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与法规

城市管理与法规
城市管理与法规

1、城市管理的基本使命是,有效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提

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现代管理理论:从单中心管理走向多中心治理,在多元城市管理主体中,城市政府仍然

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3、城市的概念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它

具有人口密集、资源密集、文化荟萃、信息集中、工作高效等特点。

4、城市的基本特征

(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

(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

(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5、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

6、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1.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进程

2.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3.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

4.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

7、城市化滞后的政策效应

这种滞后型城市化的积极效应在于:它始终立足于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维护城乡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生活稳定,有利于保障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有利于维护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秩序状态,有利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流动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冲击,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的过度城市化问题,避免了城市化过程中的高失业率和贫民窟现象。

滞后型城市化的负面效应:

(1)城市化滞后直接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2)城市化滞后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

(3)城市化滞后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4)城市化滞后限制了人口素质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与进步。

8、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不断加强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9、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根本区别

私人部门包括各类企业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

私人部门以市场的自愿交易和自发秩序为核心机制来组织社会行动,私人部门并不排斥政府干预。

公共部门一般是指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它们主要负责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部门负责管理公共事务,谋求公共利益,不以营利为目的。

9、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以及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10、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状态。

11、市场失灵的表现

(1)公共产品问题

(2)外部效应问题

(3)市场垄断问题

(4)信息不对称问题

(5)分配不公问题

(6)宏观经济问题

(7)公共秩序问题

12、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

13、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部门扩张

(2)公共决策失误

(3)政策执行低效

(4)行政成本高

(5)再分配不公

(6)政府设租

14、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15、城市公共产品的显著特征在于,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和受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sive)。

16、政府在城市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角色的转变:生产者变为提供者

17、议会市长制和市长议会制的区别

实行议会市长制(council-mayor form)的城市,其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市议会在与市长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市长只有一些礼仪性的职权。通常被称为“弱市长制”,日本各城市都实行这种市政体制

实行市长议会制(mayor-council form)的城市,其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称为“强市长制”,法国所有城市,美国多数大城市,但法国的市长权力最强。

18、市领导县体制的利弊分析

市领导县的利:

1)加强了行政管理

2)形成了经济合力

3)统一了城乡规划

市领导县的弊:

1)增加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效率,提高了管理成本

2)不公平竞争加剧了市县矛盾

3)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能力有限

4)城乡合治不利于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5)市管县体制缺乏宪法依据

19、城市管理体制(市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现行城市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1.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

2.政府间权责不对称、府际关系不顺

3.政府部门林立、机构设置臃肿

4.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城市公共服务有待加强

5.部门管理、多头审批、条块分割、效率低下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1.合理界定市政职能

2.科学设置市政机构

3.合理设置层级结构

4.加强城市管理法治化建设

20、公共政策过程中两个评估的区别

政策方案的评估政策效果的评估

20、公共政策的功能

1.目标导向功能

2.利益分配功能

3.行为调控功能

4.冲突化解功能

21、“浴盆模型”

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22、有两种情况可能导致政策终结:一是通过政策执行评估,发现政策目标已经实现,特定社会问题已获解决,既定政策已经成为多余的摆设,没有继续执行的必要性;二是通过政策执行评估,发现某项政策处于无效或失败状态,无法解决实际存在的政策问题,需要制定新政策取而代之。

23、政策终结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替代、合并、分解、缩减四种。

24、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

25、1933年,《雅典宪章》第一个世界性的城市规划大纲1989年,中国制定并颁布了《城市规划法》

26、城市规划的作用

1.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有利于促进城市合理布局

3.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4.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5.有利于保障城市交通畅通

6.有利于塑造城市特色形象

27、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28、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政府报省、自治区政府审批。

县政府组织编制县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政府审批。

29、城市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是城市政府为实现公共管理职能,而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

30、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税收收入;(2)国有资产收入;(3)公共收费收入;(4)债务收入

31、根据政府职能的不同,财政支出可分为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

32、国际上政府的采购对象:货物、工程、服务

33、城市政府规制,是指在法治的制度框架下,城市政府的有关部门以矫正市场失灵和维护社会多元利益平衡为使命,对微观经济和社会主体实行的直接干预和控制行为。

34、城市政府规制的积极意义(作用)

(1)有利于防止过度竞争,提高经济效率

(2)有利于维护公平的市场交易

(3)有利于增进公共利益,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35、垄断的类型

(1)资源性垄断

(2)技术性垄断

(3)经营性垄断

(4)强制性垄断

(5)自然垄断

资源性垄断、技术性垄断、经营性垄断和自然垄断,都属于产权排他性垄断。

36、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各种基础性物质设施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37、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不均衡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不高

3.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单一

4.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方式落后

5.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缺少政策配套

解决对策

国外:(1)保障城市基础设施资金(2)积极吸引社会资本(3)规划谨慎细致

我国:(1)加强城市道路规划与公共交通建设(2)加强规划,避免重复性建设

(3)寻找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入竞争机制(4)加强公众监督,抵制腐败现象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38、基础设施民营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 model, BOT)

39、城市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

1.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设施和运输能力不足

2.大多数城市的内部道路设施和运输能力紧张

3.城市交通工具的机动化程度不高

4.城市交通工具结构配置不合理

5.城市交通指挥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思路

1.加快对外快速交通通道建设

2.完善城市内部交通道路系统和配套设施

3.开发新型交通工具和技术设施

4.鼓励民营部门参与城市交通建设和运营

5.提高城市交通的指挥水平

6.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40、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险

(2)社会救助

(3)社会优抚

(4)社会福利

41、社区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本方向

42、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的区别:

42、所谓底线公共服务,即保障个人基本生活和发展权利所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一个人如果缺少了这部分公共服务,那就保证不了其在既定社会状况下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43、私人部门介入到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三种方式:

(1)完全由私人部门供给

(2)私人部门和政府共同供给

(3)私人部门与第三方共同供给

私人部门提供准公共服务,一般都要实行“选择性进入”方式

44、事业单位改革的三个方向:

(1)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应逐步转变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

(2)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可依照NPO的规范性要求进行改革。

(3)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应逐步转变为企业。

45、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致使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

46、“一法三条例”:“一法”由《城市规划法》演变为《城乡规划法》;“三条例”,则是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之外,增加了《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47、我国的立法形式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法律

(3)全国性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地方行政规章

全国人大高于国家行政机关

48、城乡规划审批制度

(1)城镇体系规划审批制度

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并明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报批程序。首先,规划在上报国务院前,须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应随上报审查的规划一并报送。其次,规划上报国务院后,由国务院授权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审查。

(2)城乡总体规划审批制度

城乡总体规划采取分级审批,并明确了规划的报批程序。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包括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县城区规划)由县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