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参考资料

《冬不拉》参考资料
《冬不拉》参考资料

冬不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关于哈萨克族一种叫做“冬不拉”的民间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只体形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地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哈萨克族人生活的地方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王子不顾国王的阻止去除瞎熊,在搏斗中与瞎熊同归于尽。

这一部分有四层意思:

第一层(第2—4自然段)国王因为除不掉这只瞎熊心急如焚,一筹莫展。王子冬不拉自告奋勇去对付瞎熊。

国王“心急如焚,却又一筹莫展”,又不答应儿子去除掉瞎熊,从侧面写出这只瞎熊太凶残,太狡猾,对人们的生活危害很大。

第二层(第5、6自然段)写王子来到瞎熊出没的地方安置好捕兽夹,却被瞎熊破坏掉了。

王子“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他“细心”地安置捕兽夹,“巧妙”地进行伪装,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子胆大心细,为了除掉瞎熊不辞辛苦。

而瞎熊“仔细地嗅”,“小心翼翼”地拨去伪装,用大树枝“朝捕兽夹乱捅”,举起石头“猛砸”,从正面写出这只瞎熊果然狡猾,预示着王子与瞎熊的搏斗即将爆发。

第三层(第7自然段)写王子两箭射中了瞎熊后,与瞎熊搏斗,就在瞎熊的大掌击中王子的同时,王子的匕首也刺死了瞎熊。

王子“拉满了弓”,射出的箭“正中瞎熊前胸”描写出王子不仅勇猛,而且箭法高强;瞎熊“大吼一声”“扑来”“蹿到他面前”“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面对如此凶残的瞎熊,王子毫不畏惧将匕首捅向瞎熊。

第四层(第8—10自然段)写国王得不到王子的消息整天坐卧不宁,牧民们发现了王子和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把王子安葬了。

国王“头发和胡子都愁白了”,整天“坐卧不宁”,写出了国王得不到儿子的音信焦虑万分。牧民们把瞎熊“剁成肉酱”,“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表达了人们对残害百姓、害死王子的猛兽的痛恨,对为民除害的王子的崇敬。

第三部分(第11—18自然段)写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死瞎熊,牺牲了自己的悲壮的故事。从此哈萨克族牧民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为“冬不拉”。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帮助学生认识“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会写“萨、筹、狡、骏、蔽、匕、捅、赐、剁、葬、冥、器、凄、恋”14个生字,掌握“一筹莫展、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冥思苦想、凄凉、依恋、乐器”等词语。并能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

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品读冬不拉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经过,感悟王子的善良、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

【教学建议】

1. 课前自读课文,了解冬不拉是怎样杀死了瞎熊,怎样英勇献身的以及人们又是怎样怀念他的。

2. 识字写字。“匕”字应读“bǐ”,不要读成“bì”,第二画应该是撇而不是横;“萨”字读“sà”,不要读成“sā”;“蔽”字下面的“敝”的笔顺是;“凄”字右边的第七笔“丨”下面不要写出头。

3. 这个故事凄凉悲壮,语言朴实简洁,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把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但不要简单地认为“多读几遍”就可以了,既然是“深受感动”的,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是什么地方打动了你,读了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再边读边议,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1)读第二部分第一层: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读这部分内容时要体会这“自告奋勇”的分量——国王心急如焚、一筹莫展,是因为瞎熊严重地伤害人畜,而且被派去伏击它的猎人都被咬死了,面对这种情况没有任何办法。王子为了为父分忧,为了替民除害,不畏瞎熊的凶残,不顾个人的安危,主动要求承担这最艰险的事,而且他不顾国王的阻拦,毅然地去找瞎熊了——这正是令人感动的地方。

(2)第二层描写王子找到瞎熊、布置捕兽夹这个情节也是令人钦佩和感动的。从“王子带着……骑着……翻过……涉过……穿过……”这些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无畏的勇士形象,告诉人们王子为民除害是那样艰辛,决心是那样坚定。而对瞎熊的描写预示着王子要除掉这狡猾的瞎熊是多么危险,同时也衬托出王子视死如归的气魄。

(3)第三层写王子与瞎熊搏斗的场面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一个武艺高强又无比英勇的英雄形象是那样令人敬佩,英雄的牺牲又令人无比悲痛!

4. 在引导学生读第三部分时,加强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尤为重要。联系上文:国王不答应王子去是不愿让他去冒险;王子去了,国王“十分担心”“派人去找”,得不到王子的消息,国王愁白了头发和胡子,坐卧不宁,并悬赏找回王子……对于如此盼望儿子平安的一位国王,一位父亲,人们怎么忍心把王子牺牲的噩耗告诉他呢?老牧民阿肯通过琴声向国王讲述了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这是课文的高潮部分,阿肯的琴声既婉转地向国王讲了事情的经过,又表达了人民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从此冬不拉这种弹拨乐器就寄托着哈萨克族人民对自己的英雄王子的怀念,而流传至今。在朗读描写琴声的一段(第16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第二部分,脑海中展现王子与瞎熊搏斗的一幅幅画面,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受到故事的感染,进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5. 细读感悟。

(1)找出描写琴声的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的哪些情节。(先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

(2)故事的哪些情节使你感动?请你说说为什么感动,再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3)这个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词语的能力的训练,这项训练一定要交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要注意不能把辞典上的词语解释照搬过来就完事了,不能满足于“结果”,要重视“过程”。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思考,这样可以比较透

彻地理解词语。具体方法如下:

(1)先确定要查的语素(成语中不理解的字),查字典弄清它们在本成语中的意思;

(2)归纳出成语的意思;

(3)再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进一步理解成语的意思。

例:冥思苦想

先查字典,“冥”是深沉的意思;再想,“思、想”都是“思索”的意思,整个成语就是“苦苦地想,深沉地思索”的意思;最后联系上下文,王子牺牲了,而国王又日夜盼望儿子平安归来整日都坐卧不宁,怎么把这个噩耗告诉他,又不至于使他过于悲痛呢?人们一直在用尽心思思索,却想不出好办法,这种情况就是“冥思苦想”。像这样经过自己动手查、动脑思考,学生就能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成语了。

7. 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教学资料

1. 哈萨克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

2. 词语解释

禀告:指向上级或长辈报告事情。

凄凉:凄惨。

一筹莫展: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自告奋勇: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形容自己请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视死如归:视,看待;归,回去。把死看做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

冬不拉: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形状像半个梨加上长柄。一般有两根弦或四根弦。

3. 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英雄坎德巴依(一)(二)(三)》。

《冬不拉》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 语文S 版五年级下册:《冬不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会写“萨、筹、狡、骏、置、蔽、捅、赐、剁、葬、冥、凄、恋、器”15个生字;掌握“一筹莫展、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冥思苦想、凄凉、依恋、乐器”等词语。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1. 2 1. 2.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交流理解的词语。 2、检查预习效果: 出示课件: 1.我会读:(指小组轮读,再齐读)

一筹莫展禀告匕首跺成肉酱冥思苦想哈萨克族狡猾骏马隐蔽捅伤赏赐埋葬凄凉依恋乐器剁肉视死如归自告奋勇如泣如诉坐卧不宁泪如雨下雄浑激昂疑惑不解 2、形近字:(分组爬黑板、3号) 俊()捅()恋()冥() 骏()桶()峦()瞑() 峻()暝() 3、听写:匕首(匕的笔顺)隐蔽(蔽的笔顺)安葬 4 1 C 2 三、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文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练习朗读:<1>、自读<2>、小组轮读<3>、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 四、学生小结学习收获,落实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 五、布置作业: a)朗读课文三遍,签字。 b)听写词语,积累成语。

c)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板书设计: 1、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2、王子除害牺牲 3、琴声讲述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2 3 1 2 3 1 2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A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冬不拉》教案

《冬不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⑴理解6个字,学会15个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 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⑷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3.关键:品读文中描写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抓住关键词浯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对于这种乐器, 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搜集了哪些资料?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3.学生展示哈萨克族的乐器“冬不拉”的图片资料。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木制音箱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嵌八个或十个晶位,张两弦,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 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 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 拍子。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关于冬不拉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展示冬不拉的图片资料或者冬不拉演奏的音乐,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冬不拉这种乐器,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 热情。)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1).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中亚地区的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的哈萨克族中尤其流行。琴杆细长,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一般用松木或桑木制作,琴颈即指板,过去多用整木斫成。音箱上有发音小孔,张羊肠弦两根,琴身有羊肠弦品位。 冬不拉音量不大,但音色优美。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运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指法有一弹一挑、两弹两挑、两弹一挑、一弹两挑、连奏、拨奏等,还可演奏泛音、滑音、和音(外弦奏旋律内弦配和音)。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可有多种变化。尤宜于表现快速乐曲。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唱者既可用于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乐器合奏,表现力非常丰富。而且它轻便,易于携带,适合于草原上迁徙不定的生活,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哈萨克族的音乐工作者,对冬不拉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制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马头琴mǎtóuqín [a 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 scroll carved like a horse's head] 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 身和用马头装饰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扎木聂,又称扎年。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据藏文史书《红史》载,扎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扎木聂,是藏族弹拨弦鸣乐器。藏语“扎木”是声音,“年”为悦耳好听之意,“ 扎木聂”意为声音悦耳的琴。曾译称扎年、木聂、占木聂、扎木聂。因张有六条琴弦,汉族又称其为藏族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和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藏族自治州、

《冬不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 《冬不拉》教学设计 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傅国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字,学会15个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教学关键】 品读文中描写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抓住关键词浯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对于这种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搜集了哪些资料?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3.学生展示哈萨克族的乐器“冬不拉”的图片资料。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木制音箱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嵌八个或十个晶位,张两弦,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关于冬不拉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展示冬不拉的图片资料或者冬不拉演奏的音乐,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冬不拉这种乐器,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泪如雨下、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凄凉、依恋、乐器 3.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下-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内容】《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 2/4 拍变为 6/8 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 6/8 拍摇曳的感觉。(2)欣赏第二乐段。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 6/8 拍又转回了 2/4 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冬不拉_哈萨克人的身份象征

[民间音乐] National folk music 常言道:“歌和骏马是哈萨克族的两 只翅膀。”这无疑说明了歌唱是哈 萨克人与生俱来的本领。我们在调查中也 发现,在歌唱中一般都会有弹拨乐器冬不 拉伴奏,这也无疑说明了冬不拉在人们的 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哈萨克 斯坦,无论你踏入哪一个哈萨克族人家, 你就能够在房屋的墙壁上或角落里赫然 地看到冬不拉的身影。可以说,冬不拉自 古以来就与哈萨克人有着同生共存的历 史。在平常日子里,只要人们谈起哈萨克 族,抑或谈起他们的民族音乐,就会首当 其冲地说到冬不拉、说到冬不拉弹唱。冬 不拉在哈萨克族群中已经成为一个不绝 于耳的熟悉话题,人们不但喜欢谈论它, 也喜欢弹奏它,它的身份已经和哈萨克族 群的身份融为一体,它的存在已经代表着 哈萨克族群的存在。 就其形制而言,冬不拉并不复杂,仅 有两根琴弦,一般定弦为(D—G)或(C— G),其常规音域为(D一d1)或(C一c1)。然 而,就是在这种极其简单的乐器形制之 下,就是这样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简单乐 器,哈萨克人却用他们那粗糙龟裂的十指 鬼使神差般地演绎出了五彩缤纷的绚丽 世界,也受到了所有哈萨克族人的强烈认 同,并且该种文化认同几乎深入到哈萨克 族群每一个子民的灵魂深处,以致达到令 人深信不疑的程度。 俗语言:“四两巧拨千斤。”两根弦的 效用却能够承载一个族群古往今来的厚 重历史,这不得不令人拍案称绝。在哈萨 克族群中,冬不拉不像其他传统乐器,只 有那些专有的人士才能够操持和传承,几 乎每个哈萨克族群的子民都会摆弄几下 它的琴弦,这几下摆弄不要紧,却是真真 切切、实实在在地彰显了一个族群对该件 乐器的高度认同和深厚感情,以至于其它 任何物件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尽管哈萨 克族也有着其它的多种民族乐器,如捷提 根(七弦琴)、阔布孜等,但唯独冬不拉才 能够让局外人一听便知哈萨克族乃至其 民族音乐。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很多 局外人就是通过冬不拉来了解哈萨克族 及其音乐的。 就冬不拉的演奏而言,其演奏技术并 不繁难,最普通的弹法是:一般用左手指 按弦,用右手四指向下扫弹,大拇指向上 挑,这样一下一上的按节奏反复演奏,就 能够演奏出美妙绝伦的不同和音,尤其以 同度、四度、五度、八度和音最为常见。很 多哈萨克人,无论男女老幼,均能够在较 短的时间内熟悉和习得这一乐器的演奏 技法,但是要真正获得艺术上的炉火纯 青,那也绝非轻而易举之事,非得经过勤 学苦练方能够达到该种臻善至美的境界。 正是冬不拉的轻便易携乃至演奏技术的 容易习得,才使得很多哈萨克族的普通民 众对其的喜闻乐见,以至于很多人都能够 在有意无意间抹上几把、弹上一弹。每拨 上几下冬不拉的琴弦,他们就能够立刻找 到自我,找到自己的方向,因为冬不拉已 经给他们的人生和身份定位—— —他们永 远都是冬不拉家族的子民,任何时候、任 何地点都难以变易。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阿肯们、歌手们 喜欢冬不拉,尤其是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 族的阿肯们、歌手们,他们将其视为自己 的知音乃至红颜知己。他们可以用冬不拉 弹奏作为他们演唱长篇诗歌—— —“阿依特 斯”的最佳伴奏乐器。很多阿肯都表明,他 们只有在冬不拉的伴奏下才能够找到说 唱“阿依特斯”的真切感觉,他们也只有在 冬不拉弹奏的曲调中才能够激发起即兴 编创“新阿依特斯”的灵感,这就是为什么 哈萨克族的阿肯们喜欢使用冬不拉进行 弹唱的最主要原因。可以说,我们无论去 参加任何一场阿肯弹唱会,阿肯们、歌手 们手中操持的玩意基本上都是冬不拉。在 阿肯们的比赛会上,每个阿肯都操着手中 的冬不拉,与对手们进行着一轮轮的角 逐,每到此时,他们既竞技各自的即兴编 创能力,也在比赛冬不拉的炫技技术。在 冬不拉的两根琴弦上,他们既可以炫技地 打情骂俏,也可以酣畅淋漓地抒发自我的 情感。他们边弹奏冬不拉,边演唱自己发 挥智力编创的唱词,即兴演奏和即兴编创 结合相得益彰、天衣无缝,无一不令人折 服。可以说,冬不拉弹唱就是阿肯们的心 曲。任何一位聆听者既能够获得丰富的历 史知识,也能够获得赏心悦目的艺术熏 陶。 孩子们喜欢冬不拉,乐器店的乐器师 们也有专门为孩子们量身制造的小型冬 不拉。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从牙牙学语时 就已经在聆听父辈们的激情演奏,从蹒跚 学步时就已经在父母们掰着手指头的训 导下学习拨弹冬不拉了。据我们调查,很冬不拉—— —哈萨克人的身份象征 ■王建朝(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冬不拉教学设计

冬不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准备:(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míng)骏马(jùnzùn) 依恋(luànliàn)匕首(bǐ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教学设计】《冬不拉》(语文s版)

《冬不拉》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关于哈萨克族一种叫做“冬不拉”的民间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只体形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 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地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6个字,学会15个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先听一首好听的儿歌。(播放儿歌《我爱雪莲花》)儿歌中的小女孩叫杜一拉,生长在哪里?(天山下)会弹奏什么乐器?(冬不拉)那么大家知道这种乐器是啥样的吗?(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知道民间传说中这种乐器的来历吗?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冬不拉》。(板书)

冬不拉教案

《冬不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准备 (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 mínɡ)骏马(jùn zùn) 依恋(luàn liàn) 匕首(bǐ 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步骤 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冬不拉演奏出民族团结的和谐音符

冬不拉演奏出民族团结的和谐音符 塔依满老师是我校一名哈萨克族少数民族教师,在师范学校校这座秉承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的学校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在教学一线上他踏实严谨,勇担责任,与同事相处融洽,与学生交往------时刻铭记今天内初班的教育工作就是为明天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优秀后备人才这一崇高的政治使命,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教师,塔老师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深知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因为至少自己的言行、品质是孩子们的参考,因此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在言传身教中,塔老师始终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楷模,在内初班孩子们的心底,塔老师是师长、更像是亲人。 塔老师爱好广泛,特别是有一手精湛的冬不拉演奏技能,每次学校的新年晚会,塔老师的冬不拉独奏曲是内初班孩子们最期待的节目之一,极富民族特色表演让内初班孩子听到乡音,自然是少不了给老师的鲜花和掌声,不过塔老师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是与张谨胜的相识。一次塔老师在学校舞台上的冬不拉曲让这位汉族男孩听得陶醉了,这名男生就是我校九二班的张晋胜同学,张晋胜情感细腻,对音乐有一颗纯洁的童心,这应该是妈妈从小对张晋胜的栽培,独具魅力的冬不拉琴声让张晋胜沉醉于冬不拉,决心跟塔老师学冬不拉,塔老师对张晋胜产生的兴趣从惊讶疑惑发展到佩服和欣赏,一年多的时间里,在紧张繁重的学习时间之外张晋胜像海绵吸水一样抽出的课余时间学习冬不拉演奏技能,塔老师殷勤付出,张晋胜执着追求,师生在教与学中享受音乐的快乐,收获着师生间浓浓情谊,冬不拉的琴弦演奏出一首首民族共融、共生的和谐之音,“音乐没有民族和国界的鸿沟,相反它更能拉近和包容彼此”,这句话在这对师生间得到验证。张谨胜自己常说在内初班学习不仅学会了冬不拉还收获了和少数民族同学深厚的友谊。 为了丰富我校内初班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习压力,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塔老师毛遂自荐向校领导请示,希望开一门冬不拉课程,开设冬不拉课立即得到校领导大力支持和学生的积极报名,另塔老师兴奋的是报名参加冬不拉课孩子并没有局限在哈萨克族,还有不少维吾尔族、汉族同学。在各民族同学的冬不拉课堂上塔老师感受着一份沉甸甸的民族团结情谊……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师范学校真实的事例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冬不拉 2

《冬不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字,学会15个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教学关键】 品读文中描写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抓住关键词浯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对于这种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搜集了哪些资料?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3.学生展示哈萨克族的乐器“冬不拉”的图片资料。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木制音箱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嵌八个或十个晶位,张两弦,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关于冬不拉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展示冬不拉的图片资料或者冬不拉演奏的音乐,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冬不拉这种乐器,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泪如雨下、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凄凉、依恋、乐器 3.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画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并读一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4. 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匕、器、骏”三字。) (4)指名逐段朗渎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坐卧不宁”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坐卧不宁:坐着躺着都不能安静。形容心情不安,烦躁忧虑。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考,绞尽脑汁地想。 自告奋勇:本课指王子自己主动要求去杀死瞎熊这个任务。 泪如雨下:泪水像下雨一样流下来。形容极度悲伤。 视死如归:把死看成像回家一样。形容为正义事业不怕牺牲。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只庞大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入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

最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最新版本)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孙祥) 第1课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 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西洋铜管乐其介绍(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目标:

冬不拉

冬不拉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3.抓住关键段(第十六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运用“描写声音的词语+场景”的方法来描述声音。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段(第十六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运用“描写声音的词语+场景”的方法来描述声音。 教学难点: 运用“描写声音的词语+场景”的方法来描述声音。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播放一段冬不拉演奏的音乐。 出示冬不拉的图片。 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随文识字,释词。 学生要掌握的生字 一筹莫展狡猾骏马隐蔽匕首赏赐 安葬冥思苦想乐器凄凉依恋 查阅工具书,理解以下词语: 坐卧不安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 自告奋勇泪如雨下 随文识字后,学生理解词语,再齐读。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填空,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本文按()顺序写的,先写(),然后写(),最后写()。师总结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文第二部分你能把它分成几层呢? 四、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 1.听写词语。 狡猾骏马隐蔽匕首赏赐 安葬乐器凄凉依恋

坐卧不安冥思苦想视死如归 如泣如诉自告奋勇泪如雨下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二、细读课文,认识人物。 同桌互读课文,弄清人物。 我觉得冬不拉是一个()的人,我是从()这里知道的。 三、品读重点段,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第十六自然段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2.学生齐读。 3.标出这段文字中形容声音的词语。(板书) 雄浑激昂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 4.学生齐读词语。 5.理解词语意思。 6.同桌讨论:这四种琴声,分别描写的是故事中的哪一个情节。 学生汇报,师总结板书。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雄浑激昂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战斗——音韵铿锵

《冬不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冬不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导读: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冬不拉”王子的形像,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琴声的提示,读出故事相应的情节感情变化,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冬不拉》这篇课文。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冬不拉王子为民除害,与瞎熊同归于尽,牧民阿肯用一种乐器向国王说明了事实,从此将这种乐器称为“冬不拉”,将使用乐器的艺人叫“阿肯”。) 那么这“冬不拉”既是指王子冬不拉,又是一种乐器。这乐器的本领还挺大,它会讲故事呢,它是怎么讲的呢?(指名读,抓词“雄浑激昂、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王子冬不拉,去感受这个令人感动的悲壮故事吧! 二、新课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根据琴声的提示,找出故事的相应内容。 2、交流预设:

★英雄要上战场: 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瞎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瞎熊咬死了。国王心急如焚,却又一筹(chóu)莫展。他的儿子冬不拉看见了,就问国王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国王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儿子。冬不拉一听,就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你认为哪个词最能体现冬不拉的性格?(自告奋勇) 自告奋勇是什么意思? 冬不拉为什么要自告奋勇去除瞎熊?(为民除害,为父分忧) ①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出没在草原上,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所以冬不拉要自告奋勇去除瞎熊,用一个词概括就叫:为民除害! ②国王心急如焚,却又一筹莫展。他的儿子冬不拉看见了,就问国王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 你能体会国王的心情吗?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心急如焚、一筹莫展、愁眉不展)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指导朗读。看到父亲如此着急,冬不拉自告奋勇去除瞎熊,我们用一把词概括就叫“为父分忧”!学到这里你认为,冬不拉是个什么样的王子?(勇敢善良) 勇敢善良的英雄要上战场了,让我们雄浑激昂地读一读。(指导读第二自然段) ★战斗即将爆发 尽管国王不同意王子去除瞎熊,因为这实在是太危险了,但是王子还是偷偷地去了。除瞎熊,王子做了些什么?(指名读第5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下册《冬不拉》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xx》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五、十六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对于这种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搜集了哪些资料?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关于冬不拉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 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词语的意思。 3.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创作歌曲的六个方法

1.想好要写什么。在你写歌之前,你需要考虑好这首歌是什么类型?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情感是什么?要有一个大概的框架,这会对你的写歌进程有很大影响。 ●如果你要写一首带歌词的歌,首先你需要在写歌时考虑歌词。你可以先开始写歌词,或者写完旋律后写歌词,或者你可以二者结合。这此将歌词置入歌曲的方法取决于你的风格与能力。你也需要考虑音乐的风格,确保风格与歌词匹配,反之亦然。 ●如果你要写的是不带歌词的背景音乐,主题音乐或其他类型的器乐,选择合适的乐器和音乐类型更能传递情感。但也要提前规划好。想想你为什么写这首音乐,你想传递什么样的情感。 2.乐器的使用。如果有乐器的话,最好是边用乐器边写。有的人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就能完成,假如他们想要知道效果如何,他们只需哼一小段就好了。但如果是写特定乐器演奏的歌曲,会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到哪种乐器,试听效果如何,想一想你是否需求一个乐器来创作,都应该提前做出相应的计划。通常在写歌中用到的乐器是吉他和钢琴,虽然有的人会使用某些特定的弦或乐器。 3.记录歌曲的方式。想想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把歌写下来,包括最终的格式和你的创作。那些接受过更多音乐训练的人会想写乐谱,而那些受音乐训练较少的人可能会写出和弦。 1.创建一个基调。在开始写一首歌前,你需要有歌曲的基本思想,基调应该是这首歌的精髓,你写的一切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旋律是音乐的主线,通常被认为是“可唱”的部分。这一段曲调你可以很容易把歌词写出来。 ●和弦一系列的和弦可以让你对整首歌有一个整体感觉。如果你对旋律没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或者遇到了麻烦,这是别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来开始这首歌的创作。 2.创作副歌或即兴重复段。副歌是歌曲中很容易记住的一行或几行歌词,把它想成卡在你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冬不拉教案语文S版

《冬不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准备 (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 mínɡ)骏马(jùn zùn) 依恋(luàn liàn) 匕首(bǐ 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