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M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11.【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新技术(2)

11.【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新技术(2)

楔形块状聚合物制备法
根据活性聚合物体系中两种单体的混合比,构 造分子内结构,使某分子链内具有从某一聚合 物组分向另一聚合物组分变化的部分,这种聚 合物称之为楔形块状共聚物。这种共聚物可 以采用原子自由基共聚(ATRP) 等方法来制备。
张彬等用原子自由基共聚法,在水分散体系中合成了 苯乙烯(St)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的梯度共聚物; 华东理工大学的王涛也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 及连续补加第二单体的方法制备了St 和MMA 的梯 度共聚物。 Gray 等通过硝基氧媒介控制自由基聚合反应 (nitroxide2mediated 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方法制备了高分子量苯乙烯(S)P42 乙酸基苯乙烯(AS) 以及苯乙烯(S)P42羟基苯乙烯 (HS) 梯度共聚物。
FGM的研究内容
材料设计 材料制备 材料特性评价 三个部分,三者相辅相成
FGM的设计
首先根据材料的实际使用要求,进行材料内 部组成和结构的梯度分布设计。在设计时, 以知识库为基础选择可供合成的材料组成和 制备技术,然后选择表示梯度变化的分布函 数,并以材料基本物性数据库为依据进行功 能(温度、热应力等)的解析计算,最后将 最优设计方案提交材料合成部门。
制备方法举例
日本大阪市立工业研究所热塑性树脂第二研究室应用此法,已 成功开发出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VC-PMMA) 等聚 合物功能梯度材料(膜材) 。 上利研究组发现此法还可能制造不相容性聚合物功能梯度材 料,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混合物。 钱浩、林志勇通过聚合物共混,也得到了表面浓度呈梯度变化 的不相容型PP-EVA 梯度功能高分子材料。
图4 就是用该方法 制备的PP-talc 梯度 材料样品的数码照 片,其talc 含量由内 向外逐渐递增。

纳米纤维化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纳米纤维化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纳米纤维化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摘要:纳米纤维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新型材料,其性能受到纤维尺寸和结构的影响。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了纳米纤维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并探讨了其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

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可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

此外,通过控制纳米纤维的尺寸和结构,可以有效调控复合材料的性能,提高其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增强,性能,应用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经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众多复合材料中,纳米纤维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这种复合材料利用纳米纤维的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将其与传统纤维相结合,形成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材料体系。

本文将重点研究这一新型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并探讨其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纳米纤维的特性以及与其组合的纤维材料的互补性,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这种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方法,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一、纳米纤维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纤维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之一,它直接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在制备纳米纤维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时,关键在于将纳米纤维与传统纤维进行有效组合,并保证其良好的界面结合。

制备方法的选择涉及到原材料的选取、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后续的成型加工等多个方面。

原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

纳米纤维通常采用纳米级的碳纤维、聚合物纤维或金属纤维。

其中,碳纳米管、碳纤维和聚合物纳米纤维是常用的材料之一,它们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表面特性,适合用于增强复合材料。

而传统纤维可以选择碳纤维、玻璃纤维、聚合物纤维等,根据复合材料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制备工艺的优化是确保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

常见的制备工艺包括手工层叠法、预浸法、纺丝法等。

ffkm膜片 温度 -回复

ffkm膜片 温度 -回复

ffkm膜片温度-回复[FFKM膜片温度] 是一个关于FFKM膜片温度特性和应用的主题。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一步一步详细回答关于FFKM膜片温度的问题,介绍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性能和应用。

第一部分:FFKM膜片简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FFKM膜片是什么。

FFKM膜片是一种高性能的氟橡胶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耐温性和化学稳定性。

其关键特性是在极端温度下仍能保持其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稳定性。

第二部分:FFKM膜片温度特性接下来,我们将讨论FFKM膜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性能。

FFKM膜片可在极端低温和高温下保持其性能。

例如,在低温条件下,它具有出色的弹性和低温碎裂强度,能够在极寒环境下长时间使用。

而在高温条件下,FFKM膜片能够抵御高温环境下的化学腐蚀和热解,保持其稳定性和密封性能。

第三部分:FFKM膜片的应用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FFKM膜片在不同应用中的温度要求。

首先,FFKM膜片广泛用于化工行业,例如在化学反应器和管道系统中使用。

这些应用通常需要抵御高温和腐蚀性介质,FFKM膜片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理想选择。

其次,FFKM膜片也被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并用于燃料系统、推进器和航空发动机中。

航空航天应用对材料的高温和低温性能有严格要求,FFKM膜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此外,FFKM膜片还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

在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条件下,FFKM膜片能够保持其性能和密封性。

第四部分:FFKM膜片的温度测试和评估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FFKM膜片的温度测试和评估方法。

温度测试的目的是评估FFKM膜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热解温度测试、低温弹性测试、热膨胀系数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确定FFKM膜片的最佳使用温度范围,并评估其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应用能力。

第五部分:FFKM膜片温度控制和安全性最后,我们将讨论FFKM膜片的温度控制和安全性问题。

在使用FFKM 膜片时,应严格控制温度范围,避免超出其可接受的温度极限。

密封件fkm

密封件fkm

密封件fkm
密封件FKM是一种高性能的密封材料,它具有优异的耐油、耐热、耐酸碱、耐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从密封件FKM的特性、应用、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

密封件FKM具有优异的耐油性能,可以在高温、高压、高速等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不易老化、硬化、开裂。

其次,密封件FKM还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可以在高温环境下长期使用,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失去密封性能。

此外,密封件FKM还具有优异的耐酸碱、耐腐蚀性能,可以在酸碱环境下长期使用,不会因化学反应而失去密封性能。

密封件FKM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

在汽车领域,密封件FKM主要用于发动机、变速器、液压系统等部位的密封,可以有效防止油液泄漏,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密封件FKM主要用于发动机、燃料系统、液压系统等部位的密封,可以有效防止油液泄漏、气体泄漏等问题,提高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石油化工领域,密封件FKM主要用于管道、阀门、泵等设备的密封,可以有效防止化学品泄漏,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密封件FKM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压缩成型、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等。

其中,压缩成型是最常用的制造工艺,它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
的密封件,如O型圈、U型圈、V型圈等。

注塑成型和挤出成型则适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密封件,如密封垫、密封条等。

密封件FKM是一种高性能的密封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油、耐热、耐酸碱、耐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

在制造工艺方面,压缩成型、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等工艺都可以制造出高质量的密封件FKM。

fkm分子结构

fkm分子结构

fkm分子结构
FKM(氟橡胶)也称为氟化橡胶,是一种特种橡胶材料,由
氟烷聚合物制成。

它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化学品和耐油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化工和电子等领域。

FKM分子结构主要由三种组成单元构成:三氟乙烯(TFE)、氟丙烯(VF2)和乙烯(VDF)。

这些单元通过共聚反应聚合
在一起形成聚合物链。

FKM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氟原子,使其具有出色的耐腐蚀
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由于氟原子与碳原子之间的键能非常强,所以FKM具有良好的耐化学品性,能够在强酸、强碱和有机
溶剂等恶劣环境下工作。

此外,FKM分子结构还具有稳定的链骨架结构,使其能够在
高温下保持杰出的物理性能和强度。

这使得FKM成为一种理
想的密封材料,能够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保持有效的密封性能。

总的来说,FKM分子结构的特点包括含有氟原子、稳定的链
骨架结构和优异的耐化学品性能,这些特性使得FKM成为一
种重要的工程材料。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当前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腐蚀、抗磨损等特点,在航空、军工、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对于改进复合材料性能、提高制造工艺控制质量和产品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入手,探讨复合材料的强度、断裂韧度、疲劳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二、复合材料的强度研究强度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中比较基础的参数。

强度研究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试验方法和标准来衡量其性能。

复合材料的强度测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

拉伸试验用于衡量复合材料在受拉力下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应变率等参数。

压缩试验用于衡量复合材料在受压力下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应变率等参数。

剪切试验用于衡量复合材料在受剪力下的抗剪强度、切变模量和应变率等参数。

此外,在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温度、湿度、制造工艺等因素也会对强度产生影响。

因此,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的加工参数和材料性能研究同样非常重要。

三、复合材料的断裂韧度研究断裂韧度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中关键的参数之一。

复合材料的断裂韧度是指复合材料在受力时的断裂性能,通常用来衡量复合材料抵抗开裂或断裂的能力。

复合材料的断裂韧度测试一般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或者拉断试验方法。

其中三点弯曲试验通常用于底板材料,而拉断试验证是位于复合材料中的裂解过程中产生的断裂表面形貌和断面的极限拉伸应变。

此外,当前研究还发现,在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加入微纳米颗粒等复合材料的纳米改性技术也是一种提高复合材料断裂韧度的有效方法。

四、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研究疲劳性能是衡量复合材料耐久性的指标。

复合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会逐渐产生微小裂纹,最终导致断裂。

因此,疲劳性能的研究对于复合材料应用安全可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测试一般采用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两个参数进行衡量。

疲劳强度是指在规定的循环次数内,复合材料失效的最大应力,而疲劳寿命是指在规定的应力水平下,复合材料能够承受的循环次数。

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磁性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它是将普通材料与磁性材料相结合,通过制备工艺来调控材料的性能,使其在磁场中表现出特殊的性质。

一、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是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和热压法。

溶胶-凝胶法是靠溶胶的制备和凝胶的成型方法制备复合材料,能够实现材料微观结构的均匀分布;沉淀法是将溶液中的离子通过化学反应沉淀成微小的颗粒,然后再烧结成块体材料;热压法则是采用高温和高压的方法将不同材料热压在一起。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研究人员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磁性复合材料的性能调控磁性复合材料的性能调控是指通过控制制备工艺和材料成分来调整复合材料的磁性能、力学性能等特性。

其中,磁性是最为关键的性能之一。

1. 磁场调控磁场调控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通过向复合材料施加不同强度和方向的外加磁场,可以改变材料内部的磁化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使材料的磁气泡在不同的区域分布,从而调整磁性能。

2. 组分调控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其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相关。

通过调整组分的种类和比例,可以改变复合材料的性能。

例如,在纳米颗粒和磁性介质之间加入非磁性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抗磁化损耗能力。

3. 微观结构调控利用不同的制备工艺,可以调控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而改变其性能。

例如,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磁性复合材料具有均匀的纳米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强其磁性能。

三、磁性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磁性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涉及到多个领域。

1. 磁性传感器利用磁性复合材料具有的磁性能,可以制备各种类型的磁性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对磁场的变化敏感,并能够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可广泛应用于磁场测量、导航、医学等领域。

2. 磁性储存材料磁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储存性能,可用于制备磁性记录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储存密度和较快的读写速度,是发展高性能磁存储技术的重要基础。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通过特定工艺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复合材料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强度复合材料的强度通常高于其组成成分的单独材料。

这是因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相(如纤维)能够有效地承担载荷,阻止裂纹的扩展。

例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极高的强度,其强度可达到钢铁的数倍。

2、刚度刚度是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复合材料的刚度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增强相和基体材料进行调整。

例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在保持一定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刚度,适用于制造需要承受较大载荷的结构件。

3、韧性韧性是材料在断裂前吸收能量的能力。

复合材料的韧性往往优于传统材料,这是由于其内部的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界面能够有效地分散应力,延缓裂纹的扩展。

例如,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韧性,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4、疲劳性能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表现优异。

其内部的纤维能够分担载荷,减少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例如,汽车工业中使用的复合材料零部件在长期的振动和交变载荷作用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二、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1、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其轻质高强的特点,复合材料被用于制造飞机的机翼、机身等结构件,不仅减轻了飞机的重量,提高了燃油效率,还增强了飞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例如,波音 787 飞机的机身结构中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超过了 50%。

此外,复合材料还被用于制造卫星的结构件和太阳能电池板支架等,为航天任务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2、汽车工业随着环保和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轻量化成为了发展的趋势。

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加,如汽车车身、底盘、发动机罩等部件。

复合材料复合成型工艺研究及工艺参数优化

复合材料复合成型工艺研究及工艺参数优化复合材料是由多种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性、耐高温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工业领域。

复合材料的复合成型工艺研究及工艺参数优化,是提高复合材料制备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环节。

一、复合材料的复合成型工艺研究复合材料的复合成型工艺研究主要包括预浸工艺、自动化布料、层压成型等方面。

1. 预浸工艺预浸工艺是将纤维材料浸渍于树脂固化剂中,形成浸渍纤维材料的过程。

预浸工艺要求纤维材料在浸渍过程中均匀分布树脂固化剂,并保持一定的固化时间。

通过优化预浸工艺的浸渍时间和浸渍厚度,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2. 自动化布料自动化布料是指利用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将纤维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布置在模具中的过程。

通过自动化布料,可以实现纤维材料的均匀布局,减少纤维材料间的空隙,并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自动化布料的关键是控制纤维材料的层压顺序和布料角度,通过优化布料工艺可以得到复合材料的最佳力学性能。

3. 层压成型层压成型是将浸渍纤维材料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排列,经过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加热固化的过程。

层压成型工艺的关键是控制加热温度和固化时间,以及模具的设计和压力的施加方式。

通过优化层压成型工艺,可以得到复合材料的理想结构和性能。

二、工艺参数的优化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包括浸渍时间、浸渍厚度、布料顺序、布料角度、加热温度、固化时间等。

通过优化这些工艺参数,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1. 工艺参数优化的方法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采用试验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并进行一系列试验,收集不同参数下的复合材料性能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寻找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

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包括正交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等。

2. 工艺参数优化的影响因素工艺参数的优化受到多个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主要包括纤维材料的性质、树脂固化剂的特性、模具的设计和加热设备的性能等。

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

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复合材料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它具有独特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建筑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通过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来探讨其重要性以及相关领域的应用。

首先,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非常重要。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在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材料的选择。

不同的应用领域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同,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组合。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中,需要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和高温抗氧化性能。

因此,可以选择碳纤维和环氧树脂作为主要材料。

其次,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纤维的取向和层压方式。

纤维的取向可以影响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而层压方式则决定了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通过优化取向和层压方式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其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对于确定其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非常重要。

力学性能分析可以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来进行。

试验是最直接的方法,可以通过加载试样并测量其变形和应力来评估复合材料的性能。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等。

数值模拟则通过建立复合材料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或其他数值计算方法来模拟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数值模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和变形信息,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通过分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确定其在不同载荷下的性能表现,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除了结构设计和力学性能分析,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方法也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手工层压、自动化层压和预浸料成型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对复合材料的纤维取向、树脂浸润和纤维体积含量等性能参数产生影响。

加工方法则包括切割、钻孔、粘接等。

合适的制备和加工方法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制造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是实现优化性能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6 橡胶工业 2011年第58卷 改性纳米氮化硅/FKM复合材料的 制备和性能研究 

黄劲德,钱家盛 ,章于川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采用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一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对纳米氮化硅进行表面改 性,制备改性纳米氮化硅/氟橡胶(FKM)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纳米氮化硅在FKM基体中 分散均匀;当改性纳米氮化硅用量为1.5份时,改性纳米氮化硅/FKM复合材料的综合物理性能、耐磨性能、耐热空气 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较好。 关键词:纳米氮化硅;表面改性;氟橡胶;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TQ330.38 3;TQ33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0X(2011)10—0586 05 

氟橡胶(FKM)主链或侧链含有氟原子,具有 很高的稳定性_1]。由于FKM独特的化学结构, 使得大多数填料与其分子链间的化学和物理作用 较弱_2 ]。填料补强橡胶可增大其体积、降低成 本、改善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等“ ],对于FKM 这种昂贵的特种橡胶,填料的作用更加明显 ]。 纳米粒子表面能高,极易团聚,采用常规共混方法 难以获得纳米尺度上的均匀分散以及与高分子材 料间良好的界面粘接_g。 ,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 表面活性剂对无机填料表面进行改性f】 ‘ ,以改 善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和两相界面相容性,这是实 现纳米粒子高效补强、增韧的关键。 本工作采用自制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甲基丙烯 酸六氟丁酯(HFMA)一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一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三元共聚物对纳 米氮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纳米氮化硅/ FKM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1 实验 1.1主要原材料 氟橡胶(牌号F807K)和ASTM 1 标准油,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E22B02) 作者简介:黄劲德(1985一),男,安徽安庆人,安徽大学在读 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通信联系人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i纳米氮化硅, 平均粒径为2O~30 rim,合肥开尔纳米能源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产品;HFMA—MMA—GMA三元共 聚物,自制。 1.2试验配方 FKM 100,碳酸钙45,氢氧化钙6,氧化 镁 4,氧化铁红 3,巴西棕榈蜡0.75,双酚 AF 2,促进剂BPP 0.5,改性纳米氮化硅 变量。 1.3主要设备与仪器 X(S)K一160型开炼机和QLB 35O×350×2 型25 t平板硫化机,上海第一橡胶机械厂产品; Instron一1122型拉力试验机,英国英斯特朗公司 产品.召5尔A型硬度计,江都市新真威试验机械 有限责任公司产品;401型热老化箱,上海实验仪 器总厂产品;GT一7017-M型耐油老化试验机,中 国台湾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产品;GM一1型磨 耗试验机,上海化工机械四厂产品;S-4800型扫 描电子显微镜(SEM),日本日立公司产品;Pyris一 1型热重(TG)分析仪,美国Perkin—Elmer公司产 品;Neuxs一830型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 仪,美国Nicolet公司产品。 1.4试样制备 1.4.1改性纳米氮化硅 将纳米氮化硅粉体在200℃下干燥0.5 h,称 第1O期 黄劲德等.改性纳米氮化硅/FKM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587 取一定量粉体和HFMA—MMA—GMA三元共聚 物(质量分数为0.08)一并加入到烧杯中,加入适 量的三氯甲烷后在高速剪切乳化机上剪切分散5 rain,再加入少量三乙胺催化开环,在80℃油浴 中高速搅拌回流3 h,过滤产物,滤渣晾干后于5O ℃下真空干燥12 h,筛分,备用。 1.4.2 改性纳米氮化硅/FKM复合材料 将氟橡胶和小料在开炼机上混炼均匀,然后 加入改性纳米氮化硅,在开炼机上打三角包、薄通 10次,混炼均匀,出片。混炼胶停放24 h后,在 平板硫化机上进行一段硫化,硫化条件为175 ℃×t。。;在恒温烘箱中进行二段硫化,硫化条件为 230 oC×16 h。 1.5测试分析 采用FTIR仪测试改性前后纳米氮化硅的 FTIR谱,测试前将改性纳米氮化硅粉体放入索 氏抽提器中,用三氯甲烷抽提48 h,在45℃下真 空干燥至恒质量。 试样TG分析采用TG分析仪进行,氮气气 氛,载气流速为50 mL・rain~,升温速率为2O ℃・rain一。纳米氮化硅抽提方法同FTIR分析。 改性纳米氮化硅/FKM复合材料的物理性 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等均按相应国 家标准和ASTM标准测定,微观形貌采用SEM 观察。 

2结果与讨论 2.1纳米氮化硅改性效果 2.1.1 FTIR分析 改性前后纳米氮化硅和HFMA—MMA— GMA三元共聚物的FTIR谱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经过抽提的改性纳米氮化 硅在1 740 cm 处出现C=一O伸缩振动吸收峰, 此峰为HFMA—MMA—GMA三元共聚物的特征 吸收峰,而未改性纳米氮化硅在该处未出现吸收 峰,说明HFMA—MMA—GMA三元共聚物与纳米 氮化硅发生了化学键合。 2.1.2 TG分析 改性前后纳米氮化硅和HFMA~MMA—GMA 三元共聚物的TG曲线分别如图2和3所示。 从图2和3可以看出:未改性纳米氮化硅在 

1一纳米氮化硅;2一改性纳米氮化硅;3一HFMA—MMA—GMA 三元共聚物。 图1 改性前后纳米氮化硅和HFMA-MMA-GMA 三元共聚物的FTIR谱 

槲 姑 

血I 瞧 

1一未改性纳米氮化硅;2一未抽提改性纳米氮化硅; 3一经抽提改性纳米氮化硅。 图2改性前后纳米氮化硅的TG曲线 

\ 槲 

靶 隧 蚓 瞧 

图3 HFMA-MMA-GMA三元共聚物的TG曲线 280 ̄460 oC区间无明显质量损失,未经抽提的改 性纳米氮化硅在此温度区间有明显质量损失,而 此温度区间正是HFMA—MMA—GMA三元共聚 物的热分解温度,因此可推断HFMA—MMA— 588 橡胶 工业 2011年第58卷 GMA三元共聚物已经包覆在纳米氮化硅粉体表 面;经过抽提的改性纳米氮化硅在280 ̄460℃区 间仍有明显质量损失,表明HFMA—MMA—GMA 三元共聚物对纳米氮化硅粉体既有物理包覆也有 化学改性。 根据TG分析数据可计算出HFMA MMA— GMA三元共聚物改性纳米氮化硅的总利用率为 95.19 ,其中化学改性利用率为67.18 ,物理 包覆利用率仅为28.0l 。 2.2 改性纳米氮化硅/FKM复合材料的性能 2.2.1物理性能 改性纳米氮化硅用量对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 影响如表l所示。 从表l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加入改性纳米氮 

表1 改性纳米氮化硅用量对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项 目 改性纳米氮化硅用量/份 o o.25 o.5 l 1.5 邵尔A型硬度/度 100 定伸应力/MPa 拉伸强度/MPa 拉断伸长率/ 阿克隆磨耗量/cm。 250℃×70 h热空气老化后 邵尔A型硬度变化/度 拉伸强度变化率/ ASTM 1 标准油浸泡后” 体积变化率/ 拉伸强度变化率/ 

+1 14 +1.4 +0.5 +o.4 +0.3 +l6.5 +14.5 +13.6 +l3.4 72 9.9 14.5 194 1.16 +2 5 

+o.2 +6.8 

注:1)15o℃×7o h。 化硅后,氟橡胶的100 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有 所提高,拉断伸长率减小。分析认为,改性纳米氮 化硅表面包覆的HFMA—MMA—GMA三元共聚 物与FKM基体产生良好的物理缠结,从而使纳 米氮化硅粒子在氟橡胶中均匀分散,两相相容性 改善,复合材料强度提高。 热空气老化后氟橡胶及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 度均减小,但当改性纳米氮化硅用量达到1份后,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降低幅度明显较小,邵尔A型 硬度增大。氟橡胶在热和氧的共同作用下,会发 生降解和交联两种反应,降解反应会导致材料发 粘变软,硬度下降,而交联反应会导致材料交联密 度增大,硬度提高。热空气老化后硬度增大,可认 为复合材料老化过程中交联反应占优势。 经ASTM 1 标准油浸泡后,氟橡胶及其复 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大,随着改性纳米氮化硅用 量的增大,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增大幅度总体呈减 小趋势,体积变化率减小,耐油性能改善。分析认 为,加入改性纳米氮化硅后,复合材料中FKM的 体积分数减小,从而导致复合材料的体积溶胀率 减小,耐油性能提高。 从表1还可以看出,改性纳米氮化硅/FKM 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总体优于未加入改性纳米氮 化硅的FKM。分析认为:①纳米氮化硅颗粒的摩 擦因数小于0.1,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较大的表 面硬度也使其具有极佳的耐磨性能;②表面改性 可以有效阻止纳米氮化硅粒子团聚,提高了纳米 粒子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使其在橡胶基体中均 匀分散,从而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③大分子表面 改性剂分子链能够与橡胶分子链发生物理缠结, 甚至可以参与橡胶硫化过程,增大交联密度,增强 网络结构,从而提高橡胶耐磨性能。 综上所述,当改性纳米氮化硅用量为1.5份 时,改性纳米氮化硅/FKM复合材料的综合物理 性能较好,耐磨性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和耐油性 能最优。 2.2.2 SEM分析 纳米粉体能否对橡胶基体起到补强作用,关 键在于其能否在橡胶基体中均匀分散以及与橡胶 基体之间是否具有相容性。FKM和改性纳米氮 化硅/FKM复合材料的SEM照片分别如图4和 5所示。 

∞ .。 ¨ M H + 3 8 7 ; , 1 8 ” Ⅲ Lr 

)8 8 2 1 8加 脚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