

鹭业全雄罗非鱼新品种长速取肉率创新高
Gru ii d( 大 国 际 )拟 以 自有 o pLm t e 海
未来联想将以武汉为总部基地 ,从 投资水产养殖业入手,以并购或改制 的 方式 ,整合 出一条水 产业链 条,使其年
公司生物中心隆重召开。 据 了解 ,抗 感染 微 生 态产 品 ,可
以从微生态学 的角度重新审视感染的发
观摩会的主角 , 广州 鹭业水产有限公司 ( 是 以下 简称 “ 鹭 业” )秘密选 育多年 的全新 罗非鱼 品种 ,这一新 品种除了拥 有上代鹭业超雄鱼 的自然雄性 率高 、抗病 、抗寒 、头小背高
左起 :黄健 、崔和 、陈远生 、陈继梅 、邓加焯
体厚等特点外 ,最令人惊叹 的是其生长速度与取 肉率。据 当
天的现场 测算调查 : 门集美灌 口陈井 ,一 口面 积 3 的 厦 0亩
池塘 ,水深 25 ,2 1 年 4月 2 .米 01 5日投 5 尾规格 卜 2c 的苗 ,1 万 m 2月 1 7日现场 随机抽 3 尾 ,平均体 重达到 9 3克 ,最大体 0 8 重达 10 克 ,平 均 目增重 45 。几乎所有 的参观 者对现场所见 的罗非鱼都赞 不绝 口 : 尾柄很厚 ,头比较小 ,体 型很 好 !”据 40 . 6克 “ 来 自加 工厂 的数 据 ,新品种的取肉率达到了 3 % ! 9

位养殖者有些激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
崔和 、广东省水产流通 与加 工协会会长邓加焯 、 福建省水产 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陈继梅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黄健 、嘉 吉水产华 南事业部 总经理黄益 兴 、 水产 前沿 》杂 《 志及福建 、厦门 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参与了本次调查 。
鹭业全雄罗非鱼新 品种长速取 肉率创新高
。 文 , 水产前沿 圈 “ 养了 3 罗非 ,这 是我所见 最好的 品种 。 0 1 我 0年 ”2 1 年 1 2月 1 7日,广东 、海南 、广西 、福建 共 4 0余名罗非鱼养殖

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平远
【期刊名称】《养殖与饲料》
【年(卷),期】2003()5
【摘要】在罗非鱼的商品鱼养殖中,常常因罗非鱼生长期间的性早熟和繁殖过盛而影响商品鱼的重量和产量。

为此,寻求在整池鱼中商业化生产全雄性罗非鱼的方法,将可在产量上获得颇丰的经济效益。

英国威尔士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大规模培育全雄罗非鱼方面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先用雌激素对雄性罗非鱼进行诱导性转化,然后用性转化的雌鱼与正常雄亲鱼配对,生产出的子代为 YY 型雄性遗传罗非鱼,再将它们与正常的雌性配对,生产出的后代则为正常的 XY 型雄性鱼。

【总页数】1页(P16-16)
【作者】平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25
【相关文献】
1.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J], 平远
2.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J], 张平远
3.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J], 平远
4.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J], 张平远
5.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J], 平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非鱼科学养殖五措施

罗非鱼科学养殖五措施
格应以大规格为好,进箱规
格 一 般 为 尾 重 10~50 克 ,
平均以 30 克为好。放养量
应根据水质条件确定,溶氧
量在 3 毫克/升以上时,放养
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放养
15~20 千克。
五是分批起捕。随着鱼
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
密度,提高养殖效益,可分
批起捕上市及轮捕轮放,以
调节水体中的载鱼量,提高
一起饲养,以便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饲
养管理方法,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适,从而提高育肥效果。
5.疾病防控
一是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加强饲养管
理,以保证羔羊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抗病
适时出栏。一般羔羊育肥达到 5~6 月
能力。饲喂时要把好饲料质量关,严禁饲喂
龄即可出栏,最迟也不要超过 8 月龄。如果
发霉变质饲料。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羊
饲料利用率,实现轮捕上市
多季节增效增收。
3.施肥投饵,通过四
定投喂促长增产增收
肥料、饵料等养殖投入
品的多少既影响罗非鱼的生
长,又影响水质的变化。罗
非鱼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
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
游生物、轮虫、有机碎屑及
大型藻类等,既可吸收水体
中浮游生物作为饵料,也喜
采食人工饲料等。养殖过程
中,也可通过适度培肥,使
还要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干燥、安静、舒
进行驱虫、消毒和免疫。
32 新农村 2021.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实用技术·养殖技术·
杂虾较多,则会与罗非鱼争
食饵料,凶猛性鱼类还可能
残食罗非鱼,降低饲料利
用率。
因此,放苗前新旧池塘

罗非鱼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与养殖技术要点

罗非鱼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与养殖技术要点

罗非鱼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与养殖技术要点罗非鱼是一种很受消费者喜欢的鱼类,由于对水域条件要求较高,我国可以进行罗非鱼养殖的水域有限,饲料原料短缺,导致罗非鱼价格偏高。

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提高罗非鱼单产以及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罗非鱼养殖成本是养殖户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罗非鱼大规模高密度养殖发展,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断上升,有的养殖户开始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

对此,加强罗非鱼健康安全养殖,提高养殖效率是当前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云南省江城县的水域条件很适宜罗非鱼生存,近年来当地的罗非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养殖技术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养殖户的安全意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健康化养殖生产。

1罗非鱼简介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原产于非洲,现在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养殖,而且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蛋白质含量十分丰富,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罗非鱼生活在淡水中,也能生活在盐分不同的咸水中,在湖泊和池塘等浅水环境中也可以生存,适应能力较强,繁殖能力强,即使在面积狭小的水域中也可以进行繁殖,甚至在稻田中都可以繁殖生长。

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罗非魚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一般生活在水底层,随着水温不断变化,罗非鱼会改变栖息水层。

2罗非鱼养殖技术要点2.1养殖环境控制养殖罗非鱼过程中,首先要对养殖环境进行控制,舒适良好的环境是罗非鱼健康生长的基础和前提,虽然罗非鱼对各种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强,但是通常生活在淡水中,在养殖罗非鱼的时候通常使用池塘,所以池塘的面积要适当,一般在20亩以上,底平易捕鱼;池塘的交通要便利,用电方便必要的时候可以配置发电机对水体进行供养,池塘还需要容易清理,能够及时进行消毒。

养殖罗非鱼的水深控制在2.5米左右为宜。

2.2罗非鱼的品种与特性不同品种的罗非鱼生长性能不同,其生长水平从高到低分别是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一些杂交的罗非鱼品种生长速度更快,雄性生长速度比雌性生长速度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非鱼的全雄控制
专业名称: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生:2014级敬莎莎指导教师:吴宏伟
摘要:罗非鱼(tilapias)又称非洲鲫鱼,有700多种,属于鲈形目、丽鱼科。

其是世界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原产于非洲大陆及中东地区、太平洋沿岸的淡水咸水海区。

分布在西亚的以色列及约旦等地,遍布赤道地区,莫桑比克和南非,遍及整个非洲大陆的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域。

随原产于非洲,但养殖并不起源于非洲,而是东南亚。

我国先后引进的品种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吉利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吉富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红罗非鱼等近十种。

一般情况下,雄性的个体较雌性大,生长也较雌性快。

关键词:罗非鱼;全雄控制;雌性;雄性
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在小面积静止水体可自然繁殖。

罗非鱼的特点是耐温范围较广,抗病力强,适于群集生活,并能在低氧条件下成活。

具有适应性强、食欲杂、病害少,繁殖迅速,生长快,产量高,肉质细嫩和无肌间刺等优点。

也因此成为了普遍的水产养殖品种。

所以,罗非鱼的性逆转(全雄控制)成为养殖罗非鱼的重要技术。

1.罗非鱼全雄控制的前景与意义
罗非鱼生命力强,适宜于淡水、海水、网箱和流水高密度集约化养殖。

罗非鱼作为鳕鱼的替代品,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在全球淡水鱼贸易中居第二位,仅次于鲑鳟鱼。

1.1前景
罗非鱼有“白肉三文鱼”之称,一方面,其所具有的蛋白质含量高,人体所需营养素适中等特点,其产品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国际消费市场正在迅速崛起,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罗非鱼产业化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罗非鱼养殖区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生产带。

我国罗非鱼主产区集中在广东、福建和广西三地,其次为山东、海南。

产业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罗非鱼产业化发展将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罗非鱼系热带鱼类,原产于非洲,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与抗逆性强、肉质好、繁殖力强、易养殖、群体产量高等一系列优点。

养殖方式分为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

罗非鱼——永远是理想的养殖鱼类。

1.2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物理控制或者种间杂交来对罗鱼进行全雄控制。

其意义在于:
①提高罗非鱼养殖群体的生长速度(养殖生长速度快的单性群体,可提高养殖鱼产量,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②控制罗非鱼的额过度繁殖,提高单位产量和产品质量(成熟早,养殖周期短,易造成密度过大)
③有利于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投放规格一致,生长速度一致,上市规格一致,提高产量)
④控制罗非鱼群体过早成熟,延长有限生长期(达到性成熟后生长速度会
迅速下降,饵料系数升高,降低了经济效益,减少能量消耗,提高上市的商品规格,具有重大意义)
2.亲本选择
要做罗非鱼的全雄控制,首先要了解罗非鱼,会分辨它的雌雄,知道它的常见养殖品种,哪些是作为亲本的较好选择。

2.1罗非鱼的雌雄辨别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罗非鱼的体形上分辨雌雄,它的外部色彩、尾鳍上的条纹、背鳍的凸起程度、同龄间的个体大小。

罗非鱼在幼鱼时期,雌、雄很难分别,在体长达到5cm时可用手轻捏腹部,若有第三个孔出现,就说明这条鱼是雌鱼,显现的这个孔就是雌鱼的生殖孔。

达到50g以上时可清楚鉴别。

雌鱼腹部有三个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而雄鱼只有两个开孔,即肛门和生殖孔。

繁殖期间,雌鱼生殖突外凸,根据生殖突凸出程度及生殖孔开口大小,可判断雌鱼性腺发育程度。

性成熟雄鱼在繁殖季节具有比雌鱼鲜明的婚姻色,体长和体重都超过同龄雌鱼,体高和体长的比值也大于雌鱼,背鳍和臀鳍软条都比雌鱼长。

2.2常见养殖品种及亲本
我国养殖的罗非鱼均引自外国,在我国主要养殖的品种有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等。

罗非鱼的雌雄比例与受精卵孵化水温、鱼苗培育水温,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雄性比例随水温增高而增高。

主要介绍一下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是我国最早引进的罗非鱼,背鳍边缘黑色,尾鳍有黑色条纹,呈垂直状,体侧有8~10条横带纹,尾柄边缘有黑斑。

其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个体大产量高和肥满度高。

一般作为杂交亲本的一方与其他的罗非鱼进行杂交配种:其♂作为父本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后代福寿鱼,食性杂、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但因其含肉率低,影响了福寿鱼的养殖发展;其♀作为母本时,与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得到的后代奥尼罗非鱼可以达到93%的雄性率;同时,红罗非鱼是由尼罗罗非鱼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得到的,食性杂繁殖力强、广盐性、疾病少、个体大、体肥、肉味鲜。

奥利亚罗非鱼,耐寒、耐盐、耐低氧、起捕率高,ZW染色体,其作为父本与尼罗罗非母本杂交可产生全雄性罗非鱼。

3全雄控制方法
全雄性罗非鱼可以通过物理控制人工诱导、种间杂交、激素控制和三系配套遗传等。

3.1物理控制人工诱导
物理控制人工诱导鱼类四倍体的研究是近年来鱼类遗传育种工作中的主攻方向之一。

采用静水压或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两种方法进行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罗非鱼四倍体,让其四倍体鱼再与正常二倍体鱼交配得到大量的可供养殖生产的三倍体后代,得出的三倍体全为雄性罗非鱼,全雄的三倍体罗非鱼没有繁殖能力。

国外有学者曾在罗非鱼卵卵裂前采用7500 psi的压力和7.5 ℃的冷水处
理7分钟,成功地诱导出四倍体胚胎。

但由于鱼类四倍体的诱导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还没大量繁殖成功。

3.2种间杂交获得全雄性
种间杂交:一般指同一属内的两个种之间的交配。

属间以至科间的两个种间的交配,有时亚种间的交配也可以纳入种间杂交的范畴。

种间杂交现有很多设备齐全的鱼苗孵化场采用雄性的奥尼罗非鱼与雌性的尼罗罗非鱼种间杂交,得出的鱼苗雄性子代占90%—95%,然后拿这一雄性子代与这一雌性子代配种,得出的全为超雄罗非鱼。

这一代的超雄罗非鱼比其父代生长更快,但不能作为亲鱼保种。

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雄性奥尼罗非鱼与雌性尼罗罗非鱼的保纯,因现在的河水中含大量的其它野生罗非鱼的鱼卵,如孵化用水处理不好的话,很易造成孵出的鱼苗不纯。

这种方法在现在不失为获得大量雄性罗非鱼的好方法。

罗非鱼繁殖能力强,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自行繁殖,不同品种之间容易杂交产生杂交鱼,但不同的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中雌雄比例不一样。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雌性尼罗罗非鱼和雄性奥利亚罗非鱼杂交获得全雄性罗非鱼。

中间杂交的优势在于:雄性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体型好、加工出肉率高。

3.3激素控制罗非鱼性别
在罗非鱼性腺分化的关键时期可用固醇类激素处理仔、稚鱼,可得到单性或原发单性种群。

使用外源激素控制性腺发育所采用的方法有三种:投喂、侵泡、注射。

而投喂法在生产中是最常见的。

利用激素控制罗非鱼的性别决定主要是用雄激素。

使遗传型雌向表现型雄性转变,应用广泛的雄激素是17-甲基肇酮,它容易得到,且口服时相当稳定有效。

根据研究发现,不同含量的甲基攀丸酮对鱼类具有不同的生物效应,剂量为10~50ppm会导致罗非鱼由雌性向雄性的完全性逆转,药剂超过1000ppm时则对遗传性雄莫桑比克罗非鱼产生雌性化效应。

3.4三系配套遗传技术
三系配套:激素诱导结合生物学方法生产单性群体的方法称为三系配套。

三系分别为:原系:自然群体中未经转化的雌雄鱼,即XX;XY;转化系:遗传型雄鱼用雌激素诱导转化后的表型的雌鱼;雄性纯合性系:染色体为YY雄性个体三系配套遗传技术:
①自然罗飞鱼中的雄性罗非鱼如尼罗罗非鱼,用雌二醇诱导:即XY♂(原系雄性)经诱导后为转化系雌性(生理性别)XY♀,使雄性遗传性别逆转为生理雌性性别。

②利用转化系雌鱼XY♀与原系中的正常雄性罗非鱼XY♂交配,则可获得遗传性别超雄鱼YY♂,称为“雄性纯和系”。

③利用雌性激素将遗传性别超雄鱼YY♂转化为生理性别为雌性的“雄性纯和转化系”YY♀。

再利用雄性纯和系YY♂和雄性纯和转化系YY♀自由交配,可以产生大量的超雄鱼YY♂。

④雄性纯和系YY♂与自然群体中的正常雌性罗非鱼XX♀交配,就可获得100%全雄性鱼,供给生产养殖需要。

三系配套技术的意义:这样做的话,就可以把罗非鱼原本用于性腺发育的能量用于长身体,加大酮体的体积等。

参考文献
[1]罗非鱼高效生态养殖技术[M].2014(1)
[2]罗非鱼安全生产技术指南 [M].20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