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再生的研究现状分析
骨缺损修复生物材料诱导骨微环境中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 年第 39 卷骨缺损修复生物材料诱导骨微环境中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①刘潇 李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中图分类号 R39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4X (2023)11-2456-05[摘要] 骨缺损修复治疗是临床面临的难点问题,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引起局部骨微环境中免疫应答的变化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
然而当前生物材料普遍存在免疫调控缺陷问题,无法很好地诱导利于骨缺损修复的免疫微环境成为制约生物材料发展的瓶颈,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因此,深入探索生物材料诱导骨微环境中的免疫应答机制十分必要。
本文就主要参与骨修复生物材料介导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骨缺损;生物材料;微环境;免疫应答Research progress in mechanism of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bone defect repair biomaterials in osteoimmune microenvironmentLIU Xiao , LI Mi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 the Fourth Medical Center of th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Orthopedics Sports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 Beijing 100853, China[Abstract ] Treatment of bone defects remains a complicated clinical problem. Changes of immune response in local bonemicroenvironment following biomaterial implantation is key factor that determines success or not. However , there are many defects in immune regulation of biomaterials at present , failure to induc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hat is conducive to bone defect repair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iomaterials and limiting their widespread use.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explore the changes of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biomaterials in bone micro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of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immune cells and cytokines that are mainly involved in immune response mediated by bone repair biomaterial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Key words ] Bone defect ;Biomaterials ;Microenvironment ;Immune respone骨缺损是骨科医师面临的临床棘手难题,随着近年来骨组织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材料植入成为骨缺损修复最具潜力的治疗手段[1]。
分析引导骨再生技术在重度牙槽嵴萎缩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引导骨再生技术在重度牙槽嵴萎缩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张军君;庄桂娟【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年(卷),期】2023(7)2【摘要】目的分析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在重度牙槽嵴萎缩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牙周组织恢复情况、美学效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如皋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2例重度牙槽嵴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修复技术治疗)与治疗组(采用GBR技术治疗),各61例。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牙槽骨高度和宽度、骨密度值及改良牙菌斑指数(mPLI)、改良牙龈出血指数(m SBI)及探诊深度(P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牙槽骨高度和宽度、骨密度值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PLI、mSBI、PD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PES、WE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不同时间点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92%,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39%(均P <0.05)。
结论利用GBR技术能够有效减少重度牙槽嵴萎缩患者经种植修复后的牙槽宽度、高度的吸收,降低骨密度值,能够修复较大的骨缺损,增强美学效果,且对牙周组织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4页(P60-63)【作者】张军君;庄桂娟【作者单位】如皋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12【相关文献】1.GBR技术在重度牙槽嵴萎缩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2.GBR技术在重度牙槽嵴萎缩牙种植中的效果3.改良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后牙区种植患者中的应用及牙槽嵴骨量变化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变化的观察4.引导骨再生术技术在重度牙槽嵴萎缩牙种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5.引导骨再生术、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织工程骨再生:细胞型,还是非细胞型——从技术方法的基本特征分析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两种技术路线

医学 与 哲 学 2 0 0 2年 l 月 第 2 0 3卷 第 l 0期 总 第 2 7期 5
・
35 ・
组 织 工 程 骨 再 生 : 胞 型 , 是 非 细 胞 型 细 还
— —
从 技 术 方 法 的 基 本 特 征 分 析 骨 组 织 工 程 研 究 的 两 种 技 术 路 线
张 超 胡 蕴 玉 ,
( . 军 总 医 院 骨 科 , 京 1 0 3 ; 第 四 军 医 大 学 西 京 医 院 骨科 研 究 所 , 西 西 安 , 1 0 2 1海 北 0 0 7 2. 陕 7 03 )
中 图 分 类 号 : 8 . R6 5 3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0 7 ( 0 2 1 10 7 2 2 0 ) 0—0 3 —0 05 2
宿 主 骨 端 不 愈 合 、 染 、 收 等 , 体 器 官 移 植 尚有 感 吸 异 交 叉 传 染 的 可 能 。 可 见 骨 移 植 并 不 是 解 决 骨 不连 、
衷 于 研 制 合适 的 骨 替 代 材 料 , 骨 形 态 发 生 蛋 白 与 将
之复合 组 成 B MP 承 载 缓 释 系 统 ( r g Deiey D u l r v S se y tm,D ) 植 入 局 部 修 复 骨 损 伤 l 。 因 此 , DS , 2 j 广
相 对 独 立 的技 术 路 线 , 们 需 要 利 用 辩 证 法 的 基 本 我
原理 进行正确地认识及评 价。
技 术 方 法 作 为 人 们 在 技 术 实 践 中 所 利 用 的 方
法 、 序 、 则和 技 巧 , 先 具 有 双 重 属 性 , 自然 属 程 规 首 即
性 与 社 会 属性 。组 织 工 程 骨 再 生 的 研 究 首 先 是 对 自
骨再生

成骨细胞是组织工程骨的关键细胞
成骨细胞主要功能是合成,分 泌骨基质并促进基质矿化形成 骨组织
2004年底,国际著名的医科大学——日本独协医科大学的藤沼秀光博士发表了 一篇临床报告震惊了世界医坛。藤沼博士利用百傲鲨粉末(原料锯峰齿鲛软骨 粉)针对200名包括退行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内的 各种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试验组在藤沼医生的指导下每天服用7.5克的锯 峰齿鲛软骨粉,3个月后,198个人确认到关节改善。报告根据X片等实际临床 所见总结:“锯峰齿鲛软骨粉针对目前没有根本疗法的退行性关节炎,类风湿 性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具有止痛效果、恢复步行、促进软骨再生的作 用。”
运动可以促进股骨头的再生吗
股骨头坏死发生后,人们想的都是怎么尽早恢复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大概大家脑海中都会冒出这么 一句话,运动能促进股骨头的再生和修复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髋关节内压力较高,所以股骨头 坏死患者不宜过久地站立或行走,这样会增加髋内压 力。但也须进行一些较轻松的户外活动。因为正确的 运动有利于促进股骨头坏死的再生与修复,它能改善 髋关节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骨再生的应用
纳米晶磷酸钙胶原 基பைடு நூலகம்修复材料
纳米仿生骨材料在植入 12周后即有大量骨痂形 成,骨皮质基本连续, 新生骨组织随时间推移 逐渐塑性
天然生物衍生材料
同种异体骨 材料(天然 生物衍生骨 材料)的超 显微结构, 与成骨细胞 体外复合培 养,显示良 好的细胞相 容性
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1. 引言1.1 概述颌骨缺损是指牙槽骨或下颌骨遭受创伤、疾病或手术切除后的缺失或丧失。
这种缺陷对于口腔功能和外貌造成严重影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困扰。
过去,颌骨缺损常常只能通过移植他体组织进行修复,但这种方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局限性。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为颌骨缺损功能重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回顾颌骨缺损的现状,包括其定义与分类以及影响因素,并简要介绍目前已有的解决方案。
接着,将详细介绍相关材料与技术,并分析新兴颌骨重建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分享一些成功案例以证明这些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章接下来将探讨推广和实施策略,包括医学界的合作与支持、教育培训计划以及知识普及与宣传活动。
最后,我们将做出结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同时分析这些创新技术对社会的实践意义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通过归纳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并结合行业经验,以期为医学专业人士和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可靠的信息。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探讨推广和实施策略,促进这些先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和应用,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为未来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研究提供参考。
2. 颌骨缺损的现状2.1 定义与分类:颌骨缺损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上、下颌骨组织缺失或受损,导致牙槽突降低或消失的一种情况。
根据颌骨缺损的范围和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局部颌骨缺损和全口颌骨缺损两类。
局部颌骨缺损是指部分上、下颌骨组织受到破坏,如单个牙位或多个相邻牙位周围的颌骨。
全口颌骨缺损则是指整个上、下颌骨组织丧失或无法正常支撑假牙。
2.2 影响因素:颌骨缺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a) 牙槽突感染或炎症: 牙槽突感染或炎症可能导致上、下颌部分组织坏死和吸收,并进一步演变为局部或全口的颌骨缺损。
不同激素对骨细胞增殖和骨再生的影响

不同激素对骨细胞增殖和骨再生的影响骨细胞增殖和骨再生是骨组织功能的基本要素。
激素作为体内生物活性物质,参与了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尤其是对骨细胞生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本文中,将探讨不同激素对骨细胞增殖和骨再生的影响。
1. 雄激素对骨细胞增殖和骨再生的影响在雄激素作用下,骨细胞增殖、分化和骨再生都会得到促进。
研究表明,雄激素能够促进卟啉酸合成酶(PPS)活性,从而间接增强骨钙化和骨形成。
此外,雄激素通过抑制骨吸收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也有利于骨细胞增殖和骨再生。
然而,由于雄激素分泌的减少或过度摄入外源性激素,如雄性类固醇,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的出现。
因此,在外源性激素应用时需谨慎,并注意其副作用。
2. 雌激素对骨细胞增殖和骨再生的影响雌激素作为女性生理激素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在骨组织中,雌激素对骨细胞增殖和骨再生都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因此,雌激素水平降低也是导致妇女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一个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够通过诱导骨细胞分化和胶原合成等方式来增加骨密度和抗骨质疏松作用。
此外,雌激素还能够调节骨吸收细胞的功能,维持骨组织的生长状态和稳定性。
3. 甲状腺激素对骨细胞增殖和骨再生的影响甲状腺激素是产生于甲状腺的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对许多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骨组织中,甲状腺激素能够通过增加骨细胞的增殖和分裂活力,以及调节骨质矿化过程来促进骨生长。
但是,在甲状腺激素过量诱导或减少产生时,均有可能对骨细胞增殖和骨再生产生不良影响。
此时,在临床应用时需慎重考虑甲状腺激素的用量和时机,以避免过度摄入或缺少的情况。
4. 生长激素对骨细胞增殖和骨再生的影响生长激素是一种由垂体分泌的多肽激素,对骨组织的生长和发育很重要。
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细胞增殖和骨再生,从而促进骨生长。
但是,在成年后,生长激素的作用减弱,对骨组织的作用也越来越弱。
此时,在应用生长激素时,需严格掌握其用量和时机,并密切监测其副作用。
两种新型胶原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的体内外性能研究

两种新型胶原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的体内外性能研究王莉莉;严佳;李东升;莫秀梅;胡小坤;章非敏;刘梅【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新型胶原膜(鱼胶原、猪胶原)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观察其促进SD大鼠颅顶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利用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两种膜的表面形貌及水接触角.在两种膜上培养rBMSCs,并将细胞接种在空白孔板上作为空白对照组.第1、3、5、7天时以CCK-8法检测两种膜对rBMSCs增殖的影响,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4 h时细胞的粘附与伸展.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和钙结节半定量测定及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两种膜的体外成骨性能.体内实验中,在SD大鼠颅中缝两侧制备直径5 mm的骨缺损,在左侧骨缺损区植入鱼胶原膜或猪胶原膜,右侧骨缺损区作为空白对照组,3个月后采用micro-CT检测颅顶骨缺损区骨再生情况.结果 SEM:鱼胶原膜表面致密,猪胶原膜呈疏松多孔的表面.接触角测量仪:猪胶原膜的亲水性强于鱼胶原膜(P<0.05).CCK-8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细胞在两种膜及空白孔板上24 h时铺展良好,7 d内稳定增殖.体外成骨性能检测:猪胶原膜上rBMSCs在5 d时的ALP活性、14 d时细胞外基质矿化水平、7 d时细胞相关成骨基因Bmp2、Col1、Runx2的表达高于鱼胶原膜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体内成骨实验(3个月):猪胶原膜促进骨再生明显优于鱼胶原膜和空白对照组(P<0.05),鱼胶原膜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猪胶原膜体内外促进骨再生的效果明显优于鱼胶原膜组,具有作为引导骨组织再生膜材料的潜能.【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9(039)006【总页数】7页(P481-487)【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GBR;成骨分化;骨再生;SD大鼠【作者】王莉莉;严佳;李东升;莫秀梅;胡小坤;章非敏;刘梅【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江苏南京 210029;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二门诊,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8牙种植术自上世纪60年代发展以来,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修复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有效方法之一[1]。
颌面骨缺损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颌面骨缺损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颌面骨缺损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第一部分:引言颌面骨缺损是一种常见但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它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包括事故、创伤、疾病或先天性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再生的研究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
2015-07-21T10:29:26.7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作者: 高柏青1,2 梁晨光1 李素梅2
[导读] 由骨肿瘤、骨不连、感染及先天性骨疾病导致的骨质缺损,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
高柏青
1,2 梁晨光1 李素梅2
(1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2内蒙古包钢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要】 骨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传统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移植,但自体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移植
均存在一定的治疗缺陷,如自体骨移植存在供区并发症与来源有限等缺点,同种异体移植存在并发疾病传播和免疫排斥风险;而骨组织工
程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因其可限制异体移植引发的疾病传播、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等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骨缺损的模式。
【关键词】骨移植;组织工程;骨缺损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073-02
由骨肿瘤、骨不连、感染及先天性骨疾病导致的骨质缺损,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然而,在病理骨折或
大块骨缺损,骨愈合修复往往以失败告终。自体骨是成骨细胞粘附的理想材料,无免疫排斥反应,自体骨移植是修复小的骨缺损的金标
准,具有较强的成骨特性,但由于存在供区并发症与来源有限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骨组织工程材料为骨组织的替代提供有效途
径,目前被广大临床与基础研究者所关注。近十年来,组织工程已被广泛研究,组织工程涉及相关支架材料、适宜的生长因子及种子细
胞。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移植物的研究,不仅可降低传统移植物的不利风险,且可有效提高骨传导与骨诱导性
[1]。
1.骨组织移植物的类型
骨移植物包括自体移植、异体移植,异种移植及组织工程材料,自体移植由于来源有限及感染等并发症,限制临床应用。因此,其它
类型的移植物被引入,以克服自体移植的局限性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分析,所有的移植物均具有不同的局限性。
1.1 自体移植
自体移植指从个体自身一个部位获得组织移植于另一个部位,它们可以是松质骨、皮质骨或皮质骨与松质骨结合,新鲜的自体移植包
含存活细胞和骨诱导蛋白质,如
BMP-2、BMP-7、FGF及IGF等。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自体移植是最为理想的移植材料,因为其完全没
有免疫原性,保留了其原有的活性,由于缺乏免疫源性,因此在移植后可提高与宿主组织的整合性。此外,对于其成骨特性、骨诱导性、
骨传导特性,新鲜自体骨移植均是最佳的,且可提供间充质细胞、成骨前体细胞、成骨细胞以及生长因子。其缺点是,自体移植必须从自
体骨组织获取,从而增加供体部位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且对于大的骨质缺损,来源有限,限制应用。
1.2 同种异体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指从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获得,由于自体移植的限制,同种异体移植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同种异体骨
移植包括皮质骨、松质骨或皮质松质骨的结合,诸如粉末状、皮质条、松质立方块,以脱钙或未脱钙、新鲜的、新鲜冷冻的、或冷冻干燥
的形式。移植的主要优点是,容易获得,避免牺牲宿主组织,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传导性,但但缺乏活性细胞,因此,具有较低的成骨
潜能。
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且其可能导致免疫反应,干扰骨愈合过程,可能导致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有研究表明同种异体
骨移植是与自体骨移植相比是欠缺的
[2]。
1.3 骨组织工程
目前对于骨损伤的的治疗中采用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由于受体供体不足、自体免疫性以及病菌传播因素的限制,骨替代材料的研究
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由此应运而生的骨组织工程受到广泛重视。骨组织工程涉及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种子细胞、生物支架材料与生长
因子,种子细胞为骨组织工程形态与组织重建的基础,生物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的关键因素,生物支架材料为种子细胞提供有效的细胞
外基质环境,是种子细胞与生长因子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支架材料为骨修复或新骨的生长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其支架材料的研究是
骨组织工程的重点研究对象,生长因子主要为支架材料提供有效的调节作用
[3]。
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骨组织替代修复材料的研制得到飞速的发展,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组织材料进行修饰,进而获得不
同性能的组织工程材料,伴随出现多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天然骨基质成分为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有机结合体,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结
构、成分应类似于天然骨基质,通常需满足以下要求:
1、模拟骨组织的成分、结构,满足骨组织的基本力学要求 2、具备良好的骨传导
性,以有利于邻近骨组织的替代生长
3、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 4、可降解,可逐步被自身骨组织所替代 5、具备适当的孔径
与较高的孔隙率,以利于细胞生长与营养物质的交换
6、可作为生物活性因子的有效释放载体。
2.总结
自体骨移植骨再生是治疗骨缺损的黄金标准,但来源有限且存在感染并发症,同种异体移植虽来源广泛,易并发疾病传播风险及骨整
合效果差的缺点。因此骨组织工程无非是一个最佳的选择,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移植应类似或接近与自体骨移植,组织工程材料应与自体骨
组织相似,满足骨诱导,骨传导和血管生成特性。目前尚无一种移植材料科完全满足骨移植的所有标准,组织工程试图结合工程、生物、
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以克服骨移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以促进骨愈合。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进展,骨组织的再生修复水平正在逐步提
高,组织工程的应用范围正在扩大,骨组织的修复再生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Moshiri A, Oryan A. Role of tissue engineering in tendo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current concepts,
approaches and concerns[J]. Hard Tissue 2012, 1:11.
[2] Parikh SN: Bone graft substitutes: past, present, future[J]. J Postgrad Med 2002, 48:142-148.
[3]Crane MG, Ishuag SL, Mikos AG. Bone tissue engineering[J]. Nature medicine, 1995, 1(12):132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