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税务部门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税务部门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税务部门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税务部门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

几点思考

导读:本文关于加强税务部门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XX省国税局辖管140多万纳税户,税收收入连续11年位居全国国税系统第一位,信息化手段在推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强化内部管理和改善纳税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广东国税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提高信息化水平,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和有效发展。

一、树立“三个理念”,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融现代科技、税收业务、组织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理念的更新是推动信息化的关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广东国税的实际情况表明,推动信息化建设需要统一思想认识,树立三个理念。一是树立战略信息资源规划先行的理念。要从税收事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和税收管理的整体性需要出发,对税务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并在规划的基础上对税务信息管理系统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流程进行科学整合,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服务税收管理。二是树立税收管理信息化绩效评估的理念。税

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把经济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降低税收成本的目标,要对税收管理信息化投入产出进行绩效分析和评估,当前要突出抓好税收数据的分析利用。税收数据分析利用是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必须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全面深化数据分析工作,推动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树立税收管理信息化动态发展的理念。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要紧密结合税收业务的发展变化,在保持信息化建设持续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能动作用,在信息化建设上善于总结,持续改进,拓展优化,不断创新,使信息化建设持续有效地为税收事业发展服务。

二、着力“六个推进”,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信息化建设已经具有扎实的基础和突出成效,当前迫切需要及时推进信息化建设内部各因素的协调以及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税收工作的协调,更加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税收工作的促进作用。一是推进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加强制度创新,使信息化条件下各征管机构、工作流程、环节和岗位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岗责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制度体系,重点建立与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相关的制度,进一步规范数据的采集和应用行为。建立与信息化建设一体化相协调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有效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推进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与数据管理应用的有效结合。在继续重视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数据管理应用工作,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用。三

是推进信息安全与系统建设的有效结合。科学规划设计和建立信息安全体系,加强系统自身的安全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形成安全管理的动态监控机制。四是推进内部建设与外部建设的协调统一。在抓好国税系统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银行、海关、外汇、公安、外贸、工商、交通等部门的配合,建立更紧密的涉税信息交换、比对、监控制度,逐步实现电子协同执法、管理信息政府部门交互审核,增强管理实效。五是要推进机关与基层的联动发展。省局机关作为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指挥部,要积极主动地发挥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决策、指导和组织实施的作用,同时要积极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上下联动,增强合力。六是要推进不同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和指导力度,鼓励发达地区大胆创新,先行一步,探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三、加强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和深度分析应用,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发展

自从2002年被确定为总局数据仓库项目试点单位后,广东国税利用成功实现税收业务市级集中和征管数据省级集中的契机,开发了广东省国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并先后在广州等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税收数据综合分析应用试点工作。当前要以省局集中方式推广应用总局综合征管信息系统软件为契机,推动数据管理上新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益。一是建立数据管理机制,优化数据环境。要以数据信息质量为核心,通过严把数据入口关、应用关、维护

关、考核关来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二是要抓住“两条主线”和“三个重点”,全面提高数据分析应用水平。一条主线是自上而下的监控分析和工作指导。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第一,由省、市、县三级国税机关根据各时期税收管理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专家型量化分析,以检验基层对税收政策和上级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发现管理漏洞,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和措施,指导基层具体开展工作。第二,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执法质量,为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调配提供量化依据。第三,规范各类报表的层级责任,逐步解决统计报表层层上报,重复劳动的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另一条主线是自下而上的主动管理。基层工作人员结合岗位工作需要,通过运用纳税人“一户式”综合查询系统,分析案头资料,主动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日常征管工作效率,并实现自下而上及时修正管理模式。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资源网网。三个分析利用的重点是:税收收入预测和纳税能力估算的税收数据的利用;税收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评估监控的税收数据的利用;面向纳税人服务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税收数据的利用等。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要在实践中健全和落实选题分析机制、报表应用机制、专项工作支持机制、数据发布机制、反馈机制等相关工作机制,不断规范数据分析处理工作的组织和运行日常管理机制。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税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要进一步加快纳税服务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征纳关系的和谐。在推行网上办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大力建设网上纳税服务体系,将所有能够通过网上交互实现的事项放在门户网站上办理,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服务,全面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以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纳税人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涉税服务指导和个性化信息服务。二是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干部职工的需求,促进内部和谐。一方面,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作为最终用户的干部职工的需求,加入人文设计因素,在提高信息系统效益的同时提高干部职工对信息系统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机关与基层,领导和干部职工,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三是要建立适应信息技术人才队伍成长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遵循信息化人才的成长规律,打破传统的管人、用人机制,制定信息技术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政策,建立体现信息化考核指标体系的绩效考核和能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要加强全员信息技术培训,提高税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对海量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在注重培养和造就自有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导入专家机制,积极借助外部技术力量来推动和促进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四是积极推进信息文化建设,致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信息素养、信息认知和获取能力、信息辨别力和判断力,为信息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XX市国家税务局信息化建设调研题纲

XX市国家税务局信息化建设调研题纲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XX国税局信息化建设紧跟税收信息化发展的前沿,做好“科技加管理”的文章,信息化建设及征管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信息技术已涉及到国税工作的各个层面,为税收征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工作平台。为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总局“三个三”要求,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税收征管工作,发现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需要,发挥好信息化在税收工作中的依托作用。近期,XX国税局信息中心准备对全市国税系统税收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调研组将采取座谈的形势听取各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风险应对的策略及合理化建议。具体调研内容如下: 一、基本现状 1、人员情况 各基层单位信息中心现有人数、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人员特长等。 2、设备配备情况 各基层单位现有设备数量(使用五年以上计算机数量、自购数量)、分配使用情况、UPS不间断电源使用情况。 3、网络使用情况 各基层单位机房物理环境、网络机架、应用服务器、税务分

局(所)网络接入及网络节点使用情况、网络运行维护自查情况。 4、各类软件及运维管理情况 各基层单位各类软件涉及信息中心系统管理的使用情况,征管数据监控系统的使用情况,CTAIS问题申报系统使用情况(含全局总户数、2013年和2014上报问题数量、2013年CTAIS问题申报系统归档情况)。 二、存在问题 1、信息中心人员和计算机配备存在的问题。 2、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市局协调处 理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问题要单独说明)。 3、各类软件使用及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014绩效考核方案中,涉及信息中心部分,采取了那些措 施来落实各项指标,其中难以掌控的指标有哪些,难点在 哪。 三、风险应对的策略及合理化建议 1、在各类软件使用、运维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对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应对的。 2、各基层单位在数据分析及利用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及建议。 3、对信息化建设各基层单位有哪些好的做法及建议。

统计局2018年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统计局2018年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统计局2018年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18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中、省、市统计部门对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关要求,结合基层统计工作实际,扎实抓好统计信息工作建设与应用,不断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信息网络化发展。针对信息网络化发展要求的实际,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工作,重点抓好计算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充分发挥计算工作在整改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现将本年度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了计算机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全局统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我局成立了计算机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廖英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副局长何登富兼任办公室主任,设在局办公室内,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确保统计信息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化管理进程

按照市统计局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局统计工作实际,完善了各项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制度,重点抓好计算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为了做好信息化建设,规范统计信息化管理,保障网络安全,我局专门制订了《xx县统计局信息化规章制度》《xx县统计局网络安全保障制度》《xx县统计局病毒检测和网络漏洞检测制度》,对信息化工作管理、内部电脑安全管理、机房管理、机房环境安全管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管理、数据、资料和信息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操作人员管理、网站内容管理、网站维护责任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我局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实现了全县57个乡镇的统计网络互通,同时,针对部分条件不足的乡镇,我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配备的统计专用电脑,有效保障了乡镇基层人员的统计管理工作条件。 三、加强对统计业务数据的处理,强化计算机维护管理 1.认真完成各项统计报表数据和各类公文的计算机处理工作。 2.按照全市正版化软件工作要求,我局积极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及杀毒软件,有效保障我局统计信息工作的安全。 3.为保证计算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我局始终坚持统一管理,分配使用的原则,与各股室签订《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责任书》,并要求各股室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网络和信息系统的

税务稽查管理税务稽查信息化

第八章税务稽查信息化 本章要紧阐述税务稽查信息化的作用,税务稽查信息系统及应用,会计电算化与税务稽查信息化,以及金税三期等内容。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稽查人员了解税务稽查工作面临的信息化形势,稽查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及其进展,熟悉和掌握稽查信息化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节税务稽查信息化概述 信息技术在我国税收征管中的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差不多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和特点的现代税务稽查方法和稽查模式,将大大提高稽查工作效率和治理水平。

一、税务信息化 《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国家有打算地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治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其它治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由此,税务信息化建设被提升到了法律的层次。 现时期,税务信息化的要紧内容确实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一个平台”是指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两级处理”是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三个覆盖”是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覆盖所有工作环节,覆盖国、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四个系统”是指通过业务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以征管业务为主,包括行政治理、外部信息和决策支持在内的四大子系统的应用软件。 二、税务稽查信息化

税务稽查信息化是税务机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稽查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应用,提高执法水平,强化稽查治理的过程。 作为税务信息化建设“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税务稽查信息化经历了从模拟手工操作的电子化时期到目前涵盖税务稽查全面治理的信息化时期。 (一)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内涵 税务稽查信息化包含以下内涵: 1.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有效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建立信息应用平台,广泛采集和积存信息,迅速流通和加工信息,有效利用和繁衍信息。 2.税务稽查信息化是強化治理的过程。通过税务稽查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相互结合和互相促进,达到对内強化执法监控,对外提高稽查执法水平与质量的目的。

关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对我市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国税局 信息化技术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整个社会,同时也对我们当前的税收工作提出了挑战。随着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数据省级集中处理效能的发挥,省级监控平台建设的完善,税收数据质量管理系统的试点推行,综合征管软件数据监控分析的加强,信息技术对规范税收管理、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已经显得日益强大。 针对我省的税收工作发展和需要,省局局长刘勇同志在全省国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今年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一是提高基础数据质量;二是加强数据增值应用;三是确保系统安全稳定。”根据这一思路,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情况,对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自己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强化对税收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领导要高度重视税收信息化建设,重视信息化专业管理部门的发展,大力支持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投入,鼓励信息化建设的开拓创新,为税收信息化建设推波助澜;同时,全体税务干部要尽快转变观念,真正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到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确保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纳税人采取发放宣传资料、上门辅导等多种形式对纳税人进行宣传动员,鼓励纳税人真实申报,提供真实与税务相关的资料信息;税收管理人员对纳税人提供的相关信息严格、认真核对审核,及时变更纳税人的变动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一致性;认真扎实全面推广应用综合征管软

件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加强对数据的监控与校正。 (三)提高对数据管理和利用水平。利用税收管理软件的各种查询、统计功能,及时发现纳税情况的异动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利用省局的税收数据和征管质量监控排名通报,有针对性的开展数据统计分析,查找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搞好税收数据和征管质量监控分析,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利用与地税、银行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完善信息资料库,挖掘数据资源潜力,提高利用效益,加强税源管理。 (四)确保网络的畅通和系统的安全。定期检查通讯设备、网络的工作情况,及时处理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网络故障,确保网络的良好、平稳运行;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严格内网和外网的物理分开,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做好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五)抓好信息化税务队伍的建设。加强对税务干部的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其计算机操作和信息系统应用的能力,提高信息化普及程度;充实技术队伍,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通过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建立一支既熟悉税收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税收管理队伍,为税收工作提供保障。 税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只要我们把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引入到税收工作中,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手段,我们就能够强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现税收现代化。

浅论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其措施

浅论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其措施 作者简介:杜磊,单位: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统计,研究方向:统计具体写作要求:职称副高级统计师方面的。 摘要:统计工作是繁琐并细致的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够快速、准确的为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从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详细论述了统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一、引言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现代化的改革,特别在数据统计方面,实现信息化是有着实际意义的。现代企业通常将企业运营的各方面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依据,而这种统计数据与分析数据的能力作为现代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之一,广泛的被企业所重视。企业统计信息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将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存档,之后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信息共享。这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手段,涉及到的层面较多,而且需要企业中各部门在统一的组织协调下进行有机的配合。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使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数据信

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已经由之前的辅助性工作转变为现在的企业核心工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企业进行现代化办公与管理的改革,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与决策的准确性,还有利于国家深化宏观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温家宝同志曾经多次强调现代企业要优先发展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这样才能够把握住企业经营的方向,将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统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统计工作的必要环节。因此,必须将企业的信息化改革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来考虑,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统计工作的负担。总之,必须首先认清统计信息化改革的意义,才能够有效推动信息化改革的实施。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思想上认识不足 在传统思维中,统计信息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在电脑上打字、分享文件、使用软件进行报表的制作,最后将这些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或是通过一些凡是进行共享,而没有更深入的认识。其实,统计信息化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首先,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通过平台进行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必须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和网络化的要求进行,目的是将统计部门的信息收集效率与信息准确性提升,进而根据信息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从“摸清企业家底”入手,对企业的各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使企业形成一盘棋思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国家税务总局和省一级税务局集中处理信息,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上述建设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创新税收管理方式,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税收工作水平,并对我国电子政务工程的整体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显著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税收征收率不断提高,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进一步降低,税收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各类涉税活动的监控强化,打击税收违法犯罪更加及时有力,有效遏制税收流失。 二是大幅度提升纳税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丰富纳税服务的内容,拓展纳税服务渠道,简化纳税人办税手续,减轻纳税人额外负担,使纳税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办理涉税事宜,得到优质、便捷的多元化、全方位的纳税服务,形成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工作机制和社会氛围。 三是进一步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建成,将实现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程序管人的跨越,有效地避免人工作业条件下税收征管的随意性,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推进依法治税,进一步促进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树立税务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是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将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之一。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建成,将为国家其他电子政务项目提供丰富的共享数据源,有利于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关系,为加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贡献力量。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 (一)一个平台 是指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主要任务是逐步建立覆盖总局、国地税各级机关以及与其他政府部门联通的网络,形成基于因特网的纳税人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硬件设备平台,构建电子税务应用组件平台,建立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体系,以保证税收工作在统一、安全、稳定的网络化平台支撑下平稳运行。其中:统一的标准是实现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技术支撑标准、应用标准、数据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等。 安全保障体系,就是按照现代信息安全理论,遵循国家标准,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

企业公司税务管理制度(范本)

企业公司税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集团各公司税务工作的管理,确保各公司合法经营、诚信纳税,根据国家相关税收法规,并结合集团及所属各单位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及所属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二、税收登记、变更及年审管理 第三条公司税务登记、变更、换证及年审统一由财务部销售会计进行办理。 第四条公司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工商营业执照和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企业统一代码证书等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注册登记。 第五条公司如发生下列内容的变化,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办理税务变更登记。 1.公司名称改变。 2.法人代表改变。 3.经济性质或经济类型改变。 4.住所或经营类型改变。

5.生产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改变。 6.增、减注册资本。 7.隶属关系改变。 8.生产经营期限改变。 9.银行账号、记账本位币或结算方式改变。 10.其他相关内容改变。 第六条公司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以及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在30日内向迁达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第七条依据税务机关对税务登记证的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财务部销售会计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持有关证件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验证或换证手续。 三、收入、成本、费用税务规定 第八条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第九条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具体包括: 2

税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税务信息化建设背景 (2) 第2章税务信息化建设需求 (3) 2.1统一的发票管理需求 (3) 2.2税源监控强化需求 (3) 2.3发票查验需求 (3) 2.4电子发票开具需求 (3) 2.5办公自动化需求 (4) 2.6短信收发需求 (4) 2.7数据传输需求 (4) 2.8数据灾难防护与恢复需求 (4) 第3章税务信息化产品应用 (4) 3.1 解决方案总体概述 (4) 3.2 网络发票 (4) 3.3 移动办公 (5) 3.4 短信平台 (6) 3.5 税务专线 (6) 3.6 呼叫中心 (7) 3.7 IDC托管 (7) 3.8 集团彩铃 (8) 3.9 集团手机报 (8) 视频会议 (10)

融合通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税务信息化建设意义 (12) 4.1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客观要求12 4.2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税收事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12 4.3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是落实信息管税的重要前提 (12) 第5章税务信息化运营模式 (13) 5.1支撑模式 (13) 5.2商务模式 (13) 5.2切入建议 (13) 第6章成功案例 (13) 第1章税务信息化建设背景 近年来,全国各地使用假发票、虚开发票、倒卖发票等发票违法行为不断发生,成为发票管理的难点,传统的发票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加强发票管理,2009年9月30日,国税发[2009] 142号文件中《全国普通发票简并票种统一样式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简并票种、统一式样、建立平台、网络开具”的工作思路。与此同时,按照全国打击假发票工作办公室会议及工作要求,网络发票已成为打击假发票工作制度性、根源性的措施和手段。为此,建立网络发票系统将会对加强和规范发票管理,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产生重大影响。发票对于市场经济行为的意义重大,涉及用户为广大社会公众,必须保证网络开具及查验发票的实时性、安全性及不可间断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为此,国家税务总局考虑引入国内基础电信运营商作为合作伙伴,双方在维护国家利益、部门性质、业务互补及用户对象重合等诸多方面有很多共通点,可共同推进网络发票的建设工作。 同时在税务系统内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全省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从最初的单机操作发展到网络运行,从单个软件的应用发展到系统整合及一体化应用,从简单的模拟替代手工事务发展到逐步转向建立一系列科学的信息化工作流程,从一般性的事务处理发展到辅助决策。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党组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立足于云南税务实际,基于节约成本、培养干部、服务纳税的考虑,提出了云南税务信息化建设“自力更生、自主开发、自主运维”的“三自原则”,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云南税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关于加强税务部门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税务部门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XX省国税局辖管140多万纳税户,税收收入连续11年位居全国国税系统第一位,信息化手段在推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强化内部管理和改善纳税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广东国税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提高信息化水平,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和有效发展。一、树立“三个理念”,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融现代科技、税收业务、组织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理念的更新是推动信息化的关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广东国税的实际情况表明,推动信息化建设需要统一思想认识,树立三个理念。一是树立战略信息资源规划先行的理念。要从税收事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和税收管理的整体性需要出发,对税务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并在规划的基础上对税务信息管理系统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流程进行科学整合,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服务税收管理。二是树立税收管理信息化绩效评估的理念。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把经济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降低税收成本的目标,要对税收管理信息化投入产出进行绩效分析和评估,当前要突出抓好税收数据的分析利用。税收数据分析利用是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必须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全面深化数据分析工作,推动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树立税收管理信息化动态发展的理念。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要紧密结合税收业务的发展变化,在保持信息化建设持续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能动作用,在信息化建设上善于总结,持续改进,拓展优化,不断创新,使信息化建设持续有效地为税收事业发展服务。二、着力“六个推进”,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具有扎实的基础和突出成效,当前迫切需要及时推进信息化建设内部各因素的协调以及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税收工作的协调,更加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税收工作的促进作用。一是推进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加强制度创新,使信息化条件下各征管机构、工作流程、环节和岗位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岗责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制度体系,重点建立与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相关的制度,进一步规范数据的采集和应用行为。建立与信息化建设一体化相协调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有效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推进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与数据管理应用的有效结合。在继续重视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数据管理应用工作,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用。三是推进信息安全与系统建设的有效结合。科学规划设计和建立信息安全体系,加强

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对信息的依赖程度很高,企业统计信息化已经从辅助性工作渗透到统计业务的核心工作中,已经成为企业统计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整个统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科学的统计信息依据,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对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很难找到着力点。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统计信息化还不能叫真正的信息化,因为统计局丰富的数据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和利用,整个企业统计业务流程还没有通畅的信息流。因此,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统计信息化的意义 统计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搜集汇总、汇总、计算、分析统计数据,及时、全面、真实、连续地记录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数据,形成的各类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报告,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实行科学管理、制定预算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统计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发布全过程的信息化。统计信息化是新时期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企业统计的必然要求,当前,信息化手段已经从辅助性工作向统计业务的核心工作转变,高效率的统计核算、信息传输、整合、信息共享,有利于全面整合企业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决策等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认识统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信息化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统计的高度信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领导和管理人员重视程度欠缺,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需要领导的切实支持,否则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化的目标。实际上,许多企业的高管和职业经理们都存在观念滞后,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或者他们虽足够重视统计信息化,但限于信息化投入产出时滞较长,难以在任期内见成效等原因,企业的管理人员都不同程度上忽视了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同时,由于统计信息化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成本高,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倾向于把资源投入到更有用的地方去,而不愿投资到不能立竿见影的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上。这就造成企业统计部门、会计部门及很多业务部门使用的电脑配置较低,没有安装专业统计软件等,严重影响日常工作效率和统计信息传递、加工、处理,从而导致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效果不理想。

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伴随着2.0及其它应用软件的全面推广,税收征管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传统的专管员管户制向现代税收管理员管事制的转换。信息技术在税务管理、行政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规范了税务部门的执法行为,提高了办税效率,同时也极大的方便了纳税人,有效地降低了征纳成本。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控、完善纳税服务措施等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为此我们结合工作实践,就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没有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谈到花钱就犹豫,必要的设备、经费得不到及时保障,大部分单位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式解决;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使整个信息系统成为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在信息中心人员的配备上,不考虑信息技术岗位具有的特殊性以及人员技术素质要求,人员配备少,有的甚至不能胜任信息工作要求,使得工作难免处于应付状态。

(二)思想观念两极错位。目前在国税系统中存在两种思想观念。一种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逃避对信息化技术的接受,认为信息化高不可攀,与自己无关,人浮于机,一有问题就找信息中心,就象“有事找警察”一样,即使应用也仅是停留在岗位范围的操作层面上,而一旦岗位调整,又重新回到“解放前”,即所谓的“无用论”思想;另一种是对税收信息化期望过高,孤立地、单纯地强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认为信息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没有把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作为加速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即所谓的“万能论”思想。 (三)系统应用水平不高。部分干部工作不认真细致,随意性较大,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录入不准确、不及时和不完整,导致系统数据对税收管理特别是单位领导做出决策的作用不大;征管业务系统与数据仓库统计口径不统一,存在具有相同功能而反映的结果不一致现象;由于系统软件操作培训不及时等缺失,软件功能没有很好地得到应用,有的干部职工甚至对部分软件的功能一无所知。总之,无论是面向纳税人的服务应用、行政办公的应用,还是数据分析的水平、核心业务系统功能的应用水平都有待提高。 (四)部门之间配合不力。信息化建设工作既不是单纯的信息化技术工作,也不是单纯的税收业务工作,而是国税系统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信息化硬件建设、系统软件开发完成后,主要的、大量的工作是各单位、部门的应用。因此,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要求出发,信息中心的工作职责定位应该是为各单位、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提供及时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思考》对工作的启发和思考 【摘自】会计师杂志 我国税收政策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中,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在遵守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优惠政策,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缴纳税款的目的,以降低税收成本,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财务决策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四部分,税务管理贯穿于企业财务决策的各个领域,已成为财务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显现出其重要意义。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税务管理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密切相关,税收负担的降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通过事先筹划和安排纳税行为,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来降低税收负担,才符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1.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成本,实现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活动的多样化,税收成本的数量和种类逐年增加。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税务管理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税后利润。但如果企业仅一味追求低税负,一旦企业被查出有偷税、避税行为,会承担相当大的财务风险,不仅要支出税收罚款,还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如果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税务管理对企业的投资、筹资、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不但可以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成本,还可以防止纳税人因违反税法而缴纳罚款,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整体税收成本,实现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保证企业在获取最大税收利益的同时兼顾国家利益,赢得企业的长期发展。 2.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 企业税务管理的前提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熟知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制度,也要熟知现行税法及相关行业的有关政策,因此对普及税法及财经法规知识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企业通过比较分析税法中的税基与税率的差别,从事享有税收优惠的经营活动或对一些纳税“界点”进行控制,才能促使企业为了减轻其税收负担,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有助于促进资本在不同企业间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如积极从事税法规定的新产品、新

大数据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大数据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包括四大工程的推进与所带来的变革,通过分析、对比当前统计信息化和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要求的不同之处,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便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统计信息化进一步服务于党政、服务于人民。 标签:大数据;统计信息化;建设;流程再造 2001年初,我国加大力度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通过结合大数据环境,力求改善政府的统计工作现状。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信息化程度也快速提高。我国充分认识到推进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点任务,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如下文所述。 1 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当下统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1.1 统计信息化的发展概述 统计信息化是指,通过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发布全过程的信息化。 目前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成效,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计算机初步应用阶段;第二阶段,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第三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1.2 “四大工程”概述 为了推进统计工作现代化、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国家统计局目前正在建设统计“四大工程”。其中,“四大工程”,即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统一的一套表调查制度、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平台、统一的联网直报系统。 “四大工程”本身属于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同步接收、审核和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1.3 “四大工程”对统计工作的变革和推动

税收管理信息化

浅议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几个问题 2005-7-1 11:42【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税收管理在较短的时间里由手工操作时代跨入了信息化时代。但是毋庸讳言,由于缺乏信息化思想和旧思维的惯性作用等原因,我们无论是在信息化思想的确立还是在征管措施的变革上都存在与这种转变不合拍的问题。本文试图就如何正确处理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几个问题, 使征管工作实现“与时俱进”,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税收信息化的概念,从信息化角度思考新的征管思路 对“税收管理信息化”一词的理解,本人只能借用目前在信息技术中已形成的一个概念-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来对其作一点侧面的说明。 MIS 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决策(管理)项目和决策(管理)层次三个方面。以此来对照税收征管工作,可以将税收信息化系统分为包含了纳税人和国税机关两方面信息的数据库、根据税法要求确定的管理项目(管理要求)和为实现管理活动而确定的管理层次、管理机构和工作流程三个部分。对这一结构加以分析,应当得出两个明确的结论:一是信息化管理并没有给我们的管理目的和管理依据带来变化,它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由国家税法决定的。这一点要求我们在信息化管理的环境下要坚决破除“唯信息论”的管理思想,防止将税收管理由执法行为异化为纯粹的信息处理工作。二是税收管理工作的直接对象发生了变化,它由过去的信息存在方式(主要是各种纸质信息载体)变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表现形式的数据库,因此必须以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要求来规划、设计、运作税收征管的管理层次、管理机构和工作流程。这一点要求我们破除“业务与技术分开”的管理思想,明确业务处理与技术操作是实际管理工作中两个不可分开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将具体管理岗位人为分成“业务岗位”和“技术岗位”两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思考新的征管思路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鉴于税收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由数据库、网络、管理人员组成的有机整体,应当从对这3个方面 进行最佳组合的角度来规划新的工作流程。 (二)必须坚持法定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程序,不能因操作方式的改变而对其作出实质性改变。 (三)应当按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设计具体的操作流程和部门设置。 二、按信息化要求规划具体征管工作流程 如上分析,税收信息化要求我们在征管工作的具体流程上作出重大改变。那么,这种“重大”究竟应该至于何种程度呢?这里我想借用我省淮阴市局的同志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税收管理流程再造。这个词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认识信息:我们在考虑信息化条件下的征管流程时,不应是从“对过去的怎么改”出发,而应从“现在该怎么做”出发。简言之,就是新流程应基于“造”字而不是“改”字。那么,究竟如何“造”之,下面 谈三点看法: (一)借助“数据流程”的概念规划征管流程的总体架构。“数据流程”是软件工程学关于详细设计阶段的一个概念。其内容是用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流转的方向、步骤等属性来描述实际的业务活动。这一概念

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

2011年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 为配合《2011年赤峰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实施,大力推进我旗统计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自治区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本计划。 一、积极筹措资金,进行统计信息化硬件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统计信息化的前提和关键。我局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统计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列入了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近年来,我局统计系统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计算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局拥有计算机21台,打印机13台,添置了复印机、数码设备、视频音响设备、辅助外设,拥有笔记本电脑4台,同时,在市局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还添置了1台服务器,硬件设施上到新的水平。2011年,会继续多方筹措资金,进行信息化硬件的更新和购置,争取达到每个专业人员拥有1台笔记本电脑,为数据的移动处理和内外网的双向运行提供方便。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为全区统计四级网络建设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二、努力创造条件,加强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

信息化建设,人是关健,有了设备和系统,还需要操作员,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培训班及开展本单位及乡镇人员的微机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充电,针对网络技术空白,更要找时间找机会让操作者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较深层次的知识。通过开展人才培养活动,造就一批精英统计员,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年内除争取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得到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提高外,至少做到有两人能进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统计报表软件的管理工作,对计算机设备做到设备档案健全,有维护管理制度。各个专业人员要做到对上级下发的程序会备份,有备份。 三、借助“四级网络”,完善专业程序下发乡镇工作 今年,统计“三级网络”要进一步延伸到乡镇,形成从自治区到苏木乡镇的四级统计专用网络。“四级网络”建设工作的组织主要由自治区统计局负责,市和旗县区统计局主要做好本地区工程实施的协调配合工作。我局要搭乘“四级网络”建设的东风,除指定专人负责上下沟通,协助乡镇做好“四级网络”接入条件的准备工作,帮助落实设备(计算机、电话)、环境、场地、人员等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完善

XXXX年当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调研思考(可编辑).doc

XXXX 年当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调研思考(可编辑) 当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调研思考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进展及成效 ** 年税制改革和国税机构组建以来** 省国税系统步入大规模信息化建设时期推动了税收管理的改革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优势日益显现取得了五个方面成效。 一是带来了税收管理全方位变革。 全省国税系统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实现了由保姆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的转变、由人管人向机器管人和机制管人的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二是促进了税收执法不断规范。 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管理系统、综合征管系统、税务稽查系统等的推广应用规范了各项业务流程和录入操作防止了执法标准不一、执法随意性问题的发生促进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三是促进了税收征收率的提高。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促进了纳税服务不断优化。 建立统一电子办税服务平台全省有万户增值税纳税人通过该平台申报缴税。 纳税服务热线开通运行** 国税网站发挥了宣传税法、政策咨询、纳税辅导等功能。 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税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纳税人普遍感

到满意纳税遵从度相应提高。 五是促进了部门形象整体提升。 信息化促进了税收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提高了国税机关内部行政管理效率。 同时提高了两权”监督能力优化了部门形象。 二、当前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网络运行效率不咼。 由于现有的一些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年来分开设计、分步建设的软件各自开发、功能各自为主、应用各自为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系统分散的问题各系统相互分割信息资源分散形成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降低了网络运行效率与一体化总体目标不相适应。 二是信息应用水平不高。 一方面各系统间信息共享程度不够高数据采集的渠道不同、标准各异导致信息重复冗余降低了数据质量。 另一方面由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宏观统计、分析、比对的增值利用工作做得不够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业务与技术的协调机制不畅。 有的应用系统与业务需求不相适应对一些必要的业务需求不能及时提 供技术支持影响了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也有一些税收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与相关系统的应用不匹配、不同步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效能的发挥。 四是外部信息利用程度不高。

企业税务管理的两大关键点及案例分析

企业税务管理的两大关键点及案例分析 作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肖太寿 在企业税务管理的流程中,要抓住流程中的要害,才能取得实际效果。笔者认为,企业要控制税收成本,必须重视税务管理中的两大关键点:税务管理要从决策入手;税务管理要从合同签定入手。 1、税务管理要从决策入手 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西蒙教授说:“管理就是决策”。拿破仑说:“做决定的能力最难获得,因此也最宝贵。”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企业中执行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决策更加重要。没有正确的决策就没有优秀的执行。决策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成败影响十分巨大,据美国兰德公司估计,世界上破产倒闭的大企业,85%是因领导者决策失误所造成的。 税务管理贯穿于企业决策活动过程中,企业老板或者是决策层在对公司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时,都涉及到税收问题。如果在做决策时,没有考虑到税收成本控制问题,会使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因为决策失误是企业的最大浪费,决策失误猛于虎,只要前期决策失误,有关的税收成本已成事实,再不缴税则是延期缴纳税款。正如宋洪祥老师所说:“税是业务过程产生的,是财务部门缴纳的。但是税收主要是取决于老板的决策。公司怎样发展?业务怎样做?都取决于老板的决策,一个决策的失误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税收风险。企业要管理好税,必须从老板的决策入手,加强经营决策的税收管理与风险控制。”[1]因此,税收成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板和决策层的决策,要控制和降低税收成本,必须注重税务管理从决策入手,如果在决策环节忽略税收管理,很可能使企业背上不必要的沉重税收负担。 [案例分析1:某公司决策忽略税务管理导致2500万税款损失] (1)案情介绍 2012年4月,江西省国资委对某国有企业进行改制,为了解决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当地国资委与该企业达成以下两项协议:一是,政府无偿划拨一块市场公允价值10000万元的土地给改制后的企业,由改制后的企业负责给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办理手续,并承担这些下岗职工今后应继续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二是,政府把一块市场公允价值10000万元的土地赊销卖给改制后的企业,并在协议中明确规定:由改制后的企业用于解决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安置费用支出抵偿政府卖给改制后企业的10000万元土地款。当地国资委让该国有企业的老板进行决策,在以上两种方案中任选择一种方案,结果该国有企业选择第一种

浅谈垂直管理体制下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性建设

浅谈垂直管理体制下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性建设 在省以下政府统计机构垂直管理的体制下,基层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作,其现状已不适应垂直管理的要求;要大力解放统计的生产力,要大力强化统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大力改善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环境,全力营造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促进现代统计科学发展。 标签:垂直管理统计信息化基层建设 0 引言 吉林省统计局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唯一实现了省以下政府统计机构的垂直管理,这在全国统计系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对统计的深入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也给我们统计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在新的统计体制下如何加强统计的基层基础建设,而对承担着统计部门信息化管理职能的数据管理中心来说,是如何在新的体制下把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使之适应统计改革不断深化,统计事业加快发展的要求。 我认为,我省实施的省以下统计部门垂直管理,已得到全国统计界人士的认可,能够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1 统计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从我省统计系统现实的情况看,在统计信息化建设上特别是基层基础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或高度重视的问题: 1.1 基层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严重缺乏。表现在从事计算机专项工作的人员少,据初步统计,全省60个县(市、区)共有500多名统计人员,而专门从事计算机业务的人员占不到10%,每个县(市、区)不能平均到一个称职的计算机业务骨干。还表现在现有基层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人员学历资力水平层次底,现在的统计业务,特别是数据的汇集整理及分析,离不开计算机这个技术手段,每年的数据调查量是几倍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没有计算机在统计部门应用,其上级交付的统计任务根本无法完成,然而,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缺乏,增大了基层统计工作的强度,一个数据处理过程,大大超过标准的数据处理时间,工作效率明显低下,也就是说先进的设备由于缺乏现代的人才掌握,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造成了资源浪费。 1.2 基层单位的计算机设备配置档次低,还没有做到人手一机。据了解,在县(市、区)一级,能够完整运行年报程序的高档次微机很少,每到年报时节,这少数的几台高档次微机是换人(换专业)不停机,即使这样也让基层统计人员为设备的相对落后而着急。而且,在一些基层统计人员的桌面上仍摆放着“386、486”等淘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