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杨志义1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人类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据报道,2018年肺癌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18.4%。
肺癌的组织亚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y concao, NSCLC)和小细胞肺癌,前者约占85%[I]O目前,NSCLC的临床治疗策略主要有外科手术、化疗、放射和分子靶向治疗,但5年生存率仍然低下[2]$寻找可以有效延长NSCLC患者存活期的治疗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免疫系统最终无法完全摧毁癌细胞,这可能是由于肺癌造成的免疫抑制环境,阻碍了免疫系统消除NSCLC的能力*3,4+。
免疫疗法可以通过利用免疫细胞识别和响应肺癌细胞的天然能力来发挥作用。
免疫检查点能通过多种方式控制T 细胞的过度活化,保持机体对外周的耐受性$根据免疫检查点的靶点和作用机制不同,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LIs)分为程序性死亡因子(PD-1)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抑制剂(如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特珠单抗、度伐鲁单抗和阿维单抗)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半(CTLA-4)抑制剂(如伊匹单抗)$它们具有非冗余的通路阻断和协同作用,导致更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化疗联合ILIs治疗NSCLC患者预后得到了持续的改善。
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转移性NSCLC一、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LG4工程的人源化抗PD-1抗体,基于+期Keynote-024试验报告的安全dol:10.3969/血issn.1009-6663.2021.04.031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人才培养计划任务书(No.RCPYXM2017-2-03)作者单位:1.650500云南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650101云南昆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通信作者:海冰,E-mail:1910645481@ 海冰2性和优越的生存结果,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作为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5]$'m等*6+人做了帕博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加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NSCLC的系统评价和网络Meta分析,他们共鉴定了4个相关的+期试验,共有2754名患者参与试验。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肿瘤的诊治技术迅速发展,对癌症病人的治疗和康复状况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目前,肿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化疗、放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医学研究者们研制出了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技术。
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良好临床效果的现代先进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肿瘤病人的重视和青睐。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及其逃逸机理的深入探讨,许多学者对机体的免疫与癌症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找到一种有效的利用和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从而提高癌症病人的治疗水平。
本文就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一下综述。
关键词:肿瘤治疗;免疫治疗;研究成果;发展现状引言通过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肿瘤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会给病人带来更多的创伤和更高的并发症。
此外,还会出现靶向性差、疗效效果差等问题,会对病人的身体产生一定的损伤,从而影响病人的预后。
肿瘤免疫疗法是一种与传统疗法相区别的新技术,其使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疗法的不足,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为癌症的临床研究开辟新途径。
1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成果1.1 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根据人体免疫系统运转原理,人们将经致死剂量照射过的”肿瘤疫苗”再次接种于人体能够导致机体特异性肿瘤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进而突破患者机体因肿瘤导致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清除肿瘤细胞。
学者的实验研究显示,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以及肿瘤疫苗的研究与应用能够克服传统治疗手段的问题,促进肿瘤临床治疗方法的发展与完善。
经过大量实验,学者在肿瘤疫苗制备环节提出了具备免疫原性改善的DC疫苗制备方案,该方案能够极大地缩短DC疫苗的制备时间,且该疫苗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临床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刺激患者产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疾病复发的概率。
在此基础上,学者在制备疫苗的同时使用破伤风或者白喉类毒素进行预处理,利用小鼠模型验证疫苗的迁移能力与抑瘤能力,均展示出了不错的效果。
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EP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2期小细胞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腺上皮的嗜银细胞的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肺癌的15%~20%。
临床上分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和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占小细胞肺癌的60%~70%[1],对化疗、放疗具有独特敏感性,传统的治疗手段是顺铂联合依托泊苷的全身化疗。
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信迪利单抗注射液(SINDILIMUMAB injection)于2018年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标志着抗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了“中国创新时代”。
为探讨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EP 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
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6~70岁,平均(55.6±3.2)岁;体重41.4~61.1kg,平均(59.3±11.5)kg。
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6~69岁,平均(55.5±3.2)岁;体重41.5~61.5kg,平均(59.5±11.6)kg。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EP 方案治疗:即给予依托泊苷及顺铂注射液(DDP)治疗,依托泊苷(VP-16)50~100mg/(m 2·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 中,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75mg/m 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 中静脉滴注。
②观察组在EP 方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治疗:体重在50kg 以上,信迪利单抗注射液20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中静脉滴注,体重在50kg 以下信迪利单抗注射液10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中静脉滴注,3周使用1次。
中国肺癌诊治发展到了哪一步?

272021 12 世界科学在中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每3至4个因为癌症死亡的病人中就有一个是肺癌患者。
更加令人色变的是晚期肺癌患者占总体肺癌人群的70%以上。
在过去,一旦病人查出身患肺癌,那就意味着进入了人生的倒计时。
在20世纪,临床医生对于肺癌的区分并不细致,肺癌治疗方法也十分单一,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晚期患者一般存活时间不会超过1年。
螺旋CT 筛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再加上传统的放疗和化疗模式……当下,中国肺癌整体诊疗模式已经发生巨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大幅提高;晚期肺癌病人从进入医院检查,到给出治疗方案只需要4天时间,而晚期肺癌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也延长到了3年以上。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肺癌诊疗中心之一,也是肺癌诊疗“中国速度”的创造者,2020年在这里进行诊治的肺癌病人超过万人。
今天,我们一起探秘中国肺癌诊治的巨大突破是如何创造的。
肺癌发生与吸烟有密切关联如同肝癌的发病率与乙肝病毒有很大关联,肺癌也有致命的致病元凶,那就是烟草。
烟草中有超过3 000种化学物质,其中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并芘)和亚硝胺均有很强的致癌活性。
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和亚硝胺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DNA 损伤,使得癌基因(如Ras 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如p53、FHIT 基因等)失活,进而引起细胞的转化,最终癌变。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癌免疫研究室主任周彩存教授介绍说,肺癌的发病情况也随着烟草的制备情况发生了改变。
30多年前,普通香烟是没有过滤嘴的,尼古丁等大颗粒化学物质很容易进入肺部,所以肺鳞癌发病率很高;而之后香烟都装上了过滤嘴,将大颗粒化合物都过滤掉了,大量的小颗粒化合物进入了吸烟者的肺部深处,导致肺腺癌患者增多。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十分有效的肺癌治疗方法,但只有40%的病人适用。
“十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吸烟病人都无法采用靶向方法来治疗。
小细胞晚期治疗方案

小细胞晚期治疗方案简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肺癌类型,通常以快速生长和早期转移为特征。
晚期小细胞肺癌是指肿瘤已经扩散到肺部以外的其他部位。
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综合治疗方案是常规的治疗方式,其中包括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方法。
本文将会介绍一种常见的小细胞晚期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小细胞晚期的综合治疗方案一般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措施,具体如下:1. 化疗小细胞肺癌对化疗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化疗是小细胞晚期治疗方案中的关键部分。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VP-16(依托泊苷)、Cisplatin(顺铂)等。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需根据病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通常采用联合化疗的方式,将多种药物的疗效叠加,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化疗周期一般为3-4周,连续进行2-4个疗程。
2. 放疗放疗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放疗可以局部控制肿瘤的生长,减轻症状并改善生存率。
常见的放疗方式包括外部放疗和内部放疗。
外部放疗通过放射线作用于肿瘤,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内部放疗则通过向肿瘤内部引入放射性粒子或物质,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放疗的具体方法、疗程和剂量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确定。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小细胞晚期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是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上的抑制信号,释放抑制性T细胞的抑制,从而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免疫治疗常与化疗等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预后与生存率晚期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相对较差,生存率较低。
在综合治疗方案下,患者的生存时间可以得到一定的延长,但完全治愈仍然较困难。
根据临床研究,小细胞肺癌患者晚期5年生存率约为2%。
免疫治疗的前景,为癌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其他癌症类型:免疫治疗在其他癌症类型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探索中,如卵巢癌、胰腺癌等。
免疫治疗的未来展望
免疫治疗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激活免疫系统,提高免疫治疗效果
CAR-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疫苗: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预防和治疗肿瘤
免疫治疗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免疫治疗在不同癌症中的实践经验
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PD-1/PD-L1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
免疫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PD-1/PD-L1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
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HER2阳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策略
免疫治疗在其他癌症中的应用:如黑色素瘤、肾癌等癌症的免疫治疗策略
起源:19世纪末,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可以抵抗感染
免疫治疗的优势:针对性强,副作用小,长期疗效好
免疫治疗的技术发展
19世纪末:首次发现免疫系统可以抵抗感染
20世纪初:发现抗体可以中和毒素
20世纪50年代:发现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发现B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21世纪初:免疫治疗开始应用于临床,如CAR-T细胞疗法、PD-1/PD-L1抑制剂等
成功治疗案例分享及效果评估
案例一:晚期肺癌患者,经过免疫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案例二: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经过免疫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效果显著。
案例三:晚期肾癌患者,经过免疫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效果评估:免疫治疗在多种癌症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医疗机构在免疫治疗方面的实践与经验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和基础研究现状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和基础研究现状
杨纪华;焦顺昌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5)005
【摘要】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程度很高,患者一线治疗后很快复发转移,二线治疗可选药物少,治疗效果差.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免疫治疗可能突破SCLC治疗瓶颈,带来新希望.SCLC的过继性免疫治疗及抗独特型疫苗治疗效果仍有争议,现多种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中.基础研究发现BCL-2、Livin基因有望成为SCLC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总页数】3页(P516-518)
【作者】杨纪华;焦顺昌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和基础研究现状 [J], 杨纪华;焦顺昌;
2.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 [J], 陆琴;张映辉;王仙凤
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钱磊; 冯继锋
4.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新进展 [J], 卞小霞;李为春
5.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新进展 [J], 卞小霞;李为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细胞肺癌MDT病例讨论

第四阶段(全面进展后,2019.01--)
2019-01因出现呼吸困难、颈部、颜面部肿大入院治疗, 考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所致。
诊断
1.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 2.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对症处理
入院后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给予甘露醇 、激素、甘油果糖等对症处理后呼吸困难 症状好转。
小细胞肺癌MDT病例讨论
第一阶段(2017.6--)
郭xx,男性,40岁。 主诉:咳嗽咳痰20天,发现右肺肿块2天于2017.6.3入院
。 现病史: 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至社区医
院抗感染治疗10余天,症状缓解不明显,2天前遂至当地 医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有右肺肿块。 既往史及个人史:长期吸烟史,1-2包/日。 查体:
身高163cm,体重53Kg。体表面积1.55㎡。PS 1分。全 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 、肝、脾无特殊。
2017.6.5右肺门不规则肿块,大 小约40*43mm,包绕下叶支气管及 下肺动脉;纵隔内可见肿大淋巴 结,部分融合,大者短径约30mm; 伴右下肺阻塞性肺炎。
骨显像:未见肿瘤 骨转移征象;右侧2、 3前肋骨质表现,考 虑良性病变。
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2017版
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2017版
初始治疗
EC方案: 依托泊苷100mg d1-3 +卡铂 400mg d1 21天/周期×2
2周期后CT评价:
2017.7.31右肺门肿块较前明 显缩小,右下肺阻塞性肺炎 较前明显吸收,原纵隔肿大 淋巴结已消失。
再继续EC方案: 依托泊苷100mg d1-3 +卡铂 400mg d1 7.10.31:右肺门未见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