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电解-电化学

铜电解-电化学
铜电解-电化学

目录

摘要 (1)

1 铜电解技术原理与发展 (1)

1.1电解槽 (1)

1.2电解液循环方式 (2)

1.4电解工艺与控制特点 (3)

1.5铜电解工业发展历程 (3)

1.5.1最初的提出 (3)

1.5.2现代的主要改进 (4)

1.5.3国外的一些研究 (4)

1.5.4现在形成的主要方法 (4)

1.5.5总的发展趋势 (5)

2 铜电解技术最新发展 (5)

2.1提高阴极铜质量 (5)

2.1.1电解液中杂质行为 (5)

2.1.2添加剂的影响 (6)

2.1.3电流密度的影响 (6)

2.1.4有机相的影响 (7)

2.1.5电解温度的影响 (7)

2.2节能降耗 (8)

2.2.1影响电解铜电单耗的主要因素 (8)

2.2.2影响电解铜蒸汽单耗的主要因素 (9)

2.2.3铜电解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 (9)

2.3提高劳动生产率 (10)

2.3.1新型电解液循环方式 (10)

2.3.2周期反向电流电解技术(PRC) (10)

2.3.3机械化作业 (11)

3 铜电解技术发展展望 (11)

参考文献 (11)

摘要:铜电解精炼的历史悠久,自问世以来,其技术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传统工艺到永久性不锈钢阴极工艺电解法,从人工操作到大型自动化设备,从小极板生产到大极板生产,从电解液、阳极泥的过滤系统、极板导电系统的改进以及控制短路系统的优化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上述所有技术的改进都离不开提高阴极铜质量、降低能源和人工消耗这一主题。目前,世界上铜电解精炼工艺主要有传统法电解和永久性不锈钢阴极法电解两种。而永久阴极电解技术正好迎合这样的发展需求,将成为未来铜电解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铜电解;工艺;影响;改进

1 铜电解技术原理与发展

铜电解过程在电解槽中进行依靠直流电的作用完成铜阳极的溶解、阴极的沉积长大。除此之外,就是Cu+的产生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副反应,以及铜元素及其氧化物在稀酸环境下与氧发生的化学溶解反应。

1.1电解槽

目前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槽体,内衬铅板、软聚氯乙烯板、玻璃钢等材料。槽体底部做成由一端向另一端倾斜状,也有的老厂的电解槽底部是由两端向中央倾斜的。两种槽体都是在最低处开设排泥孔。如图1.1所示。

阳板:为火法精炼的精铜,含铜一般为99%以上。阴极片:一种是由种板槽生产的铜薄片,经加工安装吊耳后制成,常称为始极片,为了避免始极片制作的麻烦,大型电解铜厂均采用不锈钢板制作阴极。阴极阳极交替排列,同极中心距70-100毫米。

玻璃钢或聚合物混凝土整体槽是发展趋势。

图1.1 铜电解槽

1-进液管;2-阴极;3-阳极;4-出液管;5-放液孔;6-放阳极泥孔

1.2电解液循环方式

电解槽溶液循环有上进下出和下进上出

二种。如图1.2所示。

图1.2 电解液循环方式示意图

1.3电解反应原理

铜的电解精炼,是在电解槽中,用硫酸铜和硫酸的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上的铜会失去两个电子生成-2价铜离子,而贵金属和某些金属不溶,成为阳极泥沉淀于电解槽低。溶液中的-2价铜离子会在阴极上优先析出,而其他电位较负的贱金属不能在阴极上析出,留在电解液中,待电解液定期净化时除去。这样,得到的铜纯度很高,称电铜。

在电解液中,根据电离理论,存在H +、cu 2+、so 42-和水分子,因此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通电时,将发生相应的反应。

(1)阳极反应: Cu –2e→Cu 2+ V E Cu

Cu 34.0/2=+θ

Me –2e→Me 2+ V E Me Me 34.0/2<+θ

SO 42--2e→SO 3+1/2O 2 V

E So O

42.2_

242

/=θ

H 2O-2e→2H ++1/2O 2 V E O H O 229.122/=θ

阳极的主要反应是Cu 溶解形成Cu 2+。 (2)阴极反应:

Cu 2++2e→Cu V E Cu Cu 34.0/2=+θ

2H ++2e→H 2 V

E H H 02/=+θ

Me 2++2e→Me V E Me

Me 34.0/2>+θ

在这些反应中,只有电极电位比铜更正的金属离子能够优先还原。因此,阴极的主要反应是铜离子的还原得到电铜。

一般的铜电解精炼生产过程采用的电流

密度在200~340A/m 2时,铜离子在阴极沉积

过程属于混合控制。其极化曲线如图1.3。

图1.3 为阴极过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关系

图中极化曲线由两段组成:AB段为塔费尔直线,在相应的电流密度下生产得到致密的阴极铜产品;B点是由电化学极化向浓差极化转变的过渡点,其电流密度为100A/m2时,BC段表示的混合控制区,阴极沉积物将有可能长刺而得不到合格的产品。

1.4电解工艺与控制特点

铜电解工艺可分为传统电解、周期反向电流电解和永久阴极电解3种,永久阴极工艺采用不锈钢作阴极,取消了始极片的生产制作,阴极铜的处理设备多出了剥片过程。

铜电解所有工艺条件可归结为电解液成分电解液流量、电解液温度、极间距、电流强度五大类。理论上讲,使所有工艺条件处在最佳控制范围并有最佳组合,就能产出合乎要求的阴极铜产品,但是,一般的大型铜电解工厂规模较大,使得铜电解精炼过程的工艺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均匀性。而阴极铜质量由其所处的局部环境及全周期的工艺条件决定,为了获得整体合格的阴极铜产品,要求在电解精炼过程的工艺控制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工艺条件尽可能均一,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波动在合理范围内。

这种不均匀性正是铜电解过程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铜电解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铜电解工艺控制已从寻求“最佳控制范围”和“最佳工艺条件组合”走向“全过程的工艺条件均匀化”,铜电解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大都与此相关。1.5铜电解工业发展历程

1.5.1最初的提出

铜电解精炼最初是由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出的。雅柯比院士于1837年研究了铜电镀沉积的原理,列赫丁贝尔斯基于10年后在圣彼得堡建立了第一个大的电镀厂,为伊沙阿基也夫大教堂制造浮雕。列赫丁贝尔斯基当时还指出应用这个新的方法去精炼铜的可能性。至1869年,英国在威尔士建立了第一个

铜的精炼厂。

1.5.2现代的主要改进

在现代,铜主要用在电气工业上,要求铜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及良好的加工性能,以便制成各种规格的电气村料。火法精炼产出的精铜一般含铜99.2~99.7%和杂质0.3~0.8%。因此,火法精炼产出的精铜还要进行电解精炼,以进一步脱除杂质,并提高铜的纯度至99.99%。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铜的电解精炼技术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和成就,如电解设备和电解方法的改进;电解液控制和净化的加强;从而强化了电解过程即能在高于常规电解的电流密度一倍甚至几倍的条件下,成功地制取高质量的阴极铜。为强化铜的电解精炼过程,曾有人进行过旋转阴极和震动阴极的试验。

1.5.3国外的一些研究

国外采用了一种新型的高电流密度电解槽(代号CCS),电解液沿着电极表面高速流动,可以把电流密度提高到320~640A/m2。

根据资料报道,曾有国外的一家工厂,采取了一种特殊的设计,利用离子交换来控制纯铜在阴极上的沉积,而允许采用较高的电流密度。还有人提出了一个电解液在双层电解槽内流动的模型,这种流动可使电解液在槽内均匀分布,以保证铜在阴极上的均匀析出。

在铜电解精炼过程中,提高电流密度是强化生产的重要措施。1962年保加利亚精炼厂成功地进行了周期反向电流电解的工业试验。采用周期反向电流电解,阳极钝化现象在电流密度高达550~650A/m2时才出现。1.5.4现在形成的主要方法

通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铜电解精炼形成了以上提过的三大类精炼方法。传统法电解又包括小极板短周期常规电解和大极板长周期常规电解两大类。永久不锈钢阴极法又分为艾萨(ISA)电解法、KIDD法、OT法三种。

小极板短周期常规电解主要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采用,工序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适合于中小电解规模。大极板长周期常规电解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工序均实现了机械化,控制系统一般采用PLC进行控制,适合于大型铜电解生产企业。

周期反向电流电解技术(PRC),可以使电流密度提高到400A/m2以上。1963年,周期反向电流电解在保加利亚铜精炼厂首次应用于工业规模的生产。从那以后,应用这一技术的工厂不断增加,达到了所有电解厂数的16%。由于PRC技术所采用的电流密度高,其槽电压一般高于规电解法,有效电流效率也低于常规电解法。因此,PRC技术的电能消耗要比常规电解法高出30%左右。因此,在能源紧张,能源费用大幅度提高的今天,PRC 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PRC技术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永久性阴极铜电解技术最早由澳大利亚芒特艾萨矿业公司汤斯维尔精炼厂(CRL)在1978年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称为艾萨电解法。芒特艾萨公司从1978年开始把艾萨技术卖到国际上,至2003年世界上用艾萨法生产阴极铜总能力已达500万t/a,占全世界总阴极铜产量的33%。

目前国内采用永久性阴极铜电解技术并已投入生产的唯一工厂是江西铜业公司贵溪冶炼厂,该厂三期电解采用ISA电解法,设计能力为20万吨/年,并于2003年投产。目前在国际上使用ISA电解法的最大工厂是德国北德精炼厂,阴极铜生产能力达37万吨/年。

1986年加拿大鹰桥公司的KiddCreek冶炼厂也开发了另一种不锈钢阴极生产工艺,称为KIDD法。1992年KIDD工艺技术实现商业化,到目前为止,采用KIDD工艺并已投产的电解厂共有8家,生产能力达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大极板高电流密度常规铜电解技术研究245万吨/年;其中最大工厂是智利楚基卡马塔冶炼厂,阴极铜生产能力达87万吨/年。

芬兰奥托昆普公司利用其先进的不锈钢生产与制造技术,以及在阳极整形机组、阴极剥片机组、行车等方面的良好业绩,近年来开发的OT不锈钢阴极电解法也已投入了工业化生产。国内的山东阳谷祥光铜业公司选择了OT不锈钢阴极法。

1.5.5总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外铜冶炼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能力的增大,铜电解也朝着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小极板短周期常规电解工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处于不利位置,已逐步被淘汰;周期反向电流电解技术因有效电流效率低、电耗高等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极板长周期常规电解和永久不锈钢阴极电解得到了迅速发展。

2 铜电解技术最新发展

铜电解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围绕以最低的消耗获取最好质量的阴极铜这一目标展开的,主要体现在提高阴极铜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提升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

2.1提高阴极铜质量

阴极铜的质量问题集中体现在物理质量上包括表面长粒子、长气孔、发酥发脆、夹层等,其中表面长粒子是主要的缺陷。另外,传统电解技术阴极耳部容易夹带电解液等杂质。针对上述问题,主要围绕阳极质量、阴极质量、极距控制、电解液质量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由此产生了定量浇铸技术、阳极校直及铣耳技术、钦种板技术、始极片压纹技术、阴极压纹技术、永久阴极电解技术、各种电解液净化技术、添加剂补加技术、极距均匀性控制技术。

2.1.1电解液中杂质行为

阴极中含杂质0.3~0.8%,其中包括O、S,稀贵金属Au,Ag,Pt,Se,Te,负电性金属As,Sb,Bi,Ni,Fe,Zn,Pb,Co等。他们在电解时分别以不同的比例进入阳极泥和电解液,并以微量进入阴极。这些杂质按其在电解时的行为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正电性金属及以化合物形态存在的元素。它包括Au,Ag,铂族金属及形成化合物的元素O,S,Se,Te等。它们以极细的分散状态从阳极落到槽底,其中约0.5%被机械夹带到阴极上,造成贵金属损失。

第二类:在溶液中形成不溶性化合物的金属。它包括Pb、Sn。电解时Pb和Sn形成不溶性化合物。Pb在阳极溶解时形成不溶性化合物PbSO4沉淀并可进一步氧化成PbO2覆盖与阳极表面,妨碍电解液与阳极的接触而使槽电压升高。锡的碱式盐在沉降时可吸附As和Sb的化合物,有利于减少电解液中As 和Sb的含量,但数量多时也会粘附在阴极上,降低阴极的质量。

第三类:负电性金属。它包括Ni,Zn,Fe。Fe和Sn很容易在火法精炼时除去,一般阳极中Fe和Zn含量都很低,仅0.001%~0.003%,在阳极溶液时几乎全部进入电解液。Ni的含量波动较大,为0.09%~0.15%或更多。金属Ni在阳极上进行电化学溶解而进入溶液,一些不溶性的化合物如氧化镍、镍云母在阳极表面上形成不溶的薄膜引起阳极钝化和槽电压升高。

第四类:电位与铜相近的元素。它包括

As、Sb、Bi。As、Sb、Bi对电铜质量是最有害的杂质,因其电势与铜相近因而有可能在阴极上放电析出。此外,它们还容易产生“漂浮阳极泥”,机械粘附在阴极上。产生“漂浮阳极泥”的原因有很多说法,最近认为是由

于生成很细的SbAsO

4

和BiAsO

4

絮状物质,会影响其化学成分和外观质量。

2.1.2添加剂的影响

在电解生产中,为使阴极平整致密,需加入添加剂,添加剂的种类、加入量以及加入方式等都是比较关键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添加剂有:胶、硫脲、盐酸、干酪素和阿维同-A(Avitone-A)等。目前,研究发现干酪素在电解过程中并不起作用,故已停止使用。至于胶类添加剂,一般认为明胶更易控制其度数(即分子量大小),所以,云冶、金隆、贵冶等多采用明胶,有的厂很重视对不同度数明胶的配合使用。阿维同-A由国外进口,国内工厂较少采用。

另外,国内外铜电解厂,胶和硫脲的加入量差别很大,胶25-230g/tCu,硫脲30-90/tCu。但如果阳极质量不是很好的厂家,其明胶和硫脲的加入量都比较高,通常都达到明胶100g/tCu,硫脲50g/tCu以上,有利于阴极沉积物致密、光滑。

2.1.3电流密度的影响

在铜电解生产中,电流密度直接影响电流效率和电解铜质量。如表2.1

表2.1 电流密度对阴极铜表面质量的影响

电解液

电流密度(A·m-2)

260 280 300 320

未净化

板面平整

无粒子板面不平整

有粒子

板面不平整

粒子较多

板面不平整

有条纹,粒子较多

净化

板面光滑

无粒子板面光滑

无粒子

板面光滑

无粒子,玫瑰红

板面较粗

有条纹和粒子

由此表可知阴极铜表面质量随电流密度升高而下降,且采用净化后电解液电解得到的阴极铜表面质量优于未净化电解液电解所得阴极铜表面质量。实验证明通过净化,在电流密度为300A/m2时电解得到的阴极铜表面质量能达到阴极铜质量外观标准,再增大电流密度阴极铜表面质量会明显恶化。

在传统电解条件下不改变极距并提高电流密度是增加电铜产能最快的方法。因此,传统法提高电流密度仍旧是铜电解企业和专家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厂家一般将电流密度控制在230A/m2左右,在国外,电流密度超过280A/m2时,一般采用周期反向电流法电解,但该方法有效电流效率低,电耗大,在我国电力紧张的条件下不宜采用。

2.1.4有机相的影响

电解液的清晰是保证电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机相接触的电积液,含有微量有机相,当其含量达到一定量时,会引起阴极沉积的铜变色,尤其以阴极板的上部为甚。这种黑巧克力色沉积物叫做“有机烧斑”,在有机烧斑区域内的沉积物性质脆弱且呈粉状,并且在烧斑区域多半会发生杂质固体的严重夹带。实际生产中,过量有机物进入溶液将严重影响种板槽始极片的品质、成张率及电铜的质量,应减少或杜绝有机物进入电解溶液。

2.1.5电解温度的影响

固定其他条件不变,当硫酸质量浓度为210g/L时,电解液温度对阴极铜表面质量的影响如表2.2所示。

表2.2 电解液温度对阴极铜质量的影响

温度/℃

45 55 65 75

版面布满大量粒子低端大量粒子板面平整

略刺手

板面光滑无粒子

玫瑰红

版面粗糙

由上表可知,温度对阴极铜表面质量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升高温度有利于铜离子的均匀沉积,可消除阴极附近铜离子的严重贫化,阴极结晶致密,减少了阳极泥的污染,大幅度提高Cu2+溶解度,有效防止阳极钝化,降低电解液的粘度,有利于阳极泥的脱落、凝聚、沉淀,加快阳极板毛面氧化物溶解速度,防止阳极钝化,并减少杂质在阴极上的析出。另一方面温度过高,铜离子电沉积速度过快使板面粗糙,而且增加了蒸气消耗和热损失,恶化了操作环境。因此,适宜的电解液温度为65℃。

在高镍阳极生产实践研究中,电解液温度也是影响阴极铜Ni,S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在其它技术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提高电解液温度,阴极铜的品级率明显上升。然而,也应考虑到温度过高,胶的降解明显加快,从而增加胶的消耗。对高镍铜电解,电解液温度控制在61-65℃之间是适宜的。

2.2节能降耗

在铜电解精炼过程中电消耗和蒸汽消耗是主要的能源消耗,因此,做好电消耗与蒸汽消耗的节能降耗工作是降低电解铜的综合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2.1影响电解铜电单耗的主要因素

电耗是电解铜生产的关键指标,它综合反映了电解铜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果。电耗量主要取决于槽电压及电流效率,并可用下式计算:

W=1000V/1.186η kWh/t·铜

式中V——槽电压,η——电流效率,%;

1.186——铜的电化当量,g/A·h。

上式表明,电耗随槽电压的降低及电流效率的提高而减小,其中以槽电压的影响最大,因其波动范围较大。因此,通过实践及分析,总结出了影响电耗的主要因素如下:

(1)极距

极距对电解过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和电解铜质量都有很大影响。缩短极距可以降低电能消耗,但极距过小,易造成短路增多,引起电流效率下降。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选择适当的极距。

(2)电解液的成份

电解液的电阻所引起的电压降是槽电压的主要部份,所以,控制好电解液的成份对于降低槽电压显得尤为重要。

(3)电解液的温度

控制适当的电解液温度,对降低电耗有重要的作用。电解液的温度过低,会造成电解液粘度增大,使各种离子的扩散速度减慢,增加电解液的电阻,从而使槽电压上升。同时,亦可能造成杂质在阴极上放电,使电流效率降低。

(4)电解液的循环量

在电解过程中,由于电极的极化作用,

产生了反电动势,使槽电压升高,电能消耗增加。

(5)添加剂

添加剂有助于获得表面致密、平整、光滑的电解铜,但槽电压会随添加剂的增加而上升。

(6)电流密度

在相同的条件下,槽电压随着电流密度的提高而上升,即导致电耗的增加。

(7)阴阳极周期

阳极周期的长短与阳极自身的重量残极率电流效率电流密度有直接关系。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阴阳极周期越短,出装槽作业越频繁,增加了劳动强度和设备能源的损耗,阴阳极周期太长,除了影响阴极铜质量外,使生产资金占用额增加。

2.2.2影响电解铜蒸汽单耗的主要因素

蒸汽单耗是指单位产品阴极铜所消耗的蒸汽量。蒸汽消耗量为生产生活等蒸汽消耗总量,它主要与电解槽及各类贮槽的表面覆盖和槽壁保温措施有关在无措施的情况下一般为 1.0~1.5t/t.Cu,当电解槽面采用覆盖槽壁及管道采取保温措施并将各贮槽加盖的情况下,蒸汽消耗一般为0.2~0.6t/t.Cu 影响蒸汽单耗的主要因素:

(1)电解液温度

电解液的温度越高,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越大,散热损失也就越大,电解液加温要补充的热量也就越多。

(2)阴极铜烫洗除电解液加温外,阴极铜烫洗消耗的蒸汽量也很大。

(3)换热器热效率在加温电解过程中,换热器换热效率高,可以直接节省蒸汽

(4)气候影响北方和海拔较高的地区因季节性气候的变化,一般比南方工厂蒸汽单耗大

2.2.3铜电解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

(1)严格把好装槽质量关

杜绝不合格阳极板和始极片入槽,并设专人检查装槽质量,确保极距均匀并符合工艺要求,从而大大减少了阴、阳极短路的可能,提高了电流效率,降低了电耗。

(2)严格控制电解液成份

制定严格的工艺、技术规程,及时掌握、调整电解液的成份及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降低电解液的比电阻,从而降低槽电压。

(3)严格控制电解液的温度

电解液的温度应保持在58~65℃,以利于加快离子的扩散,使电解液成份趋于均匀,降低电解液的电阻,从而提高电解液的导电率,降低槽电压。

(4)降低槽电压及电耗

根据电流密度与工艺的要求,适时调整电解液的循环量,以使电解液成份均匀,有效地降低浓差极化作用,降低槽电压及电耗。

(5)加强添加剂的监控

设专人控制添加剂的加入量,并根据工

艺的变化即时调整添加剂的配方,避免添加剂过量而引起槽电压上升,增加电耗。

(6)选择适当的电流密度

根据工艺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电流密度。适时调整电解液的循环量,使电解液成份均匀,有效地降低浓差极化作用,降低槽电压及电耗。

(7)加强集液池的保温措施

应投放大量的塑料浮球进行覆盖保温。对循环系统的槽罐和溜槽加盖,大大地减少了电解槽等设备的对流辐射放热,对槽罐和管道做好保温措施同时在电解槽上面覆盖槽盖布,减少蒸汽消耗。

(8)换热设备的选取

可以采用换热效率更高的钛板式换热器,一方面降低了蒸汽波动对电解的影响;另一方面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蒸汽消耗,节约了能源同时也要做好热交换器的清洗工作,更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降低蒸汽消耗。

2.3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升劳动生产率是所有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铜电解精炼过程采取措施确保高电流密度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使用机械代替人工进行劳动便是主要的手段。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起来的技术包括新型电解液循环方式、周期反向电流电解技术(PRC)、机械化作业技术等。

2.3.1新型电解液循环方式

提高电流密度是在基础投资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成本最为快捷的手段。但电流密度的提高受产品质量、电能消耗等制约,并且在一段时期内普遍认为电流密度提升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浓差极化和阳极钝化。

以此为指导原则进行了许多的试验尝试,并有部分转化为实际工业应用,但要么具有片面性而无法推广,要么解决某一方面问题与其它技术配合使用。比如,传统循环方式是从电解槽的一端进液,另一端出液,为适应电流密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发展出了“平行环流式循环电解槽”、“CCS电解槽”、“渠道式电解槽”等采用新循环方式的电解槽,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处于试验研究阶段,比如喷射电解液法、脉冲电流电解法等。

2.3.2周期反向电流电解技术(PRC)

该技术1963年首先在保加利亚铜精炼厂投入使用,也是为解决高电流密度下浓差极化和钝化问题出现的电解技术,20世纪70年代获得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一度达到11个厂,1999年减少为8个电解厂。究其原因主要是采用PRC技术提高电流密度是以增加极距确保产品质量和减少短路为代价的,一般的厂家电流密度可以提高到340A/m2,较传统法的最高电流密度300A/m2提高约13%,而其极距却由100mm左右提高到了110mm甚至114mm,增加10%~14%,两者对产能的贡献基

本抵消,同时还要比传统电解多消耗30%电能,得不偿失。

2.3.3机械化作业

昂贵的劳动力促使欧美等发达国家考虑采用机械代替人的劳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是围绕电解的各个工序提升机械的作用,包括:阳极准备、始极片自动剥离、始极片压纹制作、阴极处理、等均逐步实现机械化作业,至20世纪90年代,60%以上的厂家使用了阳极机组,并且作为永久阴极电解技术的补充,自动化阳极机组正在逐步成为标准的电解精炼设备。

为弥补机械化带来的投资增加,提高生产效率及发挥机械化作业的优势,国内外阴阳极板都有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现有的大型阳极单面面积一般都在1mm以上,重量在300kg/块以上,0.5~1m2的阳极已极少见。

3 铜电解技术发展展望

以不锈钢阴极技术为载体集成当今铜电解领域的各项先进技术,即永久阴极电解工艺技术,是铜电解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全文对铜电解的介绍,铜电解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铜电解阴极技术采用永久阴极技术取代始极片技术,永久阴极技术中,不锈钢板也将取代传统的钛板。

2、传统电解槽材质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新式电解槽内衬软聚氯乙烯板或玻璃钢板,取代传统内衬材料。电解槽的大型化和电极间距的缩短可以增加产能,提高效率。

3、研发新的电解液添加剂,如表面活性物质,来改善电解时结晶颗粒的性能,以便产出更为平整致密的阴极铜板。

4、改变电解液在电解槽内的循环方式。比如,电解液沿阴极板面平行流动的方式,可以降低槽电压,提高电效。

5、研究新的电解液净化方法来更为有效的去除电解液中的砷锑铋,如电流电积法,极限电流密度法,萃取法,氧化法,共沉淀法等。

6、增加铜电解工艺的自动化程度,比如自动剥片、阴极处理、残极洗涤等,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水平。

目前,铜电解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工业推广。但是仍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扩大电解槽槽体、缩短电极间距、改变电解液循环方式等。通过不断改善电解工艺细节,来提高铜电解效率,降低能耗,.促进铜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祖泽,贺家齐.现代铜冶金学[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3.

[2] 彭容秋.铜冶金[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

[3] 邱竹贤.有色金属冶金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

版社,1988.

[4] 陈国发.重金属冶金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

社,1992.

[5] 许并社,李明照.铜冶炼工艺[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7.

[7] Nadkarni.R.M.Fluidized bed electrowinning of

Copper.1997.

[8] 陈元林提高铜电解始极片垂直度的生产实践[J].

铜业工程,2005,(3):36-37.

[9] 崔恩梯.铜电解精炼技术发展动态[J].沈冶科

技.1990,(3):30-35.

[10] 华宏全,黄太祥.云铜电解生产工艺控制的技

术进步[J].中国有色金属,2005,(10):36-38.

[11]Free.M.L. Fundamentals of Electrometallurgy in

Aqueous Media. 2007(05) .

[12]Lin.H.K. Extraction of Antimony by a Copper

Chloride Extractant [J].2004(3/4) .

[13]Free.M.L.Electrochemical Coupling of Metal

Extraction and Electrowinning. 2001.

[14]Moats.M,Hardee.K,Brown.C.Mesh-on-Lead

Anodes for Copper Electrowinning [J].

2003(07).

[15]Moats.M,Hardee. K. Brown. C. Copper

Electrowinning in Cobalt-Free Electrolyte Using

Mesh on Lead Anodes. 2003.

[16]Robinson.T,Davenport. W,Moats.M.

Electrolytic Copper Electrowinning-2007World

Tankhouse Operating Data. 2007.

[17]Free. M. L. Chemical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Metals in Aqueous Media. 2004.

[18]Sandoval. S. P. Full Digital Home Cinema.2005.

[19]Moats.M,Hardee.K,Brown.C.Mesh-on-Lead

Anodes for Copper Electrowinning [J].2003(07).

[20]Free.M.L.Electrochemical Coupling of Metal

Extraction and Electrowinning.200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 周考卷——电解原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3.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下,Cu2+和Ag+分别按Cu2++2e-===Cu和Ag++e-===Ag在电极上放电,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的质量为: A.1.62g B.6.48g C.3.24g D.12.96g 4.将含有KCl、CuBr2、Na2SO4三种物质的水溶液用铂电极进行电解,且电解时间足够长。有以下结论:①溶液中几乎没有Br-;②电解质溶液为无色;③最终溶液显碱性;④K+、Na+和SO2-4的浓度几乎没有变化。正确的是(设Cl2、Br2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A.①②③B.仅③C.①④D.均正确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Cu不能发生:Cu+2H2O===Cu(OH)2+H2↑的反应。但选择恰当电极材料和电解液进行电解,这个反应就能变为现实。下列四组电极和电解液中,能实现该反应最为恰当的是: A B C D 阳极石墨棒Cu Cu Cu 阴极石墨棒石墨棒Fe Pt 电解液CuSO4溶液Na2SO4溶液H2SO4溶液H2O 6.将两根铂插入500mL的CuSO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某电极质量增加0.064g(设电解时无H2放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变化)。此时溶液中H+浓度约为: A.4×10-3mol/L B.3×10-3mol/L C.1×10-3mol/L D.1×10-7mol/L 7.0.4mol CuSO4和0.4mol NaCl溶于水,配成1 L溶液,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当一个电极得到0.3molCu 时,另一个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5.6L B.6.72L C.1.344L D.11.2L

电解池 技术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讲解

第2节 电解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 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2.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 高考动向 本节在高考中的考点主要有:一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如电解池阳阴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溶液pH 的变化等;二是电解规律及其应用,如氯碱工业、粗铜的精炼、电镀等;三是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金属的防护措施。预计将电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电解质溶液、化学实验设计、化学计算等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是今后高考命题的趋势。 ★ 基础知识梳理 一、电解原理 1.电解 使电源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阳极和阴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也叫电解槽) 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3.电解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⑤阴极 ⑥还原反应 ⑦Cu 2++2e -===Cu ⑧该电极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⑨阳极 ⑩氧化反应 ?2Cl --2e -===Cl 2↑ ?刺激性 ?变蓝 总反应式:CuCl 2=====电解 Cu +Cl 2↑

思考1 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会有化学反应发生吗? 【提示】 一定有化学反应发生,因为在电解池的两极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一定有化学反应发生。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 (1)电极反应:阳极:2Cl --2e -===Cl 2↑ 阴极:2H ++2e -===H 2↑ (2)总反应方程式:2NaCl +2H 2O=====电解 2NaOH +H 2↑+Cl 2↑ (3)应用:氯碱工业制NaOH 、H 2和Cl 2。 2.电镀 (1)电极材料 阳极:镀层金属 阴极:镀件(或待镀金属) (2)电解质溶液:含含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 (3)特点:阳极质量减少,阴极质量增加,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3.电解精炼铜 (1)电极材料 阳极:粗铜(含Zn 、Fe 、Ni 、Cu 、Ag 、Au) 阴极:纯铜 (2)电解质溶液:含Cu 2+的盐溶液 (3)电极反应 阳极:Zn -2e -==Zn 2+ Fe -2e -==Fe 2+ Ni -2e -==Ni 2+ Cu -2e -==Cu 2+ 阴极:Cu 2++2e - ===Cu (4)特点:阳极:质量减少,最后阳极金属为Ag 、Au 成为阳极泥。 阴极:质量增加,最后得到纯铜。 电解质溶液:增加Zn 2+,减少Cu 2+(但一般变化不大) 最后溶液中含有Zn 2+ Fe 2+ Ni 2+ Cu 2+等金属离子。 4.电解冶炼

最新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最新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一原电池;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的构成: a.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b.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须能导电)—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 c.金属与化合物—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 d.惰性电极—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电解液的选择:电解液一般要能与负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完整word版)电化学知识点——--原电池和电解池,推荐文档

电化学知识点——---原电池和电解池 一.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点 1. 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比较: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e -e -e - I 还原反应 (失电子) 氧化反应 (得电子) 原电池e e I I 氧化反应 (得电子) 还原反应 (失电子) 阴极 阳极 电解池 装置 原电池 电解池 实例 原理 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移动,从而 形成电流。这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这种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形成条件 ①电极: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 ②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应。 ①电源; ②电极(惰性或非惰性); ③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态)。 反应类型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名称 由电极本身性质决定: 正极:材料性质较不活泼的电极; 负极:材料性质较活泼的电极。 由外电源决定: 阳极:连电源的正极; 阴极:连电源的负极; 电极反应 负极:Zn-2e -=Zn 2+ (氧化反应) 正极:2H ++2e -=H 2↑(还原反应) 阴极:Cu 2+ +2e - = Cu (还原反应) 阳极:2Cl --2e -=Cl 2↑ (氧化反应) 电子流向 负极→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 电流方向 正极→负极 电源正极→阳极;阴极→电源负极 能量转化 化学能→电能 电能→化学能 应用 ①抗金属的电化腐蚀; ②实用电池。 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②电镀(镀铜);③电冶(冶炼Na 、Mg 、Al );④精炼(精铜)。 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的移动过程 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电解原理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电解原理电解池既能与学科内知识交叉,也可在学科间形成知识交叉,因而其题相对较难。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有一电解池,电极为惰性电极,内装Na2SO3(aq),通以直流电,惰性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 (1)阴极上的反应为:; (2)阳极上的反应为:。 ●案例探究 [例题]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 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24—1。 ②强度为I A,通电时间为t s后,精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 g。 图24—1 试回答: (1)这些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 E接____________,C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F。 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_____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 ①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②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③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 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4)已知电子的电量为 1.6×10-19 C。试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N A=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及完成电解实验的能力。 知识依托:电解原理。 错解分析:电解CuCl2(aq)发生如下反应: Cu2++2Cl- 电解 Cu+Cl2↑ Cl2有毒,须作处理,装置中G,作用即此,如果不注意观察,忽略了或猜不透G的作用,就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不能排除②⑤干扰,也会得出错误答案。 解题思路: (1)B电极上应产生Cl2: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doc

第四单元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 (时间:90min 总分:11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氯碱厂不慎有大量氯气逸出周围空间,此时,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的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 ) A.NaOH B.NaCl C.KBr D.Na2CO3 2.1L0.1mol/LAgNO3溶液在以Ag作阳极,Fe作阴极的电解槽中电解,当阴极上增重2.16g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设电解按理论进行,溶液不蒸发) ( ) A.溶液的浓度变为0.08mol/L B.阳极上产生112mLO2(标准状况) C.转移的电子数是1.204×1022个D.反应中有0.01mol的Ag被氧化 3.用质量均为100g的铜做电极,电解AgN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差为28g,则两电极的质量分别为( ) A.阳极100g,阴极128g B.阳极93.6g,阴极121.6g C.阳极91.0g,阴极119.0g D.阳极86.0g,阴极114.0g 4.四个电解装置都以Pt做电极,它们分别装着如下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定其pH值变化,所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电解质溶液HCl AgNO3BaCl2KOH pH值变化减小增大不变增大 5.电解硫酸溶液时,放出25mL(标况)O2,若以等量的电量在同样条件下电解盐酸溶液,所放出的气体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据中的( ) A.45mL B.50mL C.75mL D.100mL 6.用惰性电极电解pH==6的CuSO4溶液500mL,当电极上有16mg铜析出时,溶液的pH值约是(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可以忽略,阴极上没有H2析出) ( ) A.1 B.3 C.6 D.9 7.用指定材料做阳极和阴极来电解一定浓度的溶液甲,然后加入物质乙能使溶液物质为甲溶液原来的浓度,则合适的组合是( ) 阳极阴极溶液甲物质乙 A.Pt Pt NaOH NaOH固体 B.Pt Pt H2SO4H2O C.C Pt NaCl 盐酸 D.粗铜精铜CuSO4Cu(OH)2 8.如图所示,图中四种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均通过了0.002mol电子,此时溶液的pH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不考虑溶液的水解和溶液的体积变化)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9.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 )

高中化学精讲电解原理及应用

考点40电解原理及应用 1.复习重点 1.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放电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计算; 2.氯碱工业。 2.难点聚焦 一、理解掌握电解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 1、要判断电解产物是什么,必须理解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 阴极放电的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与电极材料无关。放电顺序是 K +、Ca 2+、Na +、Mg 2+、Al 3+、Zn 2+、Fe 2+(H +)、Cu 2+、Hg 2+、Ag +、Au 3+ 放电由难到易 阳极:若是惰性电极作阳极,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放电顺序是 S 2-、I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NO 3-、SO 42-、CO 32-)、F - 失电子由易到难 若是非惰性电极作阳极,则是电极本身失电子。 要明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有时还需兼顾到溶液的离子浓度。如果离子浓度 相差十分悬殊的情况下,离子浓度大的有可能先放电。如理论上H +的放电能力大于Fe 2+、 Zn 2+,但在电解浓度大的硫酸亚铁或硫酸锌溶液时,由于溶液[Fe 2+]或[Zn 2+]>>[H +],则先在 阴极上放电的是Fe 2+或Zn 2+,因此,阴极上的主要产物则为Fe 和Zn 。但在水溶液中,Al 3+、 Mg 2+、Na +等是不会在阴极上放电的。 2、电解时溶液pH 值的变化规律 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有时溶液pH 值会发生变化。判断电解质溶液的pH 值变化, 有时可以从电解产物上去看。①若电解时阴极上产生H 2,阳极上无O 2产生,电解后溶液pH 值增大;②若阴极上无H 2,阳极上产生O 2,则电解后溶液pH 值减小;③若阴极上有H 2, 阳极上有O 2,且222O H V V =,则有三种情况:a 如果原溶液为中性溶液,则电解后pH 值不 变;b 如果原溶液是酸溶液,则pH 值变小;c 如果原溶液为碱溶液,则pH 值变大;④若 阴极上无H 2,阳极上无O 2产生,电解后溶液的pH 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如电解CuCl 2溶液 (CuCl 2溶液由于Cu 2+水解显酸性),一旦CuCl 2全部电解完,pH 值会变大,成中性溶液。 3、进行有关电化学计算,如计算电极析出产物的质量或质量比,溶液pH 值或推断金 属原子量等时,一定要紧紧抓住阴阳极或正负极等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这一规律。 三、理解金属腐蚀的本质及不同情况,了解用电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 电解原理的应用 (1)制取物质:例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可制取氢气、氯气和烧碱。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 周考卷——电解原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3.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下,Cu2+和Ag+分别按Cu2++2e-===Cu和Ag++e-===Ag在电极上放电,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的质量为: A.1.62g B.6.48g C.3.24g D.12.96g 4.将含有KCl、CuBr2、Na2SO4三种物质的水溶液用铂电极进行电解,且电解时间足够长。有以下结论:①溶液中几乎没有Br-;②电解质溶液为无色;③最终溶液显碱性;④K+、Na+和SO2-4的浓度几乎没有变化。正确的是(设Cl2、Br2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A.①②③B.仅③C.①④D.均正确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Cu不能发生:Cu+2H2O===Cu(OH)2+H2↑的反应。但选择恰当电极材料和电解液进行电解,这个反应就能变为现实。下列四组电极和电解液中,能实现该反应最为恰当的是:

电化学(电解)去毛刺的基本原理

电化学去毛刺的基本原理 电化学去毛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金属在电解工作液中产生阳极溶解的电化学反应现象。如下图所示: 以工件为阳极,工具电极为阴极,当强迫使电解液通过工件上的毛刺和特殊设计的工具电极之间十分狭小的间隙同时,短时间加以电解电压,这时在工件的毛刺或棱边部分电流最集中,电流密度也最大,因而使毛刺很快被溶除,棱角也被倒圆。 在电化学去毛刺的过程中,工件和工具电极二者是相对固定不动的,即属于固定式工具阴极的电化学加工方法。适合去除高硬度、高韧性金属零件的毛刺,可以在工件的特定部位进行限定加工,对于手工难以处理、可达性差的复杂内腔部位,尤其是交叉孔相贯线的毛刺。 脉冲电化学去毛刺是一种符合“绿色制造”要求的先进去毛刺工艺。该工艺采用脉冲电源代替直流电源,并在非线性电解液中进行加工;加工时,工件接脉冲电源的正极,与毛刺部位相对应的工具电极接脉冲电源的负极,工件阳极与工具阴极之间保持较小的加工间隙,且工具阴极无进给。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①由于加工所用电解液为中性无机盐水溶液,因此不会污染环境;②由于脉冲电流的间隙作用和压力波的搅拌作用改善了加工间隙内的电场和流场条件,降低了对电解液流动特性的要求,因此有利于获得稳定、理想的加工过程;③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无切削力,不会形成附加应力和表面变质层,因此可改善加工表面微观几何形貌以及零件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脉冲电化学去毛刺加工的基本原理。工件接脉冲电源的正极,工具电极接脉冲电源的负极,工具阴极与工件毛刺部位对应放置。加工时,首先在加工间隙内加入

电解液,然后接通脉冲电源,此时工件阳极表面将发生氧化反应,工具阴极则将发生还原反应。工件阳极的基本电化学反应式为 M-ne→Mn+ Mn++n(OH)→Fe(OH)n↓ 工具(阴极)的基本电化学反应式为 2H++2e→H2↓ 加工时,在工件阳极附近形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可在工件阳极与电解液之间起到隔离作用。该氧化膜具有较高的电阻和较小的电导率,可阻止工件阳极表面进一步溶解,对工件阳极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在电解液的快速冲刷作用下,工件阳极表面凹陷处的氧化膜因不易扩散而较厚;工件阳极表面凸出处(如毛刺、微观凸出部位等)的氧化膜因容易扩散而较薄。由于氧化膜的分布不均匀,使毛刺等凸出部位始终与新鲜的电解液接触,因此毛刺部位的金属溶解速度远大于阳极表面的其它部位,从而使毛刺被迅速溶解、去除。 在阳极溶解过程中,根据电化学加工基本规律(法拉第电解定律)可推导出金属阳极(工件)沿进给方向的深度蚀除速度va(mm/min)为 va=hwi 式中:h——电流效率 w——被电解物质的体积电化学当量(mm3/A·h) i——电流密度(A/cm2) 当电解液的成分、浓度、加工温度等参数确定后,阳极某点的蚀除速度主要取决于通过该点的电流密度i。 根据电场理论可知,在零件表面毛刺等凸出部位电荷较集中,在表面凹陷处电荷则较少。由于电力线分布不均匀,凸出部位的电力线分布密集,电流密度高,金属去除较多;凹陷部位的电力线分布相对稀疏,电流密度较低,金属去除较少。由于毛刺处通过的电流密度远大于工件阳极表面的其它部位,因此毛刺被迅速溶解。 综上所述,由于氧化膜分布不均匀,工件阳极表面毛刺等凸出部位氧化膜较薄,可始终与新鲜电解液保持接触,因此电化学反应速度快;由于电力线分布不均匀,工件阳极表面毛刺等凸出部位电力线分布密集,电流密度大,蚀除速度较快。因此,电化学去毛刺加工可达到迅速去除、溶解毛刺并形成光滑圆角的目的。通过合理采用工具阴极遮蔽技术,可有选择地去除毛刺,不会影响工件阳极表面原有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电解池(电解原理及应用习题)

电解池及其应用 一、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在两电极上分别发生和的过程叫做电解。 2电解池:把转化为能的装置叫,也叫。 3.电解池中的基本关系: 阳极:与电源相连,电子,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 ①电极 阴极:与电源相连,电子,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 ②闭合回路:电子从流出,经过、,流入 电解池内:阳离子从移动向,阴离子从移动向。 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4.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1)(2) (3)(4) 5.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 物质在电解池的阴、阳两极得失电子发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放电。 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水)>Al3+>Mg2+>Na+>Ca2+>K+ 阳极: ①为活性电极如金属单质(除Pt、Au)等时,则阳极材料自身优先放电。 ②为惰性电极(石墨、Pt等)时,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S2->I->Br->Cl->OH->含氧酸根(如NO3-、SO42-、CO32-等)>F- 常见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类型 ①H2SO4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②NaOH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③KNO3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4HCl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⑤CuCl2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⑥NaCl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⑦CuSO4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2、电镀 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 3、精炼铜 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 4、电冶金 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铝的冶炼 钠的冶炼: 镁的冶炼: 铝的冶炼: 1.某学生欲完成反应2HCl+2Ag===2AgCl↓+H2↑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2.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种物质(括号内),溶液能恢复到与原溶液完全一样的是………………………………………………………()A. CuCl2 (CuSO4) B.NaOH (NaOH) C.NaCl (HCl) D.CuSO4(Cu(OH)2) 3.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A.NaOH B.H2SO4 C.AgNO3 D.Na2SO4 4.在H2O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Na+、Ba2+、NO3ˉ SO42ˉ、Clˉ,该溶液放在惰性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A.1∶8 B.8∶1 C.35.5 ∶108 D.108∶35.5 5.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 L氧气(标准状况),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2.4ax b B. 11.2ax b C. 5.6ax b D. 2.5ax b 6.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 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7. 以铁为阳极、铜为阴极,对足量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2molFe(OH)3沉淀,此时消耗水的物质的量共为 A.2mol B.3mol C.4mol D. 5mol 8.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4 mol 氧化铜后恰好恢复至电解前的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 B.1.2 mol C.0.8 mol D.0.4 mol

高三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练习题(附答案)

高三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该装置能将2H O 和2CO 转化为2O 和燃料(38C H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H 从b 极区向a 极区迁移 C.每生成1mol 2O ,有44g 2CO 被还原 D.a 电极的反应为:+-23823CO +18H -18e =C H O+5H O 2.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24(SO )c 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3.如图是一电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负极反应为:Fe 2+-e -=Fe 3+ B.当有6.02×1023 个电子转移时,Fe 电极减少56g C.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盐桥中K + 移向FeCl 3溶液 4.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42CH +H O 23H +CO ,每消耗1mol 4CH 转移12mol 电子 B.电极A 上2H 参与的电极反应为:--22H +2OH -2e =2H O C.电池工作时,2- 3CO 向电极B 移动 D.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223O +2CO +4e =2CO 5.某粗铜产品中含有Zn 、Ag 、Au 等杂质,如图所示,用CH 3OH-碱性燃料电池电解硫酸铜溶液。闭合电键K 进行电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左池负极反应式为CH 3OH -6e -+8OH -= 23CO + 6H 2O B . 通电一段时间后,Ag 、Au 杂质金属沉积在电解槽底部 C . 若粗铜电极质量减少6.4g ,则纯铜电极增重大于6.4g D . 电解过程中右池纯铜和粗铜分别为阴极和阳极 6.如图是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完整)高中化学电解原理

电解原理 编稿:顾振海审稿:潘廷宏责编:顾振海 [重点难点] 1.理解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铜的电解精炼、电镀铜。 3.会写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掌握围绕电解的计算。 [知识点讲解] [基础知识导引] 1.电解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如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电极反应式: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电解方程式为: 2.电解池 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其中跟直流电源或原电池的负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阴极;跟直流电源或原电池的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阳极。 3.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铜 ⑴铜的精炼 阳极Cu—2e—=Cu2+ 阴极Cu2+十2e—=Cu ⑵电镀铜 电镀铜和精炼铜的原理是一致的,但阴、阳两极材料略有差别: ①精炼铜时,粗铜板作阳极,纯铜片作阴极,用CuSO4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作电解液。 ②电镀铜时,镀层金属(铜片)作阳极,待镀件(铁片)作阴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CuSO4)配成电镀液。

[重点难点点拨] 一、电解原理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我们知道,金属导电时,是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发生的定向移动,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金属导电不同。 通电前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在溶液中自由地移动;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改作定向移动,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向阳极移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则向阴极移动,并在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把: 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 物质能否导电是由其内部能否形成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所决定的,对金属就是自由电子,而对电解质溶液就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电解 (1)概念:使电流流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2)电子流动的方向: 电子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流出,经导线到达电解池的阴极,电解池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与此同时,电解池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并在阳极上失去电子(也可能是阳极很活泼而本身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这样,电子又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出,沿导线而流回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3)电极反应的类型:阳极反应为氧化反应,阴极反应为还原反应,故而阴极处于被保护的状态,而阳极则有可能被腐蚀。 3、电极名称的进一步理解 原电池:根据电子流动的方向可以把电极分成正、负极。流出电子的电极(或发生氧化反应

电化学知识点原电池和电解池

电化学知识点——---原电池和电解池一.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点 1.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比较: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2.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表:

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的移动过程 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3.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的区别

4.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区别 5.电解、电离和电镀的区别 6.电镀铜、精炼铜比较

说明、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二.高频考点 1.电化腐蚀:发生原电池反应,有电流产生

(1)吸氧腐蚀 负极:Fe-2e-==Fe2+ 正极:O 2+4e-+2H 2 O==4OH- 总式:2Fe+O 2+2H 2 O==2Fe(OH) 2 4Fe(OH) 2+O 2 +2H 2 O==4Fe(OH) 3 2Fe(OH) 3 ==Fe 2 O 3 +3H 2 O (2)析氢腐蚀: CO 2+H 2 O H 2 CO 3 H++HCO 3 - 负极:Fe -2e-==Fe2+ 正极:2H+ + 2e-==H 2 ↑ 总式:Fe + 2CO 2 + 2H 2 O = Fe(HCO 3 ) 2 + H 2 ↑ Fe(HCO 3) 2 水解、空气氧化、风吹日晒得Fe 2 O 3 。 2、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可以利用原电池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负极活泼)。将两种不同金属在电解质溶液里构成原电池后,根据电极的活泼性、电极上的反应现象、电流方向、电子流向、离子移动方向等进行判断。 ③设计原电池。 ④利用原电池原理可以分析金属的腐蚀和防护问题 金属的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但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根据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可把电化学腐蚀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两种。

电化学基础(完整版)

IV Fe Zn III I II Fe Zn 化学专题复习:电化学基础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 定义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它金属的装置。一种特殊的电解池 装 置 举 例 形 成 条 件 ①活动性不同的两电极(连接) ②电解质溶液(电极插入其中并与电极自发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两电极接直流电源 ②两电极插人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待镀金属接电源负极 ②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电 极 名 称 负极:较活泼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等) 阳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阴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阳极:镀层金属; 阴极:镀件 电 子 流 向 负极 正极 电源负极 阴极 电源正极 阳极 电源负极阴极 电源正极 阳极 电 极 反 应 负极(氧化反应):金属原子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或金属电极本身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金属电极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电镀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离子流向 阳离子:负极→正极(溶液中) 阴离子:负极←正极(溶液中) 阳离子→阴极(溶液中) 阴离子→阳极(溶液中) 阳离子→阴极(溶液中) 阴离子→阳极(溶液中) 练习1、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酚酞试液 混合溶液的玻璃皿中(如图所示),经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 ) A 、I 和III 附近 B 、I 和IV 附近 C 、II 和III 附近 D 、II 和IV 附近 练习2、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汇编专题08原电池和电解池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电极的材料为较活泼的金属;另一个电极的材料为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导体或石墨.②形成闭合回路.③电解质溶液④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3.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4.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①比较不同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一般来说,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质量减小,发生氧化反应,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质量不变或增加,发生还原反应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室应用粗锌制H2。 ②设计成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护: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二、化学电源 1.铅蓄电池放电时,负:Pb+SO42-?2e-=PbSO4,正PbO2+4H++SO42-+2e-=PbSO4+2H2O 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2.充电时的电极反应阳:PbSO4+2H2O?2e-=PbO2+4H++SO42- 阴:PbSO4+2e-=Pb+SO42- 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放电是原电池,充电是电解池,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是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的逆反应,充电时阴极电极反应是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的逆反应。 4.书写电极反应时,需要认清是“充电”还是“放电”。 5..燃料电池中通入可燃物的那极是负极,助燃物的那极是正极。 6.燃料电池电极不参与反应,有催化活性,起导电作用。 7.氢氧燃料电池中以酸作电解质溶液的电极反应式负:2H2?4e-=4H+,正:O2+H2O+4e-=2H2O总:2H2+O2=2H2O 8. 氢氧燃料电池中碱作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式负:2H2+4OH-?4e-=4H2O 正:O2+2H2O+4e-=2H2O总:2H2+O2=2H2O 9.甲烷燃料电池(以碱作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式负CH4+10OH-?8e-=CO32-+7H2O 正:O2+2H2O+4e-=4OH-总:CH4+2OH-+2O2=CO32-+3H2O 10.甲醇燃料电池(以酸作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式负:CH3OH+H2O?6e-=CO2↑+6H+正:O2+4H++4e-=2H2O总:2CH3OH+3O2=2CO2+4H2O

(完整版)高中化学电解池

电解池 编稿:乔震审稿:祝鑫责编:宋杰 【本节学习目标】 1、知道电解池的形成条件,正确叙述电解原理; 2、能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 4、了解氯碱工业、电镀工业、电冶金工业的化学原理。 学习重点:理解电解原理和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电解原理(本质)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电解原理: (通过外接电源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1、实验探究: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①实验一:将两根碳棒分别插进装有CuCl2溶液的U型管两端,浸入1分钟后,观察现象。 实验二:用导线连接两根碳棒后,并接上电流计,再分别插进装有CuCl2溶液的U型管的两端,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和两极的变化。 实验三:在装有CuCl2溶液的U型管两端,插入两根碳棒作电极,并接上电流计,接通12V的直流电源,把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后,观察U型管内两极、溶液颜色、试纸颜色的变化和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②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一、二都无现象,实验三中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碳棒上有一层红色的固体析出,说明有铜生成;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碳棒上有气泡产生,并有刺激性气味,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成了蓝色,说明有氯气生成;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解质溶液导电;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说明Cu2+的浓度逐渐减小。 ③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完毕后,把沾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塞在U型管两端,吸收有害气体。 小结: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结论:CuCl2溶液通电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Cu 和Cl2,电流的作用是这种化学变化的直接原因和动力。 2、电解池: ①电解池的定义:借助于电流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叫电解池或电解槽。电解池就是一种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②电解池的电极名称:电解池的两极由电极与电源正、负极的连接情况直接判断。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吸引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吸引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氧化反应。 说明:阳极有惰性电极和活性电极之分,隋性电极只导电,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Pt、Au);活性电极既导电又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u、Ag等)。 ③电解池的组成: 直流电源、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用导线连接成闭合电路。 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在外加直流电源的作用下,使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称为电解。电解质导电的过程就是电解。 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的离子分别向两极做定向移动,阴极

电化学经典习题-电解池

2.(2015年蚌埠质检)高铁酸盐在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用电解法制高铁酸盐(已知高铁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总反应式为Fe +2H 2O +2OH -=====电解3H 2↑+FeO 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为阳极,H 2SO 4为电解液 B .铁为阴极,浓NaOH 为电解液 C .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 +8OH --6e -===4H 2O +FeO 2- 4 D .铁失去3 mol 电子可以在阴极得到33.6 L 氢气 2.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用铜做阳极、石墨做阴极电解CuCl 2溶液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 --2e -===Cl 2↑。( ) (2)电解MgCl 2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l -+2H 2O=====电解 Cl 2↑+H 2↑+2OH -。( ) (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少的质量和阴极增加的质量相等。( ) (4)Cu +H 2SO 4===CuSO 4+H 2↑可以设计成电解池,但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 (5)粗铜电解精炼时,若电路中通过2 mol e -,阳极减少64 g 。( ) 电解100 mL 含c (H + )=0.30 mol·L - 1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 电子时理论 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 A .0.10 mol·L - 1 Ag + B .0.20 mol·L -1 Zn 2+ C .0.20 mol·L - 1 Cu 2+ D .0.20 mol·L - 1 Pb 2+ 下列几种金属制品的镀层损坏后,金属腐蚀的速率最快的是( ) A .镀铝塑料 B .食品罐头盒(镀锡) C .白铁水桶(镀锌) D .镀银铜质奖章 取一张用饱和NaCl 溶液浸湿的pH 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 段时间后,发现a 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圈呈 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电极是阴极 B .a 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 .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 .b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变小 .为了探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快慢,某课外学习小组用不同的细金属丝将三根大小 相同的普通铁钉分别固定在如下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内,并将这些装置在相同

电化学知识点原电池和电解池

电化学知识点——---原电池和电解池 一.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点 1.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比较: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的移动过程 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腐蚀作用是主要的腐蚀类型,具有广泛性发生在某些局部区域内电解电离电镀 条件受直流电作用受热或水分子作用受直流电作用 实质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在 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阴阳离子自由移动,无明 显的化学变化 用电解的方法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合金 实例CuCl 2电解 ==== Cu+Cl2CuCl2==Cu2++2Clˉ 阳极Cu -2e- = Cu2+ 阴极Cu2++2e- = Cu 关系先电离后电解,电镀是电解的应用电镀铜精炼铜 形成条件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 作阴极,电镀液必须含 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粗铜金属作阳极,精铜作阴极,CuSO4溶液作电解液 电 极反应阳极Cu -2e- = Cu2+ 阴极Cu2++2e- = Cu 阳极:Zn - 2e- = Zn2+Cu - 2e- = Cu2+等 阴极:Cu2+ + 2e- = Cu 溶 液 变 化 电镀液的浓度不变溶液中溶质浓度减小 说明、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5)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二.高频考点 1.电化腐蚀:发生原电池反应,有电流产生 (1)吸氧腐蚀 负极:Fe-2e-==Fe2+ 正极:O2+4e-+2H2O==4OH- 总式:2Fe+O2+2H2O==2Fe(OH)2 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 (2)析氢腐蚀:CO2+H2O H2CO3H++HCO3- 负极:Fe -2e-==Fe2+ 正极:2H+ + 2e-==H2↑ 总式:Fe + 2CO2 + 2H2O = Fe(HCO3)2 + H2↑ Fe(HCO3)2水解、空气氧化、风吹日晒得Fe2O3。 2、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