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65_《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案1

34865_《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案1
34865_《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案1

课题: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

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

教学难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它是以锐角为自变量,边的比

值为函数值的三角函数,在这个基础上,今天我们来研究任意角

的三角函数.

二、讲解新课:

对于锐角三角函数,我们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今天,对于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我们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进行研究.

1.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α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x,y )

则P 与原点的距离0222

2>+=

+=y x y

x r

2.比值

r 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 比值r 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

比值x

y

叫做α的正切记作:以上三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3.突出探究的几个问题:

①角是“任意角”,当?=2k ?+?(k ?Z)时,?与?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应该是 相等的,即凡是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 ②实际上,如果终边在坐标轴上,上述定义适用 ③三角函数是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④0>r 而x,y 的正负是随象限的变化而不同,故三角函数的符号应由象限确定.

⑤定义域:α

αα

tan cos sin ===y y y

4.注意:

1.sin α是个整体符号,不能认为是“sin ”与“α”的积.其余五 个符号也是这样.2.比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

三、讲解范例:

例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2,-3)(如图),求α

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例2求下列各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1)0(2)π(3)

23π(4)2

π 例3填表:

例4⑴已知角?的终边经过P(4,?3),求2sin ?+cos ?的值

⑵已知角?的终边经过P(4a,?3a),(a ?0)求2sin ?+cos ?的值 例5求函数x

x

x

x y tan tan cos cos +

=

的值域 解: 班级姓名成绩

1.若点P (-3,y)是角α终边上一点,且3

2sin -=α,则y的值是. 2.角α的终边上一个点P 的坐标为(5a ,-12a )(a ≠0),求sin α+2cos α的值.

3.已知角θ的终边上一点P 的坐标是(x ,–2)(x ≠0),且3

c o s x

=θ,

求sin θ和tan θ的值.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导学案

桃溪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 内容:解直角三角形(1) 执笔: 【学习目标】 ⑴: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使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⑵: 通过综合使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⑶: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学习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使用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知识回顾: 在Rt △ABC 中,∠C =900,a ,b ,c ,分别为∠A,∠B,∠C 所对的边, 则边之间的关系为 ,角之间的关系为 , 角与边之间的关系为 , 自主预习: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解直角三角的概念: 有直角三角形中 求出 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种情况。 (1)已知 ,求第三边及两锐角。 (2)已知 和一个 ,求其它两边及另一锐角。 导学探究: 1、在Rr △ABC 中,共有六个量,三条边a ,b ,c ,三个角∠A ,∠B ,∠C ,其中∠C 是已知的,其它的五个量都是未知的。 (1) 已知∠A ,∠B ,能求出其它的三个量a ,b ,c 吗? (2) 已知两条边的长,能求出其它的三个量吗? (3) 已知一角和一边,能求出其它的三个量吗? 你有什么发现?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能够写成.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二、合作交流: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一般要满足, (如图).现有一个长6m 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能够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 1 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等于多少(精确到1o ) 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b a A c b A c a A = = = ; tan ; cos ; sin a b B c a B c b B = = = ; tan ; cos ; sin ; 的邻边 的对边 ; 斜边 的邻边 ; 斜边 的对边 α α α α α α α ∠ ∠ = ∠ = ∠ = tan cos sin

九年级下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 (1)

C B A C B A C B A B 课题:28.1锐角三角函数(1)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1、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BC=10m ,?求AB 2、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AB=20m ,?求BC 二、合作交流: 问题: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思考1: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 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a 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思考2:在Rt △ABC 中,∠C=90°,∠A=45°,∠A 对边与斜边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如果是,是多少?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三、教师点拨: 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 △ABC 中,∠C=90°,当∠A=30°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1 2 ,是一个固定值;?当∠A=45°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22,也是 一个固定值.这就引发我们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 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探究:任意画Rt △ABC 和Rt △A ′B ′C ′,使得∠C=∠C ′=90°, ∠A=∠A ′=a ,那么 '' '' BC B C AB A B 与有什么关系. 结论: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 “勾股定理”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直角三角形。通过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关系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比和比例、图形的相似、推理证明等。将为一般性地学习三角形的知识及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选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求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实践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励学生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通过获取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 2.4米时,梯子与地面所称的角a 等于多少(精 重点: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 难点:从条件出发,正确选用适当的边角关系解题。 教学过程: 问题1: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大台风中折断倒下,树干折断处距 地面3米,且树干与地面的夹角是30° ,大树折断之前高多少米? 问题2: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 成的角Q —般要满足50° W a W 75。(如图),现有一个长6米的梯 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

2018春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同步测试

锐角三角函数 28、1_锐角三角函数_ 第1课时正弦[见B本P78] i\_园础达标 1 ?如图28-1-b 在△遊中,ZC=90°, AB=5,BC=3,则sinJ 的值是(C ) R 图28-1-1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2。把△「磁三边的「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锐角月的正弦函数值(A ) A o不变B.缩小为原来的错误! Co扩大为原来的3倍D。不能确定 3.如图28-1-2,在Rt△磁中,ZC=90^ , AB=2BC,则sin5的值为(C ) 图28-1-2 A、错误! B、错误! C、错误!D o 1 3 4?在Rt△磁中,Zr=90°9AC=9, sin5=-则( A ) □ A.15 B. 12 C.9 Do 6 【解析】曲=错误!=错误! = 15,选A、 5O如图28— 1一3所示,△磁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J的值为(B ) 图28-1-3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6.如图28-1-4,角a的顶点为0,它的一边在x轴的正半轴上,另一边上有一点尸(3, 4), 则sin"的值是(D )

图28-1-4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解析】.\sin6r=错误!、故选D、 7.△丽Q中,ZC=90Q , sinJ=错误!,则sin^=_错误! 【解析】由sinJ=错误!可得错误二错误!,故可设BC=2a,AB=5a,r Fh勾股定理求得错误怙,再由正弦定义求得sin5=错误匸错误!=错误!、 8、如图图28-1-5,在0。中,过直径初延长线上的点C作00的一条切线,切点为D,若 AC=79AB=49则sinC的值为—错误!—? 图28-1-5 9.Rt AJ5C中,若Z(7=90° ,a=15, b=8,求sinE+sin万、 解:由勾股泄理有c=错误!=错误! = 17, 于是$:1山=错谋!, sin4错课!, 所以sinJ+sin5=错误! +错误!=错误!、 10?如图28-1-6所示,△磁中,ZC=90° ,sinJ=错误\,AC=2.求曲,必的长。解:VsinJ=错误!,???错误!=错误!,:?AB=3BC、 9:AC+BC=A^. :.2Z+BC=(3B^)\ :?BC=错谋!,:.AB=错诧、 11、在Rt△遊中,Z*90°,若J5=4,sinJ=错误!,则斜边上的高等于(B )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12o如图28-1-7,在菱形肋G?中,%丄于伐DE=£ cm, sinE=错课!,则菱形個力的而积是_60_cm\ 图28-1-7 【解析】在Rt△宓中,sinJ=错误!, :.AD=错误!=错误! = 10 (cm), :.AB=AD=10 cm,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知识点复习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任意点到原点的距离公式:d = x 2+y 2 1.三角函数定义 在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 (除了原点)的坐 标为(,)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0)r r ==>,那么 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y x α=;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是以角为自变量,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四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求解三角函数值 一般角: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 特殊角:先化为0至360度之间的角 ) Z (tan )2tan()Z (cos )2cos() Z (sin )2sin(∈=+∈=+∈=+k k k k k k ααπααπααπ 例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2,3)P -,求α的三角函数值。 练: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2)(0)a a a ≠,求α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例2.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 (1)9cos 4π (2)11tan()6 π - ,

练: .____________tan600o 的值是 D 3.D 3.C 3 3 .B 33.A -- 例3.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1)cos 250 ; (2)sin()4π-; (3)tan(672)- ; (4)11tan 3 π . 练: 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1)cos250?; (2)sin()4 π -; (3)tan(672)?-; (4)tan 3π. 例4 若θ是第二象限角,则( ) A.sin 2 θ >0 B.cos 2 θ <0 C.tan 2 θ >0 D.cot 2 θ<0 2.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O ,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 与点P (,)x y ,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过点(1,0)A 作单位圆的切线,它与角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与点T .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一》学案

《解直角三角形(一)》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 弄清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会应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3、 能够利用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求角度和线段长度的问题; 4、 在弄清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的同时,不断归纳数学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深刻理解数形结合、转化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一、知识点归纳 1、锐角α的三角函数定义: ∠α的正弦:sin α= ∠α的余弦:cos α= ∠α的正切:tan α= 思考: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正确填空吗你是怎样得到的 ① <sin α< ② <cos α< “ ③ <tan α< ④sin α+ cos α 1 ⑤tan α sin α(填“<”或“>”) ②观察表格,猜想:随着∠α的增大,sin α ;cos α ; tan α 。(填增大或减小) 3、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边和角),求出其它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 做 。其主要依据如下: ⑴边的关系: ; ⑵角的关系: ; ⑶边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A= cosA= tanA= SinB= cosB= tanB= 思考:解直角三角形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在练习本上列举出来,并进行口头解答。 二、热点示例与题组练习 目标1、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题组一 1、已知∠A 为锐角,且sinA= 23,则sin 2 A = . 2、计算:0 030 60sin cos -tan450 的值是 。 3、若tan α= 3 1 tan600,则α的度数是 。 4、在△ABC 中,若-+A B cos 21 -(sin 2 3)2=0,则∠C 的度数是 。 目标2、解直角三角形 题组二 在Rt △ABC 中,∠C=90° ①已知 a=23,b=2,则∠A= ; ②已知a=10, ∠B=600,则C = 。 ③已知BC=6cm,sinA=5 3 ,则AB 的长是 cm 。 ④已知cosB=5 3 ,则tanA= ; 题组三 1、如图,在△ABC 中,∠C=90°,BD 是∠ABC 的平分线,BD=63,BC=9,求 AC 的长。 c b a C B A c a C B A D A B C

九年级数学下册28.2.1解直角三角形学案

28.2.1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 2.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新知准备】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a 、b 、c 、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 【课堂探究】 一、自主探究 探究1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 一般要满足50°≤a ≤75°.现有一个长6m 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 )?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 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问题(1)可以归结为:在Rt △ABC 中,已知∠A =75°,斜边AB =6,求∠A 的对边 BC 的长. 问题(2)可以归结为在Rt △ABC 中,已知AC =2.4,斜边AB =6, 求锐角a 的度数 A B α C

AD 探究2 (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5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 (2)知道5个元素中的几个,就可以求其余元素? 解直角三角形: . 注意: 二、尝试应用 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a , 解这个三角形. 2、在Rt △ABC 中,∠C = 90°,∠B =35°,b =20, 解这个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三、补偿提高 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 ∠BAC 的平分线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2.在Rt △ABC 中,∠C =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a = 30 , b = 20 ; (2) ∠B =72°,c = 14. 【学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2. 你还有哪些疑惑? A B C 26 A B C a b =20 c 35° A C A B C b=20 a =30 c B A B C b a c=14

《281锐角三角函数_正弦》教学设计

《28.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学设计 紫阳县汉王镇初级中学----郭昌林 一、教材简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用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锐角三角函数概念是本章的难点,也是学习本章的关键,难点在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反映了角度与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实际问题来引入三角函数这一概念,并能使学生掌握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方法: (一)、运用类比教学,结合已学的基础知识,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知识内容,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含义。 (二)、运用数形结合,借助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具体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数学问题,运用三角函数和几何图形中的边角关系,使实际问题以图形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目的。 (三)、运用转化对象,将抽象的数学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把学生难懂的问题转化为易于接受的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三角函数定义及正弦函数的概念。 2、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度数一定时,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的值。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弦函数定义,并能根据正弦函数定义正确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对正弦函数定义的探究,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分析、归纳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掌握归纳数学规律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正确理解正弦函数的概念,会根据边长求出正弦值,或根据正弦值及一边长,求另一边的长等应用题。 (二)、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的事实。 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 大家知道我们汉王中学教学楼有多高 吗?(运用多媒体演示)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 观看多媒体 的演示,思考 老师提出的 问题。 问题的提出, 目的在于引出新 课和引起学生思 考。 激发学生兴趣 和求知欲望。 A M B N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教案苏教版

数学: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教案(苏教版必修4) 第 3 课时:§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和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3.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载体,利用几何画板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合情猜测的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概念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 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让学生在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体会函数思想,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的建构过程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 2.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3.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用与用坐标均可表示圆周上点,那么,这两种表示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确切地说, ● 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刻画与之间的关系? 二、研探新知 1.三角函数的定义 【提问】: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是,它与原点的距离是。当为锐角时,过作轴,垂足为,在中,,,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28.2.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1)导学案

28.2.2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1) 【学习目标】 1.了解仰角、俯角概念,提高计算能力,能应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观测中的 实际问题. 2.学会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的问题). 3.经历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观测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 (1)锐角之间的关系: 边之间的关系: 角与边之间的关系(以∠A为例): (2)至少知道五个元素中的几个,就可以求其余元素?图1 2.请写出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二)问题导学 1.如图2,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________. 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_________. 图2 2.如图3,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组合体在离地 球表面393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组合体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中能直接看到的地球表面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π取3.142,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cos18.16°≈0.9502,cos19.59°≈0.9421,cos21.35°≈0.9314)? 图3 探究案

探究:利用视角解直角三角形 例: 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00m ,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取整数)? 变式:直升飞机在高为63米的郑州二七纪念塔AB 斜上方P 点处,从塔的顶部和底部测得飞机的仰角为31°和42°,求飞机的高度PO (参考数据sin31°≈0.52,cos31°≈0.86,tan31°≈0.60, sin42°≈0.67,cos42°≈0.74,tan42°≈0.90) 训练案 (C 级做1~4题,B 级、A 级全做) 1.如图1所示,已知楼房AB 高为50m ,铁塔塔基距楼房地基间的水平距离BD ? O B

模式1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锐角三导学案-锐角三角函数100

锐角三角函数 ◆ 课前热身 1.sin30°的值为( ) A . 32 B . 22 C . 12 D . 33 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o,则sin A 等于( ) A . 12 B . 22 C .32 D .1 3.在Rt ABC △中,9032C AB BC ∠===°,,,则cos A 的值是 . 4.如图,△ABC 中,∠C=90°,AB=8,cosA= 4 3 ,则AC 的长是 5.计算:tan 60°=________. 【参考答案】 ** 2.B 3. 4.6 5. ◆考点聚焦 知识点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大纲要求 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能通过画图找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2.准确记忆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3.会用计算器求出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4.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出相应锐角. 5.掌握三角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应用,这是本节的热点.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求三角函数值,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形式出现; 2.考查互余或同角三角函数间关系,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形式出现; 3.求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混合运算,常以中档解答题或填空题出现.

◆备考兵法 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对本节知识加以理解记忆. ◆考点链接 1.sin α,cos α,tan α定义 sin α=____,cos α=_______,tan α=______ . 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典例精析 例1(内蒙古包头)已知在Rt ABC △中,3 90sin 5 C A ∠==°,,则tan B 的值为( ) A .43 B .45 C .54 D . 34 【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在RTΔABC 中,∠C=90°,则sin a A c =, tan b B a =和222a b c +=; 由3 sin 5 A =知,如果设3a x =,则5c x =,结合222a b c +=得4b x =;∴44 tan 33 b x B a x ===,所以选A . 【答案】A 例2(湖北荆门)104cos30sin 60(2)(20092008)-??+---=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有关运算, 104cos30sin 60(2)(20092008)-??+---=3313412222 ??? ?+--= ???,故填3 2. 【答案】 3 2 例3(黑龙江哈尔滨)先化简.再求代数式的值.22 ()211 1a a a a a ++÷+-- 其中a =tan60° -2sin30°. 30° 45° 60° sin α cos α tan α α a b c

三角函数最全知识点总结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一、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概念 (1)我们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任意角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①正角:按__逆时针__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②负角:按__顺时针__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③零角:如果一条射线__没有作任何旋转__,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 (2)终边相同角:与α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β|β=α+2kπ,k∈Z},或{β|β=α+k·360°,k∈Z}. (3)象限角:角α的终边落在__第几象限__就称α为第几象限的角,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象限角 轴线角 2.弧度制 (1)1度的角:__把圆周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圆心角叫1°的角__. (2)1弧度的角:__弧长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1弧度的角__. (3)角度与弧度的换算: 360°=__2π__rad,1°=__π 180__rad,1rad=(__180 π__)≈57°18′. (4)若扇形的半径为r,圆心角的弧度数为α,则此扇形的弧长l=__|α|·r__, 面积S=__1 2|α|r 2__=__1 2lr__.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1)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非顶点)P的坐标是(x,y),它与 原点的距离为r,则sinα=__y r__,cosα=__ x r__,tanα=__ y x__.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是: (3)三角函数线可以看作是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正弦线的起点都在x轴上,余弦线的起点都是原点,正切线的起点都是(1,0).如图中有向线段MP,OM,AT分别叫做角α的__正弦__线、__余弦__线和__正切__线. 4.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 sin(α+k·2π)=__sinα__, cos(α+k·2π)=__cosα__, tan(α+k·2π)=__tanα__(其中k∈Z), 即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导学案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导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课题: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编号9S046 教学思路(纠错栏)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知道仰角、俯角等有关概念; 2.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学习重点: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预习导航☆ 一、链接: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在解直角三角形时用到的边、角数量关系有哪些 二、导读: 1.阅读课本126页,重点思考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答,边角之间的关系有: sinA = ______ , cosA = ________ , tanA = _______ . 2.仰角、俯角的定义: 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 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仰 角; 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 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俯 角. ☆合作探究☆ 1. 上海东方明珠塔于1994 年10 月1 日建成,在各国广播电视塔的排名榜 中,当时其高度列亚洲第一、世界第 三.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 望.在塔顶俯瞰上海风景,美不胜 收.运用本章所学过的知识,能测出东 方明珠塔的高度来吗? 为了测量东方明珠塔的高度,小亮和同学们在距离东方明珠塔200 米处的地面上,用高1.20 米的测角仪测得东方明珠塔顶的仰角为60°48 ′. A B E C D

根据测量的结果,小亮画了一张示意图,其中AB表示东方明珠塔,DC为测角仪的支架,DC=1.20米,CB=200米,∠ADE=60°48 ′ 根据在前一学段学过的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有关知识,你能求出AB 的长吗? 2. 如图,厂房屋顶人字架的跨度为10 米,上弦AB=BD,∠A = 260 .求中柱BC 和上弦AB 的长(精确到0 . 01 米). ☆归纳反思☆ ☆达标检测☆ 1 .如图,在电线杆上离地面6 米处 用拉线固定电线杆,拉线和地面之间的 夹角为60° , 求拉线AC 的长和拉线下 端点A 与线杆底部D 的距离(精确到 0 . 1 米). 2.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顶 端到地面的距离BC = 3.2 米,底端到墙 根的距离AC = 2.4 米. (1)求梯子的长度和梯子与地面所成角的大小(精确到1 ' ) ; (2) 如果把梯子的底端到墙角的距离减少0 . 4 米,那么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是多少? 6 米 A B C D A C B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导学案

28.1《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正弦 【学习目标】 1: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理解正弦(sinA)概念,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学习难点】 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B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A C 1、如图在△ R t ABC中,∠C=90°,∠A=30°,BC=10m,?求AB 2、如图在△ R t ABC中,∠C=90°,∠A=30°,AB=20m,?求BC A B C 二、合作交流: 问题: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思考1: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a 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思考2:在△ R t ABC中,∠C=90°,∠A=45°,∠A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如果是,是多少?B A C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BC B ' C ' 三、教师点拨: 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 △R t ABC 中,∠C=90°,当∠A=30° 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1 2 ,是一个固定值;?当∠A=45°时,∠A 的 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2 2 ,也是一个固定值.这就引发我们产生这样一个疑问: 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探究:任意画 Rt△ABC 和 Rt △A ′B′C′,使得∠C=∠C′=90°, ∠A=∠A′=a,那么 与 AB A ' B ' 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结论: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 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 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正弦函数概念: 规定:在 Rt △B C 中,∠C=90, ∠A 的对边记作 a ,∠B 的对边记作 b ,∠C 的对边记作 A 斜边c b B 对边a C c . 在 △R t BC 中,∠C=90°,我们把锐角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记作 sinA ,即 sinA= = a c . sinA = ∠ A 的对边 a = ∠ A 的斜边 c 例如,当∠A=30°时,我们有 sinA=sin30°= ; 当∠A=45°时,我们有 sinA=sin45°= . 四、学生展示: 例 1 如图,在 Rt△ABC 中,∠C=90°,求 sinA 和 sinB 的值. B 3 B 3 5 13 A 4 C C A (1) (2)

解直角三角形(一)学案

测试3 解直角三角形(一) 学习要求 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四种基本类型.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的主要关系如下(如图所示): 在Rt △ABC 中,∠C =90°,AC =b ,BC =a ,AB =c , 第1题图 ①三边之间的等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B A cos sin ______; ==B A sin cos _______; == B A tan 1 tan _____; ==B A tan tan 1 ______. ④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的线段(如图所示). 第④小题图 在Rt △ABC 中,∠C =90°,CD ⊥AB 于D . CD 2=_________;AC 2=_________; BC 2=_________;AC ·BC =_________. ⑤直角三角形的主要线段(如图所示). 第⑤小题图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___,斜边的中点是_________. 若r 是Rt △ABC (∠C =90°)的内切圆半径,则r =_________=_________. 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在Rt △ABC 中,∠C =90°, S △ABC =_________.(答案不唯一) 2.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可解条件,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只要再知道_________(其中至少_________),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可以确定下来.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已知两条边(两条_________或斜边和_________)及已知一边和一个锐角(_________和一个锐角或_________和一个锐角) 3 二、解答题 4.在Rt △ABC 中,∠C =90°. (1)已知:a =35,235=c ,求∠A 、∠B ,b ; (2)已知:32=a ,2=b ,求∠A 、∠B ,c ; (3)已知:3 2 sin =A ,6=c ,求a 、b ; (4)已知:,9,2 3 tan ==b B 求a 、c ; (5)已知:∠A =60°,△ABC 的面积,312=S 求a 、b 、c 及∠B . 综合、运用、诊断 5.已知:如图,在半径为R 的⊙O 中,∠AOB =2α ,OC ⊥AB 于C 点.

3知识讲解_任意角的三角函数_基础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学习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能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其定义域、函数值的符号. 2.理解单位圆、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概念及意义. 3.会应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函数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 (1)y 叫做α的正弦,记做sin α,即sin y α=; (2)x 叫做α的余弦,记做cos α,即cos x α=; (3)y x 叫做α的正切,记做tan α,即tan (0)y x x α= ≠. 要点诠释: 三角函数的值与点P 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仅与角的大小有关. 我们只需计算点到原点的距离r = 那么sin α= ,cos α=,tan y x α=。 要点二: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正切、余切 余弦、正割 正弦、余割 在记忆上述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时,有以下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要点诠释: 口诀的含义是在第一象限各三角函数值为正;在第二象限正弦值为正,在第三象限正切值为正,在第四象限余弦值为正。 要点三:诱导公式一 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sin k απα+?=,其中k Z ∈ cos(2)cos k απα+?=,其中k Z ∈ tan(2)tan k απα+?=,其中k Z ∈ 要点诠释: 该组公式说明了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这个结论。要注意在三角函数中,角和三角函

数值的对应关系是多值对应关系,即给定一个角,它的三角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除不存在的情况);反之,给定一个三角函数值,有无穷多个角和它对应. 要点四: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圆心在原点,半径等于1的圆为单位圆.设角α的顶点在圆心O ,始边与x 轴正半轴重合,终边交单位圆于P ,过P 作PM 垂直x 轴于M ,作PN 垂直y 轴于点N.以A 为原点建立y '轴与y 轴同向,与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 (或T '),则有向线段0M 、0N 、AT(或AT ')分别叫作α的余弦线、正弦线、正切线,统称为三角函数线.有向线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线段. 要点诠释: 三条有向线段的位置: 正弦线为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到x 轴的垂直线段; 余弦线在x 轴上; 正切线在过单位圆与x 轴的正方向的交点的切线上; 三条有向线段中两条在单位圆内,一条在单位圆外.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函数的定义 例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4a ,3a )(a ≠0),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思路点拨】先根据点P (-4a ,3a )求出OP 的长;再分a >0,a <0两种情况结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结论 【答案】35,45-,34-或35-,45,34 - 【解析】 5||r a ==。 若a >0,则r=5a ,α是第二象限角,则 33sin 55 y a r a α= ==, 44cos 55 x a r a α-===-, 33tan 44 y a x a α===--, 若a <0,则r=-5a ,α是第四象限角,则 3sin 5α=-,4cos 5α=,3tan 4α=-。 【总结升华】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三角函数值的大小与点在角的终边上的位置无关,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要善于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及三角函数的符号规律解题。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上,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答案】1221,22 --

28.2.1 解直角三角形(导学案)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如图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设塔顶中心点为B,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 的交点为A ,过B点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C,在Rt△ABC中,∠C=90°,BC=5.2米,AB=54.5米,你能根据上述条件求出图中∠A的度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2.学习目标 (1)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2)能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3.学习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合理选用三角函数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72~P73例1上面的内容.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要求:完成探究提纲. (4)探究提纲: ①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把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 如图,在Rt△ABC中,∠C=90°,设∠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a.两锐角互余,即∠A+∠B=90 °. b.三边关系满足勾股定理,即a2+b2=c2 . c.边角关系:sinA=a c ,sinB= b c ; cosA=b c , cosB= a c ; tanA=a b , tanB= b a .

③已知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的几个元素,才能求出其余所有未知元素?(提示:可从“确定一个直角三角形,至少需要哪些条件?”来思考) 已知其中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自学提纲的答题情况(特别是第②、③题). 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纠正错误. 4.强化 (1)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要板书出来). (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必须已知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①已知两边:a.两直角边;b.一直角边和斜边. ②已知一边和一锐角:a.一直角边和一锐角;b.斜边和一锐角.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73例1、例2.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方法:先独立解答,再同桌之间互评互纠. (4)自学参考提纲: ①在教材P73例1中,已知的元素是两条直角边AC 、BC ,需求出的未知元素是:斜边AB 、锐角A 、锐角B. 方法一:∵tanA = BC AC ∴∠A= 60 °,∠B=90°- ∠A = 30 °. ∵,,∴AB = 方法二:∵,,∴由勾股定理可得AB= sinA= BC AB A= 60 °,∴∠B=90°-∠A = 30 °. 这里∠B 的度数也可用三角函数来求,你会吗? ②比较上述解法,体会其优劣. ③在教材P73例2中,已知的元素是一直角边b 和一锐角B ,则要求的未知元素有直角边a 、斜边c 、锐角A. ④例2还有别的解法吗?请试一试,并留意你的答案与例题的答案是否存在误差.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3)》导学案

7.6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3)学案 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熟练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仰角、俯角的定义:如右图,从下往上看,视线与 水平线的夹角叫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右图中的∠1就是仰角,∠2就是俯角. 探究新知 例题1、为了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的高度,小明先站在地面上某点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27°,然后他向气球方向前进了50m ,此时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40°。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 ,小明如何计算气球的高度呢? 例2、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某单位在如图所示的办公楼迎街的墙面上垂挂一长为30米的宣传条幅AE ,张明同学站在离办公楼的地面C 处测得条幅顶端A 的仰角为50°,测得条幅底端E 的仰角为30°. 问张明同学是在离该单位办公 x m h m A D B 27 50m 40

楼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进行测量?(精确到整数米)(参考数据:sin50°≈0.77,cos50°≈0.64,tan50°≈1.20,sin30°=0.50,cos30°≈0.87,tan30°≈0.58) 知识运用 1.如图,小明欲利用测角仪测量树的高度。已知他离树的水平距离BC为10m,测角仪的高度CD为1.5m,测得树顶A的仰角为33°.求树的高度AB。 (参考数据:sin33°≈0.54,cos33°≈0.84,tan33°≈0.65) 2、为了改善楼梯的安全性能,准备将楼梯的倾斜角由65度调整为40度,已知原来的楼梯的长为4米,调整后的楼梯要占多长的一段楼梯地面. 当堂反馈 1、如图,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 仰角为? 6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 30,热气球与高 楼的水平距离为66 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 C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