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病毒病
将军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将军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将军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养殖将军鱼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食材,还可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
本文介绍了将军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水质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将军鱼,学名罗非鱼,是一种热带淡水鱼,因其体型庞大,硬度较高,又被称为“淡水海洋龙王”。
将军鱼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大。
因此,适当地开展将军鱼的养殖,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美味鱼类的需求,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水质管理将军鱼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将军鱼适应温度范围广,但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29摄氏度,低于20摄氏度将会影响其生长速度。
2. pH值:将军鱼适应酸碱度pH值为6.5-7.5的水质环境,pH值过高或过低会引起将军鱼的消化问题和免疫力下降。
3. 溶解氧:将军鱼对水中的溶解氧要求较高,养殖池中要保持良好的通气,使用增氧设备或增加水流可以提高溶解氧含量。
4. 浊度:将军鱼喜欢清澈而透明的水质环境,因此需注意保持良好的水体透明度,及时清除过多废料和浮游生物。
二、饲养管理1. 配种选择:选择健康、体型完整且性成熟的将军鱼进行繁殖。
在繁殖池中投放一公一母两尾鱼,以避免过度伤害。
2. 饲料供给:将军鱼对饲料的需求较大,可采用多次投喂的方式,每日分为3-4次均匀喂食,以保证其充足的营养摄入。
3. 饲料选择:将军鱼适合食用粒状饲料,一般以奶粉、水果和鱼粉等饲料为主。
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质量,不宜喂食过期或发霉的饲料。
4. 饲料浸水:将粒状饲料提前24小时浸泡于水中,帮助饲料软化并提高其可消化性。
三、疾病防控养殖过程中,将军鱼易受到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响,需注意以下几点:1. 观察异常:凡是将军鱼出现异常行为、食欲减退、皮肤变色等症状时,要及时观察、记录,并与养殖专家取得联系。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养殖池的鱼体健康状况,注意观察是否有寄生虫侵袭等问题,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罗非鱼(又称尼罗罗非孔雀鱼)作为一种常见的亚洲鱼类,具有高产性和适应力广的特点,在养殖业中备受青睐。
本文将介绍罗非鱼的养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包括饲料选择、水质控制、疾病防治等方面,旨在帮助养殖者提高产量和养殖效益。
正文:1.场地选择与设施建设罗非鱼适应力强,可适应各种水体环境,但养殖时仍需选择水质清洁、水流畅通的场地。
应尽量避免工厂废水排放及农药残留,以免对鱼群造成污染和伤害。
此外,适宜温度范围为24-30℃,氧气含量越高越有利于罗非鱼的生长发育。
在设施建设方面,应考虑养殖容量和养殖规模,合理设置养殖池或网箱,并加强生产管理,确保水质稳定和供氧充足。
同时,可以设置遮阳网和过滤装置来提高光照条件和水质清洁度。
2.饲料选择与投喂管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可食用多种水生植物和小型动物。
根据鱼群大小和生长阶段,养殖者应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投喂方式。
对于幼鱼期(出苗到30克左右),应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浮游生物饲料进行投喂,每天分两次投喂,控制饲料量以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
对于育成期(30克以上),可以逐渐给予粉状或颗粒状的专用饲料,每天投喂3-4次,每次饲喂量约为鱼体重的3%-5%。
另外,在投喂管理上应注意定时定量,并及时观察鱼群的食欲状况和生长情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水质控制与环境调节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是罗非鱼养殖的关键。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pH值和溶解氧含量等,确保在良好的范围内。
强调补充水和排水的同时,需要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水质恶化和鱼体健康问题。
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时,可采取降温或加热措施。
在夏季高温时,可以增加水体流通和增氧设备,降低水温。
而在冬季低温时,可以使用加热设备,提供适宜温度条件。
4.疾病防治与养殖管理罗非鱼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的感染,因此疾病防治十分重要。
养殖者应定期检查鱼体是否有异常情况,如外伤、溃烂、停食、腹胀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罗非鱼的常见病防治

罗非鱼养殖的常见病防治最近几年,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养殖的罗非鱼经常发生一些寄生虫病。
下面就常见寄生虫病类型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
斜管虫病防治方法:1.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或硫酸铜0.7g/m3,泼洒全池消毒。
2. 放鱼前用硫酸铜8g每立方米的溶液.浸洗l5-30分钟。
3.发病后,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g/m3泼洒全池。
4.青蒿末,一次量,每千克体重,0.3-0.4g。
拌饲料投喂,1天2次,连用5-7天。
小瓜虫病诊断:鱼体表形成小白点的疾病,除小瓜虫病外,还有粘抱子虫病、打粉病等多种病,所以不能仅凭肉眼看到鱼体表有很多小白点就诊断为小瓜虫病;需用显微镜进行确诊。
防治方法:1.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小瓜虫的胞囊。
2.放养鱼种前,若发现有小瓜虫,用l-2%食盐水浸洗病鱼l5-20分钟。
3.用亚甲基蓝1-3 g/m3全塘泼洒,每隔4天泼洒1次。
连用3次。
4.全池遍洒福尔马林15-25×10-6 浓度,隔天遍洒1 次,共泼药2-3 次。
5.每亩每米水深,使用辣椒粉250g、生姜干片或鲜生姜500g,混合加水10kg煮沸。
熬成辣姜汤,冷却后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3次。
晴天中午泼洒。
一、车轮虫防治方法:1.用浓度为0.7g/ m3水体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全池泼洒,隔一天后再用一次。
2. 用25-30g/m3福尔马林,全池泼洒进行治疗,连续使用两天。
3. 每1 m3水体用苦楝新鲜枝叶50g煎水后全池泼洒。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之使用中草药的方法1、板蓝根:防治爆发性出血,烂鳃病、肠炎病以及多种病毒性疾病。
用法与用量:40克板蓝根/立方米水体加20克大青叶/立方米水体浓度全池泼洒。
2、大蒜:防治细菌性烂鳃病,坚鳞病,暴发性出血病,另有健康助消化的作用。
用法与用量:每天用大蒜10—20克/公斤料,连喂4—6天,可治肠炎病,如是10%合成大蒜素的用量为每天0.2克/1公斤体重拌料投喂,连喂三3—5天.。
罗非鱼免疫注射技术总结

罗 非 鱼 养 殖 的 放 养 密 度
Hale Waihona Puke 大 , 免 疫 鱼 数 量 多 ,并 且 免 疫 注 射 位 置 在 腹 腔 , 为 了方便 注射 免 疫 ,免 疫 鱼规 格要 求 在 2 0  ̄5 0 克/
尾 。鱼 体规 格太 大或 太 小不 方便 进行 注射 免 疫 。 二 、注射 免疫 的技 术注 意事 项
2 . 注意其他 病害 防控 在养殖过程 中可能会 遇到其他细菌和 寄生虫、病毒等病 原性疾病及其
他 非 病 原 性疾 病 , 因 此 必 须 建 立 综 合 防 治 管 理 意 识 , 通 过 病 原 早 期 监 控 和 水 质 、 饲 养 的 精 心 管 理 , 以保 障养 殖全 过程 的 安全 。
0 . 3 毫 升 纯培 养 基 ,饲 养观 察 ,记录 发 病 症状 及 死 亡情 况 ,并对 病 原进 行 回收鉴 定及 重复 感染 试验 。 4 . 病原 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病 原 菌 的理 化 鉴 定参照 《 常 见 细 菌 系 统 鉴 定手 册 》 和 《 伯 杰 氏细
、
材 料 与方法
2 . 病原 菌的分 离培养 取具有 出血 、腹 水等 典 型 症 状 的病 鱼 ,无 菌 条 件 下取 肝 、 肾 、 腹 水 等
处 ,接 种 于 普 通 营 养 琼 脂 平 板 ,梯 度 划 线 分 离 , 2 8 ℃ 培养 2 4 小 时 ,待平 板上 长 出形 态 一 致 的优 势
腔注 射 的方 式 ,就 是 在 腹 鳍 基 部 腹 腔 处针 头 与 鱼
体成 4 5 度刺 入鱼体 0 . 2 厘 米 深 即可 ,要 注 意 防 止
伤 及 鱼 的脏器 。胸腔注 射 少用 。
4 . 适 当停 喂 与 吊池
一例罗非鱼肠腹水病的成功治疗

胰 肾病毒康 2 0 0 g 、 败毒散 8 0 0 g , 速迪 2 0 0 g , 康迪 2 0 0 g , 加 黏合剂 1 0 0 g , 混合拌 饲均 匀 , 连喂 4 d 。
5 治疗结果
2 0 1 3 年9 月 6日 养殖户打电话反馈治疗信息 , 治疗期间罗非鱼死亡量逐 日 减少 , 疗程结束停止死
1 . 5 千尾等。 池边养 肉猪 1 5 0 头, 每天将新鲜猪粪冲 人池塘 , 实施猪鱼节资生态养殖模式 , 即鲜猪粪 喂 罗非鱼和鲮鱼 , 猪尿肥水 , 培养水体天然饵料 , 促进 大头鱼和塘虱的生长 ,草鱼摄食塘周 围的水草等 。 吃食鱼出塘前一月使用米糠饲养催肥等 , 实施低投
量逐 日增多 , 其他 鱼 未见 死 亡 。
3 诊 断 情 况
2 0 1 3年 9月 1日笔 者 临塘诊 断鱼 病 。水体 p H 值 7 . 0 , 亚硝 酸盐 0 . 0 6 mg / L, 总氨 氮 0 . 5 m g / L , 溶 解
内服晋鑫胰 肾病毒康 , 可有效破解肝毒 ; 败毒 散和速迪内服 ,可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 有效治愈肠炎 ; 康迪具有止血和营养等辅助愈合效
一
例 罗j 亘 腹 瘸曲 劲 治 I ;
张忙 友
( 陕西省大荔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
罗非 鱼俗 称 非 洲鲫 , 属 温水 性 鱼类 , 在 我 国 广
外用 : 第一天 , 晋 鑫底 净 l 5瓶 全 池干 撒 。第 二
东、 海南 、 广西 , 以及北方温泉水域均有较大规模养 殖。罗非鱼耐污染 , 抗病力强 , 病害较少 , 但发病后
罗非鱼赤鳍病和腹水病防治技术

罗非鱼赤鳍病和腹水病防治技术罗非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在亚洲和非洲等地都有广泛的养殖。
但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罗非鱼赤鳍病和腹水病等疾病也越来越常见。
这些疾病会导致罗非鱼的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防治罗非鱼赤鳍病和腹水病是罗非鱼养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介绍罗非鱼赤鳍病和腹水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罗非鱼赤鳍病病因罗非鱼赤鳍病(Red Fin Disease)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青枯病杆菌、水门氏菌等。
这些细菌会侵入罗非鱼体内,破坏其身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罗非鱼体内细胞和组织受到损伤和死亡。
罗非鱼赤鳍病一般在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养殖密度高、水质差或环境不卫生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症状罗非鱼赤鳍病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罗非鱼体表产生灰白色或暗红色的斑块,鳍膜变薄、质地变软,甚至可以脱落。
罗非鱼的鳍条和尾鳍一般会先受到影响,逐渐扩散到全身,导致罗非鱼体表颜色暗淡无光、呼吸急促、游动不灵活等症状,最终死亡。
防治技术1.保持水质清洁。
罗非鱼赤鳍病的发生与养殖环境的卫生关系密切。
因此,养殖池的水质要保持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和调整水质。
2.提高养殖密度。
罗非鱼的养殖密度过低容易导致养殖池中的细菌和病毒繁殖,增加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适当提高养殖密度,增加群体免疫能力。
3.用药防治。
一旦罗非鱼感染了赤鳍病,就需要及时用药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磺胺类、氧氟沙星等。
但必须按照药品使用说明、剂量和禁用期等要求使用药品,以避免对鱼种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罗非鱼腹水病病因罗非鱼腹水病(Ascites)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
最常见的原因是水质和饲料不良、养殖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高、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罗非鱼的呼吸作用,导致鱼体内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排除不及时,引起腹部积水,即腹水。
症状罗非鱼腹水病的主要症状是鱼的腹部肿胀,腹部明显膨出,鳃呼吸加快,摆尾缩头,运动不灵活,最终死亡。
罗非鱼常见鱼病的防治

罗非 鱼 由于其 肉质 鲜美 , 营养 丰 富, 口感 好 , 受 国内外 消 费者 欢 迎 。 深 同时 , 非 鱼 又 具 有 生 长 快 、 食 、 罗 杂 病 害少等 优点 , 而受 到广 大 养 殖 户 的 从 青睐 , 也 是 罗 非鱼 养 殖 得 到 迅 速 发 这 展的重 要 原 因。但 近 几 年来 , 着 罗 随
其中尤 以水温持续在 2c 以上及 高温 8= 【
季节后 水温仍保持 在 2  ̄ 3  ̄ 5C~ 7C最为
严 重。6月 一 0月是 该病 的暴 发 流行 1
季节 , 从鱼 种到成 鱼均 易受 到 伤害 , 发
病率高 , 流行 期 间发病 率 可 达 5 % ~ 0
7 % , 病严 重 时可 达 10 ; 亡 率 8 发 0% 死 为 5 % ~10 。发病 类 型 可 分 急 性 2 0%
鱼病 。
1 2 4 预 防 与 治 疗 ..
毒, 注意经 常换水 , 水质 良好 ; 保持 () 2 定期洒些石 灰水 , 保 持弱 使水
和慢性 。急 性 发 病 罗 非 鱼 多 在 7 d之
黄色 的腹 水 , 个 肠 壁 因 淤 血 而 呈 紫 整
红色 , 肠管 内黏液 很多 , 拎起 病 鱼 的头
部, 即有 黄色黏液从肛 门流 出。
12 3 流行 与 危 害 ..
内死 亡 , 性 发 病 的罗 非 鱼 则 在 1d 慢 4
细菌 、 饲料 以及 环境应 激 因素所 引起 ,
同时对在罗非 鱼养 殖过 程 中 的几 种 常
大、 红肿 。剖 开腹 腔 明 显 可 见 腹 腔 内 积有 黄 色或红 色腹水 , 、 、 肝 脾 肾肿 大 , 肠壁 充 血 , 充气 且 无食 物 。鳃 灰 白显 示贫 血 , 时 呈 紫 色 且 肿 胀 , 重 时 , 有 严 鳃丝 末 端腐 烂 。3~ 4月 , 表 发炎 充 体 血显 著 , 、 、 盖 、 头 嘴 鳃 眼眶等部 位 以及 体表两侧 , 腹鳍 下和 尾柄 处为 甚 , 的 有 病鱼可见 突眼 、 贫血 、 鳃 内脏 器 官伴 有 不 同程 度 的发炎 , 时 也 可 见 到 肠道 有
罗非鱼的病害防治-罗非鱼肥胖病

复健康状态。
治疗成功案例二:科学用药,有效控制
准确诊断
对罗非鱼的肥胖病进行准确的诊断,确定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
科学用药
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如使用抗脂肪肝 药物、调整饲料配方等。
治疗效果
通过科学用药和治疗,罗非鱼的肥胖病得到有效控制,鱼群恢 复健康状态。
治疗失败案例:错过治疗时机,损失惨重
对罗非鱼肥胖病防治的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罗非鱼肥 胖病的发病机制
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包 括病原菌的作用、饲料的营养成 分对鱼体脂肪积累的影响等,有 助于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该病。
发展新型防治方法
针对现有防治方法的不足,探索 新的防治方法,如开发新型的生 物净水剂、研究新的饲料配方等 。
加强鱼病监测和预 警
地理分布
该病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 常见。
02
罗非鱼肥胖病的危害
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生长速度减慢
罗非鱼肥胖病主要是由于摄入了过量的能量,导致体内脂肪 积累,进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体重增加
患有肥胖病的罗非鱼体重明显增加,过多的脂肪积累会导致 其游泳能力下降,影响其活动能力。
对罗非鱼繁殖的影响
繁殖性能下降
03
罗非鱼肥胖病的预防措施
合理投喂
避免过量投喂
过度投喂会导致罗非鱼摄入能量过多,引起肥胖。因此,应根据 罗非鱼的生长阶段、健康状况和活动水平等因素进行合理投喂。
投喂高质量饲料
选择适合罗非鱼的饲料,避免使用劣质或过期饲料,以保证营养 均衡和消化吸收。
定期检查饲料营养成分
定期检查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是否符合罗非鱼的生长需求,及时调 整饲料配方。
罗非鱼肥胖病的病因分析
该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水质恶化、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以及遗传因素等。其中,水质 恶化会促进病原菌的繁殖,饲料营养不均衡和缺乏运动会增加鱼的脂肪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ergence of Tilapia Lake Viru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ies of farmed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Linnaeus 1758) in India
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ell line from tilapia brain for detection of tilapia lake virus
2.6 组织病理特征
• 泰国患病的鱼表现出食欲不振、嗜睡、行为 异常、糜烂 。
• 埃及的病鱼主要表 现为体表出现出血斑、鱼鳞脱落、开放性伤口、体 色变黑、鳍 糜烂等 。肉眼病变主要表现为晶状 体混浊,进而发展到晶状体破裂。其他病变包 括皮 肤糜烂、软脑膜出血、脾充血 。 • 海南省罗非鱼的主要症状是鳃盖内缘出血,烂鳃,腹腔有腹水,肝 脏和肾脏出血 。 不同地理株的组织病变有所差异,以色列毒株的病理变化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而 南美洲毒 株主要发生在肝脏 。 • 大脑病变包括软脑膜水肿 和局灶性出血,白质和灰质皮层的毛细血管充血, 神经 变性,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 润等。肝组织病变包括肝细胞肿胀和 脱落,并表 现出典型的合胞体肝炎特征 。脾肿大,淋巴细 胞增生,肝脏和脾脏中 的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MMCs)数量增加。
• Fathi 等 研究表明,因为埃 及与以色列接壤,TiLV 可能通过鸟类迁徙等多种 途径如 从以色列传入埃及。
• 以色列暴发 TiLV 感染 以后,埃及的养殖罗非鱼也常常暴发“夏季死亡 症”。不过, 至今尚无直接证据能证明鸟类可以传 播 TiLV。
2.4 季节性
• 罗非鱼TiLV感染主要在高温季节暴发,但在热 带地区可能全年均 可感染; • 从2009年夏天开始,以 色列全境出现罗非鱼大量死亡。通常在 5—10月炎热 时间发病,发病水温为22~32 ℃; • 近年来,埃及罗 非鱼不明原因死亡症的发病季节通常为6—10月, 水 温大于25 ℃; • 厄瓜多尔主要在水温为25~27 ℃的5 —11月; • 泰国,10月到次年5月之间采集 的部分样品TiLV检测结果为阳性。
病原:Tilapia lake virus, TiLV
1.2 厄瓜多尔养殖罗非鱼大量死亡事件
• 2011 年,厄瓜多尔发生罗非鱼大量死亡事 件。出现罗非鱼大量 死亡的养殖场中,本场培育 的Chitralada 品系罗非鱼苗大量死亡, 而从其他养殖场引进的尼罗罗非鱼大部分没有感染。鱼苗转入育 成池4~7 d 后开始出现死亡。被感染的鱼池中, Chitralada 品系罗 非鱼存活率仅为20%,而尼罗罗非鱼的存活率达到80%。病鱼一 般表现消瘦,体表 发黑,腹部膨胀有积水,鱼鳞突出,眼球突出。
2.2 易感动物
• 至今只有罗非鱼被证明易感 TiLV,而且几乎 所有的罗非鱼物种均对 TiLV 易感。
• Eyngor 等调 查了以色列基内雷特湖的 27 种野生的慈鲷科、鲤 科、鼬科和鲷科鱼类,发现 只有慈鲷科的罗非鱼类发病,并导致数量锐减,而其他鱼类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和死亡。
• Surachetpong 等 也证明 TiLV 只感 染罗非鱼,不会感染其他水生或陆生动物。TiLV 主要危害 罗非鱼仔稚鱼和幼鱼,对成鱼影响相对 较小,因此幼体阶段似乎比成鱼更易感 。由于 缺乏 其他动物易感性的信息,有可能还存在其他 易感物种。 • 在以色列暴发 TiLV 感染期间的共养实 验表明,乌鱼(Mugil cephalus)和鲤鱼 (Cyprinuscarpio)均不会发生死亡 。 • 同样的,在埃及发病 疫区共养的乌鱼和薄唇乌鱼(Liza ramada)也未 发现感染 。 • 已经有证据表明某些罗非鱼的遗传品 系对 TiLV 具有一定抗性。 • Ferguson 等 报告,一 种罗非鱼品系的死亡率为 10%~20%,明显低于其 他品系的80%。
2.3 传播途径
• 至今尚不清楚 TiLV 的最初来源,
• 野生或养殖 的受 TiLV 感染的鱼群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传染源。
• 病鱼的眼睛、大脑和肝脏常常含有高 浓度的病毒,其肌肉组织也可能存在病毒。 因此, 发病死亡的罗非鱼可能是重要的病毒污染源。 • TiLV 可以通过混养进行水平传播。直接水平 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罗非鱼的活体 交易和运输 最有可能传播疾病。至今尚无垂直传播的证据。 • Eyngor 等 证明 TiLV 可以通过水体途径传播。由 于 TiLV 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尚不明确, 很难评估通 过污染物间接传播的意义。鸟类可能对 TiLV 的传 播发挥一定的作用。
2 流行病学
• 2.1 地理分布 • 罗非鱼为热带鱼类,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 的淡水和半咸水水域。 至今TiLV已确认在哥伦比 亚、厄瓜多尔、以色列、埃及和泰国流行 。 罗非鱼国际贸易十分频繁,包括亚洲、非洲、欧 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在内的 43 个国家已确认都 曾经从 TiLV 感染的国家引进过罗非鱼。因 此, 这些国家的养殖鱼类存在较高的TiLV感染风险。 • 实际上,很多国家的养殖罗非鱼常暴发传染性疫 病,由于多种原因并 未对病原进行调查,无法排 除发病罗非鱼是否也感染了 TiLV,所以该 病的实 际地理分布可能要广泛得多。虽然我国至今尚无 TiLV 感染的确 切报告,但已有海南省罗非鱼养殖 场样品的 PCR 检测报告,结果表明 TiLV 感染为 阳性。
2.5 发病率和死亡率
• 不同种类的罗非鱼或不同生长阶段感染 TiLV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别明显。Eyngor 等 [2] 报告,因为 TiLV 感染导致 以色列加利略罗非鱼 (Sarotherodon galilaeus)年产量从 316 吨(2005 年)分别下降至51吨(2007年)、8吨 (2009年) 和 45 吨(2010 年),其他野生罗非鱼如普通罗 非鱼(Tilapia zilli)和约旦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等也大幅减产。
• 健康的罗非鱼和病鱼混养, 几天内死亡率达80%~100%证明该病传染性很强。 近年来,泰国养殖罗非鱼 TiLV 感染 大部分发 生在鱼苗转移到水库网箱或公共水域后 1 个月。大 多数死亡发生在出现第一条死鱼后的 2 周内,死亡 率 约 20%~90%。厄瓜多尔的养殖罗非鱼也发生 了类似的传染病,在转移到养殖池塘后4~7 d 内出 现发病死亡。
3 诊断技术
• TiLV 是近年来出现的急性传染性病原。
国外已经在病毒的细胞培养、组织病理学、PCR、原位 杂交等检测技术方面 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 检测方法。
• 因为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快速、灵敏、 简便的特点,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PCR 技术对 TiLV 进行监测和诊断。 • 原位杂交方法可以定位 TiLV 感染的靶器官。 • 国内针对 TiLV 的研究几乎是空 白。
1.3 埃及养殖罗非鱼大量死亡事件
• 2012—2016 年的夏季,埃及当地水温达到 25℃以上,罗非鱼主 要产区的中、大规格尼罗罗非 鱼每年出现不明原因的大量死亡, 称为“夏季死鱼 事件”,其中2015 年损失产量估计约98 000 吨 (价 值1 亿美金)。对埃及罗非鱼主产区的68 个养殖 场进行调 查表明,37% 的养殖场(25 个)发生了“夏 季死鱼事件”,平 均死亡率为9.2%(死亡率波动 区间为5%~15%)。发病率最高的 是放养密度高的 养殖场和大型养殖场;其次是小型养殖场、鲻鱼 和 罗非鱼混养场(鲻鱼15% 和罗非鱼85%);发病 率最低的是单 品种养殖的养殖场。38 个仅养殖罗 非鱼的养殖场中,有3 个养殖 场发病,而30 个混 养的养殖场中,有22 个养殖场发病。病鱼表 现体 表浅层出血、发炎、水肿等症状。
• 不同品种罗非鱼的死亡率有较大差 异,较低的为10%~20%,较高的可达80%。
• 埃及 37% 的罗非鱼渔场受到 TiLV 感染,平均死亡率为 9.2%。从发生“夏季死亡症”的7个养殖场采集组 织样本,其 中 3 个养殖场的样品经过 PCR 检测显 示 TiLV 为阳性 。
• Dong 等 报道,放养 1 个月 内的红罗非鱼鱼苗感染 TiLV 后死亡率可达 90%。 • Tattiyapong 等 在泰国进行了一项腹腔注射攻毒 实验,感染 4~12 d 后尼罗罗非鱼和红罗非鱼的死 亡率分别高达 86% 和 66%,并表现出与自然感染 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Eyngor 等 [2] 发现养 殖系统中罗非鱼群体经历发病事件后幸存的鱼对 TiLV 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罗非鱼病毒病
• 国内罗非鱼养殖一直被--------病困扰,但是真正的大老虎有可能 真的要来了。
• 从2009 年开始,以色列、厄瓜多尔、埃及、泰国等国家先后暴发 了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导致大批 野生和养殖罗非鱼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 粮农组织确认,罗湖病毒(TiLV)现已在三大洲5个国家得到确认: 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埃及、以色列和泰国。虽然该病原体不会 引起公共卫生问题,但可以导致受感染种群大量死亡。 • 台湾 • 海南省文昌市潭牛镇一罗非鱼养殖池塘 养殖户 王老板
1 罗湖病毒的流行情况和临诊症状
• 1.1 以色列全国发生罗非鱼大量死亡事件 • 2009 年夏天,以色列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发生 养殖场和野生罗非鱼大量死亡事件。以色列基内 雷特湖 (也称为加利利海)的野生罗非鱼和国内养殖场的养殖罗非鱼突然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 70%。基内 雷特湖罗非鱼产量从2005 年的316 吨, 下降到2007 年的51 吨、2009 年的8 吨和2010 年 的45 吨。 • 罗非鱼大量死亡事件发生在天气炎热的5— 10 月期间,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病毒扩散是从一 个养殖池到另一个养殖池,波及不同生 长期阶段的罗非鱼;二是发病和死亡仅限于尼罗 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与奥利亚罗非鱼 (Oreochromis aureus)杂交产生的罗非鱼品种, 与罗非鱼 一起养殖的鲤鱼和鲻鱼没有发现与罗非鱼 一样的发病症状;三是一次罗非鱼集中死亡之后, 同一鱼 池不会再有大量鱼死亡的事件发生。 • • 病鱼体色发黑,体表有溃烂,眼睛有明显的病变,发病前期晶状体浑浊,后期晶状体破裂发炎, 眼 睛内容物浓缩,失去正常视觉功能。罗非鱼大量 死亡的原因不明,常规的寄生虫监测、细菌监测、 病毒监测和毒素监测均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