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蛇郎故事中的民俗问题检视

中国蛇郎故事中的民俗问题检视
中国蛇郎故事中的民俗问题检视

中国蛇郎故事中的民俗问题检视

——以蛇郎与两姐妹的故事类型为例

(文新学院08级1班胡译丹指导老师:王立杰)

摘要:蛇的传说在我国是相当盛行的,蛇郎蛇女的故事数不胜数,而且流传于各个民族,从古至今对蛇女故事的研究很多,但对蛇郎故事的研究少而且多集中与蛇郎故事类型、特点的研究,或是对其进行图腾学方面的研究,本文将从民俗学的视角用仪式理论对各个民族的蛇郎故事进行分析、整理。探视蛇郎故事中所反映的民俗现象,并对其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民俗文化被重视能得到应有的关照。

关键词:蛇郎民俗学仪式理论民族文化

“蛇郎故事”是我国各民族中流传得最普遍的故事之一,其流传地域遍及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汉、壮、苗、傈僳等民族,共一百多篇。其故事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有关于民族起源的,比如,怒族蛇氏族;有关于爱情的,比如《蛇郎与阿宜》。以往关于此类故事的研究多集中于故事类型、故事母题、故事特点或者图腾学方面。[Ⅰ]本文主要是以其中几个少数民族的蛇郎与两姐妹的故事为例,分析研究各民族蛇郎故事中所蕴含的民俗现象,并对其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从中窥探民俗文化的前景。

所谓民俗,就是民间风俗,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模式。而民俗学(Folklore),就是通过传承和民俗资料的对比,研究这种这种文化模式的一门独立的学科。[Ⅱ]

高丙中在他的著作《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中说民俗学就是要“通过‘俗’的研究来理解‘民’,通过‘民’的研究来理解‘俗’的传承”。本文将从“通过‘俗’的研究来理解‘民’”出发,对蛇郎故事里的民俗现象进行研究。

首先,笔者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蛇郎与两姐妹故事,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这类故事的梗概都是大致相同的,笔者先将此类型的故事进行一个概述。从前有个父亲(或母亲或父母),他有好几个女儿(个数各故事中都不同)。他受到蛇郎的

纠缠(或为报蛇郎恩),没办法只好答应把一个女儿许配给蛇郎。女儿中只有小女儿愿意嫁蛇郎,嫁蛇郎之后她生活得非常幸福并且也很富裕。她的一个姐姐非常嫉妒,便把妹妹杀死(扔井中或推河中),自己取而代之。死者变化成鸟骂假妻,被假妻杀死,做成食物,蛇郎吃则美味,假妻吃则难以下咽。死者又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假妻折磨死了,蛇郎又与妻子团聚。[Ⅲ]从宏观的角度看,蛇郎与两姐妹的故事在细节上大致有如下几个相同点:其一,蛇郎提亲派的是蜜蜂,比如土家族《蛇郎》、傈僳族《三妹嫁蛇郎》等;其二,坏姐姐在杀死妹妹之前都会要求与其换装,以便取而代之,比如白族的《蛇郎》、苗族的《蛇郎与阿宜》等,这在每一个故事中都一样。这些共同点反映出的民俗文化是显而易见的。蛇郎派的使者的蜜蜂,蜜蜂做媒,这一细节反映出的是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偏爱。蜜蜂这一形象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勤劳的,各民族都有关于蜜蜂的诗歌、传说、故事、寓言等,例如,傈僳族的《捕蜂调》、纳西族的《蜂花相会》、苗族的《酒礼歌》等。[Ⅳ]蜜蜂在各民族中已然形成了一种文化。所以,蛇郎托的媒人是蜜蜂,正是各民族人们对这一生灵的喜爱的体现。至于坏姐姐在杀死妹妹之前要与之换装这一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民俗文化的影子。我们知道,各民族的服饰都各具特色,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风俗,比如满族的旗袍和马褂,苗族的百褶裙、刺绣、银饰,侗族自织自染的“侗布”,瑶族的蜡染,彝族的“擦尔瓦”①等,体现出鲜明的民族色彩,坏姐姐穿上妹妹的衣服后,蛇郎就认不出她是假的了,除了是姐妹两长得像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服饰是人们身份的一个象征,在各民族人民的意识中,服饰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比如苗族的服饰是绚丽多彩的,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体现出布依族人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的理念;台湾高山族的服饰五光十色,彰显出高山族妇女享有盛名的刺绣技艺。[Ⅴ]因此,坏姐姐要求换装,是为了形似妹妹,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她没有妹妹的神韵。而在涂尔干的神圣\世俗仪式理论中,他认为仪式是信仰的物质形式和行为模式。[Ⅵ]由此看来蜜蜂、服饰都是各民族人们的信仰的物质形式和行为模式,可以说是一种仪式,是人们对勤劳、对生活的热爱的体现,这在很大程度反映了民族意识。服饰之所以具有民族特色就是因为它记录了民族的历史、精神,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气质,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个层面上,按照涂尔干的观点,它完全可以称为一种

仪式。

其次,笔者分而析之,从几个少数民族蛇郎故事出发,分别透析其中蕴涵的各民族的民俗文化。蛇郎故事在各民族的传说中都存在,而且情节也是大同小异,但是其中也不乏各民族自身的特色。

土家族的蛇郎故事反映出的是民间“九月九,蛇钻土;三月三,蛇出山”的说法。故事中蛇郎邀请妻子的母亲和姐姐九月初九到家中做客,走时姐姐不愿回家,想在蛇郎家多玩些日子,蛇郎就说了“姐姐可以玩到明年二月初,因为三月初三我要出门”这样一句话,结果姐姐杀了妹妹,蛇郎不知道家中之妻是假的,到三月三出门时,门前的葫芦藤上掉下一个葫芦,真妻从里面走出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于是愤怒地脱下假妻做的衣服,去找假妻算账。[Ⅶ]由此,蛇便有了要蜕皮的习性。九月九,蛇就要冬眠,直到三月三才出来。于是,土家族人们就根据这个说法,推测蛇的出没,以测安全,一直延续至今。故事巧妙地解释了民间“九月九,蛇钻土;三月三,蛇出山”说法的来历,而从特纳的仪式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都信服这样的民谚,这说明它是一种群体仪式行为,具有很好的民俗学价值。

而傈僳族的《三妹嫁蛇郎》则是从细节中透露出民俗的光辉。三妹是一个勤劳的姑娘,一出场她便是在织麻布。[Ⅷ]从这样一个动作我们可以看到,傈僳族服装用料过去多是自织麻布,以至于至今傈僳族的妇女还会织麻布、织花边。故事中的用词用字处处体现出一种自然之美,“山茶花开”、“五彩祥云”等,这与傈僳族的历法的来历有关联,傈僳族的自然历法称为“花鸟历”,这个历算借助山花开放、山鸟鸣转、大雪纷飞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来作为判断生产节令的物候,确定季节,指导生产生活。[Ⅸ]在三妹快离家与蛇郎走的时候,爹妈是这样说的,“三囡啊,阿爹阿妈不留你了,你跟着蛇郎去吧”,这句话不仅仅是爹妈对女儿的怜爱,也反映出傈僳族人对婚姻自由的追求。这种追求从何而来呢,那是因为傈僳族过去实行的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儿女没有反对的权利,只能服从,而这样的现象就使得人们心里对婚姻自由充满了向往。[Ⅹ]

壮族是一个崇拜蛇的民族,蛇郎故事非常的多,基本情节也是相同的,比如《达七与蛇郎》,达七共七姐妹,都在家中织布、纳鞋、绣花,家里的农活都是由母亲一人负担,这样才有了蛇郎帮助母亲干活以及后面的故事。[Ⅺ]女儿们在家织布、纳鞋、绣花,足不出户,这是旧社会传下来的旧习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

也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壮族妇女不仅擅长于绣花、纳鞋、织布,而且还能从事于播种、插秧、收割等重活,还要承担养儿育女、照顾老人、跳水、洗衣、种菜、喂猪等繁重的家务,刘锡番在《岭表记蛮》中写道:“凡耕耘、烹饪、纺织、贸易、养育、负担诸事,女子皆能任之,故其立家庭同为经济重要之人物,有时并能赡养男子。”[Ⅻ]也就是说壮族妇女不仅是农活做得好,而且还擅于经商。这是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岭南的严厉控制,战争频繁,男性外出征战、服劳役,于是生产、生活的重担就落到了妇女的身上。从而练就了壮族妇女能干勤劳的品质,一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成了壮族人们的一种民族特点。

瑶族的《蛇郎》讲的是佩花、佩玉和蛇郎的故事。佩花勤劳,佩玉懒惰,两人一起去开火路②,结果姐姐佩玉偷懒,只有佩花一人干活,于是蛇郎相助,故事由此展开。其中有一段写佩花到蛇郎家以后依然勤劳,她织瑶锦,故事是这样说的“她(佩花)织的瑶锦啊,蝴蝶见了也要飞来欣赏;她绣的花哟,蜜蜂也难以分辨真假”,[ⅫⅠ]由此可见,佩花的瑶锦织得有多好。同时,也说出了瑶锦的美丽程度。《岭南文化百科全书》中对瑶锦的描述是“构图严谨,布局工整,对称均匀,形象生动,颜色对比强烈,以红颜色为主色调,具有绚丽缤纷,花纹繁缛,斑斓多姿,工艺精巧的特点”,瑶锦是瑶族人民勤劳智慧的体现,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也是瑶族这一民族的象征。

与瑶族一样,苗族也有自己的绣品——苗锦。但苗族的蛇郎故事《蛇郎与阿宜》中说的是百褶裙③,坏姐姐阿仰与妹妹换装时还特意要换百褶裙。百褶裙是苗族妇女的服饰,关于它苗族人有个美丽的传说。有个姑娘叫兜花,长得很漂亮,天仙一样,有一天她带着父母给的银项圈去打猪草,结果被猴子精抓了,并且受到百般折磨,最后受到梦中老翁指点,以松脂涂于猴精晒太阳的石头上,使猴精不能动弹才逃脱,但此时她已经衣衫褴褛,为了见父母,她将伞拆下,罩住下半身,才回到家中。后来,兜花用她的巧手仿照伞的样子缝制了一条百褶裙,百褶裙由此产生。[XIV]这个故事在苗族人中流传,因此,百褶裙是苗族的一个标志,是苗族精神的体现。《蛇郎与阿宜》中,阿宜不仅百褶裙被姐姐骗走了,还有一样,那就是裹脚,也称绑脚。裹脚在苗族人眼中是很重要的。苗族有个节日叫“踩花山节”,在这个节日里,苗族青年男女在一起对歌、跳舞,寻恋求偶,如果小伙子爱上了哪位姑娘就会送对方花裹脚和花围腰带,可以说裹脚是苗族青年男女

在一起的一个信物。[XV]

从以上的分析研究可见,中国的民族文化是绚丽多彩的,不管是各种风俗,仪式还是服饰,都闪耀着民俗文化的光辉。不管是傈僳族的“花鸟历”还是苗族的“踩花山节”,从人类学角度看来都是一种仪式,按照德国人类学家盖纳普的观点,仪式有两种,一种是“个人生命转折仪式”,一种是“历年再现仪式”,[XVI]此处的“花鸟历”、“踩花山节”均应为后者,因为它们都是周期性再现的节日仪式。而在此处,笔者仅从服饰这一极具民族代表性的角度来探视民俗文化。前面已经说到,民族服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象征,因而从服饰上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民族身份。但是,经过了这时间长河的洗礼之后,民族服饰是不是依然具有巨大的作用呢?

从现在的田野研究的成果来看,在很多地方,很多民族的民俗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民族服装是各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也是民俗文化的体现。但是,从很多的田野调查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文化的发展已经走向了非理性的歧途。比如,苗族的文化传承,除了口头传承外,更多的是以服饰这样一个文化载体来完成的。苗族的服饰具有极为明显的民族特色,但是,在相关的田野调查中发现,单凭观察苗族人的着装是很难区分出他们的民族身份的。特别是年轻的一辈,牛仔裤、运动鞋、T恤衫成了他们的日常服饰,他们的着装上民族特色的成分已经不多,有些只戴着头饰,而衣服是现代的,有些则完全没有了他们民族身份的象征,只有老人们依然保持着民族服饰的着装。[XV IⅠ]而在蛇郎故事中所提及的服饰,则是传统的,因为这些故事是从很久以前一直传承下来的,依然保留着它们原有的传统的东西,只是现在的民族服饰经过时间的冲刷,逐渐地发生了变化。张国栋在他的《从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看民族文化的发展观》中,称这样的现象是民族文化发展中的非理性发展,这是在盲目效仿,在现代气息的熏陶下,苗族人在接受现代文化的时候是盲目的,是在效仿。所以,笔者认为现在的民族文化发展已经走入了一个歧途。而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还没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关照,民族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民族文化该走向何方,也是值得深思的。

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民族文化还有另一个歧途,那就是固步自封,认为民族文化没有好好吸收现代文化,甚至不屑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对此,笔者

认为,所谓民族文化,就是要体现民族的特色,反映民族的精神意识,现代文明的发展确实对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冲击,现代文明的优越性是明显的,但是,正因为如此民族文化更应该保持传统的面貌,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得到保护。

通过笔者对这几个民族的蛇郎与两姐妹的故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民俗文化在各民族的生活中的存在,并在如蛇郎故事这样的传说中得到传承,以致今日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对传说故事的研究窥探民俗的历程。但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的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地需要受到重视,且在今天的文化界,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也确实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注释:

①彝语音译,意为“披毡”。彝族传统服饰。用羊毛编织或编制成,有较好的保温避水性能。无领无袖,象一口钟,下端缀长穗,长到膝下,颜色多为黑色。彝族男女老少都爱穿,终年不离身。夜间用它作被盖,不论在家居住,还是野外宿营,均可席地而铺,裹着睡觉。

②在地的周围开出隔火路道,以便烧垦荒地。

③苗族妇女穿的裙子,上小下大,压了几十条能伸能缩的皱褶,样子像伞一样。参考文献:

[Ⅰ]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大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第131-132页. [Ⅱ]陶立璠著.民俗学[M].学苑出版社,2003年07月第1版.第1-20页.

[Ⅲ](德)艾伯华著王燕生周祖生译.中国民间故事类型[M].商务印书馆,1999年02月第1版.第51-52页.

[Ⅳ]中南行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南少数民族山歌选[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54年12月第1版.

[Ⅴ]杨阳.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赏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07月第1版. [Ⅵ]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6月.第171页.

[Ⅶ]曹毅著.土家族民间文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266-268页.

[Ⅷ]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漾濞卷[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0年05月第1版.第183-186页.

[Ⅸ] 怒江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怒江州州志编纂委员会.怒江傈傈族自治州民族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3-38页.

[Ⅹ]怒江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怒江州州志编纂委员会.怒江傈傈族自治州民族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0-33页.

[Ⅺ]周作秋,黄绍清,欧阳若修等著.壮族文学发展史(上册)[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9.第392-394页.

[Ⅻ]中国少数民族妇女运动编写组.少数民族妇女的历史巨变[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08月第1版.第232-233页.

[ⅫⅠ]本书编委会编.中华民故事大系第五卷瑶族·白族·土家族[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64-172页.

[XIV]钟宝良主编.中国风物传说节日卷·习俗卷[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年08月第1版.第177-180页.

[XV]张应之.神奇黄土地[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601页. [XVI] 周大鸣主编.文化人类学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2.第214页.

[XVⅡ]张国栋.从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看民族文化的发展观[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3月.

其他参考文献:

葛珮.民俗学视野下的《北录游》[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7月. (日)关敬吾.民俗学[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

乌丙安.论中国风物传说圈[J].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2期.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9月.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18篇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18篇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一): 今日,我看完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不仅仅明白了许多优美动人的中国民间故事,也被故事中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着。 这本书里记载着许多故事,如《孟姜女》、《嫦娥奔月》、《明珠》、《日月潭》…… 让我觉得最感动的就是日月潭了。这个故事讲的是太阳和月亮被两条恶龙吞下去了,一个叫大尖哥和一个叫水社姐的人,看见没了太阳,人们生活得那么艰辛,便想要去杀了恶龙。于是他们挖出了阿里山脚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杀死了恶龙。之后他们一向守着大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化身成了两座大山,设置的大盘也变成了日月潭。一开始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差点哭了出来。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舍小家保大家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 让我觉得最好看的就是《鲁班将错就错了》。看完这个故事,我觉得鲁班真聪明,一个柱子少了三寸,下头就用一块三寸大石头来顶着。这样的法子,说不定一万个人里面也没有一个人能想出来呢我真期望自我也能像鲁班这么聪明,这样说不定下次就能考进宁海最好的高中了呢 这么好看的书,你也来看看吧,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二): 《中国民间故事》是由56个民间传统故事组成的一本书。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孟姜女、嫦娥奔月、日月潭、献桃祝寿、太阳的回答、苏东坡画扇……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就是《金乌鸦》,这篇故事主要讲的资料就是:从前,一个村子里住着穷寡妇和她的女儿,她们虽然很穷,可是很善良。一天,小女孩正在帮他妈妈晒米,飞来了一只金色羽毛的鸟,金乌鸦把米都吃光了。乌鸦说会给她必须的补偿的。过了一会儿,金乌鸦便把小女孩带到一棵大树下,问她是要金、银、铜哪个梯子上去,小女孩选了铜的,但乌鸦却给了她金的。后面乌鸦依旧这么问着,小女孩也一向回答最普通的那个。可是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村子里还住着一对贪婪的母女,她们也按照这样的过程做了一遍,只是她每次选的都是最华丽的那个,但最终却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得到了她们应得的报应 这则故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以两个小女孩的经历为主线,两人性格不一样,所受到的待遇也天差地别,比较十分的鲜明。两个小女孩的不一样结局阐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民间故事的资料,虽有不一样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现实生活,其主题、主角与主要情节都贴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从神话、传说到动物故事、生活故事、笑话,其资料和艺术手法的幻想性依次减弱,现实性依次增强。每个人都要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之后的经典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精选范文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通用4篇)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样式,许多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故事深入人心。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的这一天夜晚,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织女便会在银河上的鹊桥相会,据说在这天晚上,人们还能在瓜果架下,听到牛郎和织女的脉脉情话呢! 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不畏权贵的智者。国王问阿凡提“智慧从哪儿找到?”阿凡提说“智慧通过艰苦的劳动找到!”国王跟着阿凡提开垦荒地,种上“智慧”,苦苦干了一年。到了秋天,国王收获了粮食,也收获了一条智慧“粮食吃起来容易,种起来难。”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啊。中国民间故事给了我知识与启发。 当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偎在外婆的膝下,在满天星斗和明亮月光的陪伴下,听她们讲最有趣动听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开启了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明白外面的大千世界如此多姿多彩,它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也点燃了我们寻求知识和美德的心灵火焰。当我们长大成人,走过很多个春夏秋冬,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那些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往往是最纯真美好的童年时代的点点滴滴。它在我们烦恼时,滋润我们的心田;在我们痛苦时,安抚我们的创伤。而小时候在妈妈、外婆身边听到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些给人温暖和希望的片段。 啊!谁没有听过勇敢坚强、美丽善良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呢?谁不知道三个又懒又笨的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呢?这些在民间长期流传、陪伴我们一生的故事,教会我们勇敢、善良、乐于助人,教导我们勤奋学习、不骄不躁。它们像一泓清澈明净的泉水,无时不在涤荡我们心灵上的灰尘;它们像一个绚丽娇艳的花园,用幽远沁人的花香熏染我们的气质,陶治我们的精神。 这本书为你准备,正是几滴清纯的泉水,几缕曼妙的花香。 我读了《中国民间老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布谷鸟的传说》。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座山,山里住着几户人家,日子都过的挺清苦,唯独王老汉家有一点家产。王老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刚,小儿子叫博古。王刚勤劳,博古懒惰。可是博古是王老汉与后妻张氏的儿子,张氏一心想赶王刚走,好让他的亲生儿子独占那些家产。她便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俩去山上种豆子,谁种的豆子发芽了,谁就回来。张氏给王刚一袋炒熟了的豆子。可是,炒熟了的豆子却意外落在了博古手里。把豆子种下去,王刚的豆子发芽了,可博古的就是不发芽。于是,王刚下山走过一条小溪时,游来一条小鱼,小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 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

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等,其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峭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安康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 1988年在广东省广州市郊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洛溪大桥。大桥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渡口,跨珠江后航道,全长1916.04米,为4孔一联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最大跨径180米,桥面净宽15米,该桥建设既吸取了中国修建数十座T形刚构的经验,又研究了国外同类桥梁的成熟技术,最大跨径180米,在当时已居亚州同类桥型首位。 洛溪大桥为九十年代连续刚构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并成就了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跨径纪录。1997年4月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虎门古炮台,连接广深、广珠两条高速公路,是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辅航道桥是主桥的组成部分,桥型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型梁,其主航道桥以888米的跨度

红色故事读后感15篇

《红色故事读后感》 红色故事读后感(一): 红色故事读后感 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过去,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然而,我们却要铭记那些为了祖国未来而牺牲的烈士们,当我翻开《红色少年的故事》时,我感受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概,更是深深地被他们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所打动。 书中记录着许多年纪不同的少年,经历不同的爱国英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刘胡兰。刘胡兰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因为对万恶的旧社会不满,而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与向往。当因判徒的背判而被抓时,她虽是被捕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她却用弱小的身体,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容不迫地去承受敌人残酷的刑罚,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出卖革命。最终,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为了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在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时,不能忘记这是无数位像刘胡兰一样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就应珍惜生活,用更好的精神风貌去应对未来。 现代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家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精神,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为了革命事业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英雄。在土地革命时期,黄土高原上有一支神出鬼没的少年武装红色少年先锋队。他们都是由穷人家的孩子姐成,能吃苦、胆子大也十分地团结,他们平时每一天进行操练,当敌人进攻时,他们总是团结一心、奋勇抵抗,真是人小志气大。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应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知识,团结在一齐共同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 书中还有少年英烈欧阳立安,抗日小英雄杨来西,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王华等英雄。在他们那一段段已经逝去的光辉岁月中,是中国少年对历史的呐喊与对未来的期望,我们就应在这最秀丽的时代中,继承少年英雄们的遗志,做一个用心向上,不断开拓的好少年,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秀丽。 红色故事读后感(二): 红色故事读后感 我被《红色少年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李氏姐妹,机智勇敢的王二小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狱中小烈士宋振中,神奇女交通潘香风,红色小歌仙张锦辉他们死守党的秘密,笑对敌人的酷刑,视死如归;保护牛草的何运刚,英雄之花努尔古丽,护林英雄赖宁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群众的财产 有志不在年高是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红色少年们虽然年纪小,但战争的洗礼,灾难的袭击已经让他们有了大人的成稳,勇敢和机智。在敌人面前,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人小,不会受到敌人的怀疑,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敌人的追捕;而在灾难面前,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少而胆怯,相反他们勇敢的挺身而出看到这些红色少年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在2008年5、12 汶川大地震中的以林浩为代表的少年英雄们的事迹,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少年英雄的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东北民间故事_经典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民间故事_经典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虽然是祖国边界,但是民间故事也很多!下面是本人 给大家整理的东北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东北民间故事:小凤仙在沈阳最后的爱与哀愁 1949年,她隐居沈阳。成为4个孩子的继母。1954年,她在沈阳离世。 1998年,孩子们才知道,继母“张洗非”原来就是 小凤仙。 在沈阳的大东区和皇姑区两地,找到了陪伴过小凤仙度过最后岁月的三位老人———李有才夫妇和李桂兰。 小凤仙是李有才和李桂兰的继母,李桂兰和小凤仙共同生活了5年。三位年龄加起来已有200多岁的老人回忆着尘封了50多年的往事…… 李桂兰认为,小凤仙嫁给自己父亲的原因是,“早在建国前,我父亲李振海就是大帅府的工作人员,小凤仙总去看望赵四小姐,我父亲完全有可能那时候就认识了小凤仙。两个人有个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特别爱听评书。” 1949年,丧妻的李振海娶回了小凤仙。刚进门的小 凤仙立刻成了4个孩子的母亲。 这个新过门的母亲与周围的女人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吃穿坐行就透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李桂兰的哥哥李有才回忆说。那时候李有才20多岁,“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很少回家,和继母接触最多的就是妹妹李桂兰。” “爱美,整洁,不爱干活。”是李桂兰总结小凤仙的最大特点,“刚建国的时候,大家都穿得很土气,可是她特别爱穿旗袍,而且在旗袍一侧别着一个小手帕。”

看着与众不同的继母,李桂兰忍不住好奇:“你为什么要把手帕别在旗袍旁边呢?”对于类似的问题,小凤仙只是 浅浅一笑,从不作答。 可是,总有小凤仙欲言又止的答案。“继母特别喜欢一张照片,她总是拿出那张照片静静地看,看照片时也从不忌讳我们,那是她和一个年轻将军的照片。”70多岁的李桂兰 回忆,“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着很大的章,衣服上还有很多金黄色的穗。我就问她,‘这是谁啊’,她还是淡淡地一笑回答,‘这是一个朋友’。” 李桂兰家里的生活来源完全靠父亲在支撑,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即使这样,小凤仙依然过着悠然的生活。 “她干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做饭,但是生活却很有规律,每天早晨自己出去遛弯的时候,都会在外面吃过早饭。”对于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继母,李桂兰从不敢心生埋怨,“因为无论从哪看,她都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小凤仙和梅兰芳见面,证实了李桂兰的猜测。1951 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小凤仙和梅兰芳联系之后,得以见面。 “第一次还是我带继母去的,因为那时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没有见到梅先生。第二次,继母带着妹妹李桂兰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们也还不知道,继母就是小凤仙。不过看到梅先生对她的客气,隐约猜到,继母决不是普通人。”李有才回忆说。 那次见面后,梅兰芳托人解决小凤仙的工作问题,小凤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儿园里工作。

心得体会-红色经典读后感400字 精品

红色经典读后感400字 《开国大典》读后感一 读《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我被那盛况空前的大典震撼了,想了很多。 《开国大典》一文记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风采。 在文章最后一句"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让我感受至深,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全中国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1949年10月1日,祖国母亲的生日,作为她的孩子,我们怎能不为之欢呼,为之歌唱,因为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里我们应加倍珍惜,刻苦学习,同时也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众多革命先烈打下来的江山,以后我们要接这个接力棒了,一定到肩负起这个重任,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王二小》读后感二 在我们身边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族小英雄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的,那就是王二小。 有一次,王二小在山上放牛,伪装成放牛的小孩,其实是在站岗放哨。 突然,从远方走过来一支敌人的队伍,王二小立刻放倒了消息树,然后钻在敌人的前方不远处装成放牛郎。 敌人一眼瞧见了王二小,王二小却假装没看见,转过身去继续放牛。 领头的人跑过去逮住王二小的衣领,大声地说你知不知道八路在哪里?王二小犹豫了一会儿,奶声奶气地说我知道他们在哪。 敌人很高兴,说只要你带我们去找八路,皇军就把这块金手表送给你。 王二小接过手表,用牙齿咬了咬。 金的!那好,我就带你们去吧!跟我来。 王二小在路上几经周折,一会拐弯,一会下坡,一会上坡。 敌人们被王二小弄的筋疲力尽。 最后,王二小将他们带到一个山谷前,敌人的领头一脚把王二小踹开这不是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歌谣、史诗与民间长诗 第一节民间歌谣 一、歌谣的界定与分类 (一)定义 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歌谣包括“民 歌”和“民谣”。民歌的曲调属于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民间文艺学中,通常将民歌的歌词部分和民谣合起来称为民间歌谣。 二、民间歌谣的特征 (一)情意真切,袒露心声 (二)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1.四句头 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四、六、八句组成一节或一首。在南方最为流行,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四句头”。如《刘三姐》 2.五句子 由七言五句构成一节或—首民歌,这种格调初看和一般四句头山歌差不多,实际上别具一格。它的头四句似乎已经把话说尽,却又赶上一句,或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或翻出新意,锦上添花,这就使作品情浓意深,更加动人了。 (三)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歌谣的传统手法为赋比兴,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借以抒情或叙事,富于概括力与艺术感染力 三、民间歌谣的价值、传承及其研究 (一)民间歌谣的价值 1.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 4.影响文人创作 第二节民间长诗 一、民间长诗界说 民间长诗分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

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凋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民间抒情长诗 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 (1)抒情与叙事 民间抒情长诗重在抒情,没有故事情节,一部分首届连贯的抒情长诗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性,但也只是事件的梗概或情节的片段与若干过去生活的画面,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配合主人公的抒情;民间叙事长诗要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故事有头有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 (2)限知与全知 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倾诉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愿望。民间叙事长诗多以第三人称叙事,被视为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叙述不同事件的发展和各种人物的言行,甚至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各种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节、中国史诗 一、中国史诗的类别 1.创世史诗 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之起源、演变、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如彝族的《梅葛》。 2.迁徒史诗 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徒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徒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徒业绩的壮阔画

五年级读后感_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400字

五年级读后感: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400字 篇一:五年级,读后感,400字精选作文:《丑小鸭》读后感400字作文 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是她艰苦奋斗的回报,是它永不言败精神换丑小鸭变成美丽而高贵的白天鹅,是它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它艰苦奋斗来的。让我们不要被困难与挫折打到,心存信念成功的彼岸就在你眼前。如果你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虽不像大树那样苍劲伟岸,却温柔嫩绿可爱,又为世界增添了几分生机。 如果做不了,高傲艳丽的鸡冠花,就做生命力旺盛的喇叭花,虽不像鸡冠花那样高傲惹眼,却也给人坚强不屈的启示。为世界增添了几分坚毅。如果做不了举世闻名的艺术家,那就做欣赏艺术的平凡的人,虽不像艺术家那样赫赫有名,众所周知,也是自得其乐,为艺术家增添了些许欣赏着。 不要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其实自己也有优点,不要认为别人什么都好,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的。不要认为自己是丑小鸭,却永远不会变成白天鹅。 我们要有丑小鸭永不言败的精神,要有它永不言弃的精神,只要心存信念,就一定会成功的。 作者从《丑小鸭》一文中,读出了丑小鸭的蜕变,是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反映了小作者厚实的心智和敏锐的眼光。

精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深刻的思辨,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篇一:《丑小鸭》读后感 定边县 来吧。什么肥胖。什么嘲笑。什么烦恼。什么难题。甩开他们。让我这只丑小鸭张开那笨拙的翅膀飞起来吧。 篇二:《丑小鸭》读后感 《丑小鸭》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丑小鸭》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丑小鸭它是一只坚强的小鸭子,历尽千辛万苦之后,靠自己的努力终于飞起来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天鹅。 丑小鸭在家里,在芦苇丛中,在沼泽地,在农家小院。。它处处受嘲笑,受欺侮,但它丝毫没有灰心丧气,始终不屈不挠地奋斗,最终靠自己有力的翅膀飞向自己最美好的未来。我应该要向丑小鸭学习,学习它那种不屈不挠和乐观的精神。我应该有自己的一份理想,一个目标,做一个全新的自我,为美好明天打一个自信的钩。我也要向丑小鸭那样,我要飞,飞向自己的天地;我要飞,飞向成功的天堂;我要飞,飞向那个没有实现于梦想的世界。我相信,我一定能带着祖国的希望,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愿望,飞向美好明天。

经典红色故事读后感

经典红色故事读后感 经典红色故事读后感(一) 读《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有感 在冀南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有一个叫铁头的男孩。他有个双眼皮、大眼睛、圆脸盘,薄嘴唇,年纪才十四五岁。他天天盼望着加入八路军当骑兵,拿着马刀,骑着大马,在战场上与骑兵一齐拼杀日本鬼子。在一次送情报的过程中,凭自我的智慧与勇敢,小铁头赤手空拳夺过了日军中队长的大洋马,参加了八路军,加入骑兵;在李指导员的精心培育下,很快成为一名英勇的八路军骑兵战士。 铁头和其他战士一齐抓汉奸、杀鬼子、攻城池,屡立战功,使他在战火中、马背上迅速成长。赶走日本鬼子以后,他又骑着大洋马随着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一齐夜渡黄河,向南挺进,继续为解放事业做贡献。 这是红色经典《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描述的精彩故事。看完这本书,我被小铁头大智大勇彻底征服了,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看见许许多多像铁头的一样拥有强烈爱国之心的革命先辈;为了赶走侵略者,建立新中国,无论多少困难摆在眼前,他们都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用自我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对敌人充满着仇恨,但对自我的亲人同胞都充满热爱。如机智勇敢的小嘎子,临危不惧的王二小,英勇善战的小飞虎队

……他们都跟铁头一样小小年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地打击敌人,保卫国家。正是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幸福的阳光下成长;虽然不能体验当时的情境,但就应多阅读一些像《小铁头夺马南征记》的“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思考职责,真正了解胸前的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的含义,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更就应珍惜此刻的大好时光,排除万难努力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多做贡献。“咱铁头能行!”我坚信新时代的中国少年都能行! 经典红色故事读后感(二) 《草原小姐妹》读后感 《草原小姐妹》里的主人公是龙梅和玉荣。一天,她们的爸爸要去邻村帮母羊接生,龙梅和玉荣就替爸爸去放羊。她们很有信心,因为放的是整个村的羊。走着走着因为积雪太厚,妹妹玉荣摔了一跤,姐姐把玉荣扶了起来,想背着她走,玉荣不让,叫龙梅到前面带着领头羊走。她们真是姐妹情深。 玉荣看到有一只成年羊的腿卡在了石头缝里,她把羊使劲地抱起来,羊得救了,玉荣却摔了一跤,靴子也掉了。等龙梅发现玉荣的靴子没了,脚给冰了,就把衣服扯下了点了给玉荣的脚包上,然后继续走,直到村民们找到她们,看到了爸爸和他说:羊群保住了。她们就晕了过去。 看到这,我的眼眶不禁泪湿了。这两个善良、勇敢的草原小姐妹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900字作文)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_900字 《中国民间故事》是广大人名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字样式。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真与思考。它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思想,抒发了劳动人民的淳朴感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一般来讲,民间故事包括: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民间童话等多种形式。 中国民间故事经过了广泛的采集、选择,在流传、讲述的过程中,经过了无数人的加工与琢磨,其中许多故事成了人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仓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相传他是皇帝的史官,为了研究出简单又容易的记事方法,他悉心观察天上星术的分布情况,访遍了山川脉络的样子,寻遍了鸟兽鱼虫的痕迹,看尽了草木器具的形状,通过描摹绘写,创造出种种代表不同意义的文字。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的那天晚上,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织女便会在银河上的鹊桥相会,据说在这天晚上,人们还在能在瓜果架下,听到牛郎和织女的脉脉情话呢!牛郎和织女的美丽故事深入人心。 像这样反映劳动人民反抗封建礼教,表达美好愿望和理想的传说还有很多。如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会、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大战法海、法海将白娘子镇压在雷锋塔下的动人传说;还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苦读,不服包办婚姻,坚贞不移双双化蝶的佳话。这些故事在民间曲艺和戏曲中广为传唱,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艺作品。 维吾尔族的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不畏权贵的的智者民间流传的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他智斗愚蠢的学者、作弄贪婪的国王、整治狡猾的巴伊,他辛酸地讽刺、嘲笑甚至咒骂这些伪道学家、守财奴、贪官污吏、体现了积极的去恶扬善的精神。然而最让人称道的是阿凡提的那种机趣、幽默、诙谐的品格,这也是阿凡提的故事的故事会如此地深入人们喜欢的原因。 中国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的根基,有着各自独立的的民间文学,因此就有各自不同的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中国民间故事蕴含着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 六年级:欣伊

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1.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1.1木桥桥梁最早文献记载见于公元前13世纪,但均不详细。《水经注》记有春秋时晋国公平年间(公元前556~前532年)曾在汾水上建木梁木柱桥。秦代(公元前221~前200年)建都咸阳,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时所修建的渭河桥、灞河桥等,在《水经注》、《三辅黄图》中都有确凿记载。这些桥屡毁屡建,多采用木梁木柱或木梁石柱桥式,当桥的跨度大于木材长度时,曾使用悬臂梁式桥及拱桥。按南北朝宋代《沙州记》记载,在安西到吐鲁番之间,羌人曾修建单跨悬臂梁桥,称为“河厉”。其法是“两岸垒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纵横更相镇压,两边俱平,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次之,施钩栏甚严饰”。如是多跨桥,则是在各桥墩上用大木纵横相叠,各向跨中伸出,再在伸出端之间用纵梁相连;为保持稳定,一般需在桥墩台纵横大木之上修建楼阁,用其重量压住悬臂的固端,如始建于南宋理宗宝六年(1258年)的湖南醴陵渌江桥。 在拱式木桥中,宋代虹桥构造奇特。据《渑水燕谈录》等书,知其始建于宋明道中(1032~1033年)。在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上绘有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虹桥(见彩图[《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虹桥,一种构造奇特的木拱桥])。其承重结构实际由两套多铰木拱各若干片相间排列,配以横木,以篾索扎成。其中一套多铰木拱拱骨包括长木3根,作梯形布置;另套木拱拱骨包括长木2根,短木2根,作尖拱状布置。各木以端头彼此抵紧,形成铰接;一套拱骨的铰,恰好是在另一套拱骨长木中点之上;用蔑索将两套木拱夹着横木扎紧,于是,两套木拱就形成了稳定的超静定结构(图5 [虹桥和梅]" class=image>[桥的承重结构比较])。根据画面,估计此桥实际跨度大约18.5米,桥上大车荷载约3吨。北宋之后,这一桥式传至浙江和福建等地。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的浙江云和梅木拱桥(图4 [浙江云和梅桥结构(长度]桥结构(长度" class=image>[单位:cm)])跨度为33.4米,至今仍保持原貌;其两套木拱的布置和宋代虹桥稍有不同(图5 [虹桥和梅桥]桥" class=image>[的承重结构比较]),宋代虹桥的横木是搁在两套木拱之间,而梅桥横木是置在每套木拱的铰接点处。 1.2石桥在河南新野安乐寨村1957年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图6[东汉画像砖]),刻有石拱桥图形,桥上有车马,桥下有两叶扁舟,证明当时已经修造跨河石拱桥。在《水经注》水条,对晋太康三年(282年)所建成的旅人桥有这样的描述:“桥去洛阳宫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圆以通水,可受大舫过也。”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成净跨37.02米、历1300多年而无恙的赵州桥。金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位于今北京西南的卢沟桥,共11孔,跨度11.4~13.5米,桥栏上配有栩栩如生的大小石狮485个;13世纪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誉为世所罕见。北京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玉带桥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前者的拱洞随桥面缓和的上下坡从桥中向两端逐渐收小;后者则以两端有反弯曲线的玉石穹背高出绿丛。这两座桥都以同环境协调,使湖山增辉见称。在长江以南,从唐代以来曾修建不少以弧形板石及横向长条锁石结成拱圈的石拱桥,以及巨形石梁桥。弧板石拱桥自重较轻,对地基承压强度要求较低,能在软土地基上采用。拱圈内的板石和锁石在榫槽相接处能发生小量相对转动以适应基础沉降和温度变化;此外,拱上夯实的灰土能在拱圈变形时发生被动压力,提高拱的承载能力。福建长汀水东桥(南宋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一)《小兵张嘎》读后感 这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小兵张嘎》的红色经典读物。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抗战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庄西北角上住着一位张姓的老奶奶,她有个外孙叫张嘎。老奶奶热心肠,住的地方僻静,常有八路军干部和伤员来这儿隐蔽,她就和八路军成了亲人,张嘎他很喜欢抢,很想当八路军。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名名叫老钟的八路军,他给嘎子做了一把木头手枪,张嘎可高兴了!就在这时,村里传来了枪声——张奶奶被一个笆斗脑袋,蛤蟆眼,一小撮黑胡子的日本指挥官——肥田杀害了,他怀着仇恨的心,透过种种考验,加入了八路军,并透过“挑帘战”缴了一只伪军手枪。在“鬼不灵”大战中用计谋扰乱了敌人,用二十分钟打败了敌人,取得胜利! 透过这篇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就应学会勇敢和坚强,此刻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九十华诞,我真心祝愿祖国母亲永远幸福、平安!相信无数个“小嘎子”们在天堂看到这一幕,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二)读《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有感在冀南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有一个叫铁头的男孩。他有个双眼皮、大眼睛、圆脸盘,薄嘴唇,年纪才十四五岁。他天天盼望着加入八路

军当骑兵,拿着马刀,骑着大马,在战场上与骑兵一齐拼杀日本鬼子。在一次送情报的过程中,凭自我的智慧与勇敢,小铁头赤手空拳夺过了日军中队长的大洋马,参加了八路军,加入骑兵;在李指导员的精心培育下,很快成为一名英勇的八路军骑兵战士。 铁头和其他战士一齐抓汉奸、杀鬼子、攻城池,屡立战功,使他在战火中、马背上迅速成长。赶走日本鬼子以后,他又骑着大洋马随着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一齐夜渡黄河,向南挺进,继续为解放事业做贡献。 这是红色经典《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描述的精彩故事。看完这本书,我被小铁头大智大勇彻底征服了,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看见许许多多像铁头的一样拥有强烈爱国之心的革命先辈;为了赶走侵略者,建立新中国,无论多少困难摆在眼前,他们都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用自我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对敌人充满着仇恨,但对自我的亲人同胞都充满热爱。如机智勇敢的小嘎子,临危不惧的王二小,英勇善战的小飞虎队……他们都跟铁头一样小小年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地打击敌人,保卫国家。正是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幸福的阳光下成长;虽然不能体验当时的情境,但就应多阅读一些像《小铁头夺马南征记》的“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思考职责,真正了解胸前的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的含义,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更就应珍惜此刻的大好时光,排除万难努力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多做贡献。“咱

[读后感]红色经典读后感10篇

[读后感]红色经典读后感10篇 红色经典读后感 红色经典读后感(一): 《红色之旅》读后感 《红色之旅》再次把我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大地,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为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登上历史的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五十三人的小党派一跃成为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一幕幕;一幅幅;一个个;一处处;一件件…… 至此,我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能不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为之震撼和感动吗? 当我驻足于刘胡兰纪念馆时,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又一次使我们想起这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时年不足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毅然选取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来,但刘胡兰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个人比较喜欢红色经典的小说,没事的时候也会经常看一些这样的书籍还有电影,因为我总觉得这是我们国家诞生的标记,没有这些书籍、影音制品,我们怎样样看到我们国家一步一步的富强?所以红色经典是十足的珍贵的。 红色经典读后感(二): 在这个国庆长假里,我怀着崇敬的情绪读完了《党在我心中》这本书。这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用书,里面描述众多革命的英雄人物:爱国主义者李大钊在临死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民族赤子俞秀松,他舍己为人,默默无闻的把生命奉献给祖国、还有巾帼不让须眉人女英雄赵一曼,她受尽酷刑,从不畏惧,把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昂首挺胸的和敌人对抗到底也不屈服…………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钦佩的还是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当他得知所在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又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在弹药用尽的状况下,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我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我几乎是留着眼泪看完他的光辉事迹,他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让我佩服。他的钢铁英雄形象在我心里挥之不去。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虽然他己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了我们后代人的榜样。 应对这些钦佩的同志,他们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向组织要求过什么,总以自我真诚的心履行为党奉献了一生的承诺,以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我的命运同党伟大的理想绑在了一齐,把青春甚至生命而无怨无悔奉献给共产党。在他们面前我不仅仅的感到深深的愧疚,平时我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下,此刻认识了这么多的英雄人物后,我懂得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克服的走下去,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的完成。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革命先烈对祖国的热爱和执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每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就个性的自豪,我也要学习革命先烈默默无闻奉献精神,长大以后,我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一 五年级扎西卓玛 寒假时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中国民间故事》,才看了几页,就被 书中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了…… 民间故事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最喜欢看里面的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其中关于郭子仪的一则故事 让我记忆犹新。 内容讲的是唐明皇贪恋杨贵妃的美色而不理朝政,导致安禄山叛乱, 郭子仪领命出征,出征前他为了鼓舞士气,向唐明皇要杨贵妃跳舞的帐子 ---芙蓉帐,唐明皇很不情愿的把芙蓉帐交出来,谁知郭子仪为了警告唐明 皇当众撕毁芙蓉帐后才率兵出征,他的行为得到了老百姓的赞颂,所以他 的故事才能流传。 我非常敬佩郭子仪能为国担忧的高尚情操。 书中还讲到了很多民间笑话,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改春联》,讲的 是一位地主,胸无点墨还假装斯文。 在春节前夕,他请来教书先生帮他写春联,春联写的是天增岁月人增 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地主看了后说不好,觉得不能人人增寿,让先生改 成娘增寿,先生说对联讲究对仗,上联改了,下联也得改。

,地主不懂就让先生改,自己走了,先生一想,把对联改好了。 除夕夜时,地主把对联贴在门上,来往行人无不捧腹大笑,原来对联 改成了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 这则故事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讽刺了那些瞧不起人的达官贵人,不 学无术还自以为是,抒发了老百姓对这种人的憎恨。 读了《中国民间故事》,使我了解了中华五前年的许多民间故事,令 我爱不释手!。 指导教师赵琼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二 滁州市实验小学六 1 班彭新颖 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进步,民间故事在各民族间广泛流传。 许多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些感人的故事抒发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淳朴的感情。 其中,有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 她勇敢顽强、 孝顺善良, 为了不让自己年迈的父亲在战场上受苦受累, 她决定亲自踏向战场,保卫国家。 她的故事告诫我们作为儿女,要以孝为先,勇敢顽强地接受各种现实 的挑战。 有冲破世俗,追求幸福生活的白娘子。 她和许仙在断桥上相会, 为了与许仙共同生活, 水漫金山寺大战法海, 虽然最后被法海镇压在雷锋塔下,但是她对许仙纯真的爱情令我们感动。 还有《狼来了》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放羊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

中国桥梁建设行业预测

中国桥梁建设行业预测 行业分析 一、公路桥梁里程数 铁路、公路及桥梁建设行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社会安全的产业领域,为国家长期重点扶持的行业。目前,我国第一条具有国际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已于2008 年8 月份正式运营,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提供了建成的先例。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大大推动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和以拉动内需为主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铁路、公路及桥梁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了国民经济主要投资方向和先行领域。 近年来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交通问题,各省市都加快以地铁、轻轨为主的快速、大运量、公共快捷的交通体系的建设和规划。到2008 年年底,全国公路桥梁达59.46 万座,2524.70 万延米,比2007 年来增加2.46 万座,205.52 万延米,其中特大桥梁1457 座,250.18 万延米,大桥39381 座,884.37 万延米。2009 年底,全国公路桥梁达62.19 万座、2726.06 万米,比上年末增加 2.73 万座、201.37 万米。其中特大桥梁1699 座、288.66 万米,大桥42859 座、981.90 万米。 二、铁路桥梁里程数 目前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规模达到9700 公里,桥梁比重接近50%。其中广珠城际铁路桥梁比重最高,达到90%以上;京津城际铁路桥梁比重达到82.2%;全长1318 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总长达1060 公里,桥梁比重为80%;昆山特大桥164.8 公里是我国客运专线中最长的桥梁。目前已开工建设的18 条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线路总长近7000 公里,其中,桥梁总长3630 公里,占线路比重为51.8%。而世界各国已建成高速铁路7939 公里,桥梁总长为1669公里。这意味着,中国高速铁路桥梁长度比世界各国高速铁路桥梁长度之和还多近2000 公里。但对比欧洲和日本高速铁路桥梁比重达到90%,我国高速铁路桥梁比重仍相对较低,高速铁路桥梁建设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截至2010 年10月20 日,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7055 公里,在建里程超过1 万公里,已成为世界高铁系统技术最全、继承能力最强、运营速度最高、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第三章2010 年行业产量回顾及2011 年发展预测 一、高铁桥梁建设公里数 “十一五”前期,我国铁路建设都是按照铁路“十一五”规划进行。2004年铁道部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计划2020 年运营里程达到10 万公里;2007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在《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2020 年的营运里程提高到12 万公里。2008 年年底,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铁道部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计划建设客运专线 1.6 万公里以上,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同时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结构,到2020 年建设新线约 4.1 万公里,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高铁由于设计参数限制严格,曲线半径大、坡度小,并需要全封闭行车,利用铁路桥梁的运用有利于节约利用土地,避免破坏路面生态,因此高铁设计中桥梁比例大,高架长桥多。日本近2000 公里的高速铁路中,桥梁占线路总长,即桥线率为47%,我国京沪高速铁路桥线率为86.5%,

读红色经典作品有感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报告书 姓名:胡浩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院系:重庆汽车学院 2009年9月 一原著阅读 1 2 3 篇二:红色经典读后感 读红色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前不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感触很深。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差不多没有一个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着为春天增添一丝绿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但是却未必人人都会炼就一块好钢。 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的炼钢场面。其实,人生就如同炼钢!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炼!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终于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停滞不前呢?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我们沐浴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保尔精神”,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以保尔为榜样,去炼就人生,乐观地拥抱未来吧! 红色经典书籍《红岩》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