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脉性肺动脉高压要点
肺动脉高压

3. 与肺疾病或缺氧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肺间质疾病 • 睡眠呼吸障碍 •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 4. 慢性血栓和/或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血栓栓塞近端肺动脉 • 血栓栓塞远端肺动脉 • 非血栓性肺栓塞
5. 混合性肺动脉高压
• 肺血管压迫,淋巴血管瘤病……
非特异的,早期可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可有如下表现: 1.呼吸困难:最早出现,也最常见。 2.疲劳、乏力、运动耐量减低. 3.晕 厥. 4.心绞痛或胸痛. 5.咯血. 6.声音嘶哑:肺动脉扩张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7.右心衰的症状. 8.原发病的症状:如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可有 脱发、光敏、口腔溃疡、关节炎等。 二、体征: 1.多与右心衰竭有关 :紫绀 、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P2亢进、 S3 ; 2.肺动脉高压特殊体征:上下肢的差异性紫绀(单独下肢出现杵 状趾而手指正常)。往往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重要线索 ;如果上下肢 均存在杵状指/趾往往提示已可诊断艾森曼格综合征。 3.鼻衄:往往提示 患者合并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4.杂音:胸骨左缘喷射性杂 音并向右侧传导往往提示室间隔缺损等畸形的存在; 5.面部红斑,关节 畸形,外周血管杂音都是提示患者结缔组织疾病的征象 ; 5下肢静脉 血栓栓塞往往有腓肠肌压痛,且病侧下肢周径一般比对侧粗1厘米以上 •
肺高压的诊断分类
(2003年第三次WHO PAH工作组会议,威尼斯)
1. 肺动脉高压 •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 家族性肺动脉高压 • 相关因素所致 – 胶原血管病 – HIV 感染 – 门静脉高压 – 药物和毒物 – 先天性心脏病…… • 因肺静脉或毛细血管 • 病变导致的肺动脉高压 2. 主要累及左心的肺动脉高压 • 主要累及左房或左室的心脏疾病 • 左心瓣膜病
2020年肺动脉高压的新指南、新分类及.ppt

肺高压的诊断
诊断-1 病史:
• 症状:活动后气短、胸闷、眩晕、晕厥、胸痛等。 • 既最往常见史首:发症先状心:活病动、后气结短、缔乏组力,织病、HIV、减肥药物、 肝其 气病他短症:及状标贫:志胸右血痛心等、功咯能血不、全眩。晕或晕厥、干咳。 • 个晕人厥或史眩:晕:有标无志心接输触出量危明显险下因降。素(印刷厂加油站工人接 触油类物品、HIV感染、同性恋、吸毒及染发剂)。 • 婚育史:女性有无习惯性流产,男性要注意其母亲、 姐妹等直系亲属有无习惯性流产。 • 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的肺动脉高压患者。
诊断-3 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
• 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价值有:
• 没有发现任何原因,包括遗传、病毒或药物而发生的肺 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
• 正常肺动脉压:15-30/5-10mmHg,平均为15 mmHg。
• 肺高压标准:
肺动脉收缩压>30mmHg; 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30mmHg;
诊断肺动脉高压尚需要 , PCWP≤15mmHg。
肺呼吸內科 湖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呼吸疾病研究室
戴爱国
肺动脉高压定义
• 多种病因引起肺血管床受累而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最终导致 右心衰竭的一类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
→ • 阻力进行性升高 右心衰竭;
• 右心衰竭:致残、致死的共同途径; • 病因复杂、诊治棘手,发展缓慢; • 越来越重要的卫生保健问题。
压增高 。包括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高压和混合性肺高压。 分为5大类。
•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1 流 行 病 学
少数患者肺动脉高压症状先于 门脉 高压出现 , 且 门脉高 压持 续 时间越长 , P P H T N发病风 险越大 。国内学者 C h e n等圈 用多 普 勒超声心动 检测肺动 脉收缩压 对 1 0 0例肝 硬化患者 进行
t r e a t me n t a n d t h e p r o no g s i s f o PP HT N.
【 K e y w o r d s 】P o r t o p u l m o n a r y h pe y r t e n s i o n ; L i v e r c i r h o s i s ; D i a g n o s i s ; T r e a t m e n t
He p a t o l o g y , na n j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H e p a t o b i l i a r y Di s e a s e , C e n t r a l C l i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 T i 耐i n Me d i c l a 知e T i i n 3 0 0 1 7 0 , C h i n a
D O 1 : 1 0 . 3 9 6 9 6 . i s s n . 1 6 7 2 — 5 0 6 9 . 2 0 1 4 . 0 2 . 0 2 9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 ( P o r t o p u l mo n a r y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 P P H— T N ) 是在 门静脉高压基 础上 出现 以肺动脉压 升高 , 肺血 管阻 力增加而肺 毛细血管楔压正常为特点 的疾病 , 目前 被归为肺 动脉高压 的一个亚类l l l 。各种肝 内外原 因均可引起 P P H T N, 如肝硬化 、 门静脉栓塞 、 硬化性胆管炎 、 先 天性 肝外门腔分流 等 。临床 P P H T N较肝肺综合征相对 少见 , 既往多不受重视 , 早期发现率低 , 容 易漏 诊 , 治疗相对 困难 , 确诊后未经治疗 的 患者平均生存期 1 5 个月 , 预后较差 。 因此 , 有 必要进一步提
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

流行病学-2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
没有明确的基础疾病, 1-3/百万人 性别比例:男:女:1:2.4 发病年龄高峰: 男性:30-40岁 女性:20-30 岁, 女性生育后3个月以内发病风险增高1.7倍 26%IPAH患者存在骨形成蛋白II型受体(BMPRII)基因突变.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如无特殊治疗,中位生存期2.8年,5年生存率为24%
CXR ECG Echo
CO弥散
C C E/B B B
通气灌注显像-CTEPH? 增强 CT, MRI 排除CTEPH 肺功能检查, 动脉血气-肺疾病与低氧? 无需肺活检 右心导管诊断 右心导管指导治疗
怀疑CTEPH
E/A
肺动脉造影明确CTEPH
B
功能评估(6min步行,心功能分级)
肺动脉高压治疗-基础治疗
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
参照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及肺动脉收缩压:
I 级(PASP40-50mmHg):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过度的呼吸困难,乏力 胸痛或晕厥 II 级(PASP>55mmHg)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呼吸困 难,乏力,胸痛或晕厥 III级(肺动脉压力升高伴中度右室功能障碍,SvO2<60%):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 时无症状,轻于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 IV 级(肺动脉压力升高伴重度右室功能障碍,SvO2<50%) :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时亦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以及右心衰竭体征,任何 体力活动后加重
肺动脉高压诊断与 治疗新指南
漏率诊高达70%
治疗方案不统一
肺动脉高压的概念
肺动脉高压(PAH)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本身 疾病所引起,表现为肺循环的压力和阻力持续增加, 可能导致右心负荷增大,右心功能不全,肺血流减 少,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综合症. 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 肺动脉平均压≥25 mmHg(或肺动脉收缩压 ≥30mmHg )或运动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30 mmHg, 而肺毛细血管嵌压≤15 mm Hg即可诊断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分级:轻度:26-35 mmHg 中度:36-45 mmHg 重度: >45 mmHg
肺动脉高压ppt演示课件

PH 可能
低
超声心动诊断:
TRV ≤ 2.8 m/s, PA 收缩压 ≤ 36 mmHg和无提示PH的额外参数
推荐 等级
Ⅰ Ⅱa
证据 水平
B C
TRV ≤ 2.8 m/s, PA 收缩压≤ 36 mmHg,但有提示PH的额外参数
中
TRV 2.9 – 3.4 m/s, PA 收缩压37-50 mmHg,伴或不伴提示PH的额 外参数 TRV > 3.4 m/s, PA 收缩压 > 50 mmHg,伴或不伴提示PH的额 外参数 运动后多普勒超声不推荐用于肺高压筛查
3. 肺部疾病和/或缺氧相关性肺高压
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2 3.3 3.5 3.6 3.7 间质性肺病 睡眠呼吸障碍 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长期居住高原环境 肺发育异常
4.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
5.不明原因或多重机制引起的肺高压
1,肺静脉闭塞病和肺毛细血管瘤样增生症
2.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高压
肺动脉高压
定义 最新分类 诊断流程 治疗进展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定义
肺高血压
定义
肺动脉高压是指孤立的肺动脉血压增高,而肺静脉压 力正常,主要原因是小肺动脉原发病变或其他的相关疾病
导致肺动脉阻力增加,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升高而肺静脉压
正常,跨肺压差需要正常,所以需要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才能诊断,对应英文为“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目前被划分为PH的第一大类。
颈静脉充盈或怒张,下肢浮肿,紫绀。 P 亢进及分裂 三尖瓣区的收缩期反流杂音
2
X线胸片 心电图
睡眠监测
肺通气灌注扫描 右心导管检查 急性肺血管扩张试 验
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诊断、风险分级及药物治疗

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诊断、风险分级及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罕见但复杂的肺血管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右心室衰竭并最终死亡。
PAH是肺高压(PH)的一种类型,一般指各种因素引起的肺动脉血压过高。
随着诊疗技术的进展,PAH的五年生存率已上升到60%左右。
随着对PAH的病理学结果、疾病机制、血流动力学特征理解更深入,将PH分为5类。
其中PAH为第1类——毛细血管前PH[平均肺动脉压(mPAP) ≥25 mmHg和肺动脉楔压(PAWP) ≤15 mmHg]和肺血管阻力(PVR) >3Wood单位(表1)。
PAH包括特发性PAH(IPAH)、遗传性PAH(HPAH)、药物/毒素诱导的PAH和疾病继发的PAH四大亚型。
IPAH和APAH分别占所有PAH病例的46%和51%。
APAH中最常见的原发病包括结缔组织疾病、HIV感染、门静脉高压和先天性心脏病。
作为PAH评估的重要部分,PAH的功能分级(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FC)可预测患者死亡率,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FC是评估疾病影响的最常用工具(表2)。
PAH的发生机制许多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引起肺小动脉进行性狭窄,继而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最终导致PAH患者出现右心衰竭和死亡。
肺内皮细胞损伤会引起分子信号通路的失调,包括一氧化氮、内皮素和前列环素通路。
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生成的下调以及内皮素生成的上调导致血管收缩和血管扩张物质以及生长因子的失衡,有利于血管收缩和重塑。
继而发生以血管张力增加和血管壁增厚以及原位血栓形成为特征的肺血管病变,使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增加(图1)。
图1 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靶点PAH的筛查和诊断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83%)、疲乏(27%)、胸痛(20%)、晕厥或接近晕厥(17%)和咳嗽(14%)。
在疾病晚期时,症状与右心衰竭有关,包括心绞痛、劳力性晕厥、外周水肿和腹水。
肺动脉高压ppt课件

35.14血吸虫血病液睡系眠统呼疾吸病暂停综合征 35..52慢性溶系血统肺性贫性泡血疾通病气不足 1.5 35..63新生代儿谢慢持性性续疾高性病原肺病动脉高压 35..74 其他发:育肿异瘤常样阻塞、纤维性纵膈炎、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
发病率: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决定肺动脉高压生存的因素:
6 分钟步行试验方法(6WMT):
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达30.5米(100
英尺)的直线距离,两端各作标志。患者在期间往返 运动,速度由自己决定,在旁的检测人员每2分钟报时 一次,并记录患者可能发生的不适(气促、胸闷、胸 痛)。如患者不能坚持可暂停试验或中止试验。6分钟 结束后计算其步行距离。
1级:小于300米;
预后
生存中位值为(传统治疗)2.8-4年,5年生存率:21% 假如氧饱和度<63%→ 3年后生存率下降<20%
下列病人预期寿命<1年: 右心房压力增高(>20mmHg) 心脏指数下降(<2升/分钟/米2) 肺动脉平均压(>85mmHg) NYHA分级III-IV级
– 肺动脉高压(左心疾病引起) – 与呼吸系统疾病或低氧血症相关的
肺动脉高压
– 慢性血栓或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直接损伤肺血管床导致的肺动脉高 压
2003
–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 1.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 2. 家族性肺动脉高压(FPAH) 3.相关肺静脉或毛细血管病变所致 4.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5..相关因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APAH) 结缔组织性疾病 先天性体-肺分流 门静脉高压 HIV感染 药物/毒物 其他
II级 (轻度) 体 晕厥。
III级 (中度) 体力活 厥。
肺动脉高压PPT优秀课件

2020/10/18
11
治疗
• (一)氧疗 • (二)药物治疗 • 1、血管舒张药:钙拮抗药、前列环素、一氧化
氮、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 • 2、抗凝治疗:华法林 • 3、其他治疗 • (三)肺或心肺移植 • (四)健康指导
2020/10/18
12
2.与左心疾病相关的肺高血压 2.1 收缩性功能紊乱 2.2 舒张性功能紊乱
2.3 瓣膜病 3.与肺疾病和/或低氧相关的肺高血压 3.1 COPD 3.2 间质性肺疾病 3.3 其他混合性限制和阻塞性通气异常疾病 3.4 睡眠呼吸紊乱 3.5 肺泡低通气疾病 3.6 慢性高原暴露 3.7 肺发育异常 4.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 (CTEPH) 5.其他不明原因多因素机制的肺高血压 5.1 血液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切除术
• 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自身免 疫及肺血管内皮、平滑肌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2020/10/18
10
临床表现
• 呼吸困难:心排量减少、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 胸痛:右心后负荷增加、耗氧量增多、冠状动脉
供血减少引起心肌缺血 • 头晕或晕厥:心排量减少,脑供血突然减少 • 咯血 • 其他症状包括疲乏、无力,往往容易被忽视。
• 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特征 为mPAP≥25mmHg,PCWP或左心室舒张 末压> 15mmHg。
2020/10/18
5
肺动脉高压分度
根据静息状态下mPAP水平分为: • 轻:26~35mmHg • 中:36~45mmHg • 重:>45mmHg
2020/10/18
6
支气管、肺疾病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门脉性肺动脉高压・高血压・门静脉 肺动脉高压的经典定义为平均肺动脉压(MPAP)升高,静息时>25mmHg或运动时>30mmHg[1]。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TN)是在门静脉高压基础上发生的,以肺动脉压(PAP)升高,肺血管阻力(PVR)增加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正常为特点的疾病[2]。Mantz等于1951年首先描述了PPHTN[3],此后陆续有学者报道了这种疾病。在1998年前,PPHTN与其它一些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合称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以此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相区别。根据WHO的最新分类,PPHTN不再归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一种,而称为肝病或门静脉高压相关的肺动脉高压[4]。
1 发病率 PPHTN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一种并不常见的并发症。关于PPHTN的发病率不同的报道之间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准有关。后来应用血流动力学的方法检查发现在慢性肝病患者中PPHTN的发生率为2%~5%[5]。PPHTN在准备接受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5%~10%,而在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中发生率可高达16%[6],该病已日益引起肝移植医师们的广泛关注。患者一般在发现门静脉高压症后4~7年被诊断为PPHTN[5],只有极少数患者肺动脉高压症状出现在门静脉高压之前。门静脉高压症的持续时间越长,发生PPHTN的风险越大[7]。
2 病 理 PPHTN是一种以肺动脉高压为主要特点的肺动脉血管病,其肺动脉病理组织学改变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类似,表现为丛源性动脉病,动脉中层肥厚,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内膜纤维化和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8]。丛状损害是肺动脉高压的特征性改变,多见于肺动脉的末梢分支。内膜增厚、阻塞和丛状损害是血管的突出改变,尤以肺小动脉和细小动脉表现为明显。在狭窄或闭塞的动脉近端可见管腔扩张和新生血管形成。由于缺乏不同的组织学特征,病理上难以辨别PPHTN和其它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3 发病机制 虽然PPHTN大多发生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但也见于非肝源性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例如不伴有慢性肝病的门静脉血栓[9],提示PPHTN的始动因素是门静脉高压而非肝脏疾病。目前,对门静脉高压导致PPHTN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在PPHTN的早期阶段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高动力循环状态。高心输出量和高动力循环是进展期肝病发展而来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点。内脏血容量超负荷和肠壁充血使内毒素和细胞因子释放入内脏循环可能是产生高血流动力学的原因[5]。门静脉高压时,肺血流量的增加导致肺循环血管壁的切应力增加,由此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及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导致的肺血管重新塑型使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10]。在这过程中肺血管的重新塑型较之血管收缩引起的张力改变可能起了更大的作用。 研究表明,肺血管内皮细胞在PPHTN的发病机制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肺血管壁的切应力增加致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如VEGF、HIF1α、HIFβ等的过度表达,从而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并最终形成丛状的血管损害[11]。近来由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介质的失衡在PPHT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研究发现前列环素/血栓素和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失衡对于肺血管的舒缩及肺血管的重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9]。这些活性介质的失衡可引起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血管腔的狭窄。血管内压力的升高可引起以平滑肌细胞的进一步增生和外膜胶原蛋白的沉积为特征的血管结构适应性改变。此外,促凝血物质的增加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减少促进了血栓的形成并进一步导致了血管腔的狭窄[12]。
4 临床特点 PPHTN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0岁,无性别差异,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其他的症状如胸痛、疲劳、晕厥心悸和端坐呼吸相对较为少见[13]。常见的体征为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增强伴收缩期杂音,提示有三尖瓣返流。轻中度PPHTN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重度PPHTN患者病情会很快恶化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由于右心功能衰竭或肝硬化失代偿,出现颈静脉怒张、腹水、下肢水肿等体征。虽然PPHTN主要发生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但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与门静脉压力升高值、肝功能不全等级无明显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并发PPHTN,如不进行有效治疗,预后较差。PPHTN患者诊断后平均生存时间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
5 诊 断 患者如果符合以下各项即可诊断为PPHTN[4,15]:(1)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2)经右心导管检测(MPAP)升高,静息时>25mmHg,运动时>30mmHg;(3)肺血管阻力(PVR)>240dynes・s・cm5;(4)PCWP<15mmHg;(4)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异常可提示有肺动脉高压的存在[9];胸片可见肺动脉段凸出;心电图常有电轴右偏,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厚等表现;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PaCO2<30mmHg是肺动脉高压的一个敏感而特异的指标;中重度PPHTN患者可有中度限制性通气障碍。经胸廓二维超声心动图可用于PPHTN患者的初步诊断,它可显示右心腔扩大及三尖瓣返流[9]。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检测右心室和右心房的收缩压力梯度,该数值加上10mmHg为收缩期肺动脉压(SPAP),正常情况下≤30mmHg,从出现三尖瓣返流至返流血流速度达峰值的时间(PAT)正常情况下>120ms,如果SPAP≥40mmHg伴或不伴PAT<100ms时均提示有PPHTN[16,17]。据Torregrosa等[19]报道,170例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在术前接受超声心电图和右心导管检查,在多普勒超声心电图筛查出17例怀疑患有PPHTN,后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了其中10例,由此可见,超声心动图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差。由于是无创性检查且无假阴性结果,故其可作为筛选检查是适宜的,现已成为筛查的首选方法。 经右心导管检查是目前确诊PPHTN的惟一方法。它可直接测量MPAP和PCWP,通过温度稀释法测得心输出量(CO),由下列公式可计算出肺PVR:
PVR=(MPAP-PCWP)×80/CD 对首次行右心导管检查的患者,如证实为PPHTN,应进行急性血管反应试验。试验采用短效药物进行,如静脉注射依前列醇、阿糖腺苷或吸入一氧化氮,以判断患者对血管扩张剂的反应。如MPAP下降>20%,而心输出量不变或增加,是为反应良好,预示长期口服血管扩张剂效果良好[4]。
根据平均肺动脉高压力(MPAP)、心脏指数(CD)、肺血管阻力(PVR)等指标将PPHTN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表1),有助于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10]。 表1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分度 轻度PPHTN患者一般无症状和体征,无须特别治疗,但需定期复查,根据病情每年进行1~2次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较大的外科手术,即使是轻中度PPHTN对于患者而言也是危险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重度PPHTN患者预后较差,积极的治疗对于患者是有益的,并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1 药物治疗 5.1.1 前列环素(prostacyclin)及其类似物 前列环素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剂,还有明显的抗增生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很早就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依前列醇(epoprostenol)是一种新的前列环素制剂,静脉使用可降低PVR和MPAP,增加心输出量,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18],是目前治疗PPHTN的经典方法。依前列醇是PPHTN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药物,对于术前和术后发生的PPHTN均有肯定的疗效,可明显改善PPHTN患者肝移植的治疗效果[19]。但依前列醇治疗并不提高PPHTN患者的远期生存率[20]。给药不便是依前列醇的最大缺点,该药不稳定、半衰期短,需长期置管静脉持续滴注给药,容易引起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000~2003年,稳定的前列环素类似物如皮下注射的曲前列素(treprostinil)、吸入的依洛前列环素(aerosolised iloprost)及口服的贝雷普罗钠(beraprost sodium)等相继出现[10]。与依前列醇相比,这些药物具有用药方便、安全的特点,现已进入临床应用。
5.1.2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内皮素1(ET1)由内皮细胞产生和分泌,是一种强效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剂。研究发现,PPHTN患者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和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6]。因此,ET受体拮抗剂对治疗PPHTN有重要作用。波生坦(bosentan)是一种特异性、竞争性的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同时竞争性地抑制ET1与受体ETA和ETB的结合,从而阻止ET1的作用。波生坦是FDA批准用于治疗包括PPHTN在内的肺动脉高压的第1种口服药物。每天口服2次125mg剂量可舒张肺部血管,氦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和运动耐量[21]。此药服用方便,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与依前列醇相似。该药有一定的肝毒性,但不会引起严重的肝功能损害[10]。Sitaxsentan是一种新的口服、活性的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也由于肝毒性的缘故,限制了在PPHTN患者中的应用, 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2]。Ambrisentan是另一种口服、活性的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已进入3期临床试验,是否潜在肝毒性仍不明了[23]。
5.1.3 一氧化氮(NO) NO作为一种信使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NO被证实为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具有选择性肺血管舒张作用,能改善肺内通气/血流比,减少肺血管的液体静力,改善氧合,吸入NO可降低部分PPHTN患者的肺动脉压力[24]。目前,NO治疗PPHTN仍较多地停留在实验阶段,需进一步临床论证。
5.1.4 抗凝剂 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抗凝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的发展[10]。由于PPHTN患者多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治疗是否适用于PPHTN患者,口服抗凝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尚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论证。
5.2 肝移植 肝移植是一种治疗PPHTN的有效方法。但并非所有PPHTN患者均适宜进行肝移植手术。PPHTN可增加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风险,MPAP<35mmHg死亡率较低,而MPAP>35mmHg可明显增加术后死亡率[25]。一个1205例肝移植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收缩期PAP<60mmHg的PPHTN并不增加原位肝移植后的死亡率,而收缩期PAP>60mmHg则术后9个月死亡率高达42%且生活质量普遍较差[26]。因此,PPHTN患者必须经过认真筛选以决定是否行肝移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