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一百二十六)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两百一十二)

1.促排卵治疗:氯米芬(CC)、促性腺激素(适用于CC治疗无效,注意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
2.降低血雄激素水平:糖皮质类固醇、螺内酯3.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可用胰岛素效能增强剂,目前临床常用二甲双胍。
4.手术治疗5.辅助生殖技术绝经综合征一、概念绝经综合征是指绝经前后妇女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
二、临床表现1.月经紊乱:是绝经过渡期的常见症状。
2.与雌激素下降有关的症状(1)精神神经症状:情绪烦躁、易激动、焦虑、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抑郁型表现。
(2)血管舒缩症状:皮肤潮红,伴轰热,继之出汗。
(3)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常出现心悸、眩晕、头痛、失眠等自主神经失调症状。
(4)心血管疾病:绝经后妇女动脉硬化、冠心病较绝经前明显增加。
(5)泌尿生殖道症状:阴道干燥、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
(6)骨质疏松:严重者易骨折,多发生于桡骨远端、股骨颈、椎体等部位。
三、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易做出诊断。
1.FSH及E2测定:围绝经期妇女血FSH>10U/L,提示卵巢储备能力下降;闭经、FSH >40U/L且E2 <10~20pg/m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2.氯米芬兴奋试验:从月经第5日开始服用氯米芬,每日50mg,连续5日,停药1日后测定血FSH,如FSH>12U/L,提示卵巢储备能力降低。
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症状轻微者可给予耐心解释、安慰,以消除顾虑,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性激素治疗:生理性补充、个体化处理、以最小量达到最好效果。
3.其他药物治疗:如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及双磷酸盐类等。
第十八节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概述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
异位子宫内膜可以侵袭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其中以卵巢、直肠子宫陷凹及宫骶韧带等部位最常见。
二、病理基本病理变化为异位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
2018执业医师考试内容速记大全

生理学趣味记忆法1.微循环的特点:低、慢、大、变2.影响静脉回流因素:血量、体位、三泵(心、呼吸、骨骼肌)3.激素的一般特征:无管、有靶、量少、效高4.糖皮质激素对代谢作用:升糖、解蛋、移脂5.醛固酮的生理作用:保钠、保水、排钾等等6.植物性神经对内脏功能调节;交感兴奋心跳快,血压升高汗淋漓,瞳孔扩大尿滞留,胃肠蠕动受抑制;副交兴奋心跳慢,支气管窄腺分泌,瞳孔缩小胃肠动,还可松驰括约肌。
7.心室肌细胞的电活动特点与机制;01234,钠钾钙钾原,内外内外泵解释:心室肌动作电位分为五期即0期(除极相)和1、2、3、4期(复极相),0期钠内流,1期钾外流,2期钙内流(和钾外流),3期钾外流,4期依靠Na+_K+泵活动复原。
医师资格考试的助记歌谣细胞膜,双层脂,单扩脂溶气分子,非脂易化载体道,主动钠泵出入胞二十氨基酸八必需,色苯蛋,亮异亮,赖缬苏,必需脂肪酸亚麻油坏死核缩核碎核溶大发作,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林米酮,小发作,乙琥胺微生物,分三种;非细胞原核真核成。
原核无仁无膜相,真菌真核构全上细菌球杆螺,壁内才是膜,二毛荚芽合噬菌体,是病毒,专门感染微生物外霉素与内霉素阳外阴内,外为蛋白质,内为胞壁脂多糖,菌死释放阿托品化看扩瞳,唇干舌燥面转红,心率增快罗音失,到此用药减或停左心衰,端坐位,腿下垂,吸氧打吗啡,快强心,速利尿,茶碱扩管药生物化学人体八种必须氨基酸(第一种较为顺口)1.“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
2.“写一本胆量色素来”(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3.鸡旦酥,晾(亮)一晾(异亮),本色赖。
生糖、生酮、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生酮+生糖兼生酮=“一两色素本来老”(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其中生酮氨基酸为“亮赖”;除了这7个氨基酸外,其余均为生糖氨基酸。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两百四十二)

二、临床表现(一)运动障碍症状1.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静止时出现,精神紧张时加重,随意动作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可逐渐扩展到同侧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及头部一般较少受累。
2.肌强直:肌强直表现屈肌与伸肌张力同时增高,如关节被动运动时始终保持阻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肌强直与伴随的震颤叠加,称为“齿轮样强直”。
肌强直与锥体束受损时肌张力增高或痊孪不同,后者表现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明显,随后迅速减弱,如同打开水果刀的折刀样感觉(折刀样强直),常伴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
3.运动减少:随意动作减少、主动运动缓慢,包括启动和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常双眼凝视,瞬目少,笑容出现和消失减,如同“面具脸”。
手指精细动作如系纽扣或鞋带困难;书写时越写越小,呈现“小写症”。
4.姿势步态异常:早期走路拖步,起步困难,行走时碎步前冲,呈“慌张步态”,愈走愈快,不能立刻停步,下坡时更明显。
屈曲体态。
(二)非运动障碍症状嗅觉消尖、顽固性便秘、大量出汗、皮脂溢,语言变低。
咬音不准。
思睡,少数患者有睡眠-窒息综合征和睡眠中呼叫。
视敏度减弱、视幻觉。
抑郁和认知障碍。
肌痛和痉挛。
(三)生化和影像检查脑脊液和尿中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含量降低。
18F-FP-CIT PET显像中显示与双侧基底节多巴胺转运体结合呈不对称地减少,且在后壳核减少更明显。
131I标记的epidepride或IBZM在SPECT显像中显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病侧多巴胺D2受体功能超敏,晚期则下降。
三、诊断1.中老年发病,缓慢进行性病程。
2.四项主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步态障碍)中至少具备两项。
四、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诸如感染(脑炎)、中毒(一氧化碳、锰)、外伤(头部外伤)、药物(吩噻嗪类、氟桂利嗪、丁酰苯类)、脑动脉硬化、其他脑病(Alzheimer病)等各种所致的症状和本病类似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
并与有帕金森病样临床表现的患者,分别伴有眼球垂直凝视运动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小脑共济失调,痴呆及锥体系损害的帕金森叠加征相鉴别。
详细版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两百二十六).doc

亚急性甲状腺炎一、临床表现1.自限性2.常继发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3.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症状。
4.甲状腺区特征性突然疼痛,肿大且质硬。
5.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甲状腺摄碘率降低,双向分离。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二)鉴别诊断——桥本甲状腺炎1.少数甲状腺疼痛、触痛2.可存在短暂甲状腺毒症及摄碘率降低3.无全身症状4.ESR不升高5.TgAB.TPOAb高滴度三、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糖皮质激素加甲状腺片单纯性甲状腺肿概念: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功能是正常的甲状腺肿大。
病理:1.早期:弥漫性甲状腺肿2.病程延长:结节性甲状腺肿一、病因及发病机理1.缺碘(地方性)(1)土壤,水中缺碘致碘摄入不足(2)碘的需要量增加(3)Na+/I-转运蛋白基因突变2.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障碍(散发性)(1)致甲状腺肿物质(2)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二、诊断甲状腺肿大但T3.T4正常,摄碘率高,但高峰不前移。
三、治疗与预防1.生理性甲状腺肿,宜多食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2.对20岁以下的弥漫性单纯甲状腺肿患者可给予小量甲状腺素。
3.妊娠的妇女单纯性甲状腺肿用食疗,比如海菜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病因1.原发性(甲状腺性)甲减:90%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
2.继发性垂体性甲减二、临床表现1.甲减+黏液性性水肿(或者昏迷)——病情危重2.常为寒冷、感染、镇静麻醉剂等诱发。
3.多见于老年人,昏迷患者都有脑水肿。
4.死亡率极高。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确诊:临床表现+甲状腺激素检查(和甲亢相反)(1)仅TSH↑——原发性甲减(2)TSH增高是原发性甲减最早表现,敏感指标(3)TSH不高——TRH兴奋试验鉴别垂体性、下丘脑性(4)TSH不能被兴奋——垂体性2.病因确定:病史(手术、治疗)、抗甲状腺抗体、头颅MRI。
(二)鉴别诊断当诊为垂体性、下丘脑性甲减时,头颅CT、MRI等用于病因鉴别。
四、治疗——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粘液性水肿病人坚持甲状腺替代治疗是防止并发昏迷的关键。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两百零一)经典.doc

(2)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查7.并发症●胎儿宫内死亡●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胎盘早剥是妊娠期发生凝血障碍的最常见原因。
●产后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羊水栓塞8.对母儿的影响9.处理原则(1)抢救休克(2)及时终止妊娠(3)阴道分娩(4)剖宫产(5)并发症的处理: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肾衰竭八、前置胎盘1.概念: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2.分类:分为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
3.临床表现及诊断(1)症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完全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早,多在妊娠28周左右。
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
部分性前置胎盘的初次出血时间介于两者之间。
(2)体征:一般情况与出血量有关,大量出血呈现面色苍白、脉搏增快微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3)B型超声检查4.鉴别诊断:前置胎盘主要应与Ⅰ型胎盘早剥、脐带帆状附着、前置血管破裂、胎盘边缘血窦破裂、宫颈病变等产前出血相鉴别。
5.对母儿的影响(1)产后出血(2)植入胎盘(3)产褥感染(4)早产及围生儿死亡率高6.处理:处理原则是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
(1)期待疗法适用于妊娠<34周、胎儿体重<2000g、胎儿存活、阴道流血量不多、一般情况良好的孕妇。
(2)终止妊娠孕妇发生休克,出现胎儿窘迫征象。
(3)剖宫产(4)阴道分娩九、双胎妊娠1.分类:单卵双胎、双卵双胎2.首选辅助检查:B超3.处理:第一胎分娩后,必须立即夹紧脐带,防止第二胎失血;分娩结束后腹部放置沙袋,防止心衰。
十、巨大胎儿1.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称巨大胎儿。
目前欧美国家定义为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500。
2.B型超声检查常提示胎体大,胎头双顶径>10cm3.腹部检查腹部明显膨隆,子宫长度>35cm。
触诊胎体大,先露高浮。
若为头先露,胎头跨耻征多为阳性。
十一、胎儿生长受限(助理不要求)胎儿未能达到应有的生长速率,足月胎儿出生体重<2500g。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十六)

(六)心脏视诊包括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1.心前区隆起多为先天性心脏病在儿童发育完成前影响胸廓正常发育而形成。
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双眼与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
心前区隆起常见于先心病或儿童时期的心脏病导致心脏增大压迫所致(尤其是右心室肥厚)。
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3~4肋间局部隆起,常见疾病:Fallot四联征、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
胸骨右缘第2肋间局部隆起,常见疾病: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大量心包积液亦可引起心前区隆起。
2.心尖搏动主要是由于心室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成。
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
正常心尖搏动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范围为2.0~2.5cm。
体型瘦长或肥胖者可下移或上移1个肋间。
心室扩大时心尖搏动位置会发生变化,左心室扩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扩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
同时心尖搏动受纵隔位置的影响,能影响纵隔位置的肺脏、胸膜病变等都可引起心脏位置和纵隔位置同向移位,如阻塞性肺不张、胸膜肥厚、气胸等。
大量腹水、巨大肿瘤等腹腔病变使膈肌抬高,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向外移位;体型瘦长、肺气肿等使膈肌下移,心脏呈垂位,心尖搏动向内下移位。
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可见于缩窄性心包炎。
3.心前区异常搏动观察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异常搏动。
胸骨右缘第2肋间异常搏动见于升主动脉瘤。
(七)心脏触诊心脏触诊包括心尖搏动、震颤和心包摩擦感等内容。
心脏触诊时首先用手掌感觉心脏搏动的大体位置,然后用示指和中指对心尖搏动进行详细触诊。
触诊心前区震颤和心包摩擦感时用小鱼际检查。
1.心尖搏动位置同视诊,正常范围2~2.5cm。
(1)心尖搏动的位置改变意义同视诊。
(2)心尖搏动的强度和范围异常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心肌收缩力增强或左心室肥大,如严重贫血、甲亢、高血压等。
抬举性搏动是左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心尖搏动减弱且弥散见于心肌炎或扩张性心肌病等情况。
详细版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两百六十一).doc

一、股神经损伤
二、坐骨神经损伤 受损伤的神经
感觉异常
运动异常
坐骨神经
高位
小腿后外侧和足部感觉丧失,足部出现神经营养性改变。
①足下垂。
②跨越步态——由于股四头肌健全,膝关节呈伸直状态,行走时呈跨越步态。
股后中、下部
膝关节屈曲功能保存。
三、胫神经损伤
四、腓总神经损伤
——“马蹄内翻足”;行走呈跨阈步态
股神经损伤特点
1.诱因:锐器伤、嵌压
2.伸膝功能障碍
3.膝内侧感觉障碍
4.手术效果好
胫神经损伤特点
1.诱因:膝关节脱位股骨上骨折
2.跟性足
3.足底及足跟感觉障碍
“钩状足”
第八节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概述
一、概念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病,远较急性损伤多见,骨、关节、肌、肌腱、韧带、筋膜、滑囊、血管、神经均可出现慢性损伤
二、病因
腓总神经伤特点
1.腓深神经
(1)诱因:筋膜间室综合征
(2)足下垂畸形
(3)一二趾之间感觉减退
2.腓浅神经
(1)诱因:器伤、压迫
(2)足内翻畸形
(3)足外侧感觉障碍
三、发病过程
四、分类
五、临床表现
六、治疗原则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两百三十)演示文档.doc

3.双胍类药物(1)双胍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了对葡萄糖的利用(2)适应证: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3)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乳酸性酸中毒(最严重的副作用)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2)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3)适用于餐后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患者(4)进餐时服药(5)不良反应:胃肠反应,如腹胀、腹泻。
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1)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2)主要作用:是胰岛素的增敏剂。
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
(3)适用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6.胰岛素(1)适应症1)1型糖尿病2)T2DM β细胞明显减退3)糖尿病合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手术、妊娠和分娩4)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或无明显诱因体重显著下降者5)特殊类型糖尿病(2)胰岛素类型1)短效:控制一餐后高血糖2)中效、长效:基础胰岛素(3)有时清晨空腹血糖仍然较高,其可能原因有:1)间胰岛素作用不足;2)Somogyi效应:即在黎明前曾有低血糖,但症状轻微或短暂而未被发现,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应性高血糖。
3)黎明现象:即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时一段短时间出现高血糖,其机制可能为皮质醇等胰岛素对抗激素分泌增多所致。
(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原则:1.大量补液:等渗盐水;当血糖降至13.9mmol/L后,用5%的葡萄糖2.小剂量胰岛素抑制酮体3.谨慎纠正酸中毒4.积极补钾5.寻找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如抗感染)低血糖症一、病因1.胰岛素瘤(常见)2.非胰腺肿瘤3.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4.严重肝病(肝癌、肝硬化)5.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过量或用药后进食过少6.酒精中毒7.慢性消耗性疾病及严重营养不良二、临床表现低血糖症呈发作性,发作时间及频数因病因不同而异。
发作时的症状可分二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医疗费用控制措施
医疗保险的费用控制措施包括控制医疗服务供方的措施、医疗服务需方的措施和第三方(医疗保险管理方)的管理措施。
1.控制医疗服务供方的措施主要在改变费用支付方式,包括:
(1)按病种给付方式:按病种给付方式,又称疾病诊断相关组定额预付制,是根据疾病的分类方法,将住院疾病按诊断分为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疾病的轻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并发症分为几级,对每一组不同级别的病种分别制定不同的定额支付标准,并向医院一次性支付。
(2)总额预付制:又称总额预算,是由政府或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协商,根据医院的实际确定医疗保险支付每个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年度总预算额。
(3)按人头预付方式: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按月、季、年或其他规定的时间,根据医生服务的参保人数和每个人的支付定额标准,预先支付费用的付费方式。
2.控制医疗服务需方的措施主要是通过费用分担的方式,促使需方增加费用意识,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利用。
主要的共付措施包括起付线、共付比例以及封顶线。
(1)起付线:又称扣除保险。
是指医疗保险开始支付医疗费用的最低标准,低于起付线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自负,超过起付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按规定支付。
(2)共同付费:又称按比例分担,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按照合同或政府的规定对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补偿,剩余比例的费用由个人自己负担。
(3)封顶线:也叫最高支付限额,低于封顶线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支付,超出封顶线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自已负担。
3.第三方(医疗保险管理方)的管理措施主要通过开展医疗保险监督来规范单位和个人的参保就医行为,医疗机构和药店的服务行为。
以及医疗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的保险服务行为。
(1)医疗保险需方监督包括:①医疗保险费征缴;②医疗保险费使用。
(2)医疗服务机构监督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①审批支付监督;②抽查住院费用;③设置医疗费用预警监控系统;④重点调查;⑤定点医疗机构考核。
(3)定点零售药店监督的内容包括:提供购药服务监督和药品费用监督。
常用监督方法包括审核支付、抽查、暗访、重点调查、定点药店考核等。
全球卫生保健策略与我国卫生改革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目标与初级卫生保健
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是指世界全体人民都达到在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生活得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
其含义是全球所有人民都能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
并且通过消除和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使人们都能享有在社会和经济生活方而都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达到身体、精神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社会准则:①承认享有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一项基本人权;
②公平;③伦理观;④性别观。
(2)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总目标: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促进卫生公平;使全体人民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的服务。
其基本实施策略是:①将与贫困作斗争作为工作重点;②全方位促进健康;③动员各部门合作。
2.初级卫生保健又称基层卫生保健,它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核心是人人公平享有。
手段是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
筹资是以公共财政为主,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
(1)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①合理分配资源;②社区参与;③预防为主;④适宜技术;⑤综合利用;⑥合理转诊。
(2)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健康促进;②疾病预防;③合理诊疗;④康复防残。
二、全球卫生面对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全球卫生面临的挑战:①儿童健康问题;②传染病的流行;③慢性非传染病负担加重;
④伤害增加;⑤卫生人力危机。
2.千年发展目标包括:①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②普及小学教育;③促进两性平等;④降低儿童死亡率;⑤改善孕妇保健;⑥对抗AIDS及其他疾病;⑦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⑧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三、我国卫生面对的挑战与卫生改革
1.我国卫生面对的挑战: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加重;②人口老龄化;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弊端,包括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健全;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混乱;卫生保障体系上待健全。
2.我国医疗改革新目标: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呼吸系统
学习提示:呼吸系统在往年考试中所占分值为44分左右,占整个考试的7.3%左右。
学习建议:本阶段为专业备考阶段,建议听基础课,两遍左右,每天学习4小时。
学习方法:
1.听课前先看书,了解本部分主要内容;
2.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主动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及时回顾、复习讲义及错题。
学习要求: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