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课本素材的挖掘和运用》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教学中课本素材的挖掘和运用》教学设计-作文教学论

《写作教学中课本素材的挖掘和运用》教学设计

甘肃王晓敏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丰富的写作素材。

2.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素材运用的方法。

3.学以致用,练习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课本素材应用的方法,练习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探究、练习。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上一节语文课,我十分荣幸。喜欢语文吗?喜欢作文吗?……怕写作文,究竟怕什么呢?(生答,教师随机总结出发言要点)教师: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平凡……如同学们所说的,真有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味道。我也常常听同学感叹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可用。事实真是如此吗?有句俗话叫“捧着金碗去讨饭,躺在金山上受穷”,话歪理不歪,其实我们就是这种情况。我们的素材很多,正如“金碗”“金山”,是什么?对,就是课本。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作文中课本素材的挖掘和运用。下面是我的几个教学板块,依次呈现出来,见教于方家。

师:我们先来欣赏高考满分佳作片段;

环节一:佳作欣赏(幻灯片):

1.站在历史的海岸,慢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

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无怨无悔,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选择》

2.自古便有“乱世出英雄”这种说法。春秋战国,群雄混战,杀人盈野,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中人们都退缩了吗?儒者在颠沛流离中思考“王道之始”在哪里,于是成就了千古至圣;战者在流血漂橹中思考“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戈为武,于是成就了兵圣;偏僻的南阳并没有把诸葛孔明变成鄙陋的村夫;蛮荒的北海并没有把苏武变成西伯利亚的牧民;清净的寺庙并没有把朱元璋变成虔诚的和尚。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种子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但是它不会被永远埋没,依然可以择机萌发;雏鹰生活在悬崖峭壁上,但是没有因此而蜷缩待毙,依然可以勇敢地振翅高飞,翱翔天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梅,凌寒独自开,暗香盈风雪。《丹墨莲梅》

3.如果你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漩中;如果你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呵,语文,美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我爱语文》

追问1:文中的素材我们是否似曾相识?

学生七嘴八舌,教师相机点拨道:

师:你们看,战国末期三闾大夫屈原有名作《离骚》,虽忠心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顷襄王听信谗言他被流放,最终投汩罗江而死。

三国的枭雄曹操有《短歌行》,那年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龟虽寿》中咏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

孟子《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带领门徒周游各国,阐述他的仁政主张,在颠沛流离中奔走游说。诸葛亮躬耕南阳,班固《苏武传》北匈奴扣留十九年不改报国之心,就是这么几则选自课本的熟识的材料,也可以成为打造满分作文的零部件。

追问2:那么在学过的课文中,还有那些作家、作品、人物语言令你印象特别深刻?

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后,交流展示各自的学习结果。

师点拨:听同学们说起课本内容,都是如数家珍啊。原来课本素材,就是我们唾手可得的一瓢清泉,一座金山。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要说“材不在奇,切题为妙,料不在多,精当就好”。但在实际写作中,许多同学不会运用课本中蕴含丰富的作文素材,他们感叹于别人运用的巧妙,但自己却无从下手。那么如何运用呢?我们探究一下。

环节二:方法探究

小组讨论:

问题:1.从司马迁著《史记》这件事你可以提炼出哪些观点?2.从《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中你可以提炼出哪些观点?

问题1:

(1)遭遇挫折,勇敢面对。

(2)珍惜生命,有生命就有可能产生奇迹。

(3)有一种活比死更难,更美丽。(相关事例有海伦·凯勒、史铁生、霍金等,他们如果轻生,世上就少了几分美丽,几多成就)

(4)只有忍辱负重,方能成就大业。(相关事例有: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韩信忍胯下之辱成大将,苏武牧羊)

(5)理想高于一切。司马迁著《史记》的理想支撑他度过困难的日子。(相关事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罗盛教勇救朝鲜儿童,马丁·路德·金将毕生精力献给黑人民权运动等)

问题2:

(1)从文章中心角度可以提炼出两个观点: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b、团结就是力量。

(2)从廉颇负荆请罪角度,可以提炼出“知错即改,善莫大焉”。

(3)从蔺相如回避廉颇角度,可以提炼出“宽容有时也是一种力量”。

(4)从蔺相如完璧归赵角度可以提炼出“智勇双全方显英雄本色”等等。

(5)从缪贤慧眼识蔺相如角度,可以提炼出“借你一双慧眼”、“一滴水可以看见大海”等观点。

师生归纳结论:人物、事件单一的素材,从不同角度可以引申出不同的观点,适用于不同的话题;对涉及众多任务的素材,要善于从多角度分析、联想,适用于不同的话题。这就是所谓的发散思维。

环节三:为你支招

给你一双慧眼

教师点拨:运用发散思维,我们就能由此及彼,又少及多,把有限的课本素材运用到无限的作文中去,充分展示课本素材的魅力,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有哪

些具体可行的办法呢?

师生通过实例归纳出的方法有:

1.事件发酵法

蒸馍时用一点酵母发酵,就可以蒸出一锅馒头。

我们把课本中的事件素材通过联想、想象进行扩展,或改变其中的情节、时代等,即故事新编,就可以写出一篇篇具有创新性的文章。

示例:作文《哀痛者.幸福者》以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中一句话“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为切入点,阐述应用“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战士的心灵去看待幸福,看待快乐”,以此来表达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对烈士的敬仰,对英雄主义的歌颂。构思可谓巧妙。

故事新编新就新在给旧故事注入了时代气息。

2.人物组接法

这种方法是跨越时空,让不同时代的人物走在一起,通过他们的对话或独白揭示话题,所选人物最好时代不同、角度不同、身份不同,有代表性,这样,既显得文章信息丰富,知识广博,又避免了只选一人所造成的内容单调,浓度太低,字数不够等弊病。

示例:高考作文《心有明镜》以“青冢有情犹识路”“悠然采菊东篱下”“一蓑烟雨任平生”三个小标题,将三位古人展示在读者面前:昭君选择心里装着人民,陶潜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苏轼选择孤傲,正直,这三人心中的明镜,又何尝不是后人的明镜?(“买镜”话题)这两篇文章以不同时代的三个人物把文章自然而然分成三个片段,文章结构呈现总一分一总态势,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很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