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2)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3.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光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4.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错里有某种统一。

艾青早期的诗歌,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这是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如 1937 年初《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

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

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但也有少数诗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

善用比喻,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艾青诗歌意象的外延丰富多彩是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的。同样是写太阳、春天、黎明、夜晚,同样是写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够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其诗歌在艺术与思想内容方面形成了有机的统一。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当时惨遭战乱的现实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曲,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做了铺垫。

5.人物评价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意。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的诗界。

——中国网评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练习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评价_______

一、作家作品

1.艾青,原名,号,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2.艾青第一次用“艾青”这一笔名发表的长诗是《》。

3.1985年,艾青获得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中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

4.艾青的长诗《向太阳》《》,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的歌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作品的一项是( )

A.《光的赞歌》

B.《黎明的通知》

C.《礁石与灯标》

D.《鱼化石》

二、内容理解

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出自艾青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总是充满“”,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2.“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以上文字出自《艾青诗选》中的《》,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的思考。

3.“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浑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以上文字出自《艾青诗选》中的《》,全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感。4.“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这句诗出自艾青的短诗《》,该诗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体现了艾青诗歌创作“”的特点。

5.20世纪30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和“”。

6.“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诗中的“你”指的是( )

A.艾青

B.大堰河

C.祖国

D.土地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的向往和追求。

三、诗歌赏析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 全诗采用了的写作手法,表面上,诗人礼赞礁石,实则礼赞了一种在磨难面前

的人格,礼赞了的民族精神。

(2) 请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本诗的特点。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

(1) 关于这首诗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感人,而且人格化了。

C.这首诗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地面下根的纠缠,体现了革命者的心紧密相连的特点。

D.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2) 小州读了《艾青诗选》中的《树》,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初读诗歌《树》,觉得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发现,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春

(1) 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2) 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参考答案:

一、1、蒋正涵、海澄2、大堰河——我的保姆3、法4、火把5、太阳与火把6、C 【解析】C项,《礁石与灯标》是舒婷的诗。

二、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土地的忧郁2、鱼化石、生命本质3、北方、爱国主义4、刈草的孩子、诗中有画5、土地、光明6、B 7、太阳、光明(或未来)

三、1、(1)象征乐观、自信坚强、豁达、无畏(2)内容上:诗歌采用了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刚毅的精神;不具体描形而是重在绘神,写出了一种永存的景象;诗重点使用拟人手法,意蕴回味悠长。形式上:节律自由、灵活。

2、(1)C 【解析】“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2)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根本、赞美中华民族紧密团结、英勇顽强的精神

3、(1)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的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2)强烈的反差”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的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 -如何读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2.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赏析《艾青诗选》中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进行专题探究。 4.诵读《艾青诗选》中喜欢的诗作,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赏析《艾青诗选》中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进行专题探究。 教法学法:诵读法,赏析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 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铁凝 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正涵,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主要作品 《归来的歌》《北方》《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反法西斯》《黎明的通知》《愿春天早点来》《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走向胜利》《欢呼集》《艾青选集》《新文艺论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彩色的诗》《落时集》《雪莲》《海恋花》《启明星》《域外集》《向太阳》《吴满有》《黑鳗》《大堰河-我的保姆》《下雪的早晨》《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 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 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 《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 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单元:古诗赏析、默写及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九上 1~3 单元:古诗赏析、默写及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一古诗赏析 ★1.《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吕尚 B 乘舟梦日边——伊尹 C 长风破浪——宗悫 3.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4.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分别含有吕尚(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6.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高昂乐观思想感情。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含义: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来面对世变,劝诫友人不必为自己的境遇而忧伤,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月;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2.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艾青诗选》名著导读+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艾青诗选》名著导读+知识点 《艾青诗选》内容梳理 一、基础知识 1. 作者简介 艾青,现代文学家、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倾诉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 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 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艺术特色 1.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名著梳理及练习

部编版《艾青诗选》名著梳理及其练习 一.考点解读及其解题技巧 ◆考点剖析 中考涉及的文体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的试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查: (1)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外国作家的国别及作品; (2)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的出处及主要人物及性格; (3)新课标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名著作品,掌握:作家,主要人物的姓名、绰号、性格及有关故事情节、作品思想方面的内容; (4)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评价性阅读等,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能对一些内容或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如对名著整体、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的评价等。主要题型有:选择类题。填空类题。理解概括型、感悟评价型和语言运用型。 ◆解题技巧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激发孩子们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对该知识点,要作具体而细致的复习,要做到梳理清楚,心中有“数”。具体应做到: 1.广泛阅读,熟悉推荐的十二部必读的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回目或梗概。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 2.精读一部分文学作品,精读可用勾画法、摘录法,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都作一番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得出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3.要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阅读名著时,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甚至个别句子都要做好笔记,写感悟与体会可就整篇而言,也可抓住某一点去写。 4.名著阅读题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我们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较强的分析和表达能力。解答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题要抓住题旨,看清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灵活作答。 5.掌握重点题型的的解析技巧: 考试题型: (1)文学常识积累题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如:“保尔是(苏联)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文学常识复习技巧①注重平时的积累(涉及面要广,记忆要准确)。②分类法,按古代现代外国三类整理。③网络法,如作家——篇名——名句,形成网络。④表格法,即对某一大类列表对照。 ⑵主要人物性格题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认识。不仅要了解人物的个性,而且要根据外号写出人物的姓名。有时答案均具有开放性,可自行选取,有时会有附加说明,要学生注意避开课文。如:《水浒传》中的108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①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除课文外)你熟悉的故事。②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外号表现的特征。 ⑶人物情节关联题 这类题要求围绕一个主要人物,弄清相关的主要情节,着重考查考生对名著的情节的把握能力和人物性格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的分析能力。如:写出鲁智深救林冲的故事名称:(大闹野猪林)又如:说说《骆驼祥子》中祥子有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参考答案(示例)A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B老婆难产死了。C大病几场,原来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⑷故事情节评点题:这类题要求对作品或部分章节描写的故事用简要语言概括之,有的借人物对话,要求指出这是讲什么故事,或借一段评述,要求指出所评的是什么人。这种题属于故事情节评点题。如:《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请各用一句话分别举出三个人物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

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题《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含答案

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题 《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 泰戈尔诗选 【作者生平】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 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1941 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泰戈尔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 【作品简介】 《泰戈尔诗选》收录了泰戈尔的《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和《吉檀迦利》四部诗集。在泰戈尔的诗中,我们总能看刭许多现实中的或大或小的事物,太阳、月亮、花朵、小草、鸟儿、大海、老者、幼煮、主妇、渔民等,即使再不起眼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也变得美好、细腻。 《新月集》是一部诗坛圣者的巅峰之作,一首母爱与童真的不朽乐章,一幅梦想现实交织的绚丽画卷。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 《园丁集》是一部“生命之歌” ,细腻地描述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诗人在回首往事时吟唱出这些恋歌,并进行理性的审视与思考,使这部恋歌闪烁出哲理的光彩。 《飞鸟集》是泰戈尔最杰出的诗集之一。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诗歌风格】 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经典语句】太阳只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权势以它的恶行自夸,落下的黄叶与浮游的云片却在笑它。绿草是无愧于它所生长的伟大世界的。 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慈善的举动。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你看不见你自己,你能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影子。 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经典名言】 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②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③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名篇解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 识梳理 中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作者简介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精选练习(一) 1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1931年参加革命,加入了“左联”,后来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他的早期诗歌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主要诗集有:《旷野》《火把》《欢呼集》《春天》《归来的歌》《艾青诗选》《艾青短诗选》等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考点解读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考点解读及练习题 一.考点解读及其解题技巧 ◆考点剖析 中考涉及的文体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的试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查: (1)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外国作家的国别及作品; (2)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的出处及主要人物及性格; (3)新课标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名著作品,掌握:作家,主要人物的姓名、绰号、性格及有关故事情节、作品思想方面的内容; (4)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评价性阅读等,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能对一些内容或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如对名著整体、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的评价等。主要题型有:选择类题。填空类题。理解概括型、感悟评价型和语言运用型。 ◆解题技巧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激发孩子们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对该知识点,要作具体而细致的复习,要做到梳理清楚,心中有“数”。具体应做到: 1.广泛阅读,熟悉推荐的十二部必读的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回目或梗概。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 2.精读一部分文学作品,精读可用勾画法、摘录法,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都作一番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得出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3.要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阅读名著时,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甚至个别句子都要做好笔记,写感悟与体会可就整篇而言,也可抓住某一点去写。 4.名著阅读题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我们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较强的分析和表达能力。解答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题要抓住题旨,看清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灵活作答。 5.掌握重点题型的的解析技巧: 考试题型: (1)文学常识积累题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诗词鉴赏《艾青诗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诗词鉴赏 《艾青诗选》 诗词鉴赏《艾青诗选》 人物小传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诗论《诗论》,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方》、《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阳》(1947年)《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狱,翌(yi)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艾青 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在中国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 名著导读常考知识点 《艾青诗选》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必读名著中唯一一本诗歌选集。虽然考试中对这部作品的考查较少,但题型种类丰富多样,不仅考查对作品内容的掌握,还考验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艾青诗选》的常见考查点,让我们带着问题与思考,一起走进经典! 常见考查点 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此节中所描述的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是什么?简述《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主旨。 2.把握诗歌的意象。如:阅读《礁石》,说说“礁石”象征什么;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诗歌说说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3.品析诗歌的语言。如:《礁石》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艾青的《太阳的话》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风陵渡》中“……听呵/那野性的叫喊/它没有一刻不想扯碎我们的渡船/和鲸吞我们的生命/而那潼关啊/潼关在黄河的彼岸/它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的平安”,赏析此节的写作手法。 5.按照要求推荐这部名著。如:班级开展“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活动,请你选择一首诗歌推荐给大家并阐述推荐理由。 6.了解与这部名著有关的常识。如:给出相关诗句,要求判断出处,或者思考诗人“归来”后的诗歌有哪些。

7.续写、补写、仿写诗句。如:请仿照《镜子》的画线句,以《太阳》为题,仿写四句诗。 解答这样的名著阅读题,首先必须建立在日常阅读的基础上,熟读艾青的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大致的主题。阅读在于积累,日常阅读时同学们要在诗歌内容、主题、意象、艺术风格等方面加以梳理和把握。答题时,要审清题意,认清题型,再根据具体的诗歌内容,组织语言,认真答题。 知识点梳理 一、主要作品及特征 20世纪30年代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 艾青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如《北方》,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一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 又如《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一、基础知识 1.作者状况 艾青, 1910 年 3月 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布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结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第一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此后陆续第一版诗集《大堰河》( 1939)、《火把》( 1941 )、《向太阳》( 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激烈,倾吐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情。解放后的诗集有《喝彩集》、《春季》 等。 1948年此后发布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第 一版了《艾青选集》等。还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 论》 等著作。 1985年 , 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 -- 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以后又一位 推进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名誉。 1985年,法国授与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昭雪,再次焕发创作青春, 写作并发布了《鱼化石》等优异作品。 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第一版社第一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月 到七十年月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应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微风格特点。 3.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邃、激越、豪放的笔触 诅咒黑暗,歌颂光明;解放后,又自始自终地颂扬人民,礼赞光明, 思虑人生。他的“回来”之歌,内容更加宽泛,思想更加浑朴,感情

更加深邃,手法更加多样,艺术更加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 为主体,吸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实清爽、深邃隽永,明亮 其实不直露,时有委婉也不艰涩,实践着他“朴实、纯真、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二、拓展延长 1.诗人故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阅读指导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阅读指导 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人物小传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诗论《诗论》,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方》、《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阳》(1947年)《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艾青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41年赴,任《诗刊》主编。他在遍地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到了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成立后,艾青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中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其诗作《我爱这土地》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学期)。《北方》被选入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书。另外,他的诗作《太阳的话》也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艾青因病逝世,享年86岁。 3.诗作风格。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战争开始后,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 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4.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5.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错里有某种统一。 艾青早期的诗歌,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这是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如 1937 年初《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 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 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但也有少数诗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 善用比喻,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艾青诗歌意象的外延丰富多彩是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的。同样是写太阳、春天、黎明、夜晚,同样是写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够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其诗歌在艺术与思想内容方面形成了有机的统一。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当时惨遭战乱的现实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曲,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做了铺垫。 6.人物评价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名篇赏析—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艾青诗选名篇摘抄赏析 一、情感。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被誉为“吹芦笛的诗人”“太阳”“火把”诗人。 1、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对被侵占国土土地的热爱,常常借助土地这一意象得以表 现)。如《我爱这土地》,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2、热爱农民。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写出了中国农民受蹂躏的痛苦,和对善良而不 幸的普通农民的颂歌。如《九百个》写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写出了他们的觉醒与反抗。 3、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期盼)(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如《向 太阳》歌颂了抗日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 二、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 三、诗歌赏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 赏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通过对乳母“大堰河”悲苦、善良的一生的回忆,抒发了对贫苦农妇的怀念和感激、赞颂之情以及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大堰河善良、勤劳、淳朴、坚强,的确是个旧中国的农村妇女的典型。她饱受了“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得到的是“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清早,搭好灶火,操劳饭食;深夜,缝补儿子们被荆棘扯破的衣服。有时还要包好“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掐死“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尽管要做的事很多,但仍要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和理想,“她含着笑”洗衣、涤莱,“她含着笑”喂猪、晒豆晒麦,不畏艰难困苦,辛勤劳动,表现了她的坚强乐观的性格。 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一笔名。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意境沉郁而广漠的长诗。1937年12月,艾青在武昌诗人抱着急切投入战斗的决心,从浙江家乡来到了武汉。在武汉这座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城市里,诗人并没有看到民族存亡关头所应有的昂奋和紧迫的气氛,权贵们仍在作威作福,处处是穷困和饥饿,他感到异常的失望,一颗火热的心仿佛被冰封雪埋了一般。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寒冷的,泥泞而曲折的。写下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首先是风的出现,它“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不停地絮聒着……”读者感触到了风的无法躲避的侵袭和它古老的哀伤的声息,不由得令人感到了历史的沉重。 接着写诗人真挚的自白使诗浸染着温暖而赤诚的血泪,让诗、诗人与读者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紧紧联在一起。诗人的命运与整个古老的民族和土地的命运是血肉相连的。接着又在雪的寒冷中,看见在战争中遭到蹂躏和杀戮的善良的妇女,还有年老的奔波在流亡道路上的母亲。……诗人深情地呼号:“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诗人最后在“没有灯光的晚上”痛苦而悲伤地诉说:“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是对危难中的祖国说的。这是因为他看到了战争的现实的严峻性,看到了那些过去迫害过诗人自己和无数民主斗士,欺压过广大人民的权贵们,仍在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诗人能不感到忧虑吗?结尾的这几行诗不是无告的呻吟,它是声音颤栗的呼喊,是泣血的为祖国急切献身的心声。 《北方》 苍茫的北地,厚重黄土地,无垠的荒漠,远处从塞外吹来的无情的沙漠风肆虐地蹂躏着北方的生命,远处的村庄,上坡,河岸,颓垣等都在呻吟,十月的寒风并不刺骨,却给人带来寒彻心扉的冰凉,给人浓烈的沉重感,感叹着这个时代的悲哀。在敌军铁骑的践踏下奄奄一息的民众,北方人民的不幸与灾难北方人民脸上的无奈,那种从心底深处流露出的悲痛和对光明的热切的渴望。,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啊,这国土养育了,那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虽然只是简短的文字,承载的是中国千万民众的信念,承载的远方的未知的却一定会出现的曙光。 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私的博大的爱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赏析:1、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礁石人格化。 2、启示:以微笑的方式生活,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 个民族。 3、礁石:毫不畏惧巨浪冲击,依然满怀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精神:不畏困难,热爱生活的执着精神。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赏析:1、在抗日救亡的最艰难的岁月。运用象征的手法,让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鸟。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其实是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情。“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大堰河》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从细节描写中分析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情感。 2.学习诗歌写作中典型意象的运用及其作用,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达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3.体会诗人诗歌语言的叙事性、抒情性和画面感。 学习重点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从细节描写中分析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情感。 2.学习诗歌写作中典型意象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1.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达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2.体会诗人诗歌语言的叙事性、抒情性和画面感。 学习过程 活动一整体把握 听配乐朗诵录音,了解诗歌内容,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活动二探究形象 1.自读诗歌文本,结合诗歌中的细节,发挥想象,思考文中“大堰河”的形象是怎样的。小组合作,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 “大堰河”档案

提示: “大堰河”档案 2.《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叙事具有浓郁鲜明的抒情色彩和强烈深沉的感情指向,阅读第7节、第8节和第10节,关注大堰河的“笑”“梦”“泪”,结合全文

和补充材料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 补充材料: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到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的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回家后依然受到歧视,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艾青后来曾回忆说:“我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 提示: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赞美和同情,也表达了对广大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催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旧世界不公正的强烈控诉和仇恨。 活动三精研手法 1.细读本诗第三节,寻找其中所用意象,并填写下列表格。 提示: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中考真题--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中考真题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x”,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作品导图 艺术特色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导学案语文九年级上册

《艾青诗选》 阅读引导 如何读诗 1.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艾青的诗歌都是自由诗,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是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2.品味诗歌的语言。 艾青的诗歌常常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3.把握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主题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劳动人民的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艾青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 4.体味诗歌的情感。 如《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呼喊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艾青晚年,通过对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沉淀,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歌,如《鱼化石》《盆景》等。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伽、克阿等,中国现当代诗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风格更为圆熟。 创作背景 1.崭露头角 1928年,18岁的艾青考入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第二年去法国留学,1930年回国。因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投身进步的文艺活动,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失去了绘画的条件,于是开始“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的挚爱和无尽怀念。该诗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2.第一个创作高峰期 艾青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是在20世纪30年代。1937年至1940年,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残酷,又是反抗战斗最激烈最悲壮的年代,这个时期的艾青几经辗转,“满怀热情从中国东部到中部,从中部到北部,从北部到南部,从南部到西北部——延安”。这一段流浪经历,使他接触到了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现实,更使他深刻地体察到了中华民族所蕴含着的伟大的精神和力量。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主要篇目:《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我爱这土地》《旷野》等。 3.第二个创作高峰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