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体制改革

浅谈医疗体制改革
浅谈医疗体制改革

浅谈医疗体制改革

浅谈医疗体制改革

一个行业,只有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才能发展和壮大。在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支付了资金就能得到相应的服务,服务者得到越高的资金就能付出更高质量的服务。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行业也是如此,医院治疗水平越高,需要技术及设备资金就越大,患者支付费用也越高。然而,当患者支付能力下降时,这种稳定的

循环将会裂解,第一步表现的是有病看不起,再一步是通过政府打破医疗市场现状,进行体制改革。现阶段,医疗行业完全脱离市场经济就会走向衰亡!许多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医疗是福利,应当全部由政府承担;政府认为,政府愿意承担,但没有能力。此起彼伏,百姓呼喊要医疗体制改革,政府也应和要医疗体制改革,现在到了必改的时期,关键是怎么改。现行体制下的医疗行业的确有许多弊端,它已严重制约医疗工作的发展,虽然有些是整个社会体制问题,但还是能从医疗工作自身的缺陷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可以使医疗工作步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的轨道中来。

1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政府支持、法律保证、人民拥护

要对现行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

统一思想,必须逐渐出台一些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些条例,适当提供医疗体制改革所需要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些人必设阻力,甚至搞一些违法行为,对这样的人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对于违法者要依法制裁。医疗体制改革有可能打破传统习惯和观念,有许多改动的地方不能立即适应广大医患的要求,因此,大家要有耐心,逐渐完善体制改革、逐渐学会在新的制度下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和就医。媒体宣传要引导全民充分理解和支持医疗体制改革,真正使政府、医院及市民意识到医疗体制改革是全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全民的医疗体制改革。

2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群策群力,协调进行

医疗体制改革必须要先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必须由主管副市长和卫生局局长亲自担任,由主管副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由卫生局长担任。同时由各县、区政府选拔人员加入医疗体制改革小组,形成全市统一步调,市属、区属、乡属及私人医院均一起参加医疗体制改革,也可从医疗系统外选拔人才加入进来,与相关行业和部门同步进行,否则,医疗体制改革不彻底、互相扯皮、互相牵制。医疗体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城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方案,要先试行,后普及。

3医疗体制改革首先要制定医院收支两条线的细则

医疗体制改革小组设有各医院专有账号,各医院的收入进入各自的专有账户,并附有明细,医疗体制改革财务组详细审核收费是否合理,医疗保险公司更应该严格审核;医院在支出费用时,也要先报费用明细,医疗体制改革财务组要严格审核所支出费用的情况,发现违法、违规及不合理的支出,要坚决查处,杜绝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医疗收费挂钩现象。通过对医院资金的监管,就能清晰地知道医院资金的所有流动情况,对医疗改革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4资源共享

全市医疗行业的医疗技术及设备资源要网络化,共同享用。凡现存的医疗行业,必须安装网络电脑,各院需有电脑输入员,将患者的信息先输入电脑,信息条码以患者的身份证号码为准,记有患者症状、化验检测项目、诊断结果、用药数量及处理方式等。智能网络化,在医治过程中如有偏差,均可得到电脑提示。对于多余的检测项目、多余的用药及过高的医药费,患者有权提出退赔,对违规者,医疗监察部门视情节有权处罚。全市医疗资源可以共享,便于动态观察,提高服务质量。对大型医疗设备和非常见昂贵的检验项目,全市集中成立检验中心,需要这些项目检查的患者到中心来,一方面可降低单价,另一方面便于收回设备投资成本,同时也降低各院的费用支出。网络经费全部先由政府出,后核销在医疗设备账目里。

5统一采购,按需领取

全市医疗设备及耗材要由采购中心统一采购,各院根据需求领取。以省或市为范围成立一个医疗采购中心,今后所有生产厂家必须先到采购中心登记备案,将自己产品目录及价格上报,采购中心专门有价格分析师,他们必须搞清每个产品的价格组成,清除不合理的组成部分,制定出所购产品的起拍价,从高向低起拍,从中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来,国外有许多产品均采用这种方式拍卖,这种采购方式的引进,将会对医疗采购市场产生重大的震动,厂家会根据市场的这一需求进行改变经营理念,过高投入到流通领域的费用将会明显降低。医院成本降低了,患者也会受益。

6加强宣传,推行技术人才流动

技术人才要全市流动,患者到任何一家医院治病均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患者想花钱少,又想到大医院看病,大医院的人才费用和设备费用相对高,这是一对矛盾,这个矛盾是市场体制下的必然产物,要完全解决这个矛盾是不可能的。要改还得从人事体制上改,全市医疗行业就是一个大医院,所有技术人员均可在这个大医院流动,有的是一年一流动,有的是半年一流动,有的是一月一流动,也有的是按需流动。医生已不是哪一个医院的医生,而是全市这个大医院的医生,患者也用不着到哪个大医院看病才是最好的,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实现的,需要医、患及社

会的理念逐渐转变。

7社区医疗是方便患者看病的重中之重

社区医疗应该是最方便广大患者就医的场所,但为什么患者舍近求远、舍廉求贵呢。在患者眼里,社区医疗水平低下,怕耽误了自己的治病时机。摒弃这一观念,除前边已讲到技术资源网络化、人才资源统一流动外,还要加大社会宣传。有条件的家庭可与社区医院联网,实行非急诊患者首先到社区医院电脑录记病情信息,初步诊疗,降低小病大医率;社区患者也可根据著名教授流动会诊的日程,预约就医。总之,发展社区医疗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它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8药品采购要品种归类、优胜劣汰、分批拍卖

药厂营销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药价高不能单纯责怪药厂,它是一个市场经济链。比如医院100元进药,医院加价15,患者115元买,这对医院没有违规。医药公司卖给医院100元药的价格组成是这样的:医药招标费用18元(主管药的副院长、申报药的病房主任、药房主任),医生开药得回扣27元(含药单统计每单1元),医药代表得劳务费13元,医药公司加价13元,药厂纳税14元(营业税加支付现金所交的所得税),药厂占15元(含技术成本、原料成本、包装

成本、销售成本,厂家利润应该是7元)。通过价格组成可看出许多项目明显不合理,甚至违法。一般说来,医院进该药的合理价格组成是:药厂占12元(成本加税为8元,纯利为4元),流通环节的医药公司应加价7元,共计19元;医院按国家规定加价15后,患者买药的价格是21.85元,比原来的115元降低81。虽然,药费降下来了,但医院收入也极大地降低了,因医院收入70来自于药源,从市场角度讲,这个降低是合理的,是价格回归,政府也无需为此而提供资金补助,但有时药价合理了,医院经费就紧张了,医院的发展又成了问题。这时市场需要医院加价增高,这样就打破国家制订的医院加价不超过15的加价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假如医院加价的绝对值不变,加价15元,患者买药的价格为34元,比原来的115元低81元,也就是比原来的药价降低70,而降这70的药价,完全在不影响医院利润和药厂利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而降低,这样医院保证了利润,市民看病医药费用也降低70,两全其美。通过以上分析,药品降价,是医疗费降低的关键,这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药品采购必须实行拍卖,首先将药品归类,同类药竞拍,从高向低竞价,选择物美价廉、简易包装的药。让药厂知道,今后必须适应这种采购药的市场形式,重新制定营销方案,将精力投入到药效和廉价上。医院加价应按照改革前的比例计算出绝对加价值,作为改革后医药加价参考依据。

9限价与定价医疗要逐渐推广

目前全国已有几个城市实行限价与定价医疗,他们已取得相当丰富的经验,应当尽快推广,各市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而试行。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范,积累更多的经验。

10医疗体制的改革方向

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不仅只是为了降低医疗价格,更重要的是研究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医疗行业运营,有市场经济的属性,又有社会福利的属性,对于固定资产、大型设备、网络设备经费和特困患者的医疗费由政府承担,其他全部由市场决定,政府制定严格的行业管理条例,长期监督管理,不但要合理降低一些收费,同时也应调高过低的医生诊疗费和技术操作费。

11改革方案要集群众的智慧

医疗体制改革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多争取医务人员和市民的意见,让他们写出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妙计,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集大家的智慧,制定出最佳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

12结论

对于地级市,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有政府支持,建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实行医院财务收支两条线;实行药品归类制度;医药、医疗设备及医疗耗材要由市级采购中心统一

采购,由高向低拍卖;医药加价应以改革前加价的绝对值为参考标准,逐渐过渡到国家规定加价率的15;市级要建立昂贵医疗检验项目中心,全市各医疗行业技术及设备资源要网络化,共同享用;逐渐实行限价及定价医疗;要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实行非急诊患者社区医院首诊制度;全市医疗技术人员实行全行业流动;通过医疗改革实践,要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医疗卫生工作健康发展的道路。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程及动力机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程及动力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日益凸现,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更是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总结,并通过分析其动力机制,探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疗卫生体制历史演进动力机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危机重重、民众中传染病、寄生虫疾病、营养不良疾病肆虐的现状,选择了异于西方国家的医疗模式,发展了具有重大革新性的公共卫生体系:主要依靠经过很短时间就可培训出来的较低技能医护工作者,发展了劳力密集而不是资本密集的医疗技术;强调预防和初级保健,集中精力实施公共卫生计划,而不是单纯关注个体健康。 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四项指导方针,并确定了接下来30年时间内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框架:在城市建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在乡伤残军人和部分在岗城市居民享受公费医疗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农村,亿万农民则普遍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人民公社所属乡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资金,各地的合作医疗采取农民之间合医合药、合住院合门诊、合预防合保健等多种形式,初步建立了全国性、广覆盖、低水平、综合性和全民性医疗保障制度,极大地改善了国民身心健康状况。 但这一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总体投入和专业技术教育赶不上医疗服务体系的迅速扩张,致使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技术水平较低;过分严格的政府计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服务机构及医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体来说,计划经济时期,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我国用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1979年卫生部大胆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随即开展了对医院的“五定一奖”(即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济补助、完成任务奖励)工作。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1985年,国务院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

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09-08-28 09:03:00 ]阅读:1073作者:李玉荣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 医疗卫生体制;问题;改革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确立合理的医疗卫生的基本目标、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实行不同的保障和组织方式等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诸如医疗卫生的公平性下降,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必然会降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力图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作一梳理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建议,以期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其改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和市场化。经过20多年的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1.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医疗服务公平性的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卫生费用不平衡。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居民只拥有不到1/4的卫生费用,而占人口1/3的城镇居民享有3/4以上的卫生费用,而且农村居民占卫生费用的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的人均卫生费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二是医疗保障的可及性低。近八成农村人口和近五成城市人口——亦即全国近3/4的人口尚未参加各类医疗保险,在遭遇疾病风险的时候无法得到政府的扶助。(张冉燃:《权威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上不成功》,载《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第14期)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最重要的是生存,是健康,而与生存和健康联系最紧密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医疗改革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纵观国外的医疗卫生制度,与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相较,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

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卫生和医疗两部分,但是由于历史上一直没有明确的区分,所以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回顾,而医院改革则作为本部分的主要线索。按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点,结合医疗改革的实际进展情况,现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划分为五个阶段,并逐一分析每一阶段改革的背景原因,具体措施及改革成果。 第一阶段 1978~1984年 背景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坚持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等一系列正确方针路线,建立了完善的农村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1981年的67.8岁,新生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降低到1981年37.6‰,孕妇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家在经济上濒于崩溃,财政基础薄弱,卫生费用紧缺;医疗卫生队伍青黄不接,领导水平、技术水平、工作效率都十分低下,从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期间虽然做出过一些努力,但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很多医疗机构硬件设施落后,医生护士比例失调,护理人员不足,专家、学者、专业人员知识老化;许多地方疾病多发,卫生状况差。与此同时卫生系统长期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控制,导致我们不得不思考新的路径进行恢复性的改革的孕育。1978年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拉开了中国30年改革的序幕,一方面为医改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为卫生事业提出新的要求。 具体措施 本阶段的改革主要针对十年浩劫对卫生系统的严重损害进行调整、建设;同时,也包括培养相关人员业务技术,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等内容。 1979年,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提出“卫生工作重点转移到医疗卫生现代化建设上,建设全国三分之一重点县”。同年,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接着又开展了“五定一奖”和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的办法,并展开了试点。传统医院管理的弊端在这一阶段逐步显露出来,随后加强医院管理的政策相继出台。1981年3月,卫生部下发了《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开始扭转卫生机构不善于经营核算的局面。在此基础上,1982年卫生部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对医院相关工作要求。 在加强对医院管理的同时,也开辟了医疗主体多元化的先河。1980年,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得到国务院批准,这为转变国有、集体医疗机构一统天下,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疗服务机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医疗资源投入的不足,促使国有医院的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

浅谈医疗体制改革

浅谈医疗体制改革 尊敬的读友您好:本文由网络收集而来J分享到本网站是为了能够帮助到大 家’大家如果阅读之后是自己需要的文档可以点击下载本文档,下载文档是收赛的「所以请先阅读再下载,谢谢各位读友,本人在此祝各位读友工作顺利”事事如意打 浅谈医疗体制改革 一个行业,只有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才能发展和壮大。在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支付了资金就能得到相应的服务,服务者得到越高的资金就能付出更高质量的服务。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行业也是如此,医院治疗水平越高,需要技术及设备资金就越大,患者支付费用也越高。然而,当患者支付能力下降时,这种稳定的 循环将会裂解,第一步表现的是有病看不起,再一步是通过政府打破医疗市场现状,进行体制改革。现阶段,医疗行业完全脱离市场经济就会走向衰亡!许多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

医疗是福利,应当全部由政府承担;政府认为,政府愿意承担,但没有能力。此起彼伏,百姓呼喊要医疗体制改革,政府也应和要医疗体制改革,现在到了必改的时期,关键是怎么改。现行体制下的医疗行业的确有许多弊端,它已严重制约医疗工作的发展,虽然有些是整个社会体制问题,但还是能从医疗工作自身的缺陷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可以使医疗工作步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的轨道中来。 1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政府支持、法律保证、人民拥护 要对现行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统一思想,必须逐渐出台一些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些条例,适当提供医疗体制改革所需要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些人必设阻力,甚至搞一些违法行为,对这样的人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对于违法者要依法制裁。医精选公文范文,管理 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2 ~

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问题的看法

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问题的看法 一、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现行医疗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具体表现为: 1)医疗设备陈旧; 2)医疗费用由国家、企业包揽,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严 重的浪费; 3)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部 分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职工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基本医疗保障;4) 医疗保障的覆盖面窄,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二、原因 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目前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第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第三,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据统计,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 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 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第四,药品和医疗

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第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一方面是目前政府投入很少,大部分都是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另一方面,政府对医院的收支又不管,任凭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第六,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当下职能部门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仪器的购置和新技术的采用都没有特别“管用”的监督办法。 三、对策 (1)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既要发挥政府在 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能理解为政府卸包袱、减负担,搞市场化、产业化,更不是“民进国退”。(2)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快 发展社区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4)依法行政,实施行业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保证群众医疗安全。 (5)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既要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 利益,又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良好的服务、诚实的劳动和高超的技术,获得较高的报酬.

医疗改革的论文中国医疗改革论文

医疗改革的论文中国医疗改革论文: 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摘要:目的:探讨医疗卫生改革与保障改善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事物普遍联系与特殊性的思维产述医疗卫生改革与保障改善民 生的内在关系。结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与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关键词:医疗卫生改革民生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其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实质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医疗改革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下中国的新医改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国医疗改革面临卫生保障覆盖率低 ,资源分布不均衡 ,基层医疗服务相对滞后 , 医疗费用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下面就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与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之间的联系与意义进行探讨分析。 1.我国医疗改革及对民生改善的保障现状 1.1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有效资源配置不合理[1]。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

右。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大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不强,发展严重滞后[2]。 1.2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比例过高。医疗新技术设备、药品的不断更新换代,费用上涨是不可避免的。据统计,近5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5%和12%,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中国的卫生总费用主要由居民个人负担。 1.3 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以药补医,公益性淡化。我国对卫生事业的投资比例仅4%,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家每年给医院的补贴不到位时常被各级政府截留导致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1.4医疗保险覆盖面小,保障体制不健全。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农民工以及少年儿童等群体基本没有参加,职工自费部分也比较高。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尚不足农民人口的30%。 2.医疗卫生改革与改善民生的相关性 2.1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发展的基础,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疗药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医疗制度改革申论范文

斩“以药补医”魔手还“白衣天使”本色 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财力不足,对公立医院补助有限的情况下,制定了“以药补医”政策。这一政策层位保障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加上监管制度缺陷和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以药补医”机制已成为医疗体系的顽疾。医院发展严重依赖药品收入,逐利成风,医疗行为不断扭曲;医生为了高额提成,不顾医德,“疯狂”开药。长此以往,不仅导致“看病贵、看病难”困局难解,亦使医患关系恶化。 古语有云:“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对于医生而言,首要便是明理辩证,最后才是科学用药。现在,医生的精力倾注于“开药提成”,“白衣天使”沦落为患者心中的“卖药小贩”。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是医改的最终目的。而实现“回归本色”的根本,就是斩断“以药补医”这只“魔手”。 斩“以药补医”魔手,需保障财政补贴。当前,公立医院之所以严重依赖药品加成,归根结底还是资金不足。资金收入是公立医院改革的“软肋”。要想彻底破除“以药养医”,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首先就需要保障医院的财政补贴,免去医院的后顾之忧。除了政府补贴,还可以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一些社会资本,让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拓宽资金运营渠道。 斩“以药补医”魔手,还需“以医补医”。“以药养医”滋生医院腐败,而“以医补医”,以服务费来补贴医院运行成本,重逢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医院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医药管理部门可阳光制定服务费内容,平衡医疗收入,减少医院腐败。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只有以破除以药补医为抓手,推行医药分开,进一步理顺医药价格,才能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才能走出看病难、看病贵“的怪圈。篇二:申论范文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病有所医就是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至于使群众因贫困看不起病,也不至于困病致贫、因病返贫。 一、历年相关考点 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考查的是平价医院的问题。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考查的是虚假医疗广告问题。 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考查的是药品安全监管问题。 二、经典句式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三、时政背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是涉及13亿人的重大民生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经过两年多的制定修改完善,通过各种形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吸纳各个方面尤其是普通群众的建篇三:申论优秀范文赏析八:医疗体制改革 2011年申论优秀范文八:医疗体制改革 范文一:

医疗体制改革,民生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与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应 看到,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包括: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得不到更多的实惠;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等等。 上述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引起强烈反响,所以,要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益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性、一般性、多发性病的初级疹疗、康复服务。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 用。推进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发达地区对口技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二、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 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建立和完善以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引导各类

医药改革论文医疗体制论文

医药改革论文医疗体制论文 浅论安徽医改药品零差率销售策略 摘要:如今,医疗问题是一个与每个人利益挂钩的敏感话题。而关于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得问题,是我国政府的工作议程中一项重大任务。安徽省是从2009年9月启动基层医疗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到2010年8月,在全省全面实施基层医改,并形成独特的“安徽模式“。其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取得重大突破:一是首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二是在全国首创实施药品集中招标与采购,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文章主要就第二点进行分析,探讨零差率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面临问题、对各政策主体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医改;安徽;零差率 一、“零差率”政策出台背景 近年来,药价虚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网络、报纸、电视等等传播媒介接二连三的曝光各种高价药的消息。 药价为何如此居高不下,这也是人们探讨的问题。有人表示,药品从研发到患者手里,需要经过大致七个流程——批药号、批价格、各地价格备案、进医保、招标、进医院、进科室。所涉部门包括药监局、发改委、物价局、各地方政府医保办等。而更为重要的是,打通每个部门都需要钱。所以在定价时,就要把价格抬高,形成虚高的药价,但最终买单的却是患者和国家。 因此,针对药价过高问题,中央政府积极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2010年5月,卫生部网站公布了五项针对性的措施,以控制医药费用

不合理增长。8月,《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透明度,让病人可以明白消费。 安徽省此次医改是对中央政策的积极响应,2010年8月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指出,“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文件中详细提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和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有关规定。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 二、安徽“零差率”的成功经验 总体上看,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广受好评。当然,一项新政策的有效实施必须具备一系列的辅助政策。安徽省在此次基层医改中能够首先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也同样是得益于一系列的辅助政策。总体上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从试点到“全覆盖”,安徽省坚持采取“包保责任制”。该制度规定,医改从县到乡层层落实,人人任务明确,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一级的责任。并且,为确保“包保责任制”落到实处,省医改办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各种专项督察活动,时刻监督医改过程。这种制度,使得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权责明晰,对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办法,确保了基层医改沿着正确的轨道稳步推进。

【医疗药品管理】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论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第二、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第三、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医疗机构之间开始全面竞争,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向追求经济目标转变。旧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瓦解,城镇传统的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也遇到了很大困难。第四、药品生产与流通也走向了全面市场化,竞争以及民间力量的广泛介入使得药品质量下降。第五、突出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不高,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配置不尽合理,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第六、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许多群众医疗负担沉重,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第七、卫生部门监管不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一是以商业化、市场化为走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将市场经济的原则移植到具有公益性质的医疗卫生事业中来。二是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责任缺失:如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卫生资源的配置极不合理,对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有效地监管等。 二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发展观 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社会福利性事业。发展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根本目是为人民健康服务,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发展卫生事业不仅要依靠广大卫生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团结奋斗,更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利益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做到讲大局,顾整体,绝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影响卫生改革发展全局,既要注意维护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工作者的利益,更要注重人民群众利益,既要调动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争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要通过提供

毛概论文-中国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院校:湘南学院 系别:计算机科学系 专业:网络工程 学号:201114160210 姓名:阳庆 时间:2013年6月27日

中国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 <一>15年历程 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医疗体制改革,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 1998年,医改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陆续出台医药分家、药品招标采购、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等一系列政策。但总体上说,政策的落实步履维艰。 2000年7月,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提出:要在2001年底实现90%以上的地市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扭转以药补医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等改革。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病魔让人们发现,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竟然不堪一击。 2005年6月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合作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 <二>主要成效 商业化、市场化走向的体制变革带来的成效主要表现为: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医生数量以及床位数量都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能够开展的诊疗项目不断增加。此外,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内部运转效率有了普遍提高。 <三>消极后果 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 在公平性方面,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富裕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多数社会成员(包括相当多农村人口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贫困阶层则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都享受不到。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数第4。 在卫生投入的宏观绩效方面,尽管全社会的卫生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却没有明显的改善。200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增至5.42%,但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卫生、健康指标甚至恶化。改革开放前已被控制的部分传染病、地方病开始死灰复燃,新的卫生、健康问题也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新闻回顾 2009年4月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意见》指出,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意见》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意见》认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摘要)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 摘要: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中国大陆于1970年代后期实行改革开放后,从农村到城镇,从农业、工业到服务业开始进行逐步的渐进改革。医疗机构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这一大潮的影响不断改革。医疗问题是民生问题的关键,是社会政策中的重点.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当然突速的发展也暴露了很多我国社会福利政策基层设施的薄弱。医疗体制改革不仅仅是人们关注的社会话题,更是各专家学者讨论的学术热点。多年来,关于医疗体制问题研究的文章已经非常多,讨论也很深入。既然要讨论改革,那么就必须知道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有哪些改革,以及改革中发现的问题及应对对策。解决好13亿中国人民医疗问题是目前我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我们刻不容缓! 关键字:医疗体制问题对策 正文:一 .目前我国的医疗制度 1.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乡镇企业等)以集体筹资的方式,每人每月交付一定金额组成医疗保险基金,为其成员向保险公司投保的医疗保险。其特点是: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患病或伤害就医,必须在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医疗费用的70%向承保单位报销,自己负担30%。2002年10月,中国政府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政策 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今后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将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 医疗保险同其他类型的保险一样,也是以合同的方式预先向受疾病威胁的人收取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患病并去医疗机构就诊而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因此,医疗保险也具有保险的两大职能:风险转移和补偿转移。即把个体身上的由疾病风险所致的经济损失分摊给所有受同样风险威胁的成员,用集中起来的医疗保险基金来补偿由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3.社会医疗保险 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统称为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医疗保险制度通常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医疗保险就是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医疗保险实施四十多年来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制度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医疗制度改革问题

医疗制度改革问题 一、现象(问题及原因) 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医疗保险发展缓慢;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药价虚高;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医疗乱收费严重。 二、概括剖析 医疗问题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健康和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的确是天大的事情;目前医疗改革的不成功,加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据有关资料统计,医疗支出居居民消费支出的第三位;严重地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就医权力,由于医疗乱收费,使部分人有病不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违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三个代表"的要求。奔小康、盼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认真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措施对策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不能变: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初级卫生保健权益的责任不能变。 (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快发展社区、农村医疗服务,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改变"以药补医"的状况。 (四)、依法行政,实施行业监管,加大医疗乱收费的查处力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保证群众医疗安全,。 (五)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收费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继续在卫生系统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查处红包、回扣、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六)、建立适合中国特点的新型医疗保障体制。 (七)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医疗体制改革问题补充: 我们医改有十多年了,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总体上看,存在的问题并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要价虚高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04年至今,药价已降了19次。这次降价效果且不说,单从前18次降价来看,药价并没有降下来,甚至还有所升高。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依然没有改变,人民对此意见很大。 2、药品流通体制存在腐败。药品要想进入医院,通常需要几千几万甚至更高的公关费用。 3、医保体制不够健全,公平性和宏观效率的低下。在公平性方面,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在卫生投入的宏观绩效方面,尽管全社会的卫生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却没有明显的改善。 原因 1、药价虚高的原因有三: (1)首先是中国医药行业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抗生素药诺氟沙星全国就有上千家药厂在生产。为了生存,药品市场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质量与品种的竞争,而更多地是折扣高低的竞争。要想你的药能进医院、药店,就非得把本来只有1元钱的出厂价报到10元、20元,以留下更多的回扣空间吸引医院。于是就出现了价格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